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
设计说明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本文平实的语言风格,瑰丽的想象,引导学生在文中看画,借图画品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中重在通过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文中有画”的美妙,并通过读悟课文中想象的部分,来习得景物描写的重要一节,即从“看山是山”到“看山非山”,学习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解读景物和描绘景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1)课前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及形状变化的语句。(2)搜集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片激趣,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火烧云)谈话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多美的火烧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吧!(板书课题) 2.火烧云如此美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这一神奇的景象描绘出来的吧!
设计意图:开篇以多媒体课件中的火烧云美景引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2.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从整体上描述了晚霞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 3.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神奇景象。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精读课文,品文赏云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变化? 2.交流学习:
(1)课文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通过阅读,你找到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了吗?人们的心情怎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霞光映照万物)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交流。
(指导朗读,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丽。)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课文的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请同学们思考: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颜色?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品读情况。) (生交流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师相机板书:颜色丰富多彩) (3)小结:(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4)过渡: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5)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 学生汇报:
①比较句子,哪句写得好?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第一句写得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教师相机板书:形状变化万千) ②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你想什么天空中就有什么。(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象。)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让学生练习说火烧云还有哪些变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重点读文,学习写法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现了火烧云的千变万化。 交流:
1.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表现火烧云美丽奇幻的特点,如霞光的“红”,颜色的“多”,变化的“快”,真实生动。
2.运用合理的想象。在描写云时,作者展开想象,把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写得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小练笔做好铺垫。
五、深入读文,感悟主题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说)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用自己的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说出火烧云的美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后要求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设计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读”为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挑选感兴趣的内容汇报交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2篇
《火烧云》
韩营集佳希望小学
谷永文
2015年8月2日
《火烧云》微课教案
韩营集佳希望小学
谷永文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重点
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大家首先来观察一组美丽的图片。(课件展示) 2.这些照片都是描绘火烧云的美丽景色。(出示题目)
二、明确学习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自读思考: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绘了美丽的火烧云? 2.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三、精读解疑
1、课文从两方面来描绘火烧云的:一是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二是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2、分析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A分析:作者在描绘火烧云时,用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来说明火烧云的颜色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明火烧云的变化快。
B拓展训练:
文中写道天空中“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见火烧云的颜色之多。请同学们模仿下面这些词语说一说,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半()半()
半()半()
半()半()
半()半()
3、分析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A分析: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端,而且形状千姿百态,“像马、像狗、像大狮子”
在写每个形状时,又姿态不一,活灵活现。例如写马时“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课件出示)
在写火烧云像大狗时是这样描绘的“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
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 (课件出示)把大狗和小狗的奔跑描绘的淋漓尽致。 在写火烧云像大狮子时是这样描绘的“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课件出示)把狮子的动作和神态逼真的描绘出来。
B:拓展训练:
除此之外“一时恍恍惚惚,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课件出示)也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那么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态变化?你来写一写吧。
四、拓展
怎样写好自然现象?
五、作业布置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3篇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 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 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 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了解课文是怎样写霞光照射下地面上的变化和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 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语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 低声漫吟,以玩其味。 )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所以本文总共划分为几个环节:
四、导入新课
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孩子大声说,进入引入“火烧云”的相关谜语。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自由说并导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五、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者是从霞光让地面上发生的变化、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一)初读课文,了解结构层次
1、在我们作者的眼中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跟着录音轻声的读读课文吧。(播放课文录音)
2、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读完课文之后你们觉得火烧云的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
4、同学们都非常的不错,掌声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5、那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或者说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6、所以你觉得我们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三个)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射在地面上十分美丽。 第二部分(36自然段):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快、极多。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火烧云下去时的场景。
(二)感受霞光让地面发生的变化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A、4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我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此时运用进行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4篇
【《火烧云》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什么叫火烧云
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5、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6、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7、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8、小组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动物、植物、人类等)
4、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你在自然中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景物?(钱塘江大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3、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谁知道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去世。
五、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赞美之情。
板书: 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 形状变化万千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教学总结】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导学自主模式。从理论上讲,导学自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诸多的优点都促使我怀着满心的激情与期待,开始尝试导学自主模式的课堂教学。我明白万事开头难,在尝试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的难题,比如:学生没有自学习惯,不会自学的方法,小组合作中,小组长不会领导合作,组员不知道该怎么合作,小组合作时间紧,任务重,班级展示无序、衔接不紧、形式单
一、课堂时间不够用、课时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但有学校长效性教学目标与理念的支持,再加上尝试的过程中一些值得欣慰的地方,让我有信心将导学自主模式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下面是我在《火烧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观察与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作者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以及课文一段一形态的描写方法,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的同时,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通过仿写激发学生想象力,学习写作方法,效果相当好!
(一)、美图课件,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依照课文顺序,边学文边出示关于火烧云的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感受图文的吻合,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兴趣,。
(二)、激发想象,仿写练习。
在学习完课文,体会作者在写火烧云形态时一段一形态的写作方法之后,我又出示了几幅火烧云的其他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火烧云的奇特壮丽的同时,激励学生大胆想象,把图中的云想象成某种动物、植物、人物等形态或某想象成某种场景,用语言介绍给大家听。紧跟着,我布置了课后小练笔:仿写课文,大胆想象,写一写天空的云的姿态,每人至少写三种。结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同学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写出来的每一朵云都是一个小故事,有像物的,有像人的,有像童话场景的,有像神话形象的真正是异彩纷呈,让人大饱眼富。有十多人的仿写片段还被选中,展示在我的们的“美文展示台”中。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5篇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今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接受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内容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听写字、词。(以“读读写写”中的词语为主。)
2.熟读课文,感觉火烧云的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把课文所列的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按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 2.熟读课文,巩固地掌握本文主要内容。(读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说说每段课文写什么。总结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3.按课后练习2的要求,完成背第36自然段课文的任务。 (1)学生想,填。(把提纲补充完整。) (2)学生说,教师出示投影:
色彩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变化多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色彩都有,还有些色彩见也没见过 形状
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也跪着的
变化
狗:十分凶猛,在前边跑着,后边似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狮子:跟门前的大右头狮子一模一样。 (1) 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①学生各自读提纲,自行试背课文。 ②同桌间相互背。 ③指名背,师生评议。 ④各自背诵,教师指点。 ⑤齐背课文。
火烧云优秀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