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论大思政视域下航理教员的角色定位
3、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4、用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塑造青少年心灵
5、《恰到好处》的说理技巧
6、谈中学生如何写好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7、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论说文研究
8、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研究
9、执音乐之燧石,敲善美之灵火
10、备战高考作文,除了多读多写别无选择
11、论述类文本“四看点”,考场答题得高分
12、增删间彰主题,取舍中显匠心
13、可调节室内亮度的百叶窗
14、大学生为何失去思考能力
15、高考作文,临场提分三部曲
16、“论据充实,论证有力”作文升格
17、议论文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
18、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2题答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19、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策略探析
20、审题须全面 论述应深透
21、议论文观点的提出技巧
22、孔子删《诗》论争平议
23、以文言文《家范》(节选)为例浅谈议论文的写作
24、巧做素材库,妙著亮丽文
25、《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分析
26、2020年高考低分病文名师升格示例(一)
27、说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
28、重农与轻商的中西比较
29、议论文说理的三重境界
30、《辟刘篇》与《新学伪经考》的比较
31、浅谈“义”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32、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对策
33、“三趣”自主式作文教学浅析
34、《师说》全文论证逻辑揭示和中心论点的明确
35、“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作文讲评
36、音乐理论文章写作的五点建议
37、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导写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8、议论文架构的案例导引
39、“时事热点”类主题阅读训练
40、读“方李莉《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之路》”有感
41、《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设计
42、议论文写作要注重逻辑思维
43、为什么说现实针对性是解密《师说》深刻性的钥匙
44、巧讲布局谋篇,妙写精彩文章
45、高考作文 布局谋篇技法种种
46、素材繁简自有道,语言表达妙无穷
47、创新教育的中西哲学思辨
48、“奖励善行”的标杆性意义
49、“文言文教学与写作”策略初探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 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出生于当时宋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早年丧父, 幼年与母相依为命, 生活贫贱, 地位低微。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 当时社会“礼崩乐坏”, 下层的政治势力对上层政治集团迫切超越和取代的心理业已成为一种现象, 父不父, 子不子, 父子兄弟相残, 各个诸侯独立、大夫专政, 伦理规范遭受毁坏, “贱妨贵、少凌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之风流行,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土地制度已经出现, 奴隶制开始瓦解。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8年, 卒于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中等家庭, 父亲是一个雕刻家, 而母亲是一个助产婆。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由兴盛繁荣走向腐败衰落的历史时期, 在他生活的时代波奔尼撒战争是希腊文化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战争使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之中, 同时也使希腊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价值产生危机, 伦理的根基动摇了, 没有普遍的公共伦理标准, 伦理价值分崩离析, 个人的道德也处于迷茫之中, 人性普遍也堕落了, 社会中缺乏对美德的判断。当时以传授知识谋生的智者派不关心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美德, 对法律、习俗、道德准则以至神, 持怀疑态度, 其中有些智者玩弄诡辩, 以个人的私利和意见蒙蔽智慧和德性。
