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人喜欢你范文
凭什么让人喜欢你范文第1篇
刚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人有一个特别不满的印象,就是觉得他们好像除了清华北大,看其他学校都像是看二本。虽然厦门大学在福建那里算是翘首,在北京这边基本上不怎么对他们的口味。可能人越是身在异乡越爱国(校),遇到这类事情总觉得特别愤怒。但是今天也算是从某个程度上看到了北方高校的水平,我想,我们的差距确实存在。
上这个班的时候,基本上只有40人左右,除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人,其它基本上的都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法学院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姑娘坐在我后面,桌子上平摊了4份法学案例,分别是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她告诉我,这是他们法学院的老师布置的案例题,要看,要做的(我想,她基本上应该是懂这四门语言的)。一问,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再一问,原来是大一的。吃饭的时候聊起来各个学校的趣事,她除了说起何炅何老师其实不是阿拉伯语的教授而是辅导员的时候,我惊愕了半天。更让我惊愕的一点就是她说,北外的食堂,你一进去,说什么语言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在苦读外语。我一想,我每次进食堂的时候,除了考试周,一般好像不是吃饭的人就是各类活动讨论的人,这种场面,真得有一天亲自去北外看看。
后面坐了两个姑娘,一个北外,一个人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清华的男生。人大那个姑娘对jessup甚是感兴趣,今年北大和人大的战绩都不错,她就聊的比较哈皮。除此之外,聊起来人大法学院的学风,问她,你们有没有就考试前几周背一下而已这种问题的时候,她还没来的及说话,北外的姑娘就说起来,“以前去人大找同学的时候,发现自习室基本上也是满的(那时候还不是考试周)。”我突然想起来中国政法大学早上5点半爬起来去占座位的学风,甚是惭愧了半天。
再说坐我旁边那位北大的姑娘好了,从开始上课起,她就一直在看一本很厚的书,大概800多页吧,全英文,一开始还没注意是什么,后来去吃饭的时候经过她座位,才发现是联邦最高法学的判例,显然这本书她已经看了几遍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单词标注,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书已经泛黄,而且旁边还有她写的各种心得和批注之类的。后面的那位清华的小伙子显得活跃的多,我们四个人聊起来耶鲁的一件事。他说:耶鲁巨霸气,清华北大好像准备和耶鲁共同搞一个什么项目,但是耶鲁给拒绝了,说中国的教育太差。说完之后,那小伙子就开始做题了,但是他身为大一的,做的题目是大三的。
以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允许那些强者“自傲”?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对的,清华北大的同学有时候瞧不起人,除了本身确实优秀意外,我想,那些责怪别人的人,里面是不是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人都不喜欢承认自己很弱。今天老师说了一些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那些天天泡在社区上面刷一遍又一遍的人,他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没了他们不行,他们这样总是活跃的原因,就是害怕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少了他们原来没有不行,其实你们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虚无的信息上呢?
他说,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会管理自己信息的人。你看到一个人发了一条状态,你还没有去验证其正确性,就根据人家情绪化的语言,自己再发表一番评论,然后显得
自己好像很愤青一样的去骂国家,有意义吗?你说看到中国的某个事件就说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你要知道这些事情都是概率事件,只不过正好被你发现了而已。难道就只有中国会造假,美国就不会?就只有中国学生爱攀比分数,美国就不会?那些无理性的冲动除了证明自己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动物,其实什么都没有。
我在想,没错,你说国人很现实,爱看金牌,对于银牌什么的都不看。你说这话没错,难道你自己就不是这样的吗?你会记住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你会记住第二吗?你买东西的时候尽量买最好的,你会去买较次的东西吗?在学校里,你会注意那些较为优秀和耀眼的学生,你会主动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垃圾工,哪怕他们是年过半百的老婆婆吗?你走过他们的身边估计连正眼都不会敲一下。亲爱的,其实人都是现实的。不只是中国人,美国人也一样。只是现实的程度不同而已。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健儿没有得到金牌反映会那么大,而其它国家却没有?因为中国不够强大,当你代表一个国家去争取荣誉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被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所包容,这不是功利性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心里明白,当你的国家不够强大的时候,当你还不够能被人看得起的时候,你的每一份自尊与骄傲,都是那么的不容被人侵犯。
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么?和你小时候一样,为什么家庭条件不好的小孩子普遍好胜心比较强,会那么喜欢争第一,把第一看的很重,可家庭条件优越的小孩,会看的很淡?因为前者容易被他人看不起,他们内心存在着自卑,因此喜欢在成绩上一战高下,不想输给别人,而家庭优越的小孩因为从小享受到了被他人关注的环境,自然而然,不会太在意。
而假如此刻,是你,代表国家队去参赛。当你明白自己处在这样的一个境地的时候,你也会只想拿第一,而不想拿第二。如果此刻是你,奔赴伦敦,我问你,你要拿什么奖牌回来的时候,你觉得你的内心会允许自己拿银牌吗?
