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1篇

提问, 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有询问功能或提问形式的句子, 更确切地说, 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提问是最常见的课堂交互活动。问题的种类,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以及过程的控制, 决定着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唤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令学生兴奋,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保证有效的课堂提问:

1 合理设计提问

合理设计的提问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学生在学习体会快乐感和成功感。早在1998年, 石欧教授就在其著作《教学别论》中指出:传统教学中, 事实性发问最多, 有部分是推理性发问, 而开放性发问则相当少;课堂上的问答模式主要有是非问, 选择问和特指问三种亚模式。国内外关于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的某项调查结果显示:事实性和理解性的一般常识性问题占课堂提问的80%左右, 而启发式的综合提问却少之又少。教师往往把提问重点放在对学生的知识检查上, 学生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 仅凭记忆和理解就能够回答, 很难激发学生交流思想的愿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不是一门知识学科。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 而不是某方面知识的获得。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应少一些诸如“General Questions”, “Optional Questions”, “Tag Questions”等记忆、理解性提问, 多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问。这类开放型的提问不能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得答案, 必须由学生经过理解、分析、假设、推测等思维过程才能回答。这种提问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少教师的提问的随意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这种提问超越了学生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方面的培养, 更注重学生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

此外, 设计提问时还应注意简化、调节问题的表述。问题语言应简单、清楚, 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具有挑战性。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思维和求知欲, 且如能回答这类问题, 学生将大大增强信心。在提问过程中, 要在原有问题基础上继续发问。当问题有难度时, 教师可通过继续发问, 给予学生暗示, 启发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教师可通过继续发问, 增加问题的挑战性,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 灵活选择提问对象

首先, 应鼓励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提问这一课堂活动中来, 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照顾到不同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学生, 给予每位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对等机会。通过提问设计, 扩大课堂提问的面, 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既要提问优等生, 又要兼顾中等生和后进生。

其次, 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成绩较好, 自信心强的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提问成绩中等的学生;难度较小的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既能激发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避免了差生丧失信心, 失去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记忆性的问题提问内向和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理解、开放性的问题提问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复习巩固旧课内容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水平代表着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巩固当堂所教内容、新知识, 提问学习程度较高, 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 他们的正确回答, 有利于其他同学对新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 形成正迁移;检查教学效果则要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 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 那么其他同学往往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当然, 不管对于什么层次的学生怎样的提问, 都应遵循“跳一跳, 摘桃子”的原则, 问题要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经过充分的思考和努力才能正确回答。

此外, 还要注意提问时应兼顾做在前排和最后两排的学生, 这些区域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提问时应先发问, 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 然后再指定回答的对象, 避免先指定学生, 后展示问题, 从而让其他学生感到回答无望或不需要自己回答而影响积极思维。

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 提问切忌按一定顺序指定学生回答, 这样同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短时间内熟悉学生, 记住全体学生的姓名和学习状况。

3 适当延长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是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等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Orstein的研究表明, 当等待时间只有一秒钟时, 学生将无思考的余地, 回答的质量难以保证, 而将时间提升至三秒钟时, 学生的回答相对延长,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回答得准确率也有所提高, 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等待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思考, 等待时间过长又不利于课堂节奏的控制, 使部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 课堂秩序松散。但在我国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等待时间过短。面对发问后等待中沉默的学生, 教师们似乎感到不安, 这短暂的数秒显得尤其漫长。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大部分教师的等待时间都不超过一秒, 然后指定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一秒钟之内不能回答, 老师就会自己给出正确答案, 或者指定其他学生回答。然而, 提问后, 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理解提问, 回忆相关信息, 组织答案, 甚至是鼓足勇气举手回答。而且,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生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去跨越语言障碍。此外, 学生的反应速度, 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等待时间。当等待时间过短时, 这些学生就会因为困难而被迫放弃思考。

适当延长等待时间, 能够延长学生的回答, 降低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概率, 得到更多可能的答案, 增强师生, 生生之间的互动。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还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暗示, 这个问题很重要, 老师在等待我的回答, 我要认真思考, 积极回答。

