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范文第1篇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金光华

整体要求:要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实验课、活动课等)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具、学具、课件等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课件一定要事先审看(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

一、与学生的沟通及要求

根据不同类型课程要求,学生人数控制在630人;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首先挑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学生参加;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必须是未上过同样课的学生。时需要拿着书本念,不要把书本遮住脸,因为这样即使拍出来也看不到学生的面孔。

二、与教师的沟通及要求

1、授课教师在镜头前的形象要大方得体,穿深色衣服较好。尽量减少佩戴首饰,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一般应有袖有领,避免鲜艳、灰暗、小格、细条纹服装。因为这类衣服会导致镜头出现闪烁,影响画面质量。忌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因为摄像机对黑色和白色的还原是最难的,而红色的饱和度比较深,其边缘轮廓不清。

2、教师走动时不能太快以至于摄像机调整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不要在摄像机放置的组走动。讲课时,既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授课,又要照顾摄像机镜头的角度,不能一味面对镜头或背对镜头。

3、授课教师在教学录制过程中,提问要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如:不能第一次提问叫第一排最左的学生,第二次提问叫最后一排最右的学生。因为这样会给现场摄像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使机器的方向调试幅度太大,会使画面出现短暂的晃动、不清晰,影响画面质量。摄像机架在窗子较亮的一组,要求本组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要回答问题,老师也不要指定本组学生回答问题,以免前后摄像机对摄。

4、遥控器若能正常使用,课件最好用此切换,不用鼠标操作。

5、不能拖延下课时间,最好是下课时间刚到教学过程结束。

三、对课件的要求

1、色彩搭配对应视觉效果合理有效

在课件制作中,色彩的选择与搭配应是制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必须基于两点进行: (1)它不应使课堂沉闷、乏味,使学生感觉压抑,同时又不过分热烈,使学生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视觉疲劳和心理恐惧。

(2)应充分考虑文字的明暗程度和清晰可读性,使离屏幕较远的学生也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

2、精炼文字,提炼内容

要避免教材、资料搬家的做法,不能将教案或资料单纯地搬移到屏幕上,或简单地理解为板书的替代品或变形;文字不能过多,要精炼,体现重点、难点;文字不能过密,要适中,既有悦目美感,又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字体太小,远距离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来说,24号以上的文字基本上能保证7m10m的教室使用;文字内容不能只考虑屏幕的效果而忘记最后一排观众,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字尽可能地大。

3、贴切使用图片、勿用小动画、小装饰

图片使用一定要贴切,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宁缺勿滥,否则分散注意力。画面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观众看清细节。必须确信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观众是否能看清楚。 对于小动画、小装饰,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只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此,要坚决勿用。

四、摄制人员要求

1、一般情况下,两台摄像机能达到拍摄要求,分别是拍摄对象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主的机器,摆放要求在一条轴线上,也就是在教室的一侧,这样就不会出现越轴现象,不会给观看者带来视沉混乱,也不会会后期剪辑带来麻烦。以教师为主主要拍教师活动,如课堂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及演示实验等。以学生为主主要拍学生,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抓拍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

2、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3、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4、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5、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6、摄像人员需要集中精力跟拍整体教学过程,拍摄以教师为主体,在讲台授课部分,通常取教师的中近景,当教师对板书进行总结归纳时,要根据教师的手势、活动范围等实际范围给予合适的景别和构图。当教师进入学生区域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这时镜头的景别需要改变为小全,呈现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的画面。摄屏幕时慢慢调整焦距,最后满屏显示屏幕。拍摄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全景为主,转动、焦距调整要慢慢的,不能太快。以均匀的速度将全景推至中近景。

五、拍摄要求

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2、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8、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 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9、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

10、学生要求: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

11、补拍:实拍时,必须有学科教研员在场审看,随时发现问题,决定重拍或补拍。有些场景或活动需要通过后期拍摄来完成。

-----------微课制作要求------------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二、上报微课作品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微课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统一为WMV格式,高清像素为1080720,标清像素为720576,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三、微课作品内容要求

1、功能理解透彻

微课的功能是经验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2、知识点足够细

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在10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结构完整

