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教案范文
农机维修教案范文第1篇
一、 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05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35415台套。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72个,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二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专业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维修点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是我县农机维修的主力军,我县85%以上的维修业务依靠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根据调查,其中大多数是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者,约占总数的90%以上,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大多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2~3人;合作社维修网点规模较大,从业人员一般达到3~6人。
2、维修业务范围及维修能力状况
目前,我县农机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目前,我县有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2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8家,占全部维修点的12.2%,星级网点维修能力较强,可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3、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受其维修能力、维修质量、所在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经营收入还受到农机配件销售量的影响,即同时从事修理及配件销售的维修点,其经营收入较高。因此,我县各维修点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存在一定差别。根据调查,各维修点的全年维修量从500~4000台次不等,而全年中“三夏”、“三秋”是维修高峰期。在这种维修业务量情况下,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4万元之间。
但是,星级维修网点业务量和收入都高,例如我县武胜桥镇占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去年维修毛收入就达33万元。
二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维修点分布不均匀,村级农机维修点短缺
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而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交通比较便利的三五个村中有一两处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农民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到县城修理。由此看来,没有或离农机维修点较远的村 ,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
2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目前,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甚至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维修网点的水平只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具经他们“动手术”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具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参加培训少,维修技术水平低
实际中,由于多数农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成为维修人员,因此使我县农机维修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这种无证上岗的现象使农机维修过程普遍存在无规范、无质量标准、修后无监督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维修点无法提升自身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我们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同时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
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提升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
把我县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3、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管理模式
农机维修教案范文第2篇
近日, 利川市柏杨坝镇农业服务中心针对当前该镇农机维修点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组织人员对杨坝镇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见表1) 。
1 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目前杨坝镇维修网点有2个, 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2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1 缺少维修人员
个体农机维修点是农机维修的主力军, 由于维修点少而且经营规模较小, 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
1.2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 杨坝镇农机维修网点的主要特点是农机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整机维护, 不可以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1.3 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杨坝镇农机维修点的年经营业务量为从50~500台次, 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万~3万元。
2 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点分布不均匀
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设在乡 (镇) 集市, 山区交通比较不便利, 没有村级农机维修点, 尽管各村有各种农机上百台, 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 如果农机出现了故障, 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2.2 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 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杨坝镇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 为门铺式维修, 资金不足, 属于低等级维修点, 其维修能力较差, 修理设备简单, 缺乏修理技术, 维修质量不能保证。
2.3 机手和维修人员参加培训少甚至没有培训
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 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无经验, 加之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 在农机维修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不当、修后无监督的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制度
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机安全管理与维修专项资金预算, 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3.2 将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 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2]。给农机维修人员及机手提供信息服务, 技术服务, 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使之遵纪守法, 诚信服务。
3.3 强化人员培训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 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时, 将培训工作与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并适当增加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经费, 改善当前农机管理不足的现状。另外, 在培训内容上, 应与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加强联系, 增强维修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 并为农民学习农机操作技术与简单的维修知识提供有效途径。
3.4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提高管理效率
近几年, 农机数量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应的农机维修业务也随之增加, 所以, 作为农机安全部门, 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机制, 加强对农机管理工作的监管;同时, 增加执法力度, 严格市场秩序, 对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生产者、销售者与使用者形成强烈打击, 并加大对无照经营维修厂的惩治力度, 保证农机维修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转。
摘要:在山区农业的发展中, 完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 加强农机维修管理, 进一步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 能够有效改善农机维修质量, 为农机维修经营者与农机拥有者的权益提供有效保障。为充分了解农机维修市场的现状, 通过对山区乡镇农机调查, 寻找新形势下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促进适应山区农机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安全,维修,现状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唐国华, 葛方文.浅论丘陵山区农机维修发展现状[J].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5 (1) :30-32.
