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精选4篇)
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1篇
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早的从4岁就开始了,个别孩子会迟到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这是由孩子的个体差异造成的,父母不必担心。一般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那么,在换牙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应注意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脱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位置萌出。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来象是双层牙。这时应尽快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前出;同样,倘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使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配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保持应有的.恒牙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2.应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坚韧,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儿童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尚未长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
3.应注意口腔内的卫生保健,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牙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牙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不注意刷牙,喜食甜食,而常常发生龋坏,一旦发生,应及早治疗。
4.应注意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于用舌舔松动牙,应纠正这种不良习惯,以防错始畸形――即牙排列得乱七八槽。
5.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始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牙合畸形,这在牙合的发育过程中,常常可以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而有的错牙合畸形,如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并不能自行调整,而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
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2篇
1、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处理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一般比较常,因此患者和家属要有心理准备。时刻注意患者,如果发现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又出现别的症状或是加大药量,缺乏药物反应时,要想到患者可能有假服药的情况,这是要及时找医生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患者情况,及时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保证病情能得到最佳的控制。病情缓解后,让患者早日参加一些,适当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但不要过度疲劳。
2、观察病情,正规用药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现有精神分裂症早期现象,或已经被确证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医。如果经过治疗,有好转的精神病患者,要坚持服用维持药量较长时间,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和常人一样,就不在服用药物,这样会引发病情的发作。
3、患者居住的室内要保持安静:
喧闹、嘈杂的环境只会干扰患者的情绪,致使精神分裂症症状加重。所以家人要时,刻使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4、忌喝酒吸烟: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有饮酒的习惯,对于这个病,最好不要喝酒。会使精神分裂症更加严重。
5、尽量不让患者单独外出:
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独外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多报道中,都会提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走失,导致家人非常的着急。
以上就是有关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方法的介绍,希望给您带来帮助,我们对待这种疾病,一定要有信心,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相信精神分裂症完全可以治愈。
精神分裂症可治愈,及时治疗是关键
