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2、同时接种TDaP和hib疫苗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
3、预防宫颈癌不能只靠疫苗
4、免疫力下降,老年人要接种这些疫苗
5、信息化铺就疫苗“安全之旅”
6、中国疫苗又传来好消息
7、新冠疫苗为世界带来曙光
8、大批采购新冠疫苗,东盟国家缘何选择“中国方案”?
9、婴儿痉挛 疫苗接种不背这个锅
10、母羊春季产羔 饲养管理要加强
11、动物疫苗市场将进入黄金时期
12、你想了解的流感疫苗知识(干货),都在这里
13、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是否能同时接种
14、中国疫苗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15、一例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引起异常反应的调查报告
16、疫苗,抗击疫情的希望所在
17、中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率先问世
18、国务院: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
19、如何加强疾控中心疫苗财务管理工作
20、疫苗,该怎样才能管好?
21、中国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
22、终结新冠流行,还有哪些关卡
23、如何延缓老年人的免疫力退化
24、疫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公众恐慌与风险规制:来自疫苗事件的启示
26、宫颈癌疫苗:打,还是不打?
27、那些关于疫苗的蜚短流长
28、血栓、腺病毒载体疫苗与信任危机
29、HPV疫苗的临床应用现状
30、新冠疫苗加强针来了
31、儿童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
32、口蹄疫疫苗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33、疫苗接种,新妈妈的必修课
34、敬畏生命,让疫苗更安全
35、如何提高疫苗管理和会计核算质量点滴谈
36、疫苗 守护宝宝健康长城
37、美国的疫苗安全是如何监管的
38、流行性感冒疫苗为何不“流行”
39、生物医药:疫苗供应规划出台 资金支持力度加大
40、全方位解读宫颈癌疫苗
41、众志成城,抗击“甲流”
42、疫苗接种:国产疫苗or进口疫苗
43、猪群免疫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44、关于我国疫苗监管相关内容的思考
45、一支疫苗的定价和它背后的产业
46、误解与欺诈:反疫苗思潮再起
47、疫苗出版业之创投观察
48、新冠疫苗保护率究竟怎么算出来的
49、全面把握疫苗接种 悉心呵护儿童健康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2、中美宏观政策比较与合作前景展望
3、中关村:助推中国经济的“强力引擎”
4、科普阅读促进科普创作的路径探讨
5、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冠疫苗”专题的特点分析与启示
6、中国共产党 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品质
7、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演进与当代发展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
9、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应急管理变迁
10、“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战略传播初探
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2、以新时代诚信社会建设 助推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
13、后埃博拉时期中非卫生合作的趋向、挑战与建议?
14、行业协会公信力:怎么样和怎么办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公众应对行为生成机制研究
16、习近平关于健康治理的重要论述研究
17、论百年红色出版的演进逻辑
18、提速碳中和:中国给全球降温0.2度意味什么?
19、玉溪:新兴产业形成快速集聚态势
20、高校出国及出境交流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媒体作用的发挥方式探析
21、中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2、换汤不换药?游客满意度测量的迷思
23、基于中国知网的农业研究热点分析
24、世界经济2020年运行态势与2021年趋势预判①**
2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良性互动
26、全球卫生治理的“金德尔伯格
27、公民参政背景下政治传播的策略
2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
29、对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探讨
30、网络新闻照片的后期加工处理与真实性
31、讲好中国疫苗故事的策略研究
32、后疫情时期摩洛哥《晨报》涉华报道研究
33、2017年两部现象级电影
34、网民政治参与的生态与趋势
35、风险感知对大学生新冠预防行为及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影响谢
36、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37、发展科技中介的12种创新模式
38、原创力、智能化、共融性
39、中国百年发展的外媒形象建构
40、财政金融协同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之效应
41、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大健康时代,把脉中药产业
43、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的范围内容、层次结构与制度灵魂角色
44、激荡五洲四海的时代强音
45、201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4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47、融入抗疫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48、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创新传播策略探析
49、彰显立德树人核心价值 落实高考评价体系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1999年8月10日,当时年仅2岁的徐某在父母带领下到北京市丰台区兴隆中医院的社区服务站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次日,徐某出现低烧情况。1999年8月23日,徐某发高烧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功能障碍,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平衡功能障碍”。2001年6月,丰台区预防接种异常反映诊断小组鉴定认为,徐某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但不完全排除为多发性硬化症等少见病,且其与徐某的病史和体征考虑病毒感染因素最大,没有足够依据说明是由疫苗接种引起的。徐某的父母多次与医院交涉未果,遂起诉至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要求兴隆中医院及药品购进单位丰台区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连带赔偿各项损失共计一百余万元。
一审法院委托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鉴定,结论为:徐某接种疫苗后肢体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出现与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有关,徐某的残疾等级为四级。兴隆中医院、丰台区疾控中心及北京市疾控中心不同意此鉴定结论,认为此鉴定没有科学依据,且疫苗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医院在接种过程中亦不存在过错,不同意承担任何责任。
