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
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第1篇
【摘 要】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并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在小学五年级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既要注意学生以往习得的方法之巩固,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特点,形式多样地进行批注,并且能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评价。
【关键词】批注 小学语文 切入点 语言精炼 交流评价
批注式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由阅读,自主记录;圈圈画画,评评点点;有感而发,有悟而记,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留下阅读的痕迹,记录思想情感激荡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批注就是一种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读书方法。学生阅读的时候写出注释和批语,把所思所想、不解之处,随手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种方式也是对“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最好诠释。批注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非常有效。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可批注的内容非常丰富,可采用的形式也非常多样,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既注重传承,又讲究突破。
(一)批注式教学需要传承。
通过一至四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对课文重点、生词、难字圈画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批注的基本要素。在五年级学习阶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传承此前所学批注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规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批注需要一套固定的符号。
学生已经能够圈画生词、难字注音、理解重点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等。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批注使用的符号应该是固定的,不要随意更改,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画过的书就能看明白。
2、批注需要明确位置。
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明确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标题旁边),可以是“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3、批注必须具备针对性。
批注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针对课题或文章重难点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应该纠缠于文章的细枝末节,而是一些能够引人深思、统领全文的问题。学生还可以自问自答,把自己的思考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都记
录下来。
(二)批注式教学需要突破。
在小学中低中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更乐于运用口头语言表达,能落到笔头上的并不多。在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一些结构清晰、文质兼美的课文,学生除了学会欣赏佳词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应当能够把自己的感悟、联想,甚至是补白的内容都一一书写出来,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引导学生改变阅读习惯,阅读由口头转向笔头,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必须较传统教学有所突破。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哪里批注,批注什么,应该选择怎样的形式交流,如何进行评价,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推敲的事,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亟待突破的教学难点。
二、批注式教学实践体会。
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个阅读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在语文书第九册
3、4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尝试引入批注式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践经历。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来谈谈在批注式教学的体会。
1、课文特点决定批注内容。
在学生刚接触到批注这个新的学习任务,茫然不知如何下笔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选好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批注,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要求学生选择最激动人心的句子朗读,并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勾画出“群众差不多把嗓子
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句话,写下批注:“新中国成立了,大家多么激动,多么高兴。嗓子快哑了是因为一直在欢呼,手麻了更是极为欢喜的表现。”还有的学生勾画出“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这句话,写下:“30万人整齐地同做一个动作,说明大家的心意是一样的,都那么崇敬五星红旗。”在教学中找准了批注的切入点,每个学生都感觉有了感受要写下来,一下子觉得批注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课堂也变得精彩纷呈。
在教学《林海》时,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批注作者哪里写得好。在教学《琥珀》时让学生找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合理之处进行批注。在教学《蛇与庄稼》时让学生画蛇与庄稼、猫和苜蓿的联系示意图,告诉学生画示意图也是一种批注形式。
四课学完之后,笔者更是大胆尝试突破。在后面课文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在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记叙文、说明文、古诗、童话等类型的课文,尝试根据文章的不同特色来进行批注。课堂也成为了师生共同品味、赏析语言的美丽殿堂。
2、批注用语要精炼。
批注用语要精炼,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十分生动,非常具体”之类的批注,语言空洞,毫无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的句子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是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
注等,都要结合文中的语言文字发表感受,都要有具体的内容,而不是空泛评价。 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有学生在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旁边批上了这样的文字:“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兴安岭的岭连绵起伏,一点儿也不险峻,让人看了很舒服。”在学习《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时,有同学读到“普罗米修斯转身就走,他永远离开了宙斯。”很有感慨,写下了:“我从转身就走’和永远离开’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决,他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天神,为了人类,放弃神的身份毫不犹豫。”学生的阅读感受得到了及时的记录,宝贵的思想火花得以留存,这样能够结合自己阅读理解的批注得到了老师同学的充分肯定。