2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内容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的体系。孔子是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奠基人。“仁”, 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仁”, 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孔子多次谈到“仁”, 一部共有482章, 其中有58章是论仁的, 有105个是仁字, 孔子说的仁, 意义非常宽泛, 它包括了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道德观念, 而其最基本的涵义则是孔子说的:“仁者爱人”。其意是说, 人们做到仁, 就应该有爱心, 人与人应该相爱。因此, “爱人”是仁的灵魂和内核, 如果背离了“爱人”, 忠、孝、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就没有意义了。“爱人”不是一句空话, 爱人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然流露, 是真诚之爱, 孔子反对一切假仁假义的行为, “巧言令色, 鲜矣仁” (《学而》) 。爱人要对社会民众有广博的爱, 不是只爱亲近的人, 要把一颗爱心, 推而广之, 由亲而疏, 逐渐扩散其影响力, “泛爱众而亲仁” (《学而》) 。爱人还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只有在爱人方面做到这些, 才算做到了“仁”。
如果说中国的孔子认为“仁”是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那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则认为“善”是人们一切行动的目的, 是生活、思想必须依据的唯一原则, 是最高的道德价值。“善”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 在他看来, 善是普遍的, 超越于特殊和具体的, 但善存在于人的内在理性精神之中, 成是道德生活的最高目的。个人的生活要向善就要获得对世界的善的知识,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著名的伦理命题。在《美诺篇》中他把道德与认识、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 道德和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是融合在一起的, 人只要具备了知识, 就会愿意做善事, 因为无人自愿作恶, 作恶是因为对德性知识的无知而导致的行为和结果。因此, 在苏格拉底看来真正拥有“善”的知识的人才能真正行善, 才是道德善。
3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方法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有自己独到的道德教育方法。孔子明确的道德教育教育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述而》) 朱熹曰:“愤者,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谓开其意;发’, 谓达其辞。”意思是, 不能在教学中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 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只有学生在探求某种道理而未达到目的时, 老师予以开导指点, 使之得其真义,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用, 当学生求通而不能通、求达而不能达时, 老师才予以启发诱导, 通过告其一隅使其推知其他三隅, 最后使学生完全透彻地弄清问题。老师要在学生困惑时予以解答, 则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樊迟性鲁钝, 很少提问题, 但一旦提出问题, 孔子即时鼓励他“善哉问” (《论语颜渊》) 。孔子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还做到“因材施教”, 《为政篇》载:“孟懿子问孝
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其劳, 有酒食先生撰, 曾是以为孝乎?’”这里分别记述了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等4人关于“孝”的提问, 而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 孔子的这种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弟子的学习。
苏格拉底的教化方法是助产术, 即帮助孕育于精神自身的理性、知识、品德从精神本身中出世和成长。他认为真理原本就存在于人的心灵中,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能在自己身上去自觉地发现它。因此, 苏格拉底深入雅典人的日常生活中, 帮助人们发现存在于内心的真理的任务, 通过讨论式的对话, 引导对话者精神的提升与思想的唤醒, 启迪对话者对美德的追求。他把自己比喻在人群中飞来飞去的“牛虻”, 激励、促醒慵懒的雅典人的精神灵魂。苏格拉底常以冷静的态度询问雅典的青年:何谓名誉?何谓道德?何谓爱国?何谓德性?苏格拉底与年轻人交谈总是问多余答, 主要让这些青年发表意见, 思索问题, 然后苏格拉底言简意赅地解说就能使青年们茅塞顿开。
摘要:孔子与苏格拉底有着博大而精深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做以比较, 探讨其对我国现代道德教育的作用、启示。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 金生.德性与教化[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 刘和忠.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芦笙.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J].学术探讨, 2007 (4) .
[4] 李佳.试述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J].宜宾学院学报, 2003 (1) .
[5] 张顺军.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2) .
[6] 谢寅翠.浅谈苏格拉底美德伦理的思想[J].科教文汇, 2007 (7) .
[7] 武卉昕.苏格拉底之德性的教化[J].兰州学刊, 2006 (7) .
