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业和出版业的飞速发展,编辑出版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编辑出版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就目

前我国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关于学科定位与学术创新

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定位在我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科发展定位存在缺陷。1998年教育部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类下设置四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而教育部1997年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只在文学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这样的学科定位是其他专业没有的,其他专业都是本科专业设置个数小于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个数。如文学门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古典文献”五个,而研究生专业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八个二级学科。编辑出版专业在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二级学科设置上的倒置,抑制了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发展。如此以来,我国培养的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只有本科生,而没有研究生。我国也就只有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教育而没有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了弥补设置缺陷,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就在自己业已获得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图书馆学、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自行设立与出版相关的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进行培养。较早设置编辑出版学研究方向的学校有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目前,被教育部认可和备案的出版学类研究生专业名称有两个:一是从属于管理学门类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一级学科中的“出版发行学”;二是从属于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中的“编辑出版学”。其中,前者授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后者授文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这一变通使得“编辑出版学”研究生教育得到“正名”。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培养出版学本科生的高校尚没有与出版相关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所以这些高校也就不具备自主设立“出版学”研究生专业的资格。因此,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仍然是在不同的二级学科下以“借鸡下蛋”的方式培养出版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就目前我国“编辑出版学”这一本科专业名称而言,也值得商榷。编辑、出版、图书发行三者研究成为一体,可以直接用“出版学”来概括之。就专业定位而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文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新闻传播学”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二是在“管理学门类”下直接设立与“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等平行的“出版学”一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三是将“出版学”定位为“新闻传播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文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四是将“出版学”定位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授予本专业管理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五是在国家总体学科设置改革方案中的交叉学科门类中直接设置“出版学”学科,根据各培养单位培养目标,授予本专业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上述几种方案,前两种对出版学的成长最为有利,它给了出版学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完全按照出版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组织课程体系等,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难度相对较大。第三种方案沿用了1998年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对“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定位,它保证了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定位上的连贯性,是一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对容易通过的方案。第四种方案,在2002年的研究生专业备案制度中曾得到教育部的认可,而且由于本方案是在管理学科范畴内组织出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授予的是管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也得到了出版业界和学生的认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案。而第五种方案依赖于我国下一次学科专业设置的改革。根据有关会议讨论或考查被选方案,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将有可能进行较大的变革。但具体改革方案出台还有待时日。

总体而论,我国关于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设置不尽合理,没有系统化的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学历学位教育,未能为出版学的学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导致在我国出版业快速发展繁荣的情况下,出版学学术创新未能实现足够发展。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学校有45所,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这些学校有的是专业高校、综合性大学,有的是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或其他类型的院校。就编辑出版专业隶属的院系而言,有的学校设在新闻学系或传播学系,有的设在管理系,有的设在中文系、科学技术系,甚至有的设在艺术系和少数民族语言系。每一所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背景也都大不相同,而恰恰是这些多样化的特色,使编辑出版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编辑出版的实践需要与工作特点,编辑出版学培养是知晓各学科知识、具有广博知识素养的“杂家”,而不是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关于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现在许多学校都是这样一种培养模式,即:学生大一入学先在其他院系如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英语系等学习,两年以后择优选拔有编辑出版专业志向的学生,再加强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时拿两个学位。这样做,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避免缺乏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劣势,同时增加就业的能力。是否还有更好的培养模式,应该引起高校管理者与高等教育研究者重视。

关于教学计划的骨干课程设置原则

政治原则。编辑出版事业不仅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重要的政治功能和管理功能。在设置本专业骨干课程时,要注重政治原则的贯彻,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从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出发,落实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

实践原则。编辑出版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设置骨干课程一定要贴近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不能因师设课、因人设课,更不能过多开设空洞无物缺乏联系实际的课程。

分层次原则。在坚持专业导向、学科定位的前提下,分层次设置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骨干课程。大致可以分为:第一层次是公共基础课程、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课程、第三层次是专业方向课程。第一层次开设有政治、语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等方面的公共课程,可以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同学习;第二层次开设出版学原理、编辑学概论、书刊发行学、选题策划学、编辑出版史、书刊编辑的理论与实务、现代出版技术、出版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版经营管理、版权与图书贸易等。第三个层次课程设置可以根据不同学校本专业的侧重点设置不同的课程,作为专业方向课程,如:以编辑为重点的,要加重文化知识、语言修辞和必要的古文等课程;以培养发行人员为重点的,要突出营销、市场调查、图书宣传和广告等课程;以培养经营管理为重点的,要注重成本核算、企业管理、人才管理等课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课程大致也依据以上原则来设置。当然,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各高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校会给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安排20周左右的专业实践:包括编辑业务和出版业务方面的初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比如,在学习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在课余时间做一些图书的市场调查,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并适时总结。有些同学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到报社、期刊社和出版社实习,从采写、组稿、校对等基本工作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编辑经验。甚至有的同学还参与出版社的选题策划活动,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厅首批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人:刘邦凡)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阿长:《关于编辑出版专业》,[DB/OL],http://bj2.netsh.com/bbs/73490/messages/1496.html.

