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其超声表现如下。
1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二维超声:甲状腺呈对称性、均匀性肿大, 被膜规则。腺体回声明显受病程和治疗的影响, 对于未经治疗的初发者, 腺体回声可分为2种类型:弥漫回声减低型与散在回声减低型。前者表现为双侧腺体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 腺体弹性好, 后者见于年龄较大者, 表现为双侧腺体多发散在、局灶性回声减低, 边界模糊, 探头挤压后回声减低区回声增强和范围偏小。而对于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 腺体回声水平可与正常腺体回声相当或者稍强, 部分治疗后患者腺体内可见稍强回声带。
CDFI:弥漫回声减低型表现为整个腺体内布满搏动性的彩色血流信号, 密集如一片火的海洋, Ralls称之为“火海征”。散在回声减低型表现为回声减低处血流信号丰富, 其内动脉流速加快, 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增宽, 流速明显加快, 阻力减低。
2 单纯性甲状腺肿
二维超声:甲状腺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 表面平整, 腺体明显增大时, 可观察到压迫气管, 颈部血管等现象。病程早期腺体内部回声可类似正常或仅密集增粗, 病程后期除腺体实质回声普遍不均, 增粗外, 由于滤泡内充满胶质而高度扩张, 腺体内还显示弥漫性分布的多发薄壁无回声区伴点状强回声。
CDFI:一般腺体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增加, 有的患者可轻度增加, 甲状腺上动脉内径正常或稍增宽, 血流频谱形态无异常改变流速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
3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二维超声: (1) 甲状腺对称性肿大, 有的患者患侧甲状腺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模糊、消失; (2) 双侧腺体内可见数处回声减低区, 形态不规则, 边界模糊,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单侧腺体内单个低回声区, 病程初期低回声区常有压痛; (3) 腺体内散在或融合性低回声带被称为“冲洗过”征, 此为本病的特征表现, 其数目和大小因人和病期而异; (4) 病变回声随病变而改变, 恢复期回声逐渐增强, 不均质, 部分病灶可见局灶性增强 (钙化) 。
CDFI:病灶内部血流信号轻度或无明显增加, 周边无明显环绕血管, 仔细观察, 病灶内部可显示正常甲状腺血管穿行。病灶外腺体血供基本正常。
4 桥本甲状腺炎
二维超声: (1) 甲状腺两侧呈弥漫性肿大, 以前后径改变最为明显; (2) 甲状腺包膜清晰规整, 病程后期表面可呈分叶状; (3) 双侧腺体回声弥漫性减低、不均, 内有许多条状高回声, 有时可见许多散在细小低回声, 而呈网状改变, 也可表现为局限性桥本甲状腺炎。
CDFI:病程早期腺体内血流信号弥漫性增加, 有的患者甚至未经治疗的Grares病的血供程度明显差异, 病灶后期, 由于腺体纤维化, 其内血流信号仅轻度增加或无明显增加。病程早期甲状腺上动脉流速明显加快, 血流量增多, 腺体内血流信号丰富。
鉴别诊断:弥漫回声减低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需与早期桥本甲状腺炎和单纯性甲状腺肿相鉴别, 散在回声减低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需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型甲状腺肿相鉴别, 病程后期或病程较长的桥本甲状腺炎也表现为双侧腺体回声弥漫性减低, 但腺体萎缩, 纤维化改变更明显, 血流信号仅轻度或无明显增加, 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声像图表现有较大差异, 此时, 两者较易鉴别。
5 讨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方便的检查手段可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弥漫性甲状腺疾病多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 由于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 其肿大的程度、部位、内部变化及血流分布情况也有所不同, 同时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化验等检查 (如T3、T4、TSH) 进行综合判定。
甲状腺弥漫性疾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其中结节型甲状腺肿可见到明显的结节样改变较易诊断, 而其他疾病无明显结节样回声。因此, 单纯依赖二维超声在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 应用CDFI可对其他4种疾病进行鉴别。
CDFI血流参数对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价值, 在Grares病、桥本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亚急性甲状腺炎者4种甲状腺疾病中, Grares病患者血流参数与正常差异最为显著, 整个腺体呈“火海征”, 这是由于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 心血管处于高动力状态, 甲状腺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其次, 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 该种患者常伴有甲亢或甲减, 可根据彩色血流分布及血流指数的改变来提示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当伴有甲亢时, 血流丰富, 可呈现“火海征”, 伴有甲减时, 甲状腺体积减小, 血流信号减小, 亚急性甲状腺炎仅在回声减低区周边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它可以通过对甲状腺二维图像及CDFI彩色血流的特征来判定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性质, 能够准确测量甲状腺的大小及了解腺体的血供情况, 是随诊的首选方法, 对指导临床治愈, 观察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超声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分析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依据。结果 归纳总结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的声像图特点, 以提高其诊断率。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较准确的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疾病, 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 名词解释
