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精选8篇)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1篇

全校活动结束了,我们班自己玩,老师买了一大堆的零食,供我们享用。我们玩放音乐传东西,音乐一停,那东西在谁那里,那个人就得接受惩罚,惩罚是在一个盒子里的。

我抽了两个,1、障碍物挑战。2、表演浑身乏力的动作。就算毕业了,这最后一次的六一活动会永远记在我心中!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2篇

根据我们自愿报名的项目,我是警察局的警员。老师为我们请了一名真正的警察,由他为我们讲述一些不法行为,一些法律。最令人激动的是警察叔叔还带了几个平时工作的工具,例如辣椒水、手铐等,这时有的小朋友投来了专注的目光,有的小朋友跃跃欲试,真想上前摸一下,还有的小朋友激动得拿起手机拍照。

接着,老师还带着我们去巡逻。我们换上了警察的衣服,开始寻找蛛丝马迹,我们先来到了做手工的手工教室,开始仔细巡逻,看看是否有用手工剪刀剪别人的不良行为,接着我们又去了体育馆,查查那儿有没有人用体育器材打伤别人的不良行为,结果,我们时代小学的小朋友都遵守规矩,无任何不良行为。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3篇

二年级是写话的起始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指出: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找到孩子感兴趣的写话点非常重要。低年级孩子善模仿,找到好的模仿范本,比教师的说教效果会好很多《。蚯蚓的日记》是一本很有趣的绘本故事,它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蚯蚓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图文结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学习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生活中的事物,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阅读绘本《蚯蚓的日记》,感受日记内容的丰富、有趣,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2. 通过阅读,学习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写日记, 并尝试以动物的身份写日记。

3. 体会写日记的乐趣,喜欢写日记,觉得写日记不是一件难事。

【教学重难点】

感受以动物身份写日记的有趣,尝试以动物的身份写日记。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 猜谜语

出示“:没眼也没脚,走路爱扭腰。雨天出门逛, 晴天地下藏。生来不怕湿,害怕太阳照。”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介绍绘本《蚯蚓的日记》

老师把蚯蚓请到黑板上来。(师板画:蚯蚓小弟)这位蚯蚓小弟到底有哪些秘密呢?今天老师把他的日记带来了。读读这本书的名字。(板书课题: 蚯蚓的日记)让我们顺着蚯蚓的笔迹走进他的世界,看看蚯蚓在他的日记里写了什么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板画蚯蚓小弟,一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二是将蚯蚓拟人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阅读绘本,感受内容的丰富

1.阅读第一则日记

师:这则日记写了什么内容?你们在生活中除了妈妈的嘱咐,还会有哪些人对你嘱咐?

师:从这三件事中,你知道了蚯蚓的哪些知识?

师:是呀,我们不仅知道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还明白了日记里可以写长辈、老师的嘱咐。(板书:教导)

2. 阅读两则日记

师:这两则日记,蚯蚓小弟又写了什么事?(板书:学本领)

师:为什么他们都学不会? 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与本领。(说得真好,蜘蛛有蜘蛛的本领,蚯蚓有蚯蚓的特长。)

3. 继续阅读日记

师:我们也停下来想想,为什么说跳房子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呢?

师:这两则日记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危险)

(设计意图:指导孩子阅读上述比较典型有趣的日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扶到放,边读边想,边读边概括,学习阅读方法,为后面的自读绘本和写话练习做铺垫。)

4. 小组合作读绘本

师《:蚯蚓的日记》有意思吗?打开老师给你们打印的书,请你们接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读完一则日记就把内容概括好写在下面。比比哪组读得最快,写得最快?

5.交流概括的内容

师:每组说两件事,其他同学注意听,没说到的内容待会请你补充。(师伺机板书)

(设计意图: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阅读任务, 养成阅读习惯。通过后续的阅读和概括,发现蚯蚓日记内容的丰富多彩,表达上的自然有趣。同时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联系生活,练写日记

1.联系生活

师:蚯蚓在日记里写了这么多事,你们在平时生活中碰到过这些事吗?谁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2.学生练写

出示要求:我也来把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要求:写3~5句话得3颗星,字迹清楚得1颗星,标点正确得1颗星。

3.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由蚯蚓的日记内容,迁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提出练写的要求,时机适宜,学生有话可写;同时提出练写的评改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

