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4篇)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篇

《我们的风采》

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服装发展史与服装种类,学习服装设计的一些方法,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服装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服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二、探究新知

你们对自己的校服满意吗?理由是什么? 课本上的校服设计怎么样?

假设你是一名设计师,你打算怎么样来设计校服?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学生会产生思想碰撞,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设计一款带有国家和校园特色兼具的校服其实并不简单,引出他们对服装史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

原始社会: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成。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开始有简单的纺织生产,采集野生的纺织纤维,搓绩编织以供服用。最古老的服装是腰带,用以挂上武器等必需物件。装在腰带上的兽皮、树叶以及编织物,就是早期的裙子。块料型:由一大块不经缝制的衣料组成,包缠或披在身上,有时用腰带捆住挂在身上。例如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穿着的服装。

缝制型:用织物或裘革裁切缝制成为小褂和最早的裤子。这种原始服式直到现在还留存在许多民族之中,如爱斯基摩人和中亚一些民族所穿的服装。

秦汉服饰:冕冠、袍、蝉衣、裤,总体较为宽松,腰间用宽腰带束紧 隋唐宋时期:更加宽松肥大,装饰物增多,裙腰系得较高,着装变的开放 明清时期:颜色更加鲜艳,趋向汉服,民国时期:中山装、旗袍 欣赏完后展开小组讨论:

① 从古至今,服装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② 服装的功能是否在发生变化?请说明 ③ 服装和时代有什么关系? 4.服装的种类 按性别分类:

男装,女装,中性服装.

按用途分类:

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按服装面料与工艺制作分类:

中式服装、西式服装、刺绣服装、呢绒服装、闹米、丝绸服装棉布服装、毛皮服装、针织服装、羽绒服装等

5.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颜色和面料(学生装)

款式——学生装主要分为两类:制服式学生装和运动式学生装

颜色——学生装应以柔和,沉稳的颜色为主色,搭配小面积跳跃的颜色,达到既稳重又明快的效果

面料——学生装的面料应具有舒适,吸湿透气,耐脏,耐磨等特点和功能 6.学生装设计的方法:

学生装:是学生穿着的服饰。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气质相吻合,以展现新世代学子充满朝气、活泼明朗、积极向善的精神风貌。(1)造型选择:简洁大方,活泼新颖,可以是制服类或运动类。

(2)色彩选择:柔和沉稳的颜色为主,搭配小面积跳跃颜色(红色、白色、蓝色、绿色、黑色皆可)

(3)表现方法:淡彩表现法、水粉表现法、彩色铅笔表现法、麦克笔表现法、材料拼接法 7.服装设计的步骤:

a、学习过简笔画的基础上先用铅笔画出大概人形

b、勾线,确定领口、袖口等的样式

c、着色

8.欣赏部分学校校服设计(也可以是本校校服的发展史)9.学生在纸上尝试画: 作品中融入了哪些体现本校特点的元素? 是否考虑过融入中国古代服装元素 你会用哪种表现方法画? 你会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教师巡视检查,强调:学生尽量打开思路,寻找适合本校特色的元素,也可以在现有校服的基础上改动,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到各学习小组检查和指导,播放时装展示背景音乐: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

四、课堂总结:

对同学们的绘画给予评价:

呈现比较好的作业,并且粘贴在展示板 学生分享创作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总评:各小组的情况给予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套服装。要求:美观、实用、有创意。板书设计:

我们的风采 服装定位

服装的功能变化:遮体御寒——时装入新

三要素:款式,颜色,面料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2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2.方法与过程:进行在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能力。2学情分析

能够了解人物比例关系,并能准确绘出重心线和动态线,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基本掌握与人体比例相关的知识。难点:比较形象的以线描来描绘人物。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带着问题欣赏屏幕上的图片 问题1: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运动)

问题2:奔跑的人与跳跃的人视觉上的身体比例一样么?(不一样)

问题3: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支撑着他们做出不同的姿势?(人体脐孔上下的腰部接近胯部)l学生抢答,教师及时评价 活动2【导入】

探究新知 2.图片展示画家作品

看完这些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看在画家的笔下他们是什么模样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在画家的笔下身体比例都非常的准确,没有一丁点不和谐,l这里面是有什么诀窍么?

l如何能寥寥几笔就把一个鲜活的形象画出来呢?