1.早孕脉
2.按诊
二、 填空题
1.妇科病脏腑辨证是以()为基础进行辨证分析,以便掌握各脏腑病变的证候特征。
2.根据妇科特点,望诊时除了观察患者的神态、形态、面色、舌质、唇色、舌苔外,还应注意观察()和()的质,量,色的变化。
3.问诊在临床具体运用上是有一定技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患者()进行询问,二是根据()所得初步印象询问。
4.主诉应该包括两个要素即()和()。
5.妇科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是()和(),个别采用()。
6.肾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是()和()表现。肝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是()和()表现。
7.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是根据()的临床特征,结合全身(),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原则,来确定它的症型诊断。
三、判断题
1.妇科疾病的四诊要点为,再对全身症状了解的同时,应着重了解经、带、胎、产方面的变化。
2.问月经史是为了解月经的周期、经量、经期、颜色和经质的变化。
3.肾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是虚证表现。
4.肝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有实证和虚中夹实的表现。
5.脾病在妇科临床上主要是虚证表现。
四、问答题
1.为什么在妇科疾病的诊察中,需问患者的年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早孕脉为妊娠后,六脉多平和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为妊娠常脉。2 妇产科疾病的按诊,主要按察腹部、四肢的异常情况。
二、填空题1 脏腑生理病理2 月经带下;恶露3 主诉;望、闻、切4 主要病证性质;发生时间5 脏腑辨证;气血辨证;气血营卫辨证6 虚证;实证;虚中夹实7 经、带、胎、产;症状、舌、脉
三、判断题1 √ 2 3√ 4√ 5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练习题: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切除子宫做病理检查,光镜下见子宫壁深肌层内有大量异型的滋养层细胞浸润,并有绒毛结构,应诊断为
A、水泡状胎块
B、子宫内膜癌
C、侵蚀性葡萄胎
D、绒毛膜癌
E、子宫颈癌
2、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
A、子宫颈腺体充满癌细胞
B、子宫颈表面发生的原位癌影响腺体分泌排出
C、子宫颈表面和腺体先后发生了原位癌,并侵及腺体周围间质
D、子宫颈原位癌突破基底膜侵及腺体
E、子宫颈原位癌沿基底膜伸入腺体内致腺管上皮为癌细胞所取代,腺体基底膜完整
3、浸润性子宫颈癌指肿瘤浸润深度至少要超过基底膜下
A、1mm
B、2mm
C、4mm
D、5mm
E、3mm
4、不容易出现乳房内包块的乳腺癌是
A、导管内癌
B、浸润性导管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小叶原位癌
D、浸润小叶癌
E、髓样癌
5、关于乳腺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来源于肌上皮细胞
B、多发生于内上象限
C、男性乳腺不发生癌
D、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
E、以血道转移多见
6、绒毛膜癌最常转移的器官是:
A、脑
B、肝
C、肺
D、骨
E、肾上腺
7、绒毛膜癌与侵蚀性葡萄胎主要的鉴别依据是
A、尿hCG阳性
B、病理检查无绒毛结构
C、有卵巢黄素化囊肿
D、胸部X线片有棉团状阴影
E、阴道有紫蓝色转移结节
8、恶性葡萄胎与良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是:
A、绒毛消失
B、可见水肿绒毛
C、滋养细胞增生
D、绒毛侵犯子宫壁深部肌层
E、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9、下列哪项不符合葡萄胎:
A、绒毛间质水肿,血管消失
B、绒毛滋养层上皮细胞明显增生
C、无胎动及胎心音
D、子宫体积比正常妊娠月份大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10、子宫颈癌好发部位是:
A、子宫颈管
B、子宫颈内口
C、子宫颈外口
D、子宫颈前唇
E、子宫颈后唇
11、诊断早期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有接触性出血史
B、阴道镜检查
C、盆腔检查
D、宫颈细胞学检查
E、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12、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哪项
A、湿疹样癌
B、鳞状细胞癌
C、浸润性小叶癌
D、浸润性导管癌
E、髓样癌
13、与EB病毒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
A、鼻咽癌
B、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宫颈癌
D、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4、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浸润深度的标准是
A、不超过基底膜下1mm
B、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C、不超过基底膜下2mm
D、不超过基底膜下3mm
E、不超过基底膜下4mm
15、早期浸润性宫颈癌是指
A、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达基底膜
B、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已延伸至宫颈腺体
C、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宫体内膜腺体
D、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穿透基底膜,深度<5mm
E、宫颈上皮癌变癌组织累及腺体穿透基底膜至浅肌层
二、A2
1、女,33岁。B超检赶在左乳房外上象限发现0.3cm0.2cm大小的结节,局部切除送病理检查。结节内查见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正确的病理诊断是