你说国人的报道有失偏颇,存在偏激,只关注冠军,忽略亚军。没错,这也是一个国家深知道自己不够强大的表现之一。可是你想想看,难道有失偏颇的就只有媒体吗?你肯定你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厚此薄彼的事情吗?你肯定你的一生从来看人就没有戴有色眼镜吗?
一个国家的媒体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民的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大部分的受众具有同样的价值取向,他们这样的报道,不会没有收视率吗?既然会大幅度报道,就说明这样的价值取向有大部分的市场,那么错误的究竟是媒体,还是我们的国民?当我们只会指着鼻子骂别人现实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生存到现在,做的现实的事情,难道就是零吗?既然如此,你凭什么觉得你为你所爱的国家做了很多努力?
老师还说了另一句话:life is tough。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当我们坐在福建翘首的南方之强坐井观天的时候,殊不知其实我们离别人的距离还有很远。
你说你当了某主席,很忙很累,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雅思八点五,金融系两年国奖的社联会主席芊姐在你前面向你招手。
你说你打辩论打得很忙,因此成绩很烂。可是有马来西亚国际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的冰学姐,现在在剑桥大学向你招手。你说你是理工科,打辩论无法兼顾学习,可是有世博辩论赛全程最佳辩手,曾经去香港交流,成绩保研北大的杨师兄在前面向你招手。
你说你大二带领一个组织把上面的任务安排的很好,可是南京有一个姑娘(我们称为两江总督),大二就调动全国二十几个社团,在全国办选拔赛,最后在河北保定办决赛,被老
一代辩神们称为辩论界的两江总督在前面向你招手。
你说你大二的时候进了某电视台实习,可是有一个北大的姑娘在大一的时候就网申进了花旗银行北京实习,并且大二的时候进了央视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北京总部实习的人,也在前面向你招手。
你说你总想去改变体制和世界,除了写写愤青的文章没做过任何实质性的事情,可是有一个姑娘做墨尔本大学学生会主席,主席团的人可以和校方谈学费升降问题,并且校方的决策必须经过学生会投票才能通过(虽然也有政党倾向),这样的人,也在前面向你招手。你说你大一的时候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可是除了每天泡在网上,书本从来不碰,然后整天睡三四个小时,黑眼圈一个又一个,玩命的聚会。可是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JD的章学长,身边的人要么以后是华尔街精英,要么是政界新星,作为法学院的高材生每天还是在图书馆里面没命的作案子,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样的人也在向你招手。
你说你很有钱,买单反和名牌等一堆一堆。可是墨尔本大学的吕学长,家里控股高盛集团(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开奔驰已经算是很低调,仍然去做兼职的人,在前面向你招手。
凭什么让人喜欢你范文第2篇
霍:她永远不会问我她和我妈掉水里我会救谁
你不是霍启刚,而郭晶晶也只有一个。喜欢的妹子有有限个,而妹子的问题有无数个,稍微答错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轻则妹子生气,重则感情破裂。
希望以下几个回答能为大家开阔些思路,希望大家都能在把妹的道路上能一帆风顺~
【1】
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正面回答,无论如何很难讨好。正面回答,无论回答什么,都会掉入以下逻辑。
1. 你说A,女孩会想或者问,以后我不再具备A这个特点了,你不就不爱我了? 2. 你说A,她会想或者问,以后你碰到一个在A方面有点比我更突出或者更优秀的,你是不是就要见异思迁了?
