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1篇
对苹果、番茄、水稻、马铃薯和棉花等多种作物的炭疽病、霜霉病及白粉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2]。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妨碍病原真菌的呼吸过程。目前有关克菌丹多种色谱分析法的比较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别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 结果都满足农药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 都适用于克菌丹原药及其制剂的分析。两种方法各具特点, 因此在检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 实验部分
1.1 气相色谱分析法
1.1.1 材料与试剂
甲苯:色谱纯 (CNW) ;克菌丹标样 (纯度98.5%±1.0%, 德国Dr.Ehrensorfer公司)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试样。
1.1.2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XP205;气相色谱仪:Thermo Trace 1310GC-ECD;检测器:ECD;亲水PTFE针式过滤器:滤膜孔径为0.22μm。
1.1.3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
色谱柱:1701 (规格:30m×0.25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C;进样模式:不分流 (衬管去掉玻璃棉) ;恒流:1.5m L/min;ECD检测器温度:280°C;升温程序:80°C保持1min, 以30°C/min升至260°C保持5min;流速:1.5m L/min;进样体积:1.0μL;保留时间:9.147min;气相色谱图详见图1。
1.1.4 实验溶液配制
称取克菌丹标样0.02g (精确至0.0001g) ,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甲苯溶解并定容至标线, 摇匀, 即为标样溶液。
称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试样0.02g (精确至0.0001g) ,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甲苯定容至标线, 摇匀, 即为试样溶液。
1.2 液相色谱分析法
1.2.1 材料与试剂
水:超纯水;甲醇:色谱纯 (CNW) ;磷酸:色谱纯 (CNW) ;克菌丹标样 (纯度98.5%±1.0%, 德国Dr.Ehrensorfer公司)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试样。
1.2.2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XP205;高效液相色谱仪:Thermo Ulti Mate 3000;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UV) ;亲水PTFE针式过滤器:滤膜孔径为0.22μm。
1.2.3 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色谱柱:ZORBAX Eclipse Plus C18 (规格:4.6×100mm, 粒径:3.5μm) ;流动相:0.1%磷酸溶液:甲醇=40.0:60.0 (V:V) ;流速:0.800m 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30.0℃;进样体积:10μL;保留时间:约3.25min;高效液相色谱图详见图2。
1.2.4 实验溶液配制
称取克菌丹标样0.02g (精确至0.0001g) ,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标线, 摇匀, 即为标样溶液。
称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试样0.02g (精确至0.0001g) , 置于100m L容量瓶中, 用甲醇定容至标线, 摇匀, 即为试样溶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气相色谱分析法
2.1.1 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测定
配制克菌丹浓度均为0.00200mg/L、0.00500mg/L、0.0100mg/L、0.0500mg/L、0.100mg/L的一系列标样溶液,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进行测定, 以标样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的值为纵坐标, 建立坐标系进行线性分析, 克菌丹的线性方程:Y=5.87195X+0.00395, 相关系数r:0.9999 (详见图3) 。
2.1.2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对浓度为0.100mg/L的标样进行6次重复测定, 在0.100mg/L浓度下, 克菌丹的标准偏差为0.00555, 相对标准偏差为0.874%。
2.1.3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试验
于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克菌丹标准品, 按照本文的方法和操作条件进行重复测定, 测得克菌丹回收率为84.4%~92.8%。
2.2 液相色谱分析法
2.2.1 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测定
配制克菌丹浓度均为0.500mg/L、1.00mg/L、2.00mg/L、5.00mg/L、10.0mg/L的一系列标样溶液,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进行测定, 以标样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的值为纵坐标, 建立坐标系进行线性分析, 克菌丹的线性方程:Y=0.0109X-0.0006, 相关系数r:0.9992 (详见图4) 。
2.2.2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对浓度为10.0mg/L的标样进行6次重复测定, 在10.0mg/L浓度下, 克菌丹的标准偏差为1.91, 相对标准偏差为1.95%。
2.2.3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试验
于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克菌丹标准品, 按照本文的方法和操作条件进行重复测定, 测得克菌丹回收率为86.7%~91.2%。
2.3 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分别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克菌丹的含量, 并将两种分析方法进行线性相关、精密度、准确度试验, 从结果看出两种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均符合农药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证明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克菌丹原药及其制剂的分析。
此外, 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0.000971mg/L, 定量限:0.00324mg/L;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出限:0.170mg/L, 定量限:0.568mg/L。证明气相色谱法的检出限与定量限均明显低于高效液相色谱法, 灵敏度较高。
由图1、图2看出,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分别是9.147min和3.25min, 证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出峰时间更短, 检测效率较高。
3 结语
