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地下水动力学专业实验是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教学体系的进一步验证和扩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专业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获取专业知识并培养专业能力。文章以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为基础,结合目前的行业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体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内试验;抽水试验

地下水动力学课程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是继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同时本门课程也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必考的专业课之一。开设地下水动力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运用基本理论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适当的计算方法或模拟方法,对地下水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以后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是地下水动力学这门课程的知识面涉及广泛,主要的基础知识涉及地质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应用数学及数学物理方程、水力学等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水文地质学基础、水力学等,它们为地下水流运动方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如Jacob直线法、标准曲线配比法等求水文地质学参数的方法,是后续开设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中野外抽水试验求参的主要方法,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建模基础。此外,地下水向各种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含水层的运动计算,也是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中水资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地下水动力学课程的开设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的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此可见,地下水动力学课程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配备专门的实验以及实践教学课程来支撑该门课程的教学。本文将从实验以及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验以及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这三方面来论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对地下水动力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实验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地下水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课程,目前开设该门课程的大专院校大都以教师讲授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室内外的专门實验教学[1-5]。防灾科技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专业实验。这些实验包括潜水模拟实验、承压水模拟实验、达西渗流实验、绕坝渗流实验、地下分水岭实验、间歇泉成因实验、入渗及地下水渗流实验、坝下渗流实验渗水试验以及抽水试验。除抽水试验外,其他实验均在正常教学周内完成。由于抽水试验耗时较长,占用场地较大,所以该实验通常在大学三年级的暑期小学期开设,抽水试验教学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可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对在地下水动力学等课程中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深化,对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深化专业能力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关于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抽水试验教学的详细内容可见参考文献[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苏联的水文地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就是夏令训练营,在训练营里学生大都可以学到地质填图和基础的水文测量等[7]。在日本,学生的地质知识主要来自经常性的、有组织的野外活动[8]。加拿大和美国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并随时向学生开放[9]。德国的高等地质教育实习时间长,并且非常严格,学生的实习必须有记录和有关人员的签字,经认可方能有效,否则必须重做[10]。在英国,学生实习学时占据课内教学时数的5%左右,实习课和野外教学活动占有较大比重[11-12]。我国的大学也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为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13-18]。国内外高校的这些教育模式说明,实验以及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实验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验教学包括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室内实验相对来说时间较短,比如潜水模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与潜水有关的基本概念,形成对潜水补给、径流、排泄的感性认识,培养运用达西定律及利用流网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能力。实验采用分析讨论与观察模拟现象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带着讨论中的结论及疑难进行模拟演示,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上课时,学生先熟悉潜水演示仪的装置及功能,然后进行地表径流的实验,观察潜水面形状及流线特征,观测地下分水岭的偏移,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资料,绘制断面的剖面流网,分析分水岭的存在、偏移和消失需具备哪些条件,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会存在地下分水岭,它们与径流系统有何关系,对比课堂上、书本上的相关内容,看实验与理论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就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同具体的实践知识联系起来了。

室外实验时间较长,实践场地较大,比如抽水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急处理事故数据的能力以及对参数计算方法运用的综合能力等。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防灾科技学院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专门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门实验室就是室内试验的教学场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是目前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平台。目前设有5个实验室,包括地下水动力学实验室、地下水动力学板房实验室、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模拟实验室、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及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约500m2,配备有达西仪、土柱仪、地下水流运动模拟物理模型、雷诺实验演示装置、能量方程演示装置、局部水头损失演示装置、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实验室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同时,还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放实践项目、本科生毕业实践和教科研项目提供实践平台。

防灾科技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属石门寨镇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km2。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km,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内各村寨,青秦铁路纵贯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

实验教学分为4个阶段,6周时间。第1阶段为地质实习阶段。学生通过野外路线的观察,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区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石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岩浆作用、构造运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等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锻炼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为水文地质路线实习奠定基础。如张岩子—东部落地质路线,通过该路线的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结晶基底新太古界钾长花岗岩岩性,掌握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地层岩性。学生在野外需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观察并描述新太古界钾长花岗岩岩性。(2)描述钾长花岗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3)观察并描述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地层。(4)描述侵入体岩性。(5)观察寒武系府君山组灰岩的岩溶发育情况。(6)绘制张岩子村西钾长花岗岩与上覆石英砂岩接触关系图。(7)绘制东部落寒武系府君山组地层与侵入岩体接触关系图。(8)绘制张岩子—东部落地层随手剖面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花岗岩、页岩、灰岩水文地质意义,府君山组灰岩的岩溶发育规律,东部落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条件等问题,为后续水文地质路线实习奠定基础。

第2阶段为水文地质实习阶段。学生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及测绘,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形成、赋存及变化特征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熟悉和掌握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参数的影响因素,掌握地表水主要水文及水利特征的分析计算方法。比如亮甲山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裂隙水形成条件与富集规律实习路线。通过该路线的实习,学生可以认识奥陶系下统灰岩岩溶发育条件及发育规律,了解奥灰岩裂隙水储存、运动和富集的特点及形成较大供水水源地的条件。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在石门寨北沿亮甲山东坡坡脚观察灰岩节理、裂隙发育状况,溶蚀程度及充填程度。(2)观察亮甲山下溶洞发育情况并分析其发育的条件。(3)观察辉绿岩床及岩脉的岩性、产状及其与岩溶发育及岩溶水富集的关系。(4)调查亮甲山下6口机井的分布位置,所处的地形地貌及地质部位,并分析其地下水富集条件;绘制亮甲山水源地机井分布平面图。(5)调查机井的井深、地层剖面、水质、水量及开采动态。(6)绘制亮甲山组灰岩垂向溶蚀素描图。(7)绘制亮甲山组灰岩与辉绿岩接触关系图。(8)绘制亮甲山附近的水文地质平面(1∶2000)及剖面图。(9)编制《亮甲山水源地灰岩岩溶裂隙水富集规律分析报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1)奥陶系下统灰岩裂隙岩溶水的形成与富集条件与规律是什么?(2)形成大中型供水水源地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亮甲山下供水井的布置是否合理,为什么?这样把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更有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3阶段为独立测绘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獨立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和水资源调查,测绘面积为40km2-60km2,通过野外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资料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独立完成水文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填图,目的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实习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安排并完成研究区的水文与水文地质测绘工作,进一步掌握各种类型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野外调查方法、调查程序和主要调查内容,培养学生野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独立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包括孔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基岩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以及环境水文地质测绘。(2)测绘面积40km2-60km2,每日填写水井、泉、地貌等调查记录表。(3)根据实际测绘资料绘制实际材料图以及综合水文地质图。

