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词语范文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1篇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心中崇尚的“孝”的观念与情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道出了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思乡情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思乡之情,连月都是故乡的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对在家乡时窗前的寒梅是否开花这区区小事都牵肠挂肚,深挚地表达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描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心路历程:叶落归根,去者还乡,走回归程,给自己的一生划个圆满的句号,这或许是许多漂泊者的最终归宿。可见,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那就是风靡于台湾的“乡愁文学”。在台湾的“乡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湾思乡题材的现代诗歌,其中不乏此类诗歌的代表人物如:余光中、洛夫、纪弦等。以下是我对这类诗的代表作的赏析和理解。
余光中的《乡愁》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有关思乡的佳作。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歌的最后,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他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这首诗不愧为台湾思想题材现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其古典而鲜明的意象承载起他独特而跳跃的思维,以突兀的诗句去撞击读者的心灵,以全新的嗓门去唱响一曲古老的思乡之歌。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
1 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这首诗歌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现代诗歌中运用古典意象。一是杜鹃。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为送友人打上了哀怨的氛围;李义山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写出了长期积压的伤痛;秦观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大有令人不胜凄凉之感;而文天祥《金陵驿》中的“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如今别去江南月,化作杜鹃带血归”所写的景色,让人在国事日非、山河殊异之中,为其耿耿忠心与英雄矢志掬一腔同情的眼泪。同样,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二是白鹭。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为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自由向往,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则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三是鹧鸪。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结句写道:“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在一片沉郁凄迷的氛围中,乱山深处突地传来一阵阵鹧鸪声,犹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声声哀告,勾起了作者满腔志业未酬的忠愤,与首句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遥相呼应,强烈地抒发了作者不能南归的悲愤之情。这里,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音”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通过着这三个古典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可谓巧妙。其次是对语言的处理上的别样效果。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段“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沉重悲苦的感情。这首诗用古典意象并融合了作者现代的对语言的别样处理,唱响了一首经典的只属于洛夫的独特的现代乡愁诗。
纪弦的《一片槐树叶》构思独特,采用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
2 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诗的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它沾着故国的“泥土”,也许它是故国的槐树林中很普通的叶子,可是它带着故国的香味,故国的温厚,故国的气息,在作者的心目中,它也就成为“故乡美与善”的珍贵象征,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的一片;又因为它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成为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诗人每每看到它,就会带着一丝回忆的酸涩感觉,就会觉得对故乡的思念正在烧灼自己的心灵,就会让思绪情不自禁地随它回到故乡去,它身上的纹络像故乡的年轮,带着沧桑和回忆,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想流泪”的一片槐树叶。诗的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诗的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诗的第三节写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作者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啊啊”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全诗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弥漫着一种浓重的寻根念祖、返本思归的家园情结。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2篇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选自:苏轼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选自: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选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选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_选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选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选自:李商隐的《锦瑟》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选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__选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选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12、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__选自:李白的《长相思其二》
1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选自: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选自:王维的《山居秋暝》
15、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__选自:唐寅的《把酒对月歌》
16、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__选自:佚名的《月儿弯弯照九州》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选自:张继的《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1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选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1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__选自: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0、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__选自: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选自: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选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__选自:杜甫的《旅夜书怀》
24、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__选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_选自: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2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__选自:李白的《关山月》
2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选自:杜牧的《泊秦淮》
2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__选自:苏轼的《阳关曲 / 中秋月》
29、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__选自: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选自:苏轼的《阳关曲 / 中秋月》