成功的关键就是抓住人体动态的韵律美,所以,学习人物画必须先了解人体的结构和比例。l和之前的生活照片形成对比,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学生通过对比图片资料,在教师的引导试着欣赏作品,探究作品。活动3【导入】讲授新课 3.人体比例——站七坐五盘三半(图片展示人体比例图)

l人体具体结构为头顶至脚底,二分之一处为耻骨。l下颌至乳点、乳点至肚脐各为一个头长; l躯干为三个头长,肩宽为二个头长;

l上肢为三个头长,其中上臂约一点三个头长,前臂约一个头长,手约零点七个头长;两臂伸展与人体等高;

l大腿为二个头长,小腿包括脚在内为二个头长,脚为一个头长。

l人物个性比例特征却经常体现在高矮胖瘦上,瘦长者常显头小腿长,而胖矮者往往头大腿短

人体立姿为七个头高(立七)男子通常为七个半,女子为七个头?坐姿为五个头高(坐五),?蹲姿为三个半头高(蹲三半),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l小孩:孩子的头部较大,一般比例为三到四个头高。

l老人:由于骨骼收缩,老年人的比例较成年人略小一些,在画老年人时,应注意头部与双肩略靠近一些,腿部稍有弯曲。4.教师随机选取两位学生上讲台 l台下学生可以观看人物比例,巩固新知 l模仿屏幕图片人物动作(图片展示)l图片展示动态

人物动态——运动规律构成了动态特征,运动规律的静止动态特征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A、重心与支撑面:重心是人体重量的中心,是支撑人体的关键;支撑面是支撑人体重量的面积,指两脚之间的距离。重心的位置在人体骶骨与脐孔之间,由脐孔往下引一条垂直线,称为重心线;重心线的落点在支撑面之内,人体则可依靠自身的支撑;如在支撑面以外,则不能依靠自身支撑。

① 由此构成了静止动态的三种基本动态特征。重心落在支撑的一只脚上,称为单脚支撑动态;

② 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称为双脚支撑动态;

③ 重心落在两脚即支撑面外,人体要保持平衡,则要依靠辅助物体支撑,称为有辅助支撑点的动态。(如坐在凳子上的动态即属此类)

B、动向线:人体的运动产生动态,就描绘着衣人物的动态而言,最明显的动态线就是衣裤与身体贴得最紧的部位。

C、形体转折:形体转折是指头、胸、臀三大体积的扭转变化。形体转折与动向线两位一体,动向线是形体转折的外在表像,形体转折是动向线的本质体现。

D、动态线: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的变化。动向线与形体转折主要体现在躯干的动态变化上,而动态线包括四肢在内的全身动态变化的特征。最能体现动态外形变化的线条称为主要动态线,其他则称为辅助动态线或次要动态线。5.画人物动态要素 l一.是要掌握人体比例;

l二.是要注意各部位活动的范围及关节; l三.是紧紧抓住动态线

要使身体保持平衡,重心要落到支撑点上,抓住能体现人物活动的角度、动态,再配合面部表情,人物活动就能很清楚地表现出来。

活动4【活动】

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绘画

6.人物速写写生步骤(图文同时展示)

整体观察人物的动作,通过找出头部、胸部、骨盆三大体块的方向,确立人物的基本动作关系。画轮廓时,用虚线条画出人物的基本形态和比例关系。然后,仔细观察四肢的位置,明确人物的动作特征。同时,确定头部与全身的比例关系,强化姿态的外形特征。以线造型时,注意线条的疏密关系,五官刻画不宜过于细致,衣褶的表现要线条流畅,符合人体结构。最后,从画面整体效果出发,刻画细节,调整画面,完成作品。

7.教学示范:教师示范时强调人物比例和动态的关系,并提醒学生注意构图,特别注意线条的流畅

8.学生在纸上尝试画:

l分小组合作,指定学生做模特,摆出不同造型,让小组其他学生勾勒外形并标出动态线与重心线 l在画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l谁的画最符合模特气质?

