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传统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主要以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价教育质量高低的標准,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及知识拓展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能力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索了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能力结构 高师音乐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作者简介]庞卡(1978- ),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器乐教学;庞梅(1972- ),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广西 玉林 537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玉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专项项目“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研究——以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XJG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政策,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2004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由此可见,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一、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应用型人才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由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涉及的专业领域与习得的专业知识有所不同,所以,对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要求也各不相同,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由“音乐专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三种能力构成。

(一)音乐专业能力

高师音乐学的专业能力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核心。包含:“弹”,要求学生既能够独立演奏音乐作品,又能根据不同类型歌曲进行即兴配弹的能力;“唱”,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且了解青少年的发声特点,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舞蹈表演的技巧,还具备编创与排演舞蹈的能力;“合唱指挥”,要求学生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并具备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能力;“音乐创作”,要求学生具备创编歌词、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音乐故事及音乐游戏等能力;“音乐欣赏”,要求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曲目的欣赏,认识和了解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等,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它是培养优秀音乐师资不可或缺的方面。其一,思维能力,指利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能力(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走上讲台进行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其二,语言表述能力,它是衡量合格音乐师资的主要指标之一,包括基础技能(语音、朗读、演讲、论辩)和专业技能(教学口语、教育口语);其三,创新能力,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音乐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是音乐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其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冲突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三)知识拓展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类正迈向学习化社会。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较强的知识拓展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包括:“再学习能力”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包含对剖析问题的能力,深入研究问题背景、原因、过程的能力及预期结果、提出合理对策的能力等。

二、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明确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定位受音乐艺术院校“精英教育”的影响,仍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人才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专业知识,轻全面素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学习,轻教学实践”,导致学生的音乐专业实践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低,影响了高师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合理搭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相对薄弱

高师音乐学专业虽培养了很多钢琴、声乐、器乐、舞蹈和音乐理论的“专才”,但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薄弱,许多学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在大学苦心钻研了几年的专业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捉襟见肘,无用武之地。如主修钢琴的学生虽能演奏几首大型乐曲却不会配弹即兴伴奏;主修声乐的学生虽能演唱歌剧咏叹调, 却不懂如何训练童声;主修舞蹈的学生虽掌握娴熟的舞蹈技巧,却不会创编儿童舞蹈。

(三)忽视教师职业能力的作用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由于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偏重“授人以鱼”(音乐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授人以渔”(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或实践活动上出现虽会唱却不会教、虽能弹却不能说、不会处理音乐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音乐课堂组织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尴尬局面。

(四)忽略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课程结构来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结构是由公共課、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构成的“三层楼”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即与培养目标或实现培养目标无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课程基本上都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过窄,难以向新的知识领域拓展”。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模式,即教师将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教学效果虽行之有效,但其教学模式较单一、封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思索与探究,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能力结构的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可概括为: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多样化特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能力及健全的心理品质。因此,根据高师音乐学的专业特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搭建合理的能力结构,即以音乐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师职业能力为关键,以知识拓展能力为发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音乐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双师制”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双师制”即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培养形式,学生在与校内导师系统学习音乐教育知识的同时, 聘请校外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音乐教师、学科带头人作为校外导师,为学科发展提供最前沿的音乐教育信息,加强学生对中小学教育一线的接触和了解。它打破了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将传统校内集中的“圈养”改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校内外双师“放养”,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广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创新地、自主地、建构性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学习者即实践者,实践者即应用者’的教育思想。通过‘双师’的培养,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反复的螺旋式的上升中,不断强化了专业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了基本教学技能。

(三)创设多样化实践活动环境,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可创设以下三种环境模式:(1)“模拟环境”,通过建立校内音乐教学实训中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教师工作环境,如微格音乐教室,可创设出易于操作、观测与评价,并提供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音乐课堂演习环境;(2)“真实环境”,可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1年在中小学校接受顶岗实习和培训,学生在实战训练中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还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3)“课外活动环境”,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为目的,如成立学生艺术团,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视知识拓展能力培养

首先,应加大通识课中文化修养课的比例,改变重专业轻文化的现状。如增设美学、哲学、影视鉴赏、戏剧戏曲鉴赏、美术作品鉴赏、外国文学作品鉴赏以及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等选修课程。此外,通过质化部分教育类课程,如教育学向音乐教育学转变,心理学向音乐心理学转变,使原有的教育类课程充分地体现音乐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联系,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其次,在各学科的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即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实施研究计划,完成课题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初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人才类型趋于多样化,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高师音乐学专业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并搭建以音乐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教师职业能力为关键,以知识拓展能力为发展的合理能力结构,培养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金奉.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携手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EB/OL].http://www.eol.cn/20051012/3155171.shtml,2004-12-29.

