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1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

14、

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

(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师:“哪个队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预设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页可以用总数来比)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你能说出总成绩、每队人数和每队的平均成绩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每队的总成绩除以每队的总人数等于每队的平均成绩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2篇

一、发生练习复杂化。其实应该让学生做到唱得美,用科学的方法发生,而不是在动物的语言上为难学生,这样起不到发声的效果。

二、对歌曲内容的挖掘不够。可以针对大鹿和小兔的声音、音区、旋律来进行课的设计。可以通过男女生不同的音色以及急缓的情绪对比让学生去加深情感体验。我们请男生唱大鹿,请女生唱小兔子,并且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三、学生演唱的质量还不够高。

在学唱歌曲之后,对于音色和情绪的处理也是教师需要去关注的,我只注重把歌曲教会,而忘记了怎么样去真正唱好,音乐的美感没有体现出来。咬字、吐字、气息可以通过范唱让学生知道怎么唱才是科学的唱歌。

四、表演时间的把握,参与面不够广。

五、把握课堂生成的能力不够。在表演音乐剧时,一个学生说还有猎人呢?我一口回绝到“这幕剧里没有猎人”。其实既然学生想到了,说明他有兴趣,我这样一句话很可能把他的创意抹杀了。其实完全可以请他来演猎人。在念歌词的时候,我一下子忘记了。可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坐到凳子上要弹琴了。我也完全可以这样来化解自己的尴尬:先请学生唱一次,然后说歌词还不太熟悉,我们现在来念一念歌词。

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整体来说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重难点。整堂课的结构紧密,条理清晰。

第一,在歌词的铺垫上,通过两拍子的律动带学生念歌词,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演唱环节中更轻松了。在歌词练习得环节中,我还重点读了大鹿的话,然后让学生也来试着读,这样对难点节奏先做了一个铺垫,便于接下来难点的解决。

第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找难点,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困难,我把主动权真正的交给了学生,自己只做为一个引导者。

本首歌曲的教学难点是最后一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但是在课堂中我采用是让学生自己找难点,学生找出来了两个难点:一个是“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饿狼追来了”另一个是“兔儿兔儿快开门,咱们手把手挽牢”。只有学生自己认为难的地方才是他们在学唱歌曲中真正的难点。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我采用让学生来帮忙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上,我发现有的同学对这两句的音准,节奏把握非常的准确,这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这点我感到非常欣慰。首先体现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始终跟着老师走的,非常认真的在听课,也体现出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孩子们的进步。

第三,在最后的音乐剧表演上,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通过扮演角色,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课的乐趣。

不足之处:

1、 上课时,自己的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

2、 最后的小结完以后如果是改成让学生拍手走进童话王国的话可能

效果会更好。

3、 在教案设计中本来是每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下课都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奖品的,但是课上忘记说了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3篇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幼儿识别游戏时识别安全和危险的能力。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

2、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

操作要点: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都喜欢玩球,而且有许多玩球的方法,但是小孩子应该在哪里玩球呢?

2、出示图片

有两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讲讲在哪里玩球好

3、一张图片里有车道,旁边有小河,另一张是有围栏的空地

4、我们应该在第二张图片所表示的地方玩,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第一幅图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没有障碍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二 、故事 受伤的皮皮

1 、故事里有谁,讲了什么

2、皮皮为什么三次受伤

3、我们从故事里受到什么教育

三 、游戏: 传球

玩法 :教师准备有安全内容和不安全内容的卡片,幼儿围坐在一起听铃声传球,当铃声停下时,手拿球的幼儿从盒子里取出一张卡片面向全体幼儿问;这样玩可以吗,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边拍手边讲对,对,对对可以这样玩,或错,错,错不能这样玩。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四 、集体讲评:

今后在生活,游戏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在平日里,孩子们总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小伤难免的,所以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画面里,听得很专注。知道了以后哪些东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险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自己。通过故事画面,孩子能准确判断是与非,增强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实,也提醒老师在平常生活里要比较注意孩子的安全。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4篇

《弟子规》的学习,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弟子规》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整个班级在悄然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一《弟子规》让孩子们的心灵变了。原来,我们班有些学生学习时不能做到专注,时不时地动个小东西或是四处张望,老是静不下来,因而心也无法安定,从而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不高。但学习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多数学生受到启发,能心神宁静的去读书,去思考了。