本文采用了优化的气相色谱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建立了能有效检测克菌丹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综上所述, 气相色谱法检出限与定量限都较低, 灵敏度较高, 样品含量低也能检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出峰时间较短, 检测效率较高, 节约时间。两种方法各具特点, 因此生产企业与质检机构在对克菌丹原药及其制剂进行质量监督与控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摘要:本文建立了测定克菌丹制剂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以1701色谱柱、具有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 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得出该法中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874%;回收率为84.4%92.8%。高效液相色谱法:以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具有紫外检测器 (UV) 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得出该法中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95%;回收率为86.7%91.2%。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都满足农药分析方法验证的要求, 都适用于克菌丹原药及其制剂的分析。通过比较得出气相色谱法检出限与定量限都较低, 灵敏度较高;高效液相色谱法出峰时间较短, 检测效率较高。
关键词:克菌丹,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智文.克菌丹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学, 2003.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2篇
1 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简介
近年来, 气相流化床法在聚乙烯生产中的使用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亚洲地区是拥有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能力最强的地区。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问世于1968年, 其特点是简单、可靠、安全、环保, 不但具有技术上的优势, 更加具有经济上的优势,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世界上对聚乙烯的分类主要是在塑料组织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密度进行分类:密度在0.941~0.970g/cm3 之间的为高密度聚乙烯、密度在0.915~0.940g/cm3 之间的分子有长短支链的为低密度聚乙烯、密度在0.915~0.930g/cm3 之间的分子呈线型且有无规则分布支链的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密度在0.860~0.914g cm3之间的为超低密度聚乙烯。现今市场上最常使用的三类聚乙烯产品分别是HDPE、LDPE及LLDPE。其中, 在HDPE和LL DPE这两类聚乙烯的生产中, 我国主要采用的生产工艺之一就是气相流化床法。
2 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比较
U nivation公司、BP公司以及BASELL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具有最先进的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的三大专利商, 其中, U nivation公司所采用的是Unipol P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BP公司所采用的是In~nov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BASELL公司所采用的是Spheril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 总体而言这三种技术都比较成熟可靠。以HDPE和LLDPE这两类聚乙烯的生产为例, 比较三种技术的特点。
2.1 Unipol P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
Unipol P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所采用的聚合单元反应器是单台流化床反应器, 该系统流程最为简单。在操作过程中应用惰性气体氮气, 通过冷凝技术进行操作, 冷凝率约12%~14%, 反应温度约100℃、反应压力约2.413MPa。首先气体从循环气系统进入反应器, 然后从反应器侧面出料。通过膨胀机排火炬进行循环气净化, 在循环气压缩机后面设置循环气冷却器, 设两套粉料催化剂加料器、一套单独的淤浆催化剂加料器、两套出料系统。流化床式反应器主要包括下球封、直筒段、锥段以及上球封等几个部位, 直筒段下部设有气体分布板。该技术约占我国总生产能力的64%, 其产品强度最好、熔融指数范围大、韧性好, 缺点是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2.2 In~nov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
In~nov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所采用的聚合单元反应器是单台流化床反应器, 在操作过程中应用惰性气体氮气, 通过冷凝技术进行操作, 冷凝率约15%, 反应温度约72~95℃、反应压力约2.3MPa。采用旋风分离器分离夹带粒子作为循环气系统, 首先气体从循环气系统进入反应器, 然后从反应器侧面出料。在循环气压缩机前面设置循环气冷却器, 循环气压缩机与循环气冷却器之间设高产率设施, 采用高产率技术生产。该技术反应条件温和、产品覆盖面广, 在注塑、薄膜等类产品的生产中比较领先, 缺点是所需设备多、投资量大。
2.3 Spheril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
Spheril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所采用的聚合单元反应器是两台流化床反应器, 在操作过程中应用惰性气体丙烷, 无须冷凝技术进行操作, 反应温度约72~85℃、反应压力约2.4MPa。采用Z~N催化剂, 以两台流化床反应器串联操作的方式可生产双峰产品。操作无须种子床, 首先气体从流化床层上部进入反应器, 然后从反应器底部出料。在循环气压缩机后面设置循环气冷却器。两台反应器下部均为圆筒、上部均为半球形封头, 第一反应器比第二反应器多了一个中部锥筒。该技术的树脂中凝胶最少、产品透明性和强度最好, 缺点是所需设备多、消耗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 Unipol P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In~nov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以及Spherilene气相流化床工艺技术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 其各有优缺点, 但总体来说都比较成熟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而制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常用材料。聚乙烯的生产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气相流化床法, 此项技术是于1968年出现的, 由于该技术具有简单可靠和安全环保的特点, 因此直至现在依然被广泛应用于聚乙烯生产当中。以当今世界的通用密度标准进行划分, 可将聚乙烯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及超低密度聚乙烯, 我国生产这几类聚乙烯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气相流化床法。本文主要探讨了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比较。
