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探究、思考达到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提升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循规蹈矩地“教教材”。本文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为例,探讨通过巧用教材,达到突破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与重组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意义等知识点。若按照教材章节的编排顺序固然可行,但我认为将细胞膜的相关知识割裂开来,会使学生对“蛋白质的分泌过程”及“生物膜系统”的学习造成较大难度,且显得平铺直叙,呆板教条,不能很好地调动和集中全体学生的兴趣、注意力。所以,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组,将教材中的第4章内容提前到第3章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之后,集中处理细胞膜的相关问题。因为教材对这块内容的编写本身就是一个细胞膜的研究史,从膜成分的提取、鉴定,到举证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再借助电镜等手段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那么,细胞膜这样的结构和特点是怎样完成对进出物质的选择性呢?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引入本节的学习内容。可见,经过教材内容顺序的重新调整,不仅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学习有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同时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亲历细胞膜的研究过程,体会其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使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巧用教材P70中的“问题探讨”,层层设问,刨根问底,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设问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跨过脂双层?什么分子不能?
学生:O2、CO2、N2、水、笨、乙醇等。
老师总结:以上物质可归属为三类:气体、水、脂溶性小分子,它们就像自己会游泳一样,会自己游过脂双层这条“油河”。
设问2:葡萄糖不能跨过脂双层,但却能跨过小肠上皮的细胞膜,又该如何解释?
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入手分析,自然会使学生说出:与细胞膜上有而脂双层上没有的“蛋白质”有关,即葡萄糖虽不会自己游过“油河”,但可坐着船(蛋白质)过河。
设问3:葡萄糖、无机盐等不会自己游泳的小分子都能坐“船”过河吗?
学生讨论,老师参与,结论是“不一定”,否则,细胞膜就没有选择透过性了,这也就说明膜上的这种“船”对承载的物质具有专一性。
设问4:请同学们利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以上实验现象及推论做出合理解释(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依据,并填写下表。
通过以上巧妙设问和形象比喻,不仅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研究活动中来,还能让他们学会从课文的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寻找依据,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快感。在学生提交结果后,教师可演示自制的flash动画,使学生对三种跨膜运输方式有更直观、形象的理解、记忆。
2.寻找素材,给知识以血肉
教材对这块知识的描述基本就是如上这些,理论性强,但有“空中楼阁”之感。我在备课过程中,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三组实验数据,引导他们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从中体会上述理论的真实性、可靠性。三组实验数据如下:
【探究1】自由扩散实验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曲线图,总结规律。
结论: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差成
关系,自由扩散过程中只受 影响。
【探究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请分析数据,绘出曲线图,总结规律。
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 关系,超过一定浓度后,协助扩散中物质运输速率受 限制。
【探究3】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以上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如此之大,能是被动运输维持的吗?
(不能,因为被动运输的扩散动力来自浓度差,它只能使膜两侧的浓度差愈来愈小。)
②既然如此,就说明Na+、Cl-在不断排出细胞,K+不断进入细胞,那么,这些离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
(主动运输,即通过耗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犹如“逆水行舟”。)
③请同学们根据主动运输特点尝试绘出如下坐标曲线。
以上过程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讲台画出坐标曲线并给出合理解释。通过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看出三种运输方式的区别、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图表转换、图文转换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这种转换能力是高中生物课中第一次接触,所以,在规范作图,分析描述曲线特点及语言表述等方面,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严格要求。
3.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得到升华
充分利用文中信息和我们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三种运输方式特点及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设问1: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耗能,扩散动力来自膜两侧的浓度差,这对生命一定有益吗?举例说明。(学生分组讨论)
结论:不一定。有益的方面:如废物CO2可通过被动运输越过一层层膜到达肺泡排出体外,而O2恰好相反。有害的一面:如甲醛、NH3等也能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使人体受到伤害。所以,应保持人们生活空间空气的清新,新装修的房间需充分晾晒后方可入住。
设问2: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但耗能需要载体,它对人的生存有益吗?举例说明。(学生分组讨论)
结论:有益。例如教材P71表4-1丽藻细胞液中H2PO4-、K+、CI-等的浓度是水中的几十倍、上万倍,但丽藻仍能通过主动运输,从池水中吸收这些离子,以满足丽藻生命活动的需要,土壤中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也是如此。这恰恰显示出细胞可根据自己需求主动吸收生命活动中所需物质,排出不需要的物质。
综上所述,细胞膜对物质的进出确实具有选择性,而这一生理特性是与细胞的结构息息相关的,这再一次体现出“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补充、比喻、设问、讨论,不仅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当中,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而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图表文字转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为之后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的分工合作”等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处理教材,为我所用,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懈努力,积极探索的。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生物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生物教师的重视。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初中生进行探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习规律,真正实现生物“为我所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补充,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生物教学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本文先分析生物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时间已经很长,但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不进行转变和创新。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很难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过分注重课本理论的灌输,忽视了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把实验课上成了生物知识的讲解课,教师只管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在下面一味地听,教师和学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根本没有实验操作的机会,实验教学也就成了表面文章,难以得到真正落实。
(二)硬件设施不完善,缺少实验条件