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已不再是难事,经过科学治疗精神分裂症已完全可以治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中,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现采用国外引进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朋友的一致好评。
【特色疗法】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修复受损神经愈后不复发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修复受损神经愈后不复发
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为精神分裂事业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斥巨资从国外引进“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给广大精神分裂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该疗法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大突破。也是目前国内最科学、最专业、最有效疗法,而且还能够杜绝复发,“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的临床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朋友带来福音,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国内精神分裂症专家的一致好评。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如何治疗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神经调控,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不需开颅,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非常适合各种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目前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中国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篇章。
蛋鸡育雏期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第3篇
1 饮水方面
雏鸡出壳后12~14h饮水,可补充雏鸡出壳时体内损失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胎粪;促进体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和提高食欲。试验证明,雏鸡出壳后2d内能饮上足量水者比未饮水的成活率提高30%左右。多数蛋黄吸收不良的弱雏不好动,找不到饮水器,喝不上水,影响了体内的正常代谢,腹部蛋黄吸收受阻,加上外界细菌的入侵,往往6~7d后蛋黄在腹腔内腐败,雏鸡陆续死亡,所以育雏期间7~10d是一个死亡高峰。一般雏鸡刚进鸡舍时,调教其饮水,以后的3d内要对弱鸡进行诱导饮水,使每只雏鸡都能喝上水。初次饮水时在饮水中加入3%~5%的葡萄糖和0.1%维生素C可增强雏鸡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应该注意如葡萄糖溶液浓度太高容易引起雏鸡糊肛。若在水中加食醋2%,可增加雏鸡食欲,同时对肠道有消毒作用。育雏期第1周饮水器里的水要少添、勤添,最好把水加在饮水器的水盘内而不装水罐,喝完再添。1~2周龄期间,雏鸡饮水温度在23℃左右为宜,以后水温可逐渐降至18℃。
2 合理喂料
雏鸡饮水1~2h开食。开食料加水拌湿喂可提高适口性,也便于吞咽,增加雏鸡采食量。试验证明,1~7日龄雏鸡喂湿料比喂干料进食量增加一倍。雏鸡食欲强,多吃才能体壮,抵抗力强。为提高雏鸡采食量,从3日龄开始加喂砂砾,1~2周龄每只雏鸡1周喂1g,粒径1~2mm;3~7周龄期间每只雏鸡1周喂2g,粒径2~3mm。砂砾既可拌在饲料里,也可单独饲喂。饲料中添加1%的生大蒜,不仅能增强食欲,还能预防疾病。对1月龄以内的雏鸡,投料要“少量多次”。1月龄以后,根据雏鸡体重状况增减饲喂次数和饲喂量。
3 温度调节
温度在育雏期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育雏期的季节、外界天气变化、湿度以及育雏舍的设备类型,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初生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如果由孵化间温度突然改变为外界温度,就容易造成雏鸡受凉,引起下痢、糊肛、死亡率提高。如果在夏季育雏,舍外温度在20℃以上或高网育雏,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时,1~3日龄的雏鸡常用适合温度为33~35℃。如果冬季育雏,舍外温度0℃以下,或在早春采取地面垫草育雏,舍外阴雨或化雪天,舍内相对湿度75%以上,舍内温度达到35℃时,雏鸡仍感到寒冷,必须将雏舍温度提高到37~37.5℃,雏鸡才能正常活动采食、饮水,否则雏鸡堆挤在一起取暖,采食量和饮水量减少而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雏鸡舍内要维持恒定的温度,不能忽高忽低,以免引起雏鸡应激和疾病发生。适宜的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很重要,可增强雏鸡的新陈代谢,使雏鸡生长迅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高温育雏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雏鸡生长缓慢,主要表现羽毛生长慢、无光泽、爪干、皮粗糙、皮裂、采食量少、饮水量大,雏鸡瘦弱病多。低温育雏则使雏鸡着凉引起肺炎和肠炎,雏鸡挤缩在一起不好动,影响采食、饮水及生长发育,同时还易挤堆压死。温度适宜与否可以从雏鸡的行动上看出,当发现雏鸡远离热源、伸翅、张嘴、喘气、频频喝水、不愿吃食,说明舍温过高,需缓缓降温;如果雏鸡靠近热源、拥挤、缩颈蹙头、“叽叽”颤叫,说明温度太低,要提高温度。只有当雏鸡采食后均匀散开,安静相处,幼雏伸颈,且能熟睡,表明温度适宜。
