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1篇
jùpàlínghúndàoqièyòuhuòjǐnshèn
( )( )( )( )( )
wūyánchōnɡzúbànlǚyúlèbèisònɡ
( )( )( )( )( )
二、词语大本营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惊心动() 力()狂澜 ()不犹豫
再接再() 夜以()日 不容争()
披()斩() ()()不休 ()精()志
大()()望 ()然大() 同()敌()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C、()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6、兄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满十事九空。
四、按要求变换句子。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2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6岁进校读书,酷爱读书到了chī()迷的程度。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文革爆发chuò()学在家,寻觅春天的足迹
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学校开展了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来积极参与吧!
(1) 你们班的同学决定出去寻觅春天的足迹,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到来的痕迹吧。(50字左右)(2分)
我的描绘: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11月,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bān()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róng()合在一起”。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A. 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而十分宝贵。
B.对于投机倒把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让它随波逐流。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 无不表现
得炉火纯青。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4. 名句积累。(7分)
(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3)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莲花,不仅要画出莲花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植茎于泥,滋养于水的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本色。5.综合性学习(6分)
(2) 班上决定为此次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聘任你为主编,请你为黑板报拟写主题语,并设计两个栏目。(2分)
主题语:栏目设计:(3) 你还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分别写出。(2分)
六个节气: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赏析古诗:(4分)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分)
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课外古文阅读
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
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 【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王旦,谥号文正。 ②归第:回家。 ③酝:酒。④却:去掉。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2)即欲持去(3)问其故12.翻译画线句。(2分) 左右具道所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表现了王文正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14分)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
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物品种的地区差异
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现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
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
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
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14.动物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就本文看,导致动物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15.第②段中有一个词准确生动地表明了野生动植物全球化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一场由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噩梦,请摘录出这个词。(2分)
16.第⑥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与大脑容量相对较小的鸟类进行了比较,其作用是什么?(4分)
17.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简要说明。(4分)
呵护那一点点光(14分)
林元亨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
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走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照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孩子,也没有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还会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孩子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的。所以,一朵花枯萎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也许这个孩子就是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是你、我、他的母亲。这个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18.看见地上的蚂蚁,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孩子的?(2分)
19.为什么孩子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4分
20.孩子上学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妈妈用什么方法让他不迟到?(4分
21. 阅读全文后,用几句话评析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4分)
四、写作(50分)
22.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会学会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中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会学会公正。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3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莫言6岁进校读书,酷爱读书到了chī()迷的程度。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文革爆发chuò()学在家,寻觅春天的足迹
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学校开展了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来积极参与吧!
(1) 你们班的同学决定出去寻觅春天的足迹,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到来的痕迹吧。(50字左右)(2分)
我的描绘: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11月,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bān()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róng()合在一起”。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2分)A. 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而十分宝贵。
B.对于投机倒把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让它随波逐流。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 无不表现
得炉火纯青。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②山脊在平原中突兀矗立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4. 名句积累。(7分)
(1)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2)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3)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莲花,不仅要画出莲花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植茎于泥,滋养于水的莲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本色。5.综合性学习(6分)
(2) 班上决定为此次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聘任你为主编,请你为黑板报拟写主题语,并设计两个栏目。(2分)
主题语:栏目设计:(3) 你还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分别写出。(2分)
六个节气: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赏析古诗:(4分)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2分)
