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能源安全困境 俄罗斯 欧盟 能源博弈
自上世纪50年代苏联向欧洲架起第一条输油管线“友谊”石油管道开始,俄罗斯(苏)逐渐向欧洲“编织”了一张能源战略网,用于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欧盟由于自身能源匮乏,对俄罗斯的能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俄乌、俄白之间几次“斗气”或“斗油”迫使欧盟国家急于摆脱其能源供应安全严重受制于俄罗斯的局面。在欧盟国家看来,俄罗斯牵制“敌对”国家和西方势力的手段已不再是红色核按钮,而是控制油气管道“核武器”的加压站按钮。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2006年1月22日,转引自程春华:《经济民族主义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冲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0页。因而,近年来欧盟国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努力谋求能源来源多元化,希望尽快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严重依赖,俄欧之间围绕能源的利益博弈也由此愈演愈烈。
一、 国际关系的能源安全困境理论
“安全困境” (security dilemma,又称“安全两难”),一词最早出现在约翰赫兹(John H. Herz)的《政治现实主义和政治理想主义》一书中。John H. Herz, Political Realism and Political Idealism, Chicag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51. p.5.由于对安全的不同解释,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国际关系主流学派对“安全困境”有着不同的诠释。可是,无论是传统现实主义,还是新现实主义,都强调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也正是安全困境产生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当某一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诸如加强军事力量、促进经济多元化等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使其本能性地采取加强安全感的措施,从而引起安全领域的竞赛,双方陷入更加互不信任和相互防范的恶性循环之中。此时,国家之间陷入不防范不能保障安全, 防范亦不能保障安全的,进退两难的困境。
显然,现实主义从权力角度来诠释安全困境产生的客观原因。传统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是国家的目的,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或者说能否消除别国的存在所带来的威胁,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新现实主义虽然认为,国家最终所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权力只是国家追求安全的手段,但也指出,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必须通过自助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因而,某个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一旦通过追求权力来保障自身安全,受刺激的其他主体便会相应地采取自助追求权力保障安全的方式,从而导致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展开追求权力和安全的竞赛,这必然会加剧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相互和整体不安全感,如此相互防范前提下追求安全的互动不仅没有真正巩固各自的安全,反而会恶化双方关系的安全氛围。John H. Herz,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Atomic A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6. P. 241.
依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际能源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是能源安全困境得以滋生的土壤。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战争的不断机械化,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对原料的控制对于国家权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要。石油的出现使得政治间的相对权力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存在安全困境的情况下,石油不仅成为战争争夺的重要目标,而且成为限制对手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生产地也是财富生产地,各大国纷纷对石油生产地进行竞争,以阻止对手控制和增加本国财富,能源对于国际政治的大国来说便成为竞争关系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7-82页。。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际能源机构(IEA)等国际能源组织的建立,的确使国际能源体系摆脱了弱肉强食的“霍布斯状态”,但是国际能源体系依然处于相互激烈竞争的“洛克状态”,远远没有达到相互和谐的“康德状态”。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应该做到自足(self-sufficiency),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并建立能源储备以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因为一国越是依赖于其他国家,它对别国的权力则越小。参见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5-171页。因此,在现实主义学派的无政府状态下,各个国家在争夺权力以维护自身国家安全时,必将能源也纳入竞争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各国在能源领域将不可避免产生相互竞争,而摆脱能源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霸权为主导的集体能源安全体系。
与新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更为强调制度,即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其理论依据是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为国际体系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国际机制。显然,新自由主义从制度的角度去考察安全困境,强调国际机制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谈判与合作可以达到互信,国家之间能够依靠合作来摆脱安全困境,从而实现国家安全。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军事威胁和武力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是应该共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机制。国际机制不仅能够防止国家能源关系的无政府状态,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处于相互依存中的世界能源领域里的国际合作。能源问题是能够在多边合作的机制之下共同管理危机的,而这样的合作将建立在复合式相互依赖之上方婷婷:《不同理论范式下的能源安全观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3期,第145-146页。。
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不同,建构主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安全困境的原因进行阐述。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认为,国际社会是国家主观意识到共同利益,而自觉建立起共同规范产生的,这样的主观意识是基于互动逐渐形成的。如果行为体的观念发生变化,那么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意识和利益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建构的结果。如果行为体之间存在互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它们总是将对方的行为视作为威胁,这样一来双方就进入了所谓的“安全困境”。反之,如果行为体之间的共有知识使它们能够彼此高度信任,它们在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时将会使用和平的方式,这样双方就会形成所谓的安全共同体。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18-323页。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促进能源合作的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最初就是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开始的。反之,如果国家将彼此视为战略对手,相互之间的能源合作自然会困难重重,甚至陷入能源安全困境。因此,在建构主义看来,增强互信,增加认同感是能源安全困境的解决方案。
不论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还是建构主义,其对于能源安全困境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不乏明显的片面性。现实主义的能源安全困境“权力论”,虽指出了能源资源的战略属性和政治属性,肯定了国际政治因素对能源安全的重大影响,但依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在国际能源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能源安全困境难以避免,而只有确立国际能源体系的霸权才能避免能源安全困境的出现。这样,能源将不可避免的会使各国朝着相互竞争而非合作的方向发展,这很有可能迫使国家之间由于能源而引发战争。自由主义的能源安全困境“制度论”,主张在国际能源体系中建立有效的制度和国际机制,无疑有其积极意义,但是面对国际能源领域的强权政治则显得过于理想化。建构主义的能源安全困境“文化认同论”,虽很好地解释了能源安全困境产生的原因,但文明和文化冲突的消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因而,我们在分析能源安全困境这个问题时,不应该将这三大派别理论割裂对待,而应对这些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运用。
二、 俄欧能源安全困境与过境运输问题
