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教师教学考察论文范文
外籍教师教学考察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校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国际化;二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化;三是高校建设的国际化。在高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本文从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入手,系统的阐述了高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的水平。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 人才培养 教师素质
一、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
1.教师方面。教师是高校向国际化发展的主体之一,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的高低,直接觉着高校国际化的程度。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却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受高校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国际化的理念,普遍存在安于现状的现象;英语水平不高,难以实现教师国际化发展;缺乏国际合作项目,很少有教师能够走出国门,同其他国家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有外国留学经历的教师人数不多,教师整体缺乏对国外教育的熟悉程度。
2.教学方面。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课程的设置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的要求为依据组织建设教学内容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还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同国际接轨的目标。然而,现阶段我国各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深入分析,导致其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善。不仅如此,在国际化课程方面,我国高校现阶段还缺乏必要的国际化学生培养规划,虽然部分高校丰富了外语选修课程的国际化内容,但是,不得不说,这些课程相对较少。上述这些现象极大的阻碍了我国高校国际化应用人才的培养。
3.学校方面。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直线上升,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若想实现国际化发展,是非常艰难的。学生素质偏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课堂效果难以达成了;由于英语非学生母语,导致学生在学习国际化课程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吃力。除此之外,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拘泥于传统的竞争观念,认为只要在国内范围内实现自己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国际化的路程日益艰难。
二、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1.教师方面。高校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校必须着重注意的一点。众所周知,知识无国界,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自身的教学激情,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知性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高校的就业率。由于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大量的涉外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同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都要求高校大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高校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国际化教学方法同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并在国内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院校课程的设置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教学效果。这种方式能够使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文化熏陶,使学生成为符合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加强自身的国际化科研能力。所谓科研能力是指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产生并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熟悉前沿理论,拥有创新能力。以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为基础的国际环境对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主办的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同国外高校教师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最后,提升国际化语言能力。实现高校国际化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当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积极努力的学习国际化语言。教师应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专项培训课程,迅速提升自己的国际化语言能力。还要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不断地接触一些外文著作,熟练的应用外文工具。
2.学校方面。在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环境,为高校的国际化提供环境保障。
首先,树立国际化发展目标。高校党政领导应当对高校的国际化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自身意识的不断提升。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着重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能力,为广大高校教师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交流机会,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出国进修,这样做,能够使高校教师切身实地的感受国外的教学理念,学习国外办学的经验。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提升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其次,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高校的国际化要求我国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理念的国际化。与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实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服务水平。高校领导干部应当充分意识到,我们的高校竞争,早已经不再是国内几所高校的竞争,而是国际范围内的高校竞争,只有高校管理人员改变了管理理念,才能够突破高校教育的发展瓶颈。
最后,加大留学管理工作的力度。想要切实实现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就必须对留学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现国际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同高校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留学归国后的教师和学生鼓励他们总结必要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汇报会,从而巩固交流成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师的国际化发展。
3.教学方面。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高校在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创新培养模式。例如高校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进相应的师资资源,实现我国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课程方面的提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发展自身的潜力,以具体的合作项目为载体,设置相应的教学管理机构。不仅如此,还要着重注意相应外籍教师的在华管理工作,实现我国中外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改革高校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教学环节偏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外国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并以此为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应的开发和建设课程,着重提升广大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我国高校实现自身国际化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当引进一些国际职业资格课程,将人才培养方向与国际社会接轨,以国际化职业标准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帮助广大高校大学生积累经验,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學习兴趣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校应当为广大教师引进多种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认同感,加强中外文化的契合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国高校应当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实现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尧成,束义明. 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58-63.
[2]黄勇荣,周琼,韦金凌. 广西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5:117-120.
[3]戴相斌. 广东高校国际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25-133.
[4]王燕. 文化对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4:104-108.
作者简介:焦继珍(1984—),汉族,女,河北,本科,初级,外语专业,研究方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外籍教师教学考察论文范文第2篇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1) 时间安排。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7月, 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万州区高等院校外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并辅以访谈与观摩课堂, 以尽量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
2)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
3) 调查详情。发出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回收率为93%。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100名, 专科生200名;英语专业学生100名, 其他专业学生200名。调查的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100名, 二年级学生200名。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外籍教师在教学中的优势
2.1.1 灵活的教学方法
外籍教师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了交际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 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如pair work、group work和role play等。外教除了大量运用幻灯片、异国风情图画、各种实物和道具外, 还会鼓励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1.2 多样的考核方式
外籍教师的考核办法可以概括为:频率高, 范围广, 形式多。外教一学期可能有3至4次考试, 每次考试成绩都计入总成绩。外教还将平时作业、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甚至到课率也计入总成绩。考试形式除了笔试以外, 还采取对话及presentation等形式, 外教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2.1.3 语言优势
外籍教师, 大都是来自英语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 其英语地道自然, 语言表达流利清楚, 很容易让学生吸收与理解。在授课过程中, 他们不仅传授语言和专业知识, 同时还介绍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传统历史。大多数学生对外教的课程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寻找一切机会与之交流。
2.2 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1 授课缺乏系统性
外籍教师认为实际应用能力即日常英语比课本知识更重要。因此, 外教经常抛开教材, 使用从本国带来的一些参考资料或者自己准备的讲义供教学使用。由于没有固定的教材, 对于习惯了使用教材的中国学生来说, 他们不知道在学什么, 更不知道该怎么复习, 这常常造成中国学生比较大的困惑。
2.2.2 缺乏对学生了解
外籍教师往往会过高或过低评估计学生的英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常常把握不好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 要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要么过低。不同年级, 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有所差别, 外教往往会“一视同仁”, 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 而有些学生却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
2.2.3 教学水平差异大
在我国从事英语教学, 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的外籍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大部分外教年龄在20~30岁, 教学经验有限, 而且一般仅具有本科学历。来中国前所从事的职业有艺术、生物、数学等, 较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语言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籍教师本身的素质对英语教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 提高外籍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本次调查取样的样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外事部门了解外籍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对外籍教师的评价。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影响统计结果, 笔者还辅以访谈与观摩课堂等方式。根据调查情况, 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行岗前培训
为了提高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质量, 应在开学前对外教进行岗前培训。向外教介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外文化差异、中国的法律法规等, 这是最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向外教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课程要求、学生英语水平及教学目的等;同时为外教提供教材、课程教学大纲、课表以及相应的资料等。通过岗前培训, 能让外教迅速的适应中国的教学, 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3.2 加强沟通与协调
增强服务意识,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外籍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度, 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思维方式、行为与习惯。外籍教师从本国刚到另一国, 往往要经过几个月时间才能对单位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和适应, 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 用跨文化的视角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相关问题。其次, 外教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如开展第二课堂, 开设英语角, 开设选修课等。
3.3 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中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各有所长, 外籍教师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教学气氛好。中方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严谨规范, 对知识点传授主次清楚, 教学目的明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起备课并共同授一门课程。学校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活动, 邀请外籍教师参加, 并根据外教专业特长组织学术讲座等科研活动, 双方教师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 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3.4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提高并逐步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中国教师, 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因此, 在对外教进行评估时, 我们可参照执行:第一, 要建立听课制度、学生问卷测评制度、教学业绩评估制度等制度;第二, 测评、考核的过程和结果应公平、公正, 及时反馈给外教, 并与外教沟通, 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高等院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高校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提出了优化外籍教师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外籍教师,英语教学,万州区
参考文献
[1] Jack C.Richards, David Nuna.Second Languae Teacher Educ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温晋方.外籍教师对实现i+I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 王敏丽.中外合作办学与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当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9) .
外籍教师教学考察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