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精选6篇)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1篇
第三章 统计将被的管理和公布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实行的公布制度的方式是:定时。
2、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组负责的原则。
3、《统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中对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
确性和完整性负责的是: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
5、一旦泄露涉及国家的核心秘密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的统计资料的级别是:绝密极。
6、《统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 的统计资料的公布单位是:本部门。
7、国家统计数据的权威公布部门是:国家统计局。
8、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决定单位是;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9、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
励和惩罚等需要使用统计资料的,依据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
10、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可对外提供、泄露。
11、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负责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行政记录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及其他资料提供给: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的资料有: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属于个人信息的统计资料;属于
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的统计资料;属于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2、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3、非秘密的统计资料,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外公布,方式为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
情况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新闻发布会。
4、统计资料的特征有: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避公布的数据为准;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6、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要求包括: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是公开的;
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是大众的;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是官方的。
三、判断题:
1、属于秘密的统计资料,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变更。(√)
2、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资料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相关性三个特征。(√)
4、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
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5、已经汇总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尽管通过其中的单项指标能够识别出单个调查对象的身份,也可以公布和对
外提供。(X)
6、铁道部组织的旅客客运情况调查,其调查资料应由国家统计局负责。(X)
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公布其统计调查取得的地方统计数据,应当报国家统计局备案。(X)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2篇
饭店:能够接待旅居宾客以及其他宾客,并为他们的旅行和社会需求提供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以及其他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性企业。
饭店产品:饭店在经营过程中为宾客在饭店期间提供的使用价值的总和。委托管理:业主委托饭店集团或者饭店管理公司管理饭店。
饭店的业务特点: 1.饭店产品的无形性 2.饭店业务的时空特性 3.饭店业务的综合协调性 4.饭店业务的强文化性
5.饭店作业的独立性和员工行为的自我约束性
第二章:我国饭店的发展趋势
创造顾客:通过饭店的经营,把消费人群中的一部分变为本饭店的消费者。顾客满意:顾客对饭店产品的期望值得到了物有所值或者得到了物超所值。主题饭店:在市场定位的前提下,以自身特有的产品特色和文化特色来体现饭店经营的主要内容,从而使饭店产品带有明显的市场特征和品牌联想。
绿色饭店:饭店在规划,建设和经营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健康为理念,以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为手段,以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服务的饭店。
1.饭店经营为什么要以人为中心?
饭店经营的目的是实现三重效益,即饭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饭店员工的个人效益。三重效益是从饭店经营和饭店产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存在的基础就是顾客。创造了顾客能使顾客成为现实的消费公众,为饭店带来效益,进而使顾客成为回头客,构成饭店主体客源,并通过顾客扩大社会影响拓展客源市场。于是就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饭店要经营就要创造顾客,要创造顾客就要以顾客为特定对象的人为中心。
2.怎么理解饭店的市场定位?
饭店市场定位是在分析市场的基础上,确定饭店的目标市场和客源主体,据此确定饭店的产品特色和经营特色。
3.什么是名牌?怎样创名牌饭店? 名牌是产品品质优秀,社会形象良好,具有明显区别与其他企业产品的特征并长久为公众所信赖的产品。
自己精心打造,锲而不舍,造就饭店精品,成为名牌饭店。借用名牌,即把国际上已有的名牌租过来使用。
4.怎样理解饭店的国际化? 饭店的国际化是指饭店以国际一般化的模式经营饭店,从而使饭店在具有国际水准的同时,能够和国内外的业务有着广泛的联系。饭店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饭店经营理念的国际化。2.国际化的经营模式。3.国际化的商业规则。
第三章:饭店管理基础理论
品牌忠诚度:宾客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特定品牌所保持的选择偏好程度和重复购买的频率。
饭店管理:饭店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在了解客观对象的前提下,为了有效实现饭店的规定目标,执行决策、组织指挥、沟通、协调控制等管理智能,形成最大的接待能力,完成业务的过程,保证饭店三重效益的活动的总称。饭店管理的概念表明了饭店管理的目的、对象要素和职能。
饭店产品:
1.概念:宾客在饭店期间,饭店出手的能满足宾客需要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的使用价值总和。包括四层含义:核心产品、实际产品、延伸产品和潜在产品。2.构成:饭店的地理位置、饭店的设施、饭店的服务、饭店的形象、饭店的价格、饭店的氛围。
3.特征:综合性、季节性、同步性、脆弱性、无专利性、不可储存性、对信息的依赖性、质量的不稳定性。
4.定位的基本模式:对抗性产品定位、差异化产品定位、补缺型产品定位。
现代饭店的人性化理论:饭店业是人的行业,饭店运作中涉及的人包含了饭店经营与管理分别指向的目标,即外部顾客与内部员工。因此,现代饭店的人性化理论体现着以为人本的理念,包含着顾客满意和员工满意两层含义。
构筑顾客满意的人性化管理体系: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进行以人为本的服务设置、注重顾客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善顾客满意的分析反馈系统。
建立员工满意的人性化管理体系:在饭店管理过程中尊重员工、理解员工、信任员工、帮助员工、培养员工、给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关爱,从而提高饭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与饭店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激发员工的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凭借其适应外部变化和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去肯定和支持顾客满意目标,维护饭店的存在和发展。其主要涉及在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制度、用人制度、薪酬制度、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沟通渠道。
第四章:饭店决策和计划管理
决策管理的基本内容:
1.决策是为了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达成管理目标。2.决策时一个过程而不是瞬间行为。3.决策一般指向比较重大的问题。4.决策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
饭店决策管理的过程:
一、决策目标的分析与界定
(一)、问题的诊断与分析
1、确认问题
2、界定问题
3、分析问题
(二)、目标的确定与检验
二、决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一)、方案设计
1、轮廓设想阶段:多方案原则、整体性原则、排斥性原则
2、精细设计阶段
(二)、方案优选
1、方案的评价标准:确保实现目标、付出代价最少、风险与副作用较小、以满意代替最优
2、方案选择方法:淘汰法、排队法、归类法、模型法
三、决策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一)、决策方案的试行
(二)、决策方案的实施
饭店企业如何检测目标的科学性?