2.邵益文:《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需要总结和提高》,《出版科学》,2005(5)。

3.萧东发、杨琳:《出版产业变革呼唤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大学出版》,2005(3)。

4.方卿:《关于我国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06(4)。

5.仝冠军:《论编辑出版专业高层次教育的必要性》,《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宋家陵为长江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刘邦凡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王磊为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博士生)

编校:郑 艳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2、生态语言学之生态内涵诠释

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4、语言经济学视角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5、基于通用专业词汇视角的商务英语学科属性分析

6、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比较研究

7、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经贸西班牙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9、中医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10、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路径探究

11、商务英语教学中孪生性问题及求解

12、商务日语教学方略探析

13、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4、零起点学生的商务日语教学探索

15、高职院校外语类跨境电商人才就业能力匹配度研究

16、探讨商务英语\"商\"、\"英\"之争

17、论新三分框架体系下的三十一个训诂学理论

18、云南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19、商务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讨

20、新世纪以来《语言学概论》教材比较研究

21、霍菲尔德法律概念的原点及其逻辑展开

22、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结构的探讨

23、基于语言经济价值的商务英语研究

24、基于CBI模式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研究

25、委婉语的生态语言学解读

26、“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再定位

27、试析《英汉语言学词典》的宏观结构

28、商务英语学科身份探究

29、探讨新兴交叉学科的教学体系设置

30、关于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31、新时期中国俄语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向展望

32、从文学文体学看小说风格的翻译

33、高校培养语言人才问题研究

34、商务英语的文体风格与使用原则

35、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探究

36、医药类高职院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究

37、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价值属性分析及理论框架构建

38、从国外外语教育看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39、浅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40、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中的疑惑

41、“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初探

42、“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3、知识经济视角下语言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44、教育学交叉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45、语言经济学视域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研究

46、从“需求侧改革”到“供给侧改革”

47、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48、“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经贸越南语课程教学新探索

49、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1.1 开放获取与柏林会议

开放获取 (又称开放存取) 是一种在科技和学术领域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科技和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学术共产主义”运动[1], 它正成为国内外科技和学术界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开放获取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全文免费性。它把文献获取利用方式由传统的“读者付费, 作者收益”逆转为“作者付费出版, 读者免费使用”, 为全世界最广泛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提供了免费、开放的学术信息自由获取的环境。为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开放获取, 2010年“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10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主办, 这也是柏林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行。此次会议将讨论和研究国际范围的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实施战略、实施政策与组织支撑机制, 推动国内外科技信息开放获取, 并且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面向开放获取领域的重大与前沿问题, 动员和组织科学研究主体力量来切实推动开放获取的发展[2]。

1.2 开放获取运动近年发展

开放获取运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2008年10月14日被宣布为第一个国际“开放获取日”;2009年2月26日, 为了推动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 并以此促进本国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荷兰高等教育部宣布2009年是“开放获取年”;2010年的“开放获取周”被确定为10月18~24日, 本届开放获取周的主题是“学习、分享和提升”。这个致力于促进免费的、立即的、在线的开放获取研究成果的全球性大事已经进入到第4个年头;2010年“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签署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和中国50余所大学图书馆馆长发表的《武汉宣言》为标志, 表明了中国科学界、科研资助机构和高校支持开放获取的立场和决心。开放获取运动也正在我国多种文献类型领域迅速展开, 涉及到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类型也日益丰富[3], 特色数据库和竞争情报文献资源就是其中的两种文献类型。

2 企业图书馆及其振兴行动

2.1 企业图书馆及其作用

企业图书馆是由企业投资兴办、隶属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企业图书馆除了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属性外, 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 这是由企业的性质和图书馆的职能所共同决定的[4]。企业图书馆是企业科技发展、职工教育和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门, 其主要任务是为本企业的科技人员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所需要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满足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文献信息需求;满足职工对各种文献的业余文化阅读需求。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扩大职工视野, 增长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是企业图书馆应当发挥的作用。企业图书馆应被视为整个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 这一点目前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2.2 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图书馆的发展, 中国图书馆学会启动了“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5], 其意义在于借助开放获取及各类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服务。该行动的核心内容是, 以开放、平等、合作、共享和多赢的理念, 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 尤其是利用开放获取的方式, 整合图书馆界的文献信息资源, 以企业图书馆为中心, 对企业内部的文献、机构、人员、网络设施等资源进行重组, 使企业图书馆能够全方位地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决策层、科技人员、在职员工、离退休员工和职工家属, 从而构建起文献信息、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的综合服务平台。该行动是企业图书馆创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一次崭新尝试, 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也对企业图书馆提出了“普查, 重建, 振兴”的工作方针, 将对全国企业图书馆现状进行详细的普查。一些民营企业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 提出了比国企更迫切希望帮助建企业图书馆的要求。

3 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3.1 特色数据库及其意义

特色数据库是指根据本企业的学科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和本馆的馆藏特色等特色因素, 集中搜集相关专业内容、专门类型和地方特点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 组织并建立具有某种特征的文献信息资源集合。对于现代图书馆而言, 特色数据库是建立在特色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在图书馆计算机化管理的前提下产生, 并在网络环境下得以迅速发展的新型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体。实际上, 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特色数据库, 所谓特色数据库仅是对一定范围内而言的。如本企业的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资源, 对于具有同类学科专业的企业图书馆同样有效;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地方特色数据库资源, 对于本地区的其他企业图书馆也同样适用。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资源是可以实现共建共享的。