4 舍内湿度控制
一般在雏鸡2周龄内保持相对湿度60%~75%,以后湿度为55%左右。如果湿度过高,雏鸡腹内余留蛋黄不易吸收。如垫草易发霉,容易诱发球虫病等各种疾病。降低湿度的方法有:(1)加强通风换气,打开气窗,用火炉加温的雏鸡舍有助于降低湿度;(2)勤更换潮湿垫草;(3)防止饮水器内的水洒漏在垫草上,增加饮水器高度;(4)雏鸡舍周围洒放炉灰、沸石粉或其它干燥剂。湿度过低,特别是头两周内雏鸡生长缓慢、羽毛干焦、爪、胫干瘦,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如果湿度不够,可采取如下方法:(1)舍内喷雾,水中可加消毒液,如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硼酸等;(2)用火炉加温,在炉上放一壶水,让其蒸发而增加湿度。
5 光照时间
育雏第1周要求光照时间较长,照度也较强,较强的光照可刺激幼雏兴奋,增加活动量,促进饮水、采食。通常1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为24h,以后每3d减少1h,光照强度为4w/m2。第2周以后采用弱光照明,以免雏鸡发生啄癖或使雏鸡采食后仍过于兴奋,影响生长。育雏育成阶段的光照原则是只可渐减不可增加。
6 分群管理
身体健壮及体重整齐的鸡群容易管理,不易发病,并且育成后产蛋率高、高峰期长。根据雏鸡生长情况,从3日龄起把雏鸡大小强弱分成若干小群,分开喂养,从饲料量及营养结构方面区别对待,使弱鸡逐渐赶上去,才能提高雏鸡均匀度。均匀度小于25%的鸡群病死率非常高,瘦弱鸡长期吃不够食、饮不上水而导致逐渐死亡。如遇应激惊吓、寒冷等情况,弱小雏鸡常被强雏鸡挤压死。分群工作要经常进行,最少2周重新分1次,每天要进行个别调整。造成均匀度差的原因主要是开始几天温度过低;断喙不合适;鸡龄不同的雏鸡混在一起;喂料用具不足或分配不均匀;饲料营养配比不当、鸡群密度大、疾病或舍内小气候条件恶劣等。大小、强弱分开,才是提高均匀度的有效措施。
7 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呼吸频率高,群体的饲养密度大,需氧量大,加上雏鸡舍内的垫草、粪以及剩余饲料的残渣腐败分解产生有毒气体,长期不注意通风换气,影响舍内空气质量,雏鸡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雏鸡抗病能力降低、体质弱、生长缓慢、易得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增加。
在加强雏鸡舍内通风换气的同时要注意贼风,为避免贼风进入雏鸡舍内,新鲜空气应从整个侧墙的上方进入舍内,原则是在确保舍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多的通风换气。如果鸡舍内发现CO,应立即检查供暖系统。
肿瘤病人康复期应注意的问题 第4篇
(一)饮食方面:
1肿瘤病人需补充合理的营养,有利于恢复体力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认为肿瘤病人不能增加营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在临床上至今没有看到因补充营养促使病人复发或死亡的报告。不少临床资料提到肿瘤病人补充营养配合治疗能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增加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使原先因营养不良而无法进行抗癌治疗的病人能接受治疗。
2饮食不要忌口,忌口越严重的病人摄取的营养成份不协调,不平衡,不合理,对病后的康复是不利的。特别是肿瘤病人不能吃鸡和鸡蛋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不可取的,因鸡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的蛋白质最容易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吃中药时要否忌口由中医师决定。
3少吃高脂、油炸、烧烤、烟熏和腌制食品,不吃霉变食物。这些年来我国乳腺癌和大肠癌的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这与我国饮食结构改变,摄入较多的高脂饮食有關,因食品经油炸、烟熏、腌制加工后成份发生了改变,会含有促癌物或致癌物,少吃为宜。霉变食物有可能被黄曲霉菌污染,其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动物实验已证明可诱发原发性肝癌。
4适量饮酒:酒精是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过度饮酒不仅直接损害肝、肠、胃、心脏及肾等脏器,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酒精还能活化多种致癌因子,诱发正常细胞的突变。所以饮酒要适量,建议晚餐时饮少量葡萄酒可以起到舒筋活血及保护心血管的保健作用。
5肿瘤病人最好补充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吸收的食品为宜,如兔肉、牛肉、鸡肉、鱼、虾等,豆制食品和奶制品要多吃,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机体必需的各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蔬菜中以胡萝卜、萝卜、番茄、洋葱、花菜、小白菜、包心菜、菠菜最好,水果则以苹果、西瓜为佳。
(二)尽量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
生癌的人群有比较软弱的一面,或者基因方面有所缺陷,受到外界致癌因素攻击时容易生癌,所以癌症康复病人要尽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预防肿瘤的复发或第二个原发肿瘤的发生。
