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把重点的词语写在下边

2、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3、读完文章,你有何感受?请写在下边。

三、合作探究

1、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

2、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

四、再读课文,感悟提升

1、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2、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3、学完课文你有何感受?动笔写一篇读后感。

五、巩固迁移

1、看拼音写汉字

sùbǐnɡpǔyìcuòxiējíyínɡ

()料()干()写()扬顿()()息 ( )祥()养

2、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①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②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③海鸥的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④海鸥们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你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飞成一篇()。

我体会到

②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

我体会到

4、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它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用“”画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六、超级链接---背景介绍: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的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

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

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由护林局组织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

1、雕像

2、老人喂海鸥的情景(1)

3、老人喂海鸥的情景(2)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第2篇

主备人:高保山审核人:全宪存课型:练习课班级:姓名:

一、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1)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明明和兰兰买练习本共花了多少钱?

7、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9、用边长是 15 厘米的方砖给实验室铺地,需要 4000 块,如果改用边长 25 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10、学校舞蹈室的宽是6.4米,长是宽的1.5倍。舞蹈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小丽家第一季度3个月共交水费146.4元。照这样计算,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多少元?

12.周浦乡要挖一条长22.2千米的水渠,已经挖了6.5天,平均每天挖1.2千米,剩下的要求8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千米?

二、文字题

⑴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是 20. 16,其中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⑵ 把 65. 8 平均分成 47 份, 每份是多少? ⑶ 0.72 加上 30. 45 除以 8. 7 的商, 和是多少? ⑷一个数的 2. 6 倍是 9. 62 , 这个数是多少?⑸ 235. 17 除以 3. 9 的商,再除以0.3 , 得多少? ⑹ 65.09 除以 0.27 的商, 减去 38. 5 ,差是多少? ⑺ 一个数的 1. 5 倍比 5. 6 少 0. 8 ,这个数是多少?⑻ 用17.8去除0.178 , 所得的商再乘以 6.4 ,积是多少?

⑼ 3. 08 除以 1. 76 与 2 . 5 的积,商是多少? ⑽ 8. 72 除以 0. 2 的商的 3. 5 倍是多少?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第3篇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优美的散文集《济南的味道》一书,随着作家笔下描写的济南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我对济南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品出了济南的味道。

2013年10月8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济南的味道》首发式由济南市历下区委、区政府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历下区委宣传部,历下区作协承办,在历下区文化中心举办。我以历下区作协副主席的身份参加了首发式活动。

《济南的味道》是济南首部以散文形式,全面真实地抒写济南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精神风貌、发展环境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文学作品。散文集由著名作家、济南市历下区政协副主席、区作协主席杨曙明主编,共36万字,由54篇文章组成,同时还邀请到了艺术名家专门为文章配图,文中还有8副精美的照片,每一篇文章都附作者的简介,做到美观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济南的味道》中的作者由全国著名作家卞毓方、肖复兴、韩小蕙、红孩、石英、王宗仁、马力、叶兆言、韩石山、张炜、刘玉堂、马瑞芳、原野以及山东省、济南市作家耿立、侯林等54位作家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家中有我熟识的20多位,是我的良师益友。多数作品在《人民日报》《读者》等报刊发表,作品描写了济南的泉、湖、河、城、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泉城。时值十艺节来临之际,该书以其“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多彩,能够留史存珍”为特色,让生活在泉城的人民更加了解历下,热爱历下,让远来的客人熟悉济南、品鉴济南,让更多的人关注泉城、认识泉城,游历泉城。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工作之余,在灯光下,我认真阅读了《济南的味道》。我仔细一篇又一篇阅读,我一句一句地阅读,读到精彩或感动的就用铅笔画下来,有的进行折页作标志。我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遍看一边想画面。夜很静,今天游览“四面荷花三面柳”大明湖、“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趵突泉、明天游览富有灵气的千佛山、仿佛身临其境,令人陶醉。在不知不觉中,大约读了三个星期,把济南的美景、文化游览一遍。有的美景游览多遍,真是流连忘返。

