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城域网范文
ip城域网范文第1篇
1.1 I P城域网优化思路
IP城域网作为骨干网在本地的延续, 负责骨干网在城域范围内的业务接入。所以IP城域网的网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具备端到端的服务保障。具备Qo S能力, 提供业务的Qo S保障满足IP1v等视频业务对带宽、时延、抖动等参数的要求;完善的冗余备份保护机制。网络可靠性高, 能够实现快速收敛, 在50ms内实现对关键业务的保护倒换;有效承载语音、视频等业务。具有低时延、高效率的特征, 同时针对视频业务需要提供组播支持, 具备组播管理、组播安全控制、静态组播配置等可控组播的能力, 支持单播组播分离的能力, 支持频道的快速切换;高效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在传统的网络管理功能基础上, 还需要增强对于业务的管理能力。在边缘层, 实现对业务的识别, 从而进行流分类、调度、整形, 实现不同的处理, 能够有效地对P2P等业务进行流量控制;充分保证用户和网络的安全。对于用户可以安全隔离和区分, 网络设备可以有效防止DOS/DDOS或网络病毒等的恶意攻击;保护已有投资、节省资源。与现存网络无缝兼容, 支持平滑升级, 从而可以保护已有投资。
1.2 I P城域网优化目标
IP城域网优化后应能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接入能力, 具备有不同服务等级提供能力, 支持MPLS VPN和组播的部署能力, 具备对业务可管理能力, 最终实现“多业务、强管理、低成本”的可控、可管, 可持续发展、可盈利的IP城域网。
2 IP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
2.1 基于S D 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方案
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的出发点是充分利用大家所熟悉和信任的SDH技术, 特别是其保护恢复能力和确保的时延性能, 加以改造以适应多业务应用。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 而SDH设备与2层和3层乃至4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果是减少了机架数、机房占地、功耗、架间互连, 简化了电路指配, 加快了业务提供速度, 改进了网络扩展性, 节省了运营维护和培训成本, 还可以提供诸如虚拟专网 (VPN) 或视频广播等新的增值业务。特别是集成了IP选路、以太网、帧中继或ATM后, 可以通过统计复用和超额订购业务 (over-subscribe service) 来提高TDM通路的带宽利用率和减少局端设备的端口数使现有SDH基础设施最佳化。最后, SDH多业务节点还可以方便地完成协议终结和转换功能, 使运营商可以在网络边缘提供多种不同业务, 而同时将这些业务的协议转换成其特有的骨干网协议。
2.2 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多业务平台方案
WDM (波分复用) 光城域网是从简单的WDM点对点传输应用演化过来的, 演化期间其结构变化经历了从灵活性受限到可以提供动态可重新配置应用的过程, 进化后的WDM光城域网系统提供的应用与s0NE1y SDH提供的控制和业务选项相似。
DWDM (密集波分复用) 技术在广域网应用获得巨大成功, 已成为主流, 但是不能简单地将广域网DWDM方案用于城域网。城域WDM与长途WDM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因和特点, WDM应用于长途传输的最大价值就是节省昂贵的长途光纤资源, 但在城域网中, 由于传输距离短, 敷设光纤的造价比长途干线要低廉得多, 这样节点设备就成为城域传送网成本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虽然节省光纤对于某些城域网或某些区段来说也很有意义, 但业务的灵活性、可管理性和降低设备成本对于城域应用更为重要。
城域WDM网络的特点是必须能在同一平台上支持多业务, 对速率与协议要透明, 设备价格要低廉, 要有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城域业务需求的多变性, 要有强大的波长管理能力以便能快速灵活地开放波长业务, 要有能与SDH媲美的网络自愈能力, 且能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提供不同级别的保护手段。在城域网中由于传送距离短, 容量要求不是很大, 因此可以使用较为低廉的器件来降低DWDM设备成本, 或采用信道间距很大的稀疏波分复用 (CWDM) 技术。点到点WDM技术显然难以满足城域网应用的要求, 随着R0ADM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的逐步成熟, 利用ROADM实现光层组网并逐步引入控制平面将能使WDM在城域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展城域WDM光网络不但能为城域IP网/以太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带宽支撑, 而且在灵活性、安全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与单纯的光纤直连相比都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利用WDM网还可以开展按需带宽 (BOD) 、波长批发、波长出租、OVPN、光组播等新业务。随着电层的SDH逐步被IP, 以太网所取代, 城域传送网的未来将是光层的城域WDM网。