【审理结果】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兴隆中医院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中规定的“告知义务”,其过错行为给患者造成了损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丰台区疾控中心与北京市疾控中心不是直接实施注射行为的单位,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据此,判决兴隆中医院赔偿徐某各项损失共计33万余元。
一审宣判后,徐某及兴隆中医院均不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鉴定意见中指出徐某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功能障碍与接种疫苗有关,只说明医疗行为产生了后果,但医院接种时未履行告知义务违反法定程序,有一定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原审判决并无不当。据此,依法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评析】
主观过错是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构成要件,因为让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基础之一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可非难性。
关于过错究竟是主观概念还是客观概念,学说与立法上有不同的主张,主要有客观说、主观说和折中说三种学说。但过错就其本质属性而言,是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因而是主观的概念。虽然在过错的判断标准上存在客观化,但检验过错标准的客观化却不能导致过错的本质属性发生质的改变而使过错本身客观化。认为过错既是主观概念,又是客观概念,这种折中主义也是要不得的,这实际上使过错的性质变得不可知。因此,所谓过错就是主观过错,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主观过错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故意和过失。故意,是行为人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它发生或者听任它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过失,包括疏忽和懈怠: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为疏忽;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虽然预见了却轻信可以避免,为懈怠。疏忽和懈怠,都是过失,都是受害人对应负的注意义务的违反。因此,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就是侵权行为人对受害人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或懈怠。
具体到本案,被告兴隆中医院作为医疗单位,在对原告进行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时,应当对这种疫苗可能会导致身体功能障碍有所预见,在此基础上被告负有对原告的告知义务,我国《执业医师法》也规定了这种“告知义务”。但是在对原告接种疫苗的时候,被告却未履行这一告知义务的法定程序,显而易见被告对原告身体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有过错的。具体而言,本案中被告的过错应当为一种过失,对原告的损害存在疏忽或懈怠。
主观过错程度有轻重之分,主观过错的轻重,对侵权责任的轻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中仅为故意负责者,责任最轻。在过失中,注意义务轻重、所要求过失轻重、责任轻重之间的关系是:注意义务越轻,则所要求过失越重,而责任程度越轻;反之,注意义务越重,则所要求过失越轻,而责任程度越重。当行为人应负普通人的注意义务时,其违反该注意义务,为重大过失;当为重大过失负责,对一般轻过失不负责任时,此种责任显然较轻。当行为人负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时,其违反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为抽象的轻过失;而有抽象轻过失亦应负责者,这种责任当然很重。另外在共同过错、混合过错和第三人过错中,过错轻重对于共同责任的分担起主要作用。本案中审理法院根据被告兴隆中医院的过错程度,只是判令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不是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这是比较适当的。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流程
接种流程:
接种前
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及预防接种证等),并提供监护人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和父母至少一方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接种前避免空腹、劳累,要让未成年人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疫苗接种。
请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穿宽松衣物。
接种时
需由学校工作人员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
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
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告知留观现场的工作人员。
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
如果接种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和瘙痒、一过性发热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这些反应一般2-3天内会自动消失。如发生持续不适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未成年人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未成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应按学校或居住地要求进行团体预约或个人预约。未成年人接种需由学校工作人员或监护人陪同。
需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带好相关身份证件和预防接种证(如有),需记住父母至少一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认真阅读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孩子接种疫苗第一针后如有不良反应,还继续接种第二针吗
如果接种疫苗第一针后出现轻微的反应,如发热、接种部位疼痛、轻微皮疹、疲乏无力等,大部分都会在很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这些属于正常范围的不良反应,可以按时接种疫苗第二针。
接种疫苗第一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果是由偶合症引起的,待病情稳定后可以继续接种第二针。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与疫苗接种没有直接的关系。
接种疫苗第一针后,如果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应当及时报告,经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认为与接种疫苗有关联,属于该疫苗接种禁忌,则不建议再继续接种第二针疫苗。
家里成年人都打了,孩子可以不打吗
孩子同样有必要打。孩子未接种疫苗,则缺乏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后发病,部分可能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孩子接种疫苗后,一方面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疫苗,可在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目前我省已启动15-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此年龄范围内的孩子应尽快接种。
疫情防控期间开学的学生们应该注意什么?
