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送给嘻嘻小妹散文
快乐送给嘻嘻小妹散文(精选5篇)
快乐送给嘻嘻小妹散文 第1篇
祝你生日快乐,送给最亲爱的闺蜜散文
祝你生日快乐,这真的是我自己写的,你快生日了,在网上提前为你专门为你写的,希望大家看清我们这份友谊……
我想写给谁,或许她读了之后就知道了,或许他不读,唉……想写了,两年了,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不对,应该是不到一年。
遇上你,是我在初中最美好的事情。有时候爱吵架,有时候喜欢多愁善感。除了那次不愉快的`“绝交事件”,其他的好像都是美好的回忆。我也没想到在初中遇上了你,这是我来这个学校最不后悔的事情。到了高中,有可能你把我忘了,我把你忘了。长大后再遇见,就好似从来没有在彼此生命里出现过一样。你快生日了,祝你生日快乐,生日快乐,生日快乐……
我只能用一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你走得太倦,只要一转身,我的祝福就在你身边,不管离你多远,不管多少年,化祝福为蓝星点点,闪在晨曦,闪在日暮,闪在你生命的每一天。
你的生命里我有出现过,在别人认为,有必要这样做,给谁看那?但是,是写给你的,我不管别人怎么看,这份友谊在我们心里都很明白。例如男生:朋友和兄弟是有区别的,看在我们女生身上:朋友和闺蜜是有区别的,我和你心有灵犀一点通……
提前给你送祝福了啊,生日快乐……
知道为什么最后都要用省略号吗?我告诉你吧,因为我想说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开学了不许笑我,你笑我的话,我就把你从床上踢下去……
快乐送给嘻嘻小妹散文 第2篇
看着小妹在地上扎着脚手哭泣的样子,从此,便铭刻在脑海中了。
当时母亲的身体是坏透了的,小妹的到来,没有受到母亲的欢迎,母亲的怀抱里,没有小妹的影子,大姐便承担了小妹的生活料理。
大姐对小妹的照顾,也成了小妹生日的模糊点。母亲记得小妹是二月二节日的生日,而大姐却在说第二天炒的大豆,这样小妹就有了二月初三生的可能。小妹的身份证却显示生在了二月初四。三个生日的小妹,在我这里,我却认定今天是她的生日。因为,我清楚记得那是晚上。可是很小的我,不能说得过她们到底是天要亮时的小妹,还是天刚黑下来的小妹。三个人的脑子中各自有个记忆,小妹便莫明其妙的生在了不同的时间里。
小妹出生后,家里增加了一位成员,一只标致的奶羊,喂着幼小的小妹。
小妹在这种不合时宜的时候,不合时宜的到了我的家。
从此,我家的院落便有个光着头到处跑的,鼻子扁扁的小妹;从此,妈妈便经常地有病不起;从此,小妹便只能在大姐的怀抱中慢慢地长着。
小妹在四岁时候,病中的母亲准备把她送给邻里的只有三个男孩子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拒绝了。这事在当时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很短的时间内就似乎遗忘掉了,但在长大后的某个时间,却又重新浮现在脑际,心中便有了一阵阵凄凉的触动。
大些的时候,看到母亲一张特别的照片,正襟坐着,一个人。虽然,到好多年后才明白那是母亲病重时为自己准备的照片,照片里母亲的一只手放在并着双膝上正握着一方手巾,而那团着的手巾,后来便成了我永久的记忆,总是酸酸的味道。
小妹在我记忆中很清淅时,是我在初中的时候了,那时,上小学的小妹,学习很出众,就象她很倔的个性一样的拔群,模样也出落的俏生生的,会柔和地笑着,却也会追打着惹她的男生满操场落荒逃窜。
上了初中的小妹,更加出落得标致,还有她那扁的鼻子也奇特地慢慢撑了起来。白白净净的她认真地学习着,学习盖过一个年级数百人的同窗,可个性依然倔,但样子更加地纯,天生孩子样的喜气脸,在近二千人的学校很显眼。
小妹很爱读书,那时,家里没有能力为她卖《十月》、《收获》一类很富贵的书刊,但小妹因人缘好,经常会借到书。看着小妹有滋味地读着书的我,在她边上急急地打转,终于忍不住那劲,动手夺了书来,便与小妹有了第一次的争执,小妹敌不过,在边上生着闷气,一直在等我看完她没有看完的书,那次,看的是《十月》,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续接。
当守着书的小妹等我看完那书之后,接过书,头一拧,就气嘟嘟地走了。
从后,便有了二三天拧着脸不搭理我的日子。