在一些初中學校里 , 对生物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以至于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即使有实验室的基本设施也不完备,在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的配备上有很多不足甚至还存在着实验药品过期的情况。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难以支撑所有学生的实验操作,导致很多 生物实验只能由教师演示完成,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生物实验室里没有多媒体设施,有些不能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连演示都无法实现,打消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学生对生物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只能死记硬背, 使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认知上存在盲点,实验教学形同虚设。
二、 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转变实验观念,提高教师实验水平
生物教师是生物实验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提高生物实验有效性的关键,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品质等都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习。因此,生物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改善教学技巧, 提高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展现出生物的魅力。生物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实验的重视,把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要有再学习的意识,积极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潜心钻研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从多种渠道拓展生物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生物教师还要有经常反思的教学习惯,每次实验教学完成后,生物教师需要对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回顾和分析,找出学生实验时出现失误的原因,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总结出每次实验的优缺点,从而在下次实验时可以优化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生物教师还要注重实验语言的使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确、生动灵活,要注重口语化,还要注意语音语调和讲课时的情感态度,使教学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听起来不会感到机械呆板、枯燥乏味,使学生可以轻松融入实验教学中。
(二)做好课前准备,保障实验有效开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课前准备是生物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在每次生物实验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规划实验操作步骤,预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总结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药品、材料等,以保障实验教学可以顺利进行。在生物实验前,生物教师应对实验至少操作-遍,感知实验过程中的重难点和易出现失误的地方,这样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生物教师也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对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避免在实验时无从下手。另外,在实验教学开展前,生物教师要注意实验教学氛围的营造,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实验环境。生物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好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实验,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和思维互动,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爱上生物实验课,对每节生物实验课充满期待。
(三)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倡导探究性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要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发散初中生的思维,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生物教师要积极拓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实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生物教师最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要善于设计形式多样的演示实验,并在其中融入探究的成分,鼓励初中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观看演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拓展和延伸,变固定 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创新,或者是依据课本理论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力亲为。在好奇心的和成功欲的驱使下,初中生会主动投入到实验教学中,从而获得第一手客观、 真实的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实验教学只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部分,生物教师还要积极落实生物课外实验,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生物资源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且还可以创设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运用生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健.初中生物实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新课程,2021(39):76.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生物作为高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提升,引领每位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老师应该重视将生本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发展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高效、轻松学习,真正构建高中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生物 生本课堂 构建探索
以生为本理念是顺应课程改革背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理念,以生为本倡导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发展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老师应该立足于这一新的教育时期,落实新型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机会,思考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一、新时期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的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打造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是打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理想课堂的过程,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大助推力。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人。建设生本课堂就是全面围绕学生这个学习主人翁设计教学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措施,这一举措有助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学习生物知识,思索生物问题,展开生物实验,有助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能力,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效果最优化,让学生的能力提升全面化。
二、新时期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构建措施
1.融入趣味因素,激活学习热情
构建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积极的课堂融入,只有学生融入的课堂才算是生本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融入课堂积极学习,进行实验探讨的内在驱动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融入更多趣味性因素,以趣味激发热情,以趣味促进学生发展。
