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1篇

学号:201305071106

院系: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班

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

据1998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严重。总之,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重金属。

渤海污染继续加重。海域内90%的监测站位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其中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过三类标准。另外,渤海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和渔业资源衰退。据调查,10年来渤海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经济鱼类低龄化、个体小型化、生长周期缩短。

黄海污染总体较轻。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

东海污染严重。海域78%的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

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海域内28%的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 1 、 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90 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 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 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但2004 年的数据显示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 ,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 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的 1/ 3 ,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黄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受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东海主要污染区域相对集中且污染程度较重 ,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重相对较大;南海总体污染程度较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中大部分为较清洁和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汕头和湛江港近岸局部水域。 2 、 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20 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 2/ 3 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对我国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入海口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着其直接承受沿海、沿江居民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及残渣、造纸工业废物等富含有机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是污染物最为集中,密度最高的区域。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有机物和重金属。 3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4 、 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在我国近岸、近海和远海海域中,海洋沉积物主要污染物为汞、铜、镉、铅、砷、滴滴涕、多氯联、有机质等。其中,大连湾、锦州湾和珠江口海域沉积物五年来污染持续加重。部分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 。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很不乐观,不仅是由于多种污染和不合理开发等原因造成的,而且还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有关。

1、海洋污染源的形成 ① 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 85 %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 ,合计占总量的 95 %以上,还有硫化物、锌、铅、铬、挥发酚、氰化物、铜、镉、汞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② 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我国曾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 ,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下降。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岸工程破坏自然滩涂,我国沿岸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有160个。许多海湾已建有大、中型港口,小型海湾普遍为天然渔港。但是,在大城市毗邻的海湾,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③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作业污染,即海洋油田的勘探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二是突发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 ④ 倾倒废物污染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加大了对海洋倾倒区的使用力度,其中倾倒的废物主要是疏浚物、渣土等。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倾倒区的个数由2001年的61个增加到了2004年的80个,签发的倾倒许可证数由2001年的541份增加到2004年的602份,倾倒的废物量从2001年的8965.2万立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4661万立方米。国家海洋局对部分海洋倾倒区的全面监测结果显示:与倾倒区选划时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个别海洋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部分倾倒区及周边底栖环境的总生物量略有减少,底质环境状况局部倾倒区恶化,但尚有底栖生物存在,其优势类群主要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部分倾倒区的水深略有减少。 ⑤ 船舶排放污染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主要指船舶在航行、停泊、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的污染物来自于船舶。特别是海洋中石油类污染物,其中陆上工业排放和城市排放占37%,而船舶操作性排放则占33%。船舶排放物已经成为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扰乱海洋生态平衡系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船舶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民用船舶污染和军用船舶污染。民用船舶污染主要是操作性污染,即船舶有意识地将船舶产生的污染物质排放入海,军用船舶除了能产生民用船舶的污染之外,其核动力船舶还能产生放射性辐射污染。 ⑥ 海上事故污染

海上事故污染是指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由于不可抗力致使船舶触礁、碰撞、搁浅、爆炸等事故,使有害物质进入海洋,对局部海域造成重大污染。这类事故 多发生于近岸海域,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特别大,主要有溢油污染、化学危险品污染、液化气船重大事故污染等。

2、海洋污染的深层次原因 ① 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② 社会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资料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约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 ③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近岸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对海 洋环境的污染、来自海洋石油勘探的污染、海洋开发活动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污染、港口建设对海洋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④ 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油等所导致外,还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过生物体富集或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或其他生物。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现代海战武器(如激光炮、电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中。此外,目前一些国家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实验活动直接或间接对我国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⑤ 海洋监察手段落后和执行力不足

国家海洋局每年承担常规海洋环境监测,以及两次污染基线调查、陆源污染及重点排污调查、几个海湾的海洋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调查,以对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污染源的对应关系仍不清 楚,还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另外,在监测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方面体现出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施对策

第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制定新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统筹部署全国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设。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来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和重要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与协调管理,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全国一盘棋”。

第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提高森林、草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在一些关键地区尤为如此。