2.3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多业务平台方案
基于电信级以太网的方案, 是指将传统以太网应用到电信网的技术, 具备网络和业务可扩展性、运营级网管能力和Qo S保障能力, 从而解决IP, 以太网/TDM等多业务的传送问题, 并向城域乃至广域延伸, 推动传统电信运营商向分组化网络转型。
从技术上看, 以太网是一种很简单的解决方案, 只需要少量的规划、设计和测试工作, 应用多年, 为用户熟悉, 业务指配时间可以减少到几个小时或几天。其次, 以太网是标准技术, 互换互操作性好, 具有广泛的软硬件支持, 成本低。最后, 以太网是与媒体无关的承载技术。可以透明地与铜线对、电缆和各种光纤等不同传输媒体接口。从管理上看, 由于同样的系统可以应用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 因此网络管理可以大大简化。此外, 由于很多用户已经熟悉了以太网, 因此培训工作简化, 新业务可以拓展得更快。
随着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在扩展性、业务保护、Qo S保障、TDM支持和业务管理等电信级业务特征的持续改进和互操作性的完善, 以太网将成为电信网的基础元素。当前正逐步在宽带接入网汇聚层面引人广义的运营级以太网技术。提供高可用、高速率的业务汇聚能力和以太网互连业务。可以预计, 随着网络中IP以太网业务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新型解决方案的不断出现, 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平台在城域网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电信级以太网多业务技术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主流解决方案。
目前在电信级以太网范畴内的相关技术较多, 其中包括:多种环网技术 (如基于MSR扩展的以太环网、ERP和RRPP等以太环网) 、VLANVPN、PBB-TB (PBT) 以及VPLS等二层VPN技术。
摘要:宽带接入方式的日新月异, 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张罗打鼓, 明争暗斗。为寻求价格更加低廉, 速度更加优越, 质量更加稳定, 网络增值服务更加完善的网络而努力着, 在这样的背景下, IP城域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各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IP城域网的优化思路, 并着重介绍IP城域网优方案。
ip城域网范文第2篇
IP地址就像公用电话系统中的电话号码一样, 用来识别不同的用户。但基于TCP/IP网络的IP地址与电话号码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公用电话系统中, 电话号码的使用用户是基本稳定的, 如果用户要更换号码则需要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 并作详细登记。而在局域网中, 用户所使用的IP地址是不稳定的, 特别是随着办公信息化的普及和网络中计算机数量的飞速增加, IP地址冲突、IP地址盗用、ARP欺骗等问题日渐突出。
1.1 IP地址冲突与盗用
在现实工作中, 如果局域网中的IP地址是通过手工而非DHCP动态分配, 则会存在用户基于某种原因而私自更改IP地址的可能性。由于这种更改是出于用户的随意性, 中间并没有经过网络管理员的登记, 因此这种改动往往逃开了网络管理员的监控, 造成使用的IP地址不是网络管理员授权的地址。而该用户更改后的IP地址如果已被其他人使用, 则会造成IP地址冲突。
1.2 ARP欺骗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全名叫地址解析协议, 在每台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存在ARP缓存表, 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 在网络中正是通过此协议将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但是ARP协议存在着致命的漏洞, 在网络中主机之间的访问不是通过网络层的IP地址来传输数据, 而是通过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来传输。当源主机不知道它要访问的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时, 源主机就会发送ARP广播来询问网段内的所有主机当目标主机收到源主机发来的ARP广播后, 便会发送回复消息, 告诉源主机本机的MAC地址就是正确的目标地址。而ARP协议的漏洞恰恰就在此, 因为目标主机回复源主机的消息没有经过任何的认证或其他安全措施保障, 当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试图窃取源主机的信息 (如用户名、密码等) 时, 便会伪装成目标主机回复源主机, IP地址不变, 但把目标MAC地址改成了自己的地址, 导致源主机误以为该MAC地址就是目标主机MAC地址, 而将信息错误的发送到该主机, 造成信息的泄露。