四、学习以动物的身份写日记

1.变成小动物,即兴采访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可是《蚯蚓的日记》这本书中写的这些事都是发生在谁身上的?文中的“我”指的是谁?(蚯蚓) 如果我们也以动物的身份来写日记,你想以哪种动物的身份来写?“巴拉巴拉能量,呜卡拉卡,变!” 哈哈,你们都变成什么动物了呢?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是什么动物?请你做一做动作,学着叫一叫。

(设计意图:发现文本的特别之处——以动物的身份写自己。为了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身份转换, 采用《巴拉巴拉小魔仙》中的咒语,将学生点化为小动物,再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孩子角色转变的趣味性。)

2.再读日记,讨论注意事项

师:以动物的身份来写日记,还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再来看看蚯蚓小弟怎么写的?

师:这则日记写的是什么事?蚯蚓是怎么跳舞的?那如果是大象会做什么动作呢?猴子呢?那么以动物的身份来写日记,我们要注意什么?动作要符合动物的特点。(板书:动作特点)

师:再来看下面这则日记,快速读完,说说写的是什么事?(挨批)

师:蚯蚓挨批是因为什么?(吃功课)那如果是小猪上课会因为什么挨批呢?(睡觉)还有哪些动物会因为什么原因挨批?

3. 出示例文,巩固注意事项

出示教师以动物青蛙的身份写的例文:池塘里要开晚会了,小鱼妹妹表演舞蹈,蝴蝶姐姐走时装秀。嗯……我表演什么呢?妈妈说我嗓门大,那我来个独唱吧。轮到我了,我跳上荷叶舞台,“呱呱呱” 地放声歌唱起来。大家都捂起了耳朵说“:唱歌怎么一个调子呀?真难听。”唉,真是太丢人了,羞得我钻到水底去了。

师:我们在以动物的身份来写日记时,还要注意动物的生活习性。(板书:生活习性)

4. 第二次练写

出示要求:我还能以动物的身份写日记。写3~5句话得3颗星,写出动物的特点得3颗星,字迹清楚得1颗星,标点正确得1颗星。

交流写话内容,认真听,猜一猜他写的是什么动物,有没有写出动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阅读文本,从中学习以动物的身份来写话的写作技巧。合理巧妙地使用教师的例文引路,为孩子的写作铺路架桥,降低习作难度,消除孩子习作的畏难情绪。从学生写的作品看, 学生已经学会了以动物的身份来写日记了。)

五、总结延伸

1.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写日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你可以把你每天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想到的事,像蚯蚓那样都记在日记里。

2.拓展

还可以这样写日记,出示图片,介绍照片式日记、一句话日记。小朋友,让我们尝试着经常写写日记,用日记来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吧!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4篇

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是引发其习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从低年级就入手,有利于学生思维扩展,智力开发。什么是日记?日记是生活的剪影,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就是把自己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难忘的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有话就说、有话想说,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是每当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总会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日记根本没有批阅的价值,从内容上看,没有主题,从写作方法上看,千篇一律都是流水账。还有的学生写字也不规范,感觉都是在应付。那么,如何让孩子写好日记呢?本学期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因此,要让小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想象力不太丰富,一提起写日记,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是记流水帐,要么是几句话敷衍过去,写得很平淡,无具体内容。我利用周二和周四的早读课的20分钟让他们说说当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为他们找到了写日记的内容。现在,我又扩大了孩子的写作范围,对校园里,上学、放学路上或家里发生的事情,进行指导,这样每人有了每人的写作对象,避免千篇一律,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他们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毫无拘束地写了出来。