农机维修教案范文第3篇
一、复印机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印机是指静电复印机,它是一种利用静电技术进行文书复制的设备。
静电摄影技术是把光电导和静电这两个不相干的现象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摄影方法,它是集机械、微电子、光学技术等为一体的一种现代的复印技术。它是利用静电和某些具有光电导特性的材料在光的作用下从绝缘体变成导电体这一原理进行照相并以硬拷贝(复印品)形式快速输出的复印技术,复印机是静电摄影技术的具体应用。
文件复印设备能够快速、准确、清晰地再现文件资料以及图样的原型,可以很好的保存重要文件,实现资料与信息的共享、保存以及传递等。
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点,从而给人们的科研、生产等办公活动及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二、复印技术的发展
静电复印技术---手工操作的平板式硒静电复印机---转鼓式静电复印机---彩色复印---光电泳方法一次彩色成像---激光彩色复印机
1、早期的复印技术
(1)银盐摄影:原稿正面与表面涂有银盐半透明的负片合在一起,曝光后将负片与复印纸贴在一起,经液体显影后负片上的银盐即扩散到复印纸上形成黑色图像。
缺点:手续较为复杂、速度慢、成本高。
(2)重氮复印:首先需要把原稿用墨汁描绘在透明的描图纸上作为复制的底图,然后将底图铺在重氮盐感光纸上,用玻璃晒图板夹紧,在阳光或强光下曝光,然后用氨水熏制成白底褐线图,或用其他化学感光纸复印成蓝底白线的方法。
优点:复制方法简便、技术要求低、容易掌握、复制速度快、成像一次性完成、复制成本低。 工程设计图纸中至今仍采用
2、静电复印技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切斯特卡尔逊发明了“静电复印法”;
1944年,人们又发明了采用静电照相技术的复印机,其后又发明了无定型硒光电导材料、电晕充电法、采用墨粉和载体混合组成的显影剂及墨粉图像电量转移等静电技术;
1950年,美国施乐公司首次出售手工操作的晒版静电复印机,他与其他种类的复印机比较,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时间快、成本低,对原稿的纸质无特别要求等优点。
静电复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复印技术主流。 静电复印机成为全世界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复印机。
3、彩色静电复印技术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彩色复印的研究,所用的方法是三基色分解,另加黑色后成为4色复印。 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三次国际静电摄影会议上发表了用光电泳方法一次性彩色成像的研究报告,较之以前有了进步。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激光彩色复印机。
三、静电复印机的分类
1、按用途划分
家用型复印机:价格较低廉,一般兼有扫描仪、打印机等多种功能,打印方式主要以喷墨打印为主。 办公型复印机:通常为台式,以A3幅面产品为主,主要用途复印各类文稿。
便携式复印机:特点是小巧,最大幅面一般只有A4,重量较轻,移动办公较为方便,产品主要以模拟型机器为主。
工程图纸复印机:特点是幅面大,一般可以达到A0幅面,用以复印大型的工程图纸。
2、从目前的市场与工作原理来划分 (1)模拟复印机(数字复印机)
通过曝光、扫描将原稿通过光学系统直接投射到已被充电的感光鼓上产生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分离、定影等步骤来完成复印过程。(模拟复印机or素质复印机)
(2)数码复印机
通过CCD传感器对通过曝光、扫描产生的原稿光学模拟图像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图像信号输入到激光调制器,调制后的激光束对被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扫描,再感光鼓上产生由点组成的静电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定影等步骤来完成复印过程。(数码复印机)
实质上是扫描仪和激光打印机的组合体。
四、数码复印机的优点
1、一次扫描,多次复印。
只需对原稿进行一次扫描,存入复印机存储器中,即可随时复印所需的多页份数,无论一次复印多少份,只需要对原稿进行一次光学扫描。
它与模拟复印机相比,减少了光学扫描的次数,因此减少了光学扫描部件产生的磨损及噪声,同时减少了卡纸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多份复制的速度。
2、整洁清晰的复印质量