关键词:气相流化床法,聚乙烯,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 宁英男, 姜涛, 张丽.气相法聚乙烯工艺技术及其催化剂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 05:480~485.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 分为观察组 (n=42例) 和对照组 (n=36例) , 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临床表现
所有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心率加快、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有部分患者阴道有不规则出血;通过盆腔检查可见阴道充血, 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细菌培养+分泌物直接涂片进行诊断, 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类等。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全面, 以脐下部位切点切开皮肤和筋膜, 建立气腹后置入Trocar, 同时可在两侧下腹麦氏点做切口, 置入2Trocar做协助操作口。置入电视腹腔镜探查盆腔, 包括子宫、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等, 评估炎症严重程度, 对于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分离粘连, 清除脓液, 并送检做药敏试验;输卵管引流术 (通过冲洗管冲洗, 将脓液和坏死组织冲出, 减少闭塞的机会) 和卵巢引流术等。手术完成后, 用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冲洗腹腔, 直至冲洗液透亮为止, 并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体温维持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情况。
1.5 统计数据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采用t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组经腹腔镜诊断, 42例有40例被诊断为盆腔炎, 与临床确诊相符率为95.24%;对照组36例中30例诊断为盆腔炎, 与临床确诊相符率为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改善、白细胞改善、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由于我国个人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 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 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 使盆腔炎的发病率很高[2]。而且近年来, 人们升高观念和性观念的改变, 进一步使盆腔炎发病率增高。急性盆腔炎是盆腔炎中的一种, 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 在早期容易被忽视, 而若治疗不及时, 可发展成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甚者死亡。
3.1 急性盆腔炎的病因
本病可局限于某一部位, 也可累及多个部位, 其发病原因比较多。如急性子宫内膜炎多见于流产和分娩后, 原因在于分娩后的妇女宫颈口尚无关闭, 产道损伤或胎盘残留等病原菌便侵入宫腔, 引起感染;而流产后组织残留与子宫内, 需通过手术进行清除, 一旦操作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极可能导致感染;急性输卵管炎则是由于炎症向上蔓延, 导致输卵管粘膜肿胀、间质水肿、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的淋病奈瑟菌及大肠埃希菌、类杆菌以及普雷沃菌除直接引起输卵管上皮损伤外, 其细胞壁脂多糖等内毒素引起输卵管纤毛大量脱落, 最后输卵管运输功能减退、丧失[3];急性盆腔腹膜炎则是在盆腔内器官发生严重感染逐渐蔓延到腹膜导致。无论哪种类型, 其发病原因均为病原菌感染, 因此, 清除病原菌为治疗的关键。
3.2 腹腔镜在急性盆腔炎诊断中的价值
由于急性盆腔炎体征和症状不明显, 且差异大, 因此, 单凭临床症状难以确诊, 存在较大的漏诊和误诊。以往常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主要是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阴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 但以上检查均无特异性, 更无法与诸如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进行鉴别。腹腔镜检可以在盆腔炎或可疑盆腔炎以及其他急腹症病人施行, 腹腔镜检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还可以对盆腔炎的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定, 而且此种诊断方式在直视下进行, 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 因此成为急性盆腔炎诊断的金标准[4]。本研究中,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5.24%, 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83.33%, 腹腔镜诊断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 腹腔镜诊断主要针对炎症已达输卵管的患者, 本组所有的患者炎症均抵达输卵管, 而对于炎症仅限于宫腔而未进入输卵管的患者, 镜检容易产生假阴性或阳性, 因此还必须结合分泌物检查进行诊断。
3.3 腹腔镜在急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价值
对于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 但容易产生坏死炎性组织长期粘连而致的不孕, 给仍需生育的患者造成伤害。有研究发现, 生育功能的存在与否与双侧输卵管完整性有关, 由于炎症可导致输卵管破坏, 致使患者生育能力降低, 而腹腔镜手术能够比较容易的分离粘连, 能够在直视下进行多种手术, 清除各部位的病灶, 同时通过冲洗和灌注抗生素, 能够加快炎症的消除, 尽早恢复输卵管功能[5], 尤其适合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脓肿, 盆腔脓肿, 脓肿持续, 脓肿破裂。对于无生育要求者, 直接通过腹腔镜切除病灶, 促进早日康复。同时此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出血和并发症少, 手术安全可靠。从表2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体征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且未见复发病例, 由此可以看出, 腹腔镜手术能够满足不同的要求, 尽早还给患者健康。
摘要:目的 通过腹腔镜与传统抗生素对比治疗, 探讨腹腔镜在急性盆腔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 分为观察组 (n=42例) 和对照组 (n=36例) ,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检查和治疗,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 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体温改善、白细胞改善、住院时间、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既能对盆腔疾病进行诊断, 又能根据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盆腔炎,腹腔镜,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7.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56~264.
