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
《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精选12篇)
《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 第1篇
狼在我们汉人文化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在脑海中回忆读到过的一些关于狼的文字,基本上说的是狼阴险、残忍、贪婪等不好的地方,而狼具有的许多好的方面,诸如坚毅、有耐心、有组织、有卓越的作战技巧等却鲜有人提及,这实际上是华夏民族对狼的误解与偏见。
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小农经济,追求平和,而狼这种不合礼节、猎杀牲畜的残暴生物就被封杀了。到现在,许多含狼的词语甚至成了脏话,狼的龌龊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有趣的是,蒙古草原把狼当作自己的图腾,而一个民族的图腾是本民族的精神信仰,但蒙古草原人与汉人不同,汉人具有比不猜锈钢还固执的小农意识。传统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食草民族,从骨子里就怕狼恨狼,汉人崇拜的是主管农业命脉的龙王爷龙图腾,只能顶礼膜拜,诚惶诚恐、逆来顺受,狼图腾信仰对蒙古民族的精神和性格,产生了巨大的振奋作用,而虚无缥缈的龙图腾并不能起到太大的实际作用。
狼具有极其高超的作战技巧。书中的蒙古草原狼似乎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群比人还聪明的鬼魅,蒙古有民谚:狼随风窜。狼就像是人类大智者诸葛亮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狼在发动袭击时,会充分利用气候、地形等因素,我以狼在对黄羊进行打围的情形进行说明,当时额仑草原遇到百年一遇的大雪灾,草原上的积雪没及膝盖,而冬时草低矮,埋在雪下很难吃到,而额仑草原上有片草场雪只有一两尺厚,草还露出三指高的草尖,冻饿得半死的黄羊群贪婪地吃草,极熟悉草原的头狼自然也是知道这片草场的奇特,头狼率领群狼在三面包围,只留下一面通往大雪窝,而这个大雪窝在草原上极其有名,传闻蒙古单于也曾利用这个大雪窝抵御外族,并埋葬了千军万马,黄羊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生物,饥饿的狼群安静地等待被饥饿冲昏了头脑的黄羊吃到跑不动时,才突然袭击,将黄羊逼入绝路,更机智的是,狼群所捕获的黄羊根本吃不完,而这个雪窝子就成了狼天然的大冰箱,等到明年开春雪化后,又可饱餐一顿,可见狼具有多么高深的作战技巧和智慧。
狼对于世界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夏民族一直以《孙子兵法》为傲,但很有可能草原人早就从狼那儿学到了“狼子兵法”,戏剧的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最发达的生产力,最先进的火药武器,最智慧的《孙子兵法》的北宋,在金兵面前,几乎不战而败,两年而亡。当年的北宋几乎什么都不缺,惟一缺少的就是脊梁刚强的民族性格,而金人由于长期与狼打交道,似乎骨子里就流淌着一股狼血,凶猛无比,“文盲”军事家成吉思汗,虽然所读之书不多,但其所率领的蒙古铁骑,几乎横扫欧亚大陆,震惊世界,没有什么墨水的成吉思汗,依靠什么称霸欧亚大陆?靠的就是日日夜夜与狼打着交道,学习狼的作战技巧,并将狼的狠劲融入了自身血液,可以说,在拥有狼性精神的匈奴、羯、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面前,华夏民族犹如温顺的绵羊一般无反抗之力,听到这儿或许一些同学就有了疑问:纵观历史,称霸中原的绝大多数王朝都不是由这些少数民族,而是由华夏民族建立的呀,确实如此,不过这正反映出狼性精神对于中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以北魏为例来证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建立北魏的是鲜卑族,在其统治的140多年里,实际上是草原民族对华夏农耕民族的输血和混血,每一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都是对精神逐渐麻木,贪于享乐的农耕民族的一次输血治疗,正是这些输血治疗,使得家耕民族也有了一份狼性精神,也就是刚强的民族性格,所以华夏民族具有更高的持久性,五千年灿烂文化绵延不绝,经久不息,所以说,必要的狼性精神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尤为重要。
蒙古草原以其智慧、刚毅的狼性深深地影响着游牧民族乃至中国,我们一直自诩是龙的传人,但我想,若没有狼身上的那股刚气,华夏民族仅依靠缥缈的龙王又能走多远?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 第2篇
狼是以群而活,它们不惜为了胜利而粉身碎骨,为了团队而亡。
