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精选11篇)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1篇

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

1.1 器官功能下降

1.1.1 循环系统

心肌顺应性下降, 心搏出量减少, 代偿功能减弱, 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减弱, 心率减慢, 易发生心律不齐, 动脉壁的弹性纤维和胶原有质和量的变化, 管壁变硬、弹性减弱。

1.1.2 呼吸系统胸廓结构的改变、呼吸道阻力增加, 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下降, 引起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

1.1.3 消化系统

牙齿不健全、味蕾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咀嚼力下降, 导致食欲减退, 腺体分泌减少, 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1.2 机体调节控制作用降低

老年人动作迟缓, 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 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退和人格改变, 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 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在家中成了“闲人”, 无所事事, 社会交往明显减少, 甚至有的老年人失去老伴或与子女分离, 性格和情绪很容易发生变化, 产生失落感、孤独感、焦虑或抑郁。

3 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3.1 心理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 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 究其根源是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应该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休闲方式, 例如看书读报、旅游、收藏等;老年人要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 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接受年老的事实, 高高兴兴退休, 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 减少心理上的失落及寂寞。

3.2 膳食指导

老年人的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饮食要体现个体化。每日膳食要包括谷类、鱼、肉、禽、蛋、豆类、奶类、蔬菜、水果, 做到均衡膳食。要摄入一定的热能, 维持生理活动;蛋白质要优质适量,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脂肪要控制并选用不饱和脂肪, 以减轻动脉硬化;碳水化合物适当摄入粗粮, 以减轻老年人因胃肠蠕动产生的便秘。老年人因胃酸分泌减少, 消化能力下降, 饮食宜松软。膳食原则应遵循品种多样、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少盐、少油、少糖、富含钙钾及一定水分。

3.3 运动指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使其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因老年人心、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宜做剧烈运动。适宜的运动为做体操、练气功、散步、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锻炼应注意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因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或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运动时不宜独行, 应有家人陪伴, 以防止摔伤;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联系卡 (注明联系方式、正在使用的降糖药物) , 少许糖果以备出现低血糖时服用, 不宜空腹运动;不宜饱餐后运动;天气寒冷时不宜室外运动。

3.4 遵医用药指导

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 经常忘记服药。医生在开处方时应尽量使用长效药物, 如缓释片或控释片, 以减少老人服药次数;嘱老人定期复诊, 以了解用药效果;告知老人家属把药物放于固定显眼位置;经常提醒;采用分格式小药盒;对家属进行指导等方式增加老年人服药依从性。

总之, 老年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 不仅需要物质满足, 更需要健康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医院服务模式不同, 除了基本医疗, 更多的是承担预防保健任务。在日常工作中, 社区医护人员应给予老年人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指导他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既病防残, 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第2篇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的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的指导,减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制定我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服务对象:我中心所辖4个街道14个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

服务内容:为在我中心所辖社区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2年进行一次免费的体检,体检的时间视情况具体安排,体检项目完全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行。具体步骤如下:中心组织所辖社区的老年人进行每2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日程安排按社区划分。由各团队工作人员通知需要体检的居民,到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少数不能到体检中心的居民可以安排医务人员上门体检。体检结果及时录入电脑慢病系统。老年人体检可与慢病体检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相结合。体检的内容包括健康状况的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4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饮食、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现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和目前用药情况。

5体格检查方面含有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腹部是否有包块、下肢是否水肿、呼吸、体温、脉搏

辅助检查有:每年一次血糖、血脂,有条件的话还应加上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X光片。

6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者和2型糖尿病者纳入相应的慢病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但是尚未纳入慢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对所有的老年人进行慢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防治知识、糖尿病危害的健康教育。

主要工作目标:掌握中心65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资料及健康状况,规范管理率90﹪、2年一次体检率≥90%;健康体检表完成率≥95%。

工作进度:

1.2011年完成50%总人数的老年人体检工作,至2012年12月中旬全部完成。

2.各团队将体检结果及时录入电脑相应的栏目,并及时上报已体检人员名单,以方便中心统计数据,评估工作进度。

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 第3篇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浙江省金华市城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已建立健康档案的>60岁的老年人3 227例, 选择临界高血压和糖耐量减低的患者各240例, 随机将48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男216例, 女264例;年龄60~89岁;文化程度:大专5例, 中专16例, 初中89例, 小学及以下37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及改变不良方式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指导其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以增强患者诊治的主动性和治疗的依从性[2], 指导患者逐渐减少食盐、糖类的摄入, 规律进餐, 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 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 多吃蔬菜, 戒烟限酒;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 运动锻炼以有氧运动或耐力性运动为主, 如散步、快走、太极拳等, 对肥胖者增加运动量, 并每天测量体重、记录;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生活, 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心理平衡;了解高血压、糖尿病常用药物作用, 应对服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方法。对照组不进行健康干预。观察2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