3、及时交流使批注更精彩。 学生在课堂上读书,进行批注,很想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把批注的文字读给大家听。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时机,可以按先自读批注,再小组交流,最后推选精彩批注在班级交流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集合大家的智慧,把更多的精彩批注记录下来。如在学习《嫦娥奔月》一课时,有学生读到了“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一直飞向群星闪烁的夜空。”一句时,写下了这样的阅读感受:“从窗子到郊野,再到夜空,嫦娥越飞越远,她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后羿,离开人间啊!”她将这一批注在小组交流时,赢得了大家的称赞,又被选为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许多同学在读书时并没有注意到这句话,听她一讲,送上了热烈
的掌声,极大地鼓励了批注者的学习热情。语文书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句段,长期引导学生去关注,写批注,进行交流,学生的欣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的。
4、评价批注促发再阅读。 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一样,语文学习水平有差异,写出的批注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有选择的对学生批注进行评价并与学生沟通互动,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发起学生对课文的再阅读。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反复强调批注应合乎文本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点,又要允许个性化理解,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要使学生知道写批注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写到点子上,要写对自己的启示,要联系生活实际,还可以引用积累的名言或是读到过的例子。
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第2篇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 批注式阅读
一、批注式阅读的意义
1.会读:让阅读变得省时而高效。 2.会写:快速拉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3.会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会考试:提高语文考试成绩。
二、批注式阅读的准备
1.心理准备:一切从零开始,学会学懂。
2.工具准备:准备三种颜色的笔:黑色笔用来写具体内容,红色笔用来画框,荧光笔用来涂画重点。
三、批注式阅读的范围
1.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等) 2.文言文 3.古诗词 4.现代诗歌
四、批注式阅读的流程
1.一次批注:学生自我阅读,按照阅读批注的十点内容,独立完成批注。一般用时40分钟。(黑色笔)
2.二次批注:学生分成4人小组,两两交换课本,进行知识的补充和交流。一般用时15分钟。(红色笔)
3.三次批注:教师课堂开讲,就前两次批注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或就文章的主旨进行延伸拓展。一般用时30分钟。(彩色笔)
五、批注阅读的各种符号
1.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 2.关键段落:
3.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4.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5.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
1 6.表示需要摘选的词语:○○○
六、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1.批标题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如:《散步》:
1、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
2、跟谁一起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 《羚羊木雕》:
1、交待了文章的线索;
2、关于木雕的故事是怎样的?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
2.批词语
(1)选词。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例如成语、形容词、 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
(2)写句。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
【例如:《秋天的怀念》摘选:憔悴、翻来覆去、烂漫、暴怒无常、絮絮叨叨
写作片断:北方的天气暴怒无常,冬雪一片接着一片,天空也日渐憔悴了。唯有庭院里,一树的梅花傲然绽放,烂漫得一塌糊涂。】
3.批内容(20字左右)
(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例如:《散步》本文通过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批结构
(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例如:《荷叶母亲》
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5.批情感
(1)注意多角度梳理人物的情感。
(2)用词要准确。例如:愤怒、憎恶、怨恨、热爱、敬佩等。
【例如:《羚羊木雕》表达我对好朋友的愧疚与自责;表达对父母的埋怨和不满;表达追回羚羊木雕之后的后悔。】
6.批写法
2 (1)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2)学会判断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7.批句子
(1)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
A、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B、哲理句。(内涵深刻的句子,大多是出现在文末的议论句) C、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2)一般选择3种句子进行批注,但赏析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层次。
【例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赏析:(1)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并采用排比的手法;(2)写出了北海的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3)表达作者看到北海的花,引发对母亲的怀念。】
8.批段落
(1)开头段。(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人物心情) (2)过渡段。(过渡或承上启下)
(3)总结段。(总结全文、提升中心、照应开头)
【例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内容,照应题目。与第二段内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
9.批感悟
(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对生活的感悟。 (3)对自我的反思。 【例如《金色花》读后感:
A、写法及主题:本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B、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一首诗,妈妈我要变成一朵云,当你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时候,我就飘在你的头顶,送你一份阴凉 ,你走到哪里,我就会飘到哪里。
C、自我反思:童年一去不回,和妈妈撒娇的日子越走越远。多渴望一份温暖,但母亲对学业的唠叨与责怪,充斥了我生活的全部。但愿有一座心桥,能走向母亲的心灵,回到往日的美好时光。】
10.自我出题
(1)题目有价值。
3 (2)自设的题目要有答案。
【例如:读完《秋天的怀念》,出两道题目。
1、文中说“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插叙,补充说明了母亲的病情之重,并为下文的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歌颂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第3篇
一画:
1、用圆圈画出生字,用黄色荧光笔画词语,并在上方加一个括号。(为注音留位置)
2、用绿色荧光笔画出好的句子,用三角号画出好的词语。
3、用红笔画横线加一个问号画出文段中不理解的内容。
(批注符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是结合下面的标准符号)
二注:
1、注音。(对于不认识的字,在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强调孩子们要查字典。最好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
