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症范文
儿童脓毒症范文(精选3篇)
儿童脓毒症 第1篇
1 脓毒症发病机制
脓毒症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IL-6、TNF-α、心肌抑制因子、IL-10、激肽、补体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的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当机体被感染时会以“瀑布式”释放多种炎症介质, 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6 (IL-6) 、心肌抑制因子、高迁移族蛋白-1等, 即出现SIRS;同时机体也会“瀑布式”释放多种抗炎介质, 如IL-10、IL-4、IL-13、IL-1受体抗体、IL-13及可溶性TNF受体等, 呈现抗炎反应, 抗炎反应过度, 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状态, 即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 ;促炎和抗炎保持着动态平衡, 当平衡破坏, 导致脓毒症发展为重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以及死亡。基于以上认识, 清除炎症介质、降低促炎-抗炎反应强度、调节免疫平衡的连续血液净化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 在临床上越来越受重视, 1989年Barzilay等[7]首次用于脓毒症并发MODS治疗以来, 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新材料的应用, CBP由主要作为肾脏替代逐渐发展成非肾脏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治疗。
2 CBP作用机制
连续血液净化主要通过弥散 (浓度差) , 对流 (跨膜压) 及吸附三种方式清除溶质, 通过弥散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 如BUN、Cr、Lac, 通过对流清除中分子, 如IL-6, 及过多的水分, 通过吸附清除大分子, 如TNF三聚体、肽类、与蛋白结合的IL-10。目前免疫吸附主要应用于脓毒症的是特异性吸附, 如内毒素吸附可通过选择性的 (如多黏菌素B) 、特异性的 (如抗体) 方法与毒素结合治疗脓毒症。目前不清楚弥散、对流、吸附等哪一种更有利于炎症介质的清除, 多将不同功能进行相互组合应用, 产生多种CBP模式, 包括高通量血液透析 (CHFD) 、高容量血液滤过 (HVHF)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PFA) 、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 和血浆置换 (PE) 等。
高通量血液透析 (CHFD) 是对流与弥散的优化组合, 弥补了对小分子物质清除不足的缺点[8]。1985年Wendon等提出HVHF, 1992年Grootendorst等[9]最早进行了HVHF的实验研究, 证实增加超滤量 (超滤量为6 L/h) 可改善内毒素注射诱发休克猪的低血压状态, 提高心排血量, 改善休克状态和右心室功能。HVHF在ICU的应用已经有20年历史, 但是目前有关其治疗剂量仍存在较多的争议[10]:Ronco等[11]提出超滤率20~35 m L/ (kg·h) 为传统剂, >42.8 m L/ (kg·h) 为大剂量;Honore等[12]提出持续HVHF[置换液量50~70 m L/ (kg·h) ]和间断HVHF[置换液量100~120 m L/ (kg·h) ]两种HVHF的定义。由于HVHF对于滤器、置换量、血流量、血管通路等要求较高, 目前在儿童应用不多。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CPFA) , 全血先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 血浆通过合成树脂柱吸附内毒素和炎症介质后与血细胞混合, 再进入血液滤过器清除过多的液体和小分子毒素, CPFA不需要输入外源性血浆或白蛋白, 避免了输血不良反应。CPFA能改善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并有助于恢复其免疫功能。但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尚不能改善患者的存活率[13]。随着树脂材料的不断开发, CPFA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 , 结合弥散和对流的优点, 通过弥散排除大量小分子物质, 同时采用高通透性的透析滤过膜, 通过对流排除大量中小分子物质。CVVHDF是目前临床主要的应用模式, 在婴幼儿临床广泛应用。血浆置换 (PE) 也在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脓毒症治疗中, 经常与其他模式联合应用。
目前关于CBP/HVHF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但是有四种比较重要的假说。 (1) Ronco等[14]于2002年提出的峰浓度假说:CBP治疗清除血浆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 减轻器官相关损伤, 但组织及间隙中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未考虑。 (2) Honore等[15]提出的阈值免疫调节假说:促炎介质清除达到某个阈值, 传导通路及级联反应阻断, 组织损伤阻断, 血流动力学改善, 此时血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可能无变化, 而组织间质中炎症介质水平显著降低。 (3) 介质传递假说 (Alexander假说) [16]:CBP使危重患者淋巴回流较正常状态增加20~40倍, 组织间质与血液循环中细胞因子交换显著增加, 促进淋巴液在血液/组织间质的传递作用, 增加了血液中炎症介质的清除量。 (4)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提出的“免疫失调”假说[17]:CBP能改善患者外周血CD4+, CD8+和低水平人类细胞DR抗原 (HLA-DR) 的表达, 同时显著降低血浆中γ干扰素 (IFN-γ) 、TNF-α、IL-1、l L-2、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 但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 其结论还需进一步证实。
目前关于CBP能有效清除血浆炎症介质降低炎症反应还存在争议。细胞因子主要来源循环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和组织细胞两类细胞, 当机体感染初期, 首先是免疫细胞 (尤其是单核细胞) 以“瀑布式”释放大量细胞因子[18], 到了感染后期, 组织损伤加重, 释放的细胞因子成为血浆中细胞因子主要来源[19]。清除炎症介质的多少决定于血浆中该炎症介质的浓度、分子量大小, 结构和电荷、滤膜的种类、前后稀释等多种因素, 其中置换量的大小至关重要。Payen等[20]认为常规剂量25 m L/ (kg·h) CVVH不能有效清除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内的炎症介质。余晨等[21]认为HVHF可以提高单核细胞数, 并且改善单核细胞HLA-DR表达 (代表抗原呈递能力) 。Cole等[22]通过CBP治疗全身性感染的II期随机研究, 未发现CBP能降低血浆炎症介质浓度。Yu等[23]认为HVHF可以改善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 并能有效清除TNF-α、IL-6、IL-10等炎症介质。2001年ISCCN认为置换液50~100 m L/ (kg·h) 才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 是脓毒症治疗剂量, 无证据证明置换量低于45~50 m L/ (kg·h) 的治疗对脓毒症有效[24]。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增加置换液输入量, 可以提高对大、中分子溶质的清除率。余晨等[25]对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行HVHF治疗, 发现大多数脓毒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变化, 死亡患者甚至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认为决定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是细胞因子的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 而CBP可以从产生和清除两方面影响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和脓毒症的病程进展程度相关, 所以CBP治疗时机非常关键, 但是目前对此还没有明确界定, 公认的时机是出现一个器官功能衰竭即应进行[26]。
