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
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雅安二中 张涛霞
一.选择题
1.【汕头市2011-2012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011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 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代表都围绕着如何对待中东北非大变局和防止世界经济又一次陷 入危机深渊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这表明
A.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C.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2012成都“一诊”】 2011年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的委员会以122票赞成、13票反对、4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 “强烈谴责叙利亚”的决议。该决议萆案由美、英等国发起,中国和俄罗斯弃权,古巴、朝鲜等国对决议投了反对票。中国主张叙利亚各方应立即停止一切暴力,尽快恢复国家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并呼吁国际社会发挥作用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联大的决议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当事国必须遵守 ②各国的投票倾向,从根本上反映了该国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④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2011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涉华汇率议案,要求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此,中方强调,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这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这表明 ①竞争与合作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②国际社会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我国按自己意志处理本国事务的权利不容侵犯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10人权国别报告》,不改颐指气使的偏见与傲慢,点名批评了俄罗斯、中国等世界近百个国家。这份报告遭到我国政府的严厉反驳。材料表明:
A. 多极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重要特点 B. 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政策宗旨 C. 国家性质的不同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D. 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5.【湖北省武昌区2012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于2011年11月3日在法国戛纳举行。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成为亮点,反映出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
①缓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将扭转发展这一当今世界的主题 ④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了消极趋势,单极世界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和思想德单一模式越来越明显,损害独立主权国家的行为也越来越嚣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已开始变化
B.多极化趋势开始逆转
C.阻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因素开始出现
1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需努力
7.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今世界要维护和平,应当
①削弱大国的力量
②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③促进世界多级化发展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坚决发对干涉别国内政 D.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9.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殖民统治 B.发中国家政局不稳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D.发展中国际债务负担重
10.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的愿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
①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②表明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 和平发展问题已经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进入2012年,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巴以冲突不断发生,叙利亚内乱加剧,围绕伊朗核问题,伊朗与西方大国之间剑拔弩张,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恐怖袭击不断。
材料二: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他们每天的收入仅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
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如何解决材料
一、二所反映的问题?
12.【湖北省荆州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查】2011年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此次区域合作,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在澜沧江(湄公河)复杂航道和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 一起巡逻护航。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此次区域合作?
2
参考答案
1.D 2.C 3. C 4.D 5.B 6.D 7.B 8. B 9. C 10.A 11.(1)材料一反映了和平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临着更加突出的问题。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反对战争,反对武力,国家间的矛盾、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逐步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不利地位。
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而是这两个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予以解决。
(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希望和平,和平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战后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增强;制约战争的力量增长;核武器等战争工具形成“恐怖平衡”。世界相对和平的历史条件,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发展是全球性战略问题是:发展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发展是维持和巩固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
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2、受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当中有许多对我们不利的,不确定的因素。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缓中有紧,从大环境讲,我国周边环境比较平稳,但从发展上来看,潜在危机不少。从战略全局看,面对中国在全球及亚太地缘政治重要性的上升,中国周边各主要力量对华地缘战略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双重性。在谋求一极主导与谋求多极化进程中的较量中,大国之间的矛盾斗争将会突出,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因素上升。此外在中国周围分布着诸多强国,冷战后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有四个在此角逐。
3、国内的一系列根本性挑战
外部的制约不是根本性挑战,真正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是来自国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超大规模发展难题”、政治和文化及自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根本性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对我们中国的战略疑虑相对增大,西方美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要扼制中国的强劲发展势头,所以他们提出“对冲”中国发展的理论,实际上他们是带有很大的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存在中国威胁论的思潮,原因是他们对我们有一定的误解。怎样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方法是坚持增信释疑,积极营造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一、 选择题
1. “中国梦”的第一要义,是()。 A、民族复兴 B、人民幸福
C、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 D、社会和谐
2.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 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 2013年的两会,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那么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 A.凝聚中国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增强文化软实力
3. 习近平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阐释中国梦的基本含义是在()。 A、2012年11月29日B、2013年3月17日C、2013年5月4日 4.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是()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追求国家富强 5. ()体制改革,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核心,它既涉及经济体制和机制,又与政治体制有关。
A、金融B、财税C、文化D、科技
6. 破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国家财政B、民间借贷C、中小金融机构D、股份制大银行 7. 财政的本质是()
A、货物交换 B、货币收支关系C、剩余产品的分配关系 D、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8. 不属于公共产品特征的是()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收益的非排它性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盈利性
9. 在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财政预算收入上限按照经济景气的不同,最好在()以内为宜。
A、20%B、30%C、40%D、50%
10. 消费方式通常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消耗物质资料、精神产品和劳务的方法与形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个人消费,二是()。
A、大众消费B、集体消费C、公共消费D、社会消费
二、简答题:
1、“中国梦”是什么?
答: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
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有哪些时代特征
(1)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2)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3)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4)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2、21世纪中国道路的内涵有哪些?78
3、307
4、201
三、论述题
1、“中国梦”有什么警示与含义?
答:中国梦的警示有: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
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含义:中国梦应包括两个层次的深刻内涵: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梦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梦;从个体上把握,中国梦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的梦。国家梦与人民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世界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