2、注释。(对于不理解的词,也是一样。开始的时候要多查字典,在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后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词语进行理解。)
以上内容都要求把查到的音或意思写在括号里。 三批:
1、可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提出在阅读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3、就文章在遣词造句,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四背:
1、背诵单元导读
2、背诵精彩语段结合经典诵读 五写:
1、仿写、续写、扩写、补白等等
2、联系生活写读后感
在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时候最开始要舍得时间带领学生在课上进行训练,慢慢的可以放手在课前批,这样上起课来就很轻松了。在讲课的时候注意确立几个核心问题,然后抛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批注畅所欲言,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少,要把课堂和话语权还给学生。然后在困难处点拨,在关键处提升,在结尾时总结,这样长期训练下去的话,孩子的能力还是会有所提升的。
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第4篇
1“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1) 个体性。对阅读文本来说, 老师、学生都是读者, 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经历、气质、情感的影响, 个体对对象的理解、感悟、欣赏会形成独特的心理印痕, 每个人的感受必然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如“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 多元性。期望学生面对文本, 自身能获得丰富的内部体验, 鼓励学生从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出发, 进行充分的交流, 使不同的观点能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次, 从与文本对话的内容看, 能表达自我感悟, 展示个人的思考与智慧。这种多元性表达所反映的正是“新课标”中提到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基本概念语文素养, 它既包含语文能力, 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 从批注的形式来看也是多元性的。
(3) 反思性。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阅读教学是汲取, 拜读文本为主, 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带着发现、赏识的眼光读深、读透;带着审视、挑剔的眼光反思、批判。不仅是吸收, 更多的是表达, 不仅是接受, 更多的是反馈, 是把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双向互动表达交流过程。正如“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
2“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机制
机制一:精选文本, 示范引领。
目的:文本是构建学生精神要义的载体, 选准批注内容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关键。选取文质兼美的经典文为批注对象, 不但能激发学生思维, 而且还能丰厚内心情感。
应用: (1) 精选批注文本。批注文本不仅文质兼美, 还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
(2) 教师示范批注。让学生亲历阅读批注, 直观感知教师的示范, 掌握批注方法。
(3) 营造批注情境, 引领批注欲望。除了平时注意积淀文学功底外, 还要用语言、情感、媒体等方面引领学生的阅读期望, 融入文本, 产生感想, 从而引领批注欲望。
机制二:独立批注, 垂炼思维。
目的:独立性批注是形成创新性阅读的前提。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 便可择取最能垂炼思维的批注对象, 其内容包括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对创作背景、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段的揣摩、思考, 及在此基础上对整篇文章的把握、理解和领悟。
应用: (1) 自读自悟。以读为本是学习语文的一条规律。保证读的时间, 交给读的权力, 倡导多样化读的方式, 能做到独立悟文、悟情、悟理。
(2) 尝试批注。 (1) 动笔。提倡边读边思边划、注、圈、点、评等读书的方法, 做到动笔墨而读书。让学生用不同色彩笔试行“批”、“注”, 习得批注本领, 获得批注情趣。 (2) 动口。提倡边读边说“批”, “信口开河”与学习伙伴合作商议批注语言。
(3) 垂炼思维。批注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从具体感知到深刻概括。创造性地将批注语言由原来的散乱、无序、冗长变得集中、简练、精彩。不但垂炼语言, 而且垂炼思维。
机制三:二度批注, 个性展示。
目的:提升批注品质是目的。在第一次批注的基础上二度反思、矫正、修改批注结论。二度批注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补充, 而是更大意义上的自我超越发展。
应用: (1) 反思。依据他人的评价对自我做剖析, 正视自己的优劣, 学会不断否定, 从而不断超越, 追求高品质的批注。
(2) 改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批注是深思熟虑后的厚积薄发。
(3) 展示。及时张贴批注作品, 展示个性化批注成果。
(4) 评比。定期竞赛, 评出等次, 张贴经典批文等以激发批注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1) 词句“点”评。精选段落, 针对重点的词句进行“锦上添花”式感性点评。如, 《燕子》第2自然段, 学生的旁批:春雨蒙蒙、春风习习 (阵阵) 、春草青青、春燕展翅。如《荷花》第四、五自然段, 学生读到“蜻蜒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运用古诗批注:“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读到“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运用古诗批注:“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 段落“面”评。读完一段话表达一种整体的感受, 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每个自然段段意、文章中心常是静止的唯一的概括式批注, 但是这里所说的批注是多元表达体验情感。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特别动人。老师的范批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学生的对批是:地若有爱地哭泣。《晏子使楚》中三个故事:“狗眼看人低、仗势欺人、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伶牙俐齿、铁齿铜牙、智斗楚王;随机应变、转败为胜、扭转乾坤。”《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舍身”段, 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学生的批注是:“生得伟大, 死得光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青照汗青”、“壮丽的青春”、“燃烧的青春”。
(3) 全文“体”评。突破段的结构, 环视篇章, 对人物或事件作个性化的理性评价。 (1) 批注人物。评价人物, 培养批判性思维。凡写人的文章, 根据课文内容对诸如李时珍、铁人、文成公主、少年闰土、诸葛亮做出精要的人生点评!如《李时珍》一课, 探讨李时珍成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外因与内因后, 水到渠成点评李时珍这人物。在学生独特体验的评价声中感受李时珍精湛的医术, 更敬佩李时珍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批注事件。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动人的叙事都是评述的好材料。 (3) 批注景色。凡是写景的文章可评景色。
此外, 如果不能用语言批注时也可以创造性地用图、特殊符号来批注。总之, 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 将上述策略灵活运用, 甚至不断创新。
摘要: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秉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赋予新理念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方式。在阅读中, 我主张先批后教, 先练后讲, 先做后思。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批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 让其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批注式阅读问题及策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