第三,加强各级政府在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协调,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局面。生态系统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有效协调,取决于各类社会团体(企业、社区、NGO等)的广泛参与。

第四,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增强对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长期投入。近十多年中央政府的工程项目投入和财政补贴在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加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提高对生态系统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开展5年一次的国家生态系统状况评估,推动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监测、研究与示范,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六,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目前,我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因此,要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七,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所产生的“三废”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2篇

学科:环境科学

词目:土壤修复技术

英文: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释文: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污染物进人生态循环系统,如果超过土壤的自净作用的负荷,即形成土壤污染。土壤因吸附能力、氧化还原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可缓冲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以上统称为土壤自净能力。土壤自净作用的机理,既是土壤环境容量的理论依据,又是选择针对土壤环境污染调控与污染修复措施的理论基础。尽管土壤环境具有多种净化作用,而且也可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土壤环境的净化能力,但其净化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预防土壤污染是保护土壤环境的根本措施。[1]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

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可按暴露情景和处置地点分类。

按暴露情景分类:

可以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分类。对污染源进行处理的技术有生物修

复、植物修复、生物通风、自然降解、生物堆、化学氧化、土壤淋洗、电动分离、气提技

术、热处理、挖掘等;对暴露途径进行阻断的方法有稳定/固化、帽封、垂直/水平阻控系统

等;降低受体风险的制度控制措施有增加室内通风强度、引入清洁空气、减少室内外扬尘、

减少人体与粉尘的接触、对裸土进行覆盖、减少人体与土壤的接触、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使

用类型、设立物障、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工作人员及其他受体转移等。

按处置地点分类:

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

技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异位修复技术可分为挖掘和异位

处理处置技术。

原位处理:在污染区原地钻一组注水井,用泵注入微生物、水和营养物,通入空气。另外钻一组抽水井,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呈流动状态,促使微生物和营养物均匀分布。此工艺简单,费用低,但处理速度慢。原位处理也可用于污染河流底泥的生物修复。

土壤与土壤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 大气污染了,人们无法呼吸;水体污染了,人们不能饮水;土壤污染了,我们没有粮食吃;生物污染了,人类可能没有肉食吃,或者人直接病死。所以说,环境污染非常可怕。这里我们只谈土壤污染。

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组成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地球表面,土壤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连接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

植物直接生长土壤上,土壤是植物营养物质的最主要的供应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没有土壤,就长不出植物,更别提庄稼了。岩石上至多生长一些地衣、苔藓,水里还有一些浮游生物,人类能靠地衣、苔藓、浮游生物养活吗?

所以说,土壤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土壤,或者说是土地,还是人类社会演替发展的关键因素。封建地主控制了土地,统治了农民;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然而,各种人为与自然的因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原有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丧失耕作价值,并危及食物链安全与人类自身健康。这种丧失了耕作价值的土壤称为污染土壤。 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等。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截至1996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5亿亩;到2006年10月31日,这个数字锐减为18.27亿亩,10年净减少1.24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40万亩!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而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编辑本段土壤污染原因分析

城市土壤承载着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土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世界各国对此问题开始予以高度重视,德国土壤学会在1988年成立了城市土壤工作组;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对纽约等城市开始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土壤污染的研究。

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及与之相伴的工业排污,使城市土壤化学性质发生重要变化。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超标排污等,使重金属大量沉积于土壤中,其中以铅、锌等金属元素污染最为严重,在我国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城市,土壤的铅含量都非常高。

另外,污水所含成分复杂,污水性质不同,对土壤危害程度也不同,如含有三氯乙醛等有机物的污水极易引起急性中毒;含有无机物如重金属、氟化物、硝酸盐和有机氯农药等的污水往往在土壤、植被以至地下水中形成残留和累积,造成植被受害,甚至寸草不生,并会间接引起人畜慢性中毒。