结果

临界高血压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社区干预效果, 见表1和表2。

讨论

健康行为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不仅要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 而且要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 向老年人讲解各类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 以及基本的卫生保健及家庭急救等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 使他们了解基本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自身的预防保健能力,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并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与疏泄, 保持身心健康, 以降低疾病发病率, 提高康复治愈率, 只有老年人积极参与进来, 才能够真正促进、维护自身健康, 预防疾病和损伤[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残疾”[4]。2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长期保存和动态管理健康档案, 开展入户体格检查, 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并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等慢病患者的护理, 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防治, 设计探访记录本, 记录每次随访血压、血糖、情绪、饮食、运动等情况;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既往疾病、治疗及住院史、每次体检情况等全面详细的健康信息, 若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或上级主管部门联系。通过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能够掌握那些是重点或高危人群, 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有利于老年人预防疾病、恢复健康。3培养专业的老年人护理人才: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 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长期发展的需要[5], 对社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考核。选择素质高、学历最低为大专的社区护士, 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 能够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4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生活方式指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疾病治疗、保健知识宣教等。

“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根本理念, 社区护理人员应该不仅要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工作, 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预防相关知识, 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履行“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专业职责。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教育, 能够让老年人在自身的体保健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实现提高和促进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 使老年人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 进行健康行为教育活动。结果:社区老人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下降27.9%, 糖耐量减低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下降3.9%。结论:社区护理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方便、有效的护理服务, 健康行为方式是老年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人,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朱珑.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4) :1847-1849.

[2]王文, 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 (试行稿)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3-4.

[3]黄玲.杨敏.赵会芳, 等.长沙市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11) :1403-1405.

[4]陈爱萍, 褚德发, 王小男, 等.住院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60-662.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体检对老年人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老年人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结论: 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体检;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如何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有效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在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了老年人健康干预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4.2±5.1岁,男性187例,女性163例,350例老年人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健康干预方法 对照组老年人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即:① 健康体检 老年人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进行3次健康体检,并将体检后的资料录入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中,每次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外科检查、内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总胆固醇、血糖、心电图检查 [2],通过对两组老年人进行体检发现,观察组:高血压127例,糖尿病48例,对照组:高血压129例,糖尿病46例;② 健康教育 社区每月定期组织慢性病健康讲座,向社区内的老年人介绍慢性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通过视频、话剧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手册的学习,提高老年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主动性;③ 饮食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告知老年人及家属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每日食用油、盐的摄入量,限酒戒烟,鼓励老年人多吃水果、蔬菜,提高老年人日常饮食的健康性[3];④ 运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通过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危险性分类,对于糖尿病的老年人,严禁空腹运动,以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增加老年人对科学运动锻炼的认识,了解自己实际适合的体育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锻炼;⑤ 检测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重视血糖、血压、胆固醇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并定期开展上门辅导检测,定期通知老年人去医疗机构检测,并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录入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系统中;⑥ 治疗依从性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向老年人及家属传授相应的药学知识,使老年人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短信敦促等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

1.2.2 临床观察指标 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老年人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结果见表2。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见表3。

3.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提高全民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及医患沟通[4],并增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信任。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虽然目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已经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健康管理体系检测项目过于笼统,健康管理体系与健康干预之间缺乏互通的纽带,从而造成社区健康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0-0041-04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four in one”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ZHONG Li-xia, CHEN Zhi-gang, ZHANG Jia-ju, ZHU Li-zhen, YI Chun-tao

(Kangj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are Centre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new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Methods: With the foundation of “home care for the chronic disea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tandard four-in-one management of the self-management, chron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self health management and group intervention of the patients, voluntee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experts involvement, their average blood pressure, rate of standard management, control and satisfaction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rough 3 years management in this mode, the average blood pressure of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decreased from 146/94 mmHg to 134/86 mmHg (P<0.01). The control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63.3% to 76.6% (P<0.05),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creased from 67% to 86%.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lderl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in four-in-one mod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personnel to increase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enhance 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ates, which is a benefit exploration of the new community elderly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l.

KEY WORDSelderly;hypertension;four-in-one management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公共卫生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全国患病人数约为2.0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3.1%,24.0%和8.7%。在目前我国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配置相对不合理的情况下,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服务需求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因此,探索和实践慢性病管理的新模式是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制创新、解决现有矛盾的突破点。2008年3月,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徐汇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设了全市首家“慢性病关爱家园”,设计了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的管理方案,迄今已实施3年多,现将实施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重点管理高血压患者2 356名(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血压控制不良的对象321人,其中男146名,女175名,年龄 60~69岁233人,70~79岁76人,≥80岁12人。同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非重点管理对象320名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患者、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4个层面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慢性病心理干预、知己健康管理和群组干预“四位一体”管理。