把已经提出的多个目标,在不影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归并、压缩、综合,使其尽可能的集中、简单、明确。对于无法归并,综合的目标,则尽可能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将其排队后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应重点检验目标的科学性。
试比较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常规决策也称为程序性决策,指对经常地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决策。管理者在做这类决策时一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根据处理此类问题的例行方法做出决策。非常规决策也称为非程序化决策,指对偶然发生或者首次出现的非重复性问题进行决策。它是对饭店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一种挑战和检验,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应放在非常规决策上。
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计划管理师一个从计划拟定到计划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计划拟定和计划实施两个方面的内容。计划的拟定涉及做什么和怎么做两部分内容,因此计划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是对计划本身的管理。这一管理内容还涉及今后对计划指标的修改、调整以及对部门计划内容的修订等。计划实施即用计划指导管理饭店,它告诉人们怎样实行既定计划以实现既定的计划目标。
计划管理的意义:
1、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
2、计划是协调的基础。
3、计划是控制的依据。
第五章:饭店组织管理
由等级链原理引发的饭店组织原则有哪些?
1、权利和责任的原则
2、服从命令的原则
3、命令统一的原则
什么是饭店直线职能的组织形式? 直线制+职能制
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把饭店所有部门分为两大类:业务部门(也称直线部门),业务部门按直线层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实行垂直管理。饭店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娱乐部、工程部等均属于业务部门。一类是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按分工和专业化的原则执行某一类管理职能。饭店的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保安部均属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实行横向联系,以自身的职能管理为各部门服务。饭店业务由业务部门进行,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对业务的决策权和指挥权;职能部门能对业务部门提供建议和相关管理职能的业务指导,不能指挥和命令业务部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结合形成了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
管理人员的使用和授权有哪些内容?
1、管理人员进入角色:组织是一种权责角色结构,组织配备了管理人员,就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处于最佳角色状态。
2、授权:权力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根据权力与职责相一致原则,当管理人员确定后,由正式组织以制度明文规定的形式授予管理者相应的权力。
3、用人不疑和制约机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组织的基本理念。用人不疑必须要有相应的制约机制配套。授权的同时必须要限权,权力不能超越范围。组织要通过行政的、制度的、信息的形式形成对权力的制约机制。
4、爱护培养,能上能下:组织一方面通过制度对人才多方关爱,另一方面要由理念指导形成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企业文化。饭店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造就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一方面是保证管理的质量和人才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对管理人员的一种激励。
5、严格考核:对管理人员既要关心爱护,也要严格要求认真考核。考核内容有:工作成果(业绩,包括两个效益)考核、管理能力管理水平考核、业务能力业务水平考核、个人素质考核。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有每天考评、月考评、半年考评、考评。
第六章:饭店信息系统管理
什么是宾客资源管理?什么是宾客关系管理? CRM是一套人机交互系统或一种解决方案的应用软件,它能帮助饭店更好的吸引潜在的宾客和最有价值的宾客。
如何获取宾客资源的价值?宾客资源应该如何进行管理?
1、做到宾客满意
2、让宾客觉得与饭店合作是成功的,不仅满意,更协助其成功,共赢。
3、扩大宾客选择的自由,使宾客在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4、建立长期关系宾客
宾客资源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基本宾客信息管理
2、宾客分类管理
3、宾客信息交流管理
4、宾客承诺管理
5、宾客的商务管理
为什么要对宾客资源进行分类管理?饭店的宾客资源应该如何进行分类?