人类活动是影响城市土壤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土地利用状况、人类活动强度、污染累计时间的长短和距离污染源的远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北京城市公园土壤的铅污染研究发现,历史悠久,客流量大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铅含量明显偏高;对大多数开放历史较短、客流量小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表土一般都未见明显的铅污染。研究发现: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的99%以上累积量分布在50米的范围内。 城市建设初期建立的化学、工业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厂区的土地受到了严重污染,尤以重金属土壤污染为主。土地中的重金属经过一定时间的迁移,对厂区周围的土壤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编辑本段土壤污染物分类

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按性质分主要有:1)有机物质,其中数量较大而又比较重要的是化学农药,尤其是有机氯、有机磷农药;2)氮素和磷素化学肥料;3)铬、铜、锌、铅、汞、镉、砷等重金属;4)放射性元素,尤其是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137Cs;5)肠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肠寄生虫、霍乱弧菌、结核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类。

另外,土壤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CO

2、CH

4、H2S、H

2、NH3等气体,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成为土壤的污染物。

根据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土壤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放射性污染土壤以及复合污染土壤等类型。多数污染土壤以重金属为主,局部地方以金属-有机废弃物的形式出现。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很多,如工厂固体废弃物、污泥、大气沉降物、农用化肥等。

各种加工业活动都有可能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飞尘、模沙、研磨剂、离子交换树脂、废催化剂和活性炭、耐火砖等。有些金属,如砷、镉和铅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产生气化现象,转化成氧化物并以微粒的形式冷凝,沉降下来。

石油工业的各种有机污染物,己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越来越多,在已知的700万余种有机物中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达10万种以上,且以每年2000种的速度递增。其中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类、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含氯溶剂、炸药、农药等越来越多。它们一旦进入土壤环境,不仅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且可通过动植物转移到食物链中,成为人类的隐形杀手。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酚类和氰类物质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农药。酚类和氰类物质的来源很广,如某些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烃类、有机酸、醛类、氰化物、氨、各类聚合物、焦油等污染物。

编辑本段技术研发

1、“863”计划将研发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发布“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07第二批重点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位列本批7个项目首位。 这个项目指南提到,近年来,中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

项目总体目标为,针对中国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物化方法与技术,研制高效修复功能材料与关键设备;开发具有复合技术协同的修复工艺,集成适合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中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油田区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石油组分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研制高效复合修复菌剂,选育适合油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修复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针对油田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发环境友好的脱附制剂,研发石油污染物高效物化脱附、分解技术,开发重组分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工艺,构建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研制物化、生物修复关键设备,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物化生物耦合修复工程示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据悉,“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战略目标是:研究大幅度增加资源储备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研究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蜈蚣草修复砷污染

蜈蚣草修复砷污染土壤技术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运用,成效显著。

广西、云南等地遇到洪水时,上游堆积的开采矿产中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水就顺势蔓延下来,造成下游上百公里的河道和农田受到污染,从而大面积稻田绝收或严重减产。人长时间暴露在含砷环境中可诱发癌症,高剂量砷可导致死亡。

陈同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999年在中国本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至今已开发出3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植物修复的成套技术,并鉴别出在中国生长的16种能够吸收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植物。

休复前:湖南郴州苏仙区邓家塘乡因砷污染导致600多亩稻田弃耕、2人死亡、400多人集体住院,诱发严重纠纷和暴力冲突,曾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门报道。

在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973前期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陈同斌研究员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地。修复后:在田间种植条件下,蜈蚣草叶片含砷量高达0.8%,有力证明了蜈蚣草在砷污染土壤的治理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陈同斌研究组应广西人事厅邀请,受当地政府委托进行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修复前:广西某县因洪灾造成超过5000亩农田土壤被严重污染,部分土壤甚至寸草不生,这已成为广西当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修复后:建立污染土地的植物修复示范工程,目前已开始种植超富集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验,取得初步成效。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陈同斌研究小组在云南开展植物修复与植物采矿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地严重的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保障了人民的安全健康。

3、日本开发出简易无害的土壤消毒法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宣布,千叶县农业综合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简易土壤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好且不会危害环境。

据报道,这种土壤消毒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在土壤上喷洒用水调和的浓度为2%左右的酒精,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到2周。研究人员介绍说,酒精能降低土壤内含氧量,从而起到灭虫效果。

