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排版范本范文
课程设计排版范本范文第1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六部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且较分散, 实践性强, 难度较低, 易学易懂。这门课程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 以我院实际情况为例,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时不够, 除去新生报到和军训, 授课时间往往只有14周左右, 也就意味着只有56课时左右。在有限的课时内, 让学生学完上述内容, 显然不现实。此外, 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 课中的学习进度差距较大。另外, 现在的学生痴迷于玩手机, 学习兴趣不高。
基于上述情况, 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质量地完成以上内容的教学?如何在学生起点水平不同的情况下, 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玩手机转移至主动学习上?在多年教学中, 通过为数不多的外出培训学习和参加比赛, 结合目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笔者尝试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转换教学模式, 即由以前“教师课堂讲解+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成“线上学生自学+线下教师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尝试, 笔者收获了一些经验, 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互联网技术在飞速发展, 网络中各种学习资源日益丰富, 诸如蓝墨云班课、职教云、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也日益完善, 同时, 基于微课、慕课以及网上在线学习平台等新型自主学习模式也受到众多学习者的青睐。基于以上条件, 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 笔者尝试在该门课程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其内涵是将在线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典型的混合式教学有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中的应用
下面, 笔者以“毕业论文的排版与设计”这一节内容为例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中使用的教学平台为蓝墨云班课) 。
(一)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笔者对某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以“问卷星”这一网络问卷形式做了初步调查 (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即可完成) , 调查结果详见下图1。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特点: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主要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考入我院;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课, 但个别学生从没接触过;多数学生都有电脑;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计算机学习一些应用软件, 但对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二) 教学内容处理
“毕业论文的排版与设计”这一节内容是“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这一章内容的综合应用, 不仅涉及前几节中字体和段落格式设置、页眉页脚的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的设置等内容, 同时, 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设置样式、使用文章层次结构、插入自动目录等内容。鉴于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课时上, 笔者将其设置4课时教学;内容上, 将其设置为两个大任务及八个小任务, 具体安排详见下图2。
其中, 为文档插入自动目录并能及时更新和通过插入分节符为文档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码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后者同时还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上述内容, 教师在课前制定好学习任务书, 将其中五个有代表性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录制成3~5分钟左右的微课, 同时准备好课前相关的学习资料。
(三) 对学生进行分层
根据该班学生特点, 课前, 按照预习情况的好坏, 将学生分为三组:课前预习过程中, 认为自己既能完成课堂练习, 又能完成附加练习的学生选择A组;认为自己只能完成课堂要求的练习, 没有时间做附加练习的学生选择B组;认为自己勉强能完成大部分课堂练习, 根本没时间做附加练习且需要老师单独指导的学生选择C组。
学生选择的组别情况只反馈给教师, 不对全体学生公开。
(四) 教学过程实施
1. 教学流程设计
对教师而言, 整个教学流程按照“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延伸”3个过程设计;对学生而言, 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反馈”3个过程设计。