再以后,我看到小妹递给我的书时,都是她先看完了,才递我看。
喝着羊奶长大的小妹,身子看着单薄,可在学校运动会时,第一名跑的奖状却总会在她的名下,于是,她便在学校有了更加大的光环。
初中毕业时的小妹,被母亲送进了小中专,母亲固执地拒绝着我们都很尊敬的校长的要求:让小妹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当与她学习不分上下的一位同学高中毕业进了清华园时,不知道小妹有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小妹成了一位小学教师,她便裕如地应付着她的课业,同样的出众,就象她总能找到一大片地里架起的一溜溜番茄架中最初红的第一颗,每年的第一颗红了的西红柿总会进了她的嘴巴。
父亲很喜欢小妹守西红柿地,小妹守的很紧,我不中用,并且,我一进地头,会拣最厚实的西红柿吃饱,一次消灭掉十来颗才罢休,小妹心细,会拣有烂疤地选了吃。
总会找到第一颗红柿子的小妹,一生中便总会很轻松地取得各种荣誉。
工作后的小妹,很快便嫁了人,有了一儿一女,都出落的很好。
小妹成了家后,便缓和了与母亲的那段缘。
打小时的小妹,倔,胆子大得倔到母亲那去了,母亲的固执与小妹的倔便在这个家里出现了经常地别着头打照面的情景,母亲的严厉在小妹那里一点都不起作用,而我们其他四个姐妹,是不敢跟母亲顶嘴的,固执的母亲却容许小妹的顶嘴,这在我家可是个奇事。
气鼓鼓的小妹与气鼓的母亲,总能碰撞在一起。小妹撅着的嘴就象母亲心中的导火索,便一定会听到母亲的高声.多年的斗争划出了一条默许中的三八线,母亲不得已的默许了小妹的犟嘴。
婚后的小妹,却一反常态的孝顺,对父母的照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让我偷闲着,至今都使我深深的感动着。
一眨眼,小妹也到了四十的年纪,却一如既往地干炼、清爽,很有人缘的小妹也一如既往的有几个令人羡慕的死党,小妹便快乐地清爽着她的人生。
邻家小妹现代散文 第3篇
有时不知不觉想起你,有时在白昼有时在梦里,亦或在赶往家乡的路上,亦或已经身处家乡的街巷里,你的身影历历在目,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还是十八岁时的模样,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晃动着的马尾辫,充满阳光的微笑,青春洋溢的倩影。或许你不经意地在我面前走过,却如吸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打动了我那颗青春骚动的心。
你家与我家是不近不远的邻居,你是我同校的学妹,是我心里全校最漂亮的`学妹。
无论去哪,也不必然经过你家,但是我却无数次特意在你的家门“路过”,内心里期望着你巧遇,无数次傻傻等候在你可能出入的路口,奢望看到你美丽的身影。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虽然只有百分之几的成功率,但是仍然不只一次与你巧遇,不只一回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心跳加速的我,只顾了掩饰脸红的窘态,却忘记了抓住时机多看几眼,或者与你搭讪几句。成果就是与你有了双眸对视的交流,或者收获到你不经意间的回眸一笑,虽然仅仅是瞬间,这一瞬间,我的心醉了
内心里无数次读你的名字,每读一次都会有甜甜的感觉涌上心头,内心里渴望见到美丽的身影,每见到一次都会深深震撼我的心。
记得一个美好的夏日晚上,我在离你家不远的马路上打羽毛球,你和另一个女孩从我们走过,我便停下了看你,你也望着我,尴尬片刻,你继续往前走,我恨我自己笨到家!为什么不找借口把你留下来观战,或者让你也加入我们游戏。
记得一次无意中得知你在学校的汇演中有角色出演,我早早地等候在演出现场,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观看你的演出,你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不记得都有什么节目,满脑袋只有你!你那天演得那么好那么美,岂是一个“赞”字了得。
得学校开运动会,我特意给你送去自己舍不得喝的汽水,你朝我笑笑指着自己手中汽水说有了,让我自己喝!还把一个纸叠的小扇子送给我,我高兴得如获至宝!记得你弟弟被人欺负,我奋不顾身帮忙,你连声说谢谢,我说不用,我愿意!当初为什么说用了“愿意”二个字,是不是双关语呢!