俄欧能源合作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俄罗斯与欧盟的伙伴关系,从而促使俄欧关系更加牢固和持久。对欧盟而言,俄欧能源合作能够稳定欧盟的能源供应,保障其能源安全。对俄罗斯来说,欧盟是其传统而广阔的能源市场,又是其能源设备和技术的供应商。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 от 27 августа 2009 г. // Сай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энергетики РФ. URL: http://minenergo.gov.ru/aboutminen/energostrategy/ (《203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上网时间:2015年9月18日)与欧洲的能源合作,有利于增强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还能通过这些油气管道换回“石油美元”,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显然,俄欧能源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但是俄欧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从未停息过。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失去了众多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优良海港,能源出口也因此遭遇困境。退回到欧亚大陆深处的俄罗斯目前仍没有能力建立绕过近邻国家的新港口和交通枢纽,故其向欧洲出口的能源大多采用了管道运输的形式。因而,能源过境安全是俄欧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双方能源博弈的重点,同时还是俄欧彼此之间难以建立能源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丧失了与美国的战略平衡力量,能源成为俄维护大国地位的“地缘战略武器”,因而俄常常将能源贸易与其政治利益捆绑,尤其是在与欧盟国家进行能源贸易的时候。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或者表达政治诉求,俄罗斯动辄以“断油”或“断气”相威胁。例如,“友谊”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Глущенко Ю.Н. Европейский вектор нефтяной отрасли России. М.:РИСИ, 2007. С. 137. (格鲁申科Ю.Н.:《俄罗斯石油产业的欧洲矢量》,RISI出版社,2007年,第137页。)。但是,2006年以后,该支线几乎停止了输油。俄方中断了经过拉脱维亚到立陶宛炼油厂的石油供应,俄方给出的理由是惩罚立陶宛将自己的炼油厂Mazeiku卖给波兰的炼油厂PKNorlen,而没有卖给另一家亲俄的炼油厂。于春苓:《俄罗斯能源外交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88页。
当然,俄罗斯更多采用对能源过境国“断油”、“断气”,以此借机敲打欧盟国家。2006年初,由于俄乌双方在天然气价格方面难以达成共识,俄罗斯突然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受此次俄乌“斗气”的影响,奥地利、克罗地亚经由乌克兰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都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法国减少了25%到30%,匈牙利减少了40%,罗马尼亚减少了近四分之一,斯洛伐克下降近30%。胡键:《能源博弈与俄欧相互关系结构范式的转换》,载《国际问题论坛》2007年春季号(总第46期),第60页。2008年,俄乌围绕天然气债务问题再起争端,俄罗斯于2009年1月全面中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俄乌再次“斗气”致使至少17个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俄罗斯经由乌克兰输送给希腊、匈牙利、马其顿、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9国的天然气完全被中断。2007年,由于在燃料补贴上存在争端,俄罗斯以白俄罗斯截留俄罗斯的过境石油为由,一度切断了经由白俄罗斯对外出口的石油供应。受俄白能源之争的影响,通往波兰和德国的俄罗斯石油供应被迫暂时中断,而这两个国家的石油供应大部分都依靠“友谊”石油管线。此外,对匈牙利、斯洛伐克及捷克的供油量也大大减少了。
以上几次“斗油”和“斗气”事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实际上俄罗斯针对的不是“城门”,而是“池鱼”,其背后蕴含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意图。在欧盟看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挥动能源大棒,实际是在对自己示威来表示不满。近年来,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北约东扩和欧盟东进不断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几近丧失。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又通过“颜色革命”、“民主援助”等手段推动前苏联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以此增加这些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试图防止他们重新被俄罗斯所控制。在西方的幕后操纵下,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纷纷走向亲西方的道路。因此,自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之后,俄乌两国就时不时掀起“天然气大战”。
在俄乌数次“斗气”之中,并非每次都是俄罗斯对乌克兰断气,乌克兰也曾率先行动,主动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例如,乌克兰于2013年11月宣布,全面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并表示决定动用地下储气库。显然,天然气不是俄罗斯的“独门武器”,由于乌克兰是俄罗斯天然气重要的消费市场和出口过境国,因而乌克兰也可运用断气对俄施压。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258亿立方米,价值106.9亿美元,而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年收入为672亿美元。可见,俄天然气向乌克兰的出口收入占其总出口收入的15.9%,俄罗斯显然不愿失去乌克兰能源市场。如果乌克兰长期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俄方将蒙受巨额损失。此外,乌克兰的底气源自欧盟和美国的支持。美国一直鼓励欧洲盟友将富余的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转卖给乌克兰,而乌克兰从欧洲反向进口的天然气比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还便宜。2013年乌克兰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每千立方米为413.5美元,而从欧洲进口的价格为401.7美元Стала известна средняя цена на импортный газ в 2013 году, URL: http://economics.lb.ua/state/2014/02/24/ 256942_stala_izvestna_srednyaya_tsena.html.。故而,在欧美的援助之下,乌克兰近年来加紧实现能源多元化,希望扩大与欧洲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合作,同时加大页岩气的开采。
显然,俄罗斯与能源过境国摩擦不断,表面上俄罗斯是在惩罚当事国,但背后实际演绎着地缘政治下的俄欧能源冲突。俄欧能源贸易陷入了能源安全困境的怪圈。俄罗斯为了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制订了旨在“严格控制中亚和中东欧等周边国家,并使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部保持中立,进而牵制欧盟其他成员国和西方国家”的能源战略。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Yearbook 2008: Armaments,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ockholm: SIPRI, 2008, p.21.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及其能源战略中极为浓重的政治色彩,让严重依赖俄能源的欧盟国家产生了不安全感。欧盟积极展开能源外交,推进能源进口多元化的实施,以此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然而,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欧盟又是俄罗斯能源进口大户,俄欧能源贸易额下降又让俄罗斯产生了不安全感。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对能源过境国的援助,降低了俄罗斯的能源筹码,这让俄罗斯更加感到不安全,于是加快实施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成为俄罗斯的迫切需求。
三、 俄欧能源安全困境与俄欧管线博弈
面对欧盟“另辟蹊径”修建绕过俄罗斯的油气管道,俄罗斯也精心设计修建新的通往欧洲的油气管道。俄罗斯一方面有意绕开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这些所谓的亲西方“反俄联盟”,直接对西欧供应能源,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阻挠欧洲国家试图摆脱对其能源依赖的举措,意图加强以其自身为“中心”的能源管道网络。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欧盟在2008年提出要建设“南方天然气走廊”,该项目被欧盟视为连接欧洲和里海地区的“能源丝绸之路”。欧盟提出的“南方天然气走廊”包括纳布科天然气管道、跨亚德里亚海天然气管道(TAP)和跨安纳托利亚管道(TANAP)、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管道(ITGI)等多条管线。起先,纳布科天然气管道曾被欧盟列为实施其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首要任务,该管道项目的背后是欧盟与俄罗斯日益激烈的能源博弈。天然气生产国、消费国和过境国之间的多方利益交织在纳布科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波折起伏之中。该管道项目预计全长为3300公里,东起土耳其与格鲁吉亚、伊朗的边界,西至奥地利,途经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将里海天然气输往欧洲。倘若这条管道修建成功,欧盟能够大大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是由于修建费用高昂,导致纳布科天然气管道流产。
尽管纳布科管道最终流产,但跨亚德里亚海天然气管道(TAP)和跨安纳托利亚管道(TANAP)都已进入修建阶段,这两条管线都是避开俄罗斯将产自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运往欧洲。TAP管道项目费用为15亿欧元,总长度为800公里,经希腊、阿尔巴尼亚,跨越亚得里亚海至意大利南部,最终通往西欧。该管道预计将于2018年前建成,并于2019年初通过此管向欧洲供气,每年天然气的产量大约在100亿到200亿立方米之间。跨安纳托利亚管道(TANAP)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总长为1700公里,同样以阿塞拜疆为起点,从土耳其东部一直延伸到西部,通往希腊和保加利亚边境。该管道预计到2017年建成通气。项目第一阶段运输能力为每年160亿立方米,随后将提高到200亿(二期)和240亿立方米(三期)。这两条管道的修建对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欧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将有效地减少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针对欧盟的能源外交攻势,俄罗斯随即采取了多种手段加以应对,也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外交。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建立统一的欧洲能源综合体,普京曾指出,俄罗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行动是建造沿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流’天然气管道和在黑海建造南溪’天然气管道”Путин В., Россия и меняющийся мир // Московские новости, 27 февраля 2012.。“北流”天然气管道绕过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从俄罗斯的维堡一直到德国的格拉夫瓦尔德,全长1224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近海天然气管道。“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于2007年6月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意大利埃尼公司共同发起,旨在将俄罗斯西伯利亚、中亚的天然气输送到西欧。该管道将从俄罗斯新罗西斯克穿越黑海海底,铺设到保加利亚港口瓦尔纳后,在普列文分为两个支线:一条经希腊通向意大利南部,另一条穿越塞尔维亚、匈牙利、保加利亚通向奥地利、德国等西欧国家。无论是“北流”还是“南溪”天然气管道都是俄罗斯实现对欧洲能源供应通道多元化的重要步骤,不仅降低了俄罗斯的管道运输风险,还加强了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Коломейцева А.А., Возможные последств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санкций ЕС и США дл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отрасли России // Российский 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вестник, 2014, №8, С.107.。
