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Brewster’ law, in his own words, states that “when a ray of light is polarized(偏振)by reflection, the reflected(反射)ray forms a right angle with the refracted(折射) ray. On the laws which regulate the polarization of light 偏振光by reflection from transparent bodies.” 8. 光波的叠加, Superposition of waves 9. 驻波(Standing Wave) 10. 拍频 (Beat frequency) 11. 相速度(Phase velocity) 12. 群速度(Group velocity) 13. 合成波resultant wave 14. 振幅amplitude 15. 干涉现象(Interference):在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的区域形成强弱稳定的光强分布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现象。

The term Interference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ave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ntensify or weaken each other. 16. 相干光波(Coherent wave) 相干光源,Coherent light source 17. 杨氏干涉实验(Young’s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18. 干涉条纹(Interference fringes) 19. Path difference (路径差) 20. Phase difference (位相差)

21. The order of interference (干涉级) 22. The light distribution(光分布) 23. A maximum amount of light (maxima) 24. A minimum amount of light (minima) 25.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The visibility (contrast) of interference fringes 26. 对比度(Contrast): It can be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ximum areance(面积比) Emax, and mimimum areance, Emin, to the sum of such areances:

K=(Emax-Emin)/(Emax+Emin) The amount of power incident per unit area is called areance (illuminance). Visibility:K=(Imax-Imin)/(Imax+Imin)

27. 相干性与干涉(Coherence & interference)

28. 空间相干性(spatial coherence) 和时间相干性(temporal coherence) 29. 等厚干涉( Interference of equal thickness) 30. 平行平板 (Plane-Parallel Plates)

31. 等倾干涉(Interference of equal inclination)

32. 法布里-泊罗干涉仪(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33. 分辨极限和分辨本领(Resolvance of the interferometer) 34. 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35.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36. 衍射实验(Diffraction experiment)

37. 衍射现象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light diffraction)

(1) 夫琅和费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 (2) 菲涅耳衍射( Fresnel diffraction ) 38. 矩孔衍射 (Diffraction by a rectangular aperture) 39. 强度分布计算(Intensity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40. 单缝衍射 (Diffraction by a single slit)

41.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Fraunhofer diffraction by a circular aperture) 42. 椭圆的衍射图样 (Diffraction pattern) 43. 光学成像系统的衍射和分辨本领Diffraction and 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44. 光学系统的分辨本领(Resolving power of an optical system) 45. 瑞利判据(Rayleigh’s criterion) 46. 双缝衍射 (Double-slit diffraction) 47. 多缝衍射(Multiple-slit diffraction) 48. 衍射光栅

( Diffraction gratings ) 49. 光栅方程(The grating equation) 50. 光栅分辨本领 (Resolvance of a grating) 51. 光的偏振(Polarization of light)

52. 偏振光与自然光,Polarized light and Natural light 53. 线偏振光(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54. 圆偏振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ight) 55. 椭圆偏振光(Elliptically polarized light) 56. 部分偏振光( Partially polarized light)

57. 偏振光的产生(Production of polarized light)

反射和折射、二向色性、散射、双折射 Polarization by reflection Polarization by transmission Polarization by dichroism Polarization by scattering Polarization by birefringence 58. 马吕斯定律(Malus’ law)和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 59. 起偏器( Polarizer ):用来产生偏振光的偏振器件。 60. 检偏器( Analyser ):用来检验偏振光的偏振器件。

61. 寻常光(Ordinary light, o光)和 非寻常光

Extraordinary light , e光) 62. 光轴(Optical axis)

63. 主截面(Principal section) 64. 表面法线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物理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物理知识和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高一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物理思维品质;高一;物理教学

引言: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物理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内容。物理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教师可以从物理思维品质培养角度来开展物理教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高一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现状及原因

高一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在不同的维度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了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相比,有着更高的台阶,知识难度更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这就是由于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存在这样一定的缺陷导致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各种物理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层,以往没有接触物理思维深刻性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面对一些具有深度和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和思考[1]。

初中物理知识更多以记忆为主,并且物理习题和物理方法也比较单一,这是导致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缺陷存在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学生在物理思维灵活性方面出现缺陷。另外,初中物理实验更多以验证性为主,学生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完成步骤,自主实验的机会和平台比较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大,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不利,导致学生的思维品质出现缺陷。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不要说是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想法,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发展极为不利[2]。

二、基于物理思维品质的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重视知识引入,培养思维品质的独创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而物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引入合适的物理情景,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物理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并引导学生来观察、感受和体悟,从感性的材料和形象的物理事物中找到共同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到物理概念。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时可以创设鲜明并且新颖的情景,比如生活情景、物理事实、物理实验以及生活现象等,引导学生来主动构建知识,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和分析,就能够让学生深入把握物理概念的内涵,并形成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自主构建物理概念时,如果建构的物理概念不规范或者不完整,教师要注重引导,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比如运动员短跑比赛、地球公转、学生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等,然后在具体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来找出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构建质点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独创性。