3.2 企业图书馆4类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企业图书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建设本馆的特色数据库资源, 可从4方面予以考虑:考虑企业的学科专业科研需要, 如石油石化企业图书馆应重视石油石化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考虑企业所处地方特色需要, 如河南省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考虑企业图书馆特种文献类型资源需要, 如开放获取随书光盘文献资源数据库;考虑企业图书馆自身建设需要, 如根据互联网搜索发现, 目前可供利用的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现期期刊资源已达27种, 可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企业图书馆自身专业建设和学习的需要。其中既有《图书情报工作》等核心期刊, 也有《数字图书馆论坛》等国家级期刊, 还有《图书馆研究与工作》等省级期刊, 以及《公共图书馆》等市级期刊。

3.3 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

在目前网络环境的新形势下, 企业图书馆开展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创新的内容之一, 就是开发利用具有专业特色、地方特色、专类特色和馆藏特色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 为读者开展特色数据库文献资源服务[6]。由于企业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需要大量各种学科专业、文献类型和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单凭本馆的馆藏资源是难以满足建库需求和读者需要的, 因此, 充分开发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获取特色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 就成为企业图书馆建设本馆特色数据库资源不可或缺的优先选择途径。

4 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竞争情报资源建设

4.1 竞争情报及其意义

竞争情报是一个国家、地区、行业、企业或部门, 对有关自己、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等情报信息进行合法地获取、分析与研究, 从而得出有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 是为获得竞争优势或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决策行动所必需的信息资源[7]。企业如果不能对消费方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有透彻地了解, 就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 也不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正确反应, 更不会获得持续而长久的成功。竞争情报的出现是企业和市场竞争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情报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体现, 是企业继产品、营销、服务之后的第4种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目前竞争情报仍以企业应用为主, 所以它应该成为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类型之一。

4.2 我国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

我国的竞争情报事业起步较晚, 竞争情报服务内容包括情报监测、情报调查、情报数据和情报咨询等。目前,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 竞争情报工作是被动的, 往往是在市场竞争失败后才被迫而为的, 是在市场竞争中迫切希望了解态势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自然要求, 是根据自身的感觉实施的竞争情报工作。所以, 国内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存在明显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企业领导对竞争情报工作认识不足, 导致重视不够企业竞争情报文献信息资源零散、残缺, 导致综合利用价值低;竞争情报文献信息内容陈旧, 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 导致利用率低;缺乏规范的企业竞争情报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导致企业检索利用难度较大。

4.3 竞争情报资源的获取

竞争情报带有对抗性, 要求在对方不协助, 甚至是反对的情况下, 去合法地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 目的是最终取得战胜竞争对手的优势。竞争情报必须是正当的、合法的, 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调职业道德, 其基础和素材是各式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拥有、分析和研究各式各样的信息, 最终就可以从中发现和搜寻到具有价值的竞争情报信息, 因此, 竞争情报文献信息资源是获取竞争情报的基础条件。尽管竞争情报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但通过互联网开放获取方式获得的竞争情报属于公益性竞争情报[8], 它是为实现目标提供决策支撑的智力和智谋过程而对竞争情报公开信息部分的合理获取, 重点在于搜集、获取、了解、分析和研究情报信息。目前开放获取竞争情报资源网站有:佐思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网、久隆竞争情报网、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中国竞争情报网等。

摘要:从开放获取及其发展、企业图书馆及其振兴行动、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和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竞争情报资源建设4方面, 对企业图书馆开放获取特色数据库与竞争情报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竞争情报,开放获取

参考文献

[1] 陈力, 王志庚.开放获取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R].第三届国际学术期刊展国际期刊论坛, 学术报告, 2008-03-27.

[2] http://www.l as.cas.cn/xwzx/t zgg/201005/t20100506_2839435.html.[EB/OL].2010-06-06.

[3] 于新国.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7类OA文献资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09 (3) :18~20.

[4] 侯建卿.对企业图书馆未来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1) :131~132.

[5] http://www.lsc.org.cn/CN/qytsgzxxd.html.[EB/OL].2010-06-06.

[6] 叶大恩.地方企业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探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77~79.

[7] 周莉.企业文化教育中的竞争情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3) :55~56.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通过抽样调查分析了佛山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及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佛山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现状;对策

在民资唱主角的佛山,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1.8%。截至2011年,佛山已有中小企业36万余家,占全部企业登记总数的93.3%,其行业涉及陶瓷、纺织、家电、铝型材,小五金等30余个行业,成为打造“佛山制造”招牌的中坚力量[1]。当前,在西方经济危机四伏,国内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的经济环境下,佛山这个对外依赖性很强的中小城市也出现了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政策因素以及在投融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处于劣势,其对市场情报信息关注度不够,盲目经营导致陷入困境。在现代信息环境和WTO背景下,竞争情报信息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的第四大资源。信息时代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信息优势,只有具备信息优势并能快速将其转化为行动的企业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为探讨佛山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现状,帮助它们树立情报竞争意识,在企业中开展常态化的竞争情报工作,拓展企业发展壮大的能力,笔者于2012年5—8月针对佛山200余家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采用现场问卷与网上问卷方式,内容涉及竞争情报意识、竞争情报资金、竞争情报人才、情报管理体系等8个方面,共发放200份,回收调查问卷160份。

