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指出应重视英语基本词汇的教学,应通过隐喻深入讲解多义词和构词,并且需要注意隐喻反映在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异同。积极借鉴隐喻的认知理论必将推动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英语词汇教学

一、前言

隐喻不仅广泛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维中,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在隐喻作为特殊用途隐喻的教学中,采用了常规隐喻的理论,发现隐喻在课文中引入了不常用的词汇。因而理解这些隐喻的用法,对理解词汇和语篇意义是个关键,因此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应重视隐喻的作用。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其教学对整个外语教学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理论,探讨其在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二、隐喻认知理论

Lakoff和Johnson在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借一件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事物”。作为源始域的“一件事物”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通常是人们所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作为目标域的“另一事物”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因此隐喻义是通过跨概念域映射过程后所形成的映合结果。

认知隐喻是建筑在认知哲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原型理论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大量的研究表明,隐喻是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三.隐喻与词汇的关系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不可缺少的材料,词汇知识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一)复合词中的隐喻

英语中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借助隐喻手段来描述事物,使之生动具体,它们是人们通过隐喻认知对现有的词或词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词,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另一事物。复合词极大地改变了词汇匮乏和大脑记忆力有限的窘况,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通过复合词而形成新的隐喻词汇的手段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是语言的一个共性。英语中有很多词由于借助了隐喻,其词义一目了然。例如,在“crystal-clear”中,“crystal”本意是“水晶”,而“clear”意为“清晰”,那么短语“as clear as crystal”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类似的词还有很多,如: internet, newly-born, deadlock, loud-speaker,等等。

(二)多义词中的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在多义词的教学方面尤其具有实用价值。据统计,英语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每个词条下罗列的多个含义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这是词汇的原义,一般是具体的,人类最初认识的原始意义。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映射派生得来的。人们所熟悉的表示人体各部分的词几乎都有通过隐喻机制而派生得来的其他意义,比如: the foot of a mountain(山脚), the head of an arrow(箭头), the teeth of a saw(锯齿), the hand of a clock(表针), the mouth of river(河口)等。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内在的联系进行分析,产生联想,充分认识人的隐喻思维发展在词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他们循着隐喻思维规律,根据认知模式由词汇的本义推导喻义。

(三)成语中的隐喻

在隐喻认知的作用下,一些词语形式简洁、固定而意思精辟,被人们长期使用,成为惯用语或成语。成语的使用充分表明了人们对隐喻的喜爱,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得到了证实。下面仅以表示情感的隐喻成语为例。用方位词隐喻情感,如in high spirits(兴高采烈), in low spirits(垂头丧气);用颜色隐喻情感,如in the pink(身体健壮),see red(暴怒而失去理智);用内脏的变化来隐喻情感,如broken heart(心碎的),split one’s sides(捧腹大笑)等。这些成语的使用增加了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

四、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同特性。语言的这一特性为英语教学带来很多启示。在英语教学中,利用隐喻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习得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调查,语言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而喻体词大多为生活中常用的基本词汇,这些词使用频率较高。掌握足够的基本词汇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抓好基本词汇的教学,向学生阐明基础词汇的重要性,讲解基础词的基本含义、词组搭配、隐喻意义及引申意义等。

(二)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

教师应该把隐喻意义的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同时讲授本义和隐喻义,使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知道了它们的意思,同时也学会了这些词的用法,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意英汉对应词汇的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英汉对应的词汇包含着不同的隐喻意义。词汇体现着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英汉词汇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剖析,帮助学生从中认识英汉文化的不同,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不断促进他们对英汉文化及认知方式的了解。

五、结语

认知隐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把认知隐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词汇教学法。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隐喻思考技能,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进行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4).