数码复印机具有图像和文字分离识别功能,在处理图像与文字混合的文稿时,复印机能以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复印,因此文字可以鲜明地复印出来,而照片则以细腻的层次变化的方式复印出来。
数码复印机还支持文稿、图片/文稿、图片、复印稿、低密度稿、浅色稿等多种模式,以及多达256级的灰色浓度,充分体现出复印件的清晰整洁。
3、电子分页功能
复印量很大时,特别是每份页码很多时,复印件很容易实现电子分页,并且一次复印后的分页数量远远大于模拟复印机加分页器所能达到的份数。
4、强大的图像编辑功能
自动缩放、单向缩放、自动启动、双面复印、组合复印、重叠复印、图像旋转、黑白反转、25%~400%缩放倍率等多种编辑效果。
5、先进的环保系统
此种设计方式使数码复印机无废粉、低臭氧、自动关机节能、减少废纸的产生。
6、扩充升级方便
配备传真组件,就能升级为A3幅面的高速激光传真机,可直接传送书本、杂志、钉装文件,甚至可以直接传送三维稿件。 配备打印组件,就能升级为A3幅面的高速激光打印机。
安装网络打印卡并连接于局域网后便可以作为高速网络打印机,实现网络打印。
五、静电复印机的质量标准
标准包括两大部分:关于整机性能的要求和复印副件图像质量的要求。
(1)静电复印机适用的电压和环境条件:电源电压为220V20%,50 Hz;环境温度为10~35℃;环境相对湿度为30%~70%。
(2)静电复印机的启动时间应少于3.5 min。 (3)供纸失误率不大于1%。 (4)输纸故障率不大于0.1%。 (5)无故障复印量不少于5000次。 (6)整机寿命不低于5年或50万次。
(7)噪声水平:A0和A1幅面的复印机不大于75 dB;A3和A4幅面的复印机不大于70 dB。 (8)稿台允许最高温度为70 ℃。
六、静电复印的基础技术
1、光电导现象
自然界某些材料遇光后导电性质会发生变化。由绝缘体变成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导电体,当它重新回到黑暗中去,又从导电体变回到绝缘体。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光电导现象”。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为:
绝缘体+光量子 激活 导电体
2、光导体的充电方式
应用电晕放电方法,使光导体表面带电或消除其表面电荷是静电复印机中一项重要技术。
在空气被高度电离化的状态下,产生了一种柔和的雾状辉光电晕,称为电晕放电。在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过程中,就是利用这种电晕放电的方法对光导体进行充电(或消电)的。
3、光敏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
光敏半导体是制作静电复印机光导体的主要材料,光敏半导体具有半导体的共性,但其光电导特性远远强于其他半导体,因其光敏特性突出,所以称之为光敏半导体。根据静电复印机实际操作过程的要求,光导体应具备以下几种主要特性。
① 暗特性。② 明特性。③ 光敏特性。 ④ 恢复特性。 ⑤ 耐磨性。⑥ 温度稳定性。 ⑦ 耐疲劳性。⑧ 无毒。
4、常用光导体材料
① 硒(Se)光导体。 ② 氧化锌光导体。 ③ 硫化镉光导体。 ④ 有机光导体。 ⑤ 非晶硅光导体。
七、静电复印工作原理
1、静电复印有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
在涂有光导材料的纸张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液体或粉末的显影剂加以显影,图像定影在纸张表面之后即成为复印品。
(2)间接法(卡尔逊法)
先在光导体表面上形成潜像并加以显影,再将图像转印到普通纸上,定影后即成为复印品。 20世纪70年代以后,间接法已成为静电复印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在现在办公设备中,基本上都是基于间接法的静电复印机。
2、复印机从功能结构上划分4大系统 控制系统:主要是操作面板和电路控制部分。
曝光系统:主要指稿台、曝光灯和光路部分以及附加的手动或自动输稿器。
成像系统:主要是静电潜像的形成部分、感光鼓充电部分、显影部分、鼓清洁器及废粉回收部分、感光鼓及鼓加热器
供输纸系统:主要是上下供纸盒、手动供纸部分、转印、分离、输纸、定影和接纸盘及附加的自动分页器。
八、间接法静电成象原理
卡尔逊法
卡尔逊法是静电复印技术的基础,适合这种复印方法的光导材料主要有硒(Se)、氧化锌(ZnO)和有机光导体(OPC)等。
卡尔逊法的基本过程包括: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六个步骤。
1、充电
充电是指使在黑暗中的感光鼓处在某一极性的电场中,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地带上一定极性和数量的静电荷,具有一定表面电位的过程。
2、曝光
