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1篇
我的乌龟有一个如小碗似的龟壳,龟壳上有远看错综复杂,而近看又条理清晰的花纹。头上和尾巴上也有看似唐三彩那样的花纹,像小猪似的鼻孔,使它显得尤为可爱。还有它的嘴巴,本身就给予了人们很傲气的感觉,添上那只深邃而不可捉摸的眼神,再加上头顶上的两块胜似红樱的橘黄色的斑纹,一看便给人一种霸气凛然的姿态,使人不敢靠近,连我刚开始的时候也不敢摸它。
后来,我发现它还可以,性情还算温和,我便每天喂食物的时候用手拿着喂给它。每天我给他的便是一些生肉什么的。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后,去厨房一看,竟然有一条大鱼,我兴奋地便给我的乌龟切了一长条,兴高彩烈的给我的乌龟拿了过去,我用手拿着喂给它,不知它是太兴奋了还是怎么了,它上去一口便把肉混着我的指头给咬了下去,还不张嘴,我疼得直叫唤,可这乌龟还是死咬着我的手指头,就是不肯放嘴,我也是那种倔脾气的人,我便用胳膊甩,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甩了好长时间,终于才把它这只“死乌龟”给甩开,看着我那鲜血直流的手指头,气得我把它抓起来便摔地上,毕竟是乌龟,摔也没用,我便另想到了一种惩罚措施:我把它反着放在地上然后一只手摸着它的头,它便会来一个全身大缩壳,但是屁股那里便稍微往外了一点,我再把另一只手摸着它的尾巴,我让它进退两难,看它还敢不敢咬我。惩罚完了之后,它似乎也见识到了我的厉害,飞快地往水池里面爬,速度果然比以前快了很多,这一惩罚,使我很高兴。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我手指头好多了,但在这期间我没有看过它一次,我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便又去看它去了。这一次我又给它拿了肉,喂它去了,这一次它咬肉的时候特别小心,咬完肉便跑到一边,好像生怕我再惩罚它似的。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2篇
《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中讲述的教师关爱“问题学生”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有感触。通过一幅幅幻灯和精彩视频的表现,我体会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只有把学生当自己孩子,才能把“问题学生”变成“优秀人才”。
基丁那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使内向自闭的学生打开了自信的大门,他引领学生换个角度看世界,他诙谐幽默的教学方法就像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用心去观察陶德,发现孩子的优点特长,并用行动为陶德创造发光发热的机会,让内向的陶德信服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爱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在班里,那些成绩不好、纪律较差的孩子通常令我头疼,反复说教惩罚成了我应对他们的方法,我远远没有表现出一位教师应该有的爱和耐心,我真为此感到惭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却忽视孩子的个性,这对孩子是多么大的不公平,更是一种伤害和摧残。我们就是孩子的家长,爱,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甚至多于他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再忽视他,这不仅不利于他的学习,甚至会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会时刻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也时刻提醒自己擦亮眼睛,多发现孩子的亮点,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他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3篇
《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元素的故事》 (苏)依"尼查叶夫,滕砥平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民间故事》 宣仁选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三联书店2003年6月版
《世界五千年》 段万翰、顾汉松、陈必祥编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来新夏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丛林传奇》 (英)吉卜林著,徐朴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刘易斯"卡洛尔著,陈伯吹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骑鹅旅行记》 (瑞典)塞"拉格洛夫著,王泉根译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钟雷主编 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版《捣蛋鬼的日记》 (意)万巴著,思闵译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著,马振聘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哈里"波特与魔法石》 (英)joko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生命的密码》 谈家桢著 湖南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著李汉昭译 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父与子》 (德)埃"奥"卜劳恩,洪佩奇编 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大作家史努比》 (美)蒙特"舒尔兹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再见了,可鲁》 (日)秋元良平等 南海出版社2003年版
