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初探
3、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4、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情况分析
5、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究
6、环保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
7、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改革探索
9、化工技术在制药设备及流程中的应用
10、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11、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
12、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模式研究
13、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4、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15、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6、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17、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探讨
18、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工艺类课程改革探索
19、环保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
20、探讨绿色化工技术在传统化学工艺中的应用
21、浅析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2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创新
2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24、高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25、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26、关于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27、石油化工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研究
28、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9、化工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30、技能竞赛促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1、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32、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收益分析
33、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34、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35、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36、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7、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分析
38、“海西”高职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
39、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
40、开放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41、湖北黄冈地区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必要性分析
42、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3、化学工程工艺中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44、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45、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46、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研究
47、催化加氢在化工技术上的应用
48、化工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研究
49、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PC楼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现状及对策
3、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 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4、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实际操作培训方式的探讨
5、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运用研究
6、基于专家系统的电梯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7、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方法分析
8、高职化工类专业化工安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
9、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0、《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11、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及安全技术管理研究
12、浅谈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13、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14、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探索与实践
15、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现场监督
16、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17、《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慕课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8、试论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
19、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防爆安全技术
20、压力管道检验的相关问题分析
21、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方案
22、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
23、在国有企业班组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研究
24、强化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
25、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26、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27、轻苯槽安全技术改造研究
28、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
29、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30、天然气净化设备维修管理风险探析
31、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
32、关于石化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33、浅谈氮氢气压缩机闪爆机理与预防
34、运用案例教学探索油气生产安全技术的课程改革
35、关于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36、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
37、浅谈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
38、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方法分析
39、井喷火灾事故中的消防技战术措施
40、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探讨
41、试论港口液体化工储运工程建设与安全技术
42、“电气安全”课程教学探讨
43、案例教学法在“电气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4、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45、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46、网络安全技术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47、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与研究
48、分析变电检修的危险点及预防措施
49、《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探析
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
4、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运用
5、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问题及控制
6、试论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7、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
9、新时期下节能降耗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
10、浅谈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工程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11、分析化工工艺与化工设备的适应性设计
12、浅谈中职化工工艺实践课的组织及设计
13、林业院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发展
14、关于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15、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16、理清思路 做实工作 不断推进专业深度转型
17、谈谈我校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的课程教学
18、绿色化工工艺对企业清洁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作用
19、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危险因素辨识与管控措施
20、绿色化工工艺对企业清洁生产过程的节能环保作用
21、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判断与应对方法研究
22、试论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
23、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24、基于化工工艺及化工设备适应性设计
25、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探究
26、浅议识别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性
27、化工工艺设计安装的重要性
28、化工工艺中常用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29、浅论认知实习基地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教学的重要性
30、化工工艺在新时代中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实践探析
32、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应用与优化策略
33、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
34、财经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5、基于生态环境材料的林业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36、石油化工工艺管道设计要点分析
37、关于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蒸汽管道配管设计的分析
38、化工工艺过程中的超滤技术应用分析