A、上皮内瘤变I级
B、上皮内瘤变II级
C、重度非典型增生
D、原位癌
E、早期浸润癌
2、青年女性,闭经3个月,阴道不规律出血,血块中夹有水泡。检查发现子宫体积大,阴道壁有暗紫色结节、出血、坏死。最大可能是:
A、宫外孕
B、葡萄状肉瘤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C、葡萄胎
D、恶性葡萄胎
E、绒毛膜癌
3、女性,52岁,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镜检查见子宫颈有菜花样肿物,表面出血坏死。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官颈糜烂
B、宫颈息肉
C、宫颈癌
D、宫颈囊肿
E、宫颈肥大
4、成年女性,半年前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有一无痛性肿块,近期生长快,直径约5㎝。术后病理检查:肿物色灰白,质脆,界限不清。镜下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团片状,瘤细胞量与间质量大致相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应为:
A、恶性淋巴瘤
B、乳腺粉刺样癌
C、乳腺硬癌
D、乳腺不典型髓样癌
E、乳腺单纯癌
5、中年女性,一年前有流产史,现阴道流血不止,严重贫血外观,子宫体积增大。近来咳嗽、咯血。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癌
B、肺结核
C、子宫绒毛膜癌
D、葡萄胎
E、子宫内膜癌 答案部分
一、A1
1、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侵及深肌层,并有绒毛结构的肿瘤为侵袭性葡萄胎。而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侵及深肌层,出血坏死明显,无绒毛结构时,应诊断为绒毛膜癌。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指子宫颈原位癌内的癌细胞沿基底膜生长,进入子宫颈腺体内,并取代了腺上皮细胞,而腺体的基底膜仍完整。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早期浸润性子宫颈癌是指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而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浸润深度业已超过了基底膜下5mm。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不容易出现乳房内包块的乳腺癌是小叶原位癌。因此,对乳腺癌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详细检查,才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多发生于外上象限,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以淋巴道转移常见,晚期也可发生血道转移。来源于肌上皮细胞的肌上皮性肿瘤在乳腺少见。男性乳腺也可以发生乳腺癌,发病率很低,但容易发生转移。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最早侵入宫旁组织的静脉内,由此逆行而转移到阴道,上行经右心而至肺,再由肺继发转移而扩散致全身各主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等。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B,绒癌无绒毛。
镜下
异型性明显。出血、坏死非常明显。
瘤组织中无血管和其他间质;
无绒毛形成与恶性葡萄胎最主要的鉴别点。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恶性葡萄胎又称侵袭性葡萄胎,和良性葡萄胎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甚至向子宫外侵累及阔韧带或阴道。
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葡萄胎hCG量远较正常值为高,且持续为高水平。在正常非孕妇女血清hCG量<75mIU/ml,β-hCG<20mIU/ml。正常妊娠妇女血清高峰值中位数在10万mIU/ml以下,最高值达21万mIU/ml,而葡萄胎患者血清hCG值远高于20万mIU/ml。
【该题针对“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糖尿病、胰腺肿瘤”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58173】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子宫的下部呈圆柱形或菱形,即子宫颈。子宫颈的内腔为子宫颈管,上端为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通,下端为宫颈外口,与阴道相通。阴道附着部以上的部位称阴道上部,附着部以下的部位伸入阴道,称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颈主要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子宫颈管的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黏膜层中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子宫颈阴道部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外口处相交接,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代替,此过程称鳞状上皮化生。
化生的鳞状上皮偶可分化为成熟的角化细胞,但一般均为大小形态一致,形圆而核大的未成熟鳞状细胞,无明表层、中层、底层3层之分,也无核深染、异型或异常分裂象。化生的鳞状上皮既不同于宫颈阴道部的正常鳞状上皮,镜检时见到两者间的分界线;又不同于不典型增生,因而不应混淆。
还有一个概念是鳞状上皮化,鳞状上皮化生和鳞状上皮化都不属于癌前病变。
鳞状上皮化指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子宫颈的鳞状上皮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则称为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属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范畴,属于癌前病变。
子宫颈管内表面被覆粘液柱状上皮,在子宫颈外口移行为非角化的鳞状上皮,交界处为子宫颈上发生疾病的常见部位。青春期尤其是妊娠女性由于激素作用,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常下移替代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
