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一流课程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以传统线下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于新时代技术如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的高速发展,聚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为新的教育模态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一流课程;课堂教学;模式;OBE
【作者简介】马静(1979.06-),女,黑龙江拜泉人,大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冯展极(1968.11-),女 ,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大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OBE理念下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190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委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教师人才培养‘5Z’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JGZ20190001)。
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带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明确了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意见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该意见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索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研究价值
一流课程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诉求,是教育强国的价值体现,是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流课程的建设引发了教学的时代变革,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代需求高度融合、有针对性、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模式。本研究将尝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和学生需求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以传统课堂、线下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主体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技术、思维、方法等方面均需变革。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教学将从补充或应急角色,成为与线下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仍存在需改进的诸多问题,如线上课程教师仓促应战、硬件不足、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素养不足,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线下课程的学习过程缺少监控等。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亟需创新,需要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模式包括:基于Herbart(1806)理论的“四段教学法”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20世纪70年代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生成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前认知和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Palincsar(1982)提出的交互式教学,旨在改善学生阅读和自我监控能力;Butler & Winne(1995)提出了自主学习模式,其“七段”教學论模式主要依据信息加工理论,非常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任务进行加工,最后生成学习结果。可以说,国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国内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始于21世纪80年代。知网显示,刘知新(1982)首次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一定要重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他们的感官,采取多种方法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学习对象。随后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国外相关理论的本土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了热烈讨论,张金磊等(2012)指出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此后,国内学者展开了基于MOOC、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等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针对高等教育教学出现了较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杨淑萍(2015)首次聚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进行了分析,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之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国家在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后,国内学者迅速开展了热烈探讨,如罗元梅(2020)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研究探索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路径。但相关研究多以个别课程为案例,缺少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模式,而国内大多为个案研究,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尚缺少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普遍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尽快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三、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一流课程的建设需要进行系统化教学改革,亟需与之匹配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一流课程建设为背景重构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监控、信息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聚焦时代需求,创新理论与实践,将建构主义理论与OBE理念等理论进行交叉融合,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基于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关注教学主体、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终为始,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从理论层面论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实践层面构建具体教学模型,进一步形成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可围绕以下三个关键点展开:
第一,明晰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目标:顺应环境,重构思维。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不仅要求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更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互联网普及和数字技术高速发展、教育迅速走向“智慧化”的生态环境下,研究者需要明晰课程建设总体目标、顺应环境、重构思维。
第二,剖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利弊:传承精华,扬长避短。传统课堂教学积累了优秀的经验,但多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是参与者,教师凭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决定教学方法,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考评教学效果。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知识,以达到记忆、理解和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以教定学”的思维模式。时代的发展需要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改变。