济南的味道是甘甜的。济南是一座山水城市。历下区有小济南的别称,荟萃了济南的风景名胜。作家杨曙明在《山水历下情》写道。“历山之下多丽水,丽水之源多清泉。天下泉城盛名于泉,历下好似泉城的心脏,泉水好似历下的血脉。”这说明历下在泉城中的重要位置,泉水与历下区密切的关系。历下区到底有多少名泉,著名诗人孔孚写过这样的诗句:若问济南的泉有多少,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历下之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历下古城乃济南老城,巴掌大的古城内,竟然拥聚了趵突泉群、珍珠泉和黑虎泉群的百多处涌泉,莫说是九州无双,就是世上也为罕见。”他引用史志告诉我们济南无愧为“泉城”的称号。他还向我们描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过去喷涌时的情景。“怒起跃突,如三柱鼎力,并势争高,不肯相下”,让我们领略了它“寰中之绝胜,古今之壮观”的胜境。作家谢大光在《济南的泉》中为我们描写了现在月光下趵突泉喷涌时的美景,更让人叫绝。“园子里倒像另一个世界,白日里火焰般耀眼的石榴花只留着星星点点,这园子有很多名堂,沧园,白雪楼,尚志堂在暗夜中隐隐约约退成了背影,此刻,满园的光彩,满园的生气,都聚拢在三股晶莹的泉水上。只见波光粼粼的泉池中,三朵泉头齐齐涌起尺八高,在空中翻卷成巨大的水轮,落下,涌起,落下,涌起,一刻不停,活像一群小精灵嬉闹着从水下钻出。”趵突泉的喷涌是壮观、美丽的,济南的泉水是清冽、甘醇的。作家陈忠写的《月光里的曲水亭街》,“曲水亭街,是一条完整保留着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韵味的古街,它是繁华都市里的一处清幽之地。”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它的美丽。我想起近日《济南时报》刊登的一副照片,两个在济南上大学外国人,要骑自行车看看济南的老街老巷。他们一定被济南的泉水吸引。“上善若水,山水唯泉。济南的泉水,当得这八个字”这是谢大光由衷发出的感慨。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诗人刘凤诰着两句诗是咏济南的诗章中最殊胜的诗眼,当年由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书写刻在条石上,嵌于大明湖边的铁工祠西园门侧。济南风光好,二济南人的自豪感全被此诗说尽。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处不是仙境,仙境在何处?河柳湖山,写的是济南,更是大明湖。”这是作家原野在《晨游大明湖》笔下的大明湖,“这是早上五点半,轻纱般的白雾在湖上漂移,好似幕帘,拉开露一方美景,旋即合上,告诉你对美要珍惜。在白雾消散处,荷花宛似仙子坐在圆圈的荷叶降临水面。她们下凡的通道当然是那片柔曼的白雾。人说菩萨打坐就坐在荷花上,实在因为荷花太美,如同一座玲珑宝龛。而露珠凝立荷叶之上,立得滚圆。莲茎高高举起欲开又拢的红莲,让人忍不住想在这里的石桥栏杆上题一句诗:此处有仙境。”我有幸住在大明湖的附近,也看到过此景,但我却写不出来,作家那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驾驭语言的能力,心中流淌的情感都值得我学习。

济南有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我在书中品赏了趵突泉、大明湖,让我们在济南作家朱文兴写的《远近高低看舜山》去游览千佛山。“济南的老城在历下区,老城的南门外有千佛山,古称历山,历下因此得名。此山也叫舜山,相传大舜曾耕种于山下。这山虽然海报只有285米,但很有灵气。远看,近看,仰看,俯看,各有各的韵味;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我也喜欢晴天爬到半山腰,近看千佛山。从北麓进山后,在秦琼拴马的唐槐母子树前留个影,到唐槐亭中吹个野风歇歇脚,沿西侧的盘山道拾级而上,穿过齐烟九点’牌坊继续向上,眼前云雾缭绕,山势陡峭,书有云径禅美’四字的牌坊的背后,一座姜黄色墙壁的寺庙坐落咋山崖的阴侧。穿过这个牌坊,爬上最后几级台阶,就进入了佛门圣地兴国禅寺的西门。”但是我更欣赏作家王开岭写的《柳泉人烟》一文中,引用刘鹗写的《老残游记》中的情景:“面对千佛山,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女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正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我想引用作家王景科写的《千年历下梦》中化用诗人贺敬之的诗句表达我对历下区山水的感受。“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是济南的历山与泉水,云中的佛啊雾中的仙,佛姿仙态泉城的山。”

济南的味道是厚重的。品济南不得不穿越济南的历史和人文。作家农人在《济南的味道》写道。“且不说这座成池的历史长河中如鲍叔牙、闵子骞、扁鹊、曹操、秦琼、曾巩、赵孟頫、铁铉、边贡、李攀龙、王世贞、丁宝祯、刘鹗、季羡林等一个个明星巨擘给济南留下的一笔财富。单说中国文学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辛弃疾和李清照这二安’居士,那么宋词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到底逊色多少呢?如果没有了张养浩,在元曲的体裁中还会另有其人喊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深埋在封建史上历代老百姓心中的绝唱吗?如果没有了老舍,近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天平上的砝码会不会轻了许多?这是济南的骄傲,但我更觉得更是济南的乡愁。”作为济南人,我为他们创造的历史自豪,更敬佩为保护这些文化古迹的人做出的努力。作家朱春娃写的《路,一条有故事的路》,写出了泉城路的变迁。它是“一条有故事的路,一条在穿越中书写故事、讲述故事、收藏故事的路。”折射出济南的变化。