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对化学环境的变化和细菌感染较为敏感,可化生为鳞状上皮。虽然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交界可上下游移,但其位置和相关的疾病一般在子宫颈外口附近。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题中问“最可靠的依据是”,选宫颈病理切片检查。
12、
【正确答案】 D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答案解析】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乳腺癌的50%~80%。
1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排除法,其他几个选项都和EB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 HPV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型鳞癌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者。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在固有膜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称为早期浸润癌。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于“癌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未侵破基底膜”,故考虑原位癌。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良性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宫腔内,不侵入肌层,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
恶性葡萄胎又称侵袭性葡萄胎,和良性葡萄胎主要区别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子宫肌层出血坏死,甚至向子宫外侵累及阔韧带或阴道。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子宫颈息肉。多数为炎症刺激后内膜增生所致的炎性息肉,少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恶变临床上极少见。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上经产妇女。息肉极小时多无明显症状,每当因其他疾病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息肉大者,可致阴道白带增多,呈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
宫颈息肉则临床上可有月经期出血,或接触性出血。小息肉只有通过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看到;大息肉在作双合诊检查时可发现。息肉常为多发性,呈扁圆或椭圆形或呈水滴状,红色,表面光滑,可有蒂,位于子宫颈外口处或子宫颈管处。病理检查:镜下显示表面四周覆以柱状上皮,实质部分由腺体、血管和淋巴浆细胞组成,蒂部为纤维组织及血管,通过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而宫颈癌(即子宫颈癌)早期有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初期由于癌的存在,刺激宫颈腺体分泌功能亢进,产生浆液、粘液性白带。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白带变混浊,呈米汤样或脓样,带血,具有恶臭。疼痛,为晚期症状。癌肿浸润宫旁组织,累及盆腔、闭孔神经、骶神经时,可引起严重的持续性腰骶部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病变广泛,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碍,可导致下肢肿胀和疼痛。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见癌细胞,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型上皮区,活组织检查见癌组织,宫颈或颈管内取材活检发现癌组织,对细胞学检查阳性而活检阴性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切除标本分块连续切片检查发现癌组织。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选E。
乳腺单纯癌:实质与间质大致相等。
乳腺硬癌:实质少间质多。
不典型髓样癌;实质多,间质少,间质内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肺癌, B.肺结核, 单纯为这两种病的话,一般没有妇科症状。
C.子宫绒毛膜癌,最符合。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绒癌多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病灶而只有转移灶出现,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呈深红、紫或棕褐色,直径2~10cm,为出血坏死组织,肿瘤可突入宫腔,入侵宫壁或突出于浆膜层,质脆,极易出血,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可形成多囊性黄素囊肿。
症状:
(一)阴道流血 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少数原发灶已消失而仅有继发灶者,则无阴道流血,甚至出现闭经。
(二)假孕症状 由于肿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使乳头、外阴色素加深,阴道及子宫颈粘膜也有着色,并有闭经、乳房增大、生殖道变软等症状。
(三)腹部包块 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素囊肿,患者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四)腹痛 癌细胞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五)转移灶表现:1.肺转移 绒癌因其血运转移的特点,故肺部最为多发,因转移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咳嗽、血痰,反复咯血。肺X摄片检查可见片状、棉球状、结节状阴影。 2.阴道转移 癌细胞经宫旁静脉逆行至阴道所致,发生率仅次于肺,其特征为紫红色的结节,突出于阴道粘膜面,为柔软而实质的肿块,如表面破裂,可引起大量流血,甚至致命。 3.脑转移 常继发于肺转移之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最早期,是脑动脉内瘤栓期,造成局部缺血,出现一过性症状,如腿软跌倒、失语、失明,经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即恢复。以后在小动脉内形成动脉瘤,继续生长发展,产生破坏性症状,造成蛛网膜下腔及附近脑组织出血,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偏瘫、呕吐、平衡失调、视觉障碍、失语、高热、抽搐,以至昏迷,如引起脑疝,病人可突然死亡。 4.肝、肾、消化道转移 转移灶小而未破裂出血,不易被发现,若破裂出血,则有相应脏器的症状。