1 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缺位现状

1.1 情报意识的缺位

竞争情报意识是指人们对竞争情报在社会、企业发展的地位、价值、功能等的认识、思维和态度。具有竞争情报意识的主体不仅理解和接受竞争情报及相关服务,而且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习惯于首先获得竞争情报的支持,依靠竞争情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处于绝对权威地位的企业管理者其自身的竞争情报意识对整个企业员工竞争情报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媒体报道,竞争情报在广东的发展比不上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更喜欢市场调查、策划营销等比较短期的行为,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缺乏战略性的眼光。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企业不知道竞争情报的概念,对于竞争情报不了解、不投入、不使用,企业决策完全凭经验、拍脑袋。表1显示有85%以上的企业家文化素养不高,在日常经营过程注重惯性思维,不太关注最新的管理理论知识结构的优化,自然就难以形成企业团队的竞争情报意识了。

1.2 竞争情报资金的缺失

近年来佛山产业投资持续低迷,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五年处于下行通道,2009年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仅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5.4%,用于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性经费占GDP比重仅为1.32%,低于国家和省平均水平。大多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融资难,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匮乏,现代情报信息能力低下,抗风险能力低。调查显示,只有8%的企业对竞争情报工作有预算,33%的企业根据需要再确定竞争情报工作的预算经费,59%的企业无预算,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1.3 竞争情报人才的缺失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其作用和价值已经被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许多企业管理者所认识。企业由货币资本获取与投资的单一竞争形式转变为人力资本加货币资本获取与投资多元化的竞争形式,因此,能否尊重人才、塑造人才也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考量。纵观佛山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家自身情报素养的缺失,导致情报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长期规划。调查显示,有91%的企业无专职人员从事情报工作,有95%的企业没有专业情报人才,表明佛山中小企业专业竞争情报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缺乏掌握现代情报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处理、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陷于被动的局面。

1.4 情报管理体系的缺失

对于企业来说,既要努力获取他人情报(在法律与职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又要谨慎保护自己的情报,这是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重大情报课题,它既能反映企业情报技术的强弱,也折射出企业情报管理体系是否规范。竞争情报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决策支持,由于佛山民营中小企业运行的是家族粗放式管理模式,在竞争情报与实践中表现为缺意识、缺资金、缺人才,直接导致其情报工作体系的不规范,所采用的决策方式大都是“一言堂”,且以企业管理者经验决策为主,从不或很少召开正式的决策会议,也很少经过科学论证。

2 中小企业开展竞争情报的对策

2.1 培养竞争情报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竞争能力

企业的竞争情报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这与企业经营者、决策者和企业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息息相关,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2]。虽然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竞争情报机构的必要,但日常的竞争情报工作需要在企业中普及开展,只有大多数企业员工具备了这种意识并认同竞争情报的价值,竞争情报工作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培养企业员工竞争情报意识,要将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实践练习、启发思维等综合起来并定期检查,也可作为对职工的考核指标,建立奖罚制度体系。通过知识竞赛、办培训班、案例分析,厂报宣传、班组学习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如新老员工)、采用不同方法(如新员工岗前培训、从竞争对手实物产品中反求、剖析情报、从展览会、新产品发布会中善于搜集企业情报等),使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者)产生对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使之行为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固化下来。

2.2 一定资金的投入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保障

竞争情报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据了解,在美国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60%以上建立了专门的竞争情报系统。在中国,竞争情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发展也颇具规模,而广东目前还只是起步阶段。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已严重影响到佛山中小企业的外贸出口,据佛山市南海区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南海规模以上的企业亏损达331家,亏损面达15%,同比扩大66%,在顺德更有100余家牛仔制服企业倒闭,生存环境举步维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入世以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反倾销、各种贸易壁垒,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因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贸易法规、竞争对手的动向等情报信息的缺失,损失惨重,而佛山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输出地更是深受其害。因此,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竞争情报工作,在企业预算保证竞争情报工作有一定的资金注入,为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瞬息万变的情报信息,以图在困境中求发展。

2.3 加强中小企业竞争情报人才队伍的建设

商场如战场,竞争情报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水平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佛山加快竞争情报人才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企业除了争取政府、行业商会对竞争情报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从相关院校招聘竞争情报专业毕业生,还应加强对现有的情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可由企业主办或由企业与教育部门、行业商会等联合举办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层次不同的专业培训班、研修班,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竞争情报人才队伍培养的方式,建设一支较强的既具有竞争情报理论知识与方法,又有一定的搜集、分析、预测能力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2.4 加强产业集群情报信息沟通,提高对外贸易的联盟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佛山民营企业产生了众多的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如佛山石湾、南庄的陶瓷产业集聚,南海西樵的纺织产业集聚,顺德乐从、龙江的家具产业集聚,三水的绿色农业产业集聚,以及佛山环市童装产业集聚,等等,成为佛山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工业化迅速完成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但依然摆脱不了弱、小、散的局面。当前国际贸易争端领域不断延伸,呈现出由单一产品或企业转向产品群或产业集聚,最终表现为产品群或产业集群之间的较量。为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加强联盟,增强情报信息沟通,实现产业集群内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搞“内战”消耗自身资源,不靠拼价格获取订单,通过贸易情报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以“佛山智造”代替“佛山制造”,使佛山品牌在国际市场取得卓越的竞争优势,以达到共荣共赢。

2.5 建立健全竞争情报管理体系,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

中小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特色的竞争情报管理体系,使竞争情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3]。提高情报管理体系的规范化,最好能单独设立“竞争情报信息委员会”之类的领导小组,设置一个全面负责竞争情报信息工作的主管的职位,由这位主管负责牵头召集,企业的最高领导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均为该委员会成员,对情报信息在采集、加工和开发的各个环节依靠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竞争情报信息工作的高效运行。规范情报信息的应用,如可以把客户名单编码储存在电脑里,固化在企业内,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情报信息的安全、实效性,实现情报信息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佛山市政府网[EB/OL].[2013-01-01].http://www.foshan.gov.cn/

[2] 孟祥荣.吉林省中小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3):78—82.