第4阶段为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该阶段学生利用野外实际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收集的各种已有资料,在室内对各种资料进行成果整编工作,编制《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应附图、附表。

综上所述,室内专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丰富完善了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善了专业教学条件,为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人才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四、结论

专业实验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地下水动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室内实验、室外实验和实践教学基地实习试验教学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实验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实验教学的思路,并根据行业的需求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教学内容选择,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完美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学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前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2):209-215.

[2] 王锦国,周志芳,张发明.地质工程专业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28-130.

[3] 薛禹群,吴吉春.地下水动力学[M].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4] 赵玉红,肖长来,卞建民,等.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92-95.

[5] 肖先煊,许模,蔡国军,等.抽水试验模型与地下水动力学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64-168.

[6] 谷洪彪,迟宝明,姜纪沂.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抽水试验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3(1):82-85.

[7] ZALTSBERG E,赵腊平.苏联水文地质人才的培养一瞥[J].世界地质,1989(1):149-154.

[8] 王训练.日本的地质教育与地质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1995(3):63-66.

[9] 孟宪来.加拿大 美国几所高等学校地质教育情况考察报告[J].中国地质教育,1996(1):50-56.

[10] 戴塔根.德国高等地质教育现状及其与我国之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1999(4):16-23.

[11] 赖旭龙,唐小丽.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情况简介[J].中国地质教育,2001(1):79-82.

[12] 周祖翼.英国高等地质教育概况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1996(1):57-62.

[13] 杨伦.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与学生人格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1996(2):53-54

[14] 陈骏,胡文瑄,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33-139.

[15] 张良,李壮文,郑伟.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9.

[16] 马传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1):45-49.

[17] 刘泽良.发挥虚拟实验室建设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93-194+197.

[18] 葛碧洲,石辉,蒋欣,等.环境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212-214.

[责任编辑:庞丹丹]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实验室对实验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如人员、试剂、校准、校准验证、内部质控、室间质控、仪器维护等等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对下列各项活动均有相应的程序与文件详细规定如何操作及具体细节,现将主要控制要素及要点罗列如下:

一、目的

规范室内、室间日常质控工作,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确保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检验结果正确、可靠。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

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其他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权威教科书、书刊、杂志等),以及经FDA批准的检验试剂盒或仪器所规定的方法。

2、 实验室对所选定的试验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等进行验证,以满足检测质量的要求。

3、 每项检测均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操作规范(SOP),以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

二、室内质量控制

1、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均进行室内质控,以控制检测质量。定量试验每次至少二个浓度水平,定性试验至少做一个阴性质控和临界值(或阳性)质控。每个工作日至少做一次质控。

2、 质控样本应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报告试验结果之前,均评估质控结果是否失控。只有在质控结果验证在可接受范围时才可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3、 室内质控应制定相应的接受与拒绝标准,当质控失控后,应有相应的纠正活动,并形成详细的记录。

4、 组长至少每月对临检组所有项目的质控结果回顾一次。

三、室间质评

1、实验室检测项目大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临检中心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组织的室间质评。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不能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则采取与外部实验室比对、内部比对等措施来控制质量。

2、室间质评样本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室间质评结果上报前禁止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结果的交流活动或室间质评物检测。

4、 室间质评结果判断为0或判断为unacceptable(不可接受),此类结果表明实验室该项检测值离群。实验室需评估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可能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并形成详细记录。

5、 室间质评结果未得分时亦应采取自评等形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离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

四、仪器

1、实验室主要检测或辅助仪器设备应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单独建立相应的档案。

2、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均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厂商的推荐要求定期对关键操作参数进行检查、校准、校准验证和维护,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3、 进行标本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维修,不能立即维修的设备需贴上停用标识,警示其他工作人员不要操作该仪器。

五、试剂

1、实验室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按厂商的推荐使用,试剂若发生变质、过期、失效等应立即报废,不得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2、试剂按照试剂厂商推荐要求贮存。冰箱、冷柜和烘箱的温度都应每天检查并记录,当温度出控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 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除非厂商有特别说明。

4、 试剂标签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内容和数量、浓度或滴度、贮存要求、配制日期、有效期。所有放进仪器的试剂都应标明开启日期。

5、 新试剂批号在用于病人结果检测前必先进行验证。验证的材料推荐用病人的标本,避免基质效应的产生。

六、人员

1、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

2、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

3、培训/考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文件体系构架与内容、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本采集要求与标本状态的识别、检测项目的操作、检测结果报告等。

4、 新员工正式录用后半年内,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

5、 评估方法有进行试验操作、理论考核、观察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等。

6、 如果员工在评估中不合格,则需对该员工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该部分,直至满足要求。

七、校准

1、校准品的要求: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实验室所要求的校准品分为以下几类:

1.1 用于校正分析测量系统的校准品;

1.2 由厂家提供的用于校准验证的物质(最佳选择,因为这些物质不仅具有靶值,而且方法也是一致的);

1.3 以前检测过的没有改变的临床标本;

1.4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质; 1.5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能力比对物质或是能力比对验证了的物质; 1.6 生产厂家特别声明的可以用于校准验证的质控品。

2、校准品的验证:主要是针对不同批号的校准品进行验证,在使用新批号的校准品前均对其进行校准验证。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校准

3.1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过程应参考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