二、提出写日记的要求

在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后,要对写日记逐步提出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兴趣高,日记内容写得好,但也有少数同学名义上是一篇,却两三句一笔带过。于是,我又要求篇幅的長短,并且由少逐步增至200字以上。这就逼着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对日记写得好的,我利用早读课和活动课在班上宣读,给予鼓励,对于完不成的给予个别指导,让他们把日记写得更好一些。其次,再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在自己的日记中加上一些比喻的句子、夸张的句子。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写的日记,必须及时反馈,正面激励。这样,才能既不失时机,有的放矢,又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反馈的时间太长,学生写日记的热情就会大大减弱。因此,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我都尽量当天批阅。有进步的,写的好的,我会在优美的句子、词语下画圆圈,画波浪线,并且写上富有启发性、鼓励性的话语。对于写作水平差一点的同学,我也在首先肯定他们点滴进步的同时,诚恳指出日记中存在的问题。每次批阅完日记,都要进行佳作赏评,让大家来欣赏、学习,共同提高。对于日记中出现的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我就进行"集体会诊"。日记写的好的同学,自己的作品被欣赏、被展示,心情自然是十分激动,对写好日记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而其他同学在欣赏之余,也慢慢领悟到如何写好日记,在无形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开放阅读,厚实学生积累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个性化语言的主渠道。阅读应该是开放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自在地品读。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语言,畅通由读到写的渠道,"日积月累,必有大成"。因此,要指导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拼读的基本技能,我们就让学生借助拼音阅读注音的课外读物,如《成语故事》、《学苑创造》等。另外可让学生学习摘录,鼓励学生剪贴报纸,摘抄报刊杂志中写人记事、状物、叙景的好词佳句。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学贵有恒",写日记需要坚持。做到坚持写日记,学生就会喜欢上写日记,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坚持写日记,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养成了留心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并且,学生在写日记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怀,感受到了家长对自己的期望,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生活、选择素材,我规定每周每个同学至少写一至两篇日记,同时,提倡学生天天写日记。写日记贵在坚持。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写日记的兴趣保持下去呢?我采用了星级评价,即每写够5篇,就在日记封皮上刻一个星星,写满10篇刻两个星星,依此类推。一个学期下来,谁得到的星多,谁就当选我班的"日记之星"。 这样,学生的兴趣日渐浓厚,写出了好日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

总之,要想写好日记,平时就得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这样,不但能够学会写日记,也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此外,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为习作多积累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样持之以恒写日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作文也就能笔下生花了。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作文 第5篇

首先,我们来到羽毛球班。我迫不及待地上场了,一开始,我虽然很努力,可还是没有把球打过网。后来,我终于把球打过了网,可羽毛球像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一过网就掉了下来,结果我又败下阵来。比赛开始了,我开始和同伴合作,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来打球。我使出绝招来打球,看准对方的空门,用力挥拍进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赢了!

后来,义卖会开始了。我们立刻拿好自己钱,直奔义卖的地方,大家有的拿自己的商品卖给别人,赚到点零花钱;有的在向老师或同学买一点东西;还有的同学在看商品,并在一旁点评。大家的义卖商品也五花八门:有卖花的,有卖小本子的,还有些则在卖手工的。各种东西琳琅满目,一应俱目,让大家眼花缭乱,不知该买哪些东西了。

二年级日记:难忘的一天 第6篇

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就要入队了,入队后有游园活动,大家都非常开心。谢老师说:“你们一定要写完汉语拼音本才能游园,写不完要留在教室里继续写。”我在同学们吃早餐时就写完了。这时,蔡老师广播了,大家排着一列列队伍走向操场,在操场上站得整整齐齐。一年级同学的家长们都来到了学校,给自己亲爱的孩子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入队活动结束了,游园活动开始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问回答”,我答对了两道题,一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另一题是世界上能让人漂浮在水上的海是死海,一共有三题,只要能答对就有奖,我得到了一本汉语拼音田字本。在那里,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山、河、海.游园活动结束了,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回忆着上午那美好的时光。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

最难忘的事日记二年级 第7篇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开饭啰——”随着老妈的大喇叭声,我和老爸像离弦的一样一起奔向餐桌。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抢肉战”拉开了序幕。

“哇,老爸!你夹的肉未免也太大了吧!”我急得都喊出来了。看着老爸吃肉得意的样子,我“怒火中烧”,立马拿起筷子在盘子里“翻江倒海”起来,可此时的老爸迟钝多了,肉片准确无误地进了我小肚肚。我再瞅瞅盘子里,只剩下一块肉了。趁老爸埋头扒饭之际,我拿起筷子冲向最后一个“目标”,不料手抖了一下,夹中了一个蘑菇。就在这时,老爸那双筷子如闪电一样冲了过来。糟了,“火烧眉头”了。只听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老妈突然对老爸说:“好像有人在叫你。”趁老爸抬头望门口之际,我瞄准“目标”夹起最后一块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说:“还是老妈。”老爸这下才醒悟过来,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哼,算你们有本事。”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8篇

基于这种使命感的促使,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开展了《小组轮流日记有效性操作的研究》这一小课题的探究, 力求找到一条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富有活动性、参与性的语文操作途径,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 提升语文整体素养。