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19.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加以说明。(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7分)课外古文阅读
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
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挈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 【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王旦,谥号文正。 ②归第:回家。 ③酝:酒。④却:去掉。 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兄亟令人首取二壶(2)即欲持去(3)问其故12.翻译画线句。(2分) 左右具道所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表现了王文正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动物也在全球化(14分)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相似。人们使用同样的科技产品,追
求同样的时尚,采取同样的生活方式,将来甚至还有可能使用同样的语言。“地球村”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人类变得彼此越来越相似。这事好还是不好,人们还在争论。
②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同样的事情也正在发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也正在长得越来越像。科学家批评说,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物品种的地区差异
变得越来越淡。
③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均质化”。这种现象对于生物世界的地区特性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已经引起了自然资源保护管理论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人们不久前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生物均质化”意味着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结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会变得越来越少,同一物种之下的品种也会变得越来越单一。
④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物种利用人类的全球化贸易运输侵入到其他地区,对当地的物种生存造成影响。比如说斑纹贻贝就通过船只播散到西欧和北美海域。这些入侵物种
会使当地的食物链陷入混乱,剥夺某些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⑤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人类城市的扩张以及栖息地的细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相似。这就会导致特定种类的生物过分繁盛。有些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便如鱼得水,比如蟑螂、乌鸦、老鼠、浣熊、红狐和鹿。
⑥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
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
打击,数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类一些不恰当的做法,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将来一旦环境发生重大改变,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
14.动物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就本文看,导致动物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15.第②段中有一个词准确生动地表明了野生动植物全球化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一场由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噩梦,请摘录出这个词。(2分)
16.第⑥段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与大脑容量相对较小的鸟类进行了比较,其作用是什么?(4分)
17.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简要说明。(4分)
呵护那一点点光(14分)
林元亨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
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马路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走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被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照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了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孩子,也没有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还会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孩子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的。所以,一朵花枯萎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也许这个孩子就是你、我、他,也许这位母亲就是你、我、他的母亲。这个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世界。18.看见地上的蚂蚁,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孩子的?(2分)
19.为什么孩子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4分
20.孩子上学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妈妈用什么方法让他不迟到?(4分
21. 阅读全文后,用几句话评析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4分)
四、写作(50分)
22.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会学会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中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会学会公正。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4篇
第一部分(1-5题,2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3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每空1分,共6分)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四季景色千zī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娇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qióng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千zī________百态 玉树qióng_________枝
②给加点字注音。 绽___________ 放
③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字,请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名人传》是本册教材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 ①下面的名言出自《名人传》中的名人之口,请你在括号中写出他们的名字。(2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决不能使我屈服。( )
B.一个人不可能做一件事,脑子里想着另一件事,尤其是雕刻。( )
②《名人传》包括三部“英雄传记”,其中《 》最著名。作者称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5.综合性学习(共4分) 随着胡锦涛总书记的一句“不折腾”,今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领导人口语化的“白话新风”开始快速影响中国政坛。请你认真揣摩下列材料,写出“白话新风”的特点,并说说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三原则。“不折腾”是针对乱折腾、瞎折腾、穷折腾、不折腾不行的“折腾一族”而讲的: 有的人折腾来折腾去,结果无非是把家底儿折腾光了,把厂子折腾垮了,把地区折腾穷了,把百姓折腾苦了,自己一拍屁股走了。由于是首次在正式场合使用“不折腾”,该口头语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材料二:2009年3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以口语化的文风,用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表达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宏大内涵。如“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温家宝总理“大白话”式的报告共被代表们报以30多次的掌声。
材料三:2009年3月3日,贾庆林在作政协工作报告时也使用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①“白话新风”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6-22题,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10.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良多趣味。
高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①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 ②猛浪若奔 奔___________
③直视无碍
碍___________ ④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乙总体上勾勒出富春江沿岸怎样的景色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5题。(15分)
奇特的海水咸度
①海洋,奔腾不息。海水,深邃莫测。但口渴者却不敢问津,因为它有着又咸又涩的苦味。
②现在科学家已经测出,海水有3%左右是食盐。可别小看这区区的 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平铺在陆地上,陆地的高度将要增加120多米,这是多么巨大的数量啊!
