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1篇
1 现浇混凝土裂缝
1.1 裂缝产生原因
裂缝是混凝土构件常见的质量缺陷。这是由混凝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分为荷载裂缝, 内部应力产生的裂缝和施工裂缝。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气体及水分等组成的非匀质材料。从本质上讲,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随着水泥的硬化, 体积发生变化, 这种变形是不均匀的, 当变形产生的应力大于约束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各种因素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内外温差过大, 混凝土徐变, 基础不均匀沉降, 骨料级配不合格, 水灰比过大, 坍落度过大, 养护不及时等均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1.2 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防止干缩。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 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 增加对现场砂石含水率的测量、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边注浆边振捣并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控制浇筑时间不能过快, 并加强振捣;高温、大风天气时, 会加快混凝土失水。加强表面防护和养护, 避免水份大量流失, 形成截面中与边缘部位硬化不匀和差异收缩。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抹压, 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 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完成前, 禁止踩踏。
2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2.1 强度未达标原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因此混凝土原材料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的含泥量过大、不同型号的水泥混放, 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 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 砂、石没有过磅称量, 不严格控制加水量, 搅拌时间不够, 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亦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同时, 骨料颗粒的粒形、粒径、表面结构和矿物成分, 往往影响混凝土过渡区的特性,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2 防治措施
对进场的水泥必须进行二次复验, 受潮结块的水泥必须进行一次复验。严禁混放不同型号水泥。严格控制配合比, 对水泥和砂石骨料进行过磅称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从而防止水灰比过大。
混凝土充分搅拌以至均匀, 添加顺序为砂子, 水泥, 石子, 水。外加剂溶液应均匀加入水中, 不可直接倒入原料中, 以保证添加剂的均匀性。控制搅拌时间, 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而定。
对骨料进行筛选, 严格控制骨料粒径, 使空隙率较小, 节省水泥, 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产生蜂窝及孔洞
3.1 造成蜂窝孔洞原因
模板表面过于粗糙, 模板缝没有堵严, 湿润不充分。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出现麻面。浇捣过程中,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收或滑浆, 混凝土呈干硬状态。
混凝土搅拌不足, 加水量不准, 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使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 形成蜂窝。
混凝土浇灌没有采取分层浇灌, 造成混凝土离析, 会造成蜂窝麻面。振捣时间过长, 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使碎石集中, 砂浆过少包不住碎石而造成麻面;搅拌时间短, 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以致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而出现麻面。
3.2 解决措施
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级配, 经常检查作到计量准确, 混凝土拌合均匀, 坍落度适合。在高温季节施工时, 向模板外面洒水使之降温, 也能抑制气泡的产生。适当减小混凝土灌注分层厚度, 以减少排气阻力。
模板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缝隙, 应用油毡纸等堵严, 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其次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 不得漏振, 过振。
4 混凝土露筋
4.1 造成露筋原因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产生移动, 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较小, 设置钢筋过密, 骨料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低, 也会造成露筋发生。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使钢筋产生移位, 因而造成露筋。
4.2 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 注意铺设足量垫块, 保证厚度, 固定牢固。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 要选配适当骨料, 避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防止钢筋变形位移,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5 混凝土夹芯
5.1 产生原因
对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灌时, 由于需要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常有木块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 再次浇灌混凝土时, 就夹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
5.2 解决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进行严格清理, 将表面杂物去除干净, 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预留口以便于清理。冬季施工时, 会受冻雪等因素影响, 宜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全部清理干净后, 将开口封板, 然后浇灌混凝土。
6 结语
通过对现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对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6.1 施工前的计量标定
包括对水泥, 沙石料级配及钢筋强度的检验, 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严格控制水灰比。模板需要有足够强度, 保证浇注后不会发生变形。
6.2 边注浆边振捣, 控制浇注时间
振捣应适当, 过短导致混凝土不均匀, 过长导致混凝土离析, 骨料集中。严禁振捣接触钢筋, 造成钢筋产生位移。
6.3 养护期间, 控制好混凝土湿度及温度
混凝土浇灌完后12h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冬季气温<5℃时不得浇水) 。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时, 严禁走人及任何加载。
摘要:混凝土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尤其是框架结构, 大模板等建筑体系。随着在建筑工程中, 现浇混凝土的比重加大, 现浇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现浇混凝土存在的裂缝、露筋、强度、蜂窝孔洞及冬季施工中的各种问题现象的分析, 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施工要求。为同类建筑施工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芳.浅析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病害与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 2007 (5) .