俄罗斯对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管道外交政策。俄罗斯之所以对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能源外交政策,是因为欧盟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诉求并不相同,这也是导致欧盟内部在纳布科项目上迟迟不能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原因。欧洲在获取能源供应上分成两派:一派是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亲俄派”,主张继续保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认为这样既是战略需求所至,又有商业利益可图。因而,俄罗斯一方面加快与德国合作共建“北流”天然气管道,另一方面又积极与意大利共同修建“南溪”天然气管道。另一派是以中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恐俄派”,主张铺设新的能源管道绕过俄罗斯,认为过分依赖俄罗斯将不利于国家安全。当然,欧盟内部的不一致对俄罗斯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俄罗斯既能对欧盟分而治之,但其主导的能源管道项目也同样会受到欧盟内部的阻力。
在“北流”天然气管道修建问题上,除德国和俄罗斯外,波罗的海国家一致反对该管道穿越波罗的海,声称该项目将对沿岸国家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政治稳定和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很明显,这里交织着俄罗斯和多个欧盟国家的利益链条。一些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但又不可能单独修建自己的油气管道。此外,这些国家通过能源过境运输不仅能对俄罗斯和西欧国家的能源贸易施加影响,进而获取政治利益,还能获得可观的财政收入。因此,对于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在财政上也严重依赖能源过境收入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国而言,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和财政收入,反对“北流”天然气管道项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北流”天然气管道项目将俄罗斯能源直接出口到西欧,这将为欧洲的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提供保障,欧盟理论上应该支持这个项目。但是,为了防止俄罗斯垄断欧盟的能源,欧盟无条件支持波罗的海国家与俄罗斯对抗。面对“北流”天然气管道或被搁浅,俄罗斯依然采取分而治之的外交策略,对丹麦、芬兰等国进行拉拢,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给予丹麦支持,又在2009年10月承诺之后两年(2010和2011年)暂停上调对芬兰出口木材的关税。在俄外交攻势下,丹麦和芬兰分别于2009年10月和11月同意“北流”管道方案。2010年,“北流”天然气管道顺利开工,其1号线于2011年11月8日开始运营,2号线于2012年4月18日完成铺设,并于2012年10月8日投入运营。该管道预计在未来50年将每年从俄罗斯向德国、英国、丹麦、比利时、荷兰、法国和捷克等欧盟国家输送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基本上确定了未来50年俄罗斯和西欧、北欧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格局。Запущена вторая ветка “Северного потока”, URL: http://lenta.ru/news/2012/10/08/stream/
尽管“北流”天然气管道最终顺利修建,而“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则成为俄欧能源博弈的风向标,俄罗斯在该项目建设上依然需要对欧洲国家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该项目牵涉多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是俄罗斯管道外交的重点,因而也成为欧盟打压俄罗斯的重要目标。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欧洲诸国在该项目上的博弈更为明显,欧洲诸国的态度再次无法达成一致。2014年4月8日,欧盟冻结了与俄罗斯高层间关于“南溪”管道项目的对话,该项目面临搁浅。同年6月,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相继终止“南溪”管道的建设。可是,奥地利却不顾欧盟压力,单独与俄罗斯签署了“南溪”管道项目奥地利段的协议。
“南溪”管道面临搁浅是各方利益和多重矛盾在该项目上交汇造成的。对于俄罗斯来说,从近景来讲,“南溪”管道是其应对欧美制裁的突破口,利用奥地利、意大利这些“南溪”管道沿线的“亲俄派”,离间欧盟内部以及欧美关系,从而反制西方制裁。从远景来看,“南溪”管道一旦修建成功,既可降低过境风险,又能稳固欧洲市场,加强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对于奥地利、意大利这些国家来讲,“南溪”管道能够使他们获得低廉的天然气,从而保障自身的能源供应安全。因而,以上国家成为“南溪”管道的推动力量。然而阻力阵营却更为强大。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希望利用“南溪”管道予以反制,“南溪”管道自然成为政治风险的牺牲品。保加利亚迫于美国的压力,决定暂停铺设“南溪”管道。根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所述,乌克兰正在讨论将其天然气管道交由美国和欧洲公司管理,而“南溪”管道将使俄罗斯天然气绕过乌克兰直接通向欧洲,倘若“南溪”管道修通,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价值将接近为零,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意愿。Барсуков Ю., США перекрыли "Южный поток" // Коммерсантъ, 09 июня 2014.其次是欧盟,一来为了配合美国制裁俄罗斯,再者也希望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致力于减小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欧美的强大阻力最终导致“南溪”管道搁浅。
俄欧能源管道博弈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印迹,里海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欧盟国家如同其他能源消费国一样极力希望渗入里海地区分一杯羹,而俄罗斯则试图像帝俄和苏联一样掌握该地区能源资源的控制权力。迈克尔克莱尔:《石油政治学》,孙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第114页。在俄欧能源地缘博弈中,双方各有优劣势。俄罗斯的优势在于其在里海地区具有传统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且与欧盟的管道外交相比,作为单一主权国家的俄罗斯具有高效的组织协调性和战略集中性,而作为庞大的区域组织的欧盟却缺乏统一的对外能源外交战略和政策,对如何输送里海地区能源到欧洲很难形成统一方案。当然,欧盟的优势也很明显,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经验,这对过去的帝俄和苏联乃至今日的俄罗斯来讲,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各自的能源安全,双方围绕能源管线的博弈会愈演愈烈,但是双方越是尽力寻求能源出口或进口的多元化,就越是没有能源安全感,最终还是很难摆脱能源安全困境。
四、 俄欧能源博弈的未来走向
由于欧盟在能源供应来源方面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俄罗斯在与欧盟的油气管道地缘政治博弈中一度处于攻势,这让欧盟国家很没有安全感,因此尽力谋求打通“南方天然气走廊”。随着“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欧盟势必在更大程度上努力降低对俄能源的刚性需求。同时,正在兴起的“页岩气革命”将可能削弱俄罗斯的能源权力。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将很可能改变欧洲天然气市场版图Florence Geny, Can Unconventional Gas Be a Game Changer in European Gas Markets? Oxford: 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2010,p. 1.,欧盟作为消费方的博弈能力迅速增强Maximilian Kuhn and Frank Umbach, “Strategic Perspectives of Unconventional Gas: A Game Changer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EU’s Energy Security”, European Centre for Energy and Resource Security Strategy Paper, Vol. 1, 2011, p. 42.,俄罗斯的能源武器效力也就相应减弱。“乌克兰危机”和“页岩气革命”使俄欧能源博弈能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未来,俄罗斯在俄欧能源博弈之中的优势地位将有所减弱,可能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传统能源权力产生冲击效应,俄欧能源博弈将会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俄欧能源安全困境短期内难以避免。俄欧能源安全困境产生的现实主义原因主要源于国际能源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在霸权或政府秩序缺失的能源体系下,俄罗斯与欧盟本能的反应是互不信任。加之,俄罗斯与欧盟存在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两种文明存在很大差异,而文化或文明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安全困境的一大因素,这使俄欧之间彼此缺乏战略互信和安全感。欧盟对俄罗斯动辄“断气”、“断油”感到不安。然而,欧盟的防范认知往往导致欧盟联合乌克兰等中东欧国家,共同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这样一来,俄罗斯既对欧盟挤压其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力感到不满,又对欧盟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感到不安,这难免引起俄罗斯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由此,俄欧双方互不信任、互相猜忌、相互防范,为了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双方都积极展开能源外交,欧盟不断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而俄罗斯也加快了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步伐,彼此之间也就更没有能源安全感,能源安全困境由此产生。因此,为了避免“错误认知”和冲突,俄罗斯与欧盟应加强沟通。Себастьян Шеффер, Россия и Восточное партнерство: от игры с нулевой суммой к позитивной сумме. URL: http://www.inosmi.ru/europe/20100203/157957210.html.
