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基于区域优势的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基于PESTG模型的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评述
4、跨境电商对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5、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跨境电商背景下江阴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7、2014中国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
8、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困境与突破研究
9、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分析
10、虎门镇服装产业跨境电商研究
11、“一带一路”倡议下跨境电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国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分析与市场研究
13、跨境电商发展背景下政府作用浅析
14、制约中小企业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15、有关进口跨境电商财税问题的研究
16、关于跨境电商发展中的物流风险思考
17、跨境电商的财务管理初探
18、打造跨境电商的“天津品牌”
19、传统贸易企业转型B2B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跨境电子商务小额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
21、跨境电商物流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发展路径
22、跨境电商发展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3、互联网+的跨境电商课程模块教学探究微探
24、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
25、跨境电商推动宁波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26、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
27、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28、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9、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
30、运筹学知识在《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31、对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的分析及对策探究
32、CBE理念指导下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33、跨境电商实训对中西部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影响
34、“互联网+”时代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5、试论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36、独立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战略
37、基于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8、浅析跨境电商与物流融合的困境及出路
39、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研究
40、地方县域农村跨境电商英语普及机制研究
41、大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建议
42、“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43、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44、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与电商的协同机制
45、区域跨境电商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的耦合机理研究
46、新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47、供应链视角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分析
48、数字贸易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问题分析
49、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浅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3、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4、制造业物流成本控制浅析
5、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
6、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7、浅谈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8、体育用品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决策研究
9、H市卷烟商业物流无效订单剔除系统研究
10、电线电缆企业物流研究
11、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机理及实现条件
12、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
13、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控制研究
14、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15、冯耕中:物流成本核算必须有据可依
16、基于精益生产方式的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控制
17、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决策因素及决策标准
18、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研究
19、论企业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20、企业物流外包过程中风险分析及防范
21、浅析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2、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
2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24、一种制造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25、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创新研究
26、钢材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
27、浅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28、用“国标”辅助钢铁企业优化物流成本管理探讨
29、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30、浅谈物流管理中的对策分析
31、浅谈BSC-ABC集成物流成本管理
32、烟草企业物流模式创新研究
33、论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创新策略
34、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优化
35、信息不对称下企业物流服务外包风险分析
36、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37、浅谈以物流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38、降低生产企业物流成本之我见
39、浅析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40、六大中小企业信息化案例
41、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研究
4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4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
44、国家电网公司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45、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思考
46、电网企业物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47、铜加工企业物流成本系统浅析
48、应用型本科物流客户管理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
49、试论现代企业物流的战略规划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 1-2 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1.2.1师生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年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咨询单位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技术、咨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年论文是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一些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写作意义不了解,认为论文质量好坏不影响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写,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教师对学年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年论文是围绕本学年专业课程而开展的综合训练,离不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应地,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讲好课程之外,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毕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搞短期突击是很难见效的。
1.2.2学生能力有所欠缺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加上文献资料阅读数量较少,写作起来非常吃力。
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前,没有过写小论文的经历,不知道怎么查文献,不知道怎么写;有些同学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文献利用和资料选择整合能力较弱。学院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要查阅一定数量中外文献(至少10篇)。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与课题直接有关的,以近三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并不太重视参考文献。主要问题有:搜集文献的能力较差,查阅和引用的文献数量不足;对搜集到的资料不懂得如何选择与运用;引用文献陈旧,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文献资料也拿来引用,导致论文价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数据库引用较少。
未认真选题,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学生在选题前没有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出现学年论文题目陈旧、雷同;题目范围太广、难度过大、题目与专业严重脱节;论文逻辑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
论文写作不规范。学年论文包括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的中英文,正文和参考文献。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排版不规范、各级标题字体不规范、图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标注不规范等方面。
1.2.3过程监控不到位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论文时间安排的局限性,学生赶工赶进度,仓促应付,有时到了预定的时间还交不齐,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而教师要在1-2个月时间完成学生从选题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难免出现监控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很难在所有环节上都指导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见,但从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时间,修改完善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2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2.1贯穿学期的学年论文全过程指导
(1)论文写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制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和论文撰写规范,做好进度安排。改变传统的1-2个月集中写作方式,把学年论文的写作贯穿整个学期。教师在学期初不久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选题调研,2-2.5月的时间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做学年论文,同时,老师指导的时间更充裕,指导工作更细致。