[2] 黄建文.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J].陕西建筑, 2011 (2) .
[3] 金朋飞.浅谈混凝土蜂窝麻面出现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5) .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2篇
1 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初阶段要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 首先筛分应使0.036、0.5、1.0、236、4.75mm筛孔的通过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之内, 使所连成的级配曲线尽量圆滑。1有关规范中规定的矿料级配重量百分比率都是通过筛孔取得, 集料的体积比可以通过试算法或图解法计算。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生各种矿料的视密度不相等时, 应该将体积比转化为重量比。实验室应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混合料的级配和含油量, 通过实验室人员的精确的试验, 使级配、油石比、试件高度、测试温度、形变速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控制好拌合时间, 最长不能超过90秒, 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沥青老化, 细料的用量会大大影响总的矿料表面积, 以至于影响到沥青膜的厚度, 进而影响混合料的质量。伴和设备最好选用间歇式拌和机, 因其可以对集料进行二次筛分和控制温度, 而使集料拌合均匀, 计量准确。改性沥青的粘度较大, 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控制在170℃~180℃之间, 矿料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80℃~190℃之间。可先采用几秒钟的干拌, 技术人员要随时进行检查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 使沥青均匀分布于整个混合料, 以无沥青团块、无花白石子、视觉乌黑发亮为宜。
2 路面施工
2.1 喷洒粘层沥青
铺设玻璃纤维格栅前喷洒的粘层沥青, 最好使用AH-7O热沥青, 比乳化沥青的效果要好。在喷洒透层油时, 要注意渗透深度, 保证在3mm以上。可以通过钻眼和挖掘的方法进行检查。格栅铺好后洒布碎石, 撒铺的碎石粒径控制在5~8mm之间, 或者在10~20mm之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确保格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牢固性。
2.2 混合料运输
混合料装车期间, 控制好混合料的离析。每装一斗, 车子要挪动一次位置。使用的运料车要做好维修, 免得半路出现故障, 造成浪费。2运输前将车辆清洗干净, 如果运距长于半小时的路程, 需要给每辆车配好保温苫布。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必须慢速行驶, 到达摊铺机前的3050厘米处停车, 被推行时防止搓动玻璃格栅, 避免撞击到摊铺机。
2.3 摊铺混合料
对摊铺的路面按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 进行测量放线。在安装导向梁前, 把测量宽度用弹线方法标于两侧路缘石上来控制宽度。摊铺过程中要保证摊铺机供料恒速前进, 在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指导下固定熨平板工作角, 确定路面混合料的摊铺层厚度。然后开始给摊铺机进料, 经过一段摊铺后, 检查松铺厚度, 如果不合乎标准, 再调整螺杆手柄加大工作角。反之则适当减小工作角。经过反复调整工作角使得摊铺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松铺厚度。后续的摊铺就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路面上的管沟井盖在摊铺前安装好且与面层一次碾压成型, 以便保证整体路面的完整性。根据现场能力确定摊铺速度在2.3m/min左右。使用自动调平装置, 摊铺完后使用3m直尺检测。基本上能控制在2mm左右, 比较理想。对于路面拱度的调整不需人工, 摊铺机上都设有拱度调节机构, 只要按照设计要求转动拱度调节器, 可将熨平板调节至路面设计的拱度。
面层施工时接缝处理是很关键的, 斜面接缝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所以接缝的处理必须采用立面接缝, 在当天的摊铺工作结束后即可切割清扫成缝;等第二天再施工前涂刷粘层油并且用烫平板预热。摊铺机螺旋分料器的长度应与熨平板的宽度相适应。当熨平板较宽时, 螺旋分料器亦应较长;反之亦然。摊铺过程中根据摊铺的厚度及具体情况确定螺旋器的使用, 是达到摊铺结果符合设计标准。
2.4 混合料碾压
初碾和终碾的速度控制在3km/h以内, 这样的碾压速度可以保证路面的密实度。进行路面复碾的速度应该控制在5km/h左右。控制好碾压速度尤其在初碾时, 碾压过快容易引起推包和裂纹。在碾压过程中还有一项因素要控制好, 就是压路机的自动喷淋系统, 压路机自动喷洒的咸性水目的就是防止钢轮与沥青粘结。如果洒水量控制不好会使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 从而引起面层出现缝纹现象, 所以喷洒的水量要按最小用量控制。对碾压遍数的控制也要适中, 过少达不到要求, 过多容易发生混合料的弹簧现象, 进而出现裂纹。进行复碾时一般是采用振动碾压, 重复碾压轮宽静压时为1/3轮宽, 振动碾压时约为20cm。
3 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3.1 裂缝控制
沥青混凝土道路在施工中必须满足承载力要求, 这也是质量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保证沥青路面具备一定荷载, 而沥青的相关结构不改变。保证沥青路面的抗疲劳要求, 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在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内, 能有效承受大量路面荷载而不改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相关性能。沥青的特点是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发生融化, 从而导致路面抗压强度的明显下降, 这样就要求施工期间的沥青混凝土, 必须充分保障其温度稳定性。通常寒冷季节出现沥青路面温度裂缝, 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沥青混合料的收缩特性以及抗拉强度决定了路面的抗裂能力, 所以在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特性, 保证其抗裂效果。