第二,俄欧博弈的重点仍旧是能源过境安全。由于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大都依靠管道运输,因而改变天然气出口流向的灵活性较差Amy Myers Jaffe and Ronald Soligo, “Militarization of Energy: Geopolitical Threats to the Global Energy System”,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Working Paper Series,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to Meet Geopolitical and Financial Risks, The James A. Baker III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at Rice University, 2008, p. 35.,所以,俄罗斯的管道外交对象并不局限于能源进口国,能源过境国也是其未来管道外交的重要对象。能源过境国的存在使得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能源关系复杂化。一方面,作为寻租者的过境国试图从天然气贸易中获取租金,它的寻租行为造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天然气贸易的外部性Yegorov, Y. and F. Wirl, “Gas Transit, Geopolitics and Emergence of Games with Application to CIS Countries”, USAEE/IAEE Working Paper 10-044, 2010, p. 3. ;另一方面,过境路线将直接影响到生产国与消费国能源博弈的权力分配Chloe Le Coq and Elana Paltseva,“Assessing Gas Transit Risks: Russia vs. the EU”,Energy Policy, Vol. 42, 2012, p. 642.。当能源过境国游离在两个地缘政治联盟之间时,其地缘政治地位将明显上升,因为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会竞相拉拢过境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已加入欧盟的能源过境国,俄罗斯尽量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策划的俄欧能源管道修建项目,试图增强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对于诸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等这些强烈依赖俄罗斯能源的过境国,俄罗斯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保证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通畅和债务问题的解决是俄罗斯与这些能源过境国管道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日兹宁С.З.:《俄罗斯能源外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8页。。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它是俄欧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的枢纽国家,自然也是俄欧能源博弈中的重要一环。在俄欧关系良好时,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管道外交的“受惠国”,而在俄欧关系交恶时,便成为俄罗斯与欧洲怄气的“替罪羊”,这正是俄欧争夺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利益的体现,因而这种态势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依旧持续。虽然欧洲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能源供应多元化,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非易事。对俄罗斯来说,加强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既可保障其能源出口安全和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又可依靠“能源核武器”在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谋求一席之地,还能通过能源合作促进俄欧伙伴关系的稳固。由于欧洲内部对俄罗斯进入欧洲市场的态度在短期内很难达成一致,故而俄罗斯在对欧洲的管道外交策略上依然会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 从长期来看,未来俄罗斯管道外交的方向并不会放弃欧洲,随着俄欧关系的缓和,俄罗斯仍将会加大力度,欧洲依然是俄罗斯管道外交的重点之一。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制裁结束后,修建新的俄欧能源管道项目很可能再次被提上议事议程,那时它又将成为缓和俄欧能源博弈的一座桥梁,毕竟保障能源安全和谋求经济利益是俄欧能源博弈的关切点。
此外,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要想走得更远,必然需要建立更为有效的能源合作制度和机制,这也是避免能源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1991年12月正式签署的《欧洲能源宪章》是政府间能源合作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条约,该宪章几乎与欧盟同时诞生,至今已有50个签署国,其中包括西欧、东欧、前苏联地区和欧洲以外的部分“经合组织”国家。但是,《欧洲能源宪章》并不能作为欧洲能源体系中权威而有效的国际能源机制和制度,因为该条约违反了制度建设的首要规则:缺失了最重要的成员作为欧洲重要能源供应来源国的俄罗斯。尽管欧盟声称俄罗斯批准《能源宪章条约》不仅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还可吸引国际投资,并得到金融机构的投资。可是,俄罗斯却认为欧盟存在双重标准。例如,根据条约第20条“地区运输条款”,欧盟公司可进入俄罗斯油气管道,而俄罗斯却不能享受来自欧盟的互惠条件。因此,俄罗斯迟迟没有批准《能源宪章条约》,这也就造成俄欧之间产生能源冲突时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去解决它。
第四,俄欧能源博弈将影响俄罗斯的东方能源政策。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经济急速下滑,这无疑为欧盟在俄欧能源博弈中增加了筹码,当然也为中国、日本等欧盟的其他能源竞争对手提供了契机。从短期来看,俄罗斯与欧盟的制裁与反制裁还将继续持续下去,而本已陷入困境的俄罗斯经济如若再失去能源外汇的支持,将更加举步维艰。实际上,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能源关系也并非仅仅是后者对前者的单边依赖,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都高度依赖能源出口,故而俄欧能源相互依赖程度较高。俄罗斯需要在获取能源收入与利用能源杠杆之间找寻平衡,慎重考虑能源武器的成本。因而,能源对于目前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振兴其经济的“救心丸”和“强心剂”。在“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大背景下,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自然会积极开拓新的能源市场。在尽力维持欧洲能源市场份额的同时,开拓亚洲市场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使得原本互不关联的欧洲与亚洲天然气市场之间具有了联动关系。富景筠:《“页岩气革命”、“乌克兰危机”与俄欧能源关系》,载《欧洲研究》2014年第6期,第98页。。俄罗斯对亚洲能源市场的深度介入将对中国能源安全乃至未来亚洲能源格局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是双头鹰国家,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灵活外交传统。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合作顺利时,俄罗斯与中国等亚太国家能源合作进展就会放缓,而俄欧能源合作受阻时,俄罗斯自然会将目光投向东方。当然,俄罗斯的能源外交还奉行了实用主义原则,因而在能源合作问题上更为注重经济利益。所以,我们在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时候,既要抓住俄罗斯与西方拉锯的时机,还要考虑到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能源外交诉求,这样才能使中俄能源合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结 语
安全困境的缘由和首要特点是无政府状态下普遍的互相疑惧时殷弘:《安全两难与东亚区域安全体制的必要》,载《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4期,第86页。,在俄欧能源贸易领域中也是如此。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能源体系中,俄欧双方都希望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以维护自身能源权力,并保障其能源安全。然而,俄欧之间至今未能建立更为完善有效的能源合作机制,在能源冲突产生时很难保证双方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行事。这必然引起双方之间能源安全感的缺失,而相互之间根深蒂固的文化冲突,必然进一步加深在能源领域的互不信任感。越是相互猜疑,越是要摆脱相互依赖,而越是谋求能源出口或进口多元化,就越没有能源安全感。所以俄罗斯或欧盟一方的不信任和错误认知往往导致更消极的互动效果,俄欧能源安全困境也就很难摆脱。程春华:《经济民族主义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冲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73页。因此,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仍将持续,俄欧之间只有加强互信,努力消除错误认知,建立更为有效的能源合作制度和机制,才能摆脱能源安全困境。
参考文献:
[1] 日兹宁С.З.俄罗斯能源外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于春苓.俄罗斯能源外交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程春华.经济民族主义俄罗斯与欧盟能源贸易中的合作与冲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富景筠.“页岩气革命”、“乌克兰危机”与俄欧能源关系[M].欧洲研究,2014(6):82-98.