工作之后,我找理由来到你工作的单位,假借领导安排向你询问有关工作方面的事宜,其实这一切都是借口。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你的脸,第一次与你面对面交流,我全然忘却有关工作,不知道胡言乱语地说些什么,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刻,我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陶醉,体味到吃蜜的感觉
由于家境的原因,由于我自身的条件,社会的大环境和过往的经验告诉我:我配不上你!能偶尔遇到你,能通过朋友知道有关你的情况,就是我的幸福!
有个外表英俊并且家境殷实的青年,成为你的“朋友”,虽然消息可靠,但是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传言。因为我知道那个青年除了家境较好以外,是徒有其表,系无才无能亦无德之人。当你牵着他的手走过我眼前时,我确认一切是真的。我没有勇气劝告你,担心被别人说成用心不良。
你出嫁的当天,我决心要干出个样子,让你和所有人都刮目相看。虽然这一天我的心碎了,我的梦破碎了,我没有理由责怪你,因为我们不曾开始,也就无所谓结束。
亦或是因为工作和生计的原因,亦或是因为梦的破碎,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离开了这个有笑、有苦、有泪也曾经有梦的地方。
风也过,雨也过,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听说那个英俊的青年抛弃了你,听说你过得不好,听说你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听说你的女儿像你一样漂亮,听说
事业有成的我,家庭生活亦美满。无瑕回到家乡的我,偶尔回去仍然会特意从你家门口走过,仍然会在你家的那个路口站一站、停一停,似乎仍然在等待什么。
虽然不曾再遇见过你,但是你的微笑、你的身影、你的马尾辫,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你一定不知道,自卑的我,因为有了你的微笑、身影、马尾辫,才使我有了发奋图强的动力。
因为没有开始,所以就没有结束,虽然岁月无情,两鬓斑白的我,依然保存一个青春的梦
精致女子之苏小妹散文 第4篇
爱读书词的人,都会知道宋词之美丽,读来回味无穷,或叙事者,或描写之美妙者。生活在宋朝风雨里的人是幸运的,出生在宋时胭脂里的诗人更是幸运的。既能品读山林之美妙,又能一抒胸中之华美词藻。
唐宋八大家,苏门三学士。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再怎么不堪生活的波折也能耳濡目染,更何况是任性却是聪慧过人的苏小妹呢!怎能不进诗书之广厦,怎能才华输于人呢。虽然正史、民间对是否有这样一个人或怀疑,或否定,或另有其人,我只是想说,苏小妹的`传说流传至今有其存在的原因。因为是好的,美的,给人积极的向导,令人寻味,管她出何处?一样是我们推崇的人。
曾经有个青年站在被毁的圆明园跟前写过这样的诗句“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而今我们也会恨未能早生几百年,恨不能生活在宋朝的烟雨里,细细品味词藻的韵味,哪里人们满足的微笑。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出此佳句者,且能没有超世之才气,用拟人的手法将风活化,让柳传神,失梅花更是月光和梅花融为一体,用词精妙,唯人让惊叹好别致之女子!
农人自有农人的喜乐,文人骚客自有文人的喜乐风雅,摆文弄字自然也就不失为一种喜乐,体现文人风雅的一种形式。所以对联就在历史长河中慢慢的出现、生长、蔓延成紫藤的烂熳和神韵!
三难秦少游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纤手闭门,推开窗外明月夜,发难得有趣,或许文字自从创造出来就有了一种无以伦比的魅力,可增进情趣,可彼此交汇心灵的感知,可意会,可传神,有深不可言,有词言达意。只要是对的人,对的时刻,就晕开了云雨。
“投石击破水底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既巧妙写景,要用意传达只有你我能懂的讯息。佳人佳句又美景岂不让人难忘?看似刁蛮好斗,又是别出心裁,真是让人又喜又恨,爱着不肯释手的宝贝。文字辞藻之美丽给美貌更添一分,传说也罢,有其人也罢!真是精致之至,美不胜收!