3.2 早期剥离控制
早期剥离的诱因是水和交通荷载。产生剥离的重要原因是水的表面张力, 加之行车荷载, 导致沥青于集料分离。施工中避免沥青混凝土早期剥离出现, 需要在沥青混凝土下面铺设沥青与矿粉的混合料作为遮水层, 厚度控制在2.5cm以下。注意排水设施的应用, 也是避免早期剥离产生的好方法。
4 结语
沥青混凝土是广泛应用的道路施工工艺,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形象和道路的使用效果。所以施工中, 必须注意其施工工艺, 保证按照设计标准及相关规范施工。
摘要: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非常广泛, 呼伦贝尔市的道路建设也是广泛使用沥青混凝土结构。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国家出台了各种规范、标准, 但从我市道路建设的实际施工来看, 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集料配合比,摊铺和碾压
参考文献
[1] 朱文天.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技术的发展[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0年Z1期.
[2] 刘丽君.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控制系统设计机理及典型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01期.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3篇
1、工程概况
海南省海榆中线永兴至枫木段改建工程, 本工程起点K13+096, 终点K109+523.686, 全长96.405Km。跨越海口、澄迈、定安、屯昌四个市县。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 路基宽度主要以12米为主。非过村镇地段为沥青路面, 路面结构为4cm SBSAC-13C上面层+6cm AC-20C下面层+36cm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
2、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是一个成套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为了更好地确保施工质量, 必须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优良的施工机械、高素质的人员以及成熟的施工工艺。施工时, 需要从施工准备开始重点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控制, 包括拌和、运输、摊铺以及压实等方面, 从而确保整体的质量。
2.1、施工前准备工作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目前主要是从人、材、机方面进行, 首先需要校准拌合设备的计量、温度以及沥青加入量等方面, 从而确保各类材料的添加量的准确度。为了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针对每一批原材料, 严格地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检测, 同时还需要做好堆放控制;组织相关管理人员, 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培训, 做好相关技术交底, 从而确保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
2.2、配合比设计及铺筑试验段
首先需要通过理论配合比设计进行混合料的控制, 确定初始级配、改性沥青含量以及相关力学和体积参数;然后再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参数比例的调整, 确定各冷料仓集料的添加比例, 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需要有效地控制配合比参数, 通过加热搅拌筛分冷料获得实际级配曲线, 并以此对热料仓的集料比例进行复核, 如果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偏差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修正;铺筑试验段过程中对配合比进行验证, 在获得最终的生产配合比的同时确定混合料搅拌时的进料速度、拌合的时间和温度, 摊铺时的温度、速度和宽度控制, 碾压顺序和碾压温度、松铺系数等多个方面, 从而更好地制定出施工组织设计。
2.3、混合料拌和控制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必须要有效地进行温度和时间控制。通过以往的经验可以知道, 改性沥青温度一般控制在165℃到170℃, 而集料的温度控制在190℃到220℃, 混合料的温度不少于170℃到185℃, 但混合料温度超过了195℃就需要废弃。通过试拌确定拌和过程的时间, 以沥青完全裹覆所有颗粒及拌合均匀为标准, 与普通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要长约5-10s, 干拌要在7s以上, 湿拌也要控制在45-60s。同时整个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监测, 确保混合料的色泽均匀, 包裹性完好, 不发生离析, 同时确保温度达到相关要求。
2.4、混合料的运输控制
运输过程中, 需要做好车辆的调配和温度控制。首先, 运输车数量要根据混合料生产能力、运输的距离、交通的状况和现场施工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次, 在进行装料之前, 需要使用3∶1水与柴油的混合液涂刷车厢并保持清洁干净;最后, 根据运输的实际情况以及时间、天气的变化等采取防雨淋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 如果有混合料发生离析或者是温度过低, 都必须废弃。
2.5、混合料的摊铺控制