在作家赵林云写的《泉城广场:记忆与遐想》,作家王树理写的《在东荷西柳间行走》,作家康桥写的《诗意的建筑东荷西柳》中。我品出了济南当代前进的味道。

品读济南的味道,最不可缺的就是要读懂济南的人。我从作家原野《晨游大明湖》中,作家向晨练的壮汉请教中体会到济南人的热情豪爽。我欣赏作家张继平写的《济南人的性格》。“济南人没有峥嵘的头角也不算时髦风流,但济南人并不平板,济南人有挺直的脊梁,有厚实的腰板,有勤劳的双手,有憨直的笑脸,有智慧的头脑”作家农人称“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济南的好男人无论走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长成一座山东大汉’的丰碑。”“济南的女人真真是有泉水做成的。就是这泉的乳汁,孕育滋养而成了精精灵灵的济南女人。谁能说出掐一下就能出水的泉城少女比江南的佳人逊色了多少?”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在朗读中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朗读、品味、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的冬天之美。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幻灯1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歌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幻灯2 老舍在他的散文《济南的秋天》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幻灯3(大屏幕展示瑞士美景) 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夏日的美景宜人: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 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幻灯4大屏幕展示西湖美景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湖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而济南竟得上帝之钟爱,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她。济南该是一块何等的宝地!今天

1 我们就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十

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解题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标题“济南的冬天”,“济南”说地方,“冬天”说节令,“济南”对“冬天”这个中心词起限制作用,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走近老舍、走近济南

幻灯5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于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写本文时,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教书。

老舍著作丰富,代表作有有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骆驼祥子》。 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另外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

幻灯6 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

(三)检查预习情况

幻灯7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济南( . ) 伦敦( .) 奇迹( .看护( .

) ) ) ) ) 镶上( .宽敞( .贮蓄( .澄清( . ) ) 水藻( . ) 髻儿( .

(四)朗读指导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先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思考:请同学们说说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 提示:温晴、慈善、美丽、绚丽多彩等词语均可。

2、幻灯8 听名家的示范朗读。

思考:文章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文章结束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那么,文中作者写的是冬天的济南呢?还是济南的冬天? 明确:既写了冬天的济南,又写了济南的冬天。

因为冬天的济南是说在冬天这个季节里的济南是什么样子;济南的冬天是说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冬天的济南”是强调季节;“济南的冬天”是强调地域。

(四)指导朗读

1、打开课文,自由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本文该怎样朗读? 提示: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展示给大家听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3、全班感情齐读全文。

(五)整体把握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温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画面:阳光下的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和济南冬天的水。 小结: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两遍;

2、抄写课文第3自然段2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继续来学习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

板书:十

六、济南的冬天

老舍

2、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同学们带着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赏析课文

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其作品语言非常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一样,以语言的优美、形象、生动而著称。

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其妙处,并把自己体味到的“妙”书写在课文上。(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生答略。

重点研读

第三自然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1、齐读第3段。说说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明确: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于“温晴”决定的)

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地方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2、指名读第3段,说说每一个细部在写什么?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山上写矮松。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与蓝天相接)写色彩。 山坡写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 山腰着重写光与色。

3、讨论探究:提示:回答问题时作适当赏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① 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

4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② 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教师示例:

① 第一自然段。

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进行了对比。) 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赏析: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用词准确:

“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

“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5 ② 第二自然段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

3、4段都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 “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出了冬天对济南特别的呵护和偏爱,舍不得济南在冬天受冻,所以把它放在这样一个暖和的地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

“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③ 第四段。

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

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淡雅清秀的特点。 ④ 第五段。

“冒着点热气”

赏析:“点”字用得十分准确,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温”写,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

“水也不忍得冻上”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把水写得含情脉脉:它要助长水藻“绿的精神”(蓬勃生机),帮它焕发;它钟爱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赏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6 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都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的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

(三)总结课文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当一当导游(写在作文稿纸上)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3、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 摘录你认为本文写得最精彩的一幅画面,做赏析。(写在赏析卷子上)

十六、济南的冬天(老舍)

班级: 姓名:

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摘录你认为本文写得最精彩的一幅画面,做赏析。

摘录:

赏析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

济南的冬天导学单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