1、经过对现有宾客基本信息的分析整理,基本可以做到识别每一个具体的宾客以及对饭店经营产生的价值。
2、将相同或者相似宾客群体对饭店的重要程度,对饭店贡献的价值不同,必须对宾客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
3、分类的目的是控制管理成本,巩固饭店经营中最重要的宾客资源,为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1、根据宾客的个性化资料、宾客消费的量与频率、宾客的消费方式、宾客的地理位置、宾客的职业、关系网等细分宾客。
2、进一步对他们的消费特点、购买行为、消费走势、对产品服务的期望价值、所需的产品服务价格组合等进行分析,添加。
3、最后实现对不同宾客群的管理,确定不同宾客群对饭店价值和重要程度,并对不同宾客群的消费行为、期望值等制定不同的销售服务策略。
在信息时代,现代饭店的经营应该如何开展宾客关系管理?
第七章:饭店营销管理
饭店营销组合策略
4P:产品、价格、营销渠道、促销方式 4C:宾客、消费成本、便捷、沟通
4R:关联、能否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开展关系营销、得到回报
饭店新型营销理念 合作共赢理念、整合营销理念、借力营销理念、强文化营销理念、主题营销理念、机会营销理念、网络营销理念、分时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
第八章:饭店业的创新与发展
饭店创新的障碍及客服方法
一、个体性障碍及客服方法
1、思维定式:避免对经验的过分依赖,培养对传统的质疑精神,教育个体对自己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反思。
2、思维局限:
3、个性障碍:打破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以灵活应变的态度尽可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调整自己对方法的价值观,要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坏指取决于解决问题效率的高低与效益好坏,与出现的时间先后无关。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经验体系,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与经常总结经验的习惯,加强与群体成员的交流,取得组织内其他成员的认同,建立平等交流的渠道,学会借鉴他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肯定性训练来培养创新的自信心。
二、群体性障碍及客服方法
1、缺乏必要的资源保障与管理支持:
2、刻板的等级制度与官僚主义作风:管理者要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力戒形式主义,把例外管理落实到实处。
3、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分工造成短视思维:以超事业部制予以克服。
4、从众压力带来的趋同倾向:充分尊重个体发言权并淡化与会成员间的等级管理和意识是关键。要有计划的更换全体成员并有意识的保持群体内的沟通和交流。
5、过度强调管理控制:根据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制度既能实现必要的控制,又能促进创新。
6、偏好根本性创新而不重视渐进性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组织文化,使组织全体成员能在一种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沟通,勇于实验,积极进取,探讨所有的创新方向和创新领域。
饭店创新活动的组织
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角色
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三、努力把握创新的时机
四、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五、正确对待失败
六、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1、奖酬不能当做不犯错误的报酬
2、不以成败论英雄,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3、既重视个人贡献也重视集体贡献
4、奖酬内容要因人而异,奖励规模要公平合理,论功行赏
5、给员工适宜的放权
21世纪饭店的创新格局
一、经营创新
1、绿色饭店的兴起
2、主题饭店的起步
3、产权饭店的出现
4、青年旅社的引入
5、分时度假的探索
6、会展经济的开展
7、智能化饭店的发展
8、旅游网站的形成
二、产品创新
多样化、细分化、延伸化、专业化、综合化、两极化、特色化、品牌化
三、管理创新
1、体制创新
2、制度创新
3、企业精神的培育
4、管理公司的发展
5、管理人才市场的成熟
饭店产品的创新
含义:把与老产品在功能、结构、技术、规格、实物、符号、服务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的产品引入饭店生产经营体系的过程。它是与新技术、新设备。新潮流、新需求相联系的产品。
类型:全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仿制型新产品 创新过程:
一、新产品策略的确定
1、饭店营销人员对饭店是否要开发新产品进行决策
2、明确新产品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二、新产品方案开发的构思
三、对新产品构思方案的筛选
1、对饭店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分析饭店的设备设施状况、技术专长及饭店生产和营销某种产品的能力。
2、判断新产品构思是否符合饭店的发展目标,包括利润目标、销售目标、产品组合等。
3、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分析饭店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发展某项新产品,严格计算新产品的成本和要达到的利润。
4、分析市场性质及需求,看产品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5、分析竞争状况和环境因素。
四、对筛选后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五、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六、新产品试营业
第九章:饭店业务管理
第十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
饭店服务质量:狭义的饭店服务质量,是指饭店劳务服务的质量,它纯粹指由服务员的服务劳动所提供,不包括提供实物形态的使用价值;广义的饭店服务质量,它包括组成饭店服务的三要素,即设施设备、实物产品和劳务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完整的服务质量的概念。