作者简介:景丽(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4在皮亚杰看来,什么是“同化”?什么是“顺应”?幼儿如何通过这两种活动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幼儿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这种不平衡有哪两种情况? 5用皮亚杰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的原理,解释他关于游戏的特征的理论。 6皮亚杰是如何在游戏的动机中找到游戏的功能的? 7皮亚杰的“机能练习”理论。 8皮亚杰的儿童游戏发展阶段。 9皮亚杰的关于儿童游戏的类型说。 10练习性游戏包括什么?有哪些特点?

11什么是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有哪些不同?

12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里,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3象征性游戏在幼儿什么时候出现,原因是什么?对幼儿有哪些作用? 14什么是规则游戏?

15分析皮亚杰用儿童认知发展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16皮亚杰“感知运动时”游戏的发生发展是什么样的?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模式

语言是反映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面镜子, 语言中的词汇最能迅速和直接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发展。根据原型理论, 人类认识事物总是以“原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 所接触事物的范畴也不断扩大, 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表达, 而是逐步认识抽象概念。这时, 我们不可能无止境地增加概念, 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相联系, 并通过认知和推理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 (mapping) , 老的词汇因此而获得新的意义, 即具有隐喻性的意义。

比如, 人的身体部位, 颜色, 动植物等基本范畴词汇都蕴含着丰富的隐喻意义。例如, There have been green shoots of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USA. (美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复苏。) 读到这句话时, 读者会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中提取“shoots”和“recovery”的概念。读者通过对shoot众多含义的筛选, 找到适合主题的选择, 将“发芽”这一概念投射到“recovery” (恢复) 上, 在我们认知结构中“恢复”的概念和“发芽”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而形成对应关系, 从而产生投射。

2 英语语法教学与隐喻认知模式

语法隐喻是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法隐喻是将一个常见的语法形式 (称为“一致式”隐喻为另一种语法形式。Halliday指出, 对人类经验意义的描述在语法层面上有两种方式, 即直白式和隐喻式直白式是我们表述经验的典型方式, 一般情况下, 语义层的实现是和特定的表达层相对应的, 这种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称为一致关系。因此, 直白式就是一致式。在一致式中, 名词表示实体 (Thing) 或参与者, 动词表示事件 (Event) 动作过程, 形容词表示属性 (Property) , 副词表示方式 (Manner) , 连接词表示逻辑关系。

概念隐喻主要表现在及物性隐喻, 即“一过程可以隐喻化为另一过程”。随着过程的变化, 过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功能角色的变化, 他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每次选择变化都会导致一致的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 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便是我们所说的概念语法隐喻。例如 (1) :

(1) On the fifth day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2) 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 u m m i t.

(1) 是物质过程, 是表达此种语义的基本式, 符合人类认知的表达方式。 (2) 是心理过程, 是隐喻表达式, 将物质过程隐喻成了心理过程。再看一例 (2) :

(1) It lightened and then thundered greatly. (物质过程)

(2) The lightning was followed by a great crash of thunder. (关系过程)

及物性隐喻不是具体事物之间的比喻, 而是语法结构之间的隐喻化。本来的物质过程可以隐喻化为心理过程, 如例 (1) ;本来的物质过程也可以隐喻化为关系过程, 如例 (2) 。

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实, 教学中仅靠被动感知的词性转换练习或课文内容的体验是难以获得主动的认识和理解的。对语法隐喻加以适当的讲解认识和练习可以加快这种语言现象的掌握。毕竟, 我们读的科研文章不大可能是直白式的, 我们写科研论文时也要学会合理应用语法隐喻表达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应该把语法隐喻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 对语法隐喻和一致式语言现象进行适当的理性学习, 通过直白式和隐喻式的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不同的语篇的不同表达方式获得理性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理应用隐喻式和一致式的能力, 从而提高外语的输入和输出水平。同时, 要让学生意识到, 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不单纯是以记住多少单词量而定, 是否具备了英语语法隐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也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

3 英语阅读教学与隐喻认知模式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倍受认知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国内外语言教育学界普遍认为隐喻和隐喻能力和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理解作为外语学习的环节和反映学习者目标语掌握水平的重要能力。