[3] 李晓筑.妇科急腹症的临床鉴别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 16 (1) :46.
[4] Soper DE.Surg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Surg Clin North Am, 1991, 71:947.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患者年龄在19~42岁之间, 平均年龄 (25.3±3.4) 岁, 停经在34~72d, 平均 (43.5±2.9) d;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0~41岁之间, 平均年龄 (24.8±3.6) 岁, 停经在35~71d, 平均 (44.7±3.1) d。2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设定为13mmHg, 手术体位为头低脚高, 治疗组患者采用水冲洗法, 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冲洗管中水的压力, 分离冲洗被切开的输卵管壁与胚胎之间的间隙, 持续冲洗加间断喷冲使妊娠囊自行完全剥离, 将绒毛组织和机化血块经操作孔取出腹腔, 并吸净血凝块和血液, 清洗盆腹腔时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患者应用挤压法, 手术中在腹腔镜下切开妊娠部位的输卵管壁, 用两把钳子夹持输卵管壁由胚胎两端向胚胎中间挤压[3], 重复挤压数次, 将妊娠囊和血凝块挤出, 将绒毛组织和机化血块经操作孔取出腹腔, 并吸净血凝块和血液, 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 如果发现盆腔存在粘连, 行粘连松解, 再次检查输卵管无出血。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输卵管壁损伤和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输卵管损伤和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 输卵管损伤和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低, 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2组共60例, 无一例孕妇死亡, 全部痊愈。
3 结语
异位妊娠是妇科的常见病,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多见。分析原因与盆腔炎、性传播疾病、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等有关, 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 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的价值已经得到公认, 已经成为异位妊娠的首选治疗方法[4], 腹腔镜手术可以使腹腔器官暴露在视野中。通过治疗, 达到保守治疗的目的。采用腹腔镜取胚, 可以采用水冲法和挤压法进行, 在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 输卵管损伤和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低, 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水冲分离法分离胚胎可以保证胚胎的完整性, 创面渗血较少或者无渗血。传统的腹腔镜下用钳子直接分离取胚、点凝止血, 由于其反复操作, 对输卵管的损伤较大, 导致丧失功能或术后狭窄、阻塞, 使用水冲法避免了创面出血和反复止血的不足[5], 有资料显示可以提高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水冲分离法是适用于结束输卵管妊娠的微创手术, 安全、简便、恢复较快, 既保留了输卵管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 又提高了输卵管的通畅率且术中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能有效促进输卵管妊娠腹腔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水冲法和挤压法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患者采用水冲洗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挤压法, 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卵管壁的损伤、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 输卵管损伤和术后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低,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中水冲出法能有效减少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 减轻对输卵管壁的损伤和降低术后持续性宫外孕的发生率, 且术中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加快了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也减轻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的症状。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水冲法,挤压法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7.
[2] 罗连英.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160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125.
[3] 陈训如.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5.