第三,构建三种课堂教学新模式:交叉融合,创新模式。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监控、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建议,尝试构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于成果的线上教学模型——OBL (Outcome-Based Learning),基于目标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型——TBL(Target-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线下教学模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1)在线上教学模型的应用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需求与发展分析确定课堂学习成果;然后确定根据这些成果确定需要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选取哪些资源;再根据需要确定授课方式(直播、录播、微信课程等),同时确定评价方式,最后学生经过学习、指导、练习、复习巩固等过程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OBL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学习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以及学生成果的输出与反馈。学习资源建设为OBL模型提供基础和平台,学校、课程组和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资源包括用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试题库系统、在线自测、教学同步答疑系统等。保证教学视频、课件、课外学习资源等资料全部上网供学生使用。通过平台发布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签到等,以避免课程网络资源程式化、趋同化和使用率低的问题。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与任务完成次数等具体情况都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资源建设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以适于学生的接收方式并呈现给学生。
以英语写作课程线上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课程有关资源整合后上网,学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学习步骤,最后形成写作成果。写作能力输出训练可以包括线上讨论、诗歌创作、故事创编等系列写作活动。线上讨论活动和写作练习通常根据每个单元的话题开展。学生经过课上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了一定的语言和思想的“支架”,加上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反思,普遍能在讨论中运用英语的典型逻辑结构和语篇结构,并尝试在写作中较清晰地表达观点。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型以“目标驱动式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型在线上教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为学生创造多种输入和输出方法;同时,尽量将“被动学习”放在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况,增加体验,促进思考,创造机会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以英语听力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例,第一步,课前学习:教师将课程相关图片、音频、视频、习题等发布在网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微课、预览资源等形式在线上学习听力课程教学材料,掌握基础信息,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第二步,课中内化:教师在线下课程中,引导学生强化知识,训练发音、口语、速记等技能,提升学生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水平。第三步,课后复习:再次强化学习内容,完成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任务,如演讲、对话、座谈、辩论等。第四步,提交任务:学生的学习成果如音频、视频、听力笔记等上传分享至线上平台,可以生生互评、共同进步,师生互动反馈、协同学习,也可以在线下课程中择优分享点评。
(3)线下教学模型的使用中,教师通过提炼真实情境下的核心焦点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反思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探究,从而重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教师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核心焦点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度探究,从而重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如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线下教学中,教师应重塑课堂“教与学”的概念内涵,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课堂设计需以学生为本,强调真实情景的深度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的生成,借以实现课堂的“预设——生成”“接受——探究”“被动——互动”“传承——创新”的转变,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引导学生聚焦问题,然后发散思维、进行反思,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重构和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应用形成性评价,重构教学思维,有效实现教育理念、品德、精神的积极改变,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國家一流课程的建设着重从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课程设计的创新性、课程内容与资源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教学效果的显著性等多方面考查课程的“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创新性要求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要求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花费精力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些都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教育生态迅速变化,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应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需要建构合适的学习共同体机制,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Palincsar A S, Brown A L.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activities[J].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84(2):117-175.
[3]Buttler L,Winne P H. 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Synthe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3):245-281.
[4]刘知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化学教育,1982(5):24-27.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53-658.
[7]罗元梅.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OBE理念视角[J].英语广场,2020(20):92-94.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传统教学法、PBL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比较
1.1 传统教学法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 采用最多的是讲授法, 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 学生是被动的听讲者,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较少, 缺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机制和办法, 面对线索单一而凌乱的临床知识, 学生觉得难以掌握, 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率低下, 谋求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1]。而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单纯的讲授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所学知识, 对记忆的的刺激及影响较差, 学生常忘记教师所讲的许多内容, 课时较长时尤其明显。
1.2 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则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但该法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中专学生自学与主动学习能力都较弱, 需要老师的管教和引导, 单纯应用此法学生不能接受。
1.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源于20世纪初, 由美国商学院所倡导,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提供一个典型病例, 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中,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借助案例中的信息, 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之一就是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2]。但此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2 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的优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目前, 大多数中专学生为初中毕业生, 自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如果单纯的以PBL教学为主, 班级很多学生都会跟不上,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采取老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 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同时适当穿插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鼓励学生自学。把两者结合起来更适合中专学生的实际情况。