教师巡视检查,强调:注意人物比例的关系,动态不宜僵硬,强调自然轻松,辅助线条可以保留

9.教师到各学习小组检查和指导: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好与不好,都要明确要求。活动5【讲授】课堂总结

14.对同学们的绘画方法给予评价: ●呈现比较好的作业,并且粘贴在展示板 ●再次强调人物比例,特征对画面的重要性 15.总结反思布置下次作业:

●教师总评:各小组的情况给予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鼓励。●课后作业:继续画下去,直到满意,下次课前上交。活动6【讲授】板 书 设 计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1人物比例:站七坐五盘三半 2重心线和支撑面 3动态线

活动7【导入】作业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3篇

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 安排了31篇文章, 其中“一主”人教版教材中课文5篇, 《同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文章16篇, 《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教学这组教材的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读书,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童年时光的珍贵, 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 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 丰富语言积累; (4)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诗意童年”为主线, 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 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情感式诵读”为重点, 完成31篇文章的阅读。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教学目标】

1.读背单元导读。

2.精读《儿童诗两首》, 感知本单元主题“诗意童年”。

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同主题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班长的苦恼》等。积累背诵《童年》。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2.学会怎样表达诗意童年。

【教学准备】

PPT课件、MP3音乐《童年》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自学《儿童诗两首》中的生字、词语, 熟读诗歌。

一、单元导入 (方法:读一读, 背一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单元, 首先我们来读一读单元导读 (出示单元导读:童年, 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 那么, 童年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首优美的小诗《诗意童年》。

2.诵读单元导读 (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 , 进行批注式阅读。

3.背诵单元导读。 (限时 2 分钟)

二、批注式阅读学习《儿童诗两首》, 精读指导《我想》

(一) 导读引入, 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 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 诵读诗歌, 感悟想象

1.读一读:生自由读诗、指名分小节读诗。

2.想一想:想想每个小节写什么。

3.说一说: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 为什么?

5.品一品: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屏显:“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 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 谈感受。)

6.生展示读, 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 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 回归全诗, 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 边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 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 如, “悠呀, 悠———”“长呀, 长──”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 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自主略读, 迁移运用

小组内自主批注式阅读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 自读自悟, 理解大意

屏显:1.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全诗, 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如, “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诗, 交流自读所得, 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 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 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 赏读诗句, 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 反复诵读, 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语句, 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 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 比较鉴赏, 模仿习作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默读两首诗, 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 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 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 有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 是否也曾有过无数的梦想, 也曾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 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 师生互动点评。

四、同主题阅读链接, 自主略读与分享

《主题式·经典诵读》让我们一起走进《班长的苦恼》 (课件出示) (齐读、对读, 积累背诵) 。

师: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 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想一想, 你从哪一句中体会到班长的苦恼的?读一读。

五、总结谈话, 结束教学 (略)

六、作业超市, 课后“延学”

1.搜集歌颂童年的名言或诗句。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4篇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5篇

1教材分析

本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属于“造型表现”这一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份量最重,这是因为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校园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掌握人体比例、结构、重心、动态变化的表现方法,并进行人物速写练习。

本课也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参与、欣赏、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合作精神,学会发现美。体会速写中“线”的丰富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学会用速写的方法来感受、记录、表现学习生活中伙伴的美,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动手绘画能力。2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一方面学生在12----13岁的年龄段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处于人物绘画学习的转型期。对美术学习有一定兴趣,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另一方面由于对人体结构、比例等基础知识所知甚少,而速写知识也未曾触及,多数学生美术基础和动手绘画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人物速写中有一定难度。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体基本比例及其处于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人物重心、动态线的掌握;

3.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速写的一般方法步骤。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问题探秘、对比欣赏、互动实践、教师演示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人物比例、动态、速写的 过程、步骤和要点;