狼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动物,吊睛、长吻、狼鬃但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狼的灵魂,一种智慧的象征。
其实,它们聪明的大脑,早在几千万年前就能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用得恰到好处。在寒冷的冬季,蒙古草原一片白茫茫,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草原狼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草原上,黄羊要数跑得最快的,连狼、马都追不上,但狼在冬天还是能将黄羊打进绝路,那是因为狼有过人的耐心和智慧,似乎这些出人意料的本能都潜在它的灵魂里。比如那一次冬天里狼的出色表现令人为之一震,为了猎物等了一天一夜。那猎物就是黄羊。狼选择了悬崖下打圈,只要把黄羊往上赶,把黄羊逼着跳下去,就是一个大雪坑,会将它们埋住,这成为狼过冬的粮仓。白天就让黄羊吃到撑“破”肚皮为止,狼耐心地等着,因为狼们知道,这样能使黄羊速度下降。又经过一晚上,黄羊吃饱了,睡足了,狼就抓这个时机,因为黄羊睡了一觉,必须排出肚子里的尿,所以,要么被咬死,要么被尿憋死,狼在此时出击,让黄羊死伤无数。狼的灵魂是可敬可怕的。它的灵魂里包含了许多汉人不懂的精神。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超高的军事才能,对气象、地形的利用这些都是藏在狼灵魂中鲜为人知的。
狼图腾读书笔记800字 第3篇
在我的记忆中,狼是一种凶猛残暴的食肉动物,而狼祖母的故事也伴随着我们的童年。在我们的汉语词汇中,狼的词汇被彻底地破坏和贬低:狼心狗肺,在混乱中,嚎叫和哭泣。我们的无知和应试教育使我们对蒙古人崇拜的狼产生了误解和偏见。
狼是狗的祖先,但狗对狼漠不关心。如今,狗已经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但它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的狼性。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这也就意味着狗永远不能和狼进行对话。草原上的牛羊增强了蒙古人的体质,草原上的狼锻炼了蒙古人的性格。我们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在自我照顾和挫折教育方面很差。亲戚家的儿子很感兴趣地听着狼的故事,但我希望他有小狼的精神。
狼的死亡,狼的坚忍,狼的爱,狼的智慧,我们所有人的心都在颤抖。狼在捕猎的时候确实非常凶猛,但狼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捕猎,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类。这比一个充满热情、欲望和欲望的人高贵得多。狼性怕火,怕光,怕人。
狼的狡猾和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能力。狼不屈不挠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庭责任感,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剩下的三十五可能都是跟狼学的。二战期间悬挂在大西洋上的纳粹德国潜艇,以及解放军在十字路口出人意料的胜利和包围战术是狼的战术之一。中华民族只是缺少一点狼性。一些日本鬼怪可以横扫一个县城,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赶遍整座山。有了狼的民族就不会有羊的精神,有了狼的民族就会有数千万的黄继光,就会有数千万的董存瑞。
我们理解狼的本性,我们也将理解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横扫欧亚大陆,理解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狼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这是每个有危机感的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在中国,每个人在生死关头都被迫像狼一样嚎叫。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书中狼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狼图腾》读书笔记800字 第4篇
以前就是喜欢狼,爱狼的冷酷、弱肉强食。以前喜欢看沈石溪的《狼世界》,现在喜欢看《狼图腾》,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华夏的小农意识是多么的深刻,多么的劣质!就算现在也是,你可以试试看在电脑上打打ailang(爱狼)他只会显示爱郎等等,就算死搭硬搭,既然出来个爱浪!就是不肯显示爱狼!可见对狼的恐惧之深!
