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1 过氧化氢分析

过氧化氢, 化学式是H2O2, 溶液状态时称为双氧水。过氧化氢的分子特点, 促使其具有氧化的功能, 而且具有还原性, 可作为催化剂使用。有机化工合成中的过氧化氢, 其在酸性介质内, 氧化性能要优于碱性介质, 而还原特性, 碱性介质要高于酸性, 需根据有机化工合成的需求, 设计过氧化氢的应用[1]。过氧化氢在氧化、还原反应内, 生成无污染、无毒性的水、氧气, 是一类绿色化的反应试剂。近几年, 随着有机化工产业的发展, 过氧化氢的生产量大大提高, 便于应用到有机化工合成内。

2 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中的运用

结合有机化工合成, 分析过氧化氢的实践应用, 例举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内的几点运用, 如下:

2.1 醇的应用

过氧化氢在醇系列的化工合成中, 提供氧化的条件, 也是比较重要的应用。醇氧化过程中, 过氧化氢是不可缺少的化学试剂, 过氧化氢充当有机化工合成的溶剂, 因为醇系列与其他有机物不同, 所以醇系列很容易在过氧化氢溶剂下发生氧化反应。醇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 生成羟基化合物, 促使整个氧化反应, 进入良性的状态内。例如:过氧化氢在甲醇中的应用, 提供恰当的光照条件, 利用过氧化氢溶解, 促进乙二醇的生产, 满足工业原料的生产需求, 甲醇反应内, 过氧化氢需要一定的控制, 确保其处在安全的反应状态, 甲醇有机化工反应中, 必须要站在工业的角度选择过氧化氢并控制生产, 由此才能准确的控制甲醇的氧化反应。

2.2 烯烃的应用

烯烃的氧化反应中, 过氧化氢发挥不同的作用, 而且烯烃内过氧化氢的应用, 属于有机化工合成内的重点[2]。分析过氧化氢在烯烃氧化中的应用, 如:大分子烯烃物质中, 过氧化氢是催化剂, 应该与其他催化剂按照比例混合后使用, 在烯烃反应中, 设计催化转移的环境, 由于部分烯烃内, 存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酯, 产生的环氧化物, 可以应用到塑料制造中, 所以过氧化氢是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合成成分, 过氧化氢利用钨酸条件, 先实行链烃的氧化, 开环后, 反应生成邻二醇, 再发挥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 将烯烃氢基转化为顺式邻二醇, 大分子烯烃反应中, 还应设计足够的氧化条件, 促进邻二醇的氧化。

2.3 芳香烃的应用

过氧化氢在芳香烃的氧化环境内, 能够发生强烈的反应, 此类反应, 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 反应后, 芳香烃的产物较为复杂, 如支链氧化产物、羟基化氧化产物等, 增加了后期的处理难度。化工产业在制备内, 芳香烃的氧化反应内, 过氧化氢参与芳香烃的反应, 与多于20%的苯酚反应, 生成70%的邻苯二酚, 属于一类比较清洁的反应方式, 而且芳香化合物, 侧链也会受到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 产生酮类、醛类的物质, 体现了过氧化氢在工业有机化工合成中的优势。

2.4 羟基化合物应用

有机化工合成或工业生产的反应中, 羟基化合物的利用率非常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际生产[3]。过氧化氢提高了羟基化合物的氧化速率, 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工合成的工作效率, 进而提升产物的质量。羟基化合物的氧化过程, 很容易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实现, 保持良性的氧化反应。例如:羟基化合物中的芳香醛, 其较为特殊, 需要在碱性环境内, 实现与过氧化氢的反应, 产生特殊的甲酸酯, 甲酸酯可应用到化工生产中, 提高应用的效率。

3 有机化工合成内过氧化氢的安全

首先过氧化氢的浓度高, 缺乏稳定性控制, 所以潜在爆炸的风险, 尤其是含量>65%的过氧化氢, 在实际的有机化工合成内, 要注意过氧化氢的浓度控制, 在保证反应正常的前提下, 有目的的降低过氧化氢的浓度。