1)四位一体管理:①自我管理。成立关爱家园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健康书吧,通过每月1次的集中阅读、分享心得、疑点讨论,从患者自身层面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②心理干预。关爱家园组织部分社区志愿者和解放军八五医院刘素珍博士心理工作室的志愿者,定期对部分有一般心理问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借助小组讨论、身体放松、角色扮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释放患者由疾病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辅助高血压管理。③知己健康管理。由全科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己健康管理”——生活方式管理。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开出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处方,患者佩戴“知己”能量监测仪,记录其运动的时间与强度,定期将运动数据和饮食内容传输到软件中(第1个月每周上传、第2个月每半个月上传、第三至第六个月每月上传),管理医生根据每个佩戴者前阶段运动、饮食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适量和有效的要求。④群组管理和个体干预。关爱家园邀请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慢性病防治专家,对管理患者进行群组健康宣教和个体诊疗指导,帮助群组患者认识高血压、掌握正确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完善高血压管理,同时为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2)4个层面管理:①患者作为高血压防治的对象和主要受益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②全科医生是把好社区高血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是患者健康的守门人。③二、三级医院专家的技术支持,是提高社区高血压防治水平的坚实后盾。④志愿者在慢性病管理中起着组织协同的作用,是社区高血压管理持续开展的有力保证。

1.3评估指标

1.3.1规范管理率

指一年中在接受四位一体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占社区管理并就诊的高血压患者总数的比例。

1.3.2高血压血压控制率

指一年中血压控制效果评定等级为“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数占接受“四位一体”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的比例。优良: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上。

1.3.3患者满意度

指高血压患者对四位一体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四位一体”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平均值变化情况

通过3年的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后,干预组患者血压平均值从146/94 mmHg下降到134/86 mmHg,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压平均值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四位一体”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变化

经过高血压“四位一体”综合管理后,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从管理前的71.3%增加到83.8%,血压控制率从管理前的63.3%增加到76.6%,患者满意度从67.0%上升到86.0%。对照组虽然干预后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长期以来,社区模式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诸多国家或地区都得到了证实[1]。而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是从“患者、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4个层面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进行管理的方案,目的旨在达到最终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治疗生活方式疾病的必要手段[2],高血压的防治也不例外。本研究立足于高血压防治理论基础,注重挖掘和发挥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各个层面人员的作用,从患者本身的积极性调动,到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各自功能的发挥,涉及面广,以更专业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服务于患者,将预防、治疗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贯穿整个社区高血压防治的全过程。经过3年的社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得以提高,患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明显提高了血压的控制率,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社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患者作为高血压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是慢性病管理的基础

只有在适当的引导下,让患者真正认识到自身在高血压防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并承担起他们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健康责任人职责,才能将社区高血压“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切实贯彻下去。长期现场观察和实验性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除摄入食盐过量、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饮酒、肥胖、遗传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3]。而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必须由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4]。在患者逐步参与到高血压管理方方面面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体会到战胜高血压的成就感,还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健康的守护神,变“要我管理”为“我要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依从性。

3.2志愿者能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志愿者的来源广泛,他们各自不同的专长和经历都有可能在慢性病管理中得以发挥作用。我们从多渠道发掘志愿者:有中心管理的高血压对象,有小区里热心高血压防治的退休医生,有居委分管健康教育的卫生干事,有平时工作在高血压防治第一线的防保医生,甚至还有被活动吸引而来的患者家属和极具健康意识的普通居民。他们参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利用在小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负责日常活动的宣传与通知,有的凭借自身的医学知识包揽下活动时测量血压和简单咨询的任务,有的发挥演讲方面的特长以志愿者讲师的身份向其他患者传播健康知识,还包括会场布置、活动组织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慢性病关爱家园里,志愿者们将健康知识和家园活动信息及时告知给患者,同时又将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准确地传达到家园,无形中在患者、家园和中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能够主动出击、有的放矢,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参与率和满意度的目的。

3.3全科医生应把好社区高血压诊疗的第一关

不同于患者有限的知识结构和志愿者能力的参差不齐,全科医生作为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一线人员,扮演着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角色。有关文献指出:在健康服务中仅为临床高危患者提供降低危险的措施对一个国家预防心血管疾病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而即使是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适度改变都具有潜在的巨大公共卫生意义[5]。正是认识到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全科医生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通过“知己”能量测量仪,经过6个月连续的管理,使患者很好地克服惰性和盲目性,自觉按运动和饮食指导方案的要求去控制病情[6]。全科医生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在膳食营养、合理运动两个方面对高血压进行干预:利用能量记录仪和每周2 d膳食日记,对高血压患者的运动、饮食具体情况进行了量化评估,从运动总量、运动强度、食物热量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在为期3个月的管理中逐步调整,最终帮助患者建立起个体化的健康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还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践“管住嘴、迈开腿”的过程中,走出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

3.4二、三级医院专家的支持是提高社区高血压防治水平的坚实后盾

以二、三级医院专家为主的专家支持,是社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成功的坚实后盾。目前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与二、三级医院医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满足高血压患者的实际需求,中心在关爱家园开设了心内科、内分泌科、中医科、推拿科等慢性疾病的专家咨询门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使得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能够享受到更贴心的优质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7]。中心在关爱家园搭建了“专家—讲师团—志愿者队伍”多途径的健康教育框架,逐步将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从医院拓展到居委,使得更多的患者对高血压有了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更好的实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已经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社区高血压防治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如何引导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到管理当中,如何利用辖区内有限的卫生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如何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将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和追求。

参考文献

[1] Welch VL, Hill MN.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J]. Cardiol Clin, 2002, 20(2): 321-333.

[2] 杨世兵, 苏宁, 刘威, 等. 北京市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4):1084.