D.葡萄胎,临床表现不对。
萄胎又称为水泡状胎,处于生育期的女性都有可能得葡萄胎,常见于20-30岁的孕妇。这种病的确切病因现在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营养障碍(特别叶酸缺乏)、感染(尤其是病毒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感染)、遗传和免疫机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怀孕以后,胚胎生出许多绒毛并种植在母体的子宫上,胎儿就是靠这些大量的绒毛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营养和进行新陈代谢的。在病理性的情况下,由于绒毛间质发生水肿,内含大量透明的浆液性液体使体积极度胀大,使每个绒毛变成膨大的水泡状,其直径一般为0.2-0.5厘米,有的甚至还更大。这些水泡相连成串,酷似葡萄状,从而得名。一般来讲,葡萄胎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 阴道“见红”由于绒毛变性,失去了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胎儿早已死亡。到了怀孕2-3个月时出现阴道持续的或间歇性的“见红”,这是葡萄胎自然流产的表现。大多数是断续性少量出血,其间可能有反复多次大流血。仔细检查时,可在血液中发现水泡状物。如果出血量多,还会引发出血性休克。
2、子宫异常增大怀有葡萄胎的子宫大于正常的妊娠子宫,有时孕妇甚至能自己触及下腹包块(胀大的子宫),有时人们往往误认为是怀了双胞胎或羊水过多。
3、 腹痛由于子宫增大的速度太迅速,以致出现腹痛。此外,子宫内出血,胎块从子宫壁大块脱落,也会产生腹痛现象。
4、 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状在病的早期,孕妇可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较晚期,可出现浮肿、蛋白尿及子痫(抽搐)现象。
5、 无胎儿子宫虽胀大到4-6个月妊娠大小,却查不到胎体,听不到胎儿,B超检查,未见怀孕迹象。即使孕妇本人,也未感到有胎动。
6、 妊娠试验呈强阳性。
7、 超声波检查这是诊断葡萄胎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检查法。如果是葡萄胎,可见到典型的“μ”波(葡萄胎波)。B超结果见不到胎儿,却能见到水泡状胎块。E.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不对。
一、症状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
(一)子宫出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血。不仅较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月经不调,不及时就诊,即使医生亦往往疏忽。个别也有月经周期延迟者,但表现不规律。在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杂有烂肉样组织。
(二)阴道排液: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期发生感染、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有时排液可夹杂癌组织的小碎片。倘若宫颈腔积脓,引起发烧、腹痛、白细胞增多。一般情况也迅速恶化。
(三)疼痛:由于癌肿及其出血与排液的瘀积,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约占10~46%。这种症状多半发生在晚期。如癌组织穿透浆膜或侵蚀宫旁结缔组织、膀胱、直或压迫其他组织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且多从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子宫内膜癌发生年龄较晚,合并妊娠似不可能,但文献曾有个别合并妊娠或输卵管妊娠的病例报道。
二、体征
(一)全身表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肥胖。贫血而发生于出敌国时间较长的患者。病临晚期因癌肿消耗、疼痛、食欲减退、发热等,出现恶病质。
(二)妇科检查所见:早期盆腔生殖器官多无明显变化,子宫正常者占40%左右,合并肌瘤或病变至晚期,则子宫增大。绝经后妇女子宫不显萎缩反而饱满、变硬,尤应提高警惕。卵巢可正常或增大或伴有女性化肿瘤的可能。双合诊时如因患者肥胖、疼痛或者缺乏合作而触诊不清,不必坚持非要查明,因诊断的依据并不在于子宫的大小。患者的子宫颈多无病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45例, 其中男12例, 女33例, 年龄在18~70岁之间平均44岁。21例以颈部包块就诊, 2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 其余22例均为超声体检中发现, 无临床症状及体征。45例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超声检查提示为甲状腺肿瘤。
1.2 检查方法及检查内容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议, 高频线阵探头, 探头频率7.5~12MHz。检查甲状腺~般取仰卧位, 使颈前部充分暴露, 如甲状腺肿物较大时, 可调整为侧卧位。应叮嘱病人尽可能不吞咽或浅呼吸, 首先将探头放置于颈前部气管旁, 确定甲状腺位置后进行各切面扫查, 记载甲状腺大小及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衰减、周围有无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血供是否丰厚等。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及其周边的血流形态分布情况, 脉冲多普勒测定肿瘤内动脉阻力指数。
2 结果