3.2当质量控制资料提示需进行校准时,如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或发现该方法/仪器/测量系统不稳定时,而当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纠正时。

3.3试剂种类改变,或者批号更换的情况下;实验室如果能说明试剂批号的改变不影响结果的检测,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3.4仪器或者检验系统进行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 3.5当校准计划需要时。

4、校准频率: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有效的校准(包括校准、校准验证、再校准(必要时)、AMR确认的全过程)。

八、校准验证

实验室校准验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MR的确认和校准有效性确认。

1、AMR的确认:是确认实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恢复超过AMR范围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和活性的过程。

1.1 如果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包括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的浓度范围,并且校准在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之内,AMR就被确认了,而不需要其他的过程;如果校准品没有包括全部的AMR,或者实验室超过了厂家所给予的AMR的范围,则要用接近AMR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物质进行确认。

1.2 过程:直接使用商业化的线性标准品或专门用于线性评估的系列浓度样本,至少三个样本,且分别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然后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构建线性函数,如下图所示。如果是线性,则表明期望的浓度已经被恢复;如果是非线性的情况,只取线性部分进行分析。

2、校准有效性确认

2.1按照厂家提供的验证过程进行验证;

2.2 将校准物质作为未知样本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恢复了正确的靶值; 2.3 用基质适合的具有靶值的物质进行实验;

2.4 每种定量试验方法均须在其校准文件中规定表示校准有效性的可接受范围以界定校准是否有效。

分 述

临检常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包括以下四类检测系统

1、血常规: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P-1000i全自动血液推片机)、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2、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3、尿常规:尿干化学:京都尿干化学分析仪(AX-4280)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尿有形成分: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血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血常规包括RBC, HGB, HCT, WBC, PLT,MCV,MCH,MCH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八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分析。 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同时还参加CAP的室间质评。

3.6质控规则:

3.6.1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

3.6.2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3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将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稳定性较短),每天重复分析每水平控制品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7 选择质控规则

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能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质控规则,保证误差检出率>0.90,假失控率<0.05。具体如下:

3.7.1以美国CLIA’88能力比对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作为允许总误差(allowable total error,TEa)

3.7.2累计室内质控数据,计算变异系数,作为方法的不精密度 3.7.3收集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准确度

3.7.4根据允许总误差、不精密度、不准确度,计算Sigma值,评价方法性能,结合Westgard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和功效函数图,确定质控方案(表

1、表2)。

表1 XE-2100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P

PV% ias% ma值 0223 12 09 05 29

9.34.76.05.36.

2用规则 fr ed

13.5s

0 0.9 0 0.9 0 0.9 0

>BC .158 .02 .7 R00BC .035 .89 .3 H1

113s

>GB .133 .03 .8 H01

13.5s

>CT .350 .08 .9 P52

12.5s

.03 .9 13.5s

0 0.9

0

>LT .200 .73 .4 表2 XT-1800i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P

PV% ias% ma值 0121 12 03 07 21

7.47.58.86.47.8

用规则 fr ed

13.5s

00.9 00.9 00.9 00.9 00.9

>BC .125 .67 .7 R00BC .027 .74 .3 H00

13.5s

>GB .766 .72 .8 H00

13.5s

>CT .236 .72 .9 P6

313.5s

>LT .86 .70 .4

13.5s

>3.7.5 LH780室内质控规则:12S为警告;13S为失控。 3.8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Y轴为质控品的测定值,X轴为测定日期。Y轴提供X±3s的浓度范围,X轴刻度表示为时间。各水平线相应为均值和质控限。

3.9失控处理:

3.9.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9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充分等

3.9.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9.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 3.9.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9.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 3.9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10 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3.10.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10.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质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10.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3.10.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血涂片镜下检查必须使用油镜。

1.2 制作血涂片应达到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染色良好的要求。 1.3 应使用与推片机配套的彩色玻片。

1.4 异常复查血片或疑难血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应保留两年以备查。 1.5 看片时,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1.6 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要求

2.1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2.2 质控标本和常规患者标本的检测方法需一致,并由同一人完成。

三、尿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尿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京都(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

3.1.1尿干化学包括pH、SG、PRO、GLU、BLD、KET、BIL、UBG、NIT、LEU(尿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隐血、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十个项目。

3.1.2尿有形成分包括WBC、RBC、EC、CAST、BACT、Cond(尿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电导率)六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

3.4.1尿干化学所有项目每天做一个浓度质控分析。 3.4.2尿有形成分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低两个浓度质控分析。 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进行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3.6质控规则: 3.6.1尿干化学

3.6.1.1 任意一个试剂膜块的检测结果与质控尿液期望“靶值”允许有一个定性等级的差异,超过二个等级或结果在“正常”与“异常”之间跳跃均判为失控。

3.6.1.2 质控结果与以往结果在同一等级或相邻一个等级内,且不连续升高或下降4次内,判为在控。

3.6.1.3 质控结果连续4次在同方向超出“靶值”一个等级,判为失控。 3.6.1.4 当日结果比以往结果超过二个等级,质控物可重复测定.如结果仍异常,可更换质控品重新测定,如仍异常,应查明原因,上报专业组技术负责人,或通知维修工程师。

3.6.1.5 操作者应重视室内质空品的测定,及时纠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6.1.6 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将不定期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的检查,统计每月质控记录,并算出质控值概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2尿有形成分

3.6.2.1 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12s,13ss。

3.6.2.2 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2.3 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每天重复分析同一批号的质控物每水平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6.2.4 12s:为警告,不是失控。若本批次质控结果没有超出±2s,表示本批次检测是可接受的,可以发出报告;若有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2s,则该批次检测不适合立即报告,需要作进一步分析,若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规则,才能判断为失控。

3.6.2.5 13s:若质控结果不仅超出±2s,还超出了(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3s,判为失控。

3.6.2.6 在用多规则判断质控结果时,只有在一个结果出现12s警告时,才可接下去检查是否有符合其他规则的表现,如有才为失控,如没有则表示这次12s的出现属于正常的波动,不作为失控,不需要作任何失控处理。

