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南苑社区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中心地带。北起北关东街,南至市自来水公司,东以漆水河为界,西至印台乡杨贬村,隶属于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西山、南街、南关三个居委会,有驻区单位23个,住宅小区22座,辖区内共有常住户2496户,人口8088人,面积1平方公里。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结合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本社区危险地段李家沟、南关居委、罗家沟、南沟、杨沟险等55处,涉及2个组。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组长:周斐
副组长:段萍萍、温学样
成员: 任惠云、侯海燕、王丽丽、蔡建梅、赵苗
分工负责:监测员1人,负责观测雨量、水位及观测设施管护.预警员1人,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设施管护;应急抢险队1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
四、预警及响应
当接到上级预警信息时,按要求执行。预警遵循已设定预警指标,预警员根据指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信号。报警工具为铜锣和吹哨子等报警器材,警报信号设置为: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再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社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转移安置联络人通知转移安置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转移安置联络人组织进行安全转移工作,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Ⅲ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Ⅲ级标准时,社区干部、预警员、抢险突击队到岗到位,加强对危险部位的监测和巡查。
Ⅱ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Ⅱ级标准时,做好转移准备,密切监视,随时报告,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险。
I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I级标准时或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时,社区主任下达立即转移命令,组织群众向安全区转移,对重点部位设置警戒区,严禁群众进入危险区域,并将险情及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五、防御物资储备
为防止南苑社区南关和西山小组汛期可能出现的灾害,我社区准备了以下防汛物资:铁铲、镐头、扒子等工具; 信息传输:根据紧急电话、手机短信、敲脸盆等。存放地点社区,保管人段萍萍,联系电话:13992932523 附:表
1、
2、
3表1:南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及分工
表2:南苑社区抢险队人员表
表3:地质监测人员表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南苑社区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中心地带。北起北关东街,南至市自来水公司,东以漆水河为界,西至印台乡杨贬村,隶属于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西山、南街、南关三个居委会,有驻区单位23个,住宅小区22座,辖区内共有常住户2496户,人口8088人,面积1平方公里。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结合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本社区危险地段李家沟、南关居委、罗家沟、南沟、杨沟险等55处,涉及2个组。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组长:周斐
副组长:段萍萍、温学样
成员: 任惠云、侯海燕、王丽丽、蔡建梅、赵苗
分工负责:监测员1人,负责观测雨量、水位及观测设施管护.预警员1人,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设施管护;应急抢险队1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
四、预警及响应
当接到上级预警信息时,按要求执行。预警遵循已设定预警指标,预警员根据指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信号。报警工具为铜锣和吹哨子等报警器材,警报信号设置为: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再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社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转移安置联络人通知转移安置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转移安置联络人组织进行安全转移工作,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Ⅲ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Ⅲ级标准时,社区干部、预警员、抢险突击队到岗到位,加强对危险部位的监测和巡查。
Ⅱ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Ⅱ级标准时,做好转移准备,密切监视,随时报告,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险。
I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I级标准时或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时,社区主任下达立即转移命令,组织群众向安全区转移,对重点部位设置警戒区,严禁群众进入危险区域,并将险情及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五、防御物资储备
为防止南苑社区南关和西山小组汛期可能出现的灾害,我社区准备了以下防汛物资:铁铲、镐头、扒子等工具; 信息传输:根据紧急电话、手机短信、敲脸盆等。存放地点社区,保管人段萍萍,联系电话:13992932523 附:表
1、
2、
3表1:南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及分工
表2:南苑社区抢险队人员表
表3:地质监测人员表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蓓蕾幼儿园传染病暴发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负责各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
组 长:园长
副组长:总务副园长
成 员:业务副园长、保健医生及各级组长
职 责:负责领导全园传染病暴发防控工作,制定防控传染病暴发应急预案,并统一指挥、协调应急防控工作。
传染病暴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信息报送组、应急处置组、宣传教育组、后勤保障组、监督检查组。
(一)信息报送组 组 长:园长
副组长:总务副园长
组 员:保健医生、各级组长、班主任
职责: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核实因病缺勤情况上报工作,信息准确,各班每天上午8:50分前,下午13:50分前将因病缺勤情况报告保健室,再由保健医生上报至文教办。
(二)应急处置组
组 长:园长
副组长:总务主任
组 员:保健医生、各班教师
职 责:突发事件发生时,抽调相关人员,采取隔离消毒措施,调集车辆运送人员。
(三)宣传教育组
组 长:园长
副组长:总务主任
组 员:保健医生、各级组长及班主任
职 责:将各种传染病知识宣传到每一位教职工、幼儿及每一位家长。一旦出现疫情由宣传组应对媒体。
(四)后勤保障组
组 长:园长
副组长:总务主任
组 员:后勤组成员
职 责:必要时负责经费准备、物资储备、配备防控物资。
二、 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幼儿晨、午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教师、家长、幼儿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幼儿园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各种传染病疫情,确保师幼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落实防范措施
1、坚持晨、午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保健医生每日对来园幼儿晨检,各班班主任对出勤幼儿进行询问及午检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幼儿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于8:30前报到保健室,并认真填写因病缺勤追踪记录,如为传染病疑似症状的幼儿,应去医院检查,并由保健医检查后方可入园。保健室做好因病缺课幼儿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如发现有疑似病例,应由幼儿园信息报送组组长按要求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保健室坚持全日观察登记制度,健全传染病监控信息册,对在园生病有皮疹、发烧、咽痛、咳嗽、食欲不振、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乏力等症状的幼儿,实行就地隔离,并通知其家长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就诊。对疑似病例的班级采用含氯消毒剂空气消毒,必要时启动教室紫外线消毒。玩具、班车、楼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每天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由各班保育员、保洁员、司机负责。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