饭店全面质量管理:饭店为保证和提高服务质量,组织饭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控制和影响服务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全面满足宾客需求的系统管理活动。它要求以系统观念为出发点,通过提供全过程的优质服务,达到提高饭店服务质量的目的。PDCA: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英文简称。PDCA管理循环是按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工作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PDCA循环转动的过程就是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和提高的过程。
饭店管理者应该如何在饭店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3、全方位的管理
4、全过程的管理
5、全员参与管理
6、方法多种多样的管理
饭店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有形产品
1、设备设施质量:客用设施设备、供应用设施设备
1、实物产品质量:菜点酒水质量、客用品质量、商品质量、服务用品质量
2、服务环境质量:整洁美观有秩序安全、鲜明个性的文化品位
二、无形产品
1、礼貌礼节
2、职业道德
3、服务态度
4、服务技能
5、服务效率
6、安全卫生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1、建立服务质量管理机构
2、进行全责分工
3、制定并实施饭店服务规程和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4、重视质量信息管理
5、处理服务质量投诉
第十一章、饭店设备管理
选择题
第十二章、饭店物资管理
选择题
第十三章、饭店人力资源管理
简述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恰当的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饭店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激励。使其得到最优化的组合和发挥最大限度积极性的一种全面管理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1、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
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是全员性的管理
3、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学化的管理
4、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是动态管理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有哪些?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2、形成最佳员工组合
3、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饭店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
2、员工的招收与录用
3、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4、考核奖惩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5、建立良好的薪酬福利制度
6、培养高素质管理者
饭店员工培训通常有哪些类型?
1、职业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持续培训
2、发展培训:基层管理者培训、中高层管理者培训
编制定员的方法通常有哪些? 岗位定员法、设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效率定员法
合理用人的原则有哪些?
1、用人所长的原则
2、按能授职的原则
3、公平竞争的原则
4、不拘一格的原则
5、结构优化的原则
6、动态管理的原则
饭店管理者为什么要进行员工激励?
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2、激励可以形成团队精神
3、激励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4、激励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简述饭店管理的薪酬管理的基本内容。
1、薪酬市场调查
2、工作评价
3、薪酬控制与调整:薪酬预算、薪酬控制、薪酬调整
第十四章、饭店安全管理
危机的内涵:危机是指在任何组织系统及其子系统中,因其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突变,而导致的对组织系统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的一种紧张状态;这一不确定性的重大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相关成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危机的特征:不可预测性、严重危害性、舆论关注性、普遍存在性
饭店危机管理的阶段
一、危机防范阶段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2、强化危机意识
3、设立警戒指标
4、拟定危机应变计划
5、进行危机模拟训练
二、危机处理阶段
1、做好危机隔离
2、快速启动危机应变计划
饭店危机管理对策
一、设置危机管理机构
二、确立发言人制度
三、启动各类应急程序
第十五章、饭店集团经营
直接经营:饭店集团 直接投资建造饭店或者购买、兼并饭店,然后由饭店集团直接经营管理的形式 合同经营:合同经营也称委托经营,是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与饭店所有者签订合同,接受业主委托,根据饭店集团的经营管理规范和标准经营管理饭店,并获取管理薪金。
租赁经营:指饭店集团通过签订租约、交纳固定租金的形式,租赁业主的饭店,然后由饭店集团作为法人对其进行经营管理。租赁的范围包括业主的饭店、拥有的土地、建筑物记忆设备家具等。
特许经营:指拥有特许经营权人向受特许权人提供特许经营权利,以及在组织、经营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并从受特许权人处获得相应回报的一种经营形式。饭店组织:饭店组织是独立的饭店业主之间通过契约的形式组织起来的饭店联合体,他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只是使用户共同的预定系统为组织成员提供有限的营销服务。
饭店集团经营的形式有哪些?