[3] 傅东波, 沈贻谔, 傅华, 等. 高血压自我管理方法初探[J]. 上海预防医学, 2000, 12(12): 555-556.

[4] 傅东波.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 93.

[5] 江宁, 李立明. 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回顾[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4, 4(2):49.

[6] 周侠, 曹军杰, 方晓芬, 等. 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3): 337-338.

[7] 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 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201.

(收稿日期:2012-02-10)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6篇

老年人所面临的心理社会问题与生活事件, 多数是负性的, 老年人的心理与性格的变化多少带有一点令人伤感的色彩。这就需要全社会更加关心、爱护老人。

一、老年人心理变化的表现

1.衰老感:自觉体力下降、脑力减退、消化不良、牙齿松动、视物不清、出现便秘等, 老人对自身的衰老现象有了亲身体验, 并表示认同。

2.失落感:退休后无事可做, 英雄无用武之地, 感觉被人遗忘。

3.孤独感:多见于独居老人, 尤其是丧偶并且不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的老人, 自觉无依无靠, 心里有话无处倾诉、无人应答。

4.保守、固执:接触新事物、新变化较少, 仍用老眼光看问题, 办事求稳怕乱, 固执己见。

5.猜疑、不满。

6.怀旧:经常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童年趣事以及坎坷、挫折, 喜欢与老同学聚会, 回首往事, 抒发感情。

二、老年人性格的变化

1.以自我为中心:以我为主, 总要求别人照顾自己。

2.内向:与他人交流少, 内向少语, 不愿参加社会活动。

3.爱发牢骚:对新事物看不惯, 对社会上有些事情不满意爱发表评论。

4.爱管闲事:有的是助人为乐, 多做好事;也有的是无事生非, 多管闲事。

5.猜疑、嫉妒心理。

6.适应能力减退:遇到重大变动、突发事件时, 应变能力明显下降。

7.依赖性增强:自信心较差, 不愿自己动手做事, 希望别人帮忙照顾自己。

8.缺乏灵活性与坚韧性:刻板、固执、缺乏变通能力, 做事缺乏耐心, 半途而废。

三、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原因

1.退休, 职业功能丧失

退休后, 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与规律发生很大变化, 生活变得松散, 社会交往减少, 感到生活丧失了内容和活力。退休对老年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老人退休前后大约需要1年左右才能稳定下来, 有些老人身体明显不适, 情绪失调, 称为“退休综合征”。

2.家庭关系变化

(1) 夫妻关系:老年夫妻互相依恋、照顾、理解、支持、体贴是老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和长寿的重要条件。丧偶对于老人是重大打击, 给老人带来的痛苦、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为居丧反应, 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悲哀、焦虑不安, 睡眠障碍、进食减少等。这种悲哀大约要持续1年以上。

(2) 与子女的关系: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 双方价值观念、生活经历与生活方式均不相同, 可能造成矛盾, 最难调和的是婆媳矛盾。“空巢”老人缺乏子女的关爱, 容易有孤独寂寞感。这些均能影响老人的心理状况。

3.经济状况变化

老人退休后, 多数人收入会有不同程度减少, 经济水平下降直接或间接影响老人的心理状况与生活满意程度。

第二节老年人心理保健

一、帮助老年人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1.退休前做好思想准备, 对退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事先做好安排。

2.退休后再就业

对于身体好、精力充沛、愿意并且有能力继续从事职业活动的老人, 可以考虑再就业。新工作最好能够符合以下条件: (1) 从事的是原来就比较熟悉工作, 不需要花费精力去重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 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或有弹性, 最好不是严格的8小时工作; (3) 离家近, 上下班不需费时过多; (4) 新单位人际关系比较融洽。

二、帮助老年人处理好家庭生活

1.如果有条件, 老人可与子女分开居住, 子女经常来照看父母, 每天与父母有电话联系, 有事招之即来, 这是最理想的老年人与已成家子女的居住方式。

2.老年夫妻要恩爱。

3.老年人要理解子女, 帮助子女, 做子女的知音。

4.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婆媳关系。

三、帮助老年人处理好丧偶带来的心理障碍。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7篇

关键词:社区中老年,健康相关问题,调查

45~65岁的中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知识、行为,健康需求,主要卫生、健康问题以及就医行为等直接影响着全社会。为了客观地对武汉市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相关问题做出“诊断”,以便寻求符合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生活,与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老年健康保障和健康教育策略,对武汉市城区具有一定工作基础的两个城市社区的中老年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新、老社区各1个,分别为东西湖常青花园和武昌杨园社区。对每个社区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并逐个入户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采用询问记录式调查,由调查员按问卷调查表顺序,尽量不改变问句结构,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作面对面的调查,当场填写,并检查完善。