在摊铺前进行下承层清扫以及修补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需要在摊铺之前的一天完成, 并通过验收。首先, 需要彻底清扫和冲洗污染物, 刷净砂浆及浮渣;其次, 下承层出现的松散、坑槽等病害需要根据相应的要求进行修补;最后, 检测标高、横坡、平整度等指标, 若影响质量或上面层平整度, 应调平处理。混合料摊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温度控制在170到180℃之间, 若低于160℃就会严重降低摊铺质量和效果。在进行摊铺的时候, 首先需要做好摊铺机熨平板的预热, 确保温度大于85度, 同时将熨平板调整到中强度的压实等级, 确保开始的压实度大于85%。在进行压实的时候, 熨平板不能和路面之间有缝隙, 需要紧密的连接, 从而能够防止因混合料的卡入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摊铺厚度需要有专业设备进行调控, 摊铺机要匀速行驶, 从能够确保整体的平整度。
2.6、混合料的碾压控制
施工中,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工作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为了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 必须要做好压实控制, 碾压的时候需要坚持一个原则“跟的紧、压得慢、频率快、幅度低”, 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的压实效果。在进行碾压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 碾压开始进行的时候, 温度必须要达到150度以上, 碾压结束的温度也要大于90度。在进行碾压的时候, 需要确保压路机平稳后才进振动, 在这个行过程中不能够出现紧急刹车的情况, 另外也需要合理的控制碾压的路线和方向。碾压需要在离路面几十厘米进行, 从而能够防止出现混合料挤出的情况, 同时也要留有一定的剪切区, 确保压实工作的有效开展。
2.7、接缝的施工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会对路面平整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完成终压工作后, 需要关掉找平装置, 同时使用3米直尺在2-3米的范围内进行检查, 如果不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就需要进行处治, 切割处理厚度或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在重新开始摊铺的时候, 先将摊铺机的角度调高半格, 然后在熨平板的下面垫一定厚度的薄木板, 其厚度要根据松铺系数确定。在摊铺机后, 使用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 确保接缝整体的平顺度。选筛一些细料备用, 在起步处如果有离析现象, 需要及时地进行修补。如果有小油饼, 需要使用小铲刀进行修补。
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3.1、SBS改性沥青路面离析控制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离析主要分为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级配离析主要是指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运输、摊铺过程中, 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粗细集料因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离析。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防止混合料级配离析,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完成后进行装车的时候, 不仅要按规定要求数次移动自卸车, 还要合理的控制自卸车与储仓卸料口之间的高度。
对于温度离析主要是指热拌沥青混凝土在运输、摊铺的时候, 各个位置混合料的温度降低程度不一致, 从而使得混合料产生的温度差异, 发生的温度离析现象。因为SBS改性沥青和普通的沥青相比, 具有很大的粘度, 因此对于各个环节的温度要求非常高。运输过程中, 容易产生温度离析的是运输车表面的混合料和运输车厢两侧的混合料。在摊铺的过程中, 容易产生温度离析的是摊铺机两侧混合料。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把控每个环节的温度, 防止离析情况的发生, 确保整体的摊铺和压实效果。
3.2、SBS改性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
在进行上面层施工之前, 需要解决好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质量缺陷问题, 清除杂物、处理局部明显突起或低洼的路段, 因为中下面层主要是为了上面层的平整度打基础, 摊铺机的撒料分布会因多占或少用而受影响, 上面层仅有4cm厚度, 是无法弥补中面层造成的质量缺陷的, 所以必须要保证中面层的清洁度以及平整度。需要及时清理摊铺机前洒落的改性沥青混合料, 因为在已经摊铺好的沥青路面上进行人工修补, 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影响到摊铺质量, 所以整个过程需要确保摊铺机均匀以及连续的操作。摊铺与碾压的速度要合理匹配, 确保其达到相关要求。碾压需要确保碾压遍数, 主要是:首先静压一遍, 然后再振动两遍, 在结束前静压两遍。同时, 还需要控制好粘轮与水隔离的情况, 防止出现温度急骤下降的现象。在碾压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轻后重的碾压方式, 先压边后逐步向中间进行。根据工艺规定, 在进行初压, 复压以及终压的过程中要控制好碾压的速度、遍数、重叠宽度等参数, 从而确保整体的碾压质量。
4、结语
总之,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因为其优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公路工程施工中。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能够更好地确保路面质量, 确保人们的安全出行,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SBS改性沥青具有很多优势, 不仅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好, 同时抗车辙能力也非常强, 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结合工程项目总结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同时分析了生产、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方面的控制要点, 从而更好地确保整体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康龙.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5 (Z1) :128-129.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4篇