幼儿园密切关注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保健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教工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各种传染病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师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幼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
活动室、办公室、食堂、各功能室等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新鲜。开展全园爱国卫生活动,大力整治幼儿园内部各处环境卫生,清除“四害”孳生地;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幼儿园洗手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 建立资金保障制度
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及器械等防护用品的储备。
四、紧急疫情应急处理
1、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疫情(包括疑似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与传染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待未发现相关症状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返园。
3、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桥头村位于三阁司乡西南部,辖6个组,220户,1020人,地域面积2397亩,耕地1113亩,其中水田713亩,旱土400亩。配备警报喇叭1只,铜锣3面,手摇报警器1台,口哨7个,是隆回县110个山洪灾害易发村之一。桥头村滑坡体位于2组新屋里,2003年8月开始出现裂缝,威胁2组共2户1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有关避灾、减灾的要求,按照县防指的部署,特开展本次演习。
二、演习目的
本次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演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地质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
三、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要求和乡水务站结合该村制订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救受伤人员,直到警报解除。安全转移人员10人。
四、演习时间
2010年5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开始,上午11时15分结束。
五、演习地点
三阁司乡桥头二组滑坡区。
六、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
1、参加演习单位:
防汛办、村党支部、村委会、国土资源所、民政办、林业站、水务站、派出所、供电所、卫生院。
2、单位职责:
⑴国土资源所和水务站负责山洪地质灾害的信息收集和预案的制定。
⑵林业站负责防洪抢险木材准备。
⑶供电所负责抢险用电安全和照明用电器材保障。
⑷派出所负责交通、安全和灾后治安管理。
⑸卫生院负责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搞好灾区卫生消毒工作。
⑹民政办负责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3、参加演习人员:桥头村部分村民
七、指挥机构
乡党委、政府成立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演习指挥部,黄胜军同志任政委,戴恩森同志任指挥长,胡德智、陈书琴、黄晓晖、黄漾波、邹嵩、黄水长、王熙华(常务)、马宗勇、文晴岚、罗红星任副指挥长,文本林、王跃华、邹争龙、许小华、郭永平、郑锦文、彭元勇、刘石华、谭利勇、肖时训、邹立荣、钱战教、马乐成、孙孝校、刘玉央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5个组1队,各自职责如下:
1、政委、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行使指挥调度、发布命令,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常务副指挥长:负责桥头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全盘工作和本次演习的指挥调度。
3、副指挥长:负责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政委和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王熙华任组长,王跃华、黄 磊、王祝娥为成员。具体职责:负责所需防汛抢险及观摩现场的物资购买、调度、发放和布置,确保防汛抢险和观摩有序进行。
5、信息调查联络组:黄漾波任组长,罗红星任副组长,龚波、邹争龙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负责收集和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负责场地布置;掌握本乡区域内各村组巡察信号员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迹象和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及险情灾情动态,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乡村组巡察信号员迅速将信息、命令、警报信号传递到转移安置组各指导员和组长;安装并调试好高音喇叭及警报装置。
6、转移安置组
黄晓晖任组长,罗建刚、马勇、丁念和、袁新善、陈四清、肖增银、陆升见、陆正明、黄大勇、刘善、谭利勇、幸召明、王建华、范丁红、蒲红军为成员。胡中孝为巡察信号员,张祈负责鸣锣,陆生扬负责手摇报警器,钱战教负责音响设备。
转移安置组主要职责是:按照演习指挥部的命令、预警及警报,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有序转移并安置。转移时,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
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同时确保转移后群众财产的安全。联系村组转移安置责任人员。
7、医疗救护组:邹嵩任组长,孙孝校任副组长。卫生院医生6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8、秩序维护和转移保障组:黄水长任组长,许小华、焦青松、陈惟华、王丽芳、刘玉央等人为成员。主要职责:负责安全转移过程中交通秩序、通讯设施、照明和电力设施的临时处置,在各转移路线实行道路清障,维护社会治安,确保演习有序进行。
9、村级民兵应急抢险分队:桥头村成立民兵应急分队,宣传、动员、群众按要求转移;帮助老弱病残人员安全转移,抢救受伤人员。
队长:蒋业社
队员:全体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名单略)
八、转移线路及责任人员安排(详见细则)
九、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坚守岗位,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岗。
3、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加强配合。
十、演习程序
1、预警。5月24日上午10时40分指挥长发布“各位乡亲,现在正在下暴雨,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三次均匀间断5秒鸣警,各组以“咣咣”鸣锣为预警信号,参加演习的工作人员和群众到岗到位。
2、警报。上午10时45分指挥长发布“各位乡亲,现在正在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全体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连续不断时间1分钟鸣警,各组以长鸣口哨为“咣咣咣”鸣锣为转移信号。
3、警报声、哨声发出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指挥地点。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
4、各转移安置小组指导员和组长逐户核查转移人员是否全部转移至安全区。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谢家坝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239户,983人,有 耕地面积1842亩,房屋272栋。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受灾害的主要类型为山洪、滑坡。主要在
三、四社,受 山洪威胁的共9户,37人。危险区主要是临近台子社的大水沟,每到汛期,容易形成特大泥石流,给沟两边的9户群众形成威胁。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由村支部书记韩合作为组长,村主任张学隽和村文书刘岳峰为主要成员,全面负责防御避险工作。负责险情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村民传递转移信息,并成立应急抢险队2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安置。
