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识字范文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识字范文第1篇
1 创设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也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话。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对于刚从快乐的幼儿园出来的一年级新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比较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响, 为顺应儿童的心理, 我经常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使学生乐意学并记得牢。在教学时, 针对他们天真活泼、爱交朋友的年龄特点, 我将生字亲切地称为“汉字娃娃”, 学生自读课文后将学习生字了, 我便说:“读好了吗?汉字娃娃可等不及了, 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 你们能大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孩子们听了, 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起来, 大家纷纷举手, 都想认读生字。学生读完以后, 读得好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并奖励红五星, 贴到荣誉墙上, 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乐滋滋的, 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2 运用直观教具, 激发自主识字兴趣
汉字是抽象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模糊的。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由于认知水平的具体形象性, 他们对抽象的东西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汉字变为具体生动的图画,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以整体感知为主, 在他们看来, 一个个汉字首先是一个个图形, 这些图形是要表达的意义, 笔画的意义就是搭建这些图形。我们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的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相结合, 才能显现出汉字的意义。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较差, 需要通过图画、实物或模型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联想, 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如教学“月”时, 学生对月亮已有感性的认识, 脑子里有一个鲜明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月亮。教学时我通过观察图片将月的形体与篆文的“月”和楷书的“月”并置,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月”形图与生活中的月亮是一脉相通的, 他们看着图中的那轮弯月, 手写着由月亮演变而来的“月”字, 内心充满了发现新联系的喜悦。在此基础上, 我趁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描绘出“月儿弯弯像小船, 月儿弯弯挂天边”的形象。这样, 抽象的“月”逐渐被头脑中鲜明生动的月所取代, 今后只要想到月亮的外形, 就很容易想起月字的写法。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 在生动直观的教学中提高了识记效果。
3 组织趣味游戏, 激发自主识字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 “多玩、多学”, 在玩中认字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起学生游玩情绪, 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 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 所以, 在每种方式的练习前我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且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 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在教学中, 我运用顺口溜识记字法, 提高识字的效率。如教《庄稼小卫兵》一课, 为了让学生区分“青、清、请、情、晴、睛”这几个字, 我编制了顺口溜:草青青, 水清清, 请你来, 做事情, 太阳升, 是晴天, 看东西, 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 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 生动有趣, 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的读字抄字效果好得多。教学中, 还可以运用猜字谜记字形的笔法, 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 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思”, 十张口, 一颗心, 猜猜看, 动脑筋;“梯”, 弟弟站在木头边;“非”的谜面可记为“一个猪槽两头通, 六头小猪两边拱”;“鹅”字可记为“我是一只鸟, 走路摇啊摇”;“尖”可记为“上小, 下大”;“虽”可记为“一口吃下一条虫”等等。运用以上方法既可让学生自己记住生字, 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 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学生在游戏中记住了生字, 不仅增加了自主识字的趣味性, 也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规律识字, 激发自主识字兴趣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 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识字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识字。为了实现学生独立、主动识字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时, 我主要利用一年级教材中两个识字单元来培养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 从而激发识字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基本字与变化字之间的关系, 明白汉字的构字规律, 从中懂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叠一叠”五种识字的方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记忆生字, 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 既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外, 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生活中的汉字, 并把认识的汉字记在《日积月累本》上, 利用课余时间相互交流, 比比谁认得多, 评选出优胜者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5 利用活动卡片识字, 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学生对枯燥的汉字学习是没有兴趣的, 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会更没劲, 甚至还会抹杀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愿望。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一些汉字制成生字卡片,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兆”时, 可以先做“木”、“足”、“提手旁”等, 并把它放在“兆”的后面;再边讲边演示, “兆”字加上“木”旁就是“桃”, 加上“足”旁就读“跳”, 加上提手旁就读“挑”。照此方法, 也可以把“桃”字去掉木旁读“兆”, “跳”去掉“足”旁读“兆”, “挑”去掉提手旁读“兆”。活动演示后,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相互自制活动卡片, 组成更多的汉字, 让学生去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如果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是有限, 所以, 必须向课外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生活中处处用语文, 可以说, 汉字无处不在。如果能将我们学生的眼睛擦亮, 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 随时随地识字, 那么生活就是他们识字的大课堂。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教材, 如认招牌和物品包装袋上的字、车站名等。我让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定期巩固、交流、展示, 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最大、识字渠道最广, 对于识字量大的孩子及时奖励,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这不仅增加了识字的数量,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实质上这也是综合学习的体现。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识字范文第2篇