[3] 郭秋萍,赵 静.经济全球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研究[J].情报科学,2005(6):835—839.

[收稿日期]2013-10-26

[作者简介]高燕萍(1963—),女,副研究馆员,本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信息可视化可以让我们直观地观察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段的研究现状。本文在对2000-2009年情报服务研究论文640个关键词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33个高频词作为研究主题的可视化对象。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和PASW绘制了关键词网络的多维尺度分布图,并从定量的角度判断了情报服务1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情报服务研究的4点思考。

〔关键词〕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情报服务;可视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8

Visual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Co-word Network in ChinaTian Dafang

(Library,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Benbu 233030,China)

1957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开展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方案》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全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和全国科学技术情报网[1]。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地方、基层的三级国家情报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情报服务机构,为各级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的各种活动提供着情报服务。伴随着21世纪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情报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情报服务目前的研究热点有哪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本文将以期刊论文的关键词为分析对象,通过疏理2000-2009年我国情报服务研究内容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1 数据收集

为了比较全面地收集国内情报服务研究的期刊论文,本文选择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条件是:题名或关键词中包括“情报服务”,时间范围是2000-2009年,剔除会议通知等少量文献后,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4篇。这些论文发表在206种学术期刊上,期刊发文数的分布(见图1)是一个幂指数分布(Y=34.62X-0.7318)。其中,发文较多的是传统图书情报学期刊、专业(农业、医学类)情报类期刊。这表明情报服务是一个学科属性很强的研究主题。

尽管“情报服务”和“信息服务”有本质的区别,但由于它们的复杂性,研究人员在文献中存在两者混用的现象。从图2看,国内情报服务研究的成果数量,2000-2004年检索结果的数量呈现一个小幅下降的态势。这与研究者在论文中更多选择“信息服务”有较大关系。另外,从检索结果分析,“竞争情报服务”作为一个术语在2004年之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献的题名当中或被用做关键词。这是图2中2004年以后检索结果数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总之,从题名和关键词这个角度看,国内情报服务研究成果的期刊论文数量在10年期间呈现出一个先抑后扬的局面。

2 研究的数据整理

2.1 数据清洗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而从学术论文中选择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和术语,是未规范的自然语词。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较长时域内的大量学术研究成果的关键词的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等[2]。笔者检索得到的494篇期刊论文共有1 705个关键词,篇均3.5个,初次去重后为711个。

由于关键词存在一些不太规范的现象,笔者利用3种方式对数据进行清洗。

(1)合并。这种方式主要是把表达内容一致的词用其中一个较常用的词来代替。如大学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统计时汇总为“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汇总为“中小学图书馆”。

(2)集中。这种方式是为了把一些出现频次较少,但反映特定内容的词,集中起来用上位词代替。如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技术在统计时用“数据库”代替。

(3)舍弃。这种方式主要是对于太宽泛或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发展、方向、要求、现状、问题、研究等,最后不计入统计分析的范围。

通过上面3种方式,最后得到609个关键词。

期国内情报服务共词网络的可视化研究Sep.,2010Vol.30 No.92.2 高频关键词的选择

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的统计发现,在609个关键词当中存在着一些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本文选取出现频次大于等于7次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33个高频词虽然只占总体的5%,但出现频次却占总体的54%。它们基本可以反映国内情报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表1 高频关键词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1情报服务21812服务2123服务模式92高校图书馆9313图书情报1724航行情报93竞争情报8614医院图书馆1725情报服务工作94信息服务5515企业1626数字图书馆95图书馆4516信息资源1527情报工作86网络环境3917知识服务1428数据库87书目情报服务3818科技查新1329文献情报服务88竞争情报服务2919情报1330资料室89科技情报2720医学情报1131公共图书馆710书目情报2721专业图书馆1132知识经济711定题服务2322情报用户1033资源建设7

2.3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可视化

本文首先将33个关键词的共现次数统计之后,构建了一个关键词共现矩阵,然后利用可视化软件Uninet将构建的关键词共现矩阵数据转换为一个网络图(见图3)。

如果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当中,则这两个词间产生一条连线。从图3看,这些节点可以分为3类。一是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信息资源等节点,它们与其它节点的连线较多。这反映出它们与其它节点代表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次较多。其次是情报、服务模式、文献情报服务、资料室等节点与网络中其它节点连线较少。这反映了它们与其它词共现的机会较少,其代表的研究内容只是少数研究人员的关注。第三类是服务、公共图书馆和航行情报3个独立的点,这反映出与其它节点相比,这部分研究内容相对独立。另外,从整个网络来看,显得比较松散,这表明国内情报服务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非常集中的研究内容。 3 数据分析

3.1 节点中心性分析

W.H.Lee研究发现[3],在一个共词网络中,网络中心性的点中心度、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指标不但可以发现某一研究主题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且还能够用于识别未来发展趋势。在某个学科领域,节点中心度较高的节点通常代表着当前的研究热点;节点中心度和接近中心性两项指标较低,而中间中心性指标较高的节点代表着新兴的发展趋势。笔者利用Uncinet得到33个关键词3个指标的数值,并将数据归一化之后转换为图4。