3.6.2.7 已经判为失控的数据不能再被以后的规则所用。

3.6.2.8 分析结果:电脑的质控程序会自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失控后会自动判断显示。在控条件下才能进行当天的样本检验。

3.7失控处理:

3.7.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7.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够充分等

3.7.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7.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 3.7.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7.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 3.7.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8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中3.10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用1010镜头,观察标本中有形成份及管型;用1040镜头,至少应观察10个视野,鉴别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 1.2 尿标本必须新鲜,尽量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病房标本最好留取晨尿,门诊可留随机尿。

1.3 尿杯干燥、洁净;尿液是符合要求的中段尿。 1.4 离心机有盖,且定期校准。

1.5 尿液量、离心时间与离心力大小必须固定,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

1.6 显微镜应有内置光源,可自行光线调节。

1.7 对于难以判断的,由两人同时观察判断结果,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频率与要求:

2.1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从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阐述了加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提出了跟踪审计的几个关键环节,只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益性。

[关键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程造价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8. 028

1引 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采取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是促进提高项目建设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审计目的在于控制和节约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同时起到规范建设管理、维护建设合同和建筑市场秩序等作用。近年来,笔者在审计中发现,建设项目“三超”现象比较严重,即:工程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设计、实施等关键环节没有做到对投资的有效控制;二是审计工作滞后,现在多数工程都是在竣工后才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的方式对核减经费的确认和发现问题的处理都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超”现象,实现建设项目支出和管理的效益性,确保建设项目经济、高效地完成,应从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3个阶段,即投资估算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进行跟踪审计。

2对投资估算阶段的审计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它是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阶段的依据,其审计结果决定建设项目能否遏制“三超”目标的实现。

2.1 对项目可行性论证进行审计

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收集了大量有用的相关资料;是否掌握工程任务和装备技术指标;是否对工程定点、建设条件以及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全方位的整理和分析;编制工程估算的依据是否可靠。

2.2对项目规模论证进行审计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任务书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组织设计单位和业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对一些技术复杂的项目,是否反复争取业务部门和工程项目使用单位的意见;对设计任务书和投资规模是否逐项进行反复测算和优化,设计任务书论证是否充分,估算是否准确。

3 对设计阶段进行的审计

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加强设计阶段的审计,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控制项目造价是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

3.1审计初步设计,促进合理完善

主要内容包括:是否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工程概算是否可行;是否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对初步设计进行详细审查,对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内容是否进行调整,对超规模、超面积建设的项目是否进行纠正;是否保证在规模内进行设计、确保投资不突破概算。

3.2 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项目效益

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进行限额设计,设计方案是否在考虑功能使用、建设安全、布局合理的基础上达到造价经济的目标;是否按专业进行投资额分配;设计人员是否有较强的工程造价意识,是否做到了不扩大设计规模、不任意提高标准;是否做到了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否做到不任意加大梁、柱截面,超量配筋,提高混凝土标号等级。

3.3强化设计责任,源头控制造价

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造价人员是否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造价部门的造价管理系统;是否向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预算参数,是否参与设计全过程,是否在阶段设计中进行投资分析对比,向设计人员反馈造价信息;是否做到对各项设计和技术措施进行量化,实行目标值控制。

4对实施阶段进行的审计

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及监理、设计、审计等部门综合协调、配合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对招投标、施工现场及工程结算的审计。

4.1 强化招投标审计,把住“合同关”

(1)对项目招标的审计。项目在招标过程中,是否采用合理下浮值、让利、工程合理低价中标等办法。是否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造价承包方式。如工程规模小、工期短、施工简单、设计成熟的建设项目,采用固定总价承包合同;对工程施工技术成熟的项目选用技术标合理、商务标报价低的承包单位,价格下浮,降低造价;对承包内容单一,工程量难以确定的情况,采用固定单位合同,选用综合单价报价低的投标单位等。

(2)对材料采购的审计。一般来说,材料费用占工程总费用的70%左右,对物资材料价格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控制,现在建筑市场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市场价格差别较大,要对材料市场利用调查评估、价格对比等方法,压缩承包商在材料上的利润空间。

(3)对合同管理的审计。合同是工程管理的有力手段,也是造价控制的法律依据;在工程组织中,要按照事前控制、及时纠偏、充分协商、公正合理的原则。严密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管理,随时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投资动态分析,不随意增加经费,确因工程实际需增加投入的,严格实行现场复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认可签证并进行报批。严格控制合同执行,防止造价失控。

4.2 强化跟踪审计,把住“现场关”

建设项目本身投资大,时间跨度长,受环境、市场影响大,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多,为确保施工过程中造价不突破,应进行现场跟踪审计。

(1)审查工程计划。工程计划的执行,关系到任务的落实和工程使命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必须严格按计划实施,严控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严禁搞以大代小、上一些与本工程无关的项目。因技术指标变化需要调整项目,造成经费突破投资的,必须按建制系统重新上报立项,维护工程计划的严肃性。

(2)及时校正纠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量价统一,是保证投资不超的关键一环,对工艺复杂、设计变更多、容易突破投资限额的重点项目要跟踪问效,对工程进度和投资完成情况定期组织分析,一旦发现超支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后续工程严格控制在投资限额以内。

4.3 实施动态管控,把住“结算关”

由于整个工程投资经费大、项目多、变更多,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钱,累积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在工程(结)决算中应严抓细抠,控制工程造价。

(1)落实制度,严把工程变更洽商关。变更是对设计的补充和对施工方案的完善,签证是对施工实际的确认,在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中引起变更洽商的原因很多,如设计质量不高,现场情况变化,部分设备材料标准与土建要求不匹配等,这些因素都是增加工程造价的因素。为加强变更签证管理,一定要确定工程变更的原则,完善签证审批程序,建立起分级管理、限额签证制度。一方面,对事后难以核实的隐蔽工程签证,规定必须由设计、施工监理、业主和造价等部门代表同时到现场,进行变更签证经费核定,按程序把关签字;另一方面,严格审查施工图,最大限度预防设计变更的发生。