[3]李瑨孺.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B/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1&filename=1011108696.nh,2011-07-30.

[4]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

[5]吴云,蒋巧.高师音乐教育“微格教学”探析[J].人民音乐,2009(1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的表达

3、刍议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的升华

4、“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心得

5、音乐与舞蹈在创作中相互作用关系的探索

6、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舞蹈之间的互动研究

7、跨学科视角下探讨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8、舞蹈音乐与舞蹈表演情感布局的关系探究

9、融合乐舞教学,让课堂魅力纷呈

10、音乐与舞蹈在体育课中的应用

1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以及思考

12、论音乐与舞蹈功能上的差异

13、论音乐教育在舞蹈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

14、依托于音乐的高中舞蹈教学探析

15、乐之魂,舞之韵—论音乐与舞蹈关系的再思考

16、高中音乐与舞蹈之胶州秧歌

17、胡姬,音乐与舞蹈的浸润

18、中国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之间“鱼水”关系的分析

19、舞蹈音乐与舞蹈结构分析

20、伴奏音乐对舞蹈教学的影响研究

21、浅谈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型设计

22、试论音乐与舞蹈互依共存之和合性

23、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24、音乐与舞蹈模块分层教学初探

25、浅谈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26、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思考

27、音乐与舞蹈表演专业与企业间“产学研用”合作中产生的问题与解决

28、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29、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再思考

30、浅谈小学音乐结合舞蹈教学的开展策略

31、多方面再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32、探究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民间舞教学中舞蹈文化的导入

3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学业评价研究

34、基于舞蹈表演与音乐的关系研究

35、幼儿音乐教育与舞蹈的结合

36、《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引进瑜伽的教学尝试

37、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的几点体会

38、音乐课程中“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教学初探

39、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

40、浅析音乐在舞蹈基本功中的重要性

41、听觉中的舞蹈,舞蹈中的听觉

42、探讨音乐与舞蹈教学的审美追求

43、探析音乐素养在高校舞蹈课堂中的作用

44、伴奏音乐与舞蹈表演效果之间的关系

45、音乐节奏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探究

46、幼儿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与音乐旋律的有效融合

47、论音乐与舞蹈的互动关系

48、试论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实效性

49、探讨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舞蹈在广西大学美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3、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中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探讨

4、中职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5、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

6、传媒发展对当代舞蹈艺术创作影响探析

7、谈舞蹈编导艺术感悟与艺术空间的平衡

8、浅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9、形体舞蹈对舞者肢体语言的美育作用研究

10、高中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11、试论传统舞蹈文化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12、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13、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14、舞蹈艺术创作中的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应用

15、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

16、舞蹈编导过程中的几大要素

17、民族舞蹈中舞蹈技巧的应用分析

18、从画像石看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及当代价值

19、论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策略

20、浅析舞蹈与艺术体操的区别与联系

21、舞蹈艺术修养在高职素质教育中的实施与作用

22、如何正确运用舞蹈技术提升舞蹈艺术

23、论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如何结合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

24、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艺术水平调查及对策研究

25、舞蹈编导中舞蹈技法的应用策略探析

26、当今民间舞蹈内涵弱化与视觉强化问题之思辨

27、舞蹈的艺术表演方式和角色情感的思考

28、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

29、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

30、浅析健美操艺术中的美学表现

31、探析舞蹈教育中舞蹈艺术表演

32、浅析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和保护传承

33、美育视野下艺术课程的特点与效能阐释

34、舞蹈语言的表达方式及艺术功能

35、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研究

36、论舞蹈创编能力的提升

37、元艺术视域下的元舞蹈现象探析

38、写在舞步里的诗意和文化梦想

39、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40、高校现代舞教学中的情境化训练模式

41、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研究

42、刀美兰傣族舞蹈艺术价值研究

43、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之我见

44、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发展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45、新世纪中科技与舞蹈的碰撞与融合

