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1篇

关于生理健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症,身体状况良好,有充沛的精神投入学习和工作。那么,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呢?

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而是一个人在心理、精神上处在社会生活中完全安宁的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豁朗的情怀,再大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而郁闷最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境的恬静和愉悦是不可能的,从来不忧伤、不生气的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然而,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采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能做到的。在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经常在户外运动而又运动得当的人,总是精神充沛,情绪乐观。。

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中,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2、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锻炼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

体育活动具有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自觉、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加快疲劳的消除,常说的“疲劳”是一综合性症状,与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若活动时情绪消极,会很快产生疲劳,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持中等强度活动量,就能减轻疲劳,且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从而减少了疲劳的出现。

4、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2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河南师范大学2007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中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发放问卷500份, 男女生各250人, 回收问卷300份, 获得有效问卷269份, 有效率为90%, 其中男生93人, 女生176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得到丰富文献资料及理论依据。

实验法:采用相应的实验手段对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组学生的心理活动施加影响。将实验组分为人数接近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三个组, 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

问卷调查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 身体锻炼等级量表, 自评抑郁量表 (SDS) 进行调查, 得到充足的数据。

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主锻炼组和合作锻炼组实验前的同质性比较

为了证明本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前对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进行了同质性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 实验前两个实验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两个实验组的被试对象均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即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睡眠质量、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心理健康状态是同质的, 试验后如因变量 (上述指标) 发生变化, 可以认为这种变化是由于自变量 (身体锻炼水平) 干预所引起的, 即实验具有可靠性。

2.2 自主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学生自主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4<0.05) (见表) 。

2.3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合作身体锻炼为自变量进行实验前后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 实验前后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P=0.002<0.01) , 入睡时间因子也有显著差异 (P=0.03<0.05) (见表) 。

2.4 不同锻炼情境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的组间比较

以实验结束后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及其7个维度为因变量, 以身体锻炼情境为自变量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自主锻炼组的总体睡眠质量与合作竞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4<0.05) , 自主锻炼组的睡眠时间因子与合作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0.05) (见表) 。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无论是自主锻炼情境还是合作锻炼情境都能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 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发挥的改善效益优于自主情境的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量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之一, 中等或大运动量的身体锻炼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益最佳。

外向及情绪稳定的人格特征的学生睡

表1不同方式锻炼下各观测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和T检验 (x-±s)

眠质量更好;焦虑、抑郁程度低的学生睡眠质量好;生活事件应激少的学生睡眠质量好;身体锻炼量较大、锻炼频率较多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好。

影响总体睡眠质量的心理机制有以下几方面:焦虑、抑郁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中介变量;身体锻炼是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应激源;人格因素是调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内在因素。

3.2 建议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睡眠质量, 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建议在校大学生每周进行3次有氧、中低强度、40~60分钟的身体锻炼。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 提供必要的身心健康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当代的健康观。客观上要帮助学生解决睡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建议学校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对各种心理应激的能力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建议大学生尽量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尤其是男生;女生则应考虑自己的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应多参与身体锻炼, 尤其是多参与合作情境的身体锻炼。

摘要:大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身心健康问题, 特别是睡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 对3种不同方式锻炼下的大学生睡眠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健康有着积极作用, 以此希望为改善大学生睡眠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锻炼,睡眠健康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 .

[2] 朱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7) .

[3] 张为力, 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10) .

[4] 朱敬先.健康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1) .

[5]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6] 傅善业, 蒋有倩.走出亚健康[M].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7]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健康卫生[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8] 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3篇

吸毒的主要危害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对身心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对人体的机理的危害。在戒毒过程中, 行为治疗是以军事训练和劳动、文娱体育活动为主。其中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 促进身体恢复, 同时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 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 因此体育锻炼不但能对人体机理恢复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对戒毒人员的身心恢复更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2)