据报道,新方法可轻松杀灭害虫和病原菌,消毒效果几乎等同于溴甲烷,而后者因为会破坏臭氧层被禁用。酒精几天后就会在土壤中分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在黄瓜地内进行了1周左右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未洒酒精溶液的土壤所培育的黄瓜根部有寄生虫,而经酒精处理的土壤中的黄瓜生长正常,根部未发现寄生虫。

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

目前在中国大陆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没有一家从事商业化治理的专业公司。

大部分的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治理公司都是在利用国家拨款做示范工程,大部分的专业公司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修复没有国家标准,利用物理法、化学法等技术和工艺进行土地修复,投资太大,而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和工艺导致的主要问题是收集到的修复植物的后续处理问题。

北京天地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先进技术,开发的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天地德科技有限公司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是利用沼气能源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同时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技术和工艺路线,可以解决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收获物后续处理的难题,实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物质能源协调发展。该技术对收集到的修复植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即便在没有国家的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也是可以生存的。重金属植物修复和沼气生产都是成熟技术,因此对二者进行技术集成和创新,将开创中国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新时代。

北京天地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耐重金属污染的沼气专用能源作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地、水面建立生物能源基地,通过反复的种植和刈割富集重金属的能源植物的地上部分,可以有效地降低生长环境中土壤、水体或水体沉积物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实现土地修复;同时收集物做为生产沼气的原料,生产沼气。

重金属不比一般的污染物质,在化学上元素是不灭的,所以要降低污染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降低它在环境中过度集约和累积的浓度。可以通过种植对可耐受重金属植物,利用反复的种植和刈割的方法,便可平分(淡化)原污染地重金属的含量,并降低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替代石化燃料的新型能源,但发展生物质能源势必要占用大量耕地,而依靠农用地开发此类植物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从长远来看,利用边缘土壤进行能源植物的开发将是解决生物质能源原料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因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不适宜种植进入食物链的作物,如果利用这些土壤种植能源植物,既可以解决能源用地问题,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修复意义。

1、能源植物选择

(1)可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能源植物

导致土壤污染的重金属主要包括 As、Cd、Co、Cr、Cu、Hg、Mn、Ni、Pb和 Zn 等 ,一般为几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生长季节和土地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植物, 能源高粱、苎麻、能源甘蔗、能源玉米、苜蓿和柳树、向日葵、能源油菜、能源黑麦、马铃薯、红薯。

在污染湿地水体或沉积物治理可以选择能源水稻、互花米草、水葫芦、芦苇等能源植物。 (2)沼气专用能源作物

目前在欧洲以整株青贮的玉米、能源型甜菜和若干牧草,如虉草、冬黑麦和芒均为理想的原料,生产沼气,被特称为“沼气专用能源作物”,专用能源作物成为制沼气的新原料。

对玉米收获前后的秸秆成分的分析发现,对于秸秆厌氧发酵性能至关重要的 4 项指标,在秸秆变干后都发生了非常不利于沼气发酵和其他生物能转化方式的变化。例如木质素含量几乎提高了 1 倍,使木质素大量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晶,严重阻碍了后两者在生化转化过程中的降解。 其次,对于在中国被寄与很大希望、但又存在着致命性技术障碍的“非粮”能源作物甜高粱而言,其收获后加工期过短(不到 2 个月)是当前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但如果变甜高粱直接加工酒精的技术路线为甜高粱整株青贮再发酵加工成沼气,则由于青贮料易于保存,可常年随取随用,问题即迎刃而解,而且能量净产出还可能增高。另外,严重萎缩的北方甜菜可能会因改种能源甜菜而迎来重新振兴的好机遇。

产气植物的碳氮比,一般选用植物体的碳氮比为25~30.5/1;碳氮比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沼气发酵细菌生长分裂,而某些有害菌则成优势菌群,造成沼气池产气少甚至不产气。