39、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探索
40、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探讨
41、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及控制措施
42、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探索
43、化工工艺安全管理中HAZOP的应用
44、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45、浅谈化工工艺中的节能措施
46、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解析
47、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管理危险的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
48、美国材料科学与工业专业名校Top10
49、化工工艺与化工设备的适应性设计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建筑概论;教学;考核;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A1-3201-19-700207):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的《建筑概论》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简介] 孙晓琳(1985),女,山东威海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热泵技术、热力系统节能。
引言
考试制度和考核方式是本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结果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方向[1]。传统的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的笔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手段。而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特别是一些概论性课程教学中,出于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长、专业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考虑,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无法很好地达到预定目标[2-3]。
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一门概论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作用,并使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和工程应用领域联系紧密的相关学科有所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下属二级学科,其专业研究内容与建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而建筑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是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尤其是建筑领域相关专业之间联系的纽带。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领域宽泛,而教学课时数又有限,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而为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学习方向,除了课堂教学设计之外,课程考核方式设置的优化也同样重要。
一、建筑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现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概论或导论性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类。其中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模式一般比较固定,采用期末笔试+平时作业的形式即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评价效果;而专业课课程内容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往往更注重工程实践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及授课内容灵活采用课程设计或论文辅以期末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相对这两者而言,概论或导论性课程往往存在课程内容广而课时数相对较少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的制定难度较大。
建筑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目前主要有几种形式:传统的期末笔试(开卷或闭卷),课程设计或论文,以及口头报告。但传统的期末笔试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只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同时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而分散,且多为基础性知识,靠常规的笔试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衡量。而分组进行的口头报告或课程设计/论文又往往存在组内成员之间分工不合理,部分学生“搭便车”,以及论文抄袭、拼凑等现象[4]。针对该类型课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以评促学、以考促学的目的,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框架和考核方式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模式代替传统的、单一的笔试或报告,使得考核环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督促、引导学生学习,及时给予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同时完成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
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建筑概论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建筑概论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考核方式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建筑概论课程涉及内容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但各章节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如果把课程教学内容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绪论章节是树的根基,内容包括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三个主要章节共同组成树干;其余教学内容如建筑室内外环境,建筑工程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节能,智能建筑,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殊用途建筑等等则是树的枝叶。如前文所述,由于该课程课堂教学学时数的限制,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能将所用课程内容都列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范围内。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组成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绪论章节教学内容多为概念性,常识性内容,故采用课堂讲授即可,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章节是该课程的主干教学内容,知识点多,延伸与拓展内容多,且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其他属于课程内容枝叶部分的章节,由于课时数限制,完全采用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进行。
(二)考核方式设计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辅以不同的考核方式。尤其是对本课程而言,课堂讲授内容多为基础性、常识性的入门知识,传统的笔试方式难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无法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针对第一部分,绪论章节内容,采用传统的笔试即可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考试题型可灵活采用选择、判断、读图画图、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核目标在于:①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③考查学生对课程及学科内容的理解及扩展思考水平。针对第二部分,即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和建筑构造三大主干教学内容,采用传统笔试+作业的考核方式。其中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識的掌握。而作业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将所需内容应用到工程实践的能力。作业可采用制图、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等形式,考核目标包括:①督促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并引导其学习的内容和方向;②通过课程设计或案例分析等工程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③在工程设计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于第三部分,即基本靠学生自主学习的其他章节内容,采用分组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这部分内容覆盖范围广,既无法全部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也无法要求学生全部课后自学。故而令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最后通过现场汇报+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采用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每组学生能够对本组所选择的课题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汇报的过程也相当于学生代替老师向其他组学生进行课堂讲授,达到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效果。总而言之,分组汇报及答辩的考核目标在于:①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②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对相关知识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这种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综合考核方式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考核目标,而且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采用上述教学和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缩减,而学生课堂积极性却得到了提高;在完成作业与分组汇报过程中,学生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综合考核方式,在概论性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和评价,而且能够很好地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学实践结果也表明,这种考核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玉娜.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实践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2]仇建,陈宾宾,徐翀,计算机学科导论类课程新型考核方式[A]//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网络教学研讨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5.
[3]鄢泰宁,张涛,胡郁乐.专业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国地质教育,20l0(02):14-17.