46、论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音乐的统一性

47、关于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路径探寻

48、中西舞蹈艺术发展特征之比较

49、多维视角下的舞蹈艺术创作审美观探析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

3、民族舞蹈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思政元素融入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5、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民族舞蹈三维数字化方法研究

6、浅析当代凉山彝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7、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及其传承发展刍议

8、当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研究

9、对当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10、浅析舞蹈作品创作中“个性化”的重要性

11、从芭蕾舞的发展中谈当前舞蹈创作的现状及对策

12、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性

13、探索高原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与特色

14、民族民间舞蹈在高师舞蹈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15、大众舞蹈与舞蹈创作的融合研究

16、浅谈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17、中国的排舞原创作品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研究

18、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状况及前沿

19、探究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辅导方法

20、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

21、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

22、南岭走廊文化背景下苗族舞蹈的创新性研究

23、区域音乐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4、多重语境中迪庆藏族建塘锅庄舞蹈形态解读

25、如何激发舞蹈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6、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宗教意蕴研究

27、中国现代舞与现代中国舞

28、浅谈舞蹈采风对于民间舞蹈创作的重要性

29、论述舞蹈形象捕捉及元素动作发展

30、舞蹈创作主体与文本研究

31、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模式探析

32、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间舞蹈分析比较

33、浅议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与动因

34、试论羌族舞蹈在传承中的发展与思考

35、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

36、契合湘西地区民族特征的少儿舞蹈教学实践

37、探究少儿舞蹈创作中本土文化的传承

38、贵州苗族舞蹈造型技巧审美艺术探讨

39、民族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40、舞蹈创作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41、湖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42、浅谈临沧市舞蹈艺术的发展意义

43、当下舞蹈编导与民族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

44、滇南特有少数民族舞蹈的仿生学阐释

45、振兴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策略探究

46、新时期湖南舞蹈创作叙事

47、哈萨克族舞蹈的创编特征

48、浅析傣族大鹏鸟舞的风格特征

49、新世纪中科技与舞蹈的碰撞与融合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上海交大回应保卫处招聘热议

3、煤矿企业开展治安管理工作的要点和措施初探

4、论面向三农的社会治安公共服务

5、加强治安学教材建设的对策

6、新时期的国有煤炭企业治安保卫工作

7、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实效

8、对治安民警执法素养的几点认识

9、“师生共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0、丰台区治安防控参与度与居民安全感间的关系研究

11、略论农村治安调解的问题与对策

12、试论突发治安事件报道中的法治意识

13、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微课建设标准

14、当前背景下的治安学研究方向

15、治安承包的合法性问题探讨

16、浅谈高校学生保卫信息员队伍参与治安工作

17、当前治安学专业实训教学的作用及反思

18、治安学专业实战化联合教学途径探析

19、综合治理视角下的治安联防制度变革

20、经济发展中的城市社区社会治安管理探讨

21、关于深化铁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22、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基本问题探析

23、解读社会治安风险评估

24、建筑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探讨

25、公安高等院校治安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26、治安学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研究

27、社区警务合作网络的支持要素研究

28、从科学实践初探油区治安“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战术方略

29、治安学基本范畴的思考与确认研究

30、爆破作业现场治安管理研究

31、中小城市社会治安预警与反应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32、公安部:四警种加强学校巡逻

33、《治安应急警务》课程建设初探

34、论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及其学科体系

35、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企业治安保卫工作

36、治安调解问题与对策探悉

37、高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38、社会治安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径探究

39、医院治安保卫工作刍议

40、攻克治安“顽症”维护治安稳定

41、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初探

42、社区治安需要力量整合

43、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之建议(上)

44、关于加强铁路基层站段治安管理的思考

45、如何做好新时期水力发电企业治安保卫工作

46、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47、关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校园治安管理研究

48、刑事案件与治安案件“倒挂”问题初探

49、新形势下企事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探析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舞蹈学毕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摘要]传统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主要以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的多寡作为评价教育...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