虽说我就是个华夏人,(我相信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家也多半是华夏人),但我崇尚狼图腾。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进入正题,谅解一下,这处于我对狼的喜爱。
文中有一句话。
草原狼消失了,额仑草原烈酒销量几乎增长了一倍
这是为什么?不是应为草原人们爱喝酒了,而是应为他们心中的痛楚让他们无法忍受!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刚毅之魂!没了狼图腾,就没了草原魂!草原人民也会被毁灭!
狼图腾读书笔记800字 第5篇
“狼心狗肺”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词语,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像狼那样的邪恶和卑鄙的人。可是,狼真的是这样的吗?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大多数人认为狼是邪恶的,但狼也有聪明的一面。读了《狼图腾》,我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值得我们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再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手,并在其最不容易跑动时,猛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赞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对手最恐惧这点,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战法。
可能有人看了我的观点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人类的诸葛亮比狼厉害多了。”是的,不得不承认,相比而言,诸葛亮在运筹帷幄方面还是略胜一筹的。可是各位别忘了,人类是高等动物,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可狼是没有的。狼的聪明和机智纯粹是天性使然。
《狼图腾》读书笔记书评800字 第6篇
书中讲述一个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陈阵自愿到额仑草原插队。到了额仑草原,他钻狼洞,掏狼崽,斗狼群,与小狼同生死共患难。他通过蒙古草原狼进入狼图腾的精神领域,领略其精神的精髓。全书讲了草原的生命,“小命和大命之间的取舍”,狼控制草原的载畜量,狼性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所有的这些内容让人沉醉其中;狼的聪慧、不屈、视死如归精神令人敬畏。
狼身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面对上万只的黄羊,面对凶猛的老虎,狼都不曾退缩。但是面对人类的枪口,狼群选择转移。他们从不缺乏胜利的信念,却也不是只会送死的傻瓜。在生活中也是,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谁也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我们做事应也像狼一样: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步骤,做事要有策划,同时注意尺寸,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最后即使失败也不要气馁,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有时间与其去“嚎叫”,不如去“磨爪子”,并为下一次做准备,“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定好目标,踏踏实实地去干,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最让人敬畏的是狼那视死如归的精神,那不屈的傲骨,面对困难绝不低头,即使断了一条腿也仍然继续奔跑的孤单英雄。这是我们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精神。记得那一次,父亲给我买了新的自行车,我高兴得不得了,快递刚到就围着一个大箱子团团转,想要一睹新单车的“尊荣”。父亲拿来剪刀很快打开了快递箱子,一打开我顿时凝固了没有什么自行车只有一箱子的零件。我望了望父亲,他笑了一下说:“自己组装吧。”可是我不会啊!他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我一个在原地傻眼。我看着一地的零件感觉无从下手,只好先一个个分类,然后看看哪两个吻合就接上去。半个小时后,一个有板子有眼的雏形出来了,但是变速器却怎么也不会装。我去问父亲,他淡淡的回了句:“自己装。”我没办法只好一个人硬着皮头上。我尝试着把变速器组合起来,摸索了一会儿觉得装好了。手一松,“嘭”,车子散架了,我的努力白费了。我气愤着,这什么破单车!无奈的我收拾着零件再一次组装,这一次15分钟就好了,又到了装变速器的时候,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装上去,可还是不成功!我气极了,不装了,什么东西啊。
我在地上呆坐着,过了几分钟,我瞄到了《狼图腾》,突然端坐起来,想到了狼的精神,我决定今天就跟单车对上了。我积极想办法,找书、查百度,一步步去装,虽然其中还是有偏差,不过终于是装好了。然后我立刻骑上去试了几下,感觉很不错。这就是狼的精神,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令今天的我奋勇向前。
