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1篇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

2、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力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3、多发于夏秋季、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大量的致病病毒存在于眼及其分泌物中,还可存在于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病毒一旦侵入眼很快发病,一般不超过24小时,表现为起病急,潜伏期短,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后1-2小时内眼睑红肿,2-3天内红肿达到高峰。病人的感觉是眼刺痒到刺痛,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二、 预防与控制办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尚无疫苗可用,主要采用切断传播途径和消毒含病毒污染物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症状和结膜下出血的特征及早发现病人诊断病人并不困难,患者和疑似病人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

如:洗脸毛巾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擦拭,污染物要煮沸消毒。

2.病人的隔离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如病人的毛巾、手帕要严格消毒,脸盆、洗脸、手的污水亦应消毒,病人的眼药、食具等均不应与健康者共用。病人不用手去扶摸公用物品,不与健康人握手,不去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3.要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不揉眼,不去病家串门,不摸病人摸过的东西,不与病人共餐。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

三、 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目前尚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阿苷洛韦眼水,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

保卫处 医务室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2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

传染源: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流行特点: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快,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 临床表现: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患者出现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主要体征:眼睑充血水肿,睑球结膜重度充血,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

诊断:夏秋季节一个学校、单位集中出现多起急性结膜炎患者,或医院门诊、骤然出现众多急性结膜炎患者,依据病史、接触史、流行病学史结合临床症状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 预防控制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独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3篇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一、目的:

为提高我市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能力,杜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的危害,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本游泳池正常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二、处理原则:

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蔓延。

三、组织机构

成立“游泳池防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范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

预防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娴

副组长:吴婷

成员: 黄剑芳、等

具体职责分工:

陈娴:负责游泳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的全面工作。

吴婷:负责防治工作中物力、人力的落实工作。

张芙蓉:负责数据资料归纳、上报以及家长沟通工作。

黄剑芳:负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过程中的消毒指导工作。

张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暴发事件内外联络工作。

四、具体处理方法:

1、当游泳池发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包括疑似疫情)时,立即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疾控科,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

3.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4、加强每天游泳池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

5.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6.坚持完善游泳池门卫出入制度,一旦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传染病疫情时,严禁园内外人员随意进出游泳池。

7、游泳池要时刻保证消毒药品的充足、消毒器具的正常。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4篇

因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极容易传染,一旦在学校中扩散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一旦有病人出现,要及时落实预防措施:

一、 隔离病人。

一旦有症状出现的学生应在家隔离,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二、 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

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已发病的学生在家中洗脸时一定要做到毛巾和脸盆同家人分开使用。

三、 学校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和卫生工作。

对发病学生使用过的毛巾、脸盆等物品要进行消毒(煮沸消毒或消毒药水均可)。同时向学生宣传卫生知识。

四、 可以适当用眼药水进行预防,但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时效果不明显。

五、 一旦发病的学生数量增多,要及时报告卫生防疫机构。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5篇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鉴别诊断;免疫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Method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Failure

Abstract:Although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which is aimed at the pigs is improved, various diseases of swine are more and more. Swine reproductive failure exists universally on modern farm. It is a large group important disease which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hinese swine industry and it will do great harm to our Chinese swine industry.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disease,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especially viral diseases endanger most. Therefo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which can insure our swine industry develop healthily is that we should control methods of immunization for preventing disea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immune methods of swine fever,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 porcine pesudorabie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Key words: Porcine;infertility;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immunization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的各种疫病越来越多,其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养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类疫病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仔少或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畸形胎儿以及公、母猪发生不孕症为主要特征,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疫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疫病尤其是病毒性疫病危害最大[1]。不仅由于其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而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而且因为几种常见病毒性疫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情况相似,造成临床诊断难度增大,也容易出现误诊。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猪瘟、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及其免疫防治方法。

1通过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

猪瘟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1903年,DeSchweinitz和Dorset证明该病的病原体是病毒[2]。猪瘟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且任何年龄的猪均易感染。流行季节性不强,但春、夏多雨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自然条件下,经口腔、鼻腔,间或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感染。病死率很高,一般在80% 以上[3]。常呈流行性,流行时间长,可垂直传播。易出现非典型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又称为蓝耳病,最早于1897年在美国中西部发现,随后在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相继发生。1992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国际专家研讨会上定名PRRS[4]。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妊娠母猪和1 月龄仔猪最易感。流行无季节性,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精液传播和垂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猪群发病的特点是保育阶段仔猪最先发病,然后通过环境传染到2 月龄仔猪,然后传染致母猪,最后包括生长猪在内的整体发病阶段。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无死亡。