或许我们应该感恩,诗人或是文人或者是善良的人们给我们一个美丽的故事,是享受,是追逐的梦。难道听完那么好的故事以后,她的名字还没有在你的生命中闪耀吗?还能输一筹精致二字吗?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能传起诗文之女子,不输精致之女子!
停云落笔
邻居家的苏小妹散文 第5篇
今年三月,我单位小家里又多了两口人,她们是我的同事及她的女儿,她女儿比我儿子小两岁,所以常叫她“苏小妹”。
三年前,家属从思渠镇调到晓景乡,起初在统计站工作,后来转到民政办,与苏小妹的妈妈一个办公室。因为民政工作的特殊性,有时下村回来晚,便同在一块儿煮饭。后来,为了方便孩子们读书,两家人就合伙开锅。
元宵节刚过,苏小妹爸爸生病了,准备去重庆看病,她爷爷也患了腰椎盘突出,其奶奶不得再次照管她,于是就随母亲转到乡下来读书。苏小妹今年满六岁,长得很快,比起同龄孩子来说,至少要高十公分。她有一个特别的饮食习惯,最喜欢吃肉,每顿吃饭就要问:“妈妈,炒肉没有?我要吃肉,没有肉就不好吃。”
有一次,苏小妹的妈妈要外出开会,于是将她托给我们照管,开头两天,我家属十分累,说:“真像农村说的,宁愿望十头牛,不愿管一个孩子,特别是管人家的孩子,比管自己的孩子还要紧张,关键是责任大。”
第二天中午,家属听说城里某校丢了一个孩子,至今下落不明,心头更是紧张,就将儿子和苏小妹叫到跟前,说:“你们两个小家伙,都给我听着,特别是苏小妹,除了正常上课以外,平时不准出大门,谁要是走出大门半步,我就打谁的腿,听清楚没有?”小家伙们听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听到了!”儿子还补充道:“放学回来,我只在院子里耍,保证不出去,请妈妈放心!”苏小妹见我儿子表态,也跟着说:“娘娘,我要听话,我也不出去。”
第四天下午,政府外边有两家人吵架,围观者较多,儿子的同学跑来告诉他,他撂下“滑板车”就跑去看,苏小妹见了也跟在后面。不一会儿,他妈妈喊他们吃饭,儿子在外面马路上答应,于是他妈妈吼道:“谁叫你们出去的`,是哪个先出去?”儿子不敢吱声,只顾往回跑,苏小妹见他无言,也汆着不答应。她娘娘冲着她准备打,她赶忙辩解道:“来怪我,又不是我先出去,是哥哥先出去,他先走了,我才出去的。”
儿子见苏小妹推托责任,内心气愤,便立即与她划清界限,说:“又不是我主动去的,是涛哥’来喊的,再说我也没有喊她,她自己跟着去的,样样都来怪我?”苏小妹歪歪脑壳,继续道:“不是我想去,我看哥哥去了,觉得不好玩,就跟着他去的。”
儿子认为苏小妹“出卖”了他,于是恨她一眼,说:“不要喊我,我不是你哥哥!”她娘娘听了好笑,见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也不好对谁下手,于是让步道:“不闹了,今天是初次,我不打你们,但下不为例,如果我再次发现就要打人,今天晚上每人必须多吃一碗饭,否则”
儿子见免于“处分”,不再辩解,但对苏小妹却是很不服气,端起碗就出门,其想法很简单,隔她远点,少哆嗦。苏小妹看他很不高兴,也跟着出门,便主动问:“哥哥,菜好吃,你不要菜?”儿子没有理她。苏小妹见他不理,就转进屋里告状,说:“娘娘,哥哥不吃菜。”儿子听见,赶忙进屋拈一些白菜到碗里,而且装得满满的。苏小妹见他这样,也充分表现自己,吃得十分专心。
不一会儿,她娘娘给她拈肉时,她摆脑壳不要,问她为什么不要,她说:“我不吃,留给娘娘吃,你多吃一点。”一向爱吃肉的苏小妹怎么不要肉,分明是自己不喜欢吃,就说是留给别人吃,还劝人家多吃一点。她娘娘说:“真是聪明,好个马屁精!”