[5] Yegorov, Y. and F. Wirl. Gas Transit, Geopolitics and Emergence of Games with Application to CIS Countries[R]. USAEE/IAEE Working Paper 10-044, 2010.
[6] Stern, J. The Future of Russian Gas and Gazprom[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7] Глущенко Ю.Н. Европейский вектор нефтяной отрасли России. М.:РИСИ, 2007.
[8] Емельянова Н.Н. Россия и Евросоюз.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и партнерство. 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2009.
[9] Жильцов С.С., Зони И.С. Каспийска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 геополитика. М.: Восток – запад, 2011.
(责任编辑:崔建树)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围绕“一防三保”(防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保供电)安全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夯实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努力提高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全市电网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推进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和落实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规则意识,强化安全保证体系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监督考核,健全安全责任制,明晰各级、各岗位安全职责与标准,确保人人明责、知责、履责,失职追责。
三、监管范围
所有电力能源相关机构。
四、工作职责
1、加强对电力能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办事机构,组成人员及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听取成员单位的工作汇报,定期向安委会报告工作。
2、负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在本行业领域的宣传、贯彻、落实,加强电力能源安全生产工作调研,监管工作经验的总结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预防电力能源企业领域安全事故的有效办法和举措,推进电力能源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3、加强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协商、调度电力能源企业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4、负责电力能源企业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督查、监督、检查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督促电力能源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危险源的监控。
5、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办公室定期向市安委员办公室报告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专项安全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 2 演练情况及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情况等。
6、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安全委员交办的其它事项。
六、实施方案
(一)电力能源企业以属地为监管主体,企业为责任主体逐级明确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度,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建立日常检查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各电力能源企业要依据安全监管工作目标和执法检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监管范围的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三)加大安全检查督查力度。按照工作计划,市电力能源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随机抽查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对检查出来的隐患属地监管主体要督促电力能源企业自查自改、电力能源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进行督查复查,实行销号制,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四)实行暗查暗访。严格执行“四不两直”检查方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原则上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接待,直接到电力能源企业相关机构。
(五)实行“痕迹化管理”。凡安全生产检查都要做到“有重点、有记录、有措施、有结果”。
(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属地 3 监管职责。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每个季度将对辖区范围内电力能源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各类事故的发生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通报。对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未整改到位而发生事故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安全生产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意识,以安全保发展,用安全促效益。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职责,做好检查、监管工作。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
一、能源集团基本情况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简称能源集团)是由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燃气集团公司三家公司强强整合形成的大型能源投资和生产经营企业,是重庆市政府实施能源战略的重要载体。经过重组整合后的快速发展,能源集团2009年末注册资本达到60亿元,资产总额341亿元,净资产142亿元,资产负债率58.36%,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25个,拥有员工7万余人。
能源集团现有37对矿井,2009年原煤核定生产能力1561万吨/年,实际产煤1291万吨,占全市原煤产量约三分之一;参股、控股建成电力装机容量752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投资总装机容量的68%,控股电厂(站)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燃气供应量17.93亿立方米,供应范围覆盖20多个区县和3个经济开发区,涉及200多万户居民、900户工业及商业、集体、锅炉、燃气空调和CNG加气站约45000户,民用气用户占全市总用户的87%;水泥、炸药、雷管、石粉生产量分别为77.6万吨、4.21万吨、 8229万发、79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完成投资48.2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集团公司成功跨入重庆“百亿集团”、重庆“50强企业”、全国“500强企业”的行列,赢得了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二、能源集团“十一五”发展情况
能源集团整合以后,基本形成了煤、电、气、非能源四大板块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一、煤炭板块
截止2009年底,重庆能源集团煤炭产业“南下、北上、西进”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巩固重庆本部,形成了1600万吨/年煤炭规模;“南下”黔北,争取到约4亿吨动力煤资源;“北上”新疆哈密,已经获得20亿吨优质动力煤资源;“西进”云南,获得了近1亿吨优质炼焦煤资源和3.6亿吨动力煤资源的控股开发权。
(一)市内开发布局基本完成
1、规划的新井全面开工建设。相继开工建设了张狮坝煤矿、兴隆煤矿、盐井一矿、盐井二矿、梨园坝煤矿、小鱼沱煤矿、丰盛一矿七对矿井。总设计规模380万吨/年,总投资50.24亿元,目前张狮坝煤矿已建成投产,其余6个矿将于2010至2013年相继建成投产。
2、18对生产矿井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增加规模568万吨/年,总投资约32.98亿元,将于2010至2013年相继建成投产。
3、集团优势扩张基本完成。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重庆能源集团积极整合、收购地方煤矿,继中梁山公司2005年收购田家、福田、邵新3个地方国有煤矿后,永荣公司2007年成功整合接管了石柱县茶园和赶家桥2个煤矿,中梁山公司2007年收购整合了顺辉、郁江、芦塘、桑柘4个煤矿,2008年底中梁山公司又成功收购了武隆县沙子沱和天宝煤矿。到2008年底,集团在市内的收购整合工作基本结束,前后历时三
载,共收购整合了全市11个小煤矿,新增煤炭资源约7000万吨,新增生产能力140万吨,通过技改扩能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80万吨。
(二)市外资源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按照集团公司的对外战略,实施了“南下、西进、北上”跑马圈地步伐。抢占市外煤炭资源的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1、“南下”战略基本定型。南桐矿业公司先后获得贵州木孔煤矿、庙林新庄煤矿、柿花田煤矿、吉源和官仓两对煤矿控股开发权,使集团在贵州控股开发的煤炭资源量达到4亿吨。松藻控股的恒宇公司成功收购梨园坝井田习水县境内5个小矿,获得了近千万吨的煤炭资源量,为梨园坝井田贵州境内资源的顺利开发奠定了基础。
2、“西进”战略初步形成。永荣公司与攀钢集团合作,成功进入云南,获得了近1亿吨优质炼焦煤资源和3.6亿吨动力煤资源的控股开发权。
3、“北上”战略拉开了帷幕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集团利用国家规划新疆吐哈煤田“西煤东运”的良好契机,圈占资源,目前已成功进入新疆哈密地区并完成了资源详查工作
(三)煤炭规模
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建设,集团公司现煤炭总规模已达2171万吨/年。其中,市内1886万吨/年(含新井在建规模325万吨/年),市外285万吨/年(贵州5个矿在建新井规模240万吨/年、云南纳佐煤矿在建新井规模45万吨/年)。
二、电力板块
截止2009年底,重庆市能源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或参股已建成的电源项目有13个(不含自备电厂10个,共计18万千瓦),其中火电厂8个:即九龙电力公司、华能珞璜电厂(
一、
二、三期)、合川双槐电厂、白鹤电厂、万盛电厂、安稳电厂、建荣电厂、建新电厂;水电站6个:即江口电站、彭水电站、巴山电站、酉酬电站、丰都发电有限公司、建忠公司。总装机752万千瓦,总投资367亿元,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68%,较2005年的48%,提高20个百分点。
三、燃气板块
(一)发展规模
2007年完成涪陵、开县天然气公司收购。2008年完成双桥、忠县天然气公司收购;完成城口县新型燃气公司天然气项目资产和綦江天然气公司3.6%股权收购。2009年,挂牌成立了重庆合川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江津地区江顺储运公司和四维集团两处天然气资产;与巫溪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入了巫溪天然气市场。供气区域覆盖重庆市22个行政区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009年实现收入29亿元,供气17.93亿m3,供气户数243万户,新安装天然气23万户。