2 IP地址管理解决方案
要实现IP地址的有效管理必须要硬件和软件方案同时并行, 在硬件的实现基础上通过软件实行统一管理。
2.1 硬件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 防止IP地址冲突、IP地址盗用以及ARP欺骗等网络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将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绑定。用户如果想接入局域网则必须向网络管理员提出申请, 网络管理员登记这台需要接入的主机的MAC地址与使用者信息, 并分配IP地址, 实际上就是IP与用户的身份实现了绑定。目前大部分IP地址与MAC地址的绑定是在二层交换机上实现, 也就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MAC地址绑定方法。首先将用户所连的接入层交换机端口划到一个事先规划好的VLAN下,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细分广播域, 防止广播风暴的发生。而用户分到的IP地址必须与该VLAN所对应的三层IP地址所在的网段相同。以华三E352交换机为例, 划分端口VLAN的命令如下:
[H3C]VLAN 30//创建VLAN30
[H3 C-VL AN30]port Eth erne t1/0/2//把用户端口划到VLAN30
[H3C]interface vlan-interface 30//进入VLAN30的端口配置模式下
[inter-vlan30]ip address 172.18.30.1255.255.255.0//配置VLAN30的三层端口I P
[inter-vlan30]quit//退出VLAN端口配置模式
通过以上命令, 用户所在端口配置完成。接着要在交换机上实现IP地址、MAC地址、交换机端口的绑定。将这三者绑定是为了防止IP地址被盗用以及ARP欺骗。以华三E352交换机为例, 三者绑定的命令如下:
[H3C]am user–bind mac–addr mac ip–addr ip interface端口号
在交换机上通过此配置, 用户如果擅自更改自己的IP地址或者随意调换网络端口都将无法上网。这就有效防止了IP地址的冲突与欺骗, 使网络管理员能更好的维护局域网的稳定安全。
2.2 软件解决方案
IP-MAC地址的绑定必定会产生庞大的数据库, 包括IP地址表、MAC地址表、交换机端口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等。网络管理员必须能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这些表, 才能保证整个网络IP规划的正确性以及网络用户管理的安全性。但面对越来越大的用户入网量, 采用传统纸质登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配合该方法必须有一套IP地址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分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 计算机登记模块:该模块用来登记入网用户的相关信息, 包括使用者姓名、联系方式、需要接入网络的主机MAC地址、分配的IP地址、计算机所在的楼宇、房间号以及信息点编号。通过这些信息的登记, 网络管理员就能够根据IP地址或MAC地址中的任何一个找到该计算机的使用者, 起到了用户实名制上网。
(2) 交换机登记模块:此模块用来登记网络中在用的交换机的相关信息, 包括交换机编号、交换机型号、接口数、所在弱电机房、交换机端口、对应楼栋和对应房间号。通过对交换机的登记, 能清楚掌握用户接入的交换机是哪台, 方便操作管理。
(3) 关闭端口登记:该功能主要是用来登记因为中ARP病毒等原因影响网络稳定而被网络管理员关闭端口的计算机的信息。包括计算机MAC地址、所在交换机IP、对应端口号、所在楼栋以及关闭原因等。
3 结语
IP地址管理是网络管理中最基础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局域网的上网质量。通过硬件与软件的并行管理, 可以很好地解决IP地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为局域网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摘要:在局域网中, IP地址并不是永久固定的, 就用户来说, 他们会因为某种原因更改自己的IP地址, 而没有经过网络管理员审批。在局域网中像这种超出网络管理员监督之外的IP地址变更会对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本文通过介绍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 有效地解决IP地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为局域网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IP地址,MAC地址,ARP协议,绑定
参考文献
[1] 郭云鹏.基于IP地址管理系统的网络地址管理[J].中国金融电脑, 2005, 10.