现代戒毒模式包括了脱毒、康复、后续照管等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戒毒人员的身心差异都相当的大, 不可能用对身体正常的人那样的锻炼方法来要求他们, 在这三个阶段中, 该用怎样的体育锻炼方法, 这些方法对戒毒有何种影响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了。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对湖南白泥湖自愿戒毒所的82名戒毒人员进行了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测试。结果显示, 92%以上的戒毒康复人员体能状况低于普通常模。85%以上的戒毒康复人员身体素质都比较差。目前, 我们已完成了对82名戒毒人员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和测评。结果显示:通过系统的运动康复治疗, 有稽延性症状的戒毒康复人员由原来的60%降至14%, 有63%的戒毒康复人员的实现生理机能的初步恢复, 有80%以上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综合评价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运动康复治疗对于戒毒人员缓解稽延性症状、恢复生理机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开展运动康复治疗的深入研究具有完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人结合近三年来的研究实践, 尝试对体育锻炼对戒毒人员身体康复的作用的研究谈几点体会, 希望能对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有些许的帮助。

一、戒毒康复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一) 科学安排锻炼强度

在体育锻炼康复过程中, 戒毒康复人员的身体或特定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强于不锻炼时。要根据戒毒康复人员所处的康复阶段、体能水平、健康状况和身体可承担的负荷和强度能力, 来适当的确定锻炼强度的大小。身体状况不同, 在锻炼强度的安排上应有所不同。

(二) 循序渐进

在对戒毒康复人员实施增强某种体能的体育锻炼方案时应逐渐增加的强度。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当戒毒康复人员达到康体恢复的基本标准时, 就无需继续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 充分放松恢复

戒毒康复人员的身体机能康复是通过锻炼疲劳恢复提高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的。由于运动强度要求锻炼者在身体活动时增加运动负荷和运动量, 因此, 要想从锻炼中获得最大收益, 在进行下一次锻炼前必须注意充分放松和恢复。

(四) 间歇锻炼

进行体育锻炼康复时, 要注意交叉采用大小运动量相结合的方法, 这不仅能够提高锻炼的效果, 而且能降低身体受伤的可能。因此, 要注意:一是不要连续几天进行高强度运动;二是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较高强度的运动, 让身体尽全力活动, 其余时间可以安排一下较低强度的体育锻炼方式;三是充分了解戒毒康复人员的身体状况, 合理安排体育锻炼项目内容。

二、体育锻炼康复计划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在湖南白泥湖自愿戒毒所对82名戒毒康复人员的体育锻炼康复研究中, 从实施情况来看, 对82名戒毒康复人员开展以下四方面的训练:

(一) 身体素质康复训练和作用

身体素质是一切人类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 对于提高戒毒康复人员身体素质、增进戒毒康复人员身体机能、调整心理、改善大脑功能, 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从白泥湖自愿戒毒所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实施的实践看, 可以考虑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平衡、柔韧、协调七个方面开展适度训练。

(二) 体育拓展项目训练和作用

体育锻炼康复中的体育拓展训练, 是指在戒断毒瘾的特定环境中, 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互助性的团体活动, 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体会团结互助, 寻回自尊自信, 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主张人们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和事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通过真实的模拟和实践去伪存真, 由吸毒康复人员自己逐步形成配合治疗、主动戒毒的意识。

(三) 传统养生保健康复训练和作用

传统养生保健是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 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 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 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 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传统养生体育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 又要求精神传意, 不受年龄、性别、时间、气候、场地、器材的条件限制, 易学易练, 非常适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

(四) 脑功能恢复训练和作用

吸食毒品使戒毒康复人员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吸毒后, 人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失眠易怒、性情暴燥、生活毫无规律、昼卧夜出、贪睡懒动、面色黄黑、神情呆滞漠然、身体枯瘦, 严重丧失劳动能力。通过对吸毒康复人员注意力集中、记忆广度、反应力的恢复性训练可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逐步恢复大脑的各项机能, 从而恢复正常认知和思维的作用。 (3)

三、在湖南白泥湖自愿戒毒所对82名戒毒康复人员的体育锻炼康复的研究实践过程中制定了, 对戒毒康复人员体质测试评分标准, 从进所戒毒开始, 就开始第一次测试, 每半个月测一次, 通过将近一年的体育锻炼后93.5%的戒毒康复人员身体素质达到合格标准。有80%以上的戒毒人员身体素质综合评价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下表为这次体育锻炼康复计划的评分标准表