(2)强化会审,严把施工组织关。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往往产生不同的工程造价,为避免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而增加工程造价,要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查,对审查不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及时调整。

(3)坚持原则,严把竣工结算关。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终关口,能否把牢结算关,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造价。在工程结算审核中,坚持按原则审核、按合同审核、按程序审核,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对结算审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精选政策性强、业务水平高、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员组成结算审核小组,进行结算审核工作。合同、定额等文件是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要严格遵守执行,凡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程量,未按合同条款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定要核减。

5结语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个阶段环节有各自的特点,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每个阶段环节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审计,才能有效控制造价,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益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占国,徐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尹贻林.工程造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许元龙,徐帆.业主委托的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长江下游澄通河段洲滩、汉道河势格局复杂,九龙港人工节点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对于稳定该河段河势起着重要作用。近期受上游水流条件及河势变化的影响,民主沙右侧滩岸冲刷后退,如皋中汉出流变化引起左侧边滩冲刷,九龙港节点段顶冲点下移,进而影响通州沙东水道进流条件。九龙港节点对下游河势的控制作用呈趋弱态势。基于此,提出了九龙港节点河势控制建议:尽快实施民主沙滩岸守护工程形成弯段控制顶冲点下移,重点是实施尾滩强化固滩;实施九龙港节点整治工程,从而恢复并加强九龙港节点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河道演变,节点控制,滩岸冲刷,九龍港节点,澄通河段,长江下游

中图法分类号:TV147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74/j.enki.slsdkb.2020.02.005

澄通河段地处长江下游近河口段,上起江阴鹅鼻嘴,下讫常熟徐六泾,河道全长96.8km,由福姜沙汊道、如皋沙群段及通州沙汊道组成(见图1)。其中,护漕港至十三圩港为多分汊的如皋沙群段,河道内沙洲罗列,水流分散,目前分布有双涧沙、民主沙、长青沙、泓北沙及横港沙,河段进出口江宽约6km,中间最宽处达10km。双涧沙及民主沙将河道分为如皋中汊及如皋右汊,两股水流汇合后进人浏海沙水道下段。浏海沙水道下段左侧为水下已连为一体的长青沙、泓北沙及横港沙,三沙与北岸之间为上口已基本淤塞、涨潮流占优势的天生港水道。

九龙港节点是如皋中汊与浏海沙水道两汊道水流交汇顶冲九龙港一带、在护岸工程的控制下形成的人工节点,继而随着水流顶冲下移和护岸工程向下游延伸而形成的节点束窄段。多年来,该节点束窄段发挥着稳定通州沙东西水道分流态势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上游水流条件及河势变化,九龙港节点的控制作用呈减弱态势,并可能对通州沙汊道段滩槽格局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威胁澄通河段河势的稳定。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势必会对岸线及洲滩稳定、航道条件、港口运行以及沿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 如皋右汊近期滩槽演变特点

1.1 双涧沙、民主沙右缘滩岸崩退与持续下移

双涧沙与民主沙基本连成一片后构成如皋右汊(浏海沙水道)左边界。以往,由福中水道和福姜沙右汊交汇后的落潮流先摆向左侧双涧沙(右侧为护漕港边滩),然后再向右岸过渡,直至九龙港节点束窄段。但近期如皋右汊中下段双涧沙、民主沙右缘岸滩受冲后退,深槽向左弯造成主流顶冲下移。1997-2001年,如皋右汊主流开始左摆,双涧沙右缘中下段低滩冲刷变陡;2001-2011年冲刷范围沿沙体向下游延伸至沙尾,局部最大冲深超过12m,民主沙右缘-10m和-15m等高线分别后退270m和560m(见图2(a));2011-2016年期间,岸滩冲刷速率加快,主要冲刷部位为双涧沙中部至民主沙中部,最大冲深超过12m,民主沙沙尾浅滩被切冲散(见图2(b))。

1.2 护漕港边缘由淤积转为冲刷

受上游福中水道主流右摆的影响,浏海沙水道进口段-15m深槽明显呈右摆趋势,主流明显有所右移,护漕港边滩上段由淤积转为冲刷。2001-2011年护漕港附近边滩-10m等高线冲刷后退380m;2011-2016年护漕港边滩冲刷持续,-10m和15m等高线分别冲刷后退约90m和200m。

1.3 段山港以下边滩沙嘴延伸,沿岸槽变为倒套

随着护漕港边滩的冲刷后退,其下段至段山港-5m和-10m潜边滩在2001-2011年向江中淤宽,2011-2016年潜边滩持续淤积展宽,边滩沙嘴向下游延伸,段山港至渡泾港之间沿岸槽演变为倒套。

如皋右汊是澄通河段近期河势变化最大的部位,滩槽易位是该水道河势变化的显著特点。20世纪70年代,受福姜沙右汊出口弯曲水流和双涧沙水道双重影响,进入如皋右汊的落潮流先向左弯曲,同时形成护漕港边滩,再过渡到右岸段山港以下,水流顶冲点在老海坝一带,使该汊右岸遭受严重冲刷,崩岸线长达14km,形成向右微弯的凹岸形态,于是兴建了长达10余千米、以丁坝组群为主要型式的保滩护岸工程。随着双涧沙水道的萎缩,即一股自左向右进入右汊的落潮流不断减弱,由左向右过渡的水流顶冲点下移,段山港原-10m沙嘴及其岸之间的倒套也随之下移,1983年沙嘴在段山港口门下游侧,1993年、1997年、2001年陆续下移至渡泾港上游约0.5km,渡泾港下游2.1km和3.3km。上述边滩沙嘴下移与相对应的双涧沙和民主沙的滩岸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民主沙一侧-20m深槽的下移稍滞后于右侧-10m潜边滩和沙嘴的下移。从如皋右汊中段(民主沙头部)和中下段(民主沙直至沙尾)的断面冲淤变化可以看出,在2001年之前,因受到上段弯道(护漕港边滩对岸)掩护,左侧中段河岸尚处于淤积态势,但在2001年以后滩体则显著冲刷后退;中下段变化较复杂,但也看出水流存在左偏的趋势,只是水流顶冲还未下移至洲尾,该段仍为过渡段部位,到2014年-20m深槽才接近洲尾。以上分析表明,2001年是该段河道演变的转折年。此外,自2001年开始护漕港边滩由淤积转为冲刷,而对岸则由冲刷转为淤积,如皋右汊滩槽易位,原有一定约束水流的护漕港边滩上端产生了新的冲刷,边滩冲刷向下游发展,使该段水流有取直的趋势,造成原顶冲老海坝的顶冲点下移到九龙港以下,给下游河势带来新的问题。