经仔细观察,我发现苏小妹每吃一样东西,只要自己喜欢的就猛起吃,而且一句话不说,一旦吃腻了,或者说吃饱了,她就赶快推到别人面前,说:“我不要了,我少吃点,留给他们吃,妈妈说我太胖了,我要减肥。”除此而外,她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特别哆嗦,尤其是早上,半天穿不好衣服,常是钟声响了,还在路上拖拖拉拉的,有时为了避免迟到,她娘娘总要提前一个小时喊她,可是她还是做不到提前上学。
有一天早上,苏小妹放学回家,感到非常饿,见她娘娘不在家,就悄悄去柜子上拿橘子吃,但因高度不够,使劲踮起脚,一不小心就将水果篮篮弄倒,水果到处滚的是,她急忙将橘子捡起来放到小桌上,假装去上厕所。刚到院子里,又碰到她娘娘回来,还主动喊了她。她内心害怕没敢答应,就绕路而过,可是走不多远,她又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肯定瞒不过娘娘,急忙又倒回来,告诉水果篓篓被翻倒的事儿。她娘娘听了以后,问:“你是不是饿了,今天早上没有过早?”她说:“没有吃,包子还在书包里,我是给你买来的。”她娘娘听了仰天大笑,进屋看她书包里,果真如此,但包子早已冷若冰块,且被书本挤压得像一个月饼似的。
她娘娘觉得有些奇怪,肯定其中有原因,于是下午去卖包子处了解,那卖包子的妇女说:“她是早上买的,刚拿到手里,上课钟就响了,没有来得及吃。”
苏小妹下午放学回来,她娘娘就有意笑她:“苏小妹,你今天早上干了一件对不起娘娘的事,居然来哄我,说包子是给我买的,明明是上课了,没有来得及吃,放在了书包里。”苏小妹觉得事情败露,不好意思,看了她娘娘一眼,说:“娘娘,你太凶(厉害)了!”她娘娘笑了一下说:“哼!不凶,你以为我是哪个,你们背着我干什么事我就知道,因为娘娘是火眼金睛,以后还要哄我不?”
苏小妹歪了一下身子,做出一个滑稽动作,眯起眼睛看她娘娘,一言不答。她娘娘见她不说话,就抓住她的弱点,便故意为难道:“如果你不说呢,那就对不起,今天晚上不要你同我睡,等你一个人睡!”她说:“我妈妈说了,叫我挨着永霞娘娘(另一同事)睡。”
“她不要你。”
“她要我,她才要我呢。”
“她才不要你哟,你看她晚上要来喊你不”她娘娘反复说。苏小妹感到有些为难,不再硬嘴。
“叫你不老实,做错了事儿还不认错,还要顶嘴,现在没有人管你!”她娘娘继续说。
苏小妹听了,渐渐有些伤心,于是将目光转向我,一脸期盼。这时,我安慰她说,“苏小妹呀,不要紧,娘娘不要你,伯伯要你。”她听了我的话,真像找到了靠山,突然高兴起来,说:“伯伯很帅,我爱伯伯!”我和家属听了好笑,让人意想不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凡天下父母的心情都可以理解,然而面对孩子的教育,为人父母又是否在思考,自己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愿望?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有的父母只给孩子强加愿望,不去观察并伴随孩子的成长,甚至有的人为了自己,让孩子流落远方,或为留守儿童,或驻守单亲,或只顾朝日打牌,脱离言传身教,假如孩子有了错误,也无人去矫正,久而久之,亦成习惯,终为道德低下的潜在危险,其损失是用金钱和后来的努力都无法弥补的。
有的人只给孩子施加压力,没有想到弹性形变,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父母都没有作出表率,又怎么让孩子去学习,向谁学呢?有的人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孩子不听话,或耍脾气,或不认真,或偶尔做错了,就大动干戈,将一肚子窝火发泄在孩子身上,难道不觉得过分吗?
孩子虽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系,自从出生那天开始,他们就有飞越父母心灵的准备,尚且很多时候令人难以想象。母亲是平原,父亲是高山,人生是太空,社会是大海,孩子就像风筝一样,一心想脱线,从来没有想过从空中掉下来,因为他总想飞过平原,越过高山,漂洋过海,穿入太空。
快乐送给嘻嘻小妹散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