1.3 质量控制

采取了多项措施,调查内容经课题组多次论证。调查前对调查员认真培训,并预调查30人份,考查其操作性。实施阶段,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社区负责人对当日调查表格跟踪验收签字。信息处理阶段,经初审校验和数量化整理后录入微机建立数据库。然后利用有关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逻辑纠错和综合校验、人工认真查对和数据规范化处理,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19人份(有效率96.13%)。杨园社区、常青社区分别为447人(48.64%)和472人(51.36%)。被调查人员男性446人(48.5%),女性473人(51.5%)。他们文化程度均以高中或职校居多337人(36.7%),其中杨园182人(40.7%),常青155人(32.8%);其次为初中毕业289人(23.4%),其中杨园159(35.6%),常青130(27.5%)。汉族为884人(96.2%)。工矿企业职工居多,为419人(45.6%)。月总收入在501~1 000元的人最多,有346人(37.6%)。人均住房面积在11~30m2的人最多,有468人(51%)。894人(97.28%)每月支出则以日常生活食品为主,496人(53.97%)主要支出是生活消费品。(表1)

2.2 影响健康的知识、心理和行为

本次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7.4%。很多中老年人知晓火灾时逃生的方法(91.2%)和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90.4%)的知识;相反,对痢疾的传染源问题极少数人知道(16.1%)。在调查的919例中老年居民中,有60.2%的人能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70.5%的人从不使用电脑,58.4%的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71.5%的人在过去30天中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61.4%的人从不随地吐痰,89.1%的人有时或不打麻将,61.3%的人遇到烦心的事情时很容易发脾气,48.1%的人在过去30天中时常有持续性的精神紧张和压力,21.5%的人每天吸烟,13.3%的人每天饮酒。

2.3 主要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中老年人的患病顺位是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是冠心病(14.8%),再次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8.8%)和慢性呼吸道疾病(7.5%)、糖尿病(5.2%)。在调查的919例中,64.4%的中老年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较好,每年仅有18.1%的人进行健康体检。在不体检者(81.9%)中,有44.0%的人是因为自己掏钱费用太高,18.6%的人认为上医院太麻烦,15.1%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用不着,11.2%的人是怕查出病来,9.7%的人是没时间去体检。(表2)2.4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919例调查对象中,身体不适首选到正规大医院就诊的占50.8%,到零售药店买药的占26.3%,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占14.7%,而到私人医院或诊所仅占3.4%。社会医疗保险为主要医疗费用支付形式(63.2%),医疗费用全自费的占27.4%。(表3)

3 讨论

3.1 主要健康问题分析

中老年人患病高血压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是冠心病(14.8%),再次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8.8%)和慢性呼吸道疾病(7.5%)、糖尿病(5.2%)。这与李安明、黄远霞等有关报道的结果,高血压占比重最大(25.67%)、其次是冠心病(8.40%)基本上一致,其顺位也基本一致[1]。也与吴辉、王烈等的报道的结果,高血压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冠心病一致[2]。结果提示,城市社区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病可能已趋于年轻化,且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病程长,医疗服务需求利用量大,从而消耗较多的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加强综合性和连续性的社区保健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3]。

3.2 健康体检行为

城区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行为较差(81.9%的人不进行健康体检),其主要原因为费用问题、怕麻烦、用不着体检、怕查出病来、没时间去体检等,但笔者认为他们不进行健康体检很重要或者说根本的的原因还是由于他们对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因为不了解健康体检的真正的目的和意义,才会导致他们对健康体检的不重视。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大健康体检的宣传教育力度。当然中老年人的体检费用问题,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关注。

3.3 卫生服务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体不适首选去正规的大医院,其次是去药店,再次才是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可能与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程度不够有关[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而推出的便民措施。它有就近、方便、收费低等优势,而被看好,但目前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中老年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实施机构,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的宣传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变,逐步提升其可信度,使之真正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机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药店也逐渐成为很多人身体不适后求药的首选,因此,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药品、药店的监督管理工作,让老百姓买药放心、用药放心。

参考文献

[1]李安明,黄远霞,李滔.对城市社区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健康促进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2005,19(3):203-206.

[2]吴辉,王烈,王阳,等.沈阳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8):622-623.

[3]施学忠,李颖琰,郗园林.河南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与卫生服务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8(3):380-383.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辖区内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为1 168人, 其中516例男性病患、652例女性病患, 年龄60~87岁, 平均年龄 (68.2±1.3) 岁。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辖区内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为1 485人, 其中有671例男性患者、814例女性患者, 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 (67.3±1.4) 岁。将2012年统计的体检资料设定为对照组 (未实施健康管理前) , 将2013年统计的体检资料设定为观察组 (实施健康管理后) 。对比分析两组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 的检出率、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等。

1.2 研究对象

1.2.1 对照组:

选取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1 168人, 其中男性患者516例, 女性患者652例;年龄60~87岁, 平均年龄 (68.2±1.3) 岁。

1.2.2 观察组:

选取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1 485人, 其中男性患者671例, 女性患者814例;年龄60~89岁, 平均年龄 (67.3±1.4) 岁。

1.3 评估标准[2]

(1) 高血压诊断标准:SBP (收缩压) ≥140 mm Hg, DBP (舒张压) ≥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2) 高血脂诊断标准:甘油三酯>2.0 mmol/L, 总胆固醇>6.45mmol/L。 (3) 高血糖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 随机血糖≥11.0 mmol/L。 (4) 脂肪肝诊断标准:肝胆B超检测中的影响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统计数据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记录数据均以百分比 (%) 表示, P<0.05提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3]。