调整等待时间可以单纯依靠老师人为延长, 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结对讨论或小组讨论来实现。后者更有利于生生互动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

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对学生回答作出及时、适当的评价, 是提问有效进行的保证。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的反馈, 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评价既可以是学生回答内容的反馈, 也可以是对其形式的反馈。

研究表明, 肯定的评价比否定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肯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 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原始动力, 更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

优等生需要表扬, 后进生更需要表扬。首先, 优等生本身正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比后进生大得多;其次, 当优等生不能正确回答提问时, 老师们倾向于继续暗示, 或简化问题, 使优等生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增加, 而当后进生不能正确回答提问时, 老师们更加倾向于立即给予评价或制定其他学生回答。所以, 在课堂上, 老师赢下意识地增加后进生被表扬的几率。

评价的方式既可以是显性的, 也可以是隐性的。肯定的评价一般简而精。“Good”, “Okay”, “All right”, “That’s right”, “Fabulous”等等这些足以予学生鼓励。而否定的评价往往以隐性的方式。当答案不确切时, 老师可以以升调提醒, 提供暗示, 给予鼓励和引导。对于错误的回答, 老师一般不应直接指出, 更不可冷言相对, 挫败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在对提问进行总结时, 老师如能引用学生的正确答案, 可能会得到比直接评价更好的效果, 同时还能及时强化所学知识。当然, 评价时, 老师也可以用手势、表情等更加形象地传达自己的评价。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普遍的心理规律, 巧妙地运用“提问”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引导他们饶有兴趣, 满怀信心的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当然, 以上四点仅供参考, 老师应根据所教内容, 课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提问策略。

摘要:有效课堂提问能够唤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令学生兴奋,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提问、灵活选择提问对象、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来保证有效的课堂提问。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设计,提问对象,等待时间,提问评价

参考文献

[1] Brown, 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Regent.2001.

[2] Freiberg&DriscolI.Effects of a reciprocal questioning proce-dure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J].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Peabody College for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2000.195-297.

[3] Holland, R.and Shortall, T.Classroom Research and Re-search Methods[M].Birmingham:The Center for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1997.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2篇

1找准时机,及时提问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时找准提问时机,及时巧妙地进行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注意力,这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根据导入、讲授、小结的一般课堂规律,我把课堂提问分成三种:导入新课时的提问,讲授新课时的提问,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以高一英语模块三Unit 7 中的Lesson 1 Viking voyageto America为例:本课是一篇有关发现新大陆短篇故事, 如果讲解形式过于单调,将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可能会使学生迅速出现疲劳现象, 使原本情节曲折的故事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前可以准备好以下的问题,以供课堂讲授中随机提问。

1.Do you know who arrived in America first?

2.Who are Vikings?

3. Why did Eric the Red leave Iceland?

4. Who was Biarni looking for when he was blown to anunknown land?

5. How do we know about the Vikings?

通过提问1、2 问题导入新课,学生们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新大陆的发现上,新课在学生对故事结果焦急地期待中进行。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同样可以通过提问制造一些悬念3、4 问题使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有关新大陆发现的过程,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课堂的学习气氛紧张而又愉快。

最后,通过问题5 检查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故事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不应过于盲目,应随时注意学生注意力和情绪的变化,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及时提问,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2选准对象,难易适度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有着班额较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经过缜密思考,选准提问对象使优、中、差各个程度学生都能够获取所需信息,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以高一英语模块二Unit 5 中的Lesson1 Performance为例对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内容较难理解,课后问题设计偏难。 因此,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我特意设置了几个问题。

1.Can you match the four paragraphs with the titles?

2.Which country does Alanis come from?

3.Where was the concert mentioned in the text held?

4.How did the audience react to the singer?