45例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19例, 其中乳头状癌17例, 低分化腺癌1例, 髓样癌1例, 良性26例, 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 桥本甲状腺炎结节3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27例, 桥本甲状腺炎结节1例, 甲状腺腺瘤15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 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0.3% (19/27) , 甲状腺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3.3% (15/18) 。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其位置表浅, 腺体增生或生长肿瘤时常被病人较早发现, 但仅依靠触诊难以判断肿瘤大小及性质。而采用超声对甲状腺进行检测则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大小以及良、恶性。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在诸多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肿瘤数目、形状、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供、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等。依超声声像图改变分为实质性肿块、混合性肿块和囊性肿块。实质性肿块又分为高回声、低回声及不均匀回声, 混合型肿块也可分为囊实混合型及囊型乳头状突起型。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单发结节较多见, 但亦可多发, 结节多无包膜, 或有不完整包膜, 边缘不清;部分结节可见声晕, 多较宽, 不完整, 此为与其他病例鉴别的关键;结节内部多表现为低回声, 不均匀, 可见液化, 但范围较小, 可见微小钙化, 此应高度警惕;部分甲状腺癌可见结节后方回声衰减;甲状腺癌内部及周边多表现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并可探及动脉样频谱;甲状腺癌约半数病人有颈淋巴结转移, 转移的淋巴结多呈圆形;甲状腺癌可侵犯周围组织, 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多为多发结节, 包膜较完整, 光滑,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炎性结节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内部回声多为较高回声或等回声, 大多较均匀, 可见液化, 范围较大, 结节性甲状腺肿内部回声可表现为低回声及等回声, 不均匀, 炎性结节多为低回声;病变亦可见钙化灶, 但多为较大的斑块样钙化;良性结节后方回声多无衰减;甲状腺腺瘤边缘有环绕血流, 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结节、炎性结节等边缘多无环绕血流, 内部可无血流信号, 或有少许、较多、丰富血流信号;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无颈部淋巴结增大, 炎性病变亦可见增大的淋巴结, 多为椭圆形;腺瘤等良性病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4 结语
超声对于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先进性在于检查迅速方便, 可反复检查, 患者无痛苦。超声显像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而彩色血流的丰富程度及频谱多普勒中的多项指标的变化也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应用高频率及高灵敏度的超声仪器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 价廉费低、图像清晰, 是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
摘要:为研究超声对甲状腺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最终寻找出一些超声诊断规律, 对我院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甲状腺良性肿瘤以高回声型居多, 多伴有囊腔形成。甲状腺恶性肿瘤以低回声实性肿物居多。通过超声图像特征, 为分析甲状腺肿瘤性质提供了重要信息,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超声,甲状腺肿瘤,诊断
参考文献
[1] 唐杰, 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黑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 姜玉新.超声医学科诊疗惯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 陆凤翔, 胡淑芳.超声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迷信技术出版社, 2000.
[4]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M].南京:江苏迷信技术出版社, 1996.
[5] 冯雪峰.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110.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因2型糖尿病进入该院门诊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2例进行分析,有男性72例及女性110例;30~60岁,中位值(47.3±2.35)岁;糖尿病程:1~37年,中位值(6.81±1.96)年。
1.2方法
多所选患者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数进行测定:1检查前,嘱咐患者保持空腹状约8 h,晨起后,抽取其静脉血液经常检测。2测定对象有LDL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值(甘油三酯)、TC值(胆固醇)、HDL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Hb A1c值(糖化血红蛋白)等。3选择放免法对TSH值(促甲状腺激素)、FT3值(血清游离T3)以及FT4值(血清游离T4)等指标进行测定。
1.3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均导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率(%)代表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1.4观察指标
对所选患者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其甲状腺组织功能的异常问题与类型,并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象中的性别比,再对异常患者、正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并发症情况、病程状况等进行对照。在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判断时,人体甲状腺功能指数的正常范围是:TSH值:2.00~10.00 m U/L;FT3值:3.50~6.50pmol/m L;FT4值:10p~31 pmol/L[2] 。若TSH值上升,FT3值及FT4值保持正常,即亚临床甲减;若TSH值降低,FT3值及FT4值保持正常,即亚临床甲亢;若TSH值上升,FT3值及FT4值均降低,即甲减;若TSH值降低,FT3值及FT4值均上升,即甲亢[3] 。