1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步骤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 各种新型的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传统公路施工局限性的突破, 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该目的, 就需要对混凝土路面施工各个程序进行协调处理, 不断实现对公路施工整体质量的优化, 实现对混合料与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在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施工操作期间, 其步骤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选取合适的材料模块、施工目标配合比模块、设计生产配合比模块等,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1 材料选择及处理
在对集料进行选择期间, 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一般化原则, 加强整体施工工艺的全面控制。在选择粗集料过程中, 必须对其刚度、耐久度等进行综合分析, 保证粗集料的嵌挤能力得到更好的保证。同时还必须对材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充分了解, 并加强对筛孔颗粒直径的合理控制, 使其能够达到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相关标准[1]。
在对粗集料实施加工处理期间, 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颗式破碎机的合理使用, 对粗集料的存放时间进行适当的控制, 若粗集料存放时间相对较常, 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粉料将集料包裹的现象, 导致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粘附性受到影响。为了保障黏附效果, 需要提前进行黏附试验, 而试验中主要采用未经过水洗处理的碎石来开展, 其能够更好的体现碎石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效果。针对细集料处理则主要按照实际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机制砂的自行制作。若在施工期间遭遇原材料较少的情况, 那么可运用石屑, 在该环节实施期间, 必须合理控制石屑筛孔颗粒直径, 若选取天然砂, 那么就必须确保其整体含量控制在总集料的7%范围内。
1.2 填料施工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填料施工处理期间, 水泥是该环节中非常关键的材料,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必须实现填料结合工作方案来进行优化处理, 在填料粘附性的分析处理期间, 必须结合实际工作的相关要求, 来落实水泥的施工操作和施工量的控制。在完成原材料的筛选完毕之后, 根据相关要求对粗集料矿料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的控制, 更好的加强级配结果的控制, 在整个操作期间, 必须加强对沥青整体用量的全面控制。针对沥青用量在进行确定期间, 可以积极实施马歇尔试验, 落实好相关的高温稳定性试验与水稳定性试验。
1.3 目标配合比
在进行路面施工处理期间, 必须加强对目标配合比的优化处理, 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生产配合比设计效益的提升, 经由对间歇式搅拌机的合理运用,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的合理处理。在对配合比设计模块的生产期间, 必须严格按照目标配合比的相关信息, 将混合料输送到搅拌机中,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 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施工状态来实施模拟操作, 使其能够达到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的相关要求, 借助马歇尔试验与石油比试验来实施, 通过对沥青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整个操作期间, 必须加强对拌合机筛孔环节的合理控制, 以此更好的实现对最大粒径级配范围的合理控制。
在实施试拌试验处理过程中, 必须对生产配合比进行综合验证, 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级配可行性的检查。为了能够确保该环节相关要求得以满足, 必须加强内在质量与外观的检验处理, 在完成路面的碾压之后需对其实施进一步的钻芯试验, 并落实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及时对各种不规范因素进行排除, 促使生产配合比更加优化。
2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控制方案
2.1 加强运输控制
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运输控制过程中, 非常容易发生混合料尘土污染问题以及温度下降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效果, 就必须加强对大吨位自卸车的合理运用, 促使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合理处理。在实施运输处理期间, 必须加强车厢清洁卫生, 以此更好的实现对混合料粘附性的提升, 将洗涤水均匀涂抹在车子的底部, 但严禁使用油水混合物。积极落实对相关质量控制处理措施, 严禁出现混合料离析现象, 以此实现对混合料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 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拌合环节整体效率的全面提升。在实施摊铺操作期间, 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对摊铺车、运料车距离的合理控制[2]。
