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1篇
(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 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三)配备1名人员从事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
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一)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三)在国家和成都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 简称;
(六)在国网录卡时,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七)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2篇
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要有2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肝、白喉、疟疾等病原携带者,应当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病原携带者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报告,并将报告的记录填写到“传染病病原携带病例报告登记表” ,每旬2日(逢2)前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文登市疾控机构疫情室。每月3日前将“登记表”报文登市疾控中心,登记表双方签字并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疫科,防疫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防疫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一)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二)订正 :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三)补报 :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四)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五、资料保存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3篇
(一)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 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三)配备1名人员从事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
二、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
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三、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一)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二)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三)在国家和成都市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按要求直接网报。
(四)在国网录卡时,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五)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 简称;
(六)在国网录卡时,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七)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4篇
为了切实保证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直报工作的落实,督促辖区内直报单位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特制订如下考核制度:
一、考核方法
辖区内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其他直报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方式与重点单位相同。
二、考核内容:
1. 有各项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有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报告人操作准确、无误;至少有一名备用人以保障随时可以进行报告。
2. 有专用电脑供网络直报,有两种上网方式,有专人负责电脑及网络的维护。
3. 由医院负责疫情卡片工作的人员及时到各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片,要逐个审查有无缺项,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有无加盖公章;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或交给相关科室进行网络直报,建立登记本及交接手续;进行疫情卡片的总登记、卡片填写质量状况、领表时间、领卡人签字等登记;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HIV阳性者以及立即电话报告) 4. 网络直报人员每日按地址浏览当日卡片,选择本地段卡片交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登记和病例访视、处理疫源地同时保存交接记录。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在登记本上记录访视单位、访视时间及访视人。
5. 对已报传染病卡的疑似或未分型的传染病病例,在出院时如果已确诊或有血清学病原分型的要报告订正卡片和出院卡片,订正病例要有文字依据。
6. SARS、禽流感疫情报告按照专门的疫情报告系统要求上报。
7. 要求中、小学、托幼园所及饮副食行业的单位发生首例肝炎时,校医务室等有关人员要立即电话报告地段保健科,由地段保健科立即转告区疾控中心,各单位、地段保健科及疾控中心均应建立记录本。保健科汇同疾控中心一同前往处理、指导消毒、隔离和应急接种,同时保健科要进一步督促发病单位落实消毒措施,观察有无续发病例。
三、培训
每年至少对辖区内直报单位进行一次传染病报告及相关知识培训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落实XXXX卫生局、X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管理的相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对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知识的培训,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无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及时率100%,卡片准确率100%。
二、人员安排
安排1名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直报,负责本单位报告卡的收集、填报工作,负责基础资料的管理,要求熟悉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的相关管理规范及网络直报工作流程。
三、工作内容
(一) 在工作中严格按照《XXXX职业卫生网络直报工作规范》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的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
医院的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管理和报告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对医务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的诊疗知识及填报规范的学习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及时为患者诊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卡片的准确率。
(三)通过职业病防治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活动及宣传栏等途径向广大村民宣传普及急性职业中毒(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和农药中毒的相关知识,减少其发生。
(四)安排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局、区疾控中心举办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及会议。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第6篇
1、院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传染病管理科,专职人员5人,其中中心医院3人,南、北院各1人。狠抓落实。医院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任主任委员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医务部、护理部、传染病管理科、药剂科等部门的领导,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遇到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染病管理委员会都能根据卫生部和省市卫生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及时研究布置本院的防治工作,由医务部和预防保健科具体落实到临床一线科室和门诊诊室,做到定任务,抓落实,重效果,保质量。各临床科室有主任、护士长及传染病管理医生及护士组织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有效保证了传染病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建立健全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体系。H1N1流感流行期间,我科按对发热门诊进行整改,医院成立了发热病区,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坐诊,对发热病人进行隔离输液和留观,对我院防止传染病院内感染有良好的保障。
3、医院设立了肠道门诊,有专职医生1名,全院肠道感染性腹泻病人均由感染疾病科医师诊治,使这类病人得到了专科专治,明显提高了诊疗水平,确保了感染性腹泻的零漏报率。
4、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工作。每年对我院新员工多进行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管理知识的培训,遇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普及了常见传染病和重点监控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为传染病的及时发现、诊治和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
1、制定“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管理规定”,明确首诊医生职责,包含奖惩及考核制度。
2、我院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主管医生对诊断为传染病的病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里面的传染病报告选项,按要求报告;专职人员对各个临床科室的病历轮流进行查阅,及时发现传染病,提醒主管医生报告传染病,减少传染病的漏报。
3、安装检验结果查询系统,查阅特异性检查结果,发现检查结果为阳性的病例,反馈给主管医生,判定是否为传染病病例,如果是传染病,按要求报告。
不足的地方:
1、临床医生传染病管理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迟报、漏报传染病现象存在。
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够规范,字迹潦草,必须填写的选项漏填等情况有待改善。
3、门诊日志填写难以达到要求。
4、各科室传染病管理医生及护士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如组织本科人员学习相关传染病规章制度和防治知识外,督促本科医生做好传染病登记与报告情况,对活动性或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在出院时该科全部按要求填写转诊三联单等。
网络直报传染病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