2结果
2.1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具体体现
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0例的甲状腺功能表现出异常状况,发生率32.97%(60/182),其中30例(50.00%)患者是亚临床甲减,15例(25.00%)是甲减患者,10例(16.67%)是亚临床甲亢患者,5例(8.33%)是甲亢患者,表明亚临床甲减患者总数明显多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Ⅰ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Ⅱ组)临床对照
通过对Ⅰ组60例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有42例(70.00%)女性患者,而Ⅱ组122例中女性患者数是68例(5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Ⅰ组患者中有43例(71.67%)糖化血红蛋白值≥7.0%,Ⅱ组有70例(5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在并发症情况、病程状况等方面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龚敏[4] 等发现,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在病因基础方面具有部分共因,若两种疾病同时出现,表明有免疫重叠问题发生。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甲状腺类疾病,且其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的可能性可达12.0%~51.0%左右,其中数量最多的则为亚临床甲减[5] 。此次入选的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表现出异常状况的有60例(32.97%),亚临床甲减共50.00%、甲减有25.00%、亚临床甲亢有16.67%、甲亢8.33%,亚临床甲减患者总数明显多于其他患者(P<0.05)。当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基本功能存在着异常,其糖化血红蛋白就会明显上升,表明如果患者血糖控制质量尚佳,其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问题的可能性、风险性就会明显加大,而且观察其甲状腺激素指数,发现FT3值会相对偏低[6] 。而此次研究中,甲状腺功能异常60例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值≥7.0%的有43例(71.67%),而单纯2型糖尿病组122例患者中有70例(57.38%)(P<0.05)。不仅如此,当患者葡萄糖指数始终保持高值状态时,可能会有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出现,除了会影响机体甲状腺基本功能外,还会与特异性的受体物质充分结合,以至于其蛋白质成分发生改变,导致机体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数发生异常[7] 。与此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代谢异常问题,不利于甲状腺激素类物质顺利合成,而且如果甲状腺激素成分的分泌量异常增多,机体体内肝糖原的整体分解速率会明显加快,除了会促进胰岛素物质急速降解外,对于胰岛素成分的整体需求量也会明显提升,以至于胃肠道组织吸收大量葡萄糖类物质,使儿茶酚胺整体活性显著上升,导致胰岛素物质无法大量释放,致使其分泌机制严重受损,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并发各种疾病[8] 。除此以外,并发高血压、并发高血脂以及病程状况因素,往往不会对机体甲状腺各个功能指数造成影响,该次研究也证实了该观点。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无疑是其常见并发症类型,而且其异常形式十分多样,所以在临床研究中,需定期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甲状腺指数,及早判断其功能状况,避免病情加重。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2型糖尿病进入该院门诊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2例进行分析,对其甲状腺各项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测定结果。结果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0例的甲状腺功能表现出异常状况,发生率32.97%(60/182),其中30例(50.00%)患者是亚临床甲减,15例(25.00%)是甲减患者,10例(16.67%)是亚临床甲亢患者,5例(8.33%)是甲亢患者,表明亚临床甲减患者总数明显多于其他患者(P<0.05)。此外,甲状腺功能异常通常以女性为好发对象(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无疑是其常见并发症类型,而且其异常形式十分多样,所以在临床研究中,需定期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甲状腺指数,及早判断其功能状况,避免病情加重。
关键词:甲状腺,甲减,2型糖尿病,甲亢,亚临床甲亢
参考文献
[1] 徐小群,钟兴,杜益君,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临床特点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675-677.
[2] 南冀萍,高飞,徐岐山,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1):1619-1621.
[3] 龚敏,王爱华,李秀财,等.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090-6091.
[4] 龙入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191-3193.
[5] 段立志,尚国爱,吴会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2):97-99.
[6] 马晓君,李志臻,吴丽娜,等.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40(14):2049-2053.