2. 教学过程实施
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书、微课等学习资料, 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发布预习通知, 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下载任务书, 学习微课。教师通过学习平台, 查看每一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在课前形成问题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
课中:利用电子教室下发本节课的学习资料, 教师在课堂上以提示为主要引导方式, 以演示为辅助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 学生遇到问题时, 不是先询问教师, 而是先回顾课前预习。针对教学重点, 学生主要通过课前微课视频学习操作的关键步骤;教师的任务是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的操作步骤, 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度讲解。针对难点, 学生依据课前对自己水平的预评估, 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操作;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操作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给学生提示可能的解决方法, 对学生共性问题, 教师进行统一讲解。教师课上的重点是答疑而非讲解, 对有疑问的学生, 尤其是基础差、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重点辅导, 实现差异化教学。
下课前, 教师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然后让学生拿出手机, 通过玩一个小游戏“闯关星”, 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回顾, 以期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课后, 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下发课后练习制作个人求职简历, 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提交作业, 以巩固学习效果。同时, 课后, 学生还需以网络问卷形式对自己在课上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评价, 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学生课堂上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课上表现, 作出相应的分值评价。
四、教学启示与反思
(一) 教学启示
笔者通过一学期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尝试施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它有如下明显的优势:
(1)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 让学生不拘泥于只能在上课时间和机房学习, 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在任何地点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自主学习。针对笔者在上文中提出的课时不够问题, 利用线上学习资源结合目标考核, 能解决让学生学完所有内容的问题。
(2)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自觉性和求知欲较强的学生, 能有效解决因课时不够有些内容不能深入学习的问题。
(3) 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讲授由课上前移至课前完成, 课上教师的教学重点由讲解变为引导和答疑, 这让教师在课上能腾出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 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能进行重点关注并予以指导, 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
(4) 加强了师生沟通。有些学生性格内向, 遇到问题时不愿主动找教师寻求帮助, 通过学习平台或各种群, 学生能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二) 教学反思
在为期一学期的尝试中, 笔者也发现了该种教学模式易出现的问题:
(1) 因为在课上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对于部分自律性差、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而言, 如果教师监督不到位, 常常会将手机用在打游戏、看电影等和教学无关的事情上, 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进度。
(2) 对于第一次开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而言, 该种教学模式要将很多内容重组、提炼, 录制微课,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整个教学设计不合理、不紧凑, 还容易出现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教学组织松散的情况。
(3) 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 由于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在整个课中学习中跟不上学习进度, 反倒不如传统教学中的收获大。
总体而言,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 教师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利大于弊。怎样有效发挥该种教学模式的利, 尽可能避免其弊?这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探索和总结。