2.能掌握科学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绘画知识与经验,感受学习乐趣,增强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整体思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探究和动手能力,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习惯;

3.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深刻体会线条所传达的内在美; 4.磨练专注精神,提升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5.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用速写记录和感悟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伙伴的美。4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基本比例和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和重心、动态线位置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初步的人物速写临摹或写生

3.能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人物的美,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动手绘画能力、探究能力,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习惯,在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的同时磨练专注精神,提升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抒发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积极性。5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揭示主题,激趣学习。

2.问题探秘、对比欣赏、互动实践:学新知,促能力,讲合作,简重点,解难点。3.教师演示:示范引领,科学掌握,稳步提高。

4.实践练习:强化学习,审美体验,意志磨练,达成目标。5.展示评价:竞争合作,提高能力,审美愉悦。主要使用媒体:

多媒体课件PPT、纸质美术作品、投影仪、教材、画具等 活动1【导入】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活动:课前ppt循环播放校园伙伴校园生活的照片画面。

导语:进入中学校园,我们就感受到了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操场上,教室里到处都留下了同学们拼搏、团结、积极、乐观、向上的身影。而今天我们要尝试用手中的画笔留住伙伴们学习生活中精彩的瞬间。

(板书)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生活动:以“伙伴在线”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伙伴拼搏、团结、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发现伙伴的美。设计意图: 借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校园生活照片导入,以“伙伴在线”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伙伴拼搏、团结、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发现伙伴的美,揭示课题。活动2【讲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幼儿园,小学时我们表现小伙伴用什么形式? 结论:儿童画。

师生一起重新回味儿童画的的特征?

结论:头大、脖子细。简洁、概括、富有童真童趣。现在看起来有一些幼稚。说明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学识还有我们的审美能力都有提高,儿童画已不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了,进入初中应该是同学们学习人物画的转型期。

展示图片,通过师生互动问答形式学习人体结构、比例方面知识。提出问题:人体结构有哪几大部分组成? 结论: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四大部分组成。

课前同学们测量家人的身高比例、坐姿等测量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结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立七坐五盘三半,但也有不同。

启发学生自主观察、对比、感知伙伴美,提高欣赏审美体验,加深人体比例、结构等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以儿童人物画欣赏“话童年忆写真”进行生活中”伙伴“对比、观察、测量、总结,识记口诀和人体比例、结构的重新认识。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进行儿童人物画欣赏“话童年忆写真”,与生活中伙伴形成对比、观察、测量、总结,并利用识记口诀,加深学生对人体比例、结构的重新认识,强调学生认知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活动3【讲授】

三、互动完善,化解难点 教师活动:

思考:人体重心、重心线位置?重心线是否会产生变化?

结论:1.重心:人体的重力中心(大约人体脐孔上下)。重心线:通过人体的重力中心向地面引一条垂直线。

人物在拔河时,为了用力身体向后运动,中心线向后移动,下端落在双脚的后面。在踢球时,人物因向前面奔跑踢球,重心线明显向前倾,下端落在双脚前面。思考:人体动态线线位置?

结论: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它随人的脊柱的弯曲程度和四肢屈伸而变化。实践:利用不同姿态人物速写画稿进行人体重心线、动态线练习。学生活动:

学生感知人物的动态线形成规律;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人体重心线、动态线练习;准确画出不同姿态人物的重心线、动态线位置;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动态线形成规律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利用不同姿态人物速写画稿进行人体重心线、动态线练习。能掌握准确画出不同姿态人物的重心线、动态线位置,理解知识点在人物画速写中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活动4【练习】

四、示范引领,实践练习教师活动:

引导作品欣赏:感受优秀人物画速写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利用投影仪分步骤进行人物画速写演示。

步骤方法:

1、画出动态线大形体。

2、人物造型和穿着衣褶的深入。

3、整理完成。学生课堂实践:选三位志愿者,分三组(以坐姿)做速写练习。

作业要求:人物重心、动态线位置,人物速写方法的初步应用,线条表现人物结构,比例要准确,线条要尽可能大胆,流畅。

(师生互动)学生实践体验,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学生活动:速写作品欣赏,感受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分步直观体验人物画速写过程,学会方法;分组体验,学以致用,综合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优秀人物画速写作品欣赏,感受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分步直观人物画速写演示,加深理解,体验过程,学会方法,使学生科学掌握人物速写要点,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结合实际学生分组体验亲画乐趣,学以致用,磨练意志,提高综合能力,达成预期目标 活动5【作业】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师生互动)分组评议,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加强知识点理解和突出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审美体验。评价标准:

1、人体比例、结构准确。

2、重心稳,形体动态和谐。

3、用线表现大胆,流畅,有虚实变化。

4、能表现出校园伙伴的姿态美感。

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小结,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一方面强调课堂学习实践中展现出班集体学生中的奉献、团结、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肯定同学们在学习中专注度和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信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作品中找到学生闪光点,准确把我作品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课后拓展:教师出示名家优秀动态人物画作品,进一步调动学生内心对人物传统绘画作品的热爱。

学生活动:分组评议,展示作品;培养学生间的情感、合作精神;从欣赏、交流、评述中提高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人物画速写的发扬和传承做出努力。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6篇

可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性景观。

2、教学重点:

收集资料了解祖国的壮美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之情。教学难点:

许多小朋友没有出去旅游过,认识祖国的风景名胜受条件限制,实地进行参观较困难。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二、1、2、3、三、导入新课

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

借助课文插图介绍祖国的壮美河山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胜的了解 教师补充说明 搜集资料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发展搜集资料、有创意地表现的能力 领略祖国风景名胜的优美壮观,初步了解祖国的标志性建筑和代表鼓励儿童广泛收集表现祖国壮美景观的明信片、图片、照片,旅游过的地方的门票、旅游图等。

四、1、2、3、五、1、2、六、1、等

2、教学反思:

交流分享

分组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地方或收集到的资料 各组相互巡回参观

评价各组介绍的情况和表现 同游祖国,看祖国

选择主要画面长城、天安门、长江三峡等录像让儿童观看 观看录像片后,让儿童自由地发表感想 拓展活动

在祖国的版图上找出标志性的景观,如长城、天安门、长江、黄河在祖国的版图上找出你旅游过的地方

5、祝福您,祖国妈妈

教学目标

1、实际地感受国庆节的欢迎气氛,增长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2、知道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

3、发展创造性和团结合作、主动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了解祖国的生日,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 教学难点:

国庆节的由来是本节课学生认识的难点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1、2、二、1、2、三、1、2、认识国旗、国徽

出示国旗国徽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说一说:你还在哪儿见过国旗、国徽?哪些地方或场合的国旗、国尊敬国旗、国徽

说一说:升国旗时要怎么做?议一议自己在学校升旗活动中的表现。观看升国旗录像,引导儿童观察升国旗时人们是怎样做? 介绍祖国的生日

讨论: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观察这几天与往日有什么不同 了解国庆节的由来 徽表示什么?

⑴观看电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开国大典》 ⑵讲故事(了解人民英雄的故事)

⑶指导小朋友阅读有关的小人书、故事书、画册等

四、1、2、3、教学反思:

拓展活动 教唱国歌 布置班级庆国庆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7篇

一、说教材

(一)简介教材

《铅笔淡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五中的内容。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它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训练,在建筑设计、插图等方面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用铅笔淡彩画来装饰居室,是任何风格的居室都适宜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运用铅笔淡彩画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创作、分析铅笔淡彩画装点居室,从而提高生活审美品味。

二、说教法

要说初一学生的审美是过渡阶段,那初二学生的审美就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所以我采用以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关注、感受艺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1、比较法

通过比较,直观不同形式作品审美感受,可以发现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及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演示法

通过演示更明了作画步骤和技法,更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兴趣。

此外还运用讲解法,分析法等渗透教学当中。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感受铅笔淡彩画装饰居室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温故知新 激趣导入