5. What feelings did she show in her songs?

6. Why did people say Alanis a real superstar?

其中, 问题1、2、3、4 相对简单, 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只要细心,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5、6、7 相对偏难, 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3精心设计,方法多样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驾驭学生思维。

例如, 在讲授高一英语模块二的Unit 6 Lesson 4 Thhouse on Mango Street时,可以穿插以下一些问题:

1. How many places has the girl lived in?

2. Where did she live before Mango Street? Why did thleave?

3. Why did the girl want at least three bathrooms?

4. What do you think was the biggest problem with thhouse on Mongo Street?

其中问题1、2、3 概括性强,答案涉及多个段落,由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 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复习。

问题4 则适合全班讨论。 每个学生的思维会随着课堂的节奏而活跃起来,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这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开口说。

4机会均等,全体参与

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摒弃只提问优等生的陋习,把提问对象扩大到整个班级,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回答适合自己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分享成功的欢乐, 笔者觉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归纳或推理性问题,帮助他们发展思维、提高推理能力;对于中等生, 设计一些when, what, how, where, who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鼓励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和仔细观察,作出回答,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对于那些不愿开口或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Yes or No问句、 选择疑问句、True oFalse判断题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进而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例如,在教授模块一Unit 6 lesson 1 A matter of taste时,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Do you know XuBeihong?(引导学困生对其进行回答); 然后设计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What is the name of his famous painting?(让中等生回答); 最后设计了一个难度大问题:What characters do XuBeihong`s paintings have?(让优等生回答),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了全体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启发思维、激发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随机调整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3篇

1 认识提问的作用, 增强运用技巧的自觉性

1.1 课堂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提问与书面作业, 书面考试等检测手段相比具有直接、灵活的特点。直接, 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面对面对学生学习进行直接检测, 可以检测出被检测对象的真实水平。灵活,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对相关教学的内容进行提问, 可以对任何一个学生提问, 并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立即进行点评和总结, 起到对知识点的检测和复习的双重作用。

1.2 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 知识的传授者与被传授者之间的双向活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应处于被动地位, 而应积极地参与其中, 与教师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过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恰当地辅以课堂提问, 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1.3 课堂提问可以刺激学生神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研究, 人的大脑神经有兴奋点, 有疲劳点,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一旦发现学生神经疲劳, 注意力分散, 无精打采时, 就需要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刺激学生, 使其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重振精神, 提高注意力。

1.4 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在公众场合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

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 就是一个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的过程, 又是一个运用语言充分表达思维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学生每一次回答提问的过程, 就是一个展示自己, 锻炼自己的演讲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这一过程, 学生应珍惜每一次回答提问的机会。

1.5 课堂提问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检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课堂提问不仅是对学习知识水平的检测, 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 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成功的方面要加以总结, 发扬光大。不足的地方要分析原因, 加以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总结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2 把握设问的技巧, 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问题意识”, 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环节, 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思维开阔, 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 为新知识的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识的引入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 在讲解“坏账准备金计提”时,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欠账的会计分录, 随后提问:没有还怎么办呢?故意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接着告诉学生解决办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此时又设悬念:怎么提呢?然后分析具体计提办法;最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计提坏账准备金?引导学生分析计提原因:需要遵循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至此, 学生在思考中深入掌握了新知识。

2.2 就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设问

“思维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其涵义即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但经启发, 帮助和努力, 就能完成任务。因此, “思维最近发展区”就是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较高一层的智能发展区。教学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教学层次和要求及设问都要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出发, 妥善地安排学习内容及提出合适的问题, 问题太简单, 学生感到乏味, 贻误了学生思维向高一级发展的时机。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高不可攀而丧失信心。应该把教学层次和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例如, 在讲解配比原则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某厂今年3月份仅生产甲产品1100件, 且全部完工入库, 每件成本为10元, 此外, 该厂本月另发生相关费用1000元, 本月甲产品共售出1000件, 每件售价15元。按照配比原则, 要求计算今年3月份的利润。学生果然掉入“陷阱”题中的销售产品的数量不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数量。我剖析了问题的关键是“配比原则指销售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互相配合。对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 与该收入对应的费用和成本, 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这样做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 培养学生从整体缜密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3 为训练解题策略和方法而设问