摘要:本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出发, 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 提出在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一节内容——毕业论文的排版与设计为例, 详细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同时, 也提出了该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当前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计排版范本范文第2篇
下次当你在设计一些报告书之类的封面时,可以将它设计得耳目一新。在狭窄封面上的彩色图片对读者产生了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又能让读者看到下面一页的部分内容。里面那一页是介绍文字。这种版式永远都给人吸引人的眼睛。
理论上说,这个封面可以说是由两个页面组成。由于这两页纸同时构成了一个封面,所以里面的文字应该
与封面的图案配合好水平线。
当然,将顺序调换一下也未尝不可。文字标题在最上面一页,而图片则变成内页。效果同样不错。
利用颜色及图案的适当变化,可以使你轻易设计一系列这样的漂亮封面。
二、封面上有太多照片要用?将它们按网格排列!
与其将封面设计成一幅复杂的抽象拼贴图,不然将图片排列整齐,既简单,又美观。这种按网格排列的图片有大有小,互相重叠,但整体看起却象是一个有机整体。
正方形网张:有时你在设计封面时很难找到一张完全合你心意的照片,干脆将几张图片同时用上。然后用方格来定位。当然,为了使它适合网格的大小,你事先需要对图片进行适当的剪切。一个 4 4 的网格形成 16 个小方格。注意下图中,这些网格线在设计中仍然是保留的。
从上面这个示意图可以看出。整个网格将封面分成三部分,并将所有元素都形成了整齐的排列。而上下的
文字都是与其中一条网线对齐的。
三、网页:将众多的信息形成视觉层次感是最大的关键 Men.style.com 的网页中包含了众多的信息,下图共有 9 张图片,还有很多大小标题,所形成的区域数量也非常多――有重点的封面报道,有一些是比较次要的新闻,还有其它的搜索功能等等。但你在看这个网页的时候,却并不会让你的眼睛无所适从眼花缭乱,相反,整个版面安排得非常漂亮及吸引人。为什么有这种效果?关键是他们在排版上强调了层次感。整个版面大元素与小元素之间,通过浅色及暗色及组织形成了协调的对比。
一眼望去,电影明星盖伦霍尔( Gyllenhaal )是这个版面当之无愧的视觉焦点。他为什么有这种力量: 1 、他是这个网页中最大的一个元素; 2 、他的身体轮廓与那些矩形的直线边框形成了对比; 3 、他超出了区域一部分; 4 、以黑色为主的肖像与周围白色区域形成了对比。 5 、在这么多图片中,他的面孔是大家最熟悉的,而且,他还直视着你。
从下面的示意图你或许看到更清楚:
A 是最主要的区域。( 1 )该版面被分成三个主要区域;( 2 )而每一个区域又再细分为各个小区域;( 3 )这些小区域里面还有更小的区域。而 A 区域给人颜色厚重的感觉,使它轻易地与其它两个区域分开。而 A 中的小区域之间的对比则较为低调,并没有象大区域的对比那样强烈。
这样的划分,使到网页可以包含很多的信息。特别注意其中标题的样式,在不同区域中一些主要标题的字体及样式都是一样的,使到整个版面在视觉上形成一个整体。
四、图片版面:一些小元素可以“软化”版面
怎样才能在这个网页设计中,使吉普车的图片让观看的人显得更有动感?简单,在整个版面中加上一些小元素。这些小元素可以使网页及图片边框所形成的硬边感觉“软化”,使到整个版面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吸引。
从上面的两个网页中我们可以看到,图片的吉普车图片占据着非常大的位置,而且正在向你驶来!而当你加上一些小元素之后(如上图的小石块及树叶),会使到整个版面产生微妙的视觉变化,因为这些小元素与吉普车的比例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比例感觉差不多一致的,这样就会使吉普车给人的感觉更真实。而这些小元素加在版面的边缘上,软化了硬边的感觉。这些小元素我们可以从一些图片取出,而在应用时应该加上一点阴影效果,显得更真实。
五、对于一些低预算及时间很紧迫的版面设计,我们应该走极端!
对于一些小型设计项目,费用预算很低,但客户又要求你时间要快,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极端的方式设计是其中最容易的一条路――或者让你的图片显得非常大,或者让图片显得非常小。收集一些矢量或图片素材,再加一些特别的字体,就可以轻松完成:
上面的设计中各个元素显得很小,而且图片样式差不多。这种一行排列的设计不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一行细小的字体是希望故意增加版面的复杂性。而白色是其中主要的色调。
课程设计排版范本范文第3篇
制作步骤: 1.打开一张照片素材。
2. 裁切美容相片。利用裁切工具进行裁切成2.5cm3.5cm的相片,分辨率为254或300像素,并对相片进行美容修饰。
3.设置画布。建一个宽12.7厘米高8.7厘米(可排24张相片)或宽8.7厘米高12.7厘米(可排33张相片)的画布,分辨率为254或300像素。将一寸照片拖到画布中,放在合适的位置。 4.利用“动作”面板。打开“动作”面板(在“窗口”菜单栏中可找到),点击“创建新动作”设置按钮,在对话框里改为“一寸照片排版”,点“确定”。然后找到新动作按钮中的小三角,点击后,在出现的对话框里直接点“开始记录”。
5.复制图层。左手按住“AIT”键,右手用鼠标拖动图片到合适的位置,并重复步骤即可。
6.合并图层。按住CTRL+SHIFT+E键即是合并。
7.图层居中。选择画布或按快捷键CTRL+A键,出现剪刀图形,拖动图片到居中位置。
8.停止播放。找到新动作按钮中的小三角,点击后,在出现的对话框里直接点“停止记录”。 或者点击动作中的“停止”按钮。
9.重复利用。下次用时,只要打开图片和画布,把裁切好的图片拖入所设置的画布中。然后打开“动作”面板,找到并选定“一寸照片排版”,点击动作中的“播放”按钮即可一次成多张已经排好的图片。 具体方法如下方法:
1、打开图片修饰好;
2、点击视图画布大小,设置画布大小及定位,定位要靠左上角;
3、复制图层。左手按住“AIT”键,右手用鼠标拖动图片到右边位置,然后又用鼠标拖动图片到原图片位置;
课程设计排版范本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