《圣经神话故事》 陈静选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严文井童话选》 严文井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版
《普希金童话》 (俄)普希金著,亢甫,正成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王尔德童话》 (英)王尔德著,唐讪辉译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03年版《中外动物故事选》 伊明选编 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中外经典科普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中外网络故事》 伍钚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路甬祥主编 浙江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水陆两栖人》(苏)阿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孟庆枢,译 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版
《中外艺术家的故事》 江钥含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知识问答》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 曹余章著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4篇
姚柏林
红军妈妈们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儿女情长,才使新中国亿万儿童幸福安康。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便是硕健的红军儿郎,要战胜人间罕见的种种险阻也是难以想像的。然而,长征路上的红军妈妈们,为了中国革命的
成功和妇女自身的解放,果敢地承载着更多的苦难,显示出一种超出母性的伟大的爱。笔者曾见到世界上也许最奇特的纸条:“我们是为万千人服务的工农红军,今在苗家借地生子,实在出于万不得已。因军情紧急,此子无人携带,深望老乡将其抚养成人,不胜感激。”署名:“红军休养连董必武留。”这个留在苗地的孩子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骨肉。而在长征开始时,他们已将爱子毛毛留在了江西老乡家,后来音讯全无。长征中生下的这个孩子,毛泽东与贺子珍十分喜爱但又十分为难。当时为了避免与围追堵截的敌人遭遇,部队每天急行军90多公里,有时不得不打仗。带着孩子,无疑困难不少;送给老乡,又于心不忍。思忖再三,贺子珍还是把警卫员叫来,声泪俱下地吩咐:“孩子不能带,把她寄养在老乡家里吧!战争是残酷的,不能怪我们不喜欢后代,实在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在人民当中长大也好。”毛泽东、贺子珍夫妇为了中国革命共失去了5个子女。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哪有母亲不疼爱子女的?而红军妈妈们却在那个非常时期,腆着肚子,艰难地行进在长征途中。生下骨肉,又将其留在边远的不知名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是何等感天动地的壮举!这是何等气壮山河的精神!长征中的红军妈妈们将“奉献”二字演绎到了极致。
红军使命是北上抗日,解放全国。“但有使命,万死不辞”。红军妈妈们跟随红军大部队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一路上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江河,经过11个省份,突破10道封锁线。红军妈妈们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使命高于天的精神千秋不朽,与日月同辉。
长征出发前已婚的红军女战士,在长征路途上尽量避免与丈夫在一起生活,只有在部队休整时间比较长的时候,才小心翼翼地聚上几天。她们虽然受到分离的煎熬,大多数人却免除了怀孕生孩子的痛苦。但也偶有失误的,这使她们不仅面临生死考验,同时也面临亲情分离的痛苦。即使如此,为履行神圣使命,红军妈妈们强忍苦痛,舍生取义,鞠躬尽瘁。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的曾玉,在长征途中生下一个胖娃娃,但部队要紧急出发,孩子不能
带,只得忍痛放在稻草上。伴着父亲写的字条,孩子在空屋子里声声啼哭。曾玉被人搀扶着,告别了亲生骨肉,一步一回头地走出了屋子。孩子在屋内嘶哑地哭叫,曾玉在屋外掩袖抽泣。婴儿的啼哭像锥子刺着她的心,像绳索拴着她的腿,她那如同灌了铅的双腿怎么也迈不动。但不走是不行的,后面有追敌,心中有使命,这个时候哪里还容得儿女情长,曾玉坚毅地走了。刚生完孩子就要走路,又没有担架,而且头一站便要过河,横在眼前的河水浪涛翻滚。强烈的使命意识,使曾玉咬紧牙关下河,在几个女战士的搀扶下趟了过去,向着陕北,迈开双腿,载着使命疾行。
对很多红军战士来说,明天是个神圣的字眼,令人憧憬,催人奋进。红军妈妈们的未来观是为了国家的明天、人民的未来、万千的后代而矢志不渝,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自己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在长征胜利20周年时,廖承志画了一组再现长征感人情景的画送给女儿廖茗。画面上一位红军妈妈忍痛将孩子送给当地一位老汉,她亲吻着孩子,盯着孩子那张小脸,生怕忘记了似的。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掀起衣襟给孩子喂奶。泪水和着奶水,把孩子喂饱后,便把他轻轻地放下,头也不回地追赶队伍去了。廖承志随画还写给女儿一封信:“千万不要忘记革命是千辛万苦,无数牺牲才得到胜利的。你们是在一帆风顺、温暖暖、软绵绵的温室中长大的,千万要警惕,不要忘了本。”