(二)煤层气开发
资源情况集团公司煤层气可抽量453.7亿m3,其中:南桐公司37.1亿m
3、天府公司68.6亿m
3、松藻公司308.1亿m
3、永荣公司26.7亿m
3、中梁山公司13.2亿m3。
抽采利用情况2009年实际抽采煤层气3.97亿m3,利用煤层气2.76亿m3,利用率为70%。
四、非能源板块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目前, 西藏仍有40%左右的行政村处于能源供应短缺状态, 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实现电网覆盖全国的目标, 以实现户户通电。但西藏无电区通过电网覆盖供电面临电网覆盖难和发电经济效用差的双重制约。
2 西藏无电区能源利用对策
对西藏无电区进行能源利用方案的选择要求统筹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提出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各地援藏资金和项目对农牧民的购买行为进行直接补贴, 企业自主开发和提供维护保障, 地方供电公司统筹监管, 高校供应和培训人才。
根据无电区居民点地理位置偏远和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偏低的特点, 实施方案可分为两期开展。第一期工程主要解决交通相对便利地区家庭和偏远地区相对富裕家庭的照明和信息源用电, 实行部分补贴。随着销售和维修网点的扩大和补贴资金的增加, 第二期工程应当满足整个西藏无电区家庭的照明和信息源用电要求, 加大补贴力度, 结合各地援藏项目对特别贫困家庭进行全额援助;同时, 提高第一期投入设备的性能, 并根据需求建设一批小型新能源发电站, 解决生产用电。补贴产品包括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小型水轮机、太阳灶以及配套的直流灯、电视机等电器设备。
2.1 参与主体
西藏无电区推广户用新能源供电方案可由国家发改委统筹协调, 各级财政部门、商务部门和民政部门以及当地供电公司、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完成。
2.1.1 政府责任主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实施本方案的核心机构, 根据财政投入和需求情况制定分期实施方案, 统筹协调各省援藏项目, 参与制定新能源补贴财政政策。
2.1.2 企业
企业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重要参与主体和协助力量,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支援西藏无电区农牧民新能源利用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生产适用设备, 建设销售网络, 提供售后服务保障。
2.1.3 地方供电公司
地方供电公司是贯彻落实西藏和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方针的重要参与主体, 一方面统筹协调西藏新能源供电设备的覆盖和推广工作, 包括建设小型发电系统, 实现区域电网的覆盖;另一方面, 负责管辖范围内设备的检修、改造和更新优化等工作, 以确保设备和用电农牧民的人身安全。
2.1.4 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切实发挥在西藏无电区能源利用实施策略中后方技术和人才的支援作用。高等院校需建立长效人才供给输送机制。制定援藏人才培训和输送的周期性规划, 实现人才对口培养与支援。
2.2 资金筹集及分配
西藏无电区推广户用新能源方案的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及地方政府专项基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各省援藏资金和项目。补贴资金应确保各项基金落实到户, 摒弃逐级下发方式, 建立独立财务系统, 实现专款专用。
2.2.1 资金筹集
2008年至2010年国家电网投资25.18亿元, 实施“户户通电”工程, 解决了51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其中, 国家转移支付比例占到80%, 国家电网公司自筹20%。电网覆盖作为一项基本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各省援藏力量均应成为资金筹集的负担主体 (如图1、2) 。
第一期工程的实施, 需投资12.85亿元, 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援藏基金共同负担80%, 农牧民自行承担20%。第二期实施全面覆盖工程, 国家补贴份额应增加10%, 其他分担主体份额不变。
2.2.2 资金分配
西藏无电区新能源实施项目资金补贴可根据农牧民收入实际情况, 确立补贴梯度。补贴资金采取年初预拨、年终清算的方式。总工程分为两期, 历时五年, 总投资16亿元, 拟解决13.7万户, 共计62万人的照明和信息源用电问题。
国家电网解决西藏无电区51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电网覆盖需投资25.18亿元, 其投资效益比为2.025。本研究提出的西藏无电区能源利用实施方案, 采用新能源利用设备解决62万人的照明和信息源用电问题, 需投入资金13.115亿元, 其投资效益比为4.727。可以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发用电的经济效益。
2.3 企业开发程序
2.3.1 设备生产与投标
各新能源设备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西藏无电区实际情况研发和生产适用的新能源利用设备, 通过向商务部门公开投标方式确定销售准入资格。中标企业与推广管理部门签订协议书, 明确责任与义务。
2.3.2 设备销售服务网络建设
户用新能源设备的销售服务网络的构建, 涵盖服务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家的物流网和服务到户的服务网三个支网。销售网点承担区域范围内设备销售、配送、安装和检修等售后服务的职责, 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是建立营销网、服务网和物流网“三位一体”销售网络体系的基本依托和架构。各乡级供电公司对本乡设备实时检测, 与企业联系建立保修系统;企业对西藏主要游牧地区开展巡回维修服务等。建立乡级维修点和技术办事处, 定期对户用新能源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 并对常用易损零部件进行一定数量的备用保存和发放管理。
2.4 购买与补贴支付
西藏无电区农牧民可到当地民政局登记家庭年均收入状况, 为民政局根据家庭收入条件对农牧民制定分等级补贴方案提供依据。经过民政部门认定属于补贴对象的西藏无电区农牧民可到经县企业销售网点购买中标的新能源供电设备, 但申领补贴仍应在户籍所在地乡镇级财政所办理。购买设备后农牧民持企业提供的销售凭据向当地财政部门提出补贴申请, 当地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返还补贴资金。
3 结语
基于西藏无电区能源利用现状提出的能源利用方案, 为解决西藏无电区电网覆盖难的现状提供了参考性意见。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家能源战略, 切实提高无电区农牧民生活水平, 促进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现实途径。
摘要:目前, 西藏仍有约40%的行政村处于能源供应短缺状态, 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研究切实可行的西藏无电区用电方案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性任务。通过对西藏地区农牧民能源利用现状的分析研究, 提出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各地援藏资金和项目对农牧民的购买行为进行直接补贴, 明确各主体责任, 通过国家统筹管理, 企业自主开发市场, 高校培训和输送人才, 落实西藏无电区供电方案。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二、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遵守纪律,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素质。
三、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切实做好本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制订本支部的培养和发展计划,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
四、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切实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益,努力使支部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职责
党支部书记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的决议,负责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结合中心的具体情况,认真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保证中心各项工作的完成。研究安排支部工作,将支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制定支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组织检查支部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向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委报告工作。
经常与党支部委员和中心行政负责人交流情况,保持密切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协调中心内的党、政、工、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抓好支部委员会自身的学习,严格组织生活,按时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党风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进行工作,书记不在时,由副书记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
党支部宣传委员的职责
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在支部委员会集体领导下,分工负责宣传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了解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工作的重心和任务,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党支部学习安排,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宣传教育工作的计划和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提出加强党员教育的意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时事政策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学习任务,组织党课学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指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党员和职工的文化体育生活。
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的职责
纪律检查委员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分管纪律检查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党支部的作风建设,经常对党员进行党规党法、党纪国法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党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止和纠正不正之风。
二、保障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使之不受侵犯。要经常检查党员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情况,同各种违反和败坏党风的行为作斗争;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保障条例》,明确党员正确行使权利的原则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的措施。
三、经常对党员进行纪律监督,检查党员执行党章和党的纪律的情况,认真调查、及时处理党员违反党的章程,违反党的纪律的案件。