最好的回答是,不要正面回答,不要给出简单明确的答案,思路可以如下: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你,有时候,当晚上夜深人静,想你到不能入眠的时候,我也经常拿这个问题提问我自己,但是,我真的找不到答案。
我只知道,能够有你在身边,我就觉得无尽的快乐,无尽的幸福,当离开你的白天,我经常精神恍惚,仿佛你依然在面前,当离开你的黄昏,我总觉得再热闹的大街也让我倍感孤单和冷清,当离开你的黑夜,我辗转难眠。。。 以上,诸如此类,自由发挥。
99%的女性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想从逻辑上得到一个答案,其实她需要的是更多的情话,更多的甜言蜜语。不要傻傻得真的要去回答问题,那只会扫她的兴。 当然剩下1%真的想要答案的,她的台词其实是:你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行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个答案来自于某个妹子)
第一次,我抱着如此复杂的心态,来回答一个问题。
我真的希望,天下有情人不再被“梳理出的一套统一的答题思路”所应付。也希望认真对待感情的女生、男生,不再希望找到爱情中的答案。
知乎最近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包括女友问及前女友做爱的感受时该怎么回答,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问。
是觉得对方下次还会问同样的问题,还是下次谈恋爱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回答? 无论如何,爱情都没有Take 2,至少你现在所经历的爱情是这样。
而如果你真的已经如此未雨绸缪地想好了下一段感情时的自己的表现,我也无话可说
无论楼上的答案多么精彩,分析得多么透彻,这些东西,都不是你的。 就算你全部看完了,把它们背下来,倒背如流,它们都不是你的。 就算你真的这样做了,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们仍然不是你的。 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你说,不是的,你知道为什么,她“想测试你的真诚”。 你真的知道为什么吗?这个只是别人告诉你的原因,你如何确定你的女朋友真的是这么想?
爱情,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和你在一起的不是谁,不是这个地球上60亿人的任何一个,她只是她。
爱情不是为什么,而是因为她在你心目中,与其他人是如此不同,爱情是独一无二。 除了她以外,谁都不可以说知道她在想什么。
就好像很多女生认为男生等女生先挂,是一种温柔。 而如果我遇到一个坚决要等女生先挂电话的男生,我不会觉得他温柔,我只会觉得他以前遇到一个这样教他的女生,或是看了这样的微博。而事实上,我更乐意他不知道,他盖我电话。 人家的经验,是人家的经验。
他们遇到这样那样的人,获得这样的爱情经验。 有人爱过情圣,觉得爱情是轰烈。
有人爱过现实女,觉得爱情是物质基础上的建筑。 有人爱过文青女,觉得爱情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甚至有人爱过我,觉得爱情只是我。
他们的感情经历成就现在的他们,他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无一是错。
而你必须有你自己的感情经历,你才知道你想要怎样的爱情,你想要怎样做。 爱情,只与你与你的爱人有关,其他的一切人与事,都无关你的爱情。 如果你老是借着别人的脑袋,看着别人的经历,读着别人的故事, 而不去认认真真读懂你身边的那个人,我想说,你根本不懂爱情。 你这样下去也不会懂。
这样的问题,你只会越问越多,怎样哄?怎样求婚?怎样挽回?怎样离婚? 你为什么如此害怕你的感情出现失误?
不出现失误,你无法真的分清好与不好,不会明白爱别人的真理,
你道听途说,你将你的爱情当成了一种速成的东西,里头没有感悟、没有领会, 没有一点值得记忆的故事。
它是如此完美,在无数的导师指导下,在无数的电影台词下, 你谈出了一段别人谈过的爱情。
男生与女生,都必须要成长,甚至必须要伤害过谁,才变得温柔。 不野蛮过,不会懂得男人的面子; 不小聪明过,不会懂得男人的自尊; 不二逼过,不会懂得女生的敏感;
不雄辩过,不会懂得女生不求对错,只求和解。 我们都一样,生下来是男人或女人,不懂对方。
不同的只是,那个教会你道理的人,最终有没有还留在你身边。 我不介意我喜欢的人伤害我,我不介意我喜欢的人笨拙的回答, 我不介意去教他,
因为他真实,他喜欢我,他愿意为我进步。 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你不可以说,“我说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你。”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才是最好,但是不要怀疑我喜欢你。”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都是可以的。
而如果当我知道,我的另一半和我说的话,是别人教他的,电影的台词,微博的段子 我会很伤心。
希望你懂得爱,不能一蹴而就。
而爱情,不是一张你可以向别人炫耀的干净的成绩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凭什么让人喜欢你范文第3篇
只要从华夏的历史来看,龙只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标志而不能说成是图腾。
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就发现有蚌壳堆塑的龙这种东西,据说此乃迄今发现最早的龙形,故号称“中华第一龙”。仰韶文化至今,历朝历代,龙子龙孙不绝,可以说,中国人一直没有离开龙,没有离开对龙的崇拜。难怪有人认为:“龙,这个深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神物,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说“一曲《龙的传人》,唱出了古老祖国和龙之间休戚与共的关联”。
可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民”喜爱这神物,我不知道,因为这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反正我这个“中国人民”就不喜欢这个张牙舞爪的东西,也没听说身边有几人真的如何喜爱。
龙是个什么东西?曾从一家报纸“编者的话”中看到说:“对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经过无数文入学者的研究、考证,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这种能腾云驾雾的神奇形象,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由多种动物图腾综合起来的虚拟物。”可见,世上没有龙这个东西,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也只有龙是虚拟物。