[4]高亮,韩玉民,赵冬.答辩考核方式在编程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24):135-137.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
【关键词】化工园区;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工艺艺术
【
1 引言
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工作,我国为了建成现代化都市,需要进一步优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解决废水污染问题。以往废水深度处理常用的技术有化学、生物、物理等工艺,处理石化作业产生的污染物,但是很多污染物使用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消除的污染物,需要通过二次处理才可以达到降解的作用,避免废水流出后,其中污染物对当地水源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当前时代做好环保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了可以进一步研究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所以论文进一步分析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了解常规工艺之后,提出当前新型的工艺技术。
2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石油化工废弃物产生的成分逐渐增多,常规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所以企业还需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了解当前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解决措施,发现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降解污水废弃物的原因,在物理、化学、生物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废水处理技术,提升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1]。
3 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优化,在传统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又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废水成分,灵活地选择传统处理技术,并对其加以整合,可以达到良好的废水处理效果,了解废水深度处理原理,从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技术以及新型深度废水处理方法加以论述,废水所含的污染成分逐渐增多,降解难度逐渐增大,废水处理技术需要同步升级、优化,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3.1 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有不错的表现,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吸附、膜分离、过滤,这些都是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常用的技术,吸附法以及膜分离法是工作人员常用的方法[2]。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应用表现上有不错的效果,吸附方法主要利用活性炭,活性炭因其自身结构特点,所以在吸附杂质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同时活性炭的成本较低、来源广,所以不会对资源或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以为企业降低施工成本。在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面,使用量活性炭纤维可以吸附较多杂质,处理废水的速度较快。在处理中对硫化物、苯酚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这一点在实验中已经证明,与其他材质相比活性炭处理效果优越,将混凝沙、氧化、活性炭、吸附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降解废水中的杂质、悬浮物,经过处理之后,使其达到回用标准,这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膜分离法也是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在最近20年中,在工业中应用较为频繁,主要使用超滤、微滤等方法,在该工艺处理废水时可以不断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采用这种方法不会造成过多的成本,对企业发展而言有不错的效果,另外,膜分离技术处理废水不但可以使废水达到标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3]。
3.2 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方法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效果明显,有消毒、电化学等处理方法,其中沉淀、过滤等方法一般结合使用,大面积除杂石油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从而使得污水重新达到回用标准。氧化法在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也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石化废水,可以快速处理废水中的本分。实验过程中,处理废水在过氧化氢与铁离子环境下进行,从本次实验中了解到,电化学氧化净水处理净化效果不受过氧化氢与铁离子的影响。
3.3 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方法在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深度的效果良好。使用生物处理技术可以降解众化工废水中的众多污染物,并且工作执行效果良好,不存在运行失稳的情况,技术所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所需费用不高,不会造成成本浪费。研究还发现生物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因为这些优势,所以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应用较多,被众多企业钟爱。生物处理方法,在应用方面主要以过滤法以及地方生物修复,应用最为频繁,生物接触氧化法處理石油化工中的废水,与其他生物接触法相比,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3.4 综合处理方法
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工作时,除了物理、化学、生物这三种处理方法,根据石油化工废水呈现的特点,还可以灵活地将这三种方法组合在一起,组合技术就是根据工作要求,将化学、物理、生物三种净化方法合理地组织、排列在一起,利用各自工作效果,进行石化废水净化工作,达到良好的净水效果。在当前时代中,废水所含的成分越来越复杂,以往单一的净化处理方法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净水工作需要从经济角度、净水效果方面考虑,使用组合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石油化工深度处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例如,中石油公司曾经根据工作需要,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组合,设计了综合废水处理工艺,制定工艺流程体系,废水经过工艺流程后,石油类化合物、悬浮物,有80%被降解、消除。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发现组合技术处理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确实有不错的表现,并且随着对组合技术的深入,综合处理表现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3.5 新型工艺
新型工艺技术是处理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最新应对方案,石油化工企业为了降低工作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进一步优化废水处理技术[4]。当前环保工程公司为了响应国家绿色中国的号召,也加大了绿色能源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设计了催化湿式氧化工艺技术,这项技术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往废水处理工作中,废水施工成本过高的问题。除此之外,络合吸附技术以及膜处理技术都是当前研发的废水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在处理过程中都有不错的应用表现,络合吸附技术,主要使用热水托付再生的原理,提高净水效果还能大大降低施工成本,这已经成为当前化石化工废水处理工作中主要的发展方向。膜处理技术在以往的技术方面进一步优化废水处理效能,使得膜处理技术耗能低,分离效果得到极大程度的优化,同时膜处理技术使用便捷,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因为这些优势在石油废水深度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处理石化废水。
4 结语
在当前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变得日益重要,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化工废水排放量急剧上升,这与国家提倡的经济环保相背离。为了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冲突,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大众关注的热议话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发现石油化工废水包含的成分逐渐增多,污染浓度逐渐变大,同时污染物不易降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废水处理工艺的难度。为了优化净水技术工作表现,需要进一步提升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了解技术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出现的技术,研究工作效果好、成本低的废水处理工艺,降低石油化工废水的有害污染物,提高废水再生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杰.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标准的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05):6-7.