2 九龙港节点稳定性分析

2.1 影响九龙港节点稳定的因素

福中水道与福姜沙右汊交汇水流形成护漕港边滩以来,自护漕港边滩开始形成局部向左凹的河势条件。此后,浏海沙水道的河势就遵循“缓慢向左弯-向下游发展-向右岸过渡”的趋向,2001年自左向右过渡至太字圩港,2011年和2014年过渡段逐渐下移至渡泾港,水流顶冲点也随之下移至九龙港和九龙港以下。护漕港边滩断面20世纪70-80年代至2001年都是双涧沙一侧崩岸后退同时双涧沙滩面淤高,2001-2011年则相反,右侧边滩受冲刷,说明2001年是转折年;太字圩港断面2001-2018年左岸大幅冲刷,右岸边滩至2016年为大幅淤积,2016-2018年受护漕港潜边滩下移影响近岸有冲有淤(见图3);渡泾港断面是过渡段的形态,变化较为复杂,但其-5m以下的近岸潜心滩受到明显冲刷,表明弯道自上而下移动基本上已经到达民主沙尾(见图3)。

20世纪70年代,如皋中汊分流比非常小(1979年仅为9.6%),出口水流傍靠民主沙10m尾滩。随着如皋中汊分流比增大,自1993年开始,一干河断面右岸均受到中汊分流和近期浏海沙水道顶冲下移的影响,自2001年以来,其左岸-5m以下边滩一直呈单向冲刷后退之势,2018年断面深槽最深点高程冲深至-45m(见图3)。

整个如皋右汊河势的发展均有水流顶冲下移的趋向。①护漕港边滩上段受到冲刷,边滩约束水流作用变弱;②双涧沙、民主沙微弯段水流顶冲下移,水流向下游相对趋直;③过渡至右岸的水流顶冲点下移,致使节点控制作用减弱;加之如皋中汊的出流使节点对岸边滩受到显著冲刷,也导致九龍港节点控制作用减弱。

2.2 九龙港节点段近期河床冲淤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港节点段近岸河槽不断刷深,前沿由-30m发展成-50m的贯通深潭,多处出现-60m深潭,如1983年南岸九龙港附近出现了-50m深潭,1993年出现了-55m深潭,1997年出现了-60m深潭,但深潭平面位置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013年7月深槽刷深到-71.4m,2014年实施老海坝节点综合整治工程,2016年近岸深槽最深点高程为-61.7m,右侧近岸淤积岸深槽有所回淤,岸坡变缓。

20世纪80-90年代,九龙港节点险工段一直处于深泓近岸、坡陡流急的冲刷状态。2001年之前,右岸深槽冲刷,左侧凸岸-10m以下淤积,-10m以上冲刷;2001年以后则是右侧深槽淤积,左侧凸岸0m以下至槽部-35m均冲刷。这说明节点段水流向左侧滩部转移,河槽约束作用有所减弱。九龙港节点下游的十一圩断面2001年前深槽不断冲深,右侧岸坡变陡,左侧凸岸-15m以上滩部淤积;2001-2011年右侧深泓有所外移,近岸深槽有所淤高,而左侧凸岸-15m以下大幅冲刷,-10m以上变化不大;2011-2014年深槽进一步冲深外移,凸岸淤积形成潜边滩,-20m以下深槽变得窄深,可见原九龙港段的顶冲点已下移至十一圩附近。

2.3 九龙港节点河床演变与通州沙汊道河势的关系

(1)以往九龙港节点对下游河势的控制作用。澄通河段总体河势为张家港一南通段向北凸出,九龙港附近略向南凹进。随着九龙港岸段护岸控制工程的加强,九龙港以下沿岸建有沙钢多座码头,十二圩附近建有沙洲电厂,加上对岸泓北沙圈围工程的束水控制作用,该段逐渐向人工节点的方向发展。多年来,该节点束窄段发挥着稳定通州沙东西水道分流态势的作用。

(2)与通州沙衔接段近期河床冲淤变化。九龙港节点段与通州沙汊道之间的衔接段河势变化复杂。十三圩港断面显示左岸-15m以上边滩淤积,-15m以下河道则明显冲刷下切,上游冲刷下泄的泥沙在此形成潜心滩,断面右侧-10m以上岸滩变化不大,-10m以下则有所冲刷后退(见图3)。该衔接段河槽主流右摆,这与九龙港节点顶冲点下移密切相关,并对通州沙东、西水道进流条件产生影响。

(3)通州沙东水道进口段河势变化。由于九龙港节点段顶冲下移,通州沙东水道进口段主流有所右摆,深槽部位大幅度淤浅,橫港沙外侧、九龙港对岸的深槽最深点从2001年的-67m淤浅至2011年的-32m,-30m等高线以下面积减小85%,任港附近的深槽最深点从2001年的-52m淤浅至-42m。2001年通州沙东水道进口段靠左岸的-20m深槽与上游-20m深槽首尾稍有交错,之后进口段深槽头部继续右移。2011年上、下深槽首尾明显交错,到2016年形成了左、右-20m槽中间夹-15m沙埂的形态。水流右摆使左深槽大幅淤浅而原潜心滩和右潜边滩均大幅冲刷。通吕运河口附近断面左深槽淤积的同时,2001年右侧-10m潜心滩到2014年已被冲刷成-17~-18m深槽。