第二是过氧化氢参与的有机化工合成反应, 反应期间, 释放了一定的热量, 增加了反应的风险, 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辅助散发过氧化氢的热量, 还要注意温度的调节, 利用温度保障过氧化氢反应的安全性, 处理好后期的热能和气体, 做好相关的转移工作, 维持过氧化氢的稳定反应。

第三过氧化氢反应时, 涉及到氧气的释放, 氧气的参与, 促使有机化工合成的反应, 缺少惰性保护, 必须要控制好有机溶剂的使用剂量, 以此来降低爆炸的风险。

第四避免过氧化氢接触金属, 排除金属对过氧化氢稳定性的干扰, 进而有效控制过氧化氢的化学反应, 加强安全性的控制力度, 完善过氧化氢的应用。

4 结语

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内, 充分发挥着一系列的作用, 满足化工生产的根本需求。过氧化氢的应用, 符合相关的标准, 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有机化工合成内, 过氧化氢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规避应用中潜在的风险, 最大化的体现应用优势。

摘要:过氧化氢是一项重要的化学物质, 其在有机化工合成中, 起到关键的作用, 能够适应不同的有机化工合成环境, 加快有机化工的合成速度。过氧化氢具有无污染的特点, 其在有机化工合成中, 得到很高的重视度。因此, 本文重点探讨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中的应用。

关键词:过氧化氢,有机化工,合成

参考文献

[1] 孙伟民.有机化工合成中过氧化氢的应用刍议[J].化工管理, 2015, 19:201-202.

[2] 张孝远, 李严会.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6, 03:247.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PC楼梯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现状及对策

3、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 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4、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实际操作培训方式的探讨

5、油气储运安全技术运用研究

6、基于专家系统的电梯风险评价应用研究

7、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方法分析

8、高职化工类专业化工安全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

9、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0、《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11、压力容器检验检测及安全技术管理研究

12、浅谈应如何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13、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14、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探索与实践

15、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现场监督

16、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17、《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慕课网络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8、试论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

19、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防爆安全技术

20、压力管道检验的相关问题分析

21、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方案

22、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的分析

23、在国有企业班组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研究

24、强化油田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

25、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讨

26、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分析

27、轻苯槽安全技术改造研究

28、化工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

29、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

30、天然气净化设备维修管理风险探析

31、浅谈电气安全技术及其防范措施

32、关于石化安全技术及安全控制措施分析

33、浅谈氮氢气压缩机闪爆机理与预防

34、运用案例教学探索油气生产安全技术的课程改革

35、关于压力管道检验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36、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

37、浅谈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

38、石油化工安全技术与安全控制方法分析

39、井喷火灾事故中的消防技战术措施

40、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探讨

41、试论港口液体化工储运工程建设与安全技术

42、“电气安全”课程教学探讨

43、案例教学法在“电气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4、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45、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46、网络安全技术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47、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与研究

48、分析变电检修的危险点及预防措施

49、《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我国企业年金的主要作用及政府责任分析

3、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与供应的发展方向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探析

5、巧用“蒙太奇”秒选八方素材(一)

6、汽柴油经营商的规避风险与套期保值研究

7、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下的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研究

8、论旅游投资项目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9、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要点探讨

10、关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1、化学工程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

12、闵恩泽:中国催化剂之父

13、西南地区矿山机械产品销售现状分析

14、确立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

15、氮封技术在轻质油储罐中的应用

16、会计内部控制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17、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产品合成实训教学路径研究

18、并行管道阴极保护干扰分析

19、浅谈化学发展与循环经济

20、浅谈国内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21、关于冶金施工企业承建境外EPC总承包项目的研究

22、高职教育契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3、浅论石化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的应用

24、浅谈输煤系统粉尘治理

25、《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程诊改的研究与实践

26、闭环控制在湿式球磨机控制中的应用

27、精细化工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进展

28、面向资源和环境的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

29、我国石油化工技术新进展

30、《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24条剖析

31、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3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33、新时期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34、处理回用循环水技术刍议