【2】万满义.探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措施[J].化工管理,2018(30):197.
【3】关于举办2018第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废水治理与分盐资源化高端论坛(第一轮)[J].水处理技术,2018,44(09):140.
【4】白天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J].化工管理,2018(12):19-20.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 当前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实践的工作,尤其是城市的信息管理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对相关系统的基本作用、主要的价值以及特征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不断促进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水准的增强,为系统的全面完善和系统功能性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现;研究分析;管理系统
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当前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已经逐步的变为了可能。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之中,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各项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使得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更加符合现代化标准。由于管网信息的不断增加以及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不断增加,所以传统的手工绘制图表、手工计算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已经难以符合工作的需求,在今后还需要大量的依靠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各种复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供水、城市规划建设、燃气事业以及石油化工行业等,逐步的开展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作为信息数据管网技术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关系统的建设与设计发展对于我国今后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故应加强重视。
1.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针对相关系统的作用和基本意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有助于在设计过程当中更好的抓住重点和难点,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妥善的改进。总的来讲,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在今后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将一个城市之内的各种管线信息和地理位置数据信息等,整合在一起 ,进行一体化的分类和储存,这样对管理以及数据的维护有着巨大的便利条件。另外,借助于强大的空间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和网络分析能力,同时借助其他各个模块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对中间介质信息数据的动态化模拟,可以准确的对相关突发事件进行紧急的处理,并且科学化的对相关管线进行辅助式的设计以及规划,最后,通过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技术的使用,还可以为城市的各项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还集成了强大的图形数据分析处理管理的功能,通过此项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管线数据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实现实时的数据修改和数据处理,方便各个机构部门共享数据信息,进而可以对复杂的地下管线情况以及空间关系等加以研究。
所以,结合上述的分析,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当中,离不开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和相关技术的支持。
2.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特征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有实用性、技术先进性、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当中,需要确保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完整的、详尽的对一个大比例的基础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直观的反馈,同时还需要对相关的属性信息和管件的空间等进行反馈。此外,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还需要能够随之的满足各种管理的需求,可以顺畅的解决各种类型的过工程问题,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故而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特征。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属于各个专属部门进行管控,所以其数据信息还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只有满足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才可以满足数据信息共享的需求,并且实现高效的信息浏览。最后,在实践的操作当中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还有技术先进的特性,只有运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工艺,才可以使得管理的工具手段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3. 设计与实现
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对可行性进行论证,主要分析的项目包含有技术条件、资料条件和人才的技术条件,同时还需要解决相关资金文体馆和系统的设计方案问题,加强对产品的考核与分析,对工程能力和样本等加强考核,对报价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的系统平台实用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在总体性规划设计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研究分析,对总体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对管线管理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加以分析,对各个机构部门的职责进行分工,同时还需要对现有基础资料情况、数据的流转以及出件的形式加以分析。归纳所得的数据资料,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质量和数据时限等加以研究,补充相关内容。其次,则是总体设计的编写,在原有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分析报告基础之上,对总体系统的设计框架、子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的设计方式以及数据获取方式等进行设计,此外还需要对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的分析加工、数据精度的保证、数据分层设计的方式、数据空间结构的标准化设计、经费开支以及进度等加以控制,确保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完善性。
在完成上述设计的基本项目之后,则需要开展试验操作,主要的测试项目博阿含有网络环境的折纸、数据库的设置、运行环境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设计、输出结果、系统的表达、界面设计是否友好、检查的功能是否达标等等。最后,则需要进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验收,通过测试阶段所得到的的数据结果 ,组织专家对系统仍需改进的部位进行加强依照既定的设计框架,对系统进行验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详细的分析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对相关系统的基本作用、主要的价值以及特征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旨在不断促进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水准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贾静. 基于Rest和RIA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江西理工大学 2013
[2] 董绍环.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 龚建桥. 三维地下综合管线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 韩勇,陈之中,甘宇亮,郑生春.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功能[J]. 测绘通报. 2002(03)
[5] 戢武平.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江西理工大学 2012
石油化工论文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