3 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PBL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1) 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 选择合适案例。 (2) 教师还要能够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好的问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 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 熟悉学生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使学生们能融洽地分工合作。 (4) 教师还要能够为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标准。总之, 教师在关键环节上的指导和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目前, 我们教研组主要采取组织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教学现状分析会议、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等形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教师自编病例, 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3.2 学生的观念及学习方法必须改变。
对于学生, 最重要的就是将从小到大养成的学习习惯彻底改变。学生们习惯了灌输式教学, 自学及主动学习能力差, 任课教师要从学习方式、方法上给予引导,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有一定的自觉性。
3.3 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模式硬件设施必须要跟上
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教学模式对硬件也有一定要求, 比如要有开展此模式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建立相应的病案库资料, 学校应提供藏书足够的图书馆和一定数量的微型教室或实验室, 为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等。
无论做何种教学模式改革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灵活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水平, 我教研组尝试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将PBL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在《儿科学》教学在中专儿科教学中的特点比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法,儿科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谷俊侠.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392~394.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PBL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1.1 实施对象及课时安排
PBL的实施对象主要针对廊坊卫校 (2+3) 口腔1班共40人, 时间:2009年2月至6月, 使用教材:谢洪主编、人卫出版的《口腔颌面外科学》, 总课时96, PBL教学所用课时为32。
1.2 案例编写
PBL教学案例编写是一个重点, 因为案例直接涉及到提出和解决问题。编写案例要围绕教学大纲进行, 口腔医学教师每编写一个案例都要经过大家的讨论审核, 确保案例的质量。案例有: (1) 智齿冠周炎; (2)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3) 颌骨骨折; (4) 颌骨囊肿; (5) 脉管瘤; (6) 舌癌; (7)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8) 颞下颌关节强直。每个案例设计论题分别为:4、6、5、4、6、5、7、6个。
1.3 授课前的准备
教师:准备每次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预习教材, 到图书馆或计算机教室查阅与案例相关的知识。
1.4 提出问题
把学生分四组, 每组10个人, 并选出一个组长, 负责记录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 包括问题中的事实信息、学生们的想法和假设以及所确定的学习要点和活动计划。把与案例有关的论题传达给学生, 在提出问题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不直接回答问题, 并确保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
1.5 探索问题
学生各自通过查过的资料、分析问题后, 小组成员再集合, 交流他们自己通过自主学习所掌握的新知识, 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时, 学生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信息的来源途径和可信度, 对于解决问题的贡献等。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只是一个“旁观者”, 不发表意见, 由学生自己讨论, 最终得出本小组的解决方案。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表现和讨论情况对学生做出记录、评价。
1.6 解决问题
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本小组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最后小组要选出一人报告小组学习情况。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答疑解难, 同时以多媒体板书, 按照大纲要求将专题疾病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讲解。
2 教学效果评估
2.1 学生对预设问题讨论准确度测定
将各组对专题病案各个问题的中心发言结果进行评定, 分为:完全准确、大部分准确、部分准确、错误。统计4种结果的次数, 除以总发言人次得出每次专题讨论准确率、大部分准确率、部分准确率、错误率, 然后汇总计算讨论结果准确度。我们共设计43道讨论题目, 中心发言次数为172次 (434组) 。讨论结果准确度分别为:完全准确18次 (10.5%) , 大部分准确118次 (68.6%) , 部分准确25次 (14.5%) , 错误11次 (6.4%) 。
2.2 同学对PBL教学的满意度测定
每专题讨论后, 由班长收集每位同学填写的测评表, 测评结果分为:完全满意、大部分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 然后由教师进行汇总并统计总满意度 (完全满意+大部分满意) 。共进行PBL专题教学8次, 同学反馈意见320人次 (40人8) 。完全满意80人次 (25%) , 大部分满意229人次 (71.5%) , 部分满意11人次 (3.5%) , 无不满意。PBL教学结果总满意度达96.5%。
2.3 教师组织随堂测验
择部分专题进行课后随堂测验, 了解同学掌握知识情况。测验内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知识要点;测验题型:A型选择题, B型选择题。统计测验成绩, 计算平均分。例如:对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知识要点进行了测验, A型选择题6分, B型选择题4分, 测验结果最高9分, 最低2分, 平均分6分。
3 体会
3.1 优点
3.1.1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 各方面的素质与高校生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在主动学习这方面积极性较差, 课前课后无所事事。通过PBL教学模式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课后复习所学知识, 这样彻底的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终生受用。
3.1.2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一味的死记硬背, 这样很难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准备, 积极思考, 相互之间展开讨论,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讨论的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 增加了信息量,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1.3 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PBL教学提倡开放的团队协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懂得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成功就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 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
3.2 不足
医学院校的教师担负临床和教学工作, 能否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个问题。对学生来说, 信息获得的途径能否保证, 比如我校图书馆容量小, 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另外还有学生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怎样全面分析案例、相互之间怎样沟通以及自觉性等。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医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现实, 如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效果成为现代医学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廊坊卫校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本校学生自身特点, 现引入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本文阐述了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PBL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建新, 王海燕, 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 2001, 22 (2) :26.