2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流程

2.1 社区老年人健康检测项目与健康管理流程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可分为健康评估、分类归档、具体处理3个主要阶段, 这3个阶段在具体操作中是相互贯通交叉联系的。医护人员为参加管理的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病患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1] (表1) , 通过相应的检查措施 (常规检查与辅助检查) 对病患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实施分类归档。依据对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与分类结果实施相应的规范健康管理[5] (图1) 。

2.2 社区老年人消除与控制慢性疾病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健康公式为:100%健康=15% (遗传) +17% (环境) +8% (医疗) +60% (生活方式)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应积极采用健康护理教育, 从病因预防着手采用各种消除与控制慢性疾病的措施防范老年人群发病, 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3 运动疗法

运动是人体健康之本, 五脏、气血、形体和精神都与之密切相关。社区应开展老年人广场舞、社区排舞、太极拳、游泳、快走、慢跑和羽毛球等有氧运动并鼓励其积极参与。老年人通过富有韵律性的有氧运动 (每周3~5次, 每次1小时以上) 能够达到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 有效实现增强体质、降低体重和预防肥胖的目的, 从而有效消耗脂肪颗粒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 在放松心情、调节心态的作用下还能预防骨质疏松问题的发生。

2.4 饮食疗法

人的气血、津液和精血都来源于脾胃的生化。老年人应合理进行饮食, 做到不偏食与不暴饮暴食, 遵循“三高两低”即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低糖和低脂[5]的原则, 尽量减少食用动物脂肪且降低食盐的摄入量 (每日<6 g) 。由于老年人大多存在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和味觉减退的情况, 应尽量食用较软、易咀嚼和易消化且含纤维较多与色泽新鲜的多样化食物 (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和果蔬)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引起冠状动脉痉孪, 老年人应戒除烟酒。合理的饮食如同中药是能够降低身体发生疾病几率的, 也称之为食疗, 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和虚则补之[6]。老年人应依据不同的体质来进行饮食。例如患有脂肪肝的老年人则应多吃芹菜、山药、绿豆、莲子和薏米仁等清淡健脾化湿的食物, 避免食用辛温助热的食物。

2.5健康教育

通过生动新颖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集体观看VCD光盘、家庭健康知识竞赛 (防治技能竞赛) 和发放家庭医生服务联系卡等多样化方式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 并采用上门服务与电话咨询等方式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了解慢性疾病健康知识, 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药物治疗控制慢性疾病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长期性, 引导老年人发挥自我管理效能主动落实健康教育中的各项内容, 在提升自身保健意识的同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 家属起到监督协助的作用。

2.6心理调节

调查发现, 老年人心理问题归结为脑衰弱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和空巢综合征3个主要方面[7]。社区应开展多彩的社区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面貌。鼓励老年人家属与朋友常探望陪伴, 通过与其耐心的交谈让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3 结果

两组数据比较P<0.05, 提示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表4。

4 讨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下, 城市家庭呈现4∶2∶1的倒金字塔模式, 家庭养老负担逐步加剧, 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倡导健康管理为中心对老年人群体健康实施“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依据“减少医疗费用、调动个人集体社会积极性、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优势充分运用有限的资源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从而达到最佳健康效果[8]。为研究分析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途径, 探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升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社区管理模式, 本文对我社区管辖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 以2012年统计的体检资料为对照组 (未实施健康管理前) , 以2013年统计的体检资料为观察组 (实施健康管理后) , 将两组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疾病 (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和糖尿病) 的检出率、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

人 (%)

例 (%)

例 (%)

实施健康管理后, 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观察组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诊断标准、危害和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实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其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在对慢性疾病能有效控制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谢延, 袁芹, 张丽, 等.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 2013 (12) :1517-1518.

[2]陈锦苏.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9) :744-745.

[3]罗健虹.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34) :213-214.

[4]栾文敬, 王文思, 白晓曦.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路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 :5-10, 90.

[5]施帆帆, 李磊, 刘志军, 等.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求定性评估——以成都市为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2) :101-104.

[6]蔡玉冰.海幢街寺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3) :44-45.

[7]刘胜荣, 闵静.团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5) :141-143.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做法与体会 第9篇

1 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市生育率和死亡率双下降,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我镇辖区9个行政村, 共有村卫生室6个, 服务人口39 080人, 2013年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5117人 (13.1%) ;2014年我镇实际老年人体检4148人, 体检率为81.1%。体检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内科、外科、老年人健康状态、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功能、情感状态评估等16个项目, 以及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保健指导。体检结束后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和及时反馈, 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提出健康、科学、合理的建议, 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措施和健康指导。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我镇成立了由分管镇长为组长, 镇老年协会会长、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卫生院院长任组长, 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各村老年协会会长为副组长的体检项目实施小组, 具体负责体检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2 加强业务培训, 周密制定计划

卫生院召开职工大会, 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的开展。体检前, 召开业务培训会, 系统学习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体检的内容及项目、体检中的注意事项、体检表格的规范填写、老年人健康档案的更新与系统录入等相关知识, 全面提高参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院部制定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的各村体检时间的安排表, 体检的实施步骤、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具体事宜。