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评定指数=登台阶运动持续时间 (S) 100/ (2恢复期3次心率之和)

体质指标握力体重指数m= (握力/体重) X100, 握力和体重的单位均是kg, 合格标准m>=35体质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 (m) 的平方。

体重指数

四、体育锻炼对戒毒人员身体康复的作用的研究中的成效和不足

体育锻炼是戒毒康复所常用的康复方法之一, 但是收到的成效有限, 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阶段的几个不同阶段, 教育工作者们现今没有相适应的合理体育锻炼方法。本课题试图通过探讨自愿戒毒人员在戒毒康复过程中对体育锻炼的接受程度, 喜爱程度, 制定不同阶段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案, 并予以实施, 从而达到持续性锻炼、自主锻炼的目的, 同时研究这些体育锻炼方法对戒毒康复的影响。 (4) 通过找到针对并适应戒毒康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体育锻炼方法, 并探讨这些体育锻炼方法对戒毒康复的影响, 试图找到每个戒毒康复阶段最适合的体育锻炼方法, 为自愿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从我国对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体质训练课程开设的现状上看, 对它的探索尚属初步, 教学方法还是以传授为主, 课程目标难以引起自愿戒毒人员的共鸣, 本项目中对自愿戒毒人员体质的培养将自我作为主体, 引入到课程当中, 让自愿戒毒人员实实在在的参与到课程活动中, 增加体质康复训练的实效性。

摘要: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 促进身体恢复, 同时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 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 因此体育锻炼不但能对人体机理恢复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对戒毒康复人员的身心恢复更有着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锻炼,戒毒康复人员,训练

注释

11戒毒模式效果评估初探杜新忠.

22 <戒毒法>.

33 浙江禁毒网<浅谈戒毒治疗中的运动康复>.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4篇

关于生理健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症,身体状况良好,有充沛的精神投入学习和工作。那么,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呢?

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而是一个人在心理、精神上处在社会生活中完全安宁的状态。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豁朗的情怀,再大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而郁闷最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境的恬静和愉悦是不可能的,从来不忧伤、不生气的人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然而,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采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能做到的。在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经常在户外运动而又运动得当的人,总是精神充沛,情绪乐观。。

1、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中,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2、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锻炼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人们在运动中能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

体育活动具有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自觉、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加快疲劳的消除,常说的“疲劳”是一综合性症状,与人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若活动时情绪消极,会很快产生疲劳,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持中等强度活动量,就能减轻疲劳,且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从而减少了疲劳的出现。

4、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5篇

体育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较强的正面作用,并能预防很多疾病,比如体育锻炼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可延缓免疫系统老化,可以防治关节炎、肥胖、骨质疏松、失眠、抑郁和焦虑等等。它不仅是人们排遣压力的重要渠道,更加是现代医学疾病预防的主要途径。

为什么体育锻炼会对疾病有预防作用呢?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由于经常使用身体各项器官能够较好地保持身体的生命活力,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个内脏器官的功能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经常进行科学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的提高都是有显著地帮助的。举例来说,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改善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从而预防糖尿病。再者,体育端丽有利于骨骼关节的调整,坚持体育锻炼,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保持关节灵活性,韧带的弹性,保持手脚的灵便,使人可以轻松自如,有条不紊的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除此之外,进行科学有效地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益处多多的。因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静待是和锻炼时的新绿,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地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比如冠心病患者,他们的理想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防损性练习、职业性运动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法,比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等,运动强度应控制在50%-80%最大吸氧量(VO2 max)或60%-90%最大心率(HRmax)范围之内,每次锻炼的时间应该至少15分钟,每周三次以上。一般而言,中低强度的运动最适合于冠心病患者,要避免任何有竞争性的活动,要避免在运动中做推、拉、举之类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或者憋气练习,应该选择那些有全身性的、有节奏性的、容易放松、便于全面监视的的项目,利用那些活动跑道、自行车功率计进行运动。当然也要与休息交替进行,避免过劳。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6篇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锻炼者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锻炼者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锻炼者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范文第1篇关于生理健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症,身体状况良好,有充沛的精神投入学习和工作。那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