首先,老师应该重视幽默教学的应用。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磁石,老师为了让课堂更加有趣,可以运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幽默化的生物故事,为课堂增色添彩,为学生的发展提升助推力。例如:在“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的讲解中,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谢霆锋跟张柏芝的故事,并问“倘若谢霆锋想要知道张柏芝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他的,他应该怎么做”用明星的新闻让课堂更有生动性,同时也更好的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核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促进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参与新知识的讲解和新问题的探究。又如: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幽默的故事,一名身材高挑,肤色白皙,眉眼标致的女孩嫁给了一位浓眉大眼、身姿挺拔高大、帅气逼人的高富帅,有一天他们期待已久的第一位宝宝终于降落人间,本想着这对有着优秀基因的夫妻可以生出一为漂亮宝宝,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宝宝眼睛很小,皮肤黝黑,他的样貌和他的父母丝毫没什么关系,听到这样的故事,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老师又说,别伤心,他们的第二个宝宝完全跟随了父母的好基因,很是美丽。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第一位宝宝跟他说的父母差别这么大吗,在学生的欢笑声中,进入到了基因突变和重组的学习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异常集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老师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现代化教学工具层出不穷,老师应该将微课视频、多媒体技术、flash动画等等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因信息技术的存在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多姿多彩,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扩展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聆听音乐,观看视频,了解flash动画,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例如:在“细胞的增殖”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清晰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有关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并通过慢镜头和重复播放,将抽象性的生物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们,既有助于让学生了解细胞各个时期的生理变化,了解细胞分裂时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最后,老师应该重视游戏教学的运用。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游戏,通过游戏教学方法的课堂融入,能够让学生感受生物课堂的无限乐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也能够让课堂应学生的玩闹更加高效,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例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复习课上,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否能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几个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抢答,最后通过得分制评出优秀小组,这样激活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提升了日常的復习效率,有助于为学生整个生物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2.重视小组合作,促进自主探究
为了构建生物生本课堂,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思考,探究问题,在发挥自己的个人智慧中了解生物知识,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够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讲解和问题的探讨中来,让学生在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全方位的认知生物知识,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DNA分子进行理解和掌握,老师引导学生们展开小组合作,让他们了解放射性同位素32p、35s的引入原因,为什么要搅拌混合之后的培养液,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既提升了学生讨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有助于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发散,更能够了解生物知识的真相,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积极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老师应该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还能够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感悟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对问题的解决充满迫切,从而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之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细胞的癌变”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问题给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能会损害细胞中的DNA分子,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或是破裂失控,从而变成癌细胞,这些癌细胞的产生或者是癌症的发病率和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吗?与吸烟有关系吗?与喝酒有关系吗?与熬夜有关系吗?通过这一以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感受生物学习的价值,即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让他们积极主动探求新知,在学生的课堂参与中,让课堂更加有效。
4.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构建生本课堂,让课堂的每一细节全部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完成,老师就应该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之处,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认知能力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分为高、一般、较弱三个层次,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落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布置不同的教学作业,让素质较高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冲一冲,获得更大更深远的提升;让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夯实基础知识,并且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巩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巩固,同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遇到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燃气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够获得不同的进步和成长。
5.鼓励动手实践,提升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突出地位,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手、耳、脑、眼并用,开动脑筋提升思维,动手操作,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细胞的结构有深刻的认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来到生物实验室,让他们对洋葱进行切割,了解洋葱切片细胞的样貌,这样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积极参与中了解细胞的结构,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耳过程中,发散思维,提升能力,既牢固了记忆,又增强了热情,还提升了素养。
结束语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要求,重视生本课堂的构建,在课堂中注入无限的活力和生机,让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方面都因学生的参与而更加协调、和谐和稳定,老师应该落实多元化教学方法,渗透各种科学的教学理念,精细化教学环节,重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江涛.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 试题与研究,2020(27):9.
[2] 沈筱璇.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智慧教育刍探[J]. 成才之路,2020(33):57-58.
[3] 宋广亚. 浅谈高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学(教学研究),2020(10):68.
[4] 王承志. 生本教学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 第二课堂(D),2020(07):42-43.
[5] 玛依拉·胡尔曼汗.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本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4.
[6] 蔡斌. 基于生本,营设适切的高中生物课堂氛围[J]. 高考,2019(16):100.