[2] 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 2000:21 (12) :48~49.
[3] 温世浩编译.PBL和非PBL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 2006:4 (2) :93~96.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PBL;实施效果;医药市场营销学
○、引言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家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并实施了这一教学法[1]。PBL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或辅导者[2]。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关于PBL教学法的研究大多有关其实施过程,关于PBL是否能提高学生能力的定量研究比较少。本文以PBL教学法在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药学专业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同行实施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PBL教学法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方法
(一)PBL教学法实施过程
医药市场营销学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高,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是一门集市场营销学理论和医药行业知识的交叉学科[3]。目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进行填鸭式学习,缺乏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难以达到独立学院培养全面发展的药学人才的目标。
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PBL教学方法的尝试。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13级药学专业学生分成56人和55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把实验组的PBL教学全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设置问题、学生课下自学、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测和总结评价五个阶段。
1.准备工作。将实验组分成6个小组,每组9~10人,自行选出组长。
2.设置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布置相关问题。提前一周向学生发布。
设置的问题包括:相关基础知识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相关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案例举例如下:在学习“医药市场STP营销战略”这一章节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做市场调研报告,调研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感冒药的种类、价格、品牌及市场销售情况。让学生体会不同感冒药品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
在学习“药品分销渠道策略”时,给学生提供某医药公司的现状材料、发展历史等背景资料,让学生设计最适合该公司的分销渠道策略。
在学习“药品促销策略”时,让学生对海王星辰、老百姓大药房等药店进行实地调研,在零售药店中观察导购员的销售行为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绘制消费者卖场路线图以及POP广告。
3.学生课下自学。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搜集相关信息,小组讨论。
4.课上检测学习成果。课堂上,教师每组抽查一人回答任意一个问题,教师为此人回答问题的情况打分。此人的分数即为该小组回答问题的分数(S1)。教师設置单选、多选等问题,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进行抢答,把抢答成绩作为该小组的成绩(S2)。另外,教师每组抽查一个人,让其汇报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为其打分。此人的分数即为该小组案例分析的分数(S3)。
5.总结评价。课堂最后教师对课程要点进行梳理,对学生讨论和汇报进行点评与总结。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对学生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对重点问题进行提示。
(二)PBL实施效果评价方法
PBL的实施效果从学生考试成绩和实验组学生自评问卷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判,比例各占50%。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采用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教师打分为上文所述S1、S2、S3的加总。这样,可以综合评判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信息的丰富程度、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组内学生分数一致。而终结性评价是在整个课程结束后,采用常规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涵盖教学大纲所要求内容的60%。
学生对PBL的接受程度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使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来探寻学生是否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二、PBL教学法实施效果分析
PBL教学法实施效果由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常规试卷考试的成绩对比和实验组学生自评问卷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终结性评价成绩对比
两组学生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第一版)。两组的教师为同一人。由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后,使用相同的常规试卷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看出PBL教学法对学生的实施效果。
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成绩对比
本文使用IBM 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总成绩在统计学上有无差异,结果如表1表2所示。表2 Levene 的变异数相等测试,显著性0.173>0.05,说明两组数据方差齐性;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t测试中显著性0.00<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4]。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出大约5分,说明经过PBL教学法,通过常规测试,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更好。