首先,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用铅笔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简单的铅笔画,既巩固了素描技法,又可以培养创作能力。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拿出我课前准备好的铅笔淡彩画作品对比同学们的铅笔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分别用这些作品装饰居室可能产生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对居室装饰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 引导创作

1、我给学生演示铅笔淡彩画创作的第一步,并向学生讲解应如何准确又概括地画出轮廓,并适当地画出明暗调子。

2、演示淡彩画的着色方法。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注重色彩效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留铅笔绘画的效果,从而体现铅笔淡彩画淡雅的色彩特点。

展示铅笔淡彩画装饰的居室挂图,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运用铅笔淡彩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放开想象进行创作,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

(三)展示 评比 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铅笔淡彩画作品,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互换作品装点自己的居室激发学生的生活乐趣。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是其对铅笔画的造型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我让学生分组再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

(四)小结

小结铅笔淡彩画的创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铅笔淡彩画

特点 创作步骤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8篇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9篇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0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 65 63 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 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作业设计:

1、62= 36= 64= 65=

46= 66= 56= 63=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第11篇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

二、教师讲解一: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g :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二: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二: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2篇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直观的物体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第三方“他”所观察到的及不能直观看到的更是难以辨析,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课本上虽然只有4页,但想让孩子掌握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从实物到图片,从立体到平面,所有教具的准备都遵循一个原则: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课堂上,先让学生了解观察者的位置,也就是前面、后面、上面、下面、侧面,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确定了观察者的位置,才能正确辨析所观察到的画面。接下来,出示多种实物,也利用教室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看多说,学生很快找能用明确的特征表述自己所能观察到的画面。对于自己看不到的,先让学充分发挥想象,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摆出实物,让学生自己站在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在活动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经验,并引导他们和同伴们分享,孩子们很快就发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很重要,只要找对位置,就算自己看不到,也能想象出看到的画面。接着,从实物到平面图形,这时,不管是图中的哪位观察者,只要确定好观察者的位置,大部分孩子都能正确选择出图中的“他”所观察到的画面。课堂教学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有个别同学思维混乱,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强化。

本单元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但在活动的组织上还应再严密些,活动的要求、目的应该明确,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方法指导及活动后的点评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自我管理。数学课,要敢于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数学课堂,不仅利于学生的成长,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调控组织能力,我愿意不断探索,和我的学生们一起成长。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3篇

一、主题切入———问题

师:上节课, 我们就聊到这个单元的主题为什么引用“大”与“小”这样一组反义词,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不是概括了内容就可以的, 我们必须深入文本去读, 看看这三篇课文中的“大”与“小”分别体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单元主题导入, 开门见山, 问题聚焦, 整节课的学习目标清晰明了。】

二、自读思考———方法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默读, 并用笔勾画, 看一看这三篇课文中的“大”“小”分别体现在哪里。勾画完毕,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目的明确的学习要求, 充裕的自读时间, 给予了学生真正的思考空间。】

三、分享品味———路径

1. 品《“ 扫一室”与“ 扫天下”》

师:第一篇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 请一个小组与大家分享对“大”与“小”的理解。

生:我觉得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就能看出, “扫天下”与“扫一室”就是“大”与“小”的对比。虽然陈蕃的房间非常脏, 但是他喜欢读书, 把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面, 我觉得这也值得, 他是用读书奠定干轰轰烈烈大事业的基础。

生:即使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读书上了, 也必须抽出一些时间来整理书房, 要不然有时也会把“大事业”给搞乱的。

师:老师问的是“大”与“小”分别体现在哪里。你们的问题, 我们随后再解决好吗?现在有关“大”与“小”的体现, 你们还有要说的吗?

【反思:在课堂上, 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很重要, 但是教师也应分辨学生的发言, 迅速作出判断。当学生的发言偏离主题时, 教师应果断停止。这充分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补充)

生:我觉得扫一间屋子是小事, 扫天下是大事。

生:我觉得可以在文中找一找:“年轻人,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 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这句话中“小小的屋子”是“小”, 而“天下”是“大”。

生:这和我说的意思一样。

生:题目就可以体现出来。

生:我觉得题目并不能说明问题, 能说“一室”就是“小”, “天下”就是“大”吗?