1、掌握基本防御知识所谓基本的防御知识,就是目前公开场合所传递的防御知识,有些地方印发了防御手册供大家学习,甚至编成了预防顺口溜。比如像如何洗手,如何戴口罩,如何正确丢掉口罩?什么时间换口罩?与别人接触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穿着什么样的衣物?据专家说毛性衣物病毒存留时间较短,减少与别人碰触身体,不扎堆。
2、尽量减少语言上的交流众所周知,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靠飞沫传播。所以回到学校之后减少和其他同学的语言交流是防御病毒的比较好的办法,虽然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感情,但这也是在疫情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办法,无伤大雅。
3、保证个人生活卫生很多同学平时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导致自己经常生病。那么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让大家认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学生,请务必要从现在开始改掉你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个人的学习用品要经常进行适当的消毒,宿舍里个人的床上用品也要经常洗,尤其是袜子,鞋子,内衣等。饮食方面更要注意,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既要合理膳食又要吃得健康,吃得有营养。如果家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多从家里带一些食品,相信学校食堂一定会严格管控,但是能自己吃还是尽量自己吃。
4、身体弱的同学可以再延迟同学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精力旺盛,身体健康。也有的同学身体一直以来偏弱,再加上学习上的巨大压力,这种同学经常会发烧感冒。身体的免疫力比较差,吃饭也吃不好,睡眠质量很差。如果是这样的同学,老师建议可以和老师多请几天假。
因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侵犯的对象是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的身体偏弱,免疫力差,抵抗病毒的能力差。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患有以下疾病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有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4、营养极度不良者。
有以上症状者请家长或监护人主动告知接种医生。 如果在接种时体温超过38℃,暂缓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后应观察30分钟后方可离开
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公示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为脊灰疫苗接种禁忌症:
⑴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⑵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⑶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⑷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脊灰疫苗:
⑴ 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⑵ 1个月内接种过其他减毒活疫苗;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VMI;疫苗冷链;牛鞭效应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014-04
Abstract: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accine cold chain is expati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ullwhip effect and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vaccine cold chain, a VMI model is developed with VMI related theory. In this inventory management model, operation processes and supplement strategy are analyzed in the vaccine cold chain system.
Key words: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accine cold chain; bullwhip effect
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通过获取用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VMI关注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补货,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技术,保证实时监测商品库存水平、预测商品流量,从而有效确定什么时间补货以及补多少,并快速完成补给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1疫苗冷链物流的特点和要求
1.1疫苗冷链的定义
疫苗的质量与温度息息相关,一些主要的疫苗厂商如葛兰素史克将其定义为“Cold Chain:A set of measures intended to ensure that a given product shall be kept at the righ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its production up to the final user”。国内对疫苗冷链的研究很少,大多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业人员对实践工作的总结:“为保证疫苗从生产单位到基层接种单位的效价而装备的多环节链式冷藏、冷运设备称为冷链(cold chain);而同人员、运转经费、管理措施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称为冷链系统(cold chain system)。”