因为有许多红军妈妈们已经失去过自己的亲骨肉,长征路上,她们不想再失去自己的孩子。尽管许多人再三动员她们留下来或者把孩子寄养在老乡家,但为了新的生命,为了明天,红军妈妈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为长征路上诞生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孩子营造着“安全港”。任弼时的妻子陈琮英在长征路上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远征。朱德总司令听到远征诞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跑到河边去钓鱼,并亲手给陈琮英做了一碗鱼汤。陈琮英产后没几天,部队又要进行艰苦行军。任弼时对陈琮英说:“把孩子留给苗家兄弟吧!”陈琮英紧紧地抱着女
儿,默默垂泪。两人的前几个孩子都已夭折了,此刻,陈琮英多么想带女儿一起行军啊!可这将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麻烦。红军战士闻讯后,坚决反对将远征留下,争着要求背远征行军,并抢着逗她玩。这样,远征方才留下,并一起来到了延安,来到了北京,为新中国的未来留下了少数几个长征路上诞生的儿女。
红军妈妈们的艰辛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们在革命战争年代舍弃了儿女情长,才使新中国亿万儿童幸福安康。长征伟大,参加过长征的母亲们同样伟大,让历史这样告诉未来吧!
“长征”是一种精神
2006-09-19 17:19:14
提起长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七十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是的,长征故事让人永难忘怀的一段壮烈史诗,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而在长征中所表现出“长征精神”更会如日月同辉,激励代代华夏儿女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从儿时的课本里,我就感受到了泸定桥的艰险,尝到了过草地、吃皮带的滋
味,更切切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所付出那带血的艰辛,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对于我们后人,这,可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如今的我,成了一名老师。每次在课堂上提到长征的故事,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起长征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情节,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
活,是我们先辈为我们创造的,是他们把苦吃在了前头,我们才没有吃苦,我们才能安心地学习,今天,我们学习长征,并不是让大家一定要亲自去尝尝吃皮带的滋味,我们要学习的是长征中的精神,学习红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豪情,学习他们在困境里舍己为人、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无畏精神。
今天的我们,生活的是这样美好,有的人却怨天尤人,抱怨这,抱怨那,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天天瞎混过日子。这种精神,这种面貌,与我们的红军相比,真的是有天壤之别,我们一定要有红军在那种困境之下仍然抱着必胜希望的心
态,好好学习,争分夺秒,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前人进行
了长征,我们才可以免去了长征的艰辛,今天的我们绝不能因为贫穷再受人欺负,再让我们的后辈去吃苦。
长征路上沼泽满地,红军战干心凝成结。有的战士在牺牲前还把自己身上最后的一点食粮留给大家,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互相帮助的精神,真是值得如今的我们去好好学一学的。我们要把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幸福、美好。人生如海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会有狂风暴雨,当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有的人畏缩了,不前了,可你们有没有想到我们红军进行的长征,谁的困难可以与红军的长征相比?“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话说的多好,在我们前行的路上,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中有长征精神,我们就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
回忆过去是珍惜现在的最好表现,学习长征精神是对我们先辈最好的怀念,也是对我们现代人最好的激励。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多曲折,多凶险,只要我们心中有长征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山、淌不过去的河。苏秦
听着长征的故事成长
2006年09月11日 00:00:00来源:泉州晚收藏此页到365Key报