2.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分项成绩对比
常规试卷考查的能力包括对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理解与辨析、知识延伸与拓展、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占总分的比例分别是30%、30%、20%、20%。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这四部分成绩在统计学上有无差异,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4显示,两组学生在知识理解与辨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表3显示,实验组在这两方面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4显示,两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知识延伸与拓展两部分的成绩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从表3中看出,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对照组学生要强于实验组学生。知识延伸与拓展部分,实验组强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说明了PBL教学法因为不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没有夯实基础知识,使实验组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如名词解释等题目)有所欠缺。但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虽然在统计学意义不显著,但是PBL也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
(二)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另外一方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来自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共56人,发放56份问卷,收回56份,问卷回收率100%。评价分成课堂情况、能力提升情况、态度等几个方面。使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学生阅读各条目,对认同程度进行打分。非常认同给5分,比较认同4分,一般3分,比较不认同2分,非常不认同1分。以下表格为各方面打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从表5看出,PBL教学法对课堂情况有很大改善,所有条目的平均值都在4.5分以上。最明显的改变是PBL可以让学生提高注意力,课堂气氛更活跃。比较不明显的是“PBL让你对学习更有兴趣”,而且对此条目学生的看法差异较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与实践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从表6看出,学生认为PBL对能力提升有较大作用,所有条目平均值都在4.5分以上。其中,学生认为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升最多。其次是自学能力。对于表达能力是否提升,学生看法有较大差异。说明教师在提问时应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并且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课前准备时间方面,不同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认为时间充足,有的认为一周准备时间并不充裕。
“接受并喜欢PBL教学方法”“希望其他课程使用新教学方法”这两个条目,学生评分较低,而且意见分歧非常大。通过访问,原因有以下几点:(1)新教学模式占用了太多的课下时间。(2)有的学生课下会积极、充分地准备,有的学生则不然,而计分方式是以组为单位进行,所以难免有“搭便车”的现象。(3)独立学院中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通过自学达不到完成任务的要求,觉得不如教师讲解理解得清楚。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更改教学安排,将PBL与传统教学法交叉进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课下准备时间。发动小组的力量,帮助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讨论。学生成绩中增加学生互评打分,来评测学生对小组的贡献程度、团队协作能力。
小结:經过PBL教学法,通过常规测试,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要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对课堂情况有很大改善,对能力提升有较大作用。但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占用时间过多,对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更多趣味性及更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给更多学生表达意见的机会。
三、结语
经过PBL教学法常规测试可知,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要好。PBL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对课堂情况有很大改善,对能力提升有较大作用。但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占用时间过多,对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等。
在独立学院应用PBL教学法时,首先应逐步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通过不断地尝试使用PBL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另外,在问题设置上要与实践结合紧密,与学生未来职业结合紧密。优化教学安排,优化打分机制。发动小组的力量,帮助个别学生。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以达到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凯文,邱文洪,艾永循,等.PBL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1):139.
[2] 赵薇,孙世晓,沈宁,等.PBL在循环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0,9(3):316-319.
[3] 高岳,张东华,薄红,郭劲松.学生内外向性格对PBL 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56-57.
[4] 陆春美.PBL教学法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改革要点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49~50.
[5] 薛薇.SPSS统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82.