自然,尽管子虚乌有,倘“中国人民”真真喜爱这东西倒也罢了。我们不总是说“各国人民都有自由选择”什么什么的权利吗?伺题是据我所知,龙这个虚拟物.从古至今,喜爱它的并非“中国人民”,而是“中国人民”的皇上。与其说“它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志”,不如说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的标志,是中国帝王的标志;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好的象征”,不如说它是一种威严、残暴的象征,是一种冷酷无情的象征。“龙颜大怒”,便要杀人。更有甚者,明朝有个皇帝,杀人后还破天荒下了一道圣旨:“拉出去喂狗。钦此”这是怎样一种“美好的象征”?就连那家报纸《编者的话》中也承认这龙“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帝王的化身”。
也就是说,龙即帝王,帝王即龙,真龙天子是也。既如此,“中国人民”怎么会喜爱呢?如果说他们喜爱龙,也即等于说他们喜爱皇上。可自从我们有皇帝的历史以来,只能证明“中国人民”对一个个皇帝只是敬畏,而并不喜爱,至多也只是喜欢皇帝那龙椅而已:一些农民起义领袖,甚至一些山大王也都敢喊出“皇帝轮流坐,来年到俺家”这种“杀无赦”甚至要“诛九族”的话。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竞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唾骂就很能说明问题。正如有人所说:“辛亥革命不仅赶走了满族的皇帝,而且同样也反对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皇帝。”(《再造中国中国百年大走势》第225页,大众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可见“中国人民”并不喜爱龙这个原本就不是个东西的东西。
此外,有关龙的文章,做了几千年,应该说早已做滥了。可不知有些人到底出于什么心态,偏要东拉西扯,总结出龙有这好那好,偏要说这不是玩艺的玩艺有什么团结精神、凝聚精神、开拓精神、奋进精神云云。
“龙”有什么精神?在我的理解里,龙是张牙舞爪,龙是阴森恐怖,龙是浮夸,龙是虚假,龙是专制,龙是残暴,总之,龙没给我一点好印象。而那些所谓喜欢龙,说龙有这好那好的人,又何尝不是叶公呢?
今天有人起劲地大谈“龙的精神”,当然不过是借喻。可我总觉得,一个人有什么“情结”,是他的自由,他爱有什么情结,只要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别人没有权利干涉。但如果非要把自己的“情结”去强加于受众,这就成了“误导”。
而对于误导,无论如何,“中国人民”都是有权利加以拒绝的。
其实,既然认定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祖宗”有所了解才是。可当你翻开大小辞书,很遗憾,没见到哪本辞书的注释中把龙说成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辞书上对“龙”是这样注释的:“①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角须爪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②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凤子龙孙。”(见新版《辞海》第200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至于龙的起源,有人认为,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还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来自春天的自然景观蛰雷闪电的勾曲之状、蠢动的冬虫、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现的雨后彩虹等等。再深一点的研究,说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并说“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
这后一点,我们在十余年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里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龙的形象频频出现:旗子上有,王侯服饰上有,龙椅、龙床、龙柱、龙帐、龙冠、龙袍、龙车等,把南京天王殿装饰成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龙官”。而那些“君主帝王们看中了龙的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示威等神性,纷纷以龙自比,所谓龙行龙态’、真龙天子’云。这样的比附到明清两朝时可谓登峰造极,仅北京一座太和殿,就雕龙、绘龙、藏龙1.2万多条。如此众多的龙,象征和体现着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和不可一世的威严。”
既然“有这样的龙文化背景,张牙舞爪的帝王大黄龙,盘盘绕绕在太平天国首领们的心目中,就不奇怪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起义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曾斥龙为妖’。而在称王、封王后,尤其是打下南京后,领袖们对龙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弯,变成赞龙颂龙了。同时,开始大量地用龙。”太平军在“占领南京后,又对诸王朝服做了具体规定:天王九龙,东王八龙,北王七龙,翼王六龙,燕王、豫王皆五龙。还大修金龙殿,梁栋栏阶皆刻龙绘龙”
这就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的历史仿佛注定就是要这样走过来,有什么办法呢?由此可见,如果真要说龙和图腾有关的话,龙也只是那些想做帝王者的图腾。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了让那些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相信自己身份的高贵,不就编造出他是“龙种”吗?
凭什么让人喜欢你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