[2] 顾金星, 雷蕾, 张剑寒.基于ARP欺骗的IP地址管理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10) .
ip城域网范文第3篇
IP协议为每一台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定义了1个32位二进制的地址, 叫IP地址。连在某个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 在它们所传送的数据包里含有某些附加信息, 这些附加信息就是发送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和接受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当网络中存在以IP协议为基础的通信时, 这些发送和接受数据的地址就是IP地址。每台连网计算机都依靠IP地址来标识自己, 就很类似于我们的电话号码样的。通过电话号码来找到相应的电话, 全世界的电话号码都是唯一的, IP地址也同样。
(一)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 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 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二)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 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 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 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三) C类IP地址。
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 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 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四) 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 (Multicast) 。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 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 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 (Multicast) 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 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五) 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 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 (“0.0.0.0”) 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 (“255.255.255.255”) 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 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 其地址范围如下:
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 (第一组表示网络, 后面三组表示主机。)
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 (第一, 二组表示网络, 后面两组表示主机。)
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第一, 二, 三组表示网络, 最后一组表示主机。)
为了确定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如何划分, 使用到了掩码。也就是说在一个IP地址中, 通过掩码来决定哪部分表示网络, 哪部分表示主机。大家规定, 用“1”代表网络部分, 用“0”代表主机部分。也就是说, 计算机通过IP地址和掩码才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个网络中。
二、IP地址管理
IP地址管理是成功的逻辑设计的基础。任何一台在局域网中“活动”的工作站, 它都是通过IP地址这个“身份”与其他工作站进行沟通交流的, 只要我们能安全妥善地管理好局域网中的所有IP地址, 就能确保局域网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之中。学校从组建校园网以来一直采用用户静态IP地址分配, 所有网络用户入网前需要事先从网络中心申请获取静态IP地址。网络中心收到申请后在用户接入的二层交换机上完成一次用户IP-MAC-接入交换机端口的绑定, 使用这种方法来确认最终用户, 消除IP地址盗用等情况。学校统一规划分配IP地址给每个终端机器, 并建立IP地址分配登记表, 统计每个终端机器网卡的MAC地址, 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对照表, 并记录IP地址使用人的相关情况, 便于事后查找广播及病毒来源等。在交换机上采用V L A N (Virtual LAN, 虚拟局域网) 技术解决广播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学校划分VLAN的方式是基于接口来划分VLAN。交换机通过接口和客户端相接, 只要通过配置命令将交换机的接口分给不同的VLAN, 就相当于把这些客户端划分到了不同的广播域。将接口划分到VLAN的方式如下:
执行上述命令, 可在交换机创建4个VLAN, 并将相应的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中。
三、IP地址的绑定技术
(一) 基于交换机的IP地址、MAC地址、端口的绑定