[8] 沈道海.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 2008 (12) .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时政热点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3、《道德与法治》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究
4、对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兼职教师教学的几点看法
5、论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6、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
7、初中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的教育策略探究
8、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9、试析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10、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课程的实践机制
11、情境教学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运用
12、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域中的高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研究
13、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研究
14、“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15、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究
16、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
17、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18、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19、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与学
20、分析激活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21、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探究
22、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3、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4、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25、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策略
26、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三道德与法治复习备考策略
27、网络学习空间的创新应用
28、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作用的路径研究
29、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30、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3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工作融合的实践
3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3、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
34、凸显学科教育价值 提升立德树人功效
35、诚信与法治视角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37、浅析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38、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39、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40、初一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运用
41、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42、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
4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44、情感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
45、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历史题材教学的探究
46、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4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48、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初探
49、新课改下中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及教学实践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告别道德与法治课堂“冰火两重天”的尴尬
3、关于使用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配套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几点心得体会
4、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践研究
5、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个性化教学浅析
6、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融入品德教学
7、道德与法治课学业评价的三个维度
8、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9、浅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对策
10、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1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境创设
1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孝文化
14、感受伟大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
15、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1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教育研究
17、浅析榜样引领策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18、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19、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21、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
22、浅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延伸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
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4、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25、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
26、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7、贴近区域文化特点 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8、实践活动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的策略探讨
29、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究
30、开发利用区域性“红色资源”,培育青少年优秀品德素养
31、浅析西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策略
32、互生课堂:思政课程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
3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实践的有效策略
34、“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35、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36、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融合路径探究
38、关于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青春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39、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
40、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41、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
42、利用生活化情景在道法课堂上进行法制渗透
4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分析
44、浅谈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45、把初中思政课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的课
46、如何让小学二年级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47、婚姻里,做彼此的“接盘侠”
48、生活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
49、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探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探论
4、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5、专业化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6、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实施的成效、问题及改进
7、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内涵分析
8、“互联网+”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
9、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
10、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EMS”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路径和运作效果分析方法探讨
12、教师幸福的失落与复归
13、浅谈高校教师法治意识(1)
14、立德树人,生命育人
15、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16、混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测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7、融入“思政”元素的行政法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18、从依法治教的角度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19、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梳理
20、独立学院专职教师聘任制度研究
21、加强教师法制观念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22、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品格养成教育问题研究
2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初探
2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德育教育
25、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2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27、职业学校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28、高校教师高等教育法规的认知与践行浅析
29、新时期提升师德水平的有效策略
30、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责任与法律义务
31、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研究
32、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33、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
34、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的统一关系与结合途径
35、论社会服务对课程建设的反哺作用
36、人本管理在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管理中的应用
37、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践行依法治教
38、广西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析
39、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X数据精选
40、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亟待改革的原因分析
41、“双减”背景下构建校本研修机制与文化
42、高校体育教师如何做到依法治教
43、新时代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44、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的工作现状与改进策略
45、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46、面向法治精神培育的教育政策与法规课改探析
47、论依法治校与师德建设制度化
48、“德法兼治”理念下高校法治教育探究
49、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性发展探究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古装剧缺席滕华涛《城中之城》备案2021年2月立项表分析
3、如何让镣铐下的舞美更精彩
4、教师职务侵权及其侵权责任研究
5、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素质要求
6、浅析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思路
7、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下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
8、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9、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0、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
11、辽宁“五抓五促”推进党建工作
12、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
13、如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宣传工作
14、新媒体环境下职业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
15、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策略
16、编制会计分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7、信息时代的统计咨询分析
18、坚守职业道德 平凡亦是英雄
19、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建设思路讨论
20、消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及对策探讨
21、新媒体从业者如何坚守职业道德
22、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素养教育研究
23、浅谈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4、略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
25、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保持教师队伍的先进性
26、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出路
27、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之我见
28、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分析及建议
29、广东注协党委广东注协组织参观省廉政教育基地
30、科学构建职业院校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新机制
31、会计期后事项审计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32、关于城乡规划专家领衔的思考
33、稳健性原则在上市公司运用的条件分析
34、浅谈我国体育报道体现的人文精神
35、媒体从业者思想和行为引导问题研究
36、数字时代报纸新闻采编营造特色的方法分析
37、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有限独立
38、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探究
39、谈教师效应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40、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操守初探
41、巧用“匠心”铸就“利剑”
42、“三教”改革背景下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挑战与应对
43、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44、规范食品包装上英语译文策略
45、《南方周末》的品牌建设探究
46、论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几点思考
47、基于审计独立性的高校内部审计机制研究
48、诚信,我们永远的选择
49、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分析
孔子道德观念论文题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