从图4可以看出以下3点。

(1)节点点度中心性的绝对值大小表示某个关键词与网络中其它词共同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表示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越频繁。“竞争情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这4个词的点度中心度都较高。这反映了图书馆的情报服务、竞争情报是当前情报服务研究的热点。“网络环境、信息资源、竞争情报服务、企业”这4个词处于第二个层次。相对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应该更加丰富,但目前的研究还较薄弱。

(2)节点的中间中心性表示关键词在网络中“中介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网络中某些关键词通过某个关键词建立联系。从图4看,“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文献情报服务”这四个词的节点中心度较低,但是其中间中心性较高。它们可能会成为国内情报服务下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

(3)接近中心性大小反映的是节点在网络中不受其它节点控制的能力。在图3中则表示某个关键词与其它词共现能力的大小。从图4看,除3个独立的点之外,其它词的接近中心性差别不大。这表明单纯从这个角度很难判断某个关键词代表的内容是否是情报服务研究的热点或潜在的研究内容。

3.2 多维尺度分析

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可以揭示情报服务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为了对国内情报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下面利用PASW的多维尺度分析对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可视化(图5)。图5 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布

根据关键词共现的情况,可以将国内情报研究的内容概括为5个方面:

(1)信息资源与情报用户。信息资源是情报服务机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资源才能满足用户不同的情报需求。情报用户是情报服务的对象,只有对用户的情报需求、情报利用习惯、用户对情报服务的反馈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情报服务。

(2)网络环境下的情报服务工作。这部分主要是探讨书目情报服务、文献情报服务、科技查新等传统的情报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存在机遇,尤其是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情报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创造一些新的服务模式。

(3)专业情报服务内容与机构。专业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的多次出现,既表明情报服务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同时也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情报服务工作得到研究人员较多的关注。同时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知识经济、知识服务、资源建设又是专业情报服务机构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手段、背景、方式和基础。

(4)图书馆和企业。图书馆是情报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中定题服务是传统也是时间最长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如何为其提供科技情报成为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的一个方面。

(5)情报服务的模式。尽管情报服务机构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情报服务的具体模式,但随着情报服务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等背景,如何用更加有效的服务模式为用户成为研究者值得关注的一个主题。

4 几点思考

4.1 情报服务理论有待进一步丰富

情报服务的理论研究一方面依赖于情报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从实践工作中进行归纳和总结。信息与情报之间的模糊界定也直接影响着情报服务研究的深入。情报服务与信息服务从其服务对象、服务模式和方法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人员应该明确加以区别,这样才有利于两种工作按各自的规律展开。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沈固朝教授在其多篇文章[4-5]中对国内外两种情报观进行了论述,他关于情报的介绍和理解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情报服务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4.2 情报服务的方法和技术应该不断创新

从笔者对关键词数据的统计分析看,除定题服务、定题情报服务、书目情报服务等少量词语外,反映情报服务方法的内容较少,这表明这方面国内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方法是情报机构实现情报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网络环境下,博客、维基、即时通讯等web2.0平台为情报服务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这方面的探讨还较少。从情报的收集、整理,加工,到情报在决策链中每个环节的准确使用等环节都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4.3 情报服务研究的内容应该更加广泛

目前情报服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图书馆这样的信息服务机构,它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比较有限。情报服务是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它需要为各种各样的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如李刚等人[6]探讨了成都军区总医院将情报服务导入突发事件的管理决策及救治运作中,紧紧围绕伤员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情报快捷、及时的优势和特点,全方位积极开展信息情报服务,为领导和机关科学决策,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科学开展救、治、防,最大限度地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伤残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吴健和武丽真[7]介绍了北京军区查新站——医院的医学情报服务机构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凭借先进的网络条件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前线医务人员提供了内容丰富、层次更深、方法灵活的多样化医学情报服务。现代社会,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发生的领域也非常广泛,情报服务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更加重要。研究人员应注意关注国计民生,为决策者在解决一些社会性问题提供针对性更强,质量更高的情报服务,扮演好“耳目、尖兵、参谋”的角色。

4.4 情报服务研究人员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各学科的学者和情报工作人员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历史学派。政治学家、部分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深情报人员形成的认知学派和政治学派。研究情报部门对社会和公众的“监视”或“监督”(surveillance)成为这个领域的社会学派[5]。研究文献提供和利用的图书情报学派。研究情报服务技术与系统的技术学派等。学派之间要不断加强合作,共同来丰富和拓展情报服务的内涵,提升情报服务研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严怡民.情报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297.

[2]魏瑞斌.基于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题的分析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9):1400-1404,1434.

[3]LEE.W.H.How to identify emerging research fields using scientometrics:an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J].Scientometrics,2008,57(3):359-377.

[4]沈固朝.两种情报观:Information还是——Intelligence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情报学报,2005,24(3):259-266.

[5]沈固朝.“耳目、尖兵、参谋——在情报服务和情报研究中引入intelligence studies的一些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4):1-5.

[6]李刚,张新颜,王梅,等.5·12汶川大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信息情报服务[J].西南国防医药,2009,(7):740-741.