1、MAC地址及MAC地址的作用。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 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内部。MAC地址在计算机里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 MAC地址通常表示为12位16进制数, 如:00-11-D8-29-09-78就是一个MAC地址, 其中前6位16进制数00-11-D8代表网络硬件制造商的编号, 而后3位16进制数29-09-78代表该制造商所制造的某个网络产品 (如网卡) 的系列号。只要你不去更改自己的MAC地址, 那么你的MAC地址在世界上是惟一的。无论是局域网, 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 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 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数据包在传送过程中会不断询问相邻节点的MAC地址。
2、交换机、端口、IP地址三者的绑定。
为了防止IP地址被盗用, 就通过简单的交换机端口绑定 (端口的MAC表使用静态表项) , 可以在每个交换机端口只连接一台主机的情况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盗用。第一种方法:如果是可网管交换机还可以提供:交换机、端口、IP地址三者的绑定, 一般绑定MAC地址都是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上配置的。以华为3100 EI系列交换机为例, 登录进入交换机, 输入管理口令进入系统视图, 敲入命令:
执行上述命令将每个端口与相应的计算机mac地址、IP地址绑定, 保存并退出。
通过这些设置, 可以将局域网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 任何人在终端上任意更改IP地址, 都不能使其登陆互连网, 这样就便于网络管理员更好的维护整个网络的正常、安全地运行。
(二) 应用ARP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
1、什么是ARP及ARP的作用。
我们知道, 当我们在浏览器里面输入网址时, DNS服务器会自动把它解析为IP地址, 浏览器实际上查找的是IP地址而不是网址。那么IP地址是如何转换为第二层物理地址 (即MAC地址) 的呢?在局域网中, 这是通过ARP协议来完成的。ARP即地址解析协议, ARP协议为IP地址到对应的MAC地址之间提供动态映射。在以太网中, 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 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 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 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可实现ARP欺骗, 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
2、使用ARP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
在每台安装有TCP/IP协议的电脑里都有一个ARP缓存表, 表里的IP地址与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可以在ARP表里将合法用户的IP地址和网卡的MAC地址进行绑定。当有人盗用IP地址时, 尽管盗用者修改了IP地址, 但因为网卡的MAC地址和ARP表中对应的MAC地址不一致, 所以也不能访问网络。
TCP/IP作为Internet网络协议, 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局域网络。而IP地址作为网络中的主要寻址方式, 也已经被各种操作系统广泛采用, 因此IP地址在网络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发展, 规模在不断扩大, 用户在不断增加, 网络应用也在不断增长, 网络变得越来越拥挤, 冲突不断产生, 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学校内部对于灵活、动态地组建LAN网段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客观上要求LAN本身的结构可以实现动态组建、调整和管理。在校园网中进行合理VLAN划分, 可通过解决端口隔离充分防止冲突的产生, 在网络中为了防止IP地址被盗用, 需要进行IP地址的绑定。简化校园网的管理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关键词:IP,VLAN,规划
参考文献
[1] 梁亚声, 汪永益, 刘京菊, 汪生,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刘韵洁, 张智江, 《下一代网络》[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ip城域网范文第4篇
摘 要 本文结合时下热点IT话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城域网无线通信技术(WiMAX技术),系统地解读了无线城域网的定义,及其技术特点,并通过对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的优势分析,阐明了其未来光明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还对该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有力的分析,最后对WiMAX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案,并指出自己对于这项现代化技术的看法及心得。
关键词 无线城域网技术;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分析;WiMAX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网络新业务需求的增长,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通过通信能够实现信息的移动化、宽带化及IP化。传统的固网接入服务和有限的局域网接入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才辈出的今天,用户已经不满足于通过无线网络得到语音服务、短信服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而是更渴望得到高速宽带化的数据服务。同时,IP通信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也带动了用户通信方式的转变,为满足这种发展趋势,必须要进行网络扩展。而此时基于IEEE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即WiMAX技术,则能很好的实现用户的需求,满足其高速率宽带化数据服务的渴求。