曝光就是利用感光鼓在黑暗处时电阻大,为绝缘体,而在明亮处时电阻小,为导体的特征,对表面已均匀充电的感光鼓进行曝光,使光照区(原稿白色部分)表面电荷因放电而消失,无光照的区域(线条或墨迹部分)电荷依然保持,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表面电位随图像明暗变化而起伏的静电潜像的过程。
3、显影
指用带电的墨粉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变成可见的墨粉图像的过程。 显影墨粉所带电荷的极性与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相反。 静电潜像电位越高的部分,吸附墨粉的能力越强;静电潜像电位越低的部分,吸附墨粉的能力越弱,这样静电潜像就变成了可见的与原稿浓度一致的墨粉图像。
4、转印
指将感光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移到复印介质(复印纸)上的过程。
转印电晕的电场力比感光鼓吸附墨粉的电场力强,因此在静电的吸引力作用下,感光鼓上的墨粉图像就被吸附到复印纸上,从而完成图像的转印。
5、分离
指将复印纸与感光鼓分开的过程。
一般采用分离电晕、分离爪或分离带等方法进行纸张与感光鼓的分离。
6、定影
把复印纸上的不稳定、可抹掉的墨粉图像固着在纸上的过程。 多采用加热和加压相结合的方式。
7、清洁
清除经转印后还残留在感光鼓表面墨粉的过程。
一般采用刮板、毛刷或清洁辘等装置对感光鼓表面残留墨粉进行清除,并将废粉回收到废粉仓中。
8、消电
指消除感光鼓表面残余电荷的过程。 一般采用曝光装置来对感光鼓进行全面曝光。 用消电电晕装置对感光鼓进行反极性充电。
九、静电复印机主要技术指标
1、预热时间
复印机在进行复印时首先需要对感光材料进行充电,利用电晕放电的方法使感光材料的表面带上一定数量的静电电荷,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复印工作。上述过程所花费的时间称为预热时间。
高档的产品预热时间就长,低档的产品预热时间就短(错误)
预热时间主要与产品电子部件的多少和电路的复杂性有关,同时与所处的室温有关,冬天与夏天所需要的预热时间是不同的。
2、首张复印时间
概念:在复印机完成预热处于待机状态下,用户完成了在原稿台放好复印原稿,盖好原稿台盖板等一切准备工作后,从按下“复印开始键”按钮向复印机发出复印指令到复印机输出第一张复印稿所花费的时间。
首张复印时间对于复印量较小、同一复印原稿每次复印张数较少的用户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复印量为两张以上时,复印机从第二张开始复印的速度会大大提高,特别是数码复印机。
3、复印速度
概念:复印机每分钟能够复印的张数。 单位:张/分
由于复印机预热需要时间,首张复印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复印速度在计数时一般应该从第二张开始。
复印速度和复印装置的运行速度、成像原理、定影系统有直接关系。
4、连续复印
概念:对同一复印原稿,不需要进行多次设置,复印机可以一次连续完成的复印最大数量。 表示方法:1~x张,x代表该款产品连续复印的最大能力。
连续复印因为可以避免对同一复印原稿的重复设置,节省了每次作为首页复印而多花费的时间,因此对于经常进行多份复印是很重要的。
5、复印比例(复印倍率)
概念:复印机能够对复印原稿进行放大和缩小的比例范围。 表示方法:百分比,如:50%~200%
使用放大功能时会受到最大复印尺寸的限制,如最大复印尺寸是A3幅面,而复印原稿也是A3幅面,就无法再进行放大了。
6、最大原稿尺寸与最大复印尺寸
最大原稿尺寸指复印机对放置在稿台上的复印原稿扫描曝光能够最大涉及的范围。 复印机扫描曝光并不能涉及整个稿台,也就是说最大原稿尺寸肯定小于复印机稿台面积。 主流复印机最大原稿尺寸是A3幅面
稿台边上有相关刻度,一方面精确放置原稿,另一方面确定可接受最大原稿尺寸。 最大复印尺寸指复印机可以输出的最大尺寸。 一般来说,最大复印尺寸大于等于最大原稿尺寸。
7、感光材料
一种具有光敏特性的半导体材料,因此又称为光导材料或光敏半导体。
目前复印机上常用的感光材料:有机感光鼓(OPC)、无定形硅感光鼓、陶瓷感光鼓、硫化镉感光鼓、硒感光鼓。
OPC使用范围最广。
感光材料特点:无光状态下呈绝缘性,有光状态下呈导电性。 感光材料需要定期更换,是常见耗材。
8、供纸方式
指复印机在进行复印工作时,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纸张的。 两种方式:手动送纸、自动供纸
手动送纸最为稳妥,但是每次只能送入一张,效率非常低。
自动供纸指通过一定的自动机械装置对复印机进行供纸。目前常见的采用供纸盒进行供纸。 纸张的容量是供纸盒的重要技术指标,一般来说,纸张容量和复印速度成正比。
9、复印介质
指复印机能够对其进行复印的对象的种类。 复印介质:单页纸、书本、立体实物(三维物体)
书和单页纸相比有一定厚度,在扫描曝光时,光的折射和反射都是不同的。因此能够支持单页纸原稿的,未必能够支持书本原稿。
农机维修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