狼图腾初中读书笔记800字 第7篇
这本书讲述了北京知青陈阵心血来潮想养狼,历经艰辛捣到狼崽,不顾众人反对养起了狼,甚至于众狼寻亲时也舍不得放走小狼。最后小狼因受伤弥留之际时,陈阵为了小狼的尊严只好杀死小狼。
狼一向是阴险狡诈的化身,可是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狼的诸多优点:不屈不挠,自由独立,机智勇敢 我不仅改掉了对狼的偏见,甚至大有以狼为师的冲动。
狼的独立值得我学习。在书中,小狼还未睁开眼就离开了父母,却无师自通,学会了如何猎食,还在烈日下懂得挖洞纳凉。而我呢?一有小事就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愁吃喝,从来没有独立过。现在有事都是父母帮忙,可是长大了呢?难道还要依赖父母一辈子吗?所以,我要向小狼学习,不能再过在蜜罐里的生活。
狼的团结也是值的我学习,正如书中所说:“草原狼的集体观念特强,决不会让弟兄和家人吃亏。最后走的那条狼,一定是最有本事也最有劲的头狼。”篮球巨星姚明也曾经这样评价:“打篮球其实就是一口气,你看过《狼图腾》吗?它给我印像最深的就是狼的整体作战和那股血性。我们就是要当那一群狼,我是头狼,但所有的狼要一起布阵, 一起进攻和防守。”可见狼是多么的团结。而现实中呢?学校里的同学一看不惯就针锋相对,有的甚至拳脚相加,从未想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什么不学学狼的团结友爱,一起和睦相处呢?
除此之外,狼之间的亲情为之可泣。母狼为了小狼的安危不惜诱敌到无人的地方,调虎离山,自已却面临着生命危险的威胁。可是人类却能干出一些令人羞耻的事情:遗弃婴儿,贩卖儿童,虐待老人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样的人才是心狠手辣。
《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 第8篇
狼在我的记忆中是凶猛残暴的肉食动物,狼外婆的童话伴随了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即使是在成语中,狼也在无时不刻扮演着一个凶残恶毒的形象: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狈为奸……。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以及自身对狼性的不了解而迫使我们对狼有太多的误解与偏见。
狼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凶猛可怕,在狼的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人类研究和学习。
狼性品质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们的桀骜不训,正因为狼生来就有桀骜不训的性格,它们才会把尊严和自由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它们渴望自由,捍卫尊严,与智慧共存。《狼图腾》中有几个情节使我记忆犹新,主人公陈阵饲养了一匹小狼,对于喜爱的食物,小狼先是仔细观察,找准时机,看准部位,再发起突袭;对于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背对阳光挖掘地洞的方法享受清凉;对于束缚自由的搬迁,小狼宁死不屈,坚决的与马车抗争到底……这一幕幕画面,一次次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对于野性十足的小狼,我的敬意与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蒙古草原狼的桀骜不驯衍生出的强烈的责任心、严明的纪律性、紧密的团队精神、顽强的战斗作风、不畏任何强悍对手的气质,共同铸就了它们强者风范。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草原牧民称狼为“战神”,尊狼为民族的精神“图腾”,“腾格里”的象征,他们与狼共舞,共同创造了草原帝国的神话。
《狼图腾》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最后一语道出了对小狼的忏悔,对蒙古老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深深的震撼了我的灵魂。
书中介绍到,狼是陆地动物的强者,草原上的霸主。狼之所以成为狼,是因为它一生下来就强烈地意识到“我要吃肉”,并倾尽全力去吃肉,从而磨砺出了锋利的牙齿,练就了高超的生存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它们在险恶中抗争,在竞争中成长,在它们自信的眼神里永远洋溢着舍我其谁的霸气。真正的强者应该像狼那样具备在任何艰难环境下独立生存的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承受挫折考验的能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应该像狼那样坚持“我要吃肉”,而不是像羊一样安于现状,满足于“吃草”。
可是,蒙古草原狼的结局是悲惨的,当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们驾着大马力的吉普车,带着射程极远的步枪来到蒙古草原上的时候,当他们肆意捕杀狼群的时候,当一匹大狼被吉普车追赶甚远终究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时候,我的灵魂被触动了。这时,狼成为了草原的英雄,人却成为了破坏草原生态平衡的卑劣的动物!