四、撤离路线及避险场所
因泥石流一般是从大水沟出来向下涌,所以群众的撤离路线是向上边撤,具体避险场所在学校或乡政府院内。
谢家坝村委会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第6篇
关于印发《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
通知
各村(屯)及相关单位:
现将《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逊河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六月五日
逊河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逊克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主要指山地灾害(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的统称。山洪灾害防治预案是指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山洪灾害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主要目标
本预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2、编制原则
本预案的编制原则: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布置、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尽可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参加防洪。
3、法律、法规依据
本预案编制所依据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二、实施责任
1、本镇镇长对本预案负总责。
2、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及防汛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防汛法》及本预案的规定和防指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预案中的各项准备和实施工作。
3、对于拒不执行本预案或防指发布的防汛调度方案或防汛抢险指令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关条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基本情况
1、自然经济社会情况
逊河镇管辖1个社区居民委,9个行政村,13个屯。现有居民3536户,1070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其中镇内人口936户,3942人。全镇人口由汉、满、蒙、达、回、鄂伦春、朝鲜,锡伯族组成。拥有耕地面积144360(9624公顷)亩。境内区域为丘陵地貌,山峰起伏不断,地质构造主要为岩体云母二长花岗岩,岩面多为均质土壤,植被良好。森林资源覆盖率达65%以上,四季变换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高气温为34℃,极端最低气温为-32℃,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73天,区域内的洪水主要是峰面雨形成,以前者为主多发于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2、山洪灾害危害及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征:
⑴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
7、
8、9三个月是我镇的主汛期,也是我镇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山洪灾害都集中在
7、
8、9月,给山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⑵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我镇多个村屯为山地丘陵地形,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山洪灾害。
⑶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镇广大山区山高坡陡,溪河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
⑷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瘁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山洪灾害原因:
⑴我镇山区特殊的地形地势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较复杂,高差起伏大,坡陡谷深。这种高差起伏巨大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云致雨、增加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提供了条件,易引起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⑵、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镇山丘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表面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⑶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我镇属于第四积温带气候区,每到汛期,特别是主汛期
7、
8、9月),我镇范围有一段强降雨过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洪灾害。
⑷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边任意乱倒、乱建、乱挖,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导致山体滑坡,易山洪暴发。
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区域内山洪灾害的发生多为山体滑坡,根据土地管理部门调查确定我镇有大公河、小公河、西兴村三个村处为地质灾害点,并制定了群众安全转移预案,现防范主要为非工程措施
四、实施措施
1、组织指挥机构
镇里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山洪期间的各项防御工作。机构组成:
指挥长:孔志伟(镇长)
副指挥:李佩清(镇人武部部长)
徐文胜(镇分管水利工作领导)
刘 锐(镇分管土地领导)
监测组:各村村主任
信息组: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
转移组:各村民兵营长、村干部
调度组:党政办、民政办、水利站
保障组:土地所、卫生院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黄潭镇政府办公室,由连炎平负责具体事宜。
2、职责和分工
监测组:负责辖区雨情、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监测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人员的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的搬迁建设及新建房屋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的信号(手机、鸣锣)发布报警信号。
五、监测预警
1、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2、实时监测:对辖区内的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地段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3、及时传输监测信息,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发布通知相关村庄、人员做好山洪防御前期的准备工作。所在村应组织人员开展巡视,对可能威胁群众安全的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组织群众撤离,并上报乡主要领导。预警发布及程序为县――乡――村――组――户的顺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级防汛指挥结构。
六、转移安置
当发生山洪灾害时,根据预警的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先转移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转移的地点、线路遵循求近、安全的原则,转移的工作采取镇、村组织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听从指挥安全第一的原则。
七、抢险救灾
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如预警信息、转移线路、地点、交通等
2、抢险救灾的工作机制、方案,做好包括人员的组织、物质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工作。
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4、做好对紧急转移人员的临时安置、食物、用品、卫生防疫的工作,及时抢修水、电、路等通讯基础设施。
八、保障措施
汛前,镇村应组织人员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及时修复,对一时无法修复的应安排专人负责防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宣传山洪的发生性质、转移形式、救护等,每年开展1-2次救险队伍的演练。
九、责任追究
山洪暴发应急预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