小课题研究历时近两年, 在不断思索、研究的过程中, 收获颇丰。

小组轮流日记:以关注儿童的整体生命发展为主要价值

所谓儿童的整体生命发展, 即必须顾及儿童的这些方面的发展:健康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 和谐的人际关系, 全面的读写能力。小组轮流日记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它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 给学生带来的是生命的释放。

我爱小组轮流日记。为什么呢?因为所有想写的散文、诗歌等文章, 都可以在“好朋友”小组轮流日记里“一吐为快”。记得我写过一篇题为《外婆家的白杨林》的文章,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散文, 憋得我可难受了。可是, 我实在想不好写在哪里。写在周记本上?我怕羞。写在大作文本上?老师又没定过这样的主题!看来非写在“小组轮流日记”上不可了。写完这篇文章后, 我的心像一只囚禁多时的小鸟被放了出来, 真是快乐! (王书晗)

它满足了学生自我认识的需要, 在积极地表达中, 提高读写能力。

每当轮到我写小组轮流日记的时候, 我就会觉得非常开心。因为不但能写自己爱写的文章, 而且还能看到别人的好文章。如果我的文章得到了别人的好评, 我会觉得比吃了蜜糖还甜。如果文章写差了, 又可以看到这么多同学的意见, 我的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王彬韬)

它满足了生生对话的需要, 在有效的交流中, 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

写小组轮流日记时的心情是无比快乐的。围绕着一个个可爱的话题, 行云流水地写着写着, 一股幸福的热流就涌了出来, 使我想停下都不行。我觉得写小组轮流日记有三大好处:第一, 小组轮流日记十分有趣, 还不用再做一些抄抄写写、读读背背那种无聊的作业。第二, 没看别人的文章时, 我总是写得随随便便, 看了别人的文章再写, 我就认真多了。第三, 还可以在李恺、喻陈铭这些对手面前伸伸手脚, 扬扬威风。 (张鼎)

这些孩子的心声都足以说明, 小组轮流日记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读写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 它给了孩子一个生命发展的舞台。

小组轮流日记:以适合儿童精神的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

儿童精神是自由的游戏精神, 所以最能调动儿童的是一种含有游戏精神的方式。小组轮流日记的形式是游戏性的, 它以四人为一组, 轮换着写。学生在写作之前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文章, 点评其他同学的文章, 比较其他同学的文章, 模仿其他同学的文章, 这对孩子来说, 是很好玩的。小组轮流日记的内容是具有游戏性质的, 无论是前一阶段的续编童话, 还是后一个阶段的一周一个自定主题写作, 都是在学生兴奋期待的状态中完成的。小组轮流日记的评价具有游戏的性质, 有同学评, 有家长评, 有老师评;可以打星级, 可以是评价性语言, 还可以评等级, 形式多样。正是这种游戏的本质, 才吸引了具有游戏精神的儿童。

我们来看看这些孩子的评语:

你写得比上次好多了, 字也写得很不错, 想象更是丰富。对了, 丁丁, 假如这个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暗室, 我和你一起去那里, 如何? (喻陈铭评张鼎)

字实在是太差了, 看都看不懂, 什么字呀?写错字也不要乱涂, 一个字:脏!还有很多错别字, 如:“幻”不是“约”。而且你还跟上次一模一样, 少标点。 (蒋竞书评邵喆羽)

大闸蟹一定很好吃, 要不然我怎么会看得连口水都流出来了呢? (刘少楠评刘英杰)

这些评语, 生机昂然, 孩子的率真、可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而这种自由、和谐地表达, 正是儿童游戏精神的体现。

小组轮流日记:以“同质组组”为主要操作策略

在本课题刚开始的时候, 轮流日记组组的形式采用的是“异质组组”。目的是希望那些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能给班里写作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我期望在潜移默化中, 他们能有所提高。谁知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验, 小课题的研究几乎看不到成效。除了刚开始, 由于新奇, 学生一度表现出热情外, 以后的日子里, 小组轮流日记就是一项老师布置的要求完成的作业。小组轮流日记成了学生的负担, 学生又怎能自觉自愿地敞开心扉, 无拘无束地交流呢?