2.抓住物理规律的核心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和理解,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所以不能灵活应用物理规律来解题,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也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本质进行剖析,在剖析物理规律本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来对物理规律的表面含义进行分析,要细致到每一个词语,理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来归纳整理物理规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包括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函数图像表达和公式表达等,要形成完整的表述系统,全方位认识物理规律;接着,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来剖析物理规律的内涵,比如了解物理规律的建立方法,规律的事实依据以及规律的适用范围等,最后再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来全面认识物理规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来分析比较物理规律和相关的物理知识,尤其是要把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本质,这样才能形成深刻的物理思维品质。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来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达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包括总、保持、一切物体、外力、直到、改变、为止等,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深刻认识,然后从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建立的事实依据和建立的研究方法等来引导学生全面认知,并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定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

3.反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来完成实验,虽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有所帮助,但是却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发展不利,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案和思维[3]。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评性。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实验会受到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实验方案进行审视和反洗,要不断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将实验误差控制在最小,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比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对于学生确定的实验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来反思,比如是否设计了平衡摩擦力的环节,是否思考了实验原理的严谨性,细绳和木板是否平行等,引导学生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实验方案和步骤,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三、结语

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国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提升物理思维品质[J].教师,2020, 000(006):86-87.

[2]安金凤.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2018,000(047):18-18.

[3]孙 华.运用立体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策略[J].人文之友,2019,000(019):213.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266700)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新教材 物理学史 四条原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对物理学科而言,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不断地有许多新的观点,好的做法出现,并且也涌现出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有许多尝试偏离了物理学科发展的原则,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和探讨。纵观物理学史,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综合性知识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敢于质疑

20世纪物理学革命告诉我们,科学的每一次崭新境界的开辟,都必须要有敢地向旧理论说“不”的勇气。爱因斯坦,玻尔用他们年轻的心,沸腾的血和活跃的头脑,带领海森伯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勇敢地向旧理论思想挑战。在此期间,每一个“不”字的出现都响彻云霄,宛如春雷一般。普朗克提出能量是“不”连续的;爱因斯坦更深入地提出了辐射也是不连续的;海森伯更是提出了量子力学中最关键的一个关系式即“测不准关系式”;此外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又向守恒说出了“不”,提出了“宇称不守恒”。每一个“不”字都给物理学以飞跃,可见,挑战孕育了创新,勇气孕育了力量,信心带来了成功。

在实施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用一个开放的,喜欢探究和充满活力的头脑去不断提出新观点,否定旧理论。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树立理性的权威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也完全可能在某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会常跟老师谈及他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一些知识与信息,其中可以有很多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感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自觉地接受学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身于终身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表现出严谨务实,批判进取的科学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及内在的精神气质,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善于鼓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为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远大的理想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有热情洋溢、情绪饱满、富于激情的想象力,并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勇于争辩

通过研究物理学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启示: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的背后都隐藏着激烈的争论。其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爱因斯坦和玻尔旷日持久的世界性论战。爱因斯坦拒绝把量子力学接受为终极理论,并对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正统解释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场争论使世人明白,量子力学的理论是非局域性的理论。它涉及到类空关系,即比光速还快的信号传播,而狭义相对论则是局域性理论。这场世界性的科学争论,无疑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玻尔和海森伯的散步,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争论都对20世纪的物理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讨论并没有完,现在在牛津和剑桥,科学怪杰霍金和彭罗斯的讨论还在继续着,物理学还将有着重大发展,因为“科学扎根于讨论”。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达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来;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不断共同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推动,也就是要做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准备一些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摆观点,举例子,讲道理,用事实说话,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勇于讨论的习惯。

三、善于思维

我们读过《物理学史》之后会发现:科学神奇之树的每一次萌芽、成长、开花、结果都有着孕育它们的科学土壤。值得一提的是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理论研究所。在这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31岁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有作为“上帝的鞭子”不断地指出他人论文缺陷的泡利,有开玩笑不讲分寸的朗道,还有“几乎把画漫画和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而把物理当成副业”的伽莫夫,哥本哈根大学的氛围使人感到繁忙、激动、活泼、热血沸腾、无拘无束、和蔼可亲,充满着挑战。他们的年轻和倔强,使他们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新的观点,新的思潮,新的认识如同一股股清泉涌出。在那漫长、艰辛、曲折的探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有无数年轻人的贡献和创举。究其实质,人类科学的进步就是一个不断否定旧理论和提出新观点的过程,而他们的年轻就注定他会有一个开放,喜欢探究和充满活力的大脑,为他们取得成功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①寻找思维的起点。就是能引起思考,推动思考不断深入并成为解决问题突破口的信息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大多表现在寻找思维起始点的速度快慢上,教师若能帮助学生学会寻找思维起始点,学生的学习便易获得成功。