猪细小病毒病于1967年在英国首次被报道,随后欧洲、美洲、亚洲及大洋洲等国家均出现此病。猪细小病毒病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是猪,且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猪在感染后处于亚临床状态,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初产母猪表现症状,常出现流产,经产母猪繁殖障碍的危害变小。此病以垂直感染为主,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流行时间长。

20世纪中期,伪狂犬病在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流行较广,60年代之前,猪被感染后其症状比较温和,在养猪业中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在60 ~ 70年代,由于强毒株的出现,养猪业遭受到巨大损失[5]。猪伪狂犬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流行无季节性,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阴道分泌物和胎盘传播。仔猪死亡率高,怀孕母猪主要引起流产及死产。地方流行性特点明显,流行时间长。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6],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乙型脑炎可感染人及多种动物,初产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多发。有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节发生率高。传播媒介是蚊子等吸血昆虫或人为的针头携毒传播。多为散发流行,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低。

2通过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稽留热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高热41 ℃左右,先便秘,后腹泻。腹下、耳尖皮肤淤血。厌食,消瘦,个别猪表现出神经症状。子宫内感染仔猪的皮肤常见有出血点及出血斑,出生后常表现先天性震颤,严重的黄痢治疗无效而死亡。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母猪在妊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产弱仔;感染母猪精神不振,食欲锐减或不食,发热,配种率、受精率下降;感染公猪的精液减少,活力降低;仔猪和生长猪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仔猪断奶后的死亡率高。部分病猪出现双耳、外阴、尾部、腹部以及口部青紫发绀。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病弱仔猪及流产,母猪本身无明显临诊症状。母猪妊娠初期感染,部分胎儿死亡、产仔数少;中期感染,产木乃伊胎,部分胎儿被母体吸收,造成不孕和重复发情;后期感染,正常分娩,

[7]但约有25% ~ 40% 新生仔猪一周内死亡。在该病发生的猪场,能持续几年甚

至十几年不断发生繁殖失败。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临诊症状,共济失调,四肢划动,呈划水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临诊症状,无奇痒;公猪表现为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临阵症状。病毒可侵染妊娠60d 以上胎儿,常出现流产、产出死胎和木乃伊胎等[8]。母猪于妊娠末期感染时,可有弱仔产出。15 日龄内仔猪死亡率100%,3 ~ 4 周龄仔猪死亡率达40% ~ 60%,断乳仔猪死亡率达10% ~ 20%[9]。

猪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蚊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可侵染各时期胎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早产,所产胎儿多是大小不等的死胎、木乃伊胎。公猪感染发生睾丸炎,一则或两侧睾肿胀,有热痛,数日后炎症消退,一般转归良好。

3通过病理学变化进行鉴别诊断

猪瘟急性型症状典型,出现败血症,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脾脏边缘有梗塞,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回盲口处有纽扣状的圆形溃疡斑。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脾脏出血性梗死,肾脏表面,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猪蓝耳病的发生,以肺炎为主,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有卡他性肺炎区。脾脏肿大,心肌出血、坏死。发生肾盂炎、膀胱炎。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

猪细小病毒病发生后,怀孕母猪宫内膜出现轻微炎症,有的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自溶或被吸收的情况,其他无明显病变。胎儿常发育不良,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或木乃伊胎。

猪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理变化,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组织学变化主要见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化脓性脑炎,有明显血管套和胶质细胞坏死,脑神经细胞内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妊娠母猪所产死胎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胸腔、腹腔及心包腔有多量棕褐色潴留液。流产胎儿有肝、鼻、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凝固性坏死,肝、脾有坏死灶,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猪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位于生殖器官,母猪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并呈卡他性炎症;公猪睾丸充血、出血和坏死。死胎和弱仔主要是脑水肿、皮下水肿、胸腔积液、腹水,浆膜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脑膜和脊髓膜充血。发育到正常大小的死胎,常由于脑水肿而头部肿大,部分胎儿可见大脑或小脑发育不全的变化。