生:一间房子是很小的, 天下是很大的。

师:要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可以从文本中找句子读一读。

生 (读)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 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还有呢?

生:“连小事都不愿意做, 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大丈夫活在世上, 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 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师:你们的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可以。

【反思:教师的一句“从文本中找句子读一读”,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这是“用教材教”的最好例证。】

师:在文章中, 课题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在这一小组的分享以及其他同学的补充当中, 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课题中出现了两个“扫”字, 你觉得两个“扫”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师板书:“扫一室”与“扫天下”)

生:我觉得第一个“扫”是“打扫干净”, 第二个“扫”是“扫除”的意思。

生:第二个“扫”是“扫除天下不平之事”的“扫除”, 就是“消除”或“消灭”的意思。

师:很显然, 两个“扫”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反思:在分享中, 我适时抓住“扫”字辨义, 小事与大事, 生活习惯与理想追求, 这是单元主题的升华, 同样也是语文味的体现。】

生 (齐) :不一样。

师:看来我们的课题没那么简单, 而是有深刻的含义, 所以我们这里用了引号。

(师在“扫一室”与“扫天下”上面加上了引号。)

【反思:词义辨析, 标点、课题的学习就这样完成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分享中悄然而现, 彰显了语文本色。】

师:我想问问,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在大事和小事之间作选择?

生:先把小事做好, 再做大事。

生:我觉得我们的小事是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师:你的意思是生活中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大事。

生:我认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生:做大事业要难一些, 可是成就感很大, 做小事很轻松但是成就感很小。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从小事做起, 因为你连小事都做不好, 又怎么做大事呢?

生:我觉得在教室拖个地都很困难, 所以要扫天下更难。

师:要切合实际。

生:做好小事, 别人对你才会很信任。

师:我觉得你们比陈蕃厉害, 你们已经一语中的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出来, 甚至把薛勤对陈蕃的教导也表现出来了。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生 (齐) :“年轻人,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 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指导学生将这句话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 (齐) :年轻人,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去扫, 是不可能扫天下的。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 阅读教学亦是学生与自我生活体验的对话过程。】

2. 品《井底之蛙》

师:读一读这篇课文, 说一说文中的“大”与“小”分别指什么。

生:我们觉得《井底之蛙》的“大”就是鳖说的“海”, “小”就是青蛙说的“井”。“海”, 有千里之遥不能形容的辽阔, 千仞之高不能形容的深度;“井”, 我们可以参照生活中看得见的井, 不足一米宽。

生:我觉得课文中有表现井很小的句子, 就是青蛙跳入井水中, 井水刚刚浸没到它的两腋。

师:这两位同学都强调了井和海给人的直接印象所表现出的大小, 仅仅如此吗?

生:课文是《伊索寓言》里的故事, 所以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常用井底之蛙来指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师:我来纠正一下, 这不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而是《庄子》里面的内容。

生:青蛙觉得自己很渺小。

生:课文中有一个大与小的对比。

师:到底是用什么与什么作对比?真正的“大”和“小”到底是指什么呢?

生:在鳖没有来到井里之前, 青蛙感到自己的满足、幸福、快乐。

生:自从鳖来了, 我感受到了青蛙和鳖有两种不同的快乐。青蛙的快乐就是自己霸占了一口小小的井, 而鳖的快乐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玩耍。

师:如果我们把鳖的快乐概括成一种“大海之乐”, 那么你们觉得青蛙的快乐应该是什么呢?

(师板书:大海之乐)

生:小井之乐。

生:浅井之乐。

生:井底之乐。

(请学生板书:井底之乐)

【反思:顺学而导, 抽丝剥笋, 事半功倍。站在高处, 深入解读, 才能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穿梭;落到实处, 放眼学生, 方能点拨学生运用精练的语言表情达意。】

师:面对这两种快乐, 你们会选择哪一种?