四、负责受理党员和群众的来信来访、党员的控告和申诉,考察了解受处分党员改正错误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工作,帮助、教育他们改正错误,鼓励他们积极工作。
五、经常向支部委员会汇报和反映本单位党风党纪的情况和本单位纪律检查工作的情况。
党支部组织委员的职责
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负责支部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了解和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做好党支部在组织方面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党员过好组织生活。
(二)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配合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对党员进行思想、纪律教育和党员培训。收集、整理党员的模范事迹,及时向支部提出表扬和奖励建议。
(三)负责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积极分子的情况,并负责培养、教育 2 和考察,正确掌握发展党员的标准,根据本支部的情况,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有计划地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具体办理接收党员的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
(四)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收缴党费,定期向党员公布党费收缴情况,做好党员和党组织的统计工作。
党小组的主要任务
党小组是党支部的组成部分。党小组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协助党支部开展各项活动。
党小组的主要任务是:
一、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技术,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观和业务工作素质。
二、组织、指导和监督党员认真贯彻上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决议,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分配每个党员以一定的工作,具体地组织党员去实现党支部的决议,努力完成党支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党员的汇报,关心和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
四、组织党员做好群众工作,经常向员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的决议,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向党支部反映员工的呼声和要求。
五、定期召开党小组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督促党员按时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
六、协助党支部做好对党员的民主评议和鉴定,做好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接收新党员、对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和收缴党费等工作。
党小组长的职责
党小组长是党小组的负责人,是党的基层工作骨干。党小组长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本小组的党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党小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技术;组织党员贯彻执行支部的决议和上级的指示,分配党员的工作,指导党员的活动,并检查党员执行决议的情况;按时召集和主持开好党小组会,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做群众工作,及时反映员工的要求和意见;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掌握了解每个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使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及时向党支部反映本小组的情况;按时收缴党费。
3 容以处党委、支部、中心按排的学习计划为主。
三、业务学习通常安排在周五下午进行,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学习日时每个职工应积极参加、认真学习、遵守纪律、记好笔记、踊跃发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能源管理中心党支部各项制度“三会一课”制度
为保持党组织、党员队伍先进性,健全党支部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支部党员大会
(一)凡属党内重要问题都应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如遇有紧迫问题需要讨论,可随时召开。
(二)支部党员大会上的主要内容: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讨论指定贯彻执行的计划和措施;讨论和批准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总结;讨论和决定吸收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推选学校表彰优秀党员候选人选,讨论和决定违纪党员的纪律处分;选举党支部委员及出席上级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讨论撤换不称职的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代表;讨论和决定支部其他重大问题。
(三)要求: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应高度重视,会前作好充分准备;要发扬民主,让党员有充分发表意见和对支部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机会;党员对党内讨论和决定的需要保密的问题,没有正式公布之前,不得向外传播;支部党员大会形成决议应通过表决,一旦形成决议,每个党员都要无条件执行;要认真做好记录。
二、支部委员会
(一)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
(二)支部委员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议,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讨论研究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的措施,发展党员以及党员奖惩问题;研究讨论群众工作,包括群众的思想倾向和如何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召开领导班子组织生活会;需要支委会讨论的其他问题。
(三)要求:
会前做好准备,确定议题,并由有关委员准备意见,提交讨论,会间讨论决定问题,按照学校指定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认真做好记录。
三、党小组会
(一)党小组会每月1--2次。
(二)党小组会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的政治素
4 质和思想水平,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分析党员在工作中的状况,提出改进意见;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及时讨论发展对象的入党报告和预备党员转正报告,提出意见供支部参考。
每年召开一次党小组组织生活会,党员向党支部汇报学习、工作、思想等情况,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围绕群众的思想状况提出并落实做好思想工作的措施。
(三)要求
党小组长要认真负责,作好准备,组织开好会议;党员要自觉参加党小组会,积极发表意见,要认真做好记录。
四、党课
(一)党课教育每年不少于2次。
(二)党课的主要内容:围绕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党的中心工作,结合中心党员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的基本知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及形势教育等,形势任务宣传教育,专业技术培训讨论。
(三)要求:上好党课,认真编好教材,落实好教员,组织好课后讨论,每次党课以集中讲授为宜。
五、“三会一课”定期检查措施。
(一)党支部每半年自查一次“三会一课”情况。
(二)将检查情况上报后勤党总支并在党支部内通报。
党员管理制度
一、定期汇报。党员每半年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所在支部或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以便党支部对其进行考察和监督。
二、定期谈话。党支部班子成员要按分工,每年同党员谈一次话。通过谈话了解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本人或通过他们了解党内外群众对党组织和其他党员的意见、要求,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按时按比例交纳党费。党员要按月交纳党费。
四、按时接转组织关系。党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新的工作单位党支部,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转移组织关系,遗失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党员,要追究原因,进行教育,事情节给予党纪处分。
五、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党支部可召开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员教育制度
一、结合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员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认真搞好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教育党员从思想上入党,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三、每年“七.一”组织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宣传教育特色活动,教育党员牢记党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开展经常性的学先进、评先进活动,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加强党员的党纪、政纪教育,严格党的各项制度。
教育培养积极分子制度
一、党支部要经常向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二、对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教育,帮助其端正入党动机。
三、指定两名正式党员做积极分子的入党培养人,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并每半年写出纪实材料。
四、每半年进行一次考察,每年对积极分子队伍进行一次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教育。
五、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和参加学校党校培训合格后,经支部讨论同意,报后勤总支审批列为学校发展计划后方可列为发展对象。
六、对定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要进行政审和培训,否则不能作为发展对象。
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党支部每年按学校党委确定的民主生活会主题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
二、会前应指派专人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对支部的工作意见。
三、支部书记在简要总结前段工作的同时,向支委反馈近期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支部委员、党员干部汇报近期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五、根据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工作整改台账,限期整改,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会议应有完整的记录,并整理成文,上报后勤党总支。