②设立思维中间站。初中生思维能力弱,跨度小,学习过程中不会适时设立思维中间站,而对大量的信息,不会筛选、整理、剖析,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样

就出现了一知半解,随意凑合,应付了事的情况。针对初中生的上述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采取小步子,搭台阶的办法,在思维之间增设思维中间站,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开始时思维站间距可短些,慢慢地扩大,渐渐加大思维跨度。当问题抽象,学生具体经验少时;当问题涉及面广,学生知识能力存在缺陷时;当问题内部结构复杂,学生综合能力差时,需增设思维中间站。

③已设立的各思维中间站之间需要架设思维连接线加以联系,使各思维中间站能顺序地有效地协调运行。这种联系方法既有点与点之间的串联,线与线之间的交织,又有面与面之间的网络化。围绕重点知识寻同类,举实例,找反例,思错例,将每一个思维中间站都纳入有效的思维控制范围内,形成有序的思维网络,使各知识点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效率之目的。

④变换思维审视角。用原有的思维方法不能求得问题的解决时,应及时变换思维审视角。变常规思维为突跃思维,直线思维为平面或立体思维,收敛思维为发散思维,一般思维为极端思维,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往往能提高思维效率。

⑤设计开放性问题。新颖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众多的适当答案,使学生找出以前没想到也不敢想的各种奇妙的好方法,而且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的好方法,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于实验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大获奖项目中绝大多数都与物理实验有关,纯理论研究很少,就是获奖的重大理论研究也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再用数学公式简洁表达的结果。即使是理论项目,也要在实验证实后才获奖。如:1927年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德布罗意才于1929年获奖;1957年,吴健雄实验证实了弱电相互作用,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1978年实验上发现中性流存在,提出弱电统一理论,预言中性流存在的、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于1979年获奖等。事实证明,物理学的理论大厦是由实验支撑的,没有实验,物理学大厦的基础就不牢固。

不仅仅如此,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各种争论的最公正的裁判,是修正错误的依据,更是发现新理论的起点。事实上,无论理论有多美好,无论它的形式有多完美,只要与实验不符就不可能成为物理学的组成部分。这表明,最后还得实验说了算,形式逻辑和完美的数学代替不了物理。因此,我们特别强调物理学研究要把理论基础和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实验研究,重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巧妙地设计实验方法,精心地分析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对物理教师而言,我们应尤其注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并且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论点相矛盾的观点的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要让每个做实验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各自对某种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小组交流,辩论,分工与合作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实验者要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

思和评判。平常定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安装照明电路,鉴别黄金首饰等。在物理教学中加强“STS”的研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物理,又把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in life,by life,on life”。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物理课程是获取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物理更是学习理工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并为大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提供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本文根据自身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总结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高等教学的基础必修课程,不仅对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的服务的职能,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大学物理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特点,且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课时又相对较少,致使产生部分学生厌学物理课程的现象。此外,大学物理教师没有注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1]。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这种情况,为大学物理教师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引起大学生对物理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进程,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基于此,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教与学互动式教学的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地位的形式,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体现较弱。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互动式教学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通过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转变了教师“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

大学物理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时,可以给出一两道计算或讨论问题,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善于鼓励答案新颖独到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念。此外,学生要积极提出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促进共同进步。因此,开展教与学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活跃的教学氛围,同时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挥教与学双方的最佳状态,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质量。

2.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大学物理不仅包括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通过实验的配套教学进行支撑辅助,但大部分高校主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延后实验课程的教学课时,没有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不能体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巩固理论的相互促进的作用,致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脱节现象。因此,要改善传统的分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同时理论与实验教学,以充分发挥二者相互结合的有效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大学物理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实验,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自主进行动手实践,在实验过程中,不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巩固教学知识,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锻炼。如果物理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形成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影响教学效果的质量。总之,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后开展实验课程,或者在一节课堂中同时进行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二者有效结合,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氛围,更有利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3.注重板书式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并在教学方式上产生一定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多利用图像、动画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色彩丰富、精美的图形动画式的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可以更清楚直观的获取知识信息[2]。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多媒体教学中每一个页面的教学内容有限,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全部界面的内容,翻页速度快,学生没有充足思考的时间,不利于牢固掌握教学知识。而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過程中边讲边写,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板书讲解,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决定教学进程的速度,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充分理解。但传统板书式教学的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不易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进程的速度较慢。因此,将传统板书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改善教学方式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的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物理教学中的恒定磁场、电力学等内容含有很多复杂的定理公式,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板书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吸收效果。对于电磁感应、光学等图像较多的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利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名词含义。采用板书式教学讲解物理概念、推导定理公式,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解物理图形、复杂现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