生:大海之乐。在大海中, 我们不是一个人, 而是会有很多朋友, 这样很好。

师:你觉得朋友多就会很快乐。

生:我觉得两种快乐各有优点。在大海中, 我们不会寂寞, 而在井底, 我们则可以享受安静的快乐。

生:我认为生活在井底不用担心会被人吃掉。

师:你认为井底更安全。

生:在井底, 青蛙可以开开心心地过安全的生活, 而鳖生活在大海中却时刻面临着危险。

生:我会选择大海, 大海很辽阔, 很自由, 而浅井太小了, 有的时候感觉像被困在其中。

生:我觉得要看自己的喜好, 喜欢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

生:假如我是青蛙, 会觉得在大海中生活很幸福, 很温暖。井可以用来休息, 却不能当作家, 住在里面太寂寞。

生:生活在井底, 想吃东西还得去外面, 大海里有很多好吃的, 还可以看到很多好东西。

师:老师听出来了, 人各有志, 你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但是别忘了“井底之蛙”是用来指目光狭隘的人, 眼界不开阔的人。知道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你们会怎样选择?

生 (齐) :我们会选择大海。

师:这样比较, 青蛙会觉得自己很渺小, 因为在大海, 视野会更开阔。所以我们不去讨论谁对谁错, 这个问题要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去作选择。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种快乐都读出来。

(生练读, 读好两种不同的“乐”。)

【反思:此时的分享品味交流, 再一次印证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我不得不佩服四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学生尽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 教师又进行了点拨, 让学生豁然开朗。此外, 对比朗读建立在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 学生读得有目的, 有层次, 语感在读中自然生成。】

3. 品《“三颗纽扣”的房子》

师:对于《“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篇课文, 你们是怎么理解“大”与“小”的?

生:我们组认为这篇课文中的“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但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一句体现了“大”与“小”, 有些人心胸狭窄, 心胸宽广的人是容得下全世界的。

生:我补充一下, 可以换一种说法, 好人的心就是宽容心和包容心。

师:他们的说法你们支持吗?

生 (齐) :支持。

(师板书:心容全世界、心拳头大)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文章中的句子的第一个心指的是心脏, 第二个心指的是包容心, 不是普通人的心。

生:应该是胸怀。

生:我觉得可以将“三颗纽扣”的小房子比作好人的心, 因为房子很小但容得下那么多的人……”

生:我觉得两者之间是不能比的。

生:正是因为“三颗纽扣”的心胸宽广, 才让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孩子进来躲雨的。

生:如果“三颗纽扣”没有包容心, 房间是容纳不下这么多人的。

师:如此说来, 好人的心可以容纳世界, 那么“三颗纽扣”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好人?

生:让别人躲避了雨。

师:由此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良的人。

生:宽容的人。

生:心胸宽广的人。

生:大方的人。

师:大方体现在哪里呢?大方的人是怎样的呢?

生:有这么多人进他的很小的屋子……

生:有包容心的人。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心”指的是——— (指板书:心容全世界)

生:心胸。

师:还可以指什么?

生:大度。

生:胸襟、胸怀。

师:那么这个“心”呢? (指板书:心拳头大)

生:心脏。

【反思:我用了一个中心句, 串起学生对整篇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逐步提升, 在此过程中他们咬文嚼字的能力也在提升。】

【设计意图:我围绕一个大问题让学生分享交流品味, 学生既感悟了语言文字的含义, 又学习了语言文字的应用。在此过程中, 我顺学而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得意又得言。】

四、承上启下———提升

师:至此, 我们已经把三篇课文的“大”与“小”都找出来了。每篇课文中的“大”与“小”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回去再读读课文, 我们下节课再讨论。下课!

【设计意图:结课时的问题又将引领学生再一次徜徉在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中。】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4篇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4篇)二年级第二单元的美术教学计划 第1篇《我们的风采》教学目标:能够了解服装发展史与服装种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