[7] 张莹,纪立农.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视力受损风险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6):4000-4002.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35例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年龄21~65岁, 平均 (48.1±13.7) 岁, 其中男44例, 绝经前妇女43例, 绝经后妇女48例;以同时期的体检健康体检1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20~69岁, 平均 (44.3±15.4) 岁, 男性、绝经前、绝经后各亚组人数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排除糖尿病、原发性痛风、血液病、恶性肿瘤、肾脏疾病等影响学清尿酸水平的内外科疾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禁食>8h, 空腹采取静脉血, 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 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检测血尿酸;观察组用强生公司的Vitros ECI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T3、T4、FT3、FT4、TSH水平。女性血尿酸≥357μmol/L、男性血尿酸≥416μmol/L作为高尿酸血症组[2], 以低于此值的作为正常尿酸组, 比较2组甲状腺各功能指标的异同。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3.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表示男性亚组与其它观察组的亚组比较, P<0.05
2 结果
2.1 2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体质指数、血肌酐等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2组间尿酸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的各亚组 (男性、绝经前妇女、绝经后妇女) 的血尿酸水平, 均高于对照组各相应亚组 (男性、绝经前妇女、绝经后妇女) , (P<0.05) ;观察组中, 男性亚组的血尿酸水平要显著高于其它亚组 (P<0.05) , 见表2。
2.3 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异常指标的相关性
观察组共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41例 (30.4%) , 其T3、T4、FT3、FT4均高于正常尿酸组, 但只有FT3和FT4的差别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指甲状腺功能减退 (简称甲减) 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甲亢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科疾病。患者多有畏热、消瘦、多汗、心悸等高代谢症状。已有研究证实, 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3], 同时高尿酸血症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4]。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合成或排除减少, 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所致。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 由于患者存在甲亢, 高代谢状态必然导致新陈代谢的加速, 这必然会造成ATP的大量消耗和AMP的大量产生, 进而通过嘌呤代谢产生尿酸。由此推论, 当患者存在甲亢时, 理应会观察到高尿酸血症。Stao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即甲亢症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5]。
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健康组的血尿酸水平要明显低于甲亢组。甲亢患者可以通过减少尿酸的排放、促进嘌呤核苷酸的代谢而导致高尿酸血症[6]。Shirota的研究表明, 甲亢所致的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生成过多的尿酸有关[7], 还因为甲状腺素抑制了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8]。关于甲减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本文虽未做研究, 但也有文献报道[9]甲减患者同样存在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是由于甲减患者肾脏血流量减少,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10]。同时, 笔者也发现, 甲亢症患者组, 男性尿酸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余亚组, 可能与男性饮酒比例高、酒宴多, 饮食中嘌呤物质含量高有关, 同时也与未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出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同是甲亢患者, 尿酸水平升高组较尿酸水平正常组FT3、FT4显著升高。血液中真正其生理作用的甲状腺激素就是FT3、FT4, Stao也指出, 它们是主要的能影响尿酸排泄代谢的因素[5]。
综上所述, 甲亢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高FT3、FT4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关性。对于此类患者要积极防治痛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各指标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3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按性别分:男性组、绝经期前妇女组、绝经后妇女组, 以体检的13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 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对观察组按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 比较各组T3、T4、FT3、FT4、TSH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各亚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尤以男性亚组水平差别较大 (P<0.05) ;高尿酸血症组T3、T4、FT3、FT4均高于正常尿酸组, 但只有FT3和FT4的差别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患有甲亢症的患者更易出现高尿酸血症, 尤其是男性患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血清FT3、FT4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甲状腺,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参考文献
[1] Giordano N, Santacroce C, Mattii G, et a1.Hyporuricemia and gout in thyroid endocrine disorders.[J].Clin Exp Rheumatol, 2001, 19:661~665.
[2] 林孝义, 林宽佳.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215~1227.
[3] Biondi B, Cooper DS.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clinical thy-roid dydunetion[J].Endoer Bey, 2008, 29:76~131.
[4] 毛玉山, 周丽诺, 李福军, 等.中老年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6, 10:169~171.
[5] Sato A, Shimta T, Shinoda T, et a1.Hyperuricemi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hyoidism due to Graves’disease[J].Metabolism, 1995, 44:207~211.
[6] Ford HC, Lim WC, Chisnall WN, et a1.Renal function and electro-lyte levels in hyperthyroidism: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an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urea, creatinine, uric acid, hydrogen ionand electrolytes[J].Clin Endocrinol, 1989, 30:293~301.
[7] Giordano N, Santacroce C, Magi G, et a1.Hypemficemia and gom tllymid endocfine disofden[J].CHn Exp Rheumatol, 2001, 19 (6) :661~665.
[8] Shirota T, Shinoda T, Yamada T, et a1.Alte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in hyperthyroism:increased tubular seexction of creatine and de-creased distal tubule delivery of chloride[J].Metabolism, 1992, 41:402~405.
[9] 王晖, 陈丽, 朱卫国, 等.女性原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 2008, 48 (42) :48~49.
甲状腺疾病的案例分析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