传统疫苗冷链的定义,多以满足疫苗品质需求的合适的温度环境为定义的核心,关注相应的技术手段、设施设备及配套的运作。本文将其概括为:为确保疫苗从生产到接种全过程温度受控,保证疫苗质量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
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疫苗冷链进行定义:疫苗冷链,即疫苗冷藏供应链,是连接疫苗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并整合上述组织的技术与运营,形成的疫苗供应网络,并确保疫苗从生产直至消费者接种时,在其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使疫苗始终处于2℃至8℃的温度环境之中,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疫苗的质量。
传统的疫苗冷链定义与本文的定义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2疫苗冷链物流的特点
1.2.1质量是疫苗冷链的首要目标
疫苗冷链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疫苗的质量,疫苗冷链的目标存在一个严格的最低质量水平约束,在此基础上取得服务水平与成本之间最优的权衡。
1.2.2冷链成本高
疫苗的加工、储存、配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特殊的冷藏设施,从而导致疫苗冷链很高的投入成本和运作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难以在短期内回收。除固定成本外,疫苗冷链的运营成本也很高。
1.2.3质量控制难度大
由于疫苗直接对人体起作用,而且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比较重要的是加工过程的3P(Products、Processing、Package)原则和3C(Chilling、Clean、Care)原则以及储运过程的3T(Time、Temperature、Tolerance)原则。要保证疫苗的质量,就必须保证包括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及接口环节的质量,使疫苗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状态下。这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问题,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为保障。
同时,疫苗在流通过程中,需要经过从生产商、经销商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后到地段医院等多个环节,在这段时间里疫苗要经过多次存储、转运,也给有效的质量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1.2.4运营和技术的复杂性
疫苗冷链运营的复杂性体现在运输安排、库存控制等方面。以库存控制为例,疫苗的库存控制有其特殊性,疫苗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如流感疫苗的生产周期在半年左右),生产商无法做到连续的供给,一批疫苗生产完毕后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转移到下游的各个环节,疫苗的需求往往也会因疫情的出现而突发性增长,同时,疫苗产品均具有一定的保质期(最长为2年,最短为6个月),从生产商到地段医院之间存在相当多的流通环节,这些因素给有效的库存控制带来了难处。
1.2.5设施设备的专用性
由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及避免不同类型货物之间的相互污染,疫苗冷链所需的冷库、冷藏车等主要的设施设备均只能用于疫苗及其他一些无毒生物制品,不能和普通的食品(奶制品、水果、蔬菜、肉类等)冷链的设施设备共用。
1.3国内疫苗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疫苗的流通和零售一直由疾控预防控制机构(CDC)垄断,中国的疫苗供应链结构如图2所示。
尽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今仍然是疫苗流通的主渠道,但本文认为,随着厂商分销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厂商的冷链运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疫苗流通渠道将逐渐演变为以厂商为主体,简化中间环节,直接覆盖销售终端的新格局,如图3所示。
1.3.1渠道库存激增
当前的疫苗冷链运作模式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环节的过大库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这一方面,各级CDC通常是尽可能采购疫苗,一般以其库存容量为上限;另一方面,厂商直接客户增加导致渠道库存需求增长。在疫苗流通渠道结构的转变中,伴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退出疫苗分销,并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接种点的进程,厂商将面临数量众多的直接接种点。相比以往通过省级CDC进行疫苗调拨的模式,厂商面临着更大的渠道库存需求。
1.3.2疫苗冷链中的牛鞭效应
在疫苗冷链建设的厂商主导模式下,将形成更为简化的疫苗供应链结构,厂商将直接面对接种点,这种变革带来的是供应链级数的减小,弱化了牛鞭效应。但是,因需求预测修正产生的牛鞭效应仍然存在。同时,厂商之间的短期博弈,造成CDC向厂商订购量增加,需求信息扭曲,而厂商通常还要考虑优先满足大客户和资信良好客户的订单,造成此类客户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而许多小客户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甚至面临短期缺货的状态。
在VMI模式下,由厂商管理终端结点的库存,厂商能够准确了解各终端结点的库存和需求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作为需求预测的依据,从而减小牛鞭效应。同时,VMI模式下,厂商主动进行分货,通过对各CDC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的了解,对其订货量、订货周期、配送时间作出决策,避免各CDC进行博弈,有效地降低因CDC自主的采购决策导致的短期供需失衡,减少厂商和小客户的失销损失。