35、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

36、聚醚酯热塑性弹性体合成问题研究

37、“中国制造2025”拯救东北

38、化工工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

39、炼化装置自动控制性能的优化提升

40、“五个精准”推进教育扶贫

41、一种协同除尘的脱硝工艺

42、为企业拓展巴西扫清障碍

43、海外矿产资源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45、可研报告中影响投资估算准确性的因素及对策

46、新型功能材料创新创业基地与专业融合改革研究

47、试论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48、在燃煤化验结果审核中线性回归方程的运用

49、现代学徒制下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控制技术及仪表控制

3、石化企业输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探索

4、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5、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6、基于“卓越计划”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7、浅谈我国石油化工工程中环境监理的分析

8、石油化工离心泵的检修与维护

9、泵机械密封常见渗漏及维护

10、油田老化油超声波降粘实验研究

11、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探讨

12、看“十二五规划”情定三大行业巨头

13、番禺11—5油田压井泵选型设计方案对比

14、石油化工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15、告诉你PX 到底有多毒?

16、有关静电在化工生产中的危害及其防控探讨

17、石油化工行业中换热器的种类及用途原理

18、石油化工设备及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19、石油化工设备安装技术及项目管理研究

20、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

21、化工行业离心泵维护及运行小结

22、板式表面蒸发空冷器在溶剂油装置扩能改造中的应用

23、离心式压缩机油箱泡沫原因分析

24、压力容器检验检测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25、石油化工行业自动化仪表特点与控制技术

26、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措施

27、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中纳米平板陶瓷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8、放空火炬吊装方法及经验

29、易燃液体流淌火预防及扑救

3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工程素质的培养

31、油气管道施工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探究

32、PLC在石油化工企业储运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33、PSM在石化装置中的重要性

34、浅谈石油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35、关于石油化工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36、煤制油化工企业MES应用研究

37、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

38、石油化工工艺与生产废水处理分析

39、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措施探究

40、浅析石油化工设备防腐的有效措施

41、石化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与维修养护技术探讨

42、液化气球罐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43、浅谈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施工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44、石化行业应用型高校如何打造品牌本科生

45、石油化工工程造价管理要点及优化策略

46、大型外浮顶储罐密封装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47、石化工程工艺管道自动化焊接的质量管理探讨

48、双相不锈钢在非标设备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49、海密梯克:博弈“第一品牌”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采用蒸馏-乙酰丙酮法快速检测香菇中甲醛的含量,并制定香菇的最佳上市时间,为香菇生产、销售、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测定样品中甲醛含量,在浓度为0~200 mg/kg时甲醛与吸光度呈线性相关,相对标准差(RSD)<5%,且香菇开伞期甲醛含量最高达144.9 mg/kg,室温敞口放置3 d后,香菇样品中内源性甲醛的含量为72.3 mg/kg,在完全范围之内。

关键词:香菇;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香菇(Lentinus edodes)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菌,含特有风味,口感美味,营养丰富,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1],具有热量低,蛋白质、维生素B、矿物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江苏省是食用菌生产、出口的大省[3],但是近年来香菇中检测出的甲醛问题给江苏省乃至全国的香菇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生物体中,甲醛是由不同的甲基化的化合物去甲基产生的,同时甲醛是最活泼的脂肪醛,参与许多化学反应[4]。因此,对香菇内源性甲醛的产生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香菇内源性甲醛的产生规律,并找到有效的控制香菇内生甲醛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5]。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江苏省生产销售的10个批次的香菇,建立、优化了香菇中甲醛含量快速检测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香菇生长阶段及采后贮藏过程中内源性甲醛的消长规律,旨在为香菇生产、销售企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及消费者购买、消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1.1.1材料与试剂

本试验所用香菇选材于江苏省各县(市)食用菌种植基地及农贸市场。乙酰丙酮溶液(25 g醋酸铵、3 mL 冰醋酸、0.4 mL乙酰丙酮定容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储备于棕色瓶中),5 μg/mL甲醛标准溶液,所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1.2仪器与设备