[4] Yao M.Current Status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mail-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J].Pregnancy FcAteril, 1997, 67:421.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 其中男性64例, 女性56例,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2岁;120颗患牙中包括前牙54颗, 前磨牙40颗, 磨牙26颗;急性根尖周炎87例, 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33例;急性根尖炎浆液期8例, 根尖脓肿36例, 骨膜下脓肿52例, 黏膜下脓肿24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2组:一次法组和多次法组各60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性不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材料
一次法组采用0.5 g/L的聚乙烯吡咯酮碘 (PVP-I) 液与3%过氧化氢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 充填材料选用Vitapex糊剂;多次法组采用3%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作为根管冲洗药物, 充填材料选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1.2.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摄X线片、常规开髓制洞并拔除残髓。1次法组以0.5g/L pvp-I液注入髓室, 用扩孔钻捣动至根尖部, 扩大根管至35~40号, 用0.5g/L PVP-I液及3%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后, 注入注射型Vitapex糊剂, 边注入糊剂, 边轻轻将注射针退出根管;充填时略微加压, 当根管口有黄色糊剂溢出, 或患者感到钝痛或胀痛, 或糊剂从窦道溢出为止, 用牙胶尖充入根管, 窝洞垫底做永久性充填。若患牙开髓后分泌物较多, 应先引流2d, 再充填。多次法组以3%过氧化氢液注入髓室, 扩孔钻初步扩大根管到达根尖部, 并将根管扩大至35~40号, 用3%过氧化氢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吸干后封FC棉球和CP棉球, 5~7d复诊, 有症状者继续封药, 5~7d复诊, 待符合根管充填指征后用扩孔钻蘸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置根管内, 逆时针转动将糊剂推向根尖, 反复数次直至充满根管, 再插入牙胶尖。窝洞垫底作永久性充填。2组患者糊剂永久充填前均摄X线片, 如有差填应重新充填。术后3、6、12个月各复查1次。
注:P>0.05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及检查指证制定疗效等级, 包括:痊愈:患者无叩痛, 无窦道或窦道已闭合, 患牙咀嚼功能正常, 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透射区消失, 牙周间隙恢复, 硬骨板完整;有效:患者无叩痛, 临床检查基本正常, 患牙咀嚼功能正常, X线检查显示根尖透射区明显缩小;无效:患者有叩痛, 有窦道或原有窦道未闭合, 患牙不能咀嚼, X线检查显示根尖周原有透射区未缩小或扩大, 原根尖周无异常者出现透射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 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为期2年的治疗和观察, 在治疗情况方面, 一次法组患者症状缓解天数及就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多次法组患者 (P<0.05) , 且治疗周期较短, 见表1;在治疗效果方面, 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6.6%, 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自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应用于临床以来, 由于其疗效与多次法差异不大, 且一次法术后患者疼痛发生率较高, 故临床使用率不高。近年来研究发现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与残存的细菌增生密切相关, 且随着新型消毒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消毒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消毒有效率显著提升, 这使得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术后疼痛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 相比于多次法治疗疗程较长、复诊次数多、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治疗负担较重等缺点, 其治疗优势显著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一次法的治疗效果与传统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比较无明显差异。术中操作时应严格规范, 避免因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尖周损伤, 同时必须确保无菌操作, 一次法组采用的0.5g/L PVP-I液与3%过氧化氢液作为根管冲洗药物交替冲洗, 可发挥协同作用, 消毒效果较好。在根管治疗过程中, 只要根管经过彻底的清理、扩大及冲洗, 感染基本可被消除。
综上所述, 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 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1次法在急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者的120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次法组和多次法组各60例, 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一次法组患者症状缓解天数及就诊次数均显著少于多次法组患者, 且治疗周期较短 (P<0.05) ;在治疗效果方面, 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6.6%, 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 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第6篇
2、班组“两长五员”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团结务实,办事公道,工作有实绩,班组成员信赖和拥护。
3、全年该班组所有员工未发生任何工业生产、交通、环境污染事故。全年该班组所有员工未被公司每周 “现场督察组”和本单位每周“现场督察组”通报批评。
4、班组安全环保活动、安全环保检查、安全环保教育等记录齐全。
5、班组员工属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通过检审验。
6、班组员工应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设备设施应有安全防护装置及附件。
7、班组场地整洁、无积水、烟头、油污、杂物等。坑、壕、池、梯、台有盖板或护栏。废油废乳化液回收率达到90%以上。
8、班组工位器具、设备附件、专用工、夹、模具限位摆放、平稳可靠,个人工具柜内物品及工具应摆放整齐。
9、班组使用的吊索具不得有严重磨损、锈蚀、打扭和断丝断股现象 ,并有专人负责定置管理。
10、安全通道无占道现象。各类安全环保标志设置明显
11、电气线路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电气柜0.8米范围内不得有堆积物和搭挂物,未经批准不得乱接临时用电线。
12、消防器材清洁,专人管理、完好有效、标志清楚。
宝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法比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