③除了食盐外,海洋中还含有100万亿吨镁,600万亿吨钾,88万亿吨铜,58亿吨镍,40亿吨铀,这样看来,海洋又是矿物的大仓库。
④其实,海水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盐分,它最初和江河湖水一样,也是含盐量很少的淡水。但地球的水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循环。有人曾做过这样一项测试:单单每年从海湾表面蒸发掉的水分,就达到1亿吨。这么多的水又会变成雨,降到陆地的每个角落。它们潺潺而流,不断地冲刷岩石,冲刷土壤,把岩石和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之中,而这些物质,绝大部分都是各种盐类。盐分随着水流进入江河,而江河之水最后又都回归大海。蒸发掉的水分再次回到自己的海洋老家,但它却带来了很多陆地上的盐分。
⑤就这样,海洋源源不断地从陆地上得到微量物质,成了所有溶解盐类的收容所。可是在海水的蒸发过程中,进入海洋的盐分却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大海洋之中。 ⑥如此周而复始,日积月累,海洋中的盐类物质越积越多,海水也就理所当然地变得越来越咸了。当然,这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可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更久的年代,积累起来的盐分也就十分可观了。
⑦海水中既然已经含有那么多盐分,而且以后每年还要从陆地上带回大约30亿吨的可溶性物质,海水会不会永无止境地越变越咸?会不会把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咸死? 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海洋没有减少自身盐分的方法,结果肯定会这样。但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海洋有各种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奇妙方法。
⑨随着陆地可溶性物质不断进入海洋,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便会互相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到海洋的底部。这个过程就像明矾能沉积水的杂质那样,使浑浊的水质变清。除此以外,许多物质还会被海洋生物的细胞所吸收,等生物体死去后,便随尸体沉入到海底。以上这些途径,都能大大降低海水中的含盐浓度。
⑩当台风季节降临时,狂风巨浪常把海水卷到陆地上,溶解的盐分也随海水上岸,散布在沿海陆地。尤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年代中,有些海洋的海湾地带,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于是,这部分的海水逐渐被蒸发掉,留下大量的溶解性盐类物质,这也是盐分回归陆地的一种方式。例如,现在陆地上某些开采食盐的盐矿,就是这类干涸掉的小块海洋的残迹。
11.海水最初也是淡水,后来变得越来越咸了。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海水变咸的过程填充完整。(2分)
海洋表面被蒸发掉的水_________________水流冲刷岩石、土壤____________回归大海。
12.海洋有哪些能降低海水含盐度的方法?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②③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揣摩文段⑦和文段⑩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4分) ①“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卷”能否换成“带”或“推”?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地球上水储量十分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请用精炼的语言,拟写两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词,以提醒大家不要浪费水资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22题。(18分)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⑪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①,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其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双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②的乐曲。
⑫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⑬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地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的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⑭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坐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⑮没有回音。
⑯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如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乐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正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双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了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了大拇指。
⑰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③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⑱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了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⑲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间囚室。
⑳当最后一个号码念完,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11)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了一个拉小捉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⑿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⒀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⒁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⒂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⒃“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相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兄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着他无声的“演奏”
【注释】 ①奥斯维辛集中营位于波兰加利西亚奥斯维辛附近,主要关押波兰和德国的犹太人,是二战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最大的一个“杀人工厂”。在该集中营内约有400万人惨遭杀戮。
②舒曼(18101856),德国音乐家;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
③科莱利(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16.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2分)