[7]吴健,武丽真.抗震救灾时期医院医学情报服务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08,(8):10-11.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借助CiteSpace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从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突现词等方面对2016—2020年CNKI中情报学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出近五年国内情报学的主要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相较于此前情报学的研究发现,与医学相关的研究出现明显的学科交叉融合现象,希望可以为情报学与医学研究者掌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报学;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Visualization Research and New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

China in Recent Five Years

LIANG Maoyun1,ZHANG Fan2,3,LI Menglei1,SUN Jingjing1

(1.Management Institut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3.Research 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0  前  言

情報学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情报学的发展动态必将成为情报学学者们的关注重点。随着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大量免费文献计量制图软件在科学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诸多学者认为软件具有一定的学术贡献[1]。目前,国内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文献计量制图软件对情报学领域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研究,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挖掘和分析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肖明等[2]通过收集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利用自编Java程序进行数据预处理,对1998—2007年间的论文进行了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讨论了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宗乾进等[3]基于CSSCI数据库,利用多种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2001—2010年间国内情报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研究前沿领域、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赵蓉英等[4]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2010—2015年间国内外情报学发展的现状。国内研究者多以CSSC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对国内情报学的发展进行研究,但其覆盖范围有限,不利于发现情报学研究的新发展、新变化。本研究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6—2020年间收录在CNKI上以情报学为主题的所有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探索近几年国内情报学的发展变化。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献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及时更新的CNKI数据库成为本研究数据来源的首选。以“情报学”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4 108篇中文期刊论文,剔除杂志投稿指南等无关条目后获得3 801篇文献题录信息,以Refworks格式下载供学者分析之用。

CiteSpace是由美籍华人陈超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开发、可对科学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应用程序,是信息分析领域影响力大且普遍应用的信息可视化制图软件[5]。本文以CiteSpace5.6.r5版本作为研究工具,转换中文期刊文献数据格式后方可进行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可视化分析。

2  情报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2.1  文献年度分布

2016—2020年间国内情报学领域相关文献发文数量如图1所示,年均发文760篇。随后笔者在CNKI数据库以同样的检索方式查询了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文献,共计8 539篇,年均发文533篇。相比较而言,近五年的年均发文量较高,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足以证明国内情报学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2.2  文献作者分析

作者是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素,高影响力作者是科研机构产出的生力军、团队的中坚力量,引领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可通过高发文量和高被引频次得以体现。笔者对CiteSpace进行参数设置时,将“Time Slicing”设置为2016—2020年,“#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年,“Node Types”设置为“Author”,Top N阈值设置为N=50,“Pruning”设置为空,其他项均为默认,运行软件生成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节点越大发文越多,连线越粗合作关系越紧密。由图2可以看出,李秀霞、赵蓉英、徐蕴、梁繁荣、杨建林、邱均平等为近五年情报学领域的高发文量作者,并且发现了由梁繁荣、任玉兰、王旭等组成的密集合作网络,显示出他们在学术上的合作和交流颇多。其他作者合作较少,多为高校师生合著发文。

表1统计了发文10篇及以上的作者,李秀霞、赵蓉英、徐蕴、梁繁荣、杨建林、邱均平等作者为情报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推动了情报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参与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李秀霞(30篇),根据普莱斯公式[6] ,发文量不低于5篇的作者为情报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66位,合计发文522篇,占总发文数的14.52%。基于此前宗乾进等的研究,李秀霞首次成为阶段性高产作者,注重期刊耦合分析,发文质量较高,多见于中文核心期刊,是近五年情报学研究领域的高产和高影响力作者。通过对高产作者背景的调查发现,发文量排名第三的徐蕴来自医学院校,钻研于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医学相关方面,将情报学研究方法运用于医学研究,推动了情报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2.3  发文机构分析

“NodeTypes”选择机构“Institution”,“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他设置保持不变,运行软件生成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表2列出了发文量≥20篇的高发文量的18所机构,这些机构共发文643篇,占总发文数的16.92%。

结合图表分析,按发文量多少大致可将这些机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发文量≥80)包括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两所机构;第二层次(80>发文量≥30)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等六所机构;第三层次(30>发文量≥20)包括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等10所机构。此结果与李文娟[7]、宗乾进、赵蓉英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主要机构仍旧扮演着国内情报学领域研究的领头羊角色,进一步证明了情报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在高校院系。除此之外,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为代表的信息研究所在情报学的发展历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此前的研究相比,值得注意的是情报学研究与医学相关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交叉融合现象。表2中列出的18所机构中包含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5所医学研究机构,合计发文146篇,占表中总发文量的22.71%。情报学研究与医学相关研究的融合趋势进一步解释了近五年来情报学研究年均发文量較高的原因,后文将继续探索、验证发文量增长的原因。

3  研究热点分析

“Node Types”选择“

结合表3中的高频关键词及知识图谱找到其共现关键词,由此得出2016—2020年间我国情报学研究聚焦四个领域:

(1)情报学理论探索(共现关键词为图书情报学、情报工作)。情报学理论研究主要是对本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做出解答,也为解决情报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予以理论支持[8]。包昌火等[9]对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加以概述、理顺了我国情报学发展史、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框架。王芳等[10]对我国情报学学科理论的来源、应用和专属度开展研究,发现国内情报学应用理论来源广泛,借用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来解决诸多问题,反而对情报学原创理论应用较少,其对其他学科发展作用甚微。吴晨生等[11]在以网络信息为主要载体的情报3.0时代下对情报定义提出新的思考。