STD-106型智能一体化蒸馏仪,购自济南盛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560紫外分光光度计,购自翱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Kjeltec TM 8400自动凯氏定氮仪,购自丹麦Foss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购自河南省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购自江苏省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甲醛标准曲线绘制

依次吸取0、0.25、0.50、1.00、2.00、3.00、4.00 mL等25 mg/L甲醛标准液于25 mL带塞比色管中,补充水至10 mL,加入1 mL乙酰丙酮溶液,混匀,置沸水浴3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为参比,于412 nm波长处比色,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6]。

1.2.2快速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随机称取10个批次10 g粉碎的香菇鲜样,采用2种方法对香菇鲜样进行处理:(1)未灭酶处理,将样品分别在4、20、40、60 ℃的水浴锅中保持30、90、240 min;(2)灭酶处理,将样品在沸水浴加热10 min后,与未灭酶处理的样品一样,在不同温度水浴锅中保持不同时间后,将样品置于蒸馏管中,加入100 mL蒸馏水,密封。立即通水蒸汽蒸馏,控制冷凝水的水温≤10 ℃,准确收集蒸馏液至250 mL,吸取10 mL蒸馏液,加入1 mL乙酰丙酮溶液,混匀,置沸水浴中5 min,取出冷却。于412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计算相应鲜香菇样品中的甲醛浓度。

1.2.3香菇在生长及储藏阶段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

选取各个生长阶段(培养原料、菌丝期、原基期、菇蕾期、半开伞、八分开伞期、全开伞期)的香菇样品。储藏阶段指将香菇储藏于25 ℃条件下,从全开伞期到储藏15 d,检测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

1.2.4储藏条件对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影响

(1)储藏温度对香菇内源性甲酵含量的影响。随机称取10个批次(100±5)g香菇鲜样,敞口置于25、4 ℃储藏,定期取出测定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

(2)包装方法对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影响。随机称取10个批次(100±5)g香菇鲜样,敞口及真空包装后,置于25、4 ℃储藏,定期取出测定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

1.2.5结果计算

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样品中的甲醛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X表示香菇鲜样中的甲醛含量,mg/kg;C表示根据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的每个样品中的甲醛含量,μg;m表示样品质量,g;V1表示取蒸馏液的体积,本试验中取10 mL;V2表示蒸馏液总体积,mL。

2结果与分析

2.1甲醛标准曲线的建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标准品中甲醛的含量,绘制标准曲线(图1),横坐标为甲醛的浓度,纵坐标为样品吸光度,线性方程为y=0.011 5x-0.001 7,r=0.999 8,说明该法可以建立较好的线性关系。

2.2香菇鲜样中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提取方法的建立

不同的浸泡时间和温度对鲜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影响

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在4个不同的提取温度下,未灭酶处理组和灭酶处理组均表现出随着浸泡时间延长,内源性甲醛含量逐渐升高的特性。究其原因提出3点猜想:第一,香菇内源性甲醛的提取是一个依赖时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溶出[7];第二,在浸泡过程中,香菇体内合成甲醛的酶促使其继续生成甲醛[8];第三,在浸泡过程中,香菇体内分解甲醛的酶促使一部分甲醛分解。未灭酶组和灭酶组中甲醛含量均升高,并且在相同的处理温度和浸泡时间条件下,未灭酶组中甲醛的含量更高,并且相对于灭酶组,未灭酶组甲醛含量升高的速率更大,这为猜想一和猜想二提供了证据。

为了比较本研究所使用的蒸馏-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为蒸馏法)与传统的测定方法(NY/T 1283—2007法《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以下简称为NY/T法[9]),随机抽取10个批次的样品,采用NY/T法测定不同时间浸泡后灭酶处理香菇中的甲醛含量,对照组为没有经过浸泡处理,直接采用蒸馏法测定香菇中内源性甲醛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2种方法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另外,由表1可知,与传统的NY/T法相比,采用蒸馏法测定香菇鲜样中内源性甲醛含量不仅效果一样,还可以起到灭酶的作用,直观反映出香菇样品中真实的甲醛含量,節约时间、效率高。