隐喻思维是话语意义理解过程的重要桥梁。“隐喻不仅是词义发展的催化剂, 也是语言结构组成的动因之一。”“我们使用的语言可以反映我们的隐喻思维结构”。根据G.Lakoff和M.Johnson的分析,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本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s) 基础之上。“本体隐喻”中又可以分出“实体和物质隐喻” (entity and substance m e t a p h o r s) , “容器隐喻” (c o n t a i n e r metaphors) 等。如:在英语中, 表达的思想或意义是物品, 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容器, 语言信息的交流是物品的发送与接收。由此“本体隐喻”并通过隐喻思维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并深化对理解下列句子:

(1) Insert those ideas elsewhere in the p a r a g r a p h.

(2) The sentence is filled with emotion.

(3) You can’t simply stuff ideas into a sentence any old way.

同样,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隐喻思维可以深化我们对具体的话语中潜在的隐喻概念的理解。如:在“They spun out their debate”句中, 根据“spun out”, 我们可知“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织品”的隐喻概念, 经过隐喻思维将其影射到语言表达形式上, 从而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建立联系, 促进对该句的理解:他们延长了辩论的时间。由于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 而采取“跳跃式”的形式, 直接对认知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进行高度概括抽象, 达到对事物的整体理解。因此, 它有利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速度。例如, 由“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织品”的隐喻概念, 来理解如下句子:

(1) When early man mastered the loom o f l a ng u ag e hi s p r o gr e ss a cc e le r a te d dramatically.

(2) They quickly began spinning their own theories about the shooting.

(2) The evolution of speech may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all.

4 文化认知和隐喻

常规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 是语言中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而且最能反映各个民族思维的相似性与差异, 许多新颖的隐喻实际是从长期存在的概念隐喻派生出来的, 有许多表达方式按照传统观点并非隐喻, 但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却具有隐喻的性质。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如上所述, 隐喻产生于体验, 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的, 通过隐喻这个窗口可以透视文化。因此, 通过隐喻来教授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事。关于这一点, 可以从文化的定义、特点中更清楚地看出来。

文化具有后天性、对语言符号的依赖性、可变性、整合性、民族中心性、适应性等特点。其中前两点与本文所讨论的主题密切相关:文化是学而知之, 而非天生或者遗传的;文化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传递的, 正是因为有了语言, 才使我们能够学习人类几个世纪积累的经验。可以看出, 隐喻中包含了文化的许多内容, 尤其是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隐蔽文化。因而, 通过隐喻来教授文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通过系统地教授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可弥补当前文化教学的不足, 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文化教学途径。隐喻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隐喻教授文化, 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隐喻使用能力。用概念隐喻将离散的语言现象组织起来, 一起呈现给学生, 帮助他们在心理词典中建立起语义网络, 这对学生有效地掌握英语词汇将大有裨益。

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 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构想阶段, 许多基础工作刚刚起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对比研究 (已有人对英汉方位隐喻进行过对比研究) , 并进行筛选、分类, 编写出隐喻手册之类的参考书, 供广大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参考使用。教学应区分学习对象, 做到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相同到差异, 循序渐进。同时,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启发学生, 将隐喻 (语言现象) 与所掌握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联系起来, 加深对在概况和文学课中所学习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隐喻的分析方法, 自觉地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发现和整理深层的文化内容, 培养其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对比分析, 学会正确对待异族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差异与相似之处。最后, 把隐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除了作必要的语言分析以外, 还要将隐喻置于语境中进行教学。将隐喻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学习文化知识,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的实际用法。隐喻不仅仅起到修饰作用, 还具有构成词汇、句子、篇章的语言学功能,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

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隐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认识到隐喻是学习目标语及其文化的一个有力的工具。把隐喻认知理论引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也将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隐喻认知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隐喻经历了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 隐喻具有普遍性, 它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树立教学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隐喻认知理论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本文将全面探讨隐喻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隐喻,认知,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永生, 严世清, 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

认知负荷理论的会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