4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分为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动物接种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因为母猪血样的微生物抗体阳性只能说明该微生物感染,而不能说明这种微生物就是繁殖障碍的原因,且目前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方法,在流行情况分析和症状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应当用流产胎儿血清微生物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繁殖障碍类疾病的确诊,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递,可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这对这类疾病的防控和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伪狂犬病毒的检测,可以采取病猪患部水肿液、侵入部的神经干、脊髓、脑组织、扁桃体以及内脏,分离病毒,接种家兔。家兔接种后36~48 h,通常注射部位出现剧痒。家兔啃咬该部皮肤,直至皮肤脱毛、破皮和出血,而后出现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体温下降,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出现症状后数小时角弓反张,抽搐而死[10]。

5免疫防治

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这些病毒性疾病,只能依赖于预防。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是预防和控制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场的生产特点,猪的日龄,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免疫密度保持在100%,并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可以有效的预防病毒的感染和基本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常用疫苗包括常规疫苗和新型疫苗。常规疫苗一般是指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灭活疫苗是将致病性病原体大量培养后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制得的疫苗;弱毒疫苗是将病毒株接种易感细胞后经多次传代培养,使其毒力减弱到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引起机体高度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的一种常规疫苗[11]。新型疫苗则一般指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毒基因的测定及其编码蛋白质机构和功能的了解,研制出了包括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在内的多种新型疫苗。

常用的猪瘟疫苗是兔化弱毒疫苗,不仅可以用于预防接种,也可用于紧急接种。一般情况下,仔猪20 日龄首免,60 日龄左右二免;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 个月再免疫1 次;繁殖母猪在哺乳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 次[12],可以有效的预防猪瘟病毒的感染。

猪蓝耳病疫苗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考虑其安全因素,一般采用灭活疫苗[13]。灭活苗是用猪蓝耳病病毒国内分离毒株CH-La 株或JXA-1 经培养、灭活,制成的油佐剂灭活疫苗,建议母猪接种,可在配种前注射2 次,间隔20 d,每次每头4 ml[12]。另外,临床上使用的还有弱毒疫苗,其预防PRRSV感染的效果优于灭活疫苗,但有报道说弱毒疫苗株可以与野毒株发生基因重组,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弱毒疫苗的使用。

目前国内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病的疫苗主要有两种,均属于灭活疫苗。一种为猪细小病毒经ST 细胞培养,再经甲醛灭活处理,加氢氧化铝胶溶液制成的氢氧化铝灭活疫苗;另一种为猪细小病毒ST 细胞培养,再经N-乙酰乙烯亚胺

(AEI),加入油佐剂配制而成的双相油乳剂苗。一般用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 个月,免疫2 次,间隔2 周[12]。

猪伪狂犬疫病的免疫疫苗包括三类: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苗三种类型。临床上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缺失苗,这种疫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种猪在10~12 周龄和14~16 周龄进行2 次免疫,25 周龄进行第3 次免疫,以后每4 个月加强免疫1 次,全群同时免疫[14]。

对于猪乙型脑炎的预防,一般采用我国研选育的仓鼠肾细胞弱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在当地蚊蝇出现季节的前1~2 个月接种,种猪须在5 月龄以上接种。一般一次即可,如做二次免疫,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由于这几种疾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并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且常呈混合感染,至今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采用快速、准确、特异、方便的诊断方法,加强对种猪的检测和净化,及早地淘汰隐性携带强毒的种猪和免疫耐受猪,建立无HCV、PRRSV、PPV、PRV、JEV带毒的种猪群;使用优质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完善的免疫效果监测;做好消毒及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是防制此类疾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朱卫彪, 胡建成.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性疫病的鉴别诊断[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 03. 38 ~ 39.

[2] Huang Y-L, Deng M-C, Wang F-I, Huang C-C, Chang C-Y: The challenges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control. Modified live and E2 subunit vaccines[J]. Virus Research, 2013.

[3] 王雨章.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治[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2. 20 ~ 21.

[4] Evaluation of the Pathogenicity of a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Variant in Piglet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 08, 1280 ~ 1291.

[5] Maresch C, Lange E, Teifke JP, Fuchs W, Klupp B, Müller T, Mettenleiter TC, Vahlenkamp TW. Oral immunization of wild boar and domestic pigs with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protects against Pseudorabies virus infection[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2. 161(1 ~ 2).

[6] Li J, Chen H, Wu N, Fan D, Liang G, Gao N, An J. Characteriz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induced by inactivated, live attenuated and DNA vaccines against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 mice[J]. Vaccine, 2013.