现在,我的生命里,已经到处充满了对蒙古草原狼的深深地敬佩之情,我的灵魂里,蒙古草原狼也将成为指导我走向成功道路的一站永久不灭的灯!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 第9篇
如果让我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总结一下读后感,可能很难那么精炼,但是说一个细节差不多能够表达:读到最后的时候泪流满面。
这本书算的上是我今年所读到的个人评价最高的一本书。
可以仔细琢磨的点有很多,比如书名取“图腾”二字,在汉人的世界里很难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对于草原上的人民来说,腾格里是他们的信仰,草原狼必然是他们的图腾。狼患是对于汉人来讲的,草原的游牧民族并不把狼作为天敌,是老师、亦敌亦友。
有一种说法“新生即走向灭亡”,读过这本书之后,会有类似的感慨,自然规律确实如此,但这不足以畏惧,可怕的是人为的加速了走向灭亡的步伐,眼睁睁的看着人在自取灭亡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让坚持在自然规律中的人备受煎熬。书中当然是有一个抨击汉人肆意妄为的意图,也印证了为之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这种毁灭并没有停止啊・・・・
这就要深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最深层含义:没有灵魂的生存犹如行尸走肉,谈何敬畏生命、怎能不是在自掘坟墓?
狼终归敌不过汉人的长枪短炮,这种永恒的抨击人类残忍的.行为似乎都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有一种“你能怎样?”的、这就是现实的所谓“真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多赘述,坚持在路上的人即使路途坎坷、艰辛也不会改变方向,而对于有心无力或者乐在其中的人来说,那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
总觉得,即便现世,但终归一切都会回归到其本质上的。只不过这个回归需要多少时间,朋友说,在甲午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终归要实现伟大复兴,到现在呢?依旧在路上,在这种问题上,总叫人希望能够发现第一道曙光。
以至于,写到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写下去了。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 第10篇
看了这本书,有点颠覆狼在我心中的形象,以前对于狼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误区,一直以为狼就是很凶恶、狡猾,可能是受小时候书本“狼来了”这篇文章的影响,还有就是受到“独狼”这个词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尤其是在体坛,如果说一个人很独,只是自己一个人单干,我们经常会形容这个人是“独狼”,所以会对狼造成误解。
不过话说回来,到现在还未真正与现实中狼见过面,有也只是在电视、电影中看过,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见识下这充满智慧、而且团结的活性动物。通过“狼图腾”,对于狼这种动物,不对应该说充满智慧的动物,不由自主的产生敬佩之意,应该可以这么说,独自的一头狼它们其实并不强大,可怕的是一群狼,一群团结的狼。一头成年的狼未必是一头成年的牛、马的对手,但为什么每次都是一群狼追着一群牛马羊跑,甚至牛马羊的数量远远超过狼的数量,这很明显的说明一群团结的狼的可怕性,团结的力量会让你变得很强大,会让再强的对手都会产生恐惧。假如只顾慌忙四处逃窜的牛马羊群团结起来,结果未必是这样,可能在书本记载的历史就不会说狼是可怕的动物。从来不单独行动,见机行事,这样形容狼一点都不为过,抓住机遇,观察情形,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狼群的形容,除了团结合作、见机行事还有一点就是分工明确,行动前对于各自的分工非常明确,怎么布置战术,怎么围捕羊群,而且有长远的想法,不只顾眼前的,这一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虽然说我们人类是高等动物。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 第11篇