[7] 许玉娟. 生本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科普童话,2019(07):2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生物学科,已经成为当前整体教学体系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身为初中生物教师如何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备课、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情景教学的组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思维的有效延伸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由于受到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模式的束缚,使得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物的要求则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学习到专业的知识,更要提升其实际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和自身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此基础上对于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构建,是十分迫切的。
一、 高效备课要三个明确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正是这种“磨刀”的功夫。只有教师对于自己所讲述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在具体讲述的课程当中旁征博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备课的过程当中,就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教材。明确教材的过程是整个教师设定课堂教学的一个前提,只有根据教材当中所确定的知识点,才能够更好地将整个教学任务有条不紊地贯穿起来,不至于出现脱节的问题。第二,要明确自身。作为一名初中的生物教师,明确自身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当中,要深刻地明白自身所擅长的问题,也同时要明白自身欠缺的部分。在对于自身欠缺部分的补足过程当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第三,要明确学生。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其整体的素质必定良莠不齐。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就必然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心理需求有一个恰如其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因材施教,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 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
提问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动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当前国内初中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提问明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在提问的过程当中没有和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联系,没有和当前的实际生活联系,没有把握好尺度。所以,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过程当中就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问题设计必须与知识点紧密相关。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的《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这节课当中所设计的问题就可以有“同学们举例说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当中什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自身生存”。第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地区雾霾依旧非常严重,对于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尤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课堂问题的设计当中就可以说“雾霾是否是生存环境的改变之一”“雾霾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第三,设计问题需要把握好尺度。在当前的很多教学过程当中,有的老师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而是在课堂上信口开河,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浮于表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过于深奥。例如,在这一课当中老师提问“鱼离不开的生存环境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完全就是贻笑大方的。而有的老师则是无限制延伸提问“雾霾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的”,这样的问题明显就超出了七年级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三、 情景教学使学生融入其中
我们都明白,在一个很好的情景当中学习某一知识的速度会明显增加。所以,初中生物这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的尤为紧密的学科教学当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学习的情景当中是不二选择。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行组合成为4~6人的小组,通过小组中的热烈讨论,并且让学生自己深入的研究相关的知识,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第二,多个小组间的联合讨论。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一个小组看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尽相同的。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要求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整理自己小组中的意见之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讨论,从而确保看问题的全面性。第三,在小组之间都发表完自身意见之后,作为教师就须要指出学生所表达的看法当中的优缺点,进行分组评论。在评论的过程当中,作为教师要不吝惜自身的鼓励,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大加赞扬,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所表达的错误观点,教师也须要委婉地指出其中的疏漏之处,以便于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小组讨论的情景教学,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资助学习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必须要在课堂上完成整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的板书、多媒体的影像设备以及教学的实验设备。所以,教师须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当中所讲述的本单元的知识点,对于整体的教学资源合理的进行配置,抓住主要矛盾。例如,在人教版课程当中讲述“棘皮动物”的时候,就可以在讲课之前先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有关于棘皮动物的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于棘皮动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使他们能够从感性的认识上了解什么样的动物是棘皮动物,这些棘皮动物大多的生存环境。在通过影像资料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将海星、海胆等棘皮动物的标本拿出来给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影像资料当中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棘皮动物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同理,在讲述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这课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五、 生命教育思维融入教学中
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书育人,教书则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述,而育人则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时代,很多学生因为一些困惑选择轻生的现象频繁出现,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生命教育,十分符合必要,也十分迫切。在具体生命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教师要将教材当中的知识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讲述动植物的时候,要详细的阐述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重视生命,敬畏生命,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当中“生物圈当中的人”这样一节课当中,作为教师就要详细的阐述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生命的形成,在形成之后所应该承担的社会任务,充分地认识到人在整个生物圈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每一个人在自然界当中都是唯一的存在。第二,教师在具体教授的过程当中,还须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教师要改变传统模式当中师生不平等的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完全将自身放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从而构建出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出必要的改变,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须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仅仅应该教授教材当中要求的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卫红.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新认识[J].新课程学习,2013(6).
[2]黄春华.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功,2008(6).