学生之所以感到某个内容难学或问题难解, 主要是由于该内容或问题的抽象度高、综合性强。为减少这种思维的跳跃性, 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适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 以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及方法。在阐述账簿记账规则中的“错账更正法”时, 通过实例诱导学生思考,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某企业某日提取现金300元, 账簿上却记了3000元。该怎么办?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各种改正办法:用橡皮擦、用刀子刮、用涂改液改等等, 甚至有的学生提出把3000元改为300.00元, 这些方法都不符合会计错账更正方法。可见, 错账更正绝不等同于平时的数学作业修正。有一名学生则提出如果是凭证中的金额多记, 只要把多记金额用红字编制一张凭证并登账, 就可以。看似简单, 其实别出心裁、有创意, 是思维独创性和新颖性的具体体现。上述问题活动中, 在学生积极思考后不仅找到了解题的方法, 也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2.4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学生创造一个开阔的视野。所问问题既层层深入又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某会计人员月末结账前编制试算平衡表, 发现其借方金额合计不等于贷方金额合计, 请你帮她找出原因。”这个问题一提出, 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 学生纷纷发言, 给出许多答案:“可能试算平衡表本身抄错了, 账簿记录没错”、“记账时登错了”、“凭证编错了”这些答案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3 突出提问实施的技巧, 增强提问的可操作性

3.1 提问要有序

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 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循序而问, 步步深入, 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3.2 提问的内容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 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 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 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深度, 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3 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课程特点, 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 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3.4 提问要有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 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不能是唯一的, 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 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 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 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 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3.5 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 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微停数秒, 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可掉以轻心。

实践证明, 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 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运用课堂设问的技巧, 加强财会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4篇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 应紧扣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 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 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 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 通过提出的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 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 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 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 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 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课堂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二) 提问过程应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 先易后难,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铺路搭桥, 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 不仅非常容易解决问题, 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 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 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随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 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 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 能使同学们掌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有助于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 课堂提问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展示方法, 用直观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回答困难的问题时, 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和影片的内容, 直接得到答案。选择的多媒体资料要起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的作用。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之际, 点拨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一个地理要素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地理要素, 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季风环流时, 展示东亚地区的位置图和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气压的影响对比材料, 学生从气压对气流的影响和海陆冬夏气温等几个方面分析, 便可以很顺利地回答问题。巧设动画, 开拓思路, 针对学生认为较难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把问题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分解展示。把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 分化瓦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让学生去探讨, 学生就能一一突破, 一一化解。这样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深奥的问题简明化, 使学生逐步掌握对地理问题的分析思维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步提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 由简到难, 步步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 如何设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有时候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学生可能会目瞪口呆, 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不一定是学生笨, 有时可能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思维跨度较大、关联性不强, 学生当然就回答不上来。很多时候我们提问时问题不是直接提出来的, 而要设置铺垫。就好比上楼, 如果楼梯都找不到或者楼梯台阶太高了, 又怎么上去呢?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 要精心设计问题, 注意思维的连贯性。就好像上楼梯一样, 要注意引导、设置好台阶、铺垫, 有意识培养学生动脑、探究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难的部分, 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 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 由简到难, 步步深入。例如对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二分二至这部分内容, 规律讲完、学生掌握后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从近日点到远日点,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移动方向如何?大部分学生一时也很难回答得出。但如果我们设计下面这样几个问题步步深入,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从春分到秋分,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移动方向如何?

从5月1日到10月1日,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移动方向如何?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移动方向如何?

这样由简到难, 就好比楼梯台阶, 一步步拾级而上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二) 以诗激趣, 引导思维

很多地理事物和想象都可以和诗歌相联系。

如果我们设问时把诗歌引入课堂教学中, 无疑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 增加不少情趣, 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入地理问题中的诗歌很多, 如关于季风有“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布规律有“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关于锋面与天气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关于水循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提问中适时引入这些诗歌, 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摆事实, 明道理