2.2 混合料摊铺优化
加强对混合料摊铺的优化处理, 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效益的提升, 这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摊铺质量控制方案的全面优化, 促使摊铺施工温度、速度等均能够保持在最佳的范围内。在对摊铺速度控制期间,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平整性的提升,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充分满足, 促使摊铺方案实现全面优化。在进行摊铺操作期间, 通过对其速度进行控制,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整体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 这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温度的合理控制和优化, 以免摊铺阶段发生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给混凝土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处理期间,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通常会出现小幅度的升高, 主要是因热温传递、熨平板等各方因素的共同影响, 为此, 必须对其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使其能够维持在5℃-10℃范围以内。
3 结论
总而言之,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 公路建设规模也逐渐增大, 社会经济对于公路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也因此随之不断的增加,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 合理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能够在保证其达到标准要求的同时, 更好的提升其施工质量, 为此, 根据高等级公路的相关要求,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 同时合理优化能够更好的促进公路质量的提升。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级公路的相关情况, 对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操作工艺以及施工控制方案进行总结, 旨在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 马彦林.影响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因素的探讨[J].四川水泥, 2018 (04) :41.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5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陈天翼认为, 对建筑行业来说, 质量第一, 效率优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补足钢结构建筑需求端短板。从住宅的功能往回推敲, 看消费者住户对钢结构住宅有什么需要, 有什么要求, 企业要按照这些要求去提高性能, 改变功能。比如防火防腐、墙体裂缝、防风等, 材料供应等方面要形成标准化的做法, 进而改变钢结构住宅的品质。二要加强钢结构技术研发和应用。钢结构研发方面重点是钢的使用率的问题, 哪种钢是用得最经济的, 最安全的。此外, 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问题, 防灾减灾方面的考量, 都需要技术支撑。三要加强钢结构建筑的宣传力度。钢结构建筑比混凝土结构成本略高, 必须让消费者看到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四要把钢结构建筑推广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发展绿色环保的建筑, 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使项目真正变成绿色, 必须从材料、设计、规划多方面的考虑, 以绿色理念引导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五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要发挥专家资源的优势, 要组织论证, 要积极提出科学的、合理的一些方案, 提高钢结构装配水平, 为政府提供科学的支撑和决策, 推动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建筑的健康发展。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钢结构化施工工艺
2.1 荷载设计
钢结构的荷载决定着抱枕钢结构的设计情况, 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荷载尽心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保证荷载的准确性, 从而增强钢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在进行钢结构荷载设计过程中, 需要对天气等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从而保证工业厂房钢结构荷载设计符合相关要求。
2.2 防火设计
一般情况下, 如果钢结构温度在100℃以上, 那么钢材的抗压强度和随着温度升高会逐渐递减, 其塑性的变化则刚好相反。一旦钢材温度达到250℃, 钢材的塑性就严重受到影响, 导致蓝脆现象随之产生。基于此, 相关人员必须对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需要进行防火设计, 从而工业厂房的耐热性。