(2)论文写作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式,加强对写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线下,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从论文选题、文献查阅、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论文的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线上则以QQ和微信为主,结合面见面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论文完成阶段。认真审阅初稿,针对初稿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终稿的格式、内容、学生的能力和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2.2加强学年论文写作与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的结合
学年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多次的写作训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笔者在近几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尝试增加相应的写作环节,如結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或热点问题,让学生查找阅读分析资料,独立完成课程小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而为学年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学年论文质量不高的现状。
3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3.1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完成学年论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题从哪来?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学术意义。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按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法律四类平台课程知识。所以,在进行选题指导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突出这种多样性。笔者统计了2017届45名同学的选题,涵盖设计、施工、造价、管理、法规、招投标等多学科领域。从选题的来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行业发展热点相结合。选题中出现了营改增、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EPC项目管理模式等字眼,体现了专业特点与行业热点的耦合。
(2)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有5名同学参与了教师的课题。选题有:废弃疏浚淤泥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浅析生态发光透水砼的设计与性能;超高性能砼最优配合比研究及应用;论微生物矿化对软土加固的作用;废弃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应用,地铁建设对某城市建设的影响。
(4)与学生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如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火神山建设项目的管理思想及启示。
3.2严把过程控制关
(1)选题控制。选题采用师生共拟的方式。通过下发学年论文任务书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研究方向,利用参考文献,初拟论文题目、写作提纲,再由指导教师对选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提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参考文献等一对一地进行审查评价,并给予指导,共同确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保选题大小适中,研究方法恰当,工作量饱满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构和内容控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论文观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论文抄袭、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见后,返回重写。
(3)格式规范控制。格式规范是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专业的论文撰写规范,规定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其次是对格式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最后是严格训练规范性写作,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格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规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严把评价关
(1)选题评价:主要评价选题是否与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否体现专业发展最新动态;题目难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适中。
(2)内容评价:主要评价学年论文规范要求,文字质量与图表质量、文章层次条理性、语言流畅性和创新性。
(3)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文能力。
(4)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年论文撰写过程中表现,难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内容。
4结语
学年论文是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在学年论文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年论文的指导,其实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学年论文的质量提升路径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巧.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9,42(1):32-37.
[2]吴云勇,马会.利用课题驱动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9):320.
[3]董晓娟,李牧泽.本科学年论文写作问题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为例[J].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简介:沈荣(1975-),女,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经济管理。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 1-2 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1.2.1师生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年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咨询单位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技术、咨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年论文是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一些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写作意义不了解,认为论文质量好坏不影响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写,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教师对学年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年论文是围绕本学年专业课程而开展的综合训练,离不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应地,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讲好课程之外,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毕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搞短期突击是很难见效的。
1.2.2学生能力有所欠缺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加上文献资料阅读数量较少,写作起来非常吃力。
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前,没有过写小论文的经历,不知道怎么查文献,不知道怎么写;有些同学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文献利用和资料选择整合能力较弱。学院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要查阅一定数量中外文献(至少10篇)。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与课题直接有关的,以近三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并不太重视参考文献。主要问题有:搜集文献的能力较差,查阅和引用的文献数量不足;对搜集到的资料不懂得如何选择与运用;引用文献陈旧,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文献资料也拿来引用,导致论文价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数据库引用较少。
未认真选题,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学生在选题前没有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出现学年论文题目陈旧、雷同;题目范围太广、难度过大、题目与专业严重脱节;论文逻辑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
论文写作不规范。学年论文包括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的中英文,正文和参考文献。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排版不规范、各级标题字体不规范、图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标注不规范等方面。
1.2.3过程监控不到位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论文时间安排的局限性,学生赶工赶进度,仓促应付,有时到了预定的时间还交不齐,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而教师要在1-2个月时间完成学生从选题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难免出现监控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很难在所有环节上都指导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见,但从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时间,修改完善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2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2.1贯穿学期的学年论文全过程指导
(1)论文写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制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和论文撰写规范,做好进度安排。改变传统的1-2个月集中写作方式,把学年论文的写作贯穿整个学期。教师在学期初不久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选题调研,2-2.5月的时间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做学年论文,同时,老师指导的时间更充裕,指导工作更细致。
(2)论文写作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式,加强对写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线下,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从论文选题、文献查阅、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论文的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线上则以QQ和微信为主,结合面见面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论文完成阶段。认真审阅初稿,针对初稿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终稿的格式、内容、学生的能力和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2.2加强学年论文写作与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的结合
学年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多次的写作训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笔者在近几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尝试增加相应的写作环节,如結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或热点问题,让学生查找阅读分析资料,独立完成课程小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而为学年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学年论文质量不高的现状。