17.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能够印证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小提琴演奏家?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2分) (1) 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 (2) 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⑿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沙尼克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⒃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请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品析摘句)(3分)
第三部分(23题,50分)
23.请以“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不少于600字。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八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1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2.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① 姿 、 琼。② zhàn 。 ③骄。
4.①A.贝多芬、B.米开朗基罗。②《贝多芬传》,写作目的是安慰和鼓励“世上不行的人们”,使他们勇敢地跟命运做斗争。
5.不设统一答案。参考:①特点:口语化,通俗易懂。②体现了中国领导人民主平等、务实有效、贴近群众的治国思想。(意对即可。其他合理说法也应酌情给分)
第二部分:
一、6.①、顺流而下。②、这里指飞奔的马。③、障碍。④、通“返”,返回。
7.①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颜色。 8.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9.B 。
10.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二、11.变成雨水降到陆地;把盐类物质(或可溶性物质)带进江河。
12.①可溶性物质结合成不溶解性化合物沉入海底;②许多物质被海洋生物的细胞吸收,海洋生物死去后,随尸体沉入海底;③海水随狂风巨浪卷上陆地留下大量盐类物质。
13.方法:列数字;如“可别小看这区区的3%,如果把它全部提炼出来,陆地的高度要增加120多米”。作用:生动、形象地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又如第③段的用数字显示矿物质的含量,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
14.①不能;因为使用了它,表明“30亿吨”是概数,不是确数,如果去掉,说明就不准确了。②不能;“卷”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巨浪向上翻卷的情景。而“带”有在前引领的意思,“推”是在后推动的意思,都没有“卷”形象、准确。(②题也可答“能”,只要理由充足,符合文意即可得分。)
15.开放题。示例:①节约一滴水,撑绿一片天。②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拥有生命的春天。③生命的绿色需要水的滋养,请珍惜每一滴水。
三、16.当马斯特面临死亡时,沙尼克为了音乐甘愿替他牺牲。 “音乐”、“牺牲”,各1分。
17. ①马斯特与沙尼克初次见面,在眼神中流露出对沙尼克琴技的赞许之情。②沙尼克“演奏”时,马斯特随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扣着节拍。6段末句可以。③马斯特与沙尼克激情“合奏”,配合默契。④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18.不能,“爬下”形象地写出了马斯特下床的动作慢,反映出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时,心情的沉重痛苦。“滑下”形象地写出了沙尼克下床的动作快,反映出他为了音乐(和友情)甘愿替马斯特牺牲的心理。
19.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马斯特的震惊和他不希望沙尼克替他牺牲的心理。
20,富有献身精神。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5篇
别墅(xùshù)邮戳(chuōchōu)差(chàchā)不多
摩(mómā)平圈(quānjuàn)养糯(luònuò)米饭
2、看拼音,写词语。(5分)
suānjiǎnsīkōngjiànguànfěitúzhēngróng
3、比一比,再组词。(3分)
籍()衔()枚()
藉()衍()玫()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诚恳地()反复地()()的态度()的目光
5、补充词语。(4分)
标()立()发()图()实()求()各()已()
()七八()人声()()()兵()政依依()()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3分)
(1)“杂伴儿”“礼拜”“圣诞树”这三个词都没有错别字。()
(2)“你真厉害啊,说起脏话来没人敢回应”中的“厉害”带有表扬的意思。()
(3)“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艹”,再查15笔。()
7、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③正直是道德之本。④山下兰芽短浸溪 ⑤潇潇暮雨子规啼
⑥江畔独步寻花 ⑦芙蓉楼送辛渐 ⑧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4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工整。(9分)
duànliàn
()fěicuì
()shūjí
()chōuyē
()
qīnshí
()tóuxián
()chúchuāng
()chāyang
()
其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查字典(3分)
“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第六画名称是____,“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正当,正在;②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③大;④锅。在“鼎盛”一词中的“鼎”应取第____种解释。
(三)照样子,写词语。(3分)
茫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所未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静”字组词,再填空,不可重复。(5分)
(1)夜深了,校园里显得格外()。
(2)没有风的时候,湖里()得像一面镜子。
(3)蒙拉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4)()的山林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5)同学们()地坐在教室里。
(五)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4)《师说》
8、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再仿写句子。(2分)
桂林山水的美景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分)
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
(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1分)
大家语言不通。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
(4)修改病句。(1分)
李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9、按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7分)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是。(《为人民服务》)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