2.3 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思想认识

(1) 以多种方式、渠道将免费体检信息广而告之。近三年来, 我院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病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各村慢病管理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2) 借助村委会力量, 扩大宣传效果。在各村村委会、卫生室的显要位置张贴宣传标语, 悬挂横幅, 入户发放宣传材料, 告知老年人健康体检的重要性、体检项目、体检时间及注意事项, 提高老年人对健康体检的认识, 由“卫生院要我体检”变为“我要参加体检”。 (3) 举办体检启动仪式, 营造浓烈的现场氛围。 (4) 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体检工作的全过程。在体检过程中, 发放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体检结束后, 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 引导他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4 完善工作机制, 方便老年人体检

2.4.1 充分做好体检准备工作

首先是认真做好参检人群前期摸底并做好登记。我院从BH系统中导出村组的老年人花名册, 由各村委会落实专人, 负责核实和完善应检人员花名册。各村老年协会工作人员与乡村医生根据卫生院确定的体检时间上门预约, 发放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通知单和中医体质信息采集表, 对愿意参加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告知体检注意事项。各村村委会负责落实体检场所, 卫生院现场秩序组提前布置好体检现场, 在体检区张贴体检科室标识, 摆放体检流程图和体检科室分布指示图, 以方便老年人体检。

2.4.2提供优质服务

卫生院参加体检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体检现场, 每天从早上6点半开始体检。参加体检的老年人先取号, 然后登记领体检表、体检, 体检结束后由医务人员及时收取体检表格, 核对并记录体检完成情况。为保障体检安全, 防止体检意外, 体检组随身带有出诊箱, 备有应急药械。针对部分老年人体弱、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不能参加集中体检的问题, 我院组成入户查体团队, 携带心电图机、尿分析仪等仪器入户补检, 努力提高受检率。

2.4.3 体检结果反馈

(1) 开发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我院率先在全市使用了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软件,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只要回答“您手脚发凉吗?”“您感到口干咽燥, 总想喝水吗?”等类似的33个问题, 工作人员将答案输入这套软件, 电脑可自动完成体质辨识, 自动生成老年人是何种体质,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出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指导报告。 (2) 规范体检报告。针对以往临床医生手写体检报告中存在的不足, 今年统一体检报告文档格式, 全部采用电脑打印, 将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报告单直接附在体检报告中, 并结合体检结果提出健康干预建议。 (3) 反馈体检结果。今年体检报告分两类进行反馈, 个人体检报告在体检结束后1周内由村老年协会反馈给本村老年人;分村组老年人体检结果汇总表反馈给分片家庭责任医生, 以便及时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2.5 加强督导考核, 确保体检质量

卫生院建立质控制度, 成立了体检质控小组, 针对老年人查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案, 确保体检不缺项、体检结果准确、信息填写齐全。为保证体检报告的质量, 临床医生根据受检老人的既往病史及各项体查结果形成体检报告, 由业务副院长、医教科主任把关审核后下发,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6 利用体检结果, 发挥最大效用

体检结束后, 我院把所有参检老人的体检结果整理归档, 做好健康评价, 更新参检老人健康档案, 对老年人健康进行跟踪管理服务, 用“活”体检结果和健康档案。通过对血压、心电图、血糖、血、尿检测等常规检查, 2014年全镇受检老人患病率39.9% (1653/4148) , 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占体检总人数的33.7% (1396/4148) 。我们对体检结果涉及慢性病管理项目的老年人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 定期上门随访。体检结果有关指标属于危象状态的老人, 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患者本人或家属, 同时通知家庭责任医生督促患者及时到我院或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对体检出慢性病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引导其注意饮食, 适当增强体育锻炼。

3 工作经验及体会

3.1 镇村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老年人体检工作的关键

我镇老年人体检由村委会、村老年协会承担了大部分组织发动工作, 由乡村医生、我院分片责任医生承担了技术指导工作, 各村均投入一定经费, 有效发挥了基层组织熟悉社情民意、易于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势, 减轻了我院老年人体检的压力和工作量, 同时也确保了较高的受检率。

3.2群策群力、优质服务是做好老年人体检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卫生院业务繁忙、人员紧缺、设备紧张的情况下, 我们统筹医疗业务与体检安排, 合理抽调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参与体检工作, 全体医务人员克服困难, 甘于奉献, 全力以赴保质量。有时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体检工作人员白天查体, 晚上出体检报告;体检中与老年人交流, 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入户补检, 优化体检流程, 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3 充分准备、注重细节是保证老年人体检效果的基础

在体检过程中, 有的村房屋条件有限, 我们在体检前一天到现场布置房屋和检查设备, 尽可能方便老年人查体。针对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体检路上的安全问题, 我们建议由其子女陪同或几名老年人结伴来体检。

3.4 体检成果的有效运用是检验老年人体检这项惠民工作落实的重要标准

体检结束后, 卫生院要及时为参加体检的所有老年人更新健康档案, 并将体检结果反馈至每位体检者。相关联的医疗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医生或签约乡村医生应对其病情提供咨询, 并结合个体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实现预防为主、有病早治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