[责任编辑:刘凤华]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妇产科护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授受制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水平较低。鉴于此,本文详细探究了PBL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PBL模式;妇产科护理;教学方法
在传统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积极探究PBL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PBL 教学法的概念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其诞生于西方国家,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强调通过有意义、复杂的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PBL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学习目的
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结合妇产科护理教学大纲确定学习目的。教师在明确学习目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或案例,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指引学生学习。需注意,问题情境或案例的设计一定要注意逻辑性与时效性,要以临床案例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案例选择中,教师可选择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案例,例如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科学接生、妇科炎症患者的护理等。
2.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学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小组4~5人,每组选定组长。教师负责学生讨论学习的方向与节奏,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的具体讨论和学习活动。在具体案例问题的指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被激发,从而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可讨论PBL案例形成的具体问题,例如阴道冲洗适应症、操作方法、使用物品、冲洗作用、禁忌症等。小组成员结合具体的教学问题检索文献,查阅书本,进行实验室操作,并在共同讨论下制订护理方案。然后,小组成员进行模拟护理练习,并不断优化护理方案。组长将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等通过书面方式归纳、整理。
3.归纳总结
小组成员讨论完成后,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请不同小组成员发言,并演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成员负责点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指导及协调,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方向与深度,规范学生的演示操作流程,强调具体演示环节中的重要细节,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注意事项等。
三、PBL模式在我校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随机选取我校2014级专护5班,专护6班共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专护5班50名,男7名,女43名,学生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0±1.5)岁;专护6班50名,全部为女生,学生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2±1.6)岁。对专护5班采用传统授受制教学模式,对专护6班采用PBL教学模式。
结果:(1)专护6班学生妇产科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5.2±5.6)分显著高于专护5班(80.0±3.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护6班学生妇产科护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5.2±5.6)分显著高于专护5班(80.0±3.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专护5班学生对传统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的15人,占20.0%,持否定态度的35人,占80.0%;专护6班学生对PBL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的35人,占80.0%,持否定态度的15人,占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方法的优势如下:第一,PBL教学模式将传统授受模式转变成启发式教学,真正保障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着重强调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疾病因果、转变之间的关系。第二,PBL教学模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获得结论方面优越性更强。PBL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学习成绩。第三,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PBL教学模式的开展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主要起到学习指导、帮助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错误以及不规范操作。另外,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临床案例指导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升华、验证理论知识。
四、结语
PBL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论学习、实践学习技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琴.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8).
[2]朴丽,王红,王晶,等.PBL 教学查房在妇产科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s1).
[3]丁艳萍,穆晓云,王一博.PBL 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4(23).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男孩,10个月,主诉:“腹泻3天,加重伴呕吐1天”。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约5-8次,每次量较多,为黄色蛋花样便,无明显黏液脓血。纳差,爱哭闹。伴有轻微咳嗽、流涕等上感症状。在家母亲自行给予黄连素、思密达、妈咪爱等药物口服,见腹泻频繁就予以少食处理。1天前,患儿腹泻加重,约12次/天,为黄色水样便。进食后易吐,均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4-5次/日,非喷射性。患儿精神状态渐差,小便量少,随即到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偶有上感。
喂养史:患儿系G2P1,足月顺产,3月前混合喂养,其后均为人工喂养,4月开始添加辅食,现目前常吃辅食有稀粥、鸡蛋、肝、鱼肉等。
入院查体:精神稍差,呼吸略深,30次/分,P、T、BP正常。前囟凹陷,眼眶凹陷,哭泪少,口唇干燥稍樱红,皮肤弹性较差,心音有力,心律齐,两肺(-),腹部平软,未扪及异常包块,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张力正常,末端偏凉。 辅助检查结果:
血常规:WBC 8.9109/L N45% L52% 大便常规:WBC 1-2/HP 大便乳糖:(-) 大便细菌培养:(-)
大便病毒检测:轮状病毒 (+) 肝肾功能正常
血气分析:pH 7.32, PaO2 98mmHg PaCO2 38mmHg, BE -6 mmol/L 电解质测定:Na135mmol/L,k3.5mmol/L ,Ca++ 2.3 mmol/L, HCO3- 18mmol/L 问题: 诊断组:
1、 什么是腹泻?怎样区分小儿异常大便和正常大便?
2、 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哪些,分析该患儿的可能病因。
3、 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分类怎样,试分析该患儿的疾病诊断(疾病名称、分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治疗组:(提示:在诊断明确下才可正确实施治疗)
4、 腹泻治疗时可以使用哪些药物,使用注意与药理是什么,病毒感染性肠炎与细菌感染性肠炎在治疗上有什么区别,分析该患儿腹泻的治疗方案。
5、 该患儿需要补液吗?需要的话怎样补,补什么、补多少,请列出输液方案。 护理组:
6、 情景表演:该患儿的护理措施(体现主要护理要点,设置护患矛盾,健康教育)
7、 补液过程中出现出现全身乏力,心率快,心音低钝,腹胀,应该怎样处理?(请医护配合)
建议:第
PBL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