[7] 崔凤鸣. 母猪细小病毒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 05. 176.

[8] 朱卫彪, 胡建成. 五种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毒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 兽医导刊, 2013, 04. 19 ~ 21.

[9] 顾春云.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J]. 当代畜牧, 2012, 08. 22 ~ 23.

[10] 孔详国, 李瑞花. 四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 中国猪业, 2008, 11. 29 ~ 31.

[11] 谷元兴, 王猛, 刘永生, 张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 02. 80 ~ 84.

[12] 姜平.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技术[J]. 兽医导刊, 2013, 02. 23 ~ 25.

[13] J H, C Z.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vaccines: curr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to a universal vaccine[J]. 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 2013.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 其中男29例, 女17例, 年13~62岁。病程5d~7个月。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3例:男15例, 女8例。年龄13~62岁。病程6d~7个月。对照组23例:男14例, 女9例。年龄15~58岁。病程45d~7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表现

发热46例、全身酸痛46例、咽痛32例、失音21例、疲乏无力46例、恶心呕吐7例、腹泻等6例、心悸46例、气短16例、胸闷46例、胸痛29例、自汗25例等症状。体格检查:心动过速25例、心动过缓9例、各种心律失常31例、心脏杂音8例。

1.3 辅助检查

(1)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25例, 缓慢心律失常9例, 室性早搏31例, 短暂室速3例, 房性早搏16例, 结性早搏5例, 患者可见R波幅度减低, S-T下移30例。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增大20例, 心功能减退6例。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29例, 急性期血沉增快11例, C反应蛋白升高10例;心肌酶检查, 肌酸激酶 (CK) 异常39例,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异常37例, 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异常30例, 肌酸激酶同工 (CK-MB) 增高22例。

1.4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制定的急性病毒性心炎诊断标准[2]。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1.5 治疗方法

2组均尽早卧床休息, 常规给予抗病毒及抗菌, 营养心肌, 对症等治疗;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用激素。治疗组, 加用10%葡萄糖溶液250mL加黄芪注射液 (哈尔滨圣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30mL, 静滴, 1次/d, 疗程2周。10%葡萄糖溶液250mL加门冬氨酸钾镁20mL, 1次/d, 静滴, 3周为1个疗程。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 (胸闷或胸痛、心悸、气短、乏力) 基本消失, 心肌损伤的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CK-MB) 基本恢复, 心电图ST-T恢复正常, 胸部X线、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正常大小;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心肌损伤的指标有一定好转, 心电图ST-T部分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心肌损伤的指标无变化, 心电图ST-T无改善。

1.7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 结果

2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3例 (56.52%) , 有效8例 (34.78%) , 无效2例 (8.69%) , 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显效7例 (30.43%) , 有效10例 (43.48%) , 无效6例 (26.08%) , 总有效率73.91%。2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后第1周内主要以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由其引起的炎性反应而导致的心肌损伤为主, 感染7d后主要由病毒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心肌损伤为主, 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病毒性心肌炎病程迁延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心肌自身免疫性损伤持续存在有关[4]。经检验证实:黄芪成分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各种氨基酸、胆碱、微量元素和甜菜碱、谷甾醇等。临床和动物实验证实, 黄芪可以抑制细胞中病毒核糖核酸的复制, 从而有效降低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5], 所以黄芪可以有效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并发症, 门冬氨酸作为草酰乙酸前体, 对细胞的亲和力很强, 可做载体使钾、镁离子易于进入细胞浆和线粒体内, 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浓度, 减少Q-T间期的离散度, 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还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6]。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协同作用, 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有一定抗病毒感染及修复心肌炎损伤的作用。因此, 黄芪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 但由于例数少有待同行们继续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黄芪注射液2周、门冬氨酸钾镁3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3%, 优于对照组的60.1% (P<0.05) 。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参考文献

[1] 董吁钢, 王景峰, 刘世明, 等.心血管危重症监护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413-417.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27 (6) :405-407.

[3] Perens G, LeviD S, Alejos JC, et al.Muronomab-CD3for pediatric acute myocarditis[J].Pediatr Cardiol, 2007, 28 (1) :21-26.

[4] 李莉.胸腺肽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2) :7-8.

[5] 唐晓彦.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及药理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14) :113-114.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范文第1篇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