有些地理事实或结论很简单, 只要摆出事实和依据, 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结论。这时候, 老师的讲解反而显得多余。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要提出问题、摆出事实, 让事实来说话就可以了。比如在讲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第二点“资源短缺”时, 我们就可以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请大家看下面一组数据, 每取得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相当于石油kg) :中国187、印度132、埃及105、加拿大50、美国35、德国18、日本13。”学生一看就可以得出“我国资源利用率低, 存在相对短缺”的结论;在讲水污染时, 我们可以举下面一段顺口溜:60年代饮水淘米, 70年代浇田洗衣, 80年代臭气扑鼻, 90年代鱼虾绝迹。因此, 对有些问题提出后, 我们如果摆出了事实, 学生回答时就会有思维的方向, 可以一目了然得出问题的答案。

(四) 讲故事, 引人入胜

有许多地理问题在引入的时候, 我们可以和历史上的小故事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大气的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时, 我们可以用三国时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故事引入;讲到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密度流时, 可以用二战时著名的“狼群战术”引入往往在上课时学生最喜欢听故事, 故事一讲, 立刻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们如果抓住机会, 提出问题, 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一下就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 扮演角色, 实践出真知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5篇

1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缺陷

1.1 形 式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高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回答方式,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了解某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然而这种方式使得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放松了精神,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之后,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死记硬背一些解题方法和步骤,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混淆的现象,只是脉络不清晰,学习效率极其低下[1]。

1.2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教学不仅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更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问题,只留给学生回答对错的时间, 而不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一个数学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解决方法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讲解和回答的。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教师尽心尽力的授课,达到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2]。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改革策略

2.1 科学设置课堂数学问题

新课改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应注重问题内容与高重数学教学内容的相符,不仅要能够符合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要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相关联,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知识的框架,对数学学习能够进行整体和系统的掌握。科学设置课堂数学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精心进行问题设计,将问题的设置与已经学过的知识相连接,还要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时候,通过提问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出来,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思考,并且积极参与到了学习当中,对学习感到很有兴趣,然后再由教师对圆与直线的具体关系进行讲解,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3]。

2.2 重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知识重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提出问题之后,很快就会将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更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疑问,再有教师进行解答,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对知识的记忆也就更加深刻,教学效率也就能够有所提高。

2.3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前直接提出本堂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作为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种做法使得学生感到困惑,对问题难以下手,同时还会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难度很大,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因此教师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最好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等差数列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等差数列的组合:12,14,16,18和11,13,15,17等,让学生努力进行观察数字特点,以此来导入新课程的内容, 通过总结为学生解决疑惑, 通过灵活的设问,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思维型较强的特点, 数学知识深奥难懂,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课堂提问,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重视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化,重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从而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才能够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逐渐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高中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由于深奥难懂的特点,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分数差距。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提问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传统的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伴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转变提问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6篇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最好手段。如何将课堂提问变得“活”且有趣,这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生活中不断提炼,下面笔者将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学体会,和大家谈一谈。

一、想“活学”先“活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视、电脑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视与完善。这些渠道所传输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且丰富多样,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每个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等等,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

三、发掘教学中的趣味性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性的极大凸现,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最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四、总结重点“精”教学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巴尔扎克葬词》,拈出“短暂与永恒”的矛盾,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拈出“平凡与伟大”的矛盾,学习《迢迢牵牛星》,拈出“远和近”的矛盾等。

五、引导学生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比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海子的人生经历,讲了海子在1986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铁轨上卧轨自杀的事情,讲他死身边只有《新约全书》《瓦尔登湖》等几部书,并为他们复印了海子的一些诗作,然后,我问了一个问题: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为何会有这样的选择?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地进行了思考讨论,概括出了海子的一生的三个梦想:流浪生活中的远方之梦,诗歌王国中的王者之梦,现实生活中的田园之梦,并且对海子卧轨自杀做出了多种诠释,有的认为两条铁轨永不相交,意味着海子心中的理想与现实永远分离,而他正是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它们编在一起。而另一些学生认为,火车在海子看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这正是海子一生所反抗而又失败的东西,他的死是同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次交锋。更有同学认为,铁轨延伸向远方,火车驶向远方,火车对他来说就是开往春天的地铁,他也要让自己沉睡在这条通向远方的路上,让它带着自己的血,自己的梦想,一路高扬着朝圣的长旗,奔向远方。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范文第1篇提问, 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有询问功能或提问形式的句子, 更确切地说, 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