1.3.3疫苗战略储备与有效供给问题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高度关注疫苗的战略储备,通常要求省级CDC来进行规划和实施。但是,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过多的储备会因疫苗过期而导致巨大损失,不可能每个省都设立足够应对可能的疫情危机的疫苗存量;另一方面,大多数突发性事件并不是全国性的,当某一区域出现疫情时,该区域的疫苗存量不能满足紧急的需求,必须从其他区域紧急调拨疫苗,这在操作上存在诸多困难,调拨成本也很高。
厂商的疫苗冷链实施VMI,成品库存更多的掌控在厂商手中,即把分散的应急库存集中起来,当某一区域出现突发疫情时,厂商能够通过集中的库存储备向指定区域进行紧急配送,(注:按现有的冷链运输方式,紧急配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这也避免了从分散的结点回收疫苗和二次运输的时间消耗,并降低运输成本。
2VMI在疫苗冷链配送中的实现方式
2.1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设计
本文设计一种以经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生产商将取消自己的产成品库存,并可增加应对突发性公共健康危机事件的半成品库存;经销商作为供应链上最主要的存储结点,承担“蓄水池”和调拨配送中心的职能;CDC的采购部门与生产商和经销商的销售部门共享疫苗终端需求信息,CDC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经销商的物流部门负责CDC的库存控制。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疫苗生产商的成品库存都转移到了经销商的配送中心,使得原本由生产商和经销商构成的局部供应链系统的库存控制问题实际上就转化成了普通企业的库存量控制问题。
(2)从供应链整体看,减少了库存点和相应的仓库设立费及仓储作业费,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系统总的库存费用。在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工作效率。
(3)供应链结点企业间衔接更加紧密,加强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与实时传递,生产商和经销商通过了解CDC每日销售信息,可以进行更为准确的生产和供应计划,降低牛鞭效应的影响。
(4)经销商(以及生产商)对CDC的库存进行管理,降低了CDC的平均库存量,并且使得有计划的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模式得以实现。
(5)整个供应链系统更具协调性和敏捷性。基于VMI的疫苗冷链系统运作模式增强供应链结点企业间紧密性,也提高了其整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对市场需求更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同时,经销商的库存蓄水池能够更加有效的应对因局部区域发生突发性疫情产生的紧急需求。
2.2疫苗冷链VMI运作流程
疫苗冷链系统的VMI运作流程如图5所示:
(1)CDC将库存余量与日销售量等信息传递给经销商;
(2)经销商对收到信息进行有效性确认,并传递给生产商;
(3)经销商的VMI预测系统对CDC的需求进行预测;
(4)生产商对CDC的需求进行策略性评估,如策略性的增加或减少供给,或者当供应不足时进行策略性的调剂等;
(5)经销商根据VMI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需求量、预先为该CDC确定的补库策略(安全库存量、配送提前期、客户服务水平等)以及生产商的策略性评估建议,计算出原始订单;
(6)经销商根据库存管理系统确认实际库存量,以此修正原始订单为实际可以出货的订单,根据运输管理系统确定是否可能实现经济的运输安排,同时对该订单对应的库存进行锁定。产生修正订单后传送给CDC;
(7)CDC进行原始订单的核对和确认,并将正式订单传递给经销商;
(8)经销商根据收到的正式订单,进行货物准备及配送作业,同时把发运信息传送给CDC,以便其进行验收准备,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生产商存档;
(9)CDC依据供应商提供的发运信息,待疫苗到达后进行验收和入库。
2.3基于VMI的疫苗冷链补库策略
在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下,疫苗厂商不再是被动地按照CDC的订单发货和补充订货,而是根据自己对众多CDC需求的整体把握,主动安排合理的补库作业,既满足CDC销售的需求,同时也使自己的库存管理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成本降低。在整合发货的概念之下,疫苗冷链系统面向接种点(CDC)的补库有三种策略,并且对应不同的CDC。
(1)基于时间的补库策略。即为CDC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补库间隔期,这种策略注重的是达到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和配送规模效益的均衡。通常,对于需求平稳,且需求量不大的的CDC采取这类策略。
(2)基于数量的补库策略。当某一结点的库存达到库存下限时,立即对其进行补库运输。在这种策略之下,顾客的服务水平能够得到保证,尤其是当疫苗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出现大规模需求时,这种策略能够及时配送,但由于对各个CDC配送的时间是随机的,可能无法取得配送的规模效益。通常,对于需求量大的重点CDC,采取这类策略。相比基于时间的配送策略可以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且由于结点需求量大,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
(3)基于时间和数量的混合发货策略。即上述两种策略的综合,对配送区域内的CDC库存进行动态跟踪,当CDC的库存余量达到补库点时,或达到配送间隔期时,即对CDC进行配送补库,并以每次配送决策后为时间零点,进行下周期的决策。通常,对于当前虽然需求量不大,但被厂商视为重要的CDC结点,可以采取此类策略,以尽量降低其缺货率,保证此类客户获得较高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Gerber, N. Objective Comparisons of Consignment, Just-in-time and Stockless[J]. Hospital Material Management Quarterly, 1991,13(1):10-17.
[2] 鲍尔索克斯,克劳斯.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 林国龙,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刘丽文,袁佳瑞. VMI环境下的库存与发货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5):31-36.
乙肝疫苗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