(3),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勇于探索、为科学而献身的居里夫人,也认识了
的凡卡,还缅怀了的周恩来总理。
(5)你的朋友遇到不如意之事,终日以泪洗脸,你会用(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里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来劝慰她。
二、综合性学习(5分)
1、你和同学一起编制的班级纪念册里包括了
等方面的内容。(2分)(请列出两至三个方面)
2、快毕业了,你为了表达对老师、同学或母校的依依不舍,做了些什么?(3分)(简单列出两点)
三、阅读感悟(25分)
(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片断,然后回答问题。(7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xuán)涡(wō)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练习:
1、仔细读文,完成表格。(3分)
人物发现的现象产生的疑问得出的观点
谢皮罗教授
2、你能用上哪些词来形容上述片断中的谢皮罗教授?请写出两个:、。(1分)
3、抓住文中加点的词,结合片断内容,谈谈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一、书法展示[4分](根据要求写古诗)
请将杜甫《春夜喜雨》中写春雨夜里随着微风悄悄地滋润万物的诗句默写在下面田字格中:
二、听记能力[5分](先听老师读短文《风中的木桶》,然后根据短文内容答题。)
1.小孩把木桶排列整齐,往往一夜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2分)
三、积累运用[43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shūjífěicuìzhèněryùlóng
zhǎnlǎnqīnshízhuóyǒuchéngxiào
2.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画上横线。(3分)
抽噎(yēyī)头衔(xánxián)机械(jàixiè)
静谧(bìmì)炊烟(chuīcuī)急躁(càozào)
3.用查字典的知识填空。(3分)
“鸿”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__画;用音序查字法,音序是______,“裹”的字义有:○1鸿雁;○2书信;○3大;○4姓。在“鸿毛”中应选第___种解释。在“鸿图”中应选第_____种解释。在“来鸿”中应选第_________种解释。
4.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5分)
专心致志()○1给与○2集中○3招致
张冠李戴()○1居第一位○2帽子○3形状像帽子或在头上的东西
万象更新()○1再,又○2更加○3改变,改换
美不胜收()○1胜利○2优美的○3能够承担或承受
饶有趣味()○1饶恕,宽容○2另外添○3丰富,多
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A.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广场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红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C.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的朗读语气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语气词及标点。(3分)
A.疑问____________,今天是星期六_____
B.肯定____________,今天是星期六_____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第6篇
一、检测结果
这份试卷有20人参考,平均分88, 及格率100%,6人在90分以上,优秀率33%,最高分96.5,最低分72。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二、试题特点
1、基础知识。包含看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读音、辩字组词、仿照例子写词语、选词填空五个小题。大部分学生掌握扎实,“均匀”、“拜”出错相对较多,“踮”的读音出错集中,其他小题除个别同学有错字外,大多数同学能熟练掌握。
2、把词语补充完整、按指定要求填诗句、写比喻句和拟人句、按原文填空四小题,大部分同学出错较少,个别同学错字较多,往往是同音字,有的同学对课文内容不熟悉,颠三倒四地填乱了次序,丢分较多。说明个别学生的基础知
识并不扎实。
3、阅读理解。选取了课外阅读《大狗熊和小猩猩》,这篇童话可读性很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个题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综合理解能力、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完成比较好,出错的题目集中在“为什么课文第一段要交待大狗熊和小猩猩的住处?”这一问题,学生对课文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读懂。主要是因为学生读文遍数较少就直接做题造成的,也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关于习作。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求写出它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生长状况等,并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题目自拟。绝大多数学生内容详实,文章条理清晰,综合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个别同学语言贫乏或抓不住事物特点,叙述缺乏条理性,写得也不够具体。今后还需要加强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并注意学习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生活的联系。
三、改进措施
1、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做到学得扎实,练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较差,就要从记忆的方法和策略上下功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就要想方设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较多,就要将知识教学调整到训练学生能力上去。今后,要加强过程性教学的实
效性,争取使学生能学有所得,学会方法。平时复习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破,使学生既获取知识,又形成能力。
2、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中年级是学生学习能力逐渐提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关注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学期,我们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多样化的阅读能力、流畅清晰的表达能力等方面继续努力,学生能力逐步提高。下一学期进入四年级,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表达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认真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培养(即培优),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即补差),关注中等生的学习问题,促动他们再上一个台阶(即推中)。采取面对面、一帮一地指导,调动同伴的互助能力,使他们逐渐爱上学习,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
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