3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3.1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完成学年论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题从哪来?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学术意义。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按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法律四类平台课程知识。所以,在进行选题指导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突出这种多样性。笔者统计了2017届45名同学的选题,涵盖设计、施工、造价、管理、法规、招投标等多学科领域。从选题的来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行业发展热点相结合。选题中出现了营改增、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EPC项目管理模式等字眼,体现了专业特点与行业热点的耦合。
(2)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有5名同学参与了教师的课题。选题有:废弃疏浚淤泥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浅析生态发光透水砼的设计与性能;超高性能砼最优配合比研究及应用;论微生物矿化对软土加固的作用;废弃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应用,地铁建设对某城市建设的影响。
(4)与学生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如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火神山建设项目的管理思想及启示。
3.2严把过程控制关
(1)选题控制。选题采用师生共拟的方式。通过下发学年论文任务书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研究方向,利用参考文献,初拟论文题目、写作提纲,再由指导教师对选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提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参考文献等一对一地进行审查评价,并给予指导,共同确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保选题大小适中,研究方法恰当,工作量饱满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构和内容控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论文观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论文抄袭、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见后,返回重写。
(3)格式规范控制。格式规范是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专业的论文撰写规范,规定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其次是对格式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最后是严格训练规范性写作,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格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规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严把评价关
(1)选题评价:主要评价选题是否与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否体现专业发展最新动态;题目难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适中。
(2)内容评价:主要评价学年论文规范要求,文字质量与图表质量、文章层次条理性、语言流畅性和创新性。
(3)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文能力。
(4)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年论文撰写过程中表现,难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内容。
4结语
学年论文是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在学年论文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年论文的指导,其实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学年论文的质量提升路径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巧.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9,42(1):32-37.
[2]吴云勇,马会.利用课题驱动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9):320.
[3]董晓娟,李牧泽.本科学年论文写作问题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为例[J].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简介:沈荣(1975-),女,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经济管理。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交通视频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3、基于图像识别的仿生柔性抓取装置
4、基于优化PSO-BP的多特征融合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5、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输电线路智能监控系统
6、苹果图像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7、基于径向变换和改进AlexNet的胃肿瘤细胞图像识别方法
8、基于图像识别的铁轨裂纹检测系统
9、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样本的茶树病害图像识别
10、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11、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电力信息化建设探讨
12、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
13、基于LABVIEW图像识别技术在文字识别领域的研究
14、民航机场X光机图像识别优化方法研究
15、计算机图像识别及处理技术研究
1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过拟合问题分析与研究
17、基于图像识别的影视剧图像帧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8、基于图像识别的水果分拣系统
19、基于物联网和图像识别的智慧停车服务平台
20、东芝开发出带DNN的汽车级图像识别芯片(SoC)
21、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研究
22、融合可变形卷积网络的细粒度图像识别研究
23、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问题分析
24、图像识别在电力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25、基于App Inventor的图像识别APP设计
26、计算机智能化图像识别技术窥探
27、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肺炎图像识别模型
28、基于神经网络的珍稀红木图像识别技术
29、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架空乘人装置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30、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与细节问题分析
31、基于改进SIFT的图像识别局部特征算法应用研究
32、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在OTT机顶盒中的应用
33、基于无人机图像识别技术的输电线路缺陷检测
34、基于DenseNet的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35、基于CN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识别研究
36、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煤矸石图像识别
37、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的探究
38、基于matlab的塔机卷扬机钢丝绳缠绕形式图像识别技术
39、基于HOG-CNN的高相似度叶片图像识别方法
40、基于DSP+FPGA的图像识别分类器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41、图像识别技术在土地卫片执法审核中的应用
42、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43、基于像素系数和遗传算法的图像识别的研究
44、基于改进VGG16的嵌入式图像识别系统设计
45、基于图像识别的DCS组态画面生成方法
46、基于GoogLeNet模型的遥感图像识别分类研究
47、基于图像识别的粉煤灰渗透率计算方法
48、基于计算机智能图像识别的算法与技术研究
49、基于图像识别的谷子病害研究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实践
3、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宣传的契合点研究
4、新时代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启示与改变
5、基于职业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研究
6、汉语言文学专业研讨式教学分析
7、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8、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思考
9、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10、浅谈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1、谈我国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2、微课模式下开放性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
13、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
14、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研究
15、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教育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探析
16、现代教育思想下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
17、探析语文教学中汉语言文学的具体运用
18、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高职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建设的研究
20、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有效性研究
21、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
22、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23、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24、网络语言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
25、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26、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7、浅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28、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
29、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论课程教改探析
30、浅析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1、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32、浅析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有效性
33、关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多元化的研究策略
34、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
35、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36、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
37、新文科理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8、网络环境下对汉语言文学阅读方法的分析
39、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40、“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41、新媒体环境谈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42、职业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探究
43、探讨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
44、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45、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6、论汉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的融合
47、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
48、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
49、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我见
物流专业学年论文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