直接经营、合同经营、租赁经营、特许经营、饭店组织
简述饭店集团经营的主要优势。
1、品牌优势
2、规模优势
3、质量管理优势
4、人力资源优势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3篇
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准确刻画含水介质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得到可靠的数值模拟结果的前提。然而由于自然界中水文地质环境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使得我们难以精确掌握描述含水层变化的水文地质参数。采用钻井采样或抽水试验等方法往往受到经费和技术等各种因素限制,只能获取少量的实测数据,而无法充分了解整个区域的参数分布。寻求一种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实测资料对未知位置的含水层参数进行合理估值的方法,是目前大区域地下水流模拟中的关键问题(宋刚等,2005)。从地质统计方法开始发展以来,该方法在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reeze(1975)经由众多现场调查所做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渗透系数大多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性。Delhomme(1978)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过对数转换的水文地质参数,在正态分布下,具有较原值更佳的空间变异结构,故后来的学者大多采用对数形态数据,作为分析试验变差函数的基本数据。Delhomme(1979)、Hoeksema和Kitanidis(1985)、Woodbury和Sudicky(1991)、Eggleston等(1996)、Eggleston和Rojstaczer(1998)等先后以试验变差函数及Kriging法推估水文地质参数空间结构并评估其不确定性。
由于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还常常受到水文地质环境形成时的影响,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施小清等,2005),这更增加了掌握水文地质参数分布情况的难度。本文为解决水文地质参数空间结构不易获取的难点,依据上海市地面沉降项目收集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将渗透系数的自然对数值作为探讨分析的区域化变量,深入分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空间结构分布与变异性,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加以佐证,作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重要前提步骤。
1 研究区域概况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属长江三角洲前缘河口滨海平原和太湖流域东缘低地,陆域总面积6430km2,水域面积约1700km2,其中市区面积370km2。区内除西南部残留有高出地面数十米至百米的零星孤丘外,一般地势平坦,略成东高西低的倾斜状平原。地面高程(吴凇口基准面)一般为2.2~4.8m。
钻孔资料表明(宋保平等,2004),研究区埋深150m以下地层为下更新统,岩性主要为杂色粘土和砂互层,属河流-湖泊沉积;埋深150m以上属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粘土和灰色砂、粉砂相间,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上海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受控于区域地貌、地层岩性及厚度,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点,可将其划分为1个潜水含水层,5个承压含水层,6个弱透水层(隔水层)。
受资料限制,本次选取了研究区内通过抽水试验得到具有较多实测渗透系数观测值的第三承压含水层作为研究对象。该含水层实测数据共184个,观测点位置分布和数值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大致发现观测数据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市区,从数据大小来看,总体上西南区渗透系数值较小,而东北部较大。
2 观测数据分析
由于研究区内部分实测渗透系数值较低,且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百倍至千倍(见图2a),为防止在取对数后出现负值,首先将渗透系数单位由m/min统一转换为m/d。Delhomme(1978)建议通过自然对数转换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后,可得到较佳的空间变异结构,因此对渗透系数K取对数后(ln K)进行分析。表1为该含水层渗透系数观测值基本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渗透系数的范围在183.19m/d至1.63 m/d之间,偏态为正偏;取对数后范围在5.211 ln(m/d)至0.489 ln(m/d)之间,平均值约为2.781 ln(m/d),差异不大,且偏态为负偏。将渗透系数取对数变换前后的频率直方图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同时将转换前、后的渗透系数进行卡-方检定(Chi-square test),并由组数及参数的个数计算条件下,检验正态分布优度,经计算后可知取自然对数后的渗透系数自由度(d.f.)为5,其统计值为3.531(见表2),在5%显著水平下其理论卡方检定值为11.0705,由此可知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呈对数正态分布,不满足正态分布。
3 空间变异结构分析
3.1 试验变差函数(Experimental Variogram)的计算和分析
本研究选取GSLIB(Deutsch和Journel,1998)作为分析工具,首先获取全方位试验变差函数(omni-directional variogram)作初步变异结构和理论模型的研究,即包含所有观测数据进行计算,以获取一个较为平均的结果,也可以从图形中判定渗透系数是否符合平稳假设。
由于观测数据之间的距离一般均大于2.5km,选取间距(Lag distance)为2.5km的情况下计算该含水层对数渗透系数的试验变差函数,并将间距(h)与计算出的试验变差函数γ(h)绘成全方位试验半变异图(图3)。由该图可以发现观测点在短距离内即有很大的变异产生,且在末端有部分数据点呈现上下跳动的现象,理论上变差函数接近基台值时,应有趋于平缓的趋势,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选取的样本数太少,以至于数据对较少的间距范围内易受局部变化较剧烈的数值影响,即受到极值的影响,而产生较高的不确定性。
一般水文地质上常采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试验变差函数的拟合(王仁铎和胡光道,1988;朝伦巴根等,1994),本次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模型对全方位试验变差函数进行拟合,结果如图3和表3。结果表明:两者拟合结果相差不大,研究区变程约为17~18km。考虑到本例指数函数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略高,故下文均采用指数函数进行试验变差函数拟合。
注:基台值等于块金效应和拱高之和。
3.2 各向异性分析