□向迎佳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父亲就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些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无数动人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不断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还在我刚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找来一些红军长征的连环画让我看,我边认字边记住了不少红军的故事,还在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上小学时,经常出差的父亲只要一回家,就关心我的学习,每当看到我的作业本上打满“√”和考试成绩优良时,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我记得讲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小时候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虽然还比较肤浅,但还是认真地照着红军的样子去做,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用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故事鞭策自己,攻克了学习上一个个“拦路虎”,使自己各门功课成绩在班级都名列前茅;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用红军“一袋干粮”、“七十六粒粮食”等故事激励自己,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体味助人的快乐;在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用红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自己,从而自觉牺牲个人利益,主动关心集体利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我为三峡工程捐款和为城市建设献一计的事迹还被多家媒体宣传,为此,受到学校的奖励,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
步入大学校园后,当时学校正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我作为组织培养的重点对象,听了几次党的创新理论讲座,利用课余时间重温了《红军长征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红军长征故事选》等书籍,在脑海里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那种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条件下,红军长征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在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前进路上,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能够义无反顾、前仆后继?那是因为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作为精神支柱。有了认识上的升华,使我更增强了对党的无比信赖,更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为了把更多的同学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我和另外几名学生党员还开办了“知心话儿对党说”的网页,定期在网上与同学们交流,宣传党的知识,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
随着阅历的增加,那些听了上百遍的长征的故事依然感人,用血与火凝成的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她好像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成为我执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大学毕业即将面临工作分配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做一个在商海中搏击的“弄潮儿”;一条是投笔从戎,当一名新时期有为的军人,把青春和知识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防建设。我是军人的后代,理应做一名红军精神的传人,为此,我选择了从军之路。尽管从军之路很艰辛,一穿上军装就投入紧张的训练,磨破了手脚,晒黑了皮肤,但我挺住了,半年的艰苦训练,使我以军政考核全优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5篇
1.日前澳大利亚一条牧羊犬为了救女主人的行为已经传为佳话。
这条牧羊犬的主人叫帕利索普,当时正在花园中整理花草,突然一条体长近2米的棕色毒蛇爬进花园内。
帕利索普事后心有余悸的回忆说:“突然这条蛇向空中暴跳了大约半米高,吐出信子试图3次攻击我,我吓的连忙大声喊叫立即跑开。”
就在这条毒蛇一路追赶帕利索普时,帕利索普的三只牧羊犬跑了过来,将帕利索普保护起来。
帕利索普说:“当时这条蛇在后面追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叫泰丝’的牧羊犬赶忙跳了过来,用嘴叼起这条毒蛇,狠狠的把它甩到空中。最后,蛇逃走了。”
据了解,就在将蛇甩出去的那一刹那,泰丝的耳朵不幸被蛇咬了一口,顿时流了不少血。
帕利索普心疼的立即将泰丝送往当地一家宠物医院救治,兽医给泰丝紧急注射了抗蛇毒血清。
目前泰丝仍处于深度昏迷中,活下来的希望仅有50%。不过泰丝的情况一直在好转。