至此, 我的小课题研究走进了“死胡同”。

恰在此时, 一位学生家长根据她儿子的情况提醒我, 是不是把“异质组组”改成“同质组组”。这不经意的提醒, 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时选择异质组组, 从我的目的看, 所关注的重点, 是那些写作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 在我的潜意识里, 我只想让他们俯身帮助别人, 而没有给他们更高要求, 给他们挑战别人、挑战自己的平台。

再反过来想, 即使这些水平较好的孩子能如我所愿, 给了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以示范, 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能自觉地去吸收、消化吗?仔细分析那些学生的心理, 不难知道, 在那些孩子的眼里, 那些写作水平好的孩子是本该写出这样的文章的, 而其中的差距是本来就该有的啊。

如果真是这样, 那我所谓的“小组轮流日记有效性操作的研究”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没有兴趣、没有挑战、没有促进, 何来提高, 何来成效呢?

于是, 我决定改“异质组组”为“同质组组”。令人激动的是, 就是这小小的改动, 呈现了一幅迥然不同的景象, 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益, 使课题研究最终走向成功。

不难看出, 改“异质组组”为“同质组组”, 就是从儿童出发, 爱护儿童。“异质组组”客观上造成了对话的不平等, 不民主, 优等生明显处于对话的优势, 而作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孩子则当然处于劣势, 这一差距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对话表达交流的障碍, 于是孩子也就对这种作文对话形式失去了兴趣。“同质组组”努力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 组内的孩子作文能力水平是相当的, 首先在心态上给孩子一种“势均力敌”的心理暗示, 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写作欲望, 于是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就能达成一个和谐的状态。同时, “同质组组”中各组员虽然写作水平相当, 但性格、兴趣、情志、爱好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份差异反映在小组轮流日记上, 就是一篇篇具有鲜明个性的“五彩”的文章。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 “同质组组”很好地形成了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的局面, 使同质组的孩子在作文实践过程中的发展达到最优化。

小组轮流日记:以课内外结合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小组轮流日记是一种语文活动, 也是一种写作形式。首先, 它必须立足语文课堂, 在课堂积淀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 在课堂理解表达方法和表达手段, 在课堂触发想象和创新点, 在课堂感悟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思考。一句话, 从课堂出发, 要收获内容 (即日记写什么) 也要收获形式 (即日记怎样表达) 。记得新教材第四单元动物篇, 选有语言风格特别明显的老舍的《猫》和丰子恺的《白鹅》。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被丰子恺和老舍的那种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深深打动、吸引, 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 学生有所感受。在本周的小组轮流日记中, 很多小组都纷纷写小动物, 并不自觉地模仿了前面两位大家的语言风格。“我家的小白兔, 那可是我家的老爷, 地位比爸爸还高。”“说起奶奶家的小鸡啊, 那可是个机灵鬼。”“那天那狗和邻居家的狗争食物, 真可谓是智勇双全呢!”这些语言, 虽稚气, 却很吸引人。

课堂的引领, 不仅能在语言上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 更能在精神上陶冶他们。前几天上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很多孩子在小组轮流日记中提到了这篇文章对他们的影响。

孙寒玮在文章这样写道:读了《生命生命》, 我感悟到了很多:谁也不能控制我的生命, 谁也帮不了我, 因为这是我的生命。墙角的香瓜子告诉我, 虽然生命的道路上艰难频频, 但是只要经过你的不懈努力, 就会成功。即使你没有成功, 但是战胜自我的成果却是最宝贵的。

学生这种在课堂中的感悟和体验, 是真实而深刻的, 是触及灵魂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外化和表达的机会, 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课内外结合, 促进学生“吸收、消化”, 是提升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有效方法。

小组轮流日记: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丰富课程生活资源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学科的, 它也是生命的, 是整体的。本学期, 我们班的小组轮流日记得到了家长的空前关注, 促进了家校联系互动, 创设了家校间用笔交流的氛围。当孩子跟同水平的同学较劲的时候, 他无论是想得到父母的帮助, 还是想得到父母的肯定, 都会积极地把小组轮流日记给爸爸妈妈看;作为父母, 对自己的孩子总很难客观地评价。今天刚好可以借助小组轮流日记来真实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父母的关注, 给小组轮流日记注入了新的动力:

你笔下的蚊子很勇敢, 用尖尖的嘴巴“请”回了院长;你笔下的老鹰很聪明, 借猎人的手杀了所有的四脚动物。鸟类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但没有了走兽, 飞禽会很孤单的。假如能创造飞禽、走兽和谐生活的结局会更棒!

赵聿凡妈妈评。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精选8篇)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二年级日记 第1篇全校活动结束了,我们班自己玩,老师买了一大堆的零食,供我们享...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