课件中要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若是PPT,正文最多建议5~6页。

4、受众定位明确

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基础,采用适合该基础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

微课是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因此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

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讲解不能照本宣科

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具有有视觉美感 如制作常用的PPT课件时,可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画质清晰

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0、其他要求

在录制微课时要保证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主讲人仪表得体;讲解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讲解通俗易懂。

四、微课制作要求

课件的字体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容易辨认、识别,以下为课件制作建议(以PPT为例):

1、动静结合

充分利用PT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

2、图文并茂

图版率在50%-90%;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

3、图片合适

表现力最强的图片:如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但不适合做背景。 表现力最弱的图片:如云海,适合做背景,但不适合做主题。

4、字体搭配

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

5、字号搭配

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6、颜色搭配

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范文第2篇

在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方面, 52名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有必要, 占82.54%,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有必要。可有可无有8人, 占12.7%。认为没有必要的有3人, 占4.76%;在是否进行过教学反思方面, 有40名教师选择了“是”, 占63.49%, 14名教师选择了“没有”, 占22.22%, “记不太清了”有9名, 占14.29%。调查结果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是否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方面, 16名教师选择了“有时”, 占25.4%, 27名教师选择了“偶尔”, 占42.86%, 20名教师选择了“从不”, 占31.75%。

在您经常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及时调整这道题中, 38名教师选择了“有时候”占59.38%, 说明大部分教师都能通过反思很好的调整教学。在您如果认为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您会如何做?这道题中, 有49人选择了“认真做好反思”占76.56%, 说明大部分教师都愿意进行反思。在如果您在“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您会怎样向你的同事介绍?这道题中, 45名教师选择了“开研讨会, 与他们一起交流”, 占70.31%, 说明大部分教师都愿意选择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 共同进步, 这也是集体反思的优点。

在您认为平时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这道题中, 绝大部分教师平时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个人备课和写教后记, 分别占31.75%和17.46%。而较少的教师选择录像法和论文形式, 分别占23.81%和7.94%。说明, 录像法在教学反思中的应用情况不太可观, 只有较少的教师选择使用录像法来进行教学反思。同时, 作者调查了教师是否愿意尝试使用录像法进行教学反思, 有45名教师愿意尝试使用录像法来进行教学反思, 但是并没有把录像法用于教学反思当中, 这中间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因素影响教师运用录像法进行反思。另外, 现行评价体系不容许和时间不充裕也是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碰到的阻碍。

第二个维度分为课堂教学, 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 大部分教师都能经常反思作业布置的合理性, 说明教师都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而是否经常用录像法进行反思, 打分“2-3”分的教师占多数, 说明只有少数的教师用录像法进行教学反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并且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录像法用于教学反思很有必要。同时, 大部分老师也经常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三维目标。

综上所述, 大多数教师都赞成将录像法用于教学反思, 但只有少数教师会应用它, 录像法对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录像, 大部分教师都会琢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录像来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 以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说明, 录像法运用于高中教师教学反思中是有许多好处的。

为了更好的将录像法用于教学反思当中, 有以下建议可以参考:

1.学校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知识讲座, 请专家来做关于录像法的系统讲解, 要求全体教师学习如何操作应用, 并且投入资金支持。定期组织研讨会, 看哪个教师录像法做的好, 大家可以共同商议, 互相学习, 并把好的作品在全校进行观摩。这样可以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师通过反思自己, 反思学生, 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可以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录像法的应用之路会很漫长曲折, 需要学校的配合和支持。互相派遣教师进行听课, 交流经验。将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2.教师方面。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同时, 学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 使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同时, 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课堂,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培训, 努力吸收新的教学理念, 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另外, 教师应该互相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 与其他教师合作, 实现共同进步, 这对教师自我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在现实过程中,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形式比较单一, 并且由于多种原因, 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的进行自我反思, 将录像法运用于教师教学反思当中, 有利于教师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 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地方, 总结自己的失误,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另外, 录像法运用于教师教学当中有利于教师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对教师的集体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视频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哪些不足之处, 来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反思,能力,录像法,集体反思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J].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6期.

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范文

教学录像观后感格式范文第1篇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金光华整体要求:要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实验课、活动课等)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