全书的核心论点是“狼性”必然战胜“羊性”。之所以称之为“论点”而不是“主题”、“主旨”之类,还是因为把它看作了别样脸面的学术论文。作者经常跳出来酣畅淋漓地讲上一番,大段大段地讲,甚或几页几页地讲,全不藏匿他要表达的主题,不满足于将主题隐于人物塑造或是情节的铺排中,那样太累,作者或许不擅此道。总之,小说讲述的故事,只是“论文”的一个个论据而已。
书中的故事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精彩,作者讲故事的本领也差强人意,情节描述确是细致入微,让人如临其境。可是,最致命的一点是,统观全书,这一固连串的故事却构成了一种松散和沉闷的交响曲。《红楼梦》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境界自是连想也不敢想了,即便是长篇小说之最基本要求如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合理安排,也无从谈起。对,高潮,全书没有高潮,从而便没有精心为高潮而作的铺垫,读来无跌宕起伏,无峰回路转。“文似看山不喜平”,小学时就熟悉此语,我今天进一步加深了对它的理解与感悟。
作者的学养无庸置疑,作者体察事物的能力无庸置疑,甚至作者刻画场景的文字功底也无庸置疑。此三者对一个小说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还有更重要的,尤其是对长篇小说作者而言,尤其是对长达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的作者而言,这,就是驾驭鸿篇巨制的能力。鲁迅终其一生未写过一个长篇,甚至中篇也写得极少,给读者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他自称缺乏驾驭长篇的能力,我们可以说他是虚怀若谷,但也许我们还可以说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窃以为,姜戎先生正是缺乏这种驾驭能力。因此,他倾半生心血而作就的大书《狼图腾》虽然毫无疑问可以称为一部好书,但离“优秀长篇小说”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狼图腾读后感800字 第12篇
狼在我的心目中由于这本书,改变了,以前的时候,狼,这个词好像只有坏没有好,从来都是坏人的象征,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好像是狼在吃东西一样。
你在意过吗,天上可能还有一个星座,天狼星,狼,腾格里的宠儿,一个神的宠儿,可想而知他的地位,狼,真的就是一个凶残的字眼吗,那些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都应该用在狼的身上吗?
狼是不是草原的霸主,我想它们应该就是腾格里派来的守护草原的霸主,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蒙古狼,它的野性,不是鲁莽,它很理智,不会像童话故事里的狼那样的愚蠢,速度,杀气,让人看着就闻风丧胆的一双绿莹莹的闪着皎洁的目光的眼光,它们不服输,看看我们忠实的狗,也许你会想,还是狗狗好,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狼,是一个奴性强的动物吗,它们的心中是野性,它们心中向往的不是丰衣足食,它们可以战死在战场上,就如我认识的那只陈阵养的小:倔强的小狼被拖了四五里,它后脖子的毛已被磨掉一半,肉皮渗出了血,四个爪子上厚韧的爪掌,被车道坚硬的沙地磨出了血肉。当小狼再一次被牛车拽倒之后,耗尽了体力的小狼翻不过身来了,像围场上被快马和套马杆拖着走的垂死的狼,挣扎不动,只能大口喘气。继而,一大片红雾血珠突然从小狼的口中喷出,小狼终于被项圈勒破了喉咙。陈阵吓得大喊停车,迅速跳下马,抱着全身痉挛的小狼向前走了一米多,松了铁链。小狼拼命喘息补气,大口的狼血喷在陈阵的手掌上,他的手臂上也印上了小狼后脖子洇出的血。小狼气息奄奄,嘴里不停地喷血,疼得它用血爪挠陈阵的手,但狼爪甲早已磨秃,爪掌也已成为血嫩嫩的新肉掌。陈阵鼻子一酸,泪水扑扑地滴在狼血里。
《狼图腾》读后感读书体会800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