4.注重利用网络资源对教学进行有效辅助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具备公开化的特点,各行各业都在享用公共开放的信息成果,自然也包括教学领域,计算机网络中具有大量的物理学术的教学资源,并且随时都可以方便获取这些信息。大学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实时关注相关的学术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扩展物理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图书馆查询需要的课程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大学课程学习的课时有限,师生大多通过课堂教学机会进行交流,网络资源就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以网络形式建立一个答疑解惑体系的平台,教师可以定时上传课程提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归纳总结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或者教师可以不定时的上传课外思考习题,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3]。通过网络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促进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5.注重物理课程内容与物理应用的有效结合

物理的应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物理现象,大学物理教师开展实际教学时,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作用,并可以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的原理,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学生在生活中看见的避雷针,可以想到教师在讲解带电导体的教学内容时,解释过尖端发电的原理,从而知道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总而言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进行探讨研究,希望本人的建议可以对其它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是一个全方面、全系统的教育课程,如何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作内容,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努力,不断积极探索改善教学的方法,以到达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立.大学物理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4,(9).

[2]张蓓,刘伟霞.浅谈大学物理教学方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3]方恺,杨丽佳,蔡天芳,王璟,包雷.美国物理教育研究进展[J].大学物理,2010,(7).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因为长时间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物理学成绩十分关注,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导致学生难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物理实验学习中,甚至很难自主进行物理实验学习,只能形式化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这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发展十分不利。基于此,为令学生真正学习好物理学知识,对教师来说,需就物理实验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实验教学法的实际效用与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作用

一、将教材作为实验手段

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需依照教材内容进行实验课堂设计工作,密切联系实验大纲的重点内容开展讲解活动,切忌随意拓展超出初中教学大纲的范围,但是对于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之时,教师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之时,教师需利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教师不可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对物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举例说明,在进行力知识教学时,教师需明确对初中与高中有关力的学习的分寸,合理设计适宜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课堂,由此也可促使学生明确掌握与理解教学大纲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迅速完成教学的相关目标,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水平。基于此,在开展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活动中,需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将学生物理实验素养逐渐培养起来,帮助学生物理实验创造良好基础,促使学生在之后的物理生涯中获得更多专业知识成果。依照初中教学大纲的物理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轻松掌握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知识,继而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二、开展引导式课堂教学活动

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而非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引导。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需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当减少教师的主观性指导,令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摸索式学习的态度,促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实验的思考开展对应实验,明确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继而更好掌握物理实验相关知识。

举例说明,在电阻测量的相关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上有关实验的内容,依照以往学习的知识,开展自我摸索式的学习。之后为学生分配实验需要的各种实验器械,令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测量电阻。摸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客观指导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各种问题,令学生时刻保持对物理实验的强烈的求知欲望,继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得到提升,继而促使物理实验的教学达到一种更高的水平。摸索式教学的价值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化,适当弱化教师的随堂指导,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学给予良好的教学策略。摸索式教学方式十分有助增强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顺畅开展下去。

三、完善实验器材检修,保证物理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校需将学生物理教学重视起来,合理设置专项物理器材购置资金,利用这一方式帮助学生创造优良物理实验室,聘请专业人才,将专业物理实验器材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去。与此同时,学校需配备专业实验器材检查员,课后检查相关器材,令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行为进行合理规范,避免出现私自破坏实验器材的问题,促使实验器材的实际使用年限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同时令学生更加珍惜这些实验器材,继而开展规范化的实验操作与物理实验学习活动。一方面,从学校角度提供强有力的实验器材,促使教师物理实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令所有学生都能开展实验操作,亲身感受实验现场与其中规律,持续提升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效果与物理实验能力,推动学生物理学习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需将对学生的实验安全讲解工作重视起来,令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客观规范,不可随便触碰实验相关物品,令学生在当今的教学器材的影响之下,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充分掌握各种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与学习水准。

四、结合课后作业与实验

通过结合课后作业和实验,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忆,发挥课堂知识作用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基于此,结合实验教学法和课后作业,课堂实验只是做一部分内容,其他的内容都需要自己完成,因此对自己不负责的内容学生也会感到比较陌生,基于此,教师可将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设置为物理作业,令学生依照自己上课学习到的知识去完成,要求学生依照实验现场默写出来,因此促使学生加强对课堂实验知识与过程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法是一种十分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其使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和应用也非常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将学生的合作意識充分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建.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5):64.

[2]吴国成.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9(03):31+46.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物理基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Brewster’ law, in his own words, states that “when a ray of light is polarized(...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