3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选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
32、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选自:杜耒的《寒夜》
33、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__选自: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3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选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5、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__选自: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3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选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7、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__选自: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38、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选自: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9、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__选自:黄庭坚的《登快阁》
4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__选自: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4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__选自:王维的《鸟鸣涧》
4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__选自: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4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__选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4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__选自:王维的《竹里馆》
4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__选自:李商隐的《霜月》
46、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__选自:赵嘏的《江楼旧感》
47、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选自:德容的《七夕二首其一》
48、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__选自: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49、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__选自:贺铸的《子夜歌三更月》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3篇
1,月是故乡明;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思乡的诗句 古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 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
元 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4篇
思乡是一个中国人心中崇尚的“孝”的观念与情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道出了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思乡情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思乡之情,连月都是故乡的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对在家乡时窗前的寒梅是否开花这区区小事都牵肠挂肚,深挚地表达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描写出了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心路历程:叶落归根,去者还乡,走回归程,给自己的一生划个圆满的句号,这或许是许多漂泊者的最终归宿。可见,从古至今,无论男女,家,总是他们盼望归去的港湾,思乡是他们不老的情结。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的独特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那就是风靡于台湾的“乡愁文学”。在台湾的“乡愁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台湾思乡题材的现代诗歌,其中不乏此类诗歌的代表人物如:余光中、洛夫、纪弦等。以下是我对这类诗的代表作的赏析和理解。
余光中的《乡愁》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有关思乡的佳作。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诗歌的最后,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他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这首诗不愧为台湾思想题材现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其古典而鲜明的意象承载起他独特而跳跃的思维,以突兀的诗句去撞击读者的心灵,以全新的嗓门去唱响一曲古老的思乡之歌。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
1 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这首诗歌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现代诗歌中运用古典意象。一是杜鹃。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为送友人打上了哀怨的氛围;李义山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写出了长期积压的伤痛;秦观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大有令人不胜凄凉之感;而文天祥《金陵驿》中的“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如今别去江南月,化作杜鹃带血归”所写的景色,让人在国事日非、山河殊异之中,为其耿耿忠心与英雄矢志掬一腔同情的眼泪。同样,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二是白鹭。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为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自由向往,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则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三是鹧鸪。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结句写道:“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在一片沉郁凄迷的氛围中,乱山深处突地传来一阵阵鹧鸪声,犹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的声声哀告,勾起了作者满腔志业未酬的忠愤,与首句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遥相呼应,强烈地抒发了作者不能南归的悲愤之情。这里,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音”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通过着这三个古典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可谓巧妙。其次是对语言的处理上的别样效果。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段“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沉重悲苦的感情。这首诗用古典意象并融合了作者现代的对语言的别样处理,唱响了一首经典的只属于洛夫的独特的现代乡愁诗。
纪弦的《一片槐树叶》构思独特,采用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
2 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诗的第一节写“一片槐树叶”,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它沾着故国的“泥土”,也许它是故国的槐树林中很普通的叶子,可是它带着故国的香味,故国的温厚,故国的气息,在作者的心目中,它也就成为“故乡美与善”的珍贵象征,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的一片;又因为它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成为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诗人每每看到它,就会带着一丝回忆的酸涩感觉,就会觉得对故乡的思念正在烧灼自己的心灵,就会让思绪情不自禁地随它回到故乡去,它身上的纹络像故乡的年轮,带着沧桑和回忆,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想流泪”的一片槐树叶。诗的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诗的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诗的第三节写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作者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啊啊”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全诗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弥漫着一种浓重的寻根念祖、返本思归的家园情结。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5篇