1 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优势和特征
1)无线城域网传播速度快,单位距离远。无线城域网的建设由OFDM技术,自适应编码技术组成,它们的作用是加快系统发射功率以及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其网络覆盖范围光,可到50公里,而速度最高达到70 Mbps,相对之下,无线局域网的范围只有几十米,而3g发射塔也不能与其抗衡,但是在接入速度方面,无线城域网通讯技术速度极快可达到3G技术的30倍甚至更多。
2)优良的最后一公里接入性能。无线城域网接入方式广,不仅是有线接入方式的无线的拓展,更可以将Wi-FI热点接入互联网中,只是热点必须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也就是说,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的功能,能够通过网络使得客户直接即时进行网络通信和信息传递的服务方式,无需传统的通信线路,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快捷性。
3)多媒体服务广泛多样。相比于传统的服务,城域网所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连接的方式与电信级别的服务相结合,而电信的Qos系统完善,本身电信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及市场,先进的技术基础及服务,安全性高,服务范围广,形式类别多样,从而达到对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多样性多媒体需求。
4)性价比较高。与传统的无线通信服务比较,无论是其安全性还是灵活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兼容性也一定程度上提升,无线通信网服务相对比安全性能低且造价较高,浪费成本,而城域网的建设成本要低于无线通信服务。在节约成本基础上,城域网使用WiMAX的优势更加明显且突出。需要指出的是,WiMAX技术和Wi-Fi无线局域网技术有一定的优势。WiMAX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使用的基站可以覆盖区域更广,面积更大,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使数据通信更远、数据传输的速度更快。虽然其起步晚,但是由于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好,随着WiMAX技术的发展,其极有可能替代Wi-Fi成为城域通信网的主流技术,因此必须加快完善WiMAX技术。不仅如此,在相比于其他接入方式上也有相当大的优势。
2 无线城域网中的科技含量核心分析
无线城域网的支持技术为WiMAX技术,该技术基于IEEE802.16制定,具有网状体系结构、多载波调制技术、支持服务质量QoS和无线安全等多种关键技术。
其中网状体系结构定义了特定的MAC层业务和消息的规范,可以保证至少存在两个节点进行多点到多点的无线连接,为提供更好的兼容性能,物理层的定义与标准规范相同。
多载波调制方式则是指根据环境不同可以自适应进行调制方式选择。具体来说,WiMAX技术中采用了三种调制方式,分别为单载波方式、256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以及2048载波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式。其中,单载波方式主要留用于出现特殊需求时使用;256载波OFDM方式则是将信号调制到256个子载波上,就大大增加了数据的传输能力,增强了无线信号传输中的抗多径衰落、抗时延扩展的能力;2048载波OFDMA方式可以实现多用户的复接或者分接,可以实现特定多对象的通信需求。在环境变化时,物理层和MAC层的附加功能以及自适应编码技术可以保证网络在最佳调制方式下运行。
支持QoS主要是指在MAC层添加了面向连接的传输机制,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和标准控制数据的传输和带宽的分配。保障语音需求和视频需求的最低时延。
需要强调的是,通信的安全保障严密是非常重要的,在通信安全方面,特别是商用机制下,成为众多商家考虑的重要因素,加密子层技术重新更新了无线接口认证,密钥交换,封装协议等技术规范,该技术可以有效确保无线数据在传输中不被非授权用户访问,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能,保证了安全和稳定性。
3 WiMAX技术的前景和应用范围
在有线网络接入困难较大区域,如农村,偏远地区,经济落后的山区,或者是大城市中已成型的网络系统,活困难建筑区,网络信号差的地区,可不比接入有线网络,以WiMAX技术代替,该地区人口密度多为较小,以此作为终端接入方式,既能够较少建设难度,也可以降低建造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网络传播速度和质量。
4 结束语
WiMAX技术作为新兴的城镇无线通信产业优势已经完全凸现出来,是其他网路及连接方式无可比拟的,比如覆盖面积大,宽带服务质量高、速度快、灵活性强服务形式多样、安全性能都得到充足的保障,这些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造价低,节约建造成本。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现在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还十分有限,在投入生产之前需要进行反复测验和完善,wimax技术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进步还有还能空间,但是距离真正使用还有相当一段差距,所以必须加快研究和改善,早日进入并占据市场,抢占先机,提供高效便捷、快速、灵活及多样广泛性的服务新,成为型无线通信产业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孙哲.无线城域网通信技术IEEE802.16协议架构及技术特点[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
[2]司伟.城域网建设的主要技术应用分析[J].光通信研究,2007(4).
[3]王茜,王岩.无线城域网WiMAX技术及其应用[J].电信科学,2004,20(8).
[4]毛晓俊,吴晓磊.无线城域网体系结构的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6(8).