当区域化变量在空间的变异性仅随着距离而改变,而与方向无关时,称为各向同性,否则则称为各向异性。由于受观测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在针对某一特定方向上计算试验变差函数可能出现数据对数不足的情况,因此实际中的做法是在采用GSLIB软件的计算时,选定一容忍角(Tolerance Angle),而后于特定方向上加减此容忍角,并在此范围内按照变差函数公式加以计算,以获得该选定方向的试验变差函数,并用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拟合(Deutsch和Journel,1998)。
在分析各向异性分析中,需要确定两个主要参数:
(1)容忍角的确定
若容忍角越小,则该选定方向上计算所得到的试验变差函数越精确。但容忍角过小则包含的数据配对数太少,分析结果往往表现为不稳定。最佳的方法是尝试不同大小的容忍角,选择其中使得试验变差函数结果较为稳定的最小容忍角。
(2)距离参数的确定
在计算试验变差函数时候,需要确定两个距离参数,即滞后间距(lag increment)和容忍间距(lag tolerance)。若取样点分布均匀,则取样点间的间距即为最合适的分级间距,否则,则应以观测取样点间的平均距离作为初始的分级间距,再根据取样点的多少,调整间距大小至得到合理、稳定的试验变差函数图。为获得较稳定的试验变差函数图,各间距所使用的数据对数应超过30对以上(Journel和Huijbregts,1978;王仁铎和胡光道,1988)。本研究所使用间距根据取样数取为2500m,使得各间距所使用的对数均超过30对。容忍间距则取为分级间距的一半。
在选定容忍角、距离参数后,需要分析确定各向异性主轴,主要步骤如下:
(1)计算多个不同方向的试验变差函数;
(2)拟合试验变差函数,获得理论变差函数模型在各个方向的变程;
(3)根据上一步骤结果,绘制玫瑰图(Rose Diagram)。若区域化变量具有各向异性时,玫瑰图呈现椭圆形,其长轴方向表示最大连续方向,短轴表示最小连续方向。当有套合结构(即不同地质类型)时,玫瑰图的长短轴大小及方向均不同。
为了检验研究区对数型渗透系数空间变异结构是否具有各向异性,本次计算了多个不同方向的试验变差函数;选取了正东向、北偏东60°、北偏东30°、正北向、北偏西30°、北偏西45°、北偏西60°、北偏西75°8个方向作为分析方向。在计算过程中选择尝试了不同容忍角11.25°和22.5°检验。但由于11.25°包含的观测数据对太少,以至于无法获得稳定的结果,因此容忍角改为22.5°,计算结果见表4。绘制由各个方向的拟合模型所得变程的玫瑰图(图4),由图中可以看出,最小变异方向为北偏东30°,最大变异方向为与其正交的东偏南30°。
分析结果同时显示,在北偏东0~90°范围内的各个方向具有相近的基台值,但却有不同的变程范围,这是几何各向异性的特征;同时东偏南0~90°范围内的各个方向也与此相似。
从地质角度来看,研究资料表明(陈颐亨,1988;宋保平等,2004):上海地区正处于苏北凹陷的南缘,所以本区的第四系基底地形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这一基底地形奠定了本区古河道和三角洲展布和沉积物发育的基本格局,也确立了本区地下水动力场的宏观格局。同时东偏南30°为本区地层的沉积方向和冲淤积方向,因而造成该方向变异程度大,而与其垂直的南北方向变异程度小。故而渗透系数整体上表现为由西南部湖沼低地富水性较弱向东北方向渐趋增强的趋势,这正说明了研究区各向异性方向与地质环境形成过程息息相关。
3.3 交互验证
在进行克里金插值推估前,需先针对前文选定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原始变差函数模型套用克里金交互验证(Cross-Validation)所产生的残差值(Reduced Residuals)(原始数据减去插值)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否满足标准正态分布,即克里金平均误差(Kriging Average Error;KAE)是否接近零,克里金均方误差(Kriging Reduced Mean Square Error;KRMSE)是否接近1作为验证标准(张仁铎,2005),若方差大于1,表示实际方差比估计方差大,需将变差函数的基台值调高做校正;反之,需将基台值调低,重新验证残差值的统计分布是否接近标准正态。交互验证程序使用GSLIB中的KT3D程序进行运算,过程中输入前文变差函数分析所得的空间信息的长短轴方位与长度等数据进行交互验证计算。交互验证的最终结果KAE值为0.032,KRMSE值为1.013,皆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Chiles和Delfiner,1999)。
4 Kriging插值
经交叉验证检定理论变差模型的可行性后,在研究区域内采用KT3D程序以95行97列(0.9 km×0.9 km)的格网对第三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对数值进行二维普通克里金插值,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研究区东部、东北部数值较高,中部大部分较低,西南部最低。这与研究区第三承压含水层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也较为符合。为了进一步检验克里金插值的效果,将插值后所得到所有网格点的数值和实测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描述统计量对比见表5。
据表5显示可以看出,普通克里金插值结果较原始观测数据分布范围更小,标准差偏小,存在着平滑效应,即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现象。这也可以从频率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图6)可以看出,虽然普通克里金插值结果的统计特性在整体变化上与实测数据分布较为接近,但插值结果表现为大部分集中于中间值,取高值和低值的概率很低,这正说明了以线性最优无偏估计为准则的普通克里金插值对于参数的空间分布插值较为平滑,更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较小的区域,对于极值的推估能力较差。
5 结论和建议
本文的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第三承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经过自然对数变换后,表现为正态分布,在平稳区域化变量假设的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在东偏南30°方向具有较剧烈的变化,而在与其正交的北偏东30°方向则变化较为平缓。研究区各向异性的方向与地质环境形成过程息息相关,西南高、东北低的第四系基底地形决定了本区渗透系数由西南部较弱而向东北方向渐趋增强之势。
对选定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进行交互验证后,采用普通Kriging法推估研究区的渗透系数分布,合理的反应了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弥补了观测资料缺乏的不足。同时研究结果发现普通克里金插值结果存在着平滑效应,即低值高估,高值低估现象,说明了以线性最优无偏估计为准则的普通克里金插值对于参数的空间分布插值较为平滑,更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较小的区域,对于极值的推估能力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在渗透系数空间结构分析时,为克服某些方向上缺乏足够的观测数据造成数据对稀少的缺点,采用了较大的容忍角度进行分析,虽获得较稳定的变异结构,但容易受到其它方向的配对而混淆该方向的变异性,同时造成试验变差函数出现振荡,所以,建议将来可在数据对稀少的方向结合克里金估计方差寻找最佳的抽水试验井设置地点,以求获得更多位置的渗透系数值,从而在异向性分析时能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摘要:本文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分析上海第三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的空间变异性。将取对数后的渗透系数作为区域化变量,计算各个方向的试验变差函数,进行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拟合,以分析含水层空间结构并判定含水层可能的各向异性。变差函数模型经交互验证后,再采用普通Kriging法进行空间插值获得该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渗透系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几何各向异性,大约在北偏东30°方向有最小的变异性,而在东偏南30°方向具有最大的变异性,这与含水层形成的水文地质环境具有密切关系。