第一,坚持国家利益为主的利益驱动原则 。我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随着我国与亚太地区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利益早已跃出本国的领土范围,而与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国国家利益与地区内一部分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就产生了国家利益与地区安全利益矛盾或对立的现象。这必然要求我们将国家利益作为我国处理与亚太国家关系和地区安全的最高准则。在此前提下,根据对我国利益的大与小、现实与潜在、近期与远期确定我国对其参与或抵制、积极或消极、支持或反对态度。我们决不应单纯为照顾地区的利益而无条件地牺牲自身的利益,也决不因地区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的压力而改变我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初衷。
第二,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统一的主权至上原则 。国家主权是我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性质上是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具有明显的“刚性”。但在处理与解决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时,为了实现目的而在方式或手段上保持一定回旋余地,即体现为具有一定“弹性”。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任何涉及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的问题往往都是性质上的“刚性”和处理手段上的“弹性”的辩证统一。国家主权利益本身的“刚性”和维护国家主权在手段上体现的“弹性”,是由国家的实力、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状况、外部环境等要素决定的,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综合国力情况下国家主权的“刚性”程度是不同的,并导致解决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时方式与手段选择上“弹性”的相对变化。国家主权的这种特点要求我国在处理涉及主权的安全事务中,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尽量利用“弹性”区域,化解矛盾,以达维护国家主权之目的。为此,一是,必须将国家主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标志。国家主权是我国处理地区安全问题中带有“刚性”的问题,原则上是不可动摇的,是我国处理亚太安全问题的基点,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更改与妥协的余地。二是,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为求得一定的进展,可以采取特定时期特定的解决办法,如暂时的“搁置”。三是,手段上的灵活性并不等于原则上的改变和转移。关于主权问题上的暂时搁置并不意味放弃。搁置主权问题争议的前提是主权归我,目的是为了暂时绕过难点,发展经济,并为最终实现国家主权的保持创造条件。
思乡的词语范文第6篇
表示风的词语1
1、飞沙走石:形容风刮得很猛烈火情景。例;“顿时狂风大作,昏天暗地,飞沙走石,路人掩面。”
2、大风:风力很强的风。
3、阵风:时起时歇的风。
4、旋风:打转转的空气涡旋,是由地面挟带灰尘向空中飞舞的涡旋,这种涡旋正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旋风,它是空气在流动中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旋风共有三个解释。1.作螺旋状的疾风。2.形容迅疾的动作。3.喻来势猛的某种运动或活动。
5、杨柳风:杨柳发芽的时候吹的风,指春风,风力微和。源自“吹面不寒杨柳风”
6、逆风:迎面而来的风。
7、轻风:风力很轻的风。
8、小风:风力弱小的风。与“大风”相对。
9、疾风:风速很快,风力大的风。
10、强风:风力强的风。例:“一场强风来临,立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路上的人们被吹得东倒西歪。”
11、狂飙:狂风。多用于书面语,本词还有其它意义。
12、风暴:刮大风而且往往同时有大雨的天气气象。也用以比喻规模大而来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
13、狂风:风势巨大,似发狂的风。
14、台风: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也就是说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东亚一带叫台风。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高而气温最低。
15、暴风:风力很大,风势很强的风。
16、飓风: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飓风一词源自加勒比海言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
17、微风:风力微小的风。
18、烈风:风势很强的风,常用于形容一阵一阵的强风。
19、顺风:顺着人、车、船行走方向刮的风。也用于友人启程远行时的祝辞。如“一路顺风”。
表示风的词语2
1、春风风人: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2、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3、风和日暖: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4、风和日暄: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5、扶摇万里: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6、风和日美:微风和畅,阳光明丽。
7、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8、狂风大作:刮大风,形容风很大。
9、狂风恶浪: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
10、飞沙转石: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11、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12、打头风:指逆风。
13、风娇日暖:娇:柔媚。微风吹拂,阳光温暖。
14、狂风骤雨: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15、狂风怒号: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表示风的词语3
1、骤雨狂风: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2、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3、寒风刺骨:意思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人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多用来形容恶劣的寒冷天气。
4、寒风刺骨:寒风通常是指冬天的风,寒风刺骨意思是说冬天的风吹透我们的骨头。
5、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6、春风拂面:春天的风。拂面:吹打着脸。表示感觉很舒服,像春天的风吹打着脸。
7、风流云散:犹如风和云一样自然的散开了。
8、风云变色:意思和叱咤风云差不多,都是形容威力巨大,让事物或人彻底改变。
9、狂风暴雨:指大风大雨。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10、急风骤雨: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11、风调雨顺:风的力度比较适宜,下雨的时间也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12、飞砂走石: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13、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14、春风化雨:适宜于植物生长的风和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15、微风拂面:威风吹到你的脸上。
表示风的词语4
凉风习习:指微风从外面徐徐吹进来,给人以凉爽、惬意的感受。常指夏天季节中的风一阵阵迎面吹来让人体会到清爽舒服自如的畅快感觉。
不正之风:风指是社会风气,不正之风指的是不好的社会风气。
风娇日暖:娇:柔媚。微风吹拂,阳光温暖。
东风浩荡:东风大多指的是春风,因为一般来说只有春天才会刮东风。所谓的东风浩荡是形容春天来了万物开始复苏了。
通风报信:这里的风指的消息,风声的意思。所谓的通风报信是指把消息告诉别人。
暴风疾雨: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狂风怒号: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寒风凛冽:冽:寒冷。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②形容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风雨交加:1:交;相交融。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2:比喻不利的事碰到一起。
闻风而动:听见一点风声就开始行动。
春风化雨:春天的风带来雨。
八面威风:威风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非常的强盛强大。
风和日暄: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见“风和日暖”。
乘风破浪: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表示风的词语5
斜风细雨:斜风:细细微微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秋风送爽:秋天的风带来一些凉爽舒服。
斜风细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风和日暖: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狂风大作:刮大风,形容风很大。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特别的大,可以让风云变色。
思乡的词语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