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及健康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随着人寿命的增长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随上升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健康教育,它是预防骨质疏松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区老年人口中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质疏松的症状

早期无表现,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适,以颈、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适为主,依次是膝关节、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驼背,不明原因掉牙。轻微创伤后易骨折,常见部位:髋部、椎骨、腕部,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

骨质疏松的危害

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感觉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驼背、骨关节变形。轻者会使老人活动起来力不从心;重者可发生骨折,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住院费用和保健费用高:因疼痛求医,看医买药或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医疗费用而增加经济负担。

心理影响:骨质疏松对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可能产生恐惧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动都受到限制。

精神压抑:目前医学条件还缺乏有效办法帮助已患骨质疏松的患者逆转已经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负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热情。

骨质疏松的预防

营养与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证适宜的营养,摄入充足的钙。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头汤、鱼虾类、蘑菇、绿色蔬菜等。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鼓励老年人应经常到户外进行适量的运动,如跳舞、步行、太极拳等,让老年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并且戒烟限酒,不饮浓茶,低盐饮食,保证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药:目前已有许多药物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种基础疗法。1天中补钙的最佳时间是睡前与餐后1小时。临睡前补钙就能为夜间的钙代谢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钙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饮水,与钙剂不能同时服用。但这些远远不够,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来治疗。理想的治疗药物必须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运动疗法:应经常到户外活动,运动至少半小时,接触阳光,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运动是补钙的最佳方法,运动可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要帮助老人掌握骨质疏松卫生保健知识。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肠吸收功能减弱,容易导致骨矿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软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变饮食习惯,多吃促进钙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浆、鱼、豆腐、木耳菜、香菇等。进行合理运动,单纯补钙而缺乏运动,补钙效果不佳,运动疗法对防止“骨丢失”也有明显效果。因此适度的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30分钟,选择紫外线照射较弱的时候,如紫外线强烈,最好选择在树荫、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晒伤或中暑。通过健康教育让老年人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和预防方法,树立健康观念,这对降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和预防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张昊,杜宁.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1):56-58.

2董瑞华,丁慧琴.社区护士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干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3(20):276-278.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我们选择本中心600例老年人, 对其开展同一内容, 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同一内容 (老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知识) , 把健康老年人分成6组, 每组100例, 分别用不同形式对其开展同一内容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宣传单、看DVD、看幻灯片、一对一讲座、设宣传栏、群体健康讲座等, 然后对其进行问卷考核, 探讨评价其效果。

2 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形成情况和健康教育普及情况。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问卷600份, 有效问卷率达到100%。结果如表1。

通过此表发现, 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大, 通过问卷考核, 其中一对一讲座和群体健康讲座的知晓率较高, 也较为老年人所接受。其次是观看DVD和观看幻灯片知晓率居中, 不为老年人所接受的是发放宣传单和设宣传栏, 这是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减退, 阅读能力下降有关。

通过此表我们决定在社区中开展较多的一对一讲座、群体健康讲座, 以提高老年人对相关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

3 讨论

老年是人生历程中一个特殊时期,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衰老感增加、记忆力减退、自信心差、行为及反应速度迟缓, 同时性格及情绪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 熟悉和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 使老年人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近年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依然存在不足, 凸显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2]。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开展的健康教育形式不同、方法不同, 最后效果也不同。通过问卷考核, 其中一对一讲座和群体健康讲座的知晓率较高, 也较为老年人所接受。其次是观看DVD和观看幻灯片知晓率居中, 不为老年人所接受的是发放宣传单和设宣传栏, 这是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减退, 阅读能力下降有关[3]。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开展中, 较多的进行一对一讲座、群体健康讲座, 以提高老年人对相关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普及健康知识,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通过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处方、成立病友联谊会、家庭访视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常见慢非传疾病的健康知识普及工作, 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把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充分发挥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的作用[4]。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中的影响,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中的可信度, 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真正实现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 防病到社区, 康复回社区”的目标[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不同形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中心600例老年人, 把健康老年人分成6组, 每组100例, 分别用不同形式对其开展同一内容的健康教育, 然后对其进行问卷考核, 探讨评价其效果。结果 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大, 通过问卷考核, 其中一对一讲座和群体健康讲座的知晓率较高, 也较为老年人所接受。其次是观看DVD和观看幻灯片知晓率居中, 不为老年人所接受的是发放宣传单和设宣传栏。结论 开展的健康教育形式不同、方法不同, 最后效果也不同, 在社区中开展较多的一对一讲座、群体健康讲座, 以提高老年人对相关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民中的影响, 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傅华.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 (10) :789-791.

[2]刘新萍, 李芳君, 周萍.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2) :37-38.

[3]胡敏, 康丽艳, 董爱红, 等.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 2001, 3 (10) :48-50.

[4]孙敏, 刘丹萍, 李宁秀, 等.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 16 (1) :49-51.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精选11篇)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 第1篇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1.1 器官功能下降1.1.1 循环系统心肌顺应性下降,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