2.3 BIM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基于信息化的BIM技术有效实现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控制, 包括设计优化、建筑结构匹配、建筑部品选型、建筑使用中的运营维护等等。BIM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及施工的效率, 实现建筑工业化。该项目在前期可行性分析中运用BIM技术辅助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初步设计, 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其中包括结构布置优化;建筑与结构匹配分析;楼板体系选型;建筑节点构造细化等工作。采用BIM技术, 实现结构与建筑设计可视化, 满足项目建筑功能高标准的要求。
2.4 支撑系统设计
支撑系统是厂房的支撑框架, 在设计时, 务必要考虑整体结构的刚度是否达标, 只有在钢结构整体强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 厂房的空间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同时有效提高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而在设计支撑系统时, 首先要认真分析厂房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确保厂房的高度等方面设置符合要求, 还需要保证柱间支撑系统设置的稳定性, 并与房屋的横向水平支撑实现合理配置。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工业厂房钢结构的纵向高度, 需要设置两道下段柱支撑, 从而防止温度对支撑系统进行破坏。
2.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钢结构化施工效益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可以完全比照钢结构施工, 仅需配置少量支撑架及外脚手架, 遵循钢结构化施工管理, 最主要的任务是免除外脚手架搭设工项, 减少内支撑架数量, 体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优势, 其效益分析如下:
以某三层框架估算为例, 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建筑高度11.4米, 土建单价估算为每平方米1651元, 模板与支撑费用约为每平方米221元。由表4多层框架模板及支撑架成本表分析显示, 模板与支撑费用估算总计为13.4%, 其中模板为7.41%、支撑架成本为2.04%、外脚手架成本占3.95%、支撑架与外脚手架合计为5.99%。以某现浇高层剪力墙建筑模板与支撑架估算为例, 项目总面积80000平方米, 建筑高度88米, 土建单价估算为每平方米1810元, 模板与支撑费用估算总计约24.6%, 其中模板成本为17.2%、支撑架成本为2.5%、外脚手架成本占4.8%、支撑架与外脚手架成本合计为7.3% (见表1) 。
可见, 免搭设外脚手架, 建造成本可节约3.95%~4.8%左右, 内支撑架成本约占土建成本的2.04%~2.5%, 当预制水平构件施工支撑量减少60%时, 节约成本约为1.2%~1.5%。如果同时计算模板成本占比, 模板、脚手架与土建成本占比约为13.4%~25%,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若能做到无支撑、无外脚手架、无模板, 当预制工厂模具使用次数足够多时, 预制造价成本有可能低于现浇成本, 预制工法真正的经济性完全可以实现。
以上仅对支撑架、外脚手架及模板进行了估算分析。实际上, 除了节约成本, 简化的支撑架及无外脚手架装配化建筑施工, 还节省了搭架工期、避免高空搭架施工高风险作业及高空拆架扬尘污染, 确保绿色施工, 使之真正成为绿色建筑。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装配式建筑, 其目的是为发展省工、省力、省料、省时的节能环保的绿色建造工艺。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 人们对钢结构认识的加深,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超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将会愈来愈多。
摘要:日前, 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和广东省钢结构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钢结构产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以“钢结构建筑——绿色、装配的健康发展”为主题, 关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健康发展。目前, 随着各种装配化建筑设计规范的实施落地, 解决了设计端的大部分问题, 大量新建预制厂建设逐渐展现了构件工业化制作, 而在现场实施、展现成品这一环节上, 多数企业仍习惯性地保留传统建筑建造习惯, 以传统现浇施工工艺进行装配化建筑施工, 装配化施工现场与现浇工地无差别。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 吴楚卿.钢结构设计在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 (08) :80-81.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第6篇
1 清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由于清水混凝土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无论是质量方面还是其他方面, 评定的标准也并不统一, 通过和其他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结合, 清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进行施工时, 对于平整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质量方面, 需要和高级抹灰的质量要求相符, 而且对于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 偏差要控制在两毫米以下。
(2) 在光洁度方面, 要保证外表面使光滑平整的, 棱角必须要分明, 颜色统一, 没有任何的脏东西在上面, 也不要出现损坏。