下颌第三磨牙统计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下颌磨牙 阻生 邻牙龋坏 拔牙
下颌阻生齿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阻生齿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并发症远较其他牙齿多,可引起第二磨牙龋坏、急性冠周炎、下颌牙列的拥挤等,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疾病。为了尽量减少下颌阻生牙对人体的造成的危害,对2226例(2693颗)下颌阻生齿统计调查,分析其对身体影响的不利因素,以便作出恰当的治疗。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就诊并且拍摄了曲面断层X线片的患者,年龄18~78岁,均在调查范围内。详细检查其下颌第三磨牙是否存在、是否阻生,阻生类别、萌出情况、牙体牙冠及牙周情况,第二磨牙是否龋坏、缺失及其与第三磨牙的关系,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是否做过治疗及处理。以上均详细记录。
结 果
受检人数2226例,共3423颗下颌第三磨牙。男1015例,女1211例,年龄18~78岁,其中缺失1颗下颌第三磨牙者455例,缺失2颗下颌第三磨牙者287例。所缺失的颗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为1029颗(455×1+287×2),自然脱落的为96颗(52×1+22×2),未萌出过394颗(212×1+91×2)。现有的3423颗下颌第三磨牙中正常者计730颗(238×2+254×1),阻生齿计2693颗(1220×2+253×1)。其中垂直阻生624颗,近中阻生1480颗,水平阻生397颗,以上3种阻生齿占92.8%,远中阻生9颗,颊向阻生45颗,舌向阻生19颗,倒置阻生17颗,以上4种阻生齿占3.3%,将其合并为其他类。
三类阻生牙中,垂直阻生牙和水平阻生牙随年龄增加而逐漸减少,而近中阻生牙未见减少。3种多见阻生齿在不同年龄段的频数分布有一定区别,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837,查X2界值表,X20.05(4)=9.49,由于X2>X20.05(4),则P<0.05,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下,拒绝H0,可以认为3种多见阻生齿在不同年龄段的频数分布不同或不全相同。见表1。
3种多见阻生齿在男女患者中的频数分布:X2=5.7523,查X2界值表,X20.05(2)=5.99,由于X2<X20.05(2),则P>0.05,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下,不拒绝H0,可以认为3种多见阻生齿在男女患者中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种多见阻生齿在不同年龄段造成邻牙龋齿的比例及各种常见并发症情况:3种多见阻生齿随着年龄增加,造成第二磨牙龋齿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垂直阻生齿造成邻牙龋坏的比例明显低于另外两种。见表3、4。
讨 论
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常因空间不足造成阻生。临床上常见的阻生情况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本组调查中,垂直阻生牙数随年龄递增而减少。垂直阻生牙大部分只是一种“暂时性”的阻生牙,多发生于18~29岁年龄段,是引起急性冠周炎的主要病源牙。萌出过程中牙冠的一部分被游离的牙龈部所覆盖,在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龈袋),盲袋内经常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这种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若感冒、疲劳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抗下降,或由于局部创伤(如对颌牙咬伤)等刺激,则引发智齿冠周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炎症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管扩散,而引起临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的感染,如颌下间隙感染、下颌骨骨髓炎、面部颊侧瘘管,而最终可引起牙周损害和颌骨病变。
调查显示深盲袋、大龈瓣、高而斜的磨牙后垫是下颌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高危因素,可以作为预防性下颌第三磨牙拔除的参考依据,临床上大部分垂直阻生牙都是在此期间拔除的。30岁以后,随着牙齿继续向上生长,牙龈盲瓣退缩,冠周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只要X线片显示,垂直阻生齿与下颌升支间稍有空间,并且未造成严重并发症时,该牙不应作为病灶牙而被拔除,可在局麻下行龈瓣切除术,以消除盲袋,防止复发。
近中阻生牙的主要危害则是引起第二磨牙远中邻面形成龋坏,因为近中阻生牙与第二磨牙远中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该间隙极易造成食物残渣残留,而且常规的刷牙漱口很难清理干净,使之长期处于厌氧的环境,促使第三磨牙颌面及第二磨牙远中邻面形成龋坏,如得不到控制将进一步加重形成牙体、牙髓、牙周组织的联合损害。本调查提示,近中阻生所造成的第二磨牙的龋坏与缺失在30~49组岁后逐渐增加,其邻牙远中邻面龋多限Ⅰ~Ⅱ度,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到50岁以上年龄组,第二磨牙龋坏及缺失比例升高,因此,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必须尽早拔除,最好是患者因其他原因就诊时,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下颌第二磨牙未出现损害时将其拔除,以将其并发症降至最低限度。但是,若该阻生齿距离下颌神经管较近,拔除造成下颌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大,要特别小心,必要时可以先牵引,后拔除。当然,当近中阻生牙已经造成第二磨牙残冠残根,或者牙周损害十分严重无法恢复时,可适时将第二磨牙拔除,如果该近中阻生比较完好可予以保留,以便修复时发挥其作用。对于发生率相对较小的水平阻生牙、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倒置阻生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将其拔除,因其本身基本没有什么功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苇,谢文扬,刘夏诚.冠周炎的发生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相关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1):1-3.
2 陈全,柳登高,张刚,等.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位置的曲面体层X线片和锥形束CT观察[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4):217-221.