3 CBP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3.1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脓毒症休克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为:心排血量正常或增高, 体循环阻力下降, 肺循环阻力增加和组织血流灌注减少, 导致组织缺氧, 如血乳酸水平的增加、酸中毒等;氧输送往往是正常或增高的, 但常伴有氧输送临界值的升高和氧摄取率的下降。JoannesBoyau等[27]报告了24例具有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的脓毒性休克患者, 接受了CBP治疗, 超滤率为40~60 m L/ (kg·h) , 治疗96 h, 结果显示: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 (SAP/MAP) 、心脏指数 (CI) 、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 明显上升, 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明显改善, 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但是Ronco等[28]认为在不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情况下CBP不能用于感染性休克的辅助治疗。Yekebas等[29]认为增加超滤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会更明显, 说明对流在起主要作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 CBP可以改善脓毒症休克对象的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 而高容量血液滤过能更明显的改善血流动力学, 这与CBP尤其HVHF能有效清除循环系统的大、中炎症因子 (包括心肌抑制因子) 有关。
3.2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临床上认为CBP通过清除过多的水, 减轻肺水肿, 改善肺循环, 从而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增加机体氧输送, 改善氧代谢。Su等[30]对急性肺损伤犬进行4 h超滤量50~65 m L/ (kg·h) 的HVHF治疗, 结果显示能降低肺静水压、清除肺间质水肿、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从而改善肺功能。龚敬宇等[31]对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儿行CVVHDF治疗, 发现经治疗2 h心率、血压及Pa O2/Fi O2均明显改善, 但是p H改变不明显。邱洁等[32]对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发现CBP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动脉血乳酸值的改善更为明显 (P<0.01) 。Li等[33]研究发现CBP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猪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
3.3对肾功能的影响
连续血液净化 (CBP) 是由肾脏替代功能发展而来, 改善肾脏功能已被普遍认可。2008拯救严重脓毒症运动指南中没有CBP在儿童脓毒症应用的推荐等级, 但是指出可以用于严重脓毒症伴无尿/严重少尿或液体超负荷患儿[34]。来自pp CRRT的资料显示29%的患者接受CBP治疗是由于单纯液体超负, 13%是由于单纯电解质紊乱, 而46%是液体超负合并电解质紊乱, 这些代谢及液体紊乱都和AKI有关[35,36]。脓毒症伴AKI死亡率为74.5%, 不伴AKI死亡率为45.2%, 已经证实AKI是脓毒症的独立死亡因素[37]。目前国际上几乎一致观点认为在脓毒症合并AKI时, 在RIFLE的损伤 (injury) 阶段或AKIN的2期就开始CBP治疗[38,39,40]。
3.4 对预后的影响
对于CBP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仍没有定论。Joannes-Boyau等[27]认为CBP治疗可以降低患者28 d的病死率, Payen等[20]认为常规剂量CBP有可能增加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 (54%VS 44%) 。急性肾衰竭研究网 (ATN) 组织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历时4年, 共入选1124例患者, 比较治疗剂量为35 m L/ (kg·h) ]和20 m L/ (kg·h) 对成年AKI患者的疗效, 发现两组患者60 d的病死率、28 d肾功能恢复率、无肾外器官衰竭的天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陆国平等[42]通过对2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行CVVHDF治疗, 发现24 h PCIS提高 (24.5±10.8) 分, 存活率72.2%, 治疗有效率为90.9%。
随着CBP的推广, 在儿童脓毒症的应用也日益增加, 但有关理论和技术基本上沿用成人的。儿童脓毒症CBP治疗的模式及参数设置的临床研究和报道不多, 尤其缺乏对患儿进行HVHF的临床经验。杂合肾脏替代治疗 (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HRRT) 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 目前应用最多的杂合模式是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ustained low-efficiency hemodialysis, SLED) , 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血液成分及营养丢失少等优点[43]。在SLED基础上加上一定的置换量 (即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滤过, SLED-f) , 可改善对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44]。在CBP基础上杂合使用血浆吸附滤过 (CPFA) 技术治疗脓毒症患者, 更有助于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 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并能迅速有效清除炎症介质[45]。在CBP基础上杂合生物人工肾 (renal artificial device, RAD) 技术, 发现较单纯的CBP能更有助于肾功能恢复, 并显著提高患者180 d生存率, 且不良反应较少[46]。这些都为CBP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信CBP会在儿童脓毒症救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儿童脓毒症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滤(CVVH)在脓毒血症相关心衰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重症医学科发生脓毒血症出现心衰的住院患者25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VVH治疗模式,观察其血滤前后心功能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重症感染致心衰患者16例(对照组)作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经持续静脉血滤治疗后心功能及感染症状等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VH能够显著改善脓毒症相关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脓毒症;心衰;血滤;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中图分类号] R655;R8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00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sepsis.Methods Twenty-fiv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epsis complicated by heart failure in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all of them were given CVVH treatment.