6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目的
为密切党群关系,加强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员工完成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
二、要求
(一)党员所在班组范围内,经常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
(二)党员要经常主动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等情况、建议和批评。
(三)联系、培养、考察积极分子。
三、注意事项
(一)党员在定期汇报工作、思想和学习情况是,应同时汇报联系群众的情况。
(二)党支部要定期检查和分析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提出要求,进行指导和督促。
(三)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应及时记录于支部活动记录,支部定期召开会议。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组织领导
评议工作有支部负责,在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有步骤的进行,每年进行一次,评议前对党员情况进行分析,评议后提出意见,报告上级党组织。
二、评议内容
(一)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
(三)是否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纪、政纪、国法、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四)是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能源管理及服务保障做出贡献。
(五)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基本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要讲求实效学习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二)自我评价,对照党员标准,总结个人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
(三)民主评价,一般应召开党小组会进行民主评议或由支部组织党员评议。
(四)组织考察,支部会对党内外评议意见进行分析形成组织意见,转告本人,并向 7 支部大会报告。
(五)评议结果的运用,对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经评议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应提出处置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表决,并整理材料,上报上级党组织。
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一、经常分析、研究党员和群众思想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
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支部书记做好支部一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支部委员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做好部门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三、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说服力。
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
一、党组织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导团的建设。
二、党组织要在保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开展工作的同时,做到“六带”,即从思想上带、从组织上带、从班子上带、从队伍上带、从作风上带,从而在加强党建过程中直接带领和推动团组织的建设。
三、党组织要把握团组织的政治方向,保证团组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党组织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支持团组织按照有关法规章程建立能广泛联系的青年社团组织。
五、党组织要在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团的领导班子和团干部队伍建设。
六、团组织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好“推优”工作,完善“推优”制度,规范“推优”程序。
七、团组织要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团的作风建设,教育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八、党组织要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政治作用的同时,认真指导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大局开展各项工作。
支部发展党员制度
8
一、认真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入党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二、发展对象必须是政治坚定、思想进步、业务过硬、作风正派的优秀分子。
三、发展对象入党前要首先进行政治审查,支部至少派两名正式党员,深入发展对象所在部门进行座谈了解,掌握该同志配偶、家属以及其它社会关系方面,是否政治坚定,历史清白。
四、发展对象入党前必须进行学校党校培训,使他们具有共产主义信念,拥护党的纲领,忠实履行党员义务。
五、发展对象每季度向支部书面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
六、坚持个人自愿申请,支部注重考察的方法,确定培养入党和积极分子,同时,由个人聘请或支部指定1-2名培养人对其进行培养。
七、对支部推荐的发展对象,培养人和入党介绍人要履行好职责,认真考察、加强教育、保证质量。
八、加强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和考察,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九、支部按照党员发展计划,做好支部党员的发展工作,同时做好调入调出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及新党员接收工作。 经常分析、研究党员和群众思想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工作目标和措施。
能源管理中心党支部党务公开工作制度
为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维护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党务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结合中心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党务公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扬民主,广泛参与。尊重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依纪依规,科学规范。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党组织应当公开的事项,应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序内,及时予以公开,并逐步使公开工作制度化。
(三)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
(四)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形成相互配套、互相促进、协调运转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二、党务公开内容和形式
凡属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属中心党员群众关注的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
(一)党政联席会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及工作部署情况;中心三重一大研究决策、决定、决议及执行情况;任期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及落实情况等。
(二)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其情况,党支部创新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情况等。
(三)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调整、换届选举、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树优情况,党费收缴情况,党员基本情况,党员权利保障情况等。
(四)领导班子建设情况。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执行民主集中制,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考核等情况。
(五)联系和服务党员、青年员工情况。听取、反映和采纳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党员解决生活工作实际困难,排查化解矛盾,办理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等情况。
(六)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落实党内监督制度,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主测评等情况。
(七)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根据实际情况或党员要求,有必要公开的党内其他事项;党员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等。
三、党务公开的形式
本着“规范、实用、方便”和便于党员群众监督的原则,适宜对党内公开的,可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有关会议的方式公开。适宜对社会公开的,可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务公开信息、中心理工能源网站等载体公开。
四、党务公开的程序、范围和时限
(一)制定目录。制定党务公开目录,规范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时限和承办部门。
(二)实施公开。日常性公开依照公开目录,由综合部审核归纳整理,报中心党支部书记批准后公开。
(三)收集意见。及时收集党员、群众对公开情况的意见。
(四)处理反馈。对收集的意见做出处理或进行整改,并将结果及时向党员、群众反 10 馈,同时注重运用公开成果。
(五)归档管理。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档案,对公开信息资料及时整理、登记、归档备查。
公开的时限要与公开的内容、范围相适应,实行定期公开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坚持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重点事项适时公开。
五、党务公开组织及制度要求
(一)党支部书记对党务公开工作全面负责;党支部纪检委员负责对党务公开的形式、内容以及实施进行督查;综合部具体负责党务公开的日常工作;及时收集、反馈党员、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党支部宣传委员向党员、群众宣传党务公开的内容,促进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二)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综合部负责收集整理,涉及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的,要及时上报后勤党总支,并根据需要实行再次公开。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第6篇
1、安装位置为小区停车场,且为自有固定车位,安装时不得破坏公区配套设施,如有打孔穿线等行为,均由业主负责恢复。
2、充电桩安装由业主自行协调安装人员上门查看位置,报请物业公司后方可安装。安装后电表产生的电费能耗由业主自行缴纳。
3、充电桩属业主私有财产,物业公司不承担损坏维修等义务。
能源安全解决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