3 吕翔,周会宣,刘汉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1):2892.
4 徐燕,李玲.改良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9):88-89.
5 谢家敏,田卫东,李罡.低位阻生智齿拔除后局部并发症的预防[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25(3):239-240.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第5篇
单项选择题
1.依据有关统计法规的规定,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
()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求企业事业组织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二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等管理制度。
A.审核、交换
B.审查、档案
C.签署、交接、归档
D.审核、签署、交接、归档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C.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部分
D.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是根据国家、部门、地方、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依法管理统计、开展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独立
B.半独立
C.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7.《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的管理体制由()具体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8.对各单位中不具备统计专业人员,应当由()组织专业培训,凡培训合格的,发给《岗位专业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单位或各级政府统计机构
C.各级政府统计机构
D.各单位
9.依据有关统计法规的规定,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上一级统计机构
C.当地人民政府
D.本单位
10.《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
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11.某市统计局副局长张某,欲调到税务局工作,此项调动应征得()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市统计局
C.省统计局
D.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12.根据《统计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检查
B.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研究
13.统计报告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A.统计机构
B.统计负责人
C.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D.统计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为保持一般统计人员的稳定,在有关的统计法规中明确规定,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应当有能够担当规定职责的人接管,并须办理交接手续;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2.【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3.【答案】
5.C【解析】C项,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属于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各级机构新增加和补充统计人员一般应当在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对各单位中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统计人员,应当由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组织专业培训,凡培训合格的,发给《岗位专业证书》取得上岗资格;凡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应当调离统计工作岗位。
9.【答案】B
【解析】l98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正副局长任免、调动、奖惩,必须征得国家统计局的同意。并在其他有关统计法规中规定,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调动,应征得上一级统计机构的同意。
10.【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11.【答案】C
【解析】为保持统计领导干部的稳定,198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规定:地方各级统计局局长、副局长的调动,应征得上级统计部门的同意。市统计局的上级统计部门是省统计局,所以该市统计局的副局长张某,欲调到税务局工作,此项调动应征得省统计局同意。
12.【答案】C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六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资料 第6篇
答: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作用劳动对象,生产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包括:工人的劳动全部属于资本家,并在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3、剩余价值就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答:
1、联系。①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
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只有把工人的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资本家才能无偿占有剩余劳动,并获得剩余价值。
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2、区别。①定义的区别。工作日长度的区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只同工作日长度有关,即在劳动生产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假定工作日长度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率。
第三章统计资料管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