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various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before and after hemofiltration were observed.Sixtee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severe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only by drugs.And the cardia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had lower mortality.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symptoms of infe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CVVH treatment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while thos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or even worse.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CVVH can remarkably improve the hear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sepsis,and the effect is exact without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Key words] Sepsis; Heart failure; Hemofiltration; APACHE-II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常合并心脏功能抑制[1],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除了传统的治疗手段,应用CVVH治疗脓毒血症相关心衰的疗效逐渐获得肯定,不仅具有可用于床旁治疗的优势,而且能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状态及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控制病情进展。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应用CVVH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血症致心衰患者41例,心衰诊断标准按照2009 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执行。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随机分组,25例同时行CVVH(治疗组),16例未行CVVH(对照组)。治疗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9~80岁,平均59.5岁。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36~82岁,平均60.2岁。原发病重症肺炎27例,重症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及治疗前APACHE-II评分[(19.01±2.8)分 vs(18.98±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抗炎、增加心肌收缩力、利尿、扩血管、抗凝、平稳血糖、免疫调理等药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CVVH治疗,(采用德国费森尤斯multifiltrate急性透析和体外血液治疗机),血液通路建立均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插入双腔血液透析静脉导管并留置。肝素钠注射液抗凝(首剂15~25 U/kg,追加5~15 U/kg?h维持,下机前30 min停用),血流量80~200 mL/min,血滤时间24~36 h,超滤量每次1~3 L,血滤2~3次/周。治疗时间平均24 h,连续治疗2周,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血气分析(SPO2)、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后相关血生化指标,以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均使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死亡4例(4/25),对照组死亡4例(4/16)。治疗前两组的APACHE-II评分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CVVH治疗1周后,两组APACHE-II评分均有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功能等物理检查结果均改善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脓毒症是指由局部或者全身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等,其发病率日趋增高。脓毒症可致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脓毒性休克,死亡率较高[2],其中心功能障碍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3]。
肾脏替代治疗能连续、缓慢、等渗地清除体内水和溶质,减轻或缓解全身性炎症反应,改善各脏器的功能。CVVH是肾脏替代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近年,陆续有关于CVVH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成功应用的报道。持续静脉血滤既能明显减少脓毒性休克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清除患者液体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其治疗脓毒症相关心衰,就是在不造成容量缺失、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清除血液中的各种炎症介质,重建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正常的液体容量,阻断房室重构的病理过程,有效减低患者的死亡率。
该组研究中,经过持续静脉血滤,患者的心率、呼吸得到明显改善,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进一步证实了CVVH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衰的优势。实验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4例,分别为16%与25.0%,均高于国内文献报道死亡率[4-5]。分析原因,多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已经出现严重心衰现象,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疗效差。目前,血液滤过在最终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预后方面是否具有优势仍有争议[6]。有文献报道,在出现严重难治性肾脏功能衰竭后行CVVH治疗,如果采用高流量滤过,可进一步加重心功能的衰竭,造成心肾血流动力学的恶性循环[7]。
因此,改善血流动力学就成为脓毒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8]。该研究中,实验组2例死亡患者具有肺源性心脏病病史,心功能储备差,虽经CVVH治疗但仍未取得满意疗效,提示心脏基础情况仍是决定血滤后转归的重要预后指标[9]。与文献报道治疗前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基本一致[10]。虽然该研究对象大多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脓毒血症患者,APACHE-II评分在治疗前异常增高,但CVVH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稳定,没有因CVVH出现心脏功能急剧降低的现象,并且显著改善患者心率,表明CVVH治疗脓毒症所致心衰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这与文献[11]报道的一致。由于CVP在严重脓毒症患者病理条件下不适合作为有效血容量评估的指标[12],因此该研究未将这一项目作为重要的研究指标。