1 在识字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单纯地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 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 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境, 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 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中, 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而多媒体技术就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使学生能愉快地识字。例如:中学习《小小的船》时, 就在屏幕上播放一段动态的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 立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使他们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然后引入课题, 展开与课题内容有关的画面:蓝蓝的夜空中闪烁着的无数颗星星, 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 轻轻地划着双桨。在切换画面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集体朗读《小小的船》。教学中精美的画面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 进而对画面产生好奇心, 然后引导学生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识字教学中, 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识字学习的快乐。
2 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分类学习
识字教学其实不仅仅是简单汉字的教学, 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的教学, 分类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 比如对于某一系列的单字,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类, 让学生便于记忆, 例如“氵”部首的字, 可以进行汇总, 经过几年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哪些带有“氵”的字, 他们的读音是什么, 结构是什么, 意思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如带有“氵”的字有“江、河、湖、海、流、油、池”等等, 这些都是与水或液体有关的, 所以就带有“氵”, 而“跑、路、跪、跨”都带有“足”, 就是与脚有关, 所以就算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 只要认识它的偏旁部首, 就大概知道字的意思, 比如“肘、肌、肚、肠、臀、腰”等字都是“月字旁”, 则都与人的身体有关;“针、钉、铜、铁、锌”则是与铁或金属有关的, 所以带有“金字旁”。当然这个过程不能仅仅靠教师, 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总结, 比如, 专门做一个部首本, 把“木字旁”的字写作一页, 或者把“火字旁”的字写作一页, 这样就比较容易对比记忆,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
3 教会学生怎样区分容易混淆的字
反复的抄写识记常常会徒劳无功, 只要找到识字教学的规律, 识字就灰变得轻松。如有学生对“既”与“即”“拨”与“拔”等字形容易混淆, 以致于在书写时, 会把“既然”写成“即然”, 把“即使”写成“既使”。怎样才能让学生区分清这些字?教学实践中发现, 还是有“妙方”的:“既”的右边部首是四画, 字的声调也是第四声;“即”的右边“卩”有两画, 恰巧这个字的声调是第二声。把这个规律告诉学生后, 大家很快掌握了。有些经常写错字的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说:“以后再也不用因为写错这些字犯愁了!”对于“拨”与“拔”怎样区别呢?就利用班上有两对双胞胎来举例, 对同学们说:“拨”与“拔”是一对双胞兄弟, 你看它俩长得像不像啊?“很像!”有同学抢着回答:“拨”是哥哥, 因为它比弟弟“拔”多吃一碗饭, 所以它久长得高一点。“哥哥力气大, 所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 因为弟弟力气小, 因此, 要用双手去“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 不仅激活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还摸索出识字教学的规律。
4 运用教具让学生形象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而现实生活中,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 识字教学时, 不妨利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 通过变幻多彩的画面和美妙动听的音乐, 来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水果”一词时, 可以出示各种水果, 如苹果、香蕉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形状, 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学生们便会很快记住了“水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把字的构成等制作成动画,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字的会意、象形等。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师必须要把好这一关。小学识字教学有很多种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设计教学情境, 采用最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 他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就更加有兴趣的学习生字。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还感觉到学习生字的乐趣, 同时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自主学习的习惯, 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
总之,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要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同时不能把识字局限在课堂教学中, 要利用各种途径, 开放性识字。这样,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字中受到熏陶。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 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参考文献
[1] 徐洪普.谈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黔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8) .[1]徐洪普.谈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黔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8) .
[2] 王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规律[J].语文学刊, 2010 (11) .[2]王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几点规律[J].语文学刊, 2010 (11) .
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识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