[3]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编辑∕岳 凤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1整体把握,细节理解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课程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繁多、知识零散的特点。 有些学生在没有正确把握生物学习技巧的前提下,只知道一味的背诵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未曾学习的生物知识越来越多,已经学习过的生物知识却越来越混乱, 如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便会越来越少。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 一方面学生要做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继而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生物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清楚必修一主要是围绕“细胞”进行教学的,在“细胞”的下面有将其分成了不同的单元, 同时在学习到某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也要先让学生针对某一单元的每一章节,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总结。 当然在学习完一块内容之后,学生也要及时地归纳和总结,争取可以将自己所学习的生物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串成一条线,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只需要在这些大的框架中加入一些具体的内容。 试想:当学生熟知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又该将这部分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时,高效的课堂学习便由此生成。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注重细节的理解。 生物课程是一门结合了文理特性的综合性学科,它既需要学生从整体的把握来更好地记忆琐碎的知识点,又需要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刻地理解每一个琐碎的知识点。 比如学生在理解“遗传”的定义时,不能简单的受到平时理解的影响,应该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准确的理解,并深刻理解由遗传而引出的DNA、染色体等知识点的拓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细节上对生物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从而将整体感知和细节理解有效的结合起来。
2善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在选材上更倾向于抽象知识的讲解,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细胞这类看不见、摸不到的的微小的生物而言,其对于学生的理解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生物教学,无非就是通过教材中的图示和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来进行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同时其也受到了静止性和平面性等方面的局限,使得学生很难直观、快速的理解抽象的知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善用多媒体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呢? 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比如在教学“光合反应”这一章节中,学生很难直观地想象出光合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具体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将“光合作用”搬到大屏幕上,将这一缓慢的、细微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清楚的表示出来。 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多媒体上看到各种能够发生“光合作用”的物体,同时看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叶绿体,一个简单的动画将“光合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拓展课外生物知识。 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充分利用起短短的课堂时间,将教材中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但是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如今教师完全可以随时在多媒体上展示自己想要拓展的知识, 如在讲到与遗传病有关的内容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遗传病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或者是为了给学生普及更多的遗传病知识, 便可以将自己在课后收集到的相关的知识展示在多媒体上, 这样简短的几张图片和简单的几个动画视频就能充分提高学生对遗传病的认识,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回归生活,增加生活体验
生物学科中所涉及到的众多生物知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 这样理论知识永远都只是学生脑海中的理论知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生物教师应该懂得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比如在学习“种群的特征”时,很多学生不明白种群的这四个特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教师可以借此将学生带到公园里,让学生仔细观察公园里的一花一草, 在学生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之后,再从数量、空间、遗传和系统四个特征展开详细的讲解,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 教师就能结合实际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听。 这样学生难道还不能理解种群的四个特征了吗?再比如在学习“生物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真观察植物系统为何会出现“有虫不成灾”的现象,并让学生尽可能地找出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几条重要的生物链,在眼前实物的提示下,学生可以列举出不同的生物链, 紧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态系统为何会长期的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探索到的答案远比从教材中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点要有效得多。 最后,教师还可以从“保护环境”的主体入手,让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帮助生态系统维持现有的稳定性? 此话题一出,学生又会展开一番热烈的讨论。 可见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于生物教学来说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生物教学也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生物大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 并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角度出发来完善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
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的生物课堂是提倡发展的课堂,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率真、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高效的学习,快乐的成长。本文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为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提出了三点具体的策略。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春光小学乔秀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从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了,我的心情也是经历了几次变化,首先是向往,渴望,渴望自己也能这么给学生上课,渴望自己教出的学生不光是学会了知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各种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渴望自己的课堂真正能实现和达到学生为真正意义的主体,改变以前教师满堂灌得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当我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感觉很难。
首先学生刚开始不适应这种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尤其是讨论。往往在讨论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展示和点评的时间少,而且一节课下来所展示的内容太少,一个导学案往往需要两节课完成,就这样学生感觉还不会,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东西。我也经常反思该怎么做。杜郎口中学老师只不过是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而我们要做的必需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去摸索
与探究高效课堂之路。在探索的过程中,虽然我们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改进,一点一点的在前进。许多同学包括许多老师在内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好处和意义的所在。许多同学应经开始适应它了。结合我上课的体会,我感觉: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毎课教学内容。
2、自己必需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总是老一套,也要有自己的创新。
3、 培养和锻炼学生,首先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比你想的要做的
4、培训好小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小组成员一起搞好课上讨论,展示;让他及时督促和收发导学案;让他检查好本组完成作业和背诵情况。
5、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
6、自己要多总结多反思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
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