(2)文献计量学(共现关键词为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共现分析)。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入,文献计量学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大量免费文献计量软件工具的应用和普及,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图书情报学领域。如邱均平等[12]以中外多个数据库中管理学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外管理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李韵婷等[13]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工具对国内外智库影响力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展开分析。医疗科学和教育业已成为国外智库影响力研究的前沿,国内2015年前关注智库影响力的内涵和影响程度,2015年后相关研究在对象和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3)大数据(共现关键词为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近五年许多情报学者从大数据对情报学影响的角度展开研究,如彭知辉[14]认为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巨大,作为情报学研究对象,情报学与大数据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拓宽情报学研究范围。苏新宁[15]提出在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研究上要向网络复杂数据拓展、向复杂结构数据扩展以及加速情报信息分析工具的研制等。马费成[16]认为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得以创新,增加了数据获取的方法、途径,同时促进了研究工具的更新换代。

(4)学科交叉融合(共现关键词为护理、中医药、肿瘤)。学科交叉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满足学科自身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科学活动,体现为两门及以上学科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横向联系而形成的具有独立性质的一门学科或一个学科群体,以及据此而组织建立起来的结构和体系[17]。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5所医学高校机构发文数在20篇以上,合计发文146篇,占表中所有机构总发文数的22.71%,足以证明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普遍适用于医学及医学相关研究。如徐蕴[18]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2006—2015年间CNKI数据库中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得出其文献发文数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影响力作者研究群体逐渐形成,基金资助和核心期刊的文献占比高等结论。表4列出了出现频次较高的医学相关类关键词,年度合计频次逐渐增多,且2019年和2020年增长幅度较大,进一步证实了近五年年均发文量相较以前整体增多且在2019—2020年显著增多的原因。情报学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紧跟时代步伐,随着2020年疫情的爆发,相关学者运用情报学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展开研究,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扩展情报学的发展领域,推动情报学研究的高速发展。

4  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是科学探索中最有发展潜力以及最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是潜在的、未来的科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关键词共现分析设置一样,点击“burst terms”选择“plain text”,运行软件进入可视化界面,依据算法检测到突现度最高的前15个关键词,如表5所示,其中黑条代表热点出现的年度。引文分析、用户教育、图书情报、定量分析、ischool、情报分析、h指数等15个主题成为近五年国内情报学领域研究兴趣增长较为明显的主题,即我国情报学的研究前沿。

5  结  论

本文以CNKI中情报学研究论文作为数据来源,以CiteSpace为工具,从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年均发文量较高,2019—2020年增长明显;高产作者发生变化,并出现其他学科高产作者;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仍旧是情报学领域主要发文机构,出现发文量较高的医学高校;研究热点主要有图书情报学理论探索、文献计量学应用、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四个方面;引文分析、用户教育、图书情报、定量分析、ischool、情报分析、h指数等15个研究主题为近几年我国情报学的研究前沿。

高产、高影响力医学作者、医学机构和高频医学相关关键词的出现,足以证明情报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已应用于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不排除在此前的研究中已出现学科交叉融合的现象,只是在近几年表现得格外突出。情报学方法和理论运用于其他学科无疑是近几年发文量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仅从CNKI数据库中获取数据,文献数据不够全面,结果不尽完美,笔者以后会从多个数据库收集数据,综合分析,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在研究过程中,对CNKI中数据集进行复查时发现与之前数据稍有差池,不排除是论文撤稿等原因所造成,所幸差别很小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PAN X L,YAN E J,CUI M,et al. Examining the usage,citation,and diffusion patterns of bibliometric mapping softwar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tools [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8,12(2):481-493.

[2] 肖明,李国俊,杨楠.基于词频分析的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1998~2007)[J].情报杂志,2009,28(8):21-25.

[3] 宗乾进,袁勤俭,沈洪洲,等.2001—2010年国内情报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当代学科发展动向研究 [J].情报资料工作,2012(1):10-15.

[4] 赵蓉英,魏明坤.2010—2015年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热点可视化比较 [J].图书馆杂志,2016,35(8):15-22.

[5] 陳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胡利勇.基于普赖斯定律的图书情报领域高被引论文核心要素测评 [J].图书馆研究,2016,46(4):113-117.

[7] 李文娟,杨国立.近五年我国情报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J].情报科学,2014,32(1):104-109.

[8] 刘兹恒.国内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现状 [J].中国医院,2008(2):10-13.

[9] 包昌火,金学慧,张婧,等.论中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J].情报杂志,2018,37(10):1-11+41.

[10] 王芳,陈锋,祝娜,等.我国情报学理论的来源、应用及学科专属度研究 [J].情报学报,2016,35(11):1148-1164.

[11] 吴晨生,陈雪飞,李佳娱,等.情报3.0环境下的情报生产要素特征与情报生产方式变革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1):1-4.

[12] 邱均平,沈莹,宋艳辉.近十年国内外管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 [J].现代情报,2019,39(2):17-25+37.

[13] 李韵婷,郑纪刚,张日新.国内外智库影响力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 Ⅴ的可视化计量 [J].情报杂志,2018,37(12):78-85.

[14] 彭知辉.数据: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学的研究对象 [J].情报学报,2017,36(2):123-131.

[15] 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回归 [J].情报学报,2017,36(4):331-337.

[16] 马费成,张瑞,李志元.大数据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 [J].图书情报知识,2018(5):4-9.

[17] 许海云,尹春晓,郭婷,等.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5):119-127.

[18] 徐蕴,魏琦,汤大朋,等.2006—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J].中医杂志,2017,58(5):418-422.

作者简介:梁茂云(1997—),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卫生信息化;通讯作者:张帆(1968—),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卫生信息化。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

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业和出版业的飞速发展,编辑出版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