总之,九龙港节点顶冲点下移影响通州沙东水道进流条件,引起下游河势变化,表明九龙港节点对下游河势的控制作用呈趋弱态势。

3 九龙港节点河势控制建议

3.1 浏海沙水道民主沙滩岸守护和尾滩固滩

(1)实施民主沙滩岸守护工程形成弯段控制顶冲下移是当务之急。九龙港节点段顶冲点下移是节点控制作用减弱的主要表现,其原因为如皋右汊的趋直发展和如皋中汊出流条件的变化,而主要与民主沙右缘滩岸冲刷及顶冲点下移密切相关。因此,当务之急是对民主沙洲滩下段进行守护,首先控制下游末端的继续冲刷下移,再自下而上逐段实施守护,在民主沙头及其以上附近的双涧沙洲滩作适当后退,形成具有进一步弯曲形态的滩岸段,从而有效地控制顶冲的下移和向右岸的过渡。

(2)尾滩强化固滩是重中之重。如果如皋右汊护漕港边滩以下向左凹进的微弯深槽顶冲下移进一步趋直发展,不仅会给右岸段山港直至海螺码头的岸线利用带来麻烦,而且顶冲下移切开民主沙尾15m沙嘴、形成潜心滩南移,将对海螺码头以下岸线利用造成更不利的影响,对下游河势影响更大。民主沙尾潜边滩沙嘴的存在有利于维护现有的河势,抑制右岸的岸线利用朝困难的趋向发展。尾滩狭颈部位切割成为潜心滩,使局部河势更为复杂。因此,实施民主沙尾滩强化固滩工程是重中之重。

3.2 实施九龙港节点段整治工程

九龙港节点是如皋沙群段和通州沙汊道进口段之间的衔接段,在河势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控制如皋沙群段洲滩的下移,又为通州沙汊道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进口条件。但根据近期该河段河势演变分析成果,随着如皋右汊左移且顶冲下移和如皋中汊的发展与出口水流顺直下移,两汊汇流点相应下移,节点处深槽也相应下移;节点段对岸洲体岸滩受到冲刷,沿左侧已形成一个副槽。这二者变化使九龙港节点的控制作用不断减弱。原来由节点向通州沙左汊过渡后的河势右靠,出现东水道左深槽发生淤积、右侧洲滩发生冲刷、中间出现沙埂的不利态势,估计这种发展势头还将持续。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河势将进一步朝不利方向发展,对通州沙东水道上段的稳定、左岸南通岸线利用和通州沙洲体稳定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需采取措施遏止九龙港节点控制作用的弱化趋势,恢复并加强其控制作用,建议:①由于九龙港险工段堤外为窄滩甚至无滩,岸坡陡峻,水深流急,需继续加固九龙港(险工)上下段的护岸工程;②对九龙港对岸长青沙洲滩(含中汊出口)冲刷崩退段实施保滩护岸工程。

4 结语

近年来,受浏海沙水道顶冲下移,双涧沙、民主沙右侧滩岸冲刷后退以及长青沙西南角岸线后退的综合影响,九龙港节点段顶冲点进一步下移,这一变化使通州沙汊道进口段水流可能整体向右偏移,其结果是东水道上段水流右摆、左侧近岸深槽产生淤积、右侧冲刷,通州沙滩面过流增强、串沟有所发展,以及西水道冲刷发展、分流比有所增大。为有效抑制九龙港节点控制作用,减弱对河势的影响,实施民主沙滩岸守护工程,形成弯段、控制顶冲下移是当务之急,重点是实施尾滩强化固滩;同时实施九龙港节点整治工程,继续加固其上下段护岸工程,实施九龙港对岸长青沙保滩护岸工程。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预算控制

引言: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造价预算管控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有效控制进行了探讨。

1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来设计不同的预算模板,从而实现工程预算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合理规划工程预算编制工作,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预算编制体系,但是体系中存在许多漏洞。这些情况都不利于提高编制工程预算的效率,甚至还会降低预算、评估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预算编制部门。尽管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配备了预算编制人员,但他们往往缺乏经验,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1.2施工控制不合理的问题

建设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并不是孤立静态的。相关人员根据各个施工环节的工作量来开展工程预算工作,有利于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目前,相关企业往往没有在工程施工前预测相关成本,导致后期施工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的时间较长并且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施工的实际成本与预测成本之间出现较大的误差。此外,建材市场的波动和施工周边环境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施工进度,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2.1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重难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并且制定相应的施工操作规范来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施工设计阶段,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严格控制工程预算造价。只有保证数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才能够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图纸会出现变更。一旦图纸变更,相应的文件也需要变更,审核和预算的标准也需要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调查与预估工作,避免在后期施工阶段发生图纸变更,以此来节约施工成本。

2.2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分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安排专业人员来全面监督施工的全过程,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2)降低施工成本。一是,控制人工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其次是人工成本。在项目总预算资金中,人工费占1/5。不同类型的工人之间的收入存在差别,建筑企业需要向他们支付不同数额的工资。按照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来分配相应的费用,有利于避免出现虚假报账的情况。二是,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施工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是主要的施工费用之一。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合理规划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合理安排设备使用时间,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因设备闲置而增加施工成本。三是,控制材料费。材料费在工程预算中和总成本中的占比最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控制材料费。在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会采用造价计算和量价分离这两种方法来控制材料成本。在选材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材料成本控制目标,相关人员需要加强节约意识,以节约施工成本为原则杜绝浪费现象。在购买某一种材料时,相关人员需要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3)加强签证和索赔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地质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工程量变更问题在所难免。当工程量变更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变更当前的施工方案和相关文件。其中,变更与签证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文件变更的准确性,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文件变更管理,做好变更文件的整理、保存和归档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环节较多并且施工内容复杂,使大部分施工工序都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签证负责人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结束后,签证负责人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路线来分析签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施工项目发生了索赔事件时,监管人员需要检查施工质量,确定是否需要索赔以及具体的索赔金额。