1要远离烟草:香烟燃烧物中有近50种有毒化学物质,特别是尼古丁、焦油、亚硝胺、甲醛、芳烃等都是致癌物,对肺癌、咽喉癌、胃癌、肾癌、膀胱癌等的发生關系密切。有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吸烟与不吸烟患肺癌的危险性高10倍以上,若再接触有害工种(如锡或石棉的开采)危险性增至20倍以上,近年英国、美国、荷兰等一些欧美国家,由于限制吸烟的法律和条例的实施,已使男性肺癌的死亡率渐趋稳定和下降。被动吸烟同样有害、日本对被动吸烟与肺癌關系的研究资料表明,不吸烟的妻子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性要增加30%。所以康复期肿瘤病人一定要戒烟,不吸烟者要远离二手烟的接触,这对肿瘤的康复是大有好处的。
2厨房的油烟中含有致癌物,一定要做好厨房的通风,烹调好食物后尽量少在厨房中逗留,以减少油烟的吸入。炸过一次食物的剩油不能第二次再食用,因沸腾过的食用油已变质有致癌物,食后对身体是不利的。
3装饰房子应注意对甲醛和苯类化学物的防护。WHO153号公告明确指出,甲醛对儿童白血病關系密切。苯类化学物中以油漆中的苯并芘为典型代表,是强致癌物。所以装饰新居一定要选用高质量的环保建材,新居装饰好后一定要做好通风,排除异味后安全入住。
4注意对家电电离辐射的防护:接触过多的电离辐射对健康是不利的,有报道放射线可诱发白血病和皮肤癌的发生,所以国家已明文规定对儿童和怀孕妇女禁用放射线检查身体。在使用家庭电器时我们应尽量减少电离辐射的接触,多喝绿茶以及睡前洗脸去除面部的电离尘埃对健康是有益的。
5残留在蔬菜和水果表面的农药要尽量去除:因机体摄入过多的剧毒农药会损伤肝肾功能,继之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病人的康复是不利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一定要在清水中多漂洗清除农药。
6汽车尾气中有强致癌物要尽量少接触:散步时尽量走湖边和小巷,如堵车汽车密集排队等候时要關好车窗,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的吸入。
7紫外线的防护:WHO2006年公告指出,过量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在烈日下工作和行走时要注意防晒。
8染发剂问题:染发剂中含的对苯二胺对身体肯定有害,染发时染发剂尽量少接触头皮,头皮破损时不能染发,不然将会吸入更多的有毒物质,一年内染发次数应控制在4次以内,肿瘤康复病人最好不要染发。
(三)心理调节和心态平衡是至關重要的:
建立起良好的心态和开朗的性格有利于肿瘤患者的康复,碰到突发事变或挫折时要沉着冷静的处理,尽早从烦恼和忧郁中解脱出来。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保持良好的机体免疫能力。古人说:笑一笑,十年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吃同样的药物,接受同样的治疗,由于不同的心态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社会、家庭、亲友要主动为癌症康复患者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给予多方面的關怀和照顾,让他们生活在亲情和温暖之中,这对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有作用的。另外,癌症康复者积极参加各种癌症康复活动和社会活动,如抗癌明星参加肿瘤防治宣讲团介绍抗癌经验等,对调整情绪、建立良好的心态是很有帮助的。
(四)锻炼和活动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肿瘤康复者也要积极参与锻炼和活动。锻炼和活动的方式和程度要因人而异,掌握分寸,贵在坚持。推荐最简单的适宜的活动方式是行走,坚持每周至少行走4~5次,每次行走40分钟以上,速度要视体力而行,活动下来感到身体微微发热,稍有出汗为最适宜。
(五)参加工作问题:
我认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早参加工作越好,可以从半天工作或轻便工作开始,因工作的环境、同事的關心、集体的温暖给康复者带来的良好情绪和心态对康复是极为有利的。
(六)定期检查很重要:
定期检查一方面可以得到医生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更好地康复,另一方面或许可以查出你自己还未觉察和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可得到及时的处理。我这里有个病例:99年桐乡有位女教师患乳腺癌治疗后已3年余,她自认为康复得很好,己有1年多未来检查,我动员她来检查后竟意外的发现右肺有一个3×3厘米的圆形肿块,最后手术证实是第二个原发癌——肺癌,随访至今已12年仍健在。定期检查也可为医院积累治疗经验,有利于医院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定期检查时间康复1年内应2~3月检查一次,1~3年内以4~6月检查一次为宜,3年后可1年复查一次。
(七)關于服用中药问题:
中医中药是祖国医学的宝库,它对肿瘤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有些中药或中成药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如斑蟊素已应用于对肝癌、食道癌和肺癌的治疗中;2、有些中药有预防癌变的作用,如女贞子、菟丝子及一些真菌药材;3、中药可起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扶正固本的作用。如人参、黄芪、破壁灵芝孢子粉等;4、中药能改善病人体征,消除或缓解某些症状的作用,如灵芝、冬虫夏草等;5、中药可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中医会根据不同的毒副反应辨证论治。但中药并不是每一个肿瘤康复者都必须服用的,也有因人而异的问题。必须指出的是,中药、中成药也是药,也有其毒性的一面,如最近报道的鱼腥草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因过敏及毒性反应引起病例死亡的事件,所以夸大中药效果,甚至提出肿瘤康复病人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中药的说法,我认为也是一种误导,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儿童换牙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