(3) 普通的清水混凝土需要保证有一致的颜色, 站在八米以外的地方, 不能让观看者看出颜色有偏差, 站在四米以外的地方看, 需要保证清水混凝土的饰面上没有颜色的差别, 外表面的颜色几乎是一致的。
(4) 在清水混凝土的外表面不能出现明显的裂纹, 即便是有裂纹出现在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表面, 也需要保证裂纹的直径在0.15毫米内, 假如裂纹是在普通的清水混凝土的表面的话, 裂纹直径可以放宽到0.2毫米内。
(5) 对于清水混凝土表层的气泡要严格控制, 不能有大的或者是集中的气泡, 对于饰面清水混凝土表层的气泡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对于最大的气泡的深度和直径, 要小于3毫米。而普通清水混凝土表层气泡的深度要在4毫米内, 直径在2毫米内。
2 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注意的问题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 首先需要制作样板墙并对模板的体系进行验证, 另外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适合的施工方案。工作人员在对饰面清水混凝土范围进行确定时, 首先需要做到熟悉图纸,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将施工设计方面所涉及到的问题充分的进行考虑。、
2.2 清水混凝土的浇筑
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浇筑处理时, 需要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保障性能, 制定工作计划, 进行连续浇筑,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冷缝。为了使混凝土看起来更加美观, 可以把缝隙设置在明缝的地方, 与此同时, 对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控制, 使表面所出现的水泥浆是均匀的, 当没有大的气泡出现的时候, 就可以不在进行振捣了。为了不出现大的气泡, 在将清水混凝土入模之前和下一层混凝土建筑之前再进行以此振捣。
2.3 养护方法
由于温差的问题, 在混凝土表面经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色差和收缩问题垂涎, 所以, 需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当试件强度达到3mpa的时候, 才可以进行拆模处理工作。但是在不同的季节, 拆模强度也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在清水混凝土上覆盖一些塑料膜, 定期进行洒水, 对养护时间进行严格把控, 时间在七天以上, 如果在冬天进行施工工作, 对于洒水工作就可以不做, 而养护的时间也要延长, 控制在两周以上, 为了使养护效果更佳, 可以把养护剂、阻燃草帘等等很多的方面结合在一起进行。
2.4 成品保护
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以防止成品受到人为的破坏, 对成品进行大力的保护, 对一些比较容易被破坏的地方引以重视, 在将模拆除之后, 把塑料条先粘上去起到保护作用, 在完工交工之前, 一定要保证其表面不会出现碰撞, 可以选择塑料薄膜对外墙进行保护, 以免使混凝土表面受到污染。
2.5 在施工中怎样修复外表面
在施工过程当中, 如果某些因素影响到了清水混凝土的美观, 没有达到问题, 可以不计较。如果影响很大, 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案。
2.6 透明涂料的涂刷
当施工完成之后, 要在混凝土表面用氟树脂材料涂上一层, 氟树脂涂料在常温环境下比较容易固话, 而且耐久性比较高, 在混凝土表面粉刷这种涂料, 可以使混凝土表面看起来颜色和质感更加均匀, 混凝土的耐久性更强。
3 细节部分施工技术的要求
3.1 明缝处施工
通常情况下, 需要根据结构的形式来确定竖向明缝的情况, 对楼层的施工缝进行协调, 在每一个楼层设置一个水平明缝, 通常会在结构的中间, 明缝的深度要在十毫米, 宽度在二十毫米。再在明缝两边设置其他部分的对称的布置, 使整个建筑外观的美感通过明缝的合理设置显现出来。在对明缝进行施工时, 一般采用分块处理, 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充分考虑, 与楼层的施工缝结合之后在确定明缝分块的大小。
3.2 棱角修补施工
如果说是棱角有很小的损伤, 只用钢丝刷进行必要的清洗就可以了。如果说棱角所出现的损伤比较大, 就需要将那些已经松动的混凝土彻底的清理, 用和清水混凝土颜色相对相同的清水混凝土进行修补, 需要特别注意强度等级要不一样, 因为以后还会进行养护工作。进行过修补的地方, 要再用细砂纸进行打磨。
4 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有很多的优势, 可以使表面更加光滑, 看起来更加美观。但是因为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施工工作并不简单, 需要对很多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 还要和各个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结合起来进行, 使每一道施工工序都得到严格的控制, 保障施工质量过关, 做好养护工作。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 建筑行业有很大的进步, 在建筑工程中, 清水混凝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文章通过对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以及应用进行分析, 对每一项工作做到严格把控, 已达到提高质量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 高纯.铁路站房桥建合一式结构体系的桥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2] 高殿民.单侧支模挂架爬升圆弧清水混凝土模板体系的设计与施工[D].清华大学, 2012.
[3] 郭伟, 路林海, 王龙志, 崔鑫, 王桂玲, 张海霞.清水混凝土概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综述[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 (10) :23-27.[2017-08-18].
混凝土施工工艺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