该研究仅是一个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由于脓毒血症患者往往伴随其它各种合并症,难以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干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该组病人的治疗过程观察,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持续静脉血滤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脓毒症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儿童脓毒症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5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3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间<24 h;年龄1~8岁;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7岁, 平均年龄 (5.98±1.34) 岁;平均体质量指数 (20.42±2.19) kg/m2。
1.2方法所有患儿都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选择意大利MEDICAL公司生产的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 过滤器使用百特空心纤维透析器。治疗模式为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 。血流量3~5 ml/ (kg·min) , 置换液20~35 ml/ (kg·h) , 治疗交换总量0.5~8.0 L/d, 治疗时间6~12 h/d, 净化液采取改良Port配方, 电解质浓度是K+4.0 mmol/L, Na+140 mmol/L, Cl-118.6 mmol/L, 碳酸氢钠不加入置换液, 治疗观察周期为28 d。
1.3观察指标观察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的生存与死亡情况。同时所有存活患儿都在治疗前后晨时空腹留取静脉血2 ml, 静置后在室温下3000 rpm/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分离血清, 常规抗凝, -70℃冷冻保存。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 (ELFA) ,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试剂盒由梅里埃诊断产品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情况经过观察, 30例患儿在治疗期间生存27例, 死亡3例, 生存率为90.0%。
2.2血清降钙素原变化对比经过检查, 存活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为 (2.67±0.89) ng/ml, 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8.37±0.87)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脓毒症患儿越来越多, 发病数目每年以2.0%左右速度递增。从发生机制上分析, 机体在遭受胰腺炎、肺栓塞、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器官移植、创伤、大手术、心肌梗死等情况下, 均可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诱发脓毒症的发生[4]。在常规治疗中,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通过滤除过多水分减低心脏前负荷, 清除中分子炎症介质及心脏抑制因子, 同时纠正内环境紊乱, 具有心肌保护和改善氧合的作用。并且当前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正在日益扩大, 治疗范围已经扩展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5]。本研究显示30例患儿在治疗期间生存27例, 死亡3例, 生存率为90.0%。
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生物学指标, 已经被证实在机体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升高, 血清降钙素原越高, 病情越重[6]。有研究显示降钙素原的检测能够指导治疗危重疾病, 促进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7]。在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中, 降钙素原是唯一能提高临床脓毒症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指数。本研究显示存活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为 (2.67±0.89) ng/ml, 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8.37±0.87)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 患儿预后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在30例儿童脓毒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脓毒症患儿均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治疗观察周期为28 d。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在治疗期间生存27例, 死亡3例, 生存率为90.0%。存活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为 (2.67±0.89) ng/ml, 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8.37±0.87)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脓毒症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 患儿预后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连续血液净化,儿童,脓毒症,降钙素原
参考文献
[1]杨晓静, 武卫东, 石海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症肾损伤患者尿KIM 1的表达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0 (8) :1247-1248.
[2]李鑫宇, 刘丹颖, 马路, 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治疗机制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 7 (22) :620-621.
[3]王林霞, 汤鲁明, 王敏, 等.急性颅脑损伤患儿血清HMGB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2) :5-8.
[4]郝晓燕, 梁春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浆脑钠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9) :41-43.
[5]金银, 顾金华, 钱福初.降钙素原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临床价值.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 (5) :99-101.
[6]邢豫宾, 戴路明, 赵芝焕, 等.血清降钙素原和常用炎症指标结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价值的评价.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 (1) :23-28.
儿童脓毒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