2.3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当前针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预算管理的作业过程中,相关造价人员需要对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管控。同时,结合现场实地调研,优化现有的施工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管控。相关预算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控工作,从各时期的细节处抓起,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选择、采购、运输、仓储管理层面,还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各项技术工艺选择使用的状况,都需要进行明确,将每一项造价预算管理工作细分到各项工程管理作业中,并且在造价管理方面实施货比三家策略,在保证施工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取性价比较高的材料。

2.4增强工程预算审核

在审核工程预算时,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需要结合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合同来审核工程施工方案,并且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二是,必须严格遵照施工图纸、施工方案以及签证来审核施工工程量,并且保证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三是,在审查建筑材料时,必须记录和计算每一种材料的单价、成本,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從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星宇.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50-51.

[2]岳阳.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分析[J].居舍,2021,(14):133-134+136.

[3]薛香臣.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39-41.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将BIM技术应用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参数化技术和基于建筑性能的仿真技术,优化了整个系统的功能,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提高了暖通空调施工的综合效果。即对暖通空调系统的采暖、空调、通风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并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底,从而实现系统的标准化设计。

关键词:BIM技术;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应用

1 BIM技术分析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它主要是基于建设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建立应用模型,可以模拟建设项目的施工信息。同时,它能体现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相关性、协调性和优化性等特点。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它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模拟和再现工程的施工过程,采集建筑工程作业环节的大量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直观的电子模型仿真结构。其主要应用特点是直观性、准确性和仿真性。应用BIM技术实现各种相关数据信息的应用模型框架,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種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其有效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将建筑暖通工程的业务流程和建筑物本身的标识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和应用,从而提高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作效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视性,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证,也可以模拟出最真实的现场施工效果。由于其明显的技术应用优势,国内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 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重要性

BIM技术的应用思路是:首先根据目标建模;其次,根据模型布置机电一体化管网;第三,扩展模型的多维应用;最后,根据运维管理平台的开发,实现总体目标。对于暖通空调设计,主要体现在初始建模和机电一体化管网布置的应用上。BIM技术的应用对暖通空调施工具有重要意义:①采用BIM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暖通空调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推导和模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应对措施,可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② BIM技术的仿真功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报告,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③ BIM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施工前,需要将工程相关信息数据导入计算机。借助BIM技术的计算功能,可以计算出各施工环节消耗材料的数量、型号等重要参数。因此,可以为后续采购工作提供方便,减少施工过程中资源的浪费,达到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另外,与EPR技术相比,BIM技术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提高精细施工质量。

3建筑暖通工程中BIM技术的具体运用

3.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对于建筑暖通工程的具体施工和实施,初步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对后续的施工和安装具有很强的价值,需要在设计工作中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这也涉及到BIM技术的有效应用。结合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收集各方面的参数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暖通工程涉及的基本要求,明确其施工特点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BIM技术,避免明显的设计偏差。基于这种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借助三维视图进行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建筑暖通工程的关键细节,避免可能出现的严重偏差威胁。例如,对于风管和管道系统的建模,在BIM技术的应用下可以显示出更强的实用效益,避免了以往二维设计中形成的一些需要注意正面、剖面等方面的缺陷和隐患。它可以直接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设计误差。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相关计算分析的优化,尽可能保证相应的计算工作更加方便高效,有效地实现整个管道系统相关尺寸指标的计算,并保证后续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三维信息模型显示

BIM技术在暖通工程设计中的有效应用首先体现在三维信息模型方面。综合运用相关的BIM技术进行设计处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图纸显示出理想的三维效果。它能有效地调整整个暖通空调工程的组成部分。例如,通过BIM技术的三维信息模型,对暖通工程相关管线的施工进行处理,最终保证了具体暖通工程的设计和处理更加高效可靠,实现了设计和图纸的优化。这种直观的模型可以充分提高整体设计水平,减少设计缺陷和故障的发生。

3.3协作效率提高

结合BIM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也能显示出理想的协同效果。借助BIM技术应用平台,可以实现三维信息模型的充分利用,相关的设计内容和目标也能达到理想的共享效果。这一点更适合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参与到当前暖通空调项目中来的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促进暖通空调项目的设计人员更好地融入其中,并表现出更加理想的协调性。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处理自身的相关任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减少了错误率,为后续施工操作的有效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BIM技术在虚拟施工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暖通空调工程中的应用也体现在虚拟施工中。BIM技术在虚拟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后续施工情况的详细分析,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不利干扰威胁。BIM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碰撞检测的优化,及时了解各管道在建筑暖通工程中的应用和布置效果,考虑在后续施工中能否更好地实施,对一些不合适的管道布置及时进行调整;此外,同时要注意建筑暖通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细节,全面提高后续施工水平。

3.5 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施工安装过程,BIM技术也能为管理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施工安装更加准确,管理更加全面规范。比如在技术交底过程中,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可以更好地实现施工安装的有序安排,保证施工布置更加合理,达到精细效果,实现一些复杂细节的直观呈现。在整个建筑暖通工程的后续施工管理中,也可以利用BIM技术实现精确控制,有序控制工程量的统计和具体施工构件的应用,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施工操作问题。

4结论

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三维模型,甚至可以用5word技术对其进行三维建模。不仅如此,BIM技术可以应用于冷热源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多个方面,为暖通空调的设计质量提供保障,也可以更符合现阶段建筑的发展趋势。BI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它不仅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未来的暖通空调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陆雷.BIM技术在暖通空调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21-22.

[2]靳翔宇.试析BIM技术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28):132-133.

[3]隗静宇,黄慧颖,蒋海刚.基于BIM的建筑设施运维管理平台研究[J].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

实验教学控制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地下水动力学专业实验是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教学体系的进一步验证和扩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