2.3香菇在各生长及储藏阶段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规律

香菇在各个生长阶段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香菇中内源性甲醛的含量从栽培原料到菌丝期上升到15.5 mg/kg,显示已经有甲醛在香菇体内合成,菌丝继续生长,到原基期,甲醛含量降低为6.5 mg/kg,说明香菇内部存在分解甲醛的物质,原基的生长需要消耗一部分的甲醛,甲醛对香菇来说是生长的必需物质,从基原期到菇蕾期,甲醛含量开始显著增加,达到87.2 mg/kg,到八分开伞期,含量基本稳定,为135.9 mg/kg,全开伞期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达最大值,为144.9 mg/kg。

采摘后将香菇敞口置于25 ℃室温下,其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随储藏时间的延长,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

储藏2 d,香菇内源性甲醛的含量缓慢增加,从 152.6 mg/kg 增加至160.0 mg/kg,储藏3 d后,甲醛含量急剧下降,降至72.3 mg/kg,下降速率最大,随着储藏时间增加至15 d时,香菇样品中内源性甲醛含量降为 20.4 mg/kg,含量很小,在安全范围之内。这可能是因为在储藏初期,香菇体内仍然进行代谢活动,仍可以合成甲醛,但是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香菇体内水分活度和呼吸作用均下降,导致酶的活力降低[11],甲醛合成量减少,而甲醛的流失一直在继续,最终导致甲醛含量下降。

3结论

本研究在原有检测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的方法基础上,建立并优化了快速检测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分析,为食用菌特别是香菇类甲醛含量较高的产品的监测提供了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香菇不同生长和储藏阶段中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确定生长阶段中,开伞期香菇的内源性甲醛含量最高为144.9 mg/kg,此含量高于80 mg/kg的安全标准检测限,因此不建议将刚开伞的香菇立即食用。香菇在敞口储藏过程中,储藏3 d后,甲醛的含量由最大值160.0 mg/kg降至72.3 mg/kg的安全范围内,说明敞口储藏一段时间,有利于增加香菇的呼吸速率,降低其水分活动,并加速其软化变质,有助于甲醛挥发,对降低香菇内源性甲醛含量有重要意义,新鲜香菇需经室温放置后才能进入市场。本研究为香菇生产销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消费者正确消费和食用香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同时也证明江苏省市场销售的香菇甲醛含量较低,可安全食用,但少量监管不当的香菇市场仍存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润光,苏东华,张小翠. 香菇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125-128.

[2]Petrovska B B. Protein fraction in edible Macedonian mushrooms[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1,212(4):469-472.

[3]张俊飚,李波. 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21.

[4]Tan M X, Gu L, Li N, et al. Mesoporous poly-melamine-formaldehyde (mPMF)-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chemoselective acetalization of aldehydes[J]. Green Chemistry,2013,15(5):1127-1132.

[5]夏苗,励建荣,张蕾,等. 气调包装对香菇保鲜期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4):127-133.

[6]鲁燕骅,杨丽仙,牛华,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甲醛的方法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2):65-67.

[7]凌东辉,钟春霞. 分光光度法测定冬菇中的甲醛[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4):430,444.

[8]励建荣,胡子豪,蒋跃明. 鲜香菇中甲醛含量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改进[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52-25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NY/T 1283—2007[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0]Yasumoto K, Iwami K, Mitsuda H. Enzyme-catalized evolution of lenthionine from lentinic acid[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1971,35(13):2070-2080.

[11]高银. 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麦类文摘(种业导刊),2007(7):33-34.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

化工合成类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1 过氧化氢分析过氧化氢, 化学式是H2O2, 溶液状态时称为双氧水。过氧化氢的分子特点, 促使其具有氧化的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