[5]张立勇.宽带无线城域网的解决方案[J].电信技术,2004(10).
ip城域网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宽带IP城域网在城市日常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宽带IP城域网已经经历了30余年发展历程,各大电信运营商宽带IP城域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旧网改造以及新网建设成为目前工作重点,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为城域网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宽带IP城域网 旧网改造 新网建设 电信运营商 可维护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宽带IP城域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信行业发展,然而由于时代发展,原有通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电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建设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要求的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来满足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所需,提高传输效率和通信质量,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努力。
一、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解析
1.1骨干层
宽带IP城域网中骨干层主要是由核心交换设备和传输网络构成。核心交换设备应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承载连接建立和管理需求,并将承载连接进行路由与交换,从而达到信号转换的目的。传输网络则主要用来将经过转换的信号通过网状结构进行传输,从而向客户提供优质电信服务。骨干层是整个宽带IP城域网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时,通常都会选取质量较高的设备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提高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通信效率,向社会输出优质电信服务。
1.2汇聚层
宽带IP城域网汇聚层位于骨干层与接入层中间,起到了良好的承上启下作用。目前建设的宽带IP城域网汇入层使用的设备为容量大、性能高的三層交换机设备,从根本上保证了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丢失现象,一方面提高了宽带IP城域网运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电信公司在用户心目中满意程度,为电信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3接入层
在整个宽带IP城域网建设过程中,接入层是其最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了用户使用效果和满意程度。因此在进行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间节点位置及连接效率,还需要注意同一级网络拓扑间用户数量限制,以防止信号传输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效果。例如在接入层的节点设备采用的是PON无源光节点时,接入层需要采用树形连接,且汇聚层设备与PON的局端设备连接[2]。
二、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特征分析
2.1可运营性
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性主要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此种网络系统享受到多种多样的业务服务,同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以随着用户消费需求进行使用与取消。网络资源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不仅合理分配了资源,也为电信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促使其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换代,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3]。而为了实现宽带IP城域网可运营性就需要保证网络QOS服务水平,能够在同一时间支持多种业务类型,提高业务计费及统计能力,促使系统运行符合经济发展所需。
2.2可管理性
可管理性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两方面。宽带IP城域网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非法入侵现象,为了能够保证用户享受到高水平服务,就需要提高网络安全与用户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多层身份验证以及不同级别筛查来找出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及时解决。网络安全与用户信息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信产业发展以及用户自身隐私安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2.3可维护性
宽带IP城域网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设备故障现象,一旦发生故障而又未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对电信行业信誉造成致命打击,因此在宽带IP城域网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权限、合理规划系统结构来实现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时查找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确保系统安全有序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电信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具体体现,需要紧随时代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宽带IP城域网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针对现代可运营可管理可维护的宽带IP城域网建设本文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推动电信产业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姜洪泉,张宏伟.浅谈宽带IP城域网建设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2(17):52-56.
[2]刘会玲.浅谈IP宽带城域网业务的开展及实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1):181-182.
[3]沈韬,杜军.宽带城域网络建设优化纵横谈[J].电信科学,2011,12(S1):227-233.
ip城域网范文第6篇
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迅速理解。
认识IP地址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IP地址”这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二单元“加盟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计划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格式,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感受IP地址资源的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加以更新扩展。“网络探不易理解,因此如何讲清讲透,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打下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上一单元“网络探秘”IP地址到底是什么,
但有关IP解决问题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人对从而把握IP地址的特性。但由于他们学习体验各不一样,学习上有差异,为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的基本概念、格式和分类方式 教学难点:对IP地址概念和惟一性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思路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个活生生的网络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认识IP地址”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和知识较多,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实践操作,但由于概念性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使用常见的讲授法外,还运用了其他教学方法。例如:运用类比的方法,来讲解IP地址的概念,化难为易;结合ppt演示,将IP地址的格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经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IP地址的特性唯一性;通过玩游戏连连看,提高了学生对IP地址分类的学习兴趣;设计自测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IP地址的理解;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体验IP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IP地址的现状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认识。
六、教学组织
结合
学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实际教学后的几点体会: 1.活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IP地址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我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法、学生自测、协作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我的体会是学生兴趣越大,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状态也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
2.避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效果肯定很不理想。以“学生”为中心,恰恰相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启发、因此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合理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课堂中有一个情境活动,实践下来,有些
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原因:应该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或玩耍的机会,如讨论过于喧哗、这个就需要教师注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
4.善于总结评价
ip城域网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