2.在挪威的的一个山区牧场里,在一次雪灾降临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大雪把牧场主一家人都埋在了雪地里,一只叫威肯德国牧羊犬最先爬出来,它不停地刨开积雪,终于救出了这一家人唯一还活着的三岁的孩子。茫茫雪原,怎么才能救活这个孩子?威肯用嘴咬着孩子的衣服,倒退着把孩子拖了几公里拖到公路边,再用自己的身体把孩子圈在怀里。到第二天有车经过路边发现了威肯和孩子,但威肯已经冻死了,而孩子却得救了。
3.很多年前,小李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追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有人用力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小李虽然十分讶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把狼狗装入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角到大屿山,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大屿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流淌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
原来,狼狗咬舌放血希望留一条记认的路回家。
虽然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它仍不离不弃希忘主人会感动的吧。
4.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没有立刻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 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 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5.在意大利多年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铁路工人每天傍晚结束车上的工作在他居家的小站下车时,他的那只相伴多年的爱犬都会准时风雨无阻地在车站迎接他,然后亲亲热热地一起回家。一天,不幸降临,工人在火车上因故身亡。不明真相的爱犬仍然一如既往地到车站去接主人。等啊,等啊,深夜过去,天空泛白,日头高挂,太阳又落山,仍然不见主人身影。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这只狗仍然一动不动地在站台上等着。有人给它吃喝,它拒绝,有人想领走它,它没有任何反应,眼睛仍然直直地望着铁道的远方,周围熟悉这只狗的人们都知道它是在痴心地等待自己的主人。这只狗后来终于在等待中饿死渴死在了纹丝未动的位置上。它的忠诚感动了车站周围的人,大家就在车站站台上为它制作了一个雕像。
6.在位于意大利中南部美丽的海滨城市安丘发生了一个类似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某日,人们看到一只黑褐色的狗,带着似乎找不到回家路的痛苦眼神,孤独悄然地走进了安丘公墓。它沿着墓园长长的小路无声地走啊,走啊,用鼻子到处的闻着。
“谁也不知道它在寻找什么。”墓园的工作人员埃乔先生说:“直到我们看到他卧在了一个新的坟墓前,发出凄惨的、低低的呜咽声,才开始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是公墓新开辟的一块墓地,新的坟墓前只树了一块小小的大理石墓碑。经过长时间的寻找,这只狗终于找到了埋葬它主人的坟墓。它卧在那里,呜,呜’地哀叫,似乎流出了眼泪。于是,我们知道了它为什么此前一直在悲伤地呜咽。它在那里纹丝不动地呆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天黑,才一步一回首地、依依不舍地离开。它走后,我才关上了公墓大门。”
第二天,狗又来到墓园找它心爱的主人。这次,人们看到它毫不犹豫地径直朝着第一天发现的那个新坟墓走去。到了坟前,它用鼻子闻了闻地面,就卧在了那里,长时间地伤心呜咽,以后就静静地、一动不动地呆上好几个小时。一个妇女走过来,给了它一碗水,它立即喝光了,它太渴了。女人抚摩着它的身体,它给女人投去感激的目光。但是当女人向它做出跟她走的手势时,它坚决拒绝了。在那一刻,女人看到狗似乎送给了她一个“我不会被诱骗”的眼神。
第三天,人们知道了那个坟墓里埋的是一位退休老人,生前没有亲人,显而易见,这只狗就是他唯一的最后的朋友。
从爱犬找到主人坟墓的那天起,它每天都准时无误地来找他的主人,到了墓碑前,点点头、哈哈腰后,就卧在主人坟墓旁边伤心地呜咽,然后静静地呆着直至墓园关门。人们开始认识了这只爱犬,每天都会给它带来足够的吃喝,时不时地心疼地抚摩它几下。后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奇波(意为“石碑”),因为它这个新家就安在了它心爱的主人的墓碑旁。但是一到夜幕来临,它就会离去,没人知道它到底藏身何处。人们曾经试图跟踪它,但是,奇波都成功地把他们甩掉了。
奇波催人泪下的故事传到所有要来安丘公墓悼念亲人的来者的耳朵里,于是当他们来扫墓时,除了给亲人带上一束鲜花外,都忘不了给奇波带些狗罐头和饼干。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第6篇
我身边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找到许多感人的故事。我舅舅是一个孝顺的人,在兄妹三人当中他是最孝顺的。外婆已经六十多岁了。在一次种田的时候一不小心,划破食指导致被感染了,出现发高烧,呕吐现象。这件事被舅舅知道了,他便马不停蹄地从工作的地方赶到了外婆家,将她送到了泉港医院做手术治疗。可住了一个星期,病情不见好转,原因是手术不成功。所以我们决定让外婆转到惠安县医院来治疗。过了两天,外婆的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持续在发高烧,一直在呕吐。所以医院决定让外婆转院,转到福州医院去治疗。舅舅将外婆送到福州医院的第一天,医生诊断为血液病,于是下达了病危通知单。当舅舅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字时,手一直抖个不停,脸都吓白了。刚开始,外婆还在高烧不断,呕吐
教师与学生的感人故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