二《弟子规》让学生习惯变了。诵读《弟子规》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越来越爱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爱读书,爱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于与他人合作交流。不少家长都在家校联系卡上写到:“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爱学习了,作业再也不用催着做了。”

三《弟子规》让家长也变了。学习《弟子规》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众多家长也参与进来,他们纷纷说:“学校这项活动开展的好。”我们班的李玉婷同学告诉我爸爸在家里和她一起读背《弟子规》,比赛谁背得快做得好。

四《弟子规》让我也变了。“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告诉我们,一件事,如果连自己都不想做,就不要强迫别人做到。别人即使做,但并不乐意。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虽然所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但同样也要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概念。更要作是以身作则。所以,现在的我心态越来越平和,对待学生的过失或错误能够换一种方法去做,再没有以往的暴跳如雷。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5篇

设计意图

学校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大于天"。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特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初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教幼儿学习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及常见的交通标志。

3、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让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技能。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安全环境创设,安全小故事,安全儿歌,交通标志,防火演练等。

活动内容

1、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及尖锐物品和他人打闹,在使用小剪刀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戳伤,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更不能抓、咬、打他人。

2、教育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3、教育孩子要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特别是发生火灾怎么打火警电话、怎么逃生。学习110、119、120电话的拨打方法和报警方法,向大人求助的方法。

4、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陌生人的话,未经家人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他人求助的意识。

5、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6、消防演练,组织幼儿进行一次防火演练,教育幼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降低重心,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安全小儿歌

1、小朋友,要警惕,异物不放囗鼻里。

2、水果刀,大人用,等我长大才能动。

3、火灾逃生有技巧,湿巾捂鼻弯腰走。跟着老师不乱跑,听从指挥好宝宝。

教学反思:

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6篇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音乐游戏“逛公园”。

2.在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句首重音。

3.积极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集体音乐游戏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引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幸福拍手歌》边律动。尝试在乐曲的强拍上拍手。

2.师: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的事呀?(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大胆表达)

3.小结:是呀,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觉得幸福的事,尤其是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师:瞧!就有这么一家他们去逛公园了,可真开心!

二、初步熟悉歌曲

1.教师范唱前3段音乐,并在强拍处出示图片。(唱出角色)

2.师幼根据图谱一同唱。

师:歌曲里哪些人来逛公园啦?歌曲里他们逛公园的顺序是怎样的?(爸爸、妈妈、小弟)

3.教师范唱,幼儿尝试在强拍上拍手跟唱。

师:他们是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出来逛公园的?(强拍上出来的)我们在他们出来时拍一下手表示。(注意引导幼儿弱起后唱重音)

4.师幼合唱并拍准强拍。

师:这一次我们看谁能最快听出强拍,提醒我们谁来了?

5.出示小猫,范唱第四段。

师:喵!看看谁来了?(小猫)小猫也想去,他们带它去了吗?听一听。(教师范唱)小结:原来小猫不抓老鼠他们不带它去(完整歌唱)小结:他们一家玩的真开心呀!我们也去“逛公园”吧!

三、游戏《逛公园》

1.第一次尝试游戏,探索在音乐的第一强拍“带人”的规则。

师:我先来当爸爸,我要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逛公园啦!

游戏前我有个要求,在爸爸出来时你们用拍手信号提醒我一下,在爸爸带妈妈时也要提示一下,妈妈带小弟时也要提示一下!被邀请到的小朋友就跟着后面走,别忘了哦!

(配班老师分段弹琴,幼儿边跟唱歌曲,边用第一强拍拍手的方式参与游戏,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2.幼儿角色表演。

3.请幼儿围成圆圈逆时针有节奏地走,连贯的游戏一遍。

师:围公园的小朋友逆时针走,爸爸、妈妈是反方向走,游戏开始了。

4.加入“猫捉老鼠”的环节,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师:他们有没有带小猫去逛公园呢?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来找个小朋友做小猫,但是小猫只需站在原地,其他小朋友用手指指着“小猫”边唱边表演。

唱完后,“小猫”心里也想去逛公园,现在就去抓老鼠!“喵”说完马上去捉老鼠(在场的人)。被捉住的就是“老鼠”,已跑上位坐下的幼儿就不能捉了,逃跑时请注意安全。

(游戏若干次)师:想不想再来一遍啊?赶紧把公园围起来吧!

太开心了,逛累了,我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四、结束部分:

师:我们玩得可真快乐啊,好,现在回家喽!(活动结束)反思:《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教学反思】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

平均数教案及反思范文第1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