农村的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水草等,作为沼气原料的碳氮比合适,

2、能源植物种植

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以能源植物种植为目标,将农艺措施、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耐重金属的麻类和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技术、超富集植物等生物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田间进行综合应用。

一是修复轻度污染土壤。采取控制土壤水分、改变耕作制度、调整部分作物种类、合理施肥、灌溉等农艺措施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等物理、化学措施修复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

二是中度污染土壤改种。开展技术攻关,对中度污染的土壤,采用适宜的治污模式和技术,以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经济作物苎麻和薯类为主。 三是重度污染土壤变性。对于重度污染型土壤,采用重金属钝化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相结合或变性改为绿化用地。

对于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可以采用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结合处理的方法、 由于植物生长受季节控制,而且重金属累积过多,会对植物造成毒害,采用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结合处理的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植物,在不同季节对污水进行净化,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

3、种苗繁育

植物在种子成熟后,收获的秸杆碳氮比过高,不利于沼气的产生。因此能源植物收获期不是在种子成熟后,而是在种子成熟前收割,因此种苗繁育的问题必须解决,除了异地制种外,可以采用非试管快繁技术,利用植物嫩鞘、叶片、茎杆进行无性繁殖的育苗。利用植物法修复污染土地,需要建设种苗无性繁育基地。

4、能源植物收获

能源植物的收割要根据使用目的来确定,作为以沼气生产为目标的沼气专用植物腊熟期是最佳收获期。

栽培沼气专用能源作物生产沼气这样一种新原料和生物能利用新的转化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了能源作物(特别是专用玉米等)能够高效转化太阳能的优势,获得最大的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biomass)和生物能产出(而非传统育种追求的最大籽粒量产出);

由于能源植物种植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biomass)和生物能产出,而且积累在茎、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作物完全成熟前,仍以可溶态保留于青贮料中,易于高效转化为沼气或其他形式生物质能源(如生物乙醇、沼气)。而一般情况下,随着作物完全成熟及秸秆变干,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难以分解的成分。因此沼气专用能源作物不能在作物完全成熟及秸秆变干后收割。

5、后续处理

如何处理富集植物是植物修复的难题。因为重金属的活性太强,如果处理不当,富集植物就又可能再一次成为污染源”。目前还没有一种处理这种“吸毒植物”的有效办法。植物成熟后,只有填埋或焚烧两种选择, 本方案采用利用污染土地或水面建设能源作物种植基地。种植沼气专用能源作物,一方面通过植物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对富集重金属的生物量通过生物炼制技术生产生物能源和回收重金属。 首先对收获的沼气专用能源作物采用整株青贮,以备生产沼气使用。然后采用生物拆解技术,将植物拆解分离,固态部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及基本不含有可溶性重金属盐。固态部分可以加工成生物成型燃料,生物成型燃料是一种清洁燃料。

液态部分主要是半纤维素和各种糖类以及可溶性重金属盐。对于液态部分通过发酵技术进行处理。生产生物燃料沼气,在发酵过程中可溶性重金属盐转化为重金属硫酸盐沉淀被分离。

能源植物生产沼气,沼气提纯后就是生物天然气,可以替代汽车用天然气。也可以直接用来发电。

德国利用沼气专用植物生产沼气采用2 个厌氧反应罐容积各 1 500 m3,采用高温(49.5℃)发酵工艺。年耗青贮原料 5940 t,每天沼气产量 5150 m 3/d。

沼气直接发电,发电产能 500 kW(热电联产)。年发电和供热量分别为 415 万 kW*h 和 4 220 MW*h;电全部售给电网(14.5 欧分/KW*h);热量出售 1/3 。

6、植物修复后续处理为什么选择生产沼气 (1)沼气是最有效的生物燃料

英国国立农业合约联盟(NAAC)2007会上提出生物燃料占据重要地位此会大会上,TimEvans所作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介绍了他经营的RenewableZukunft公司进行的一个“小测试”(MiniTest),其中使用了生物燃料的对比试验,以展示由1公顷能源作物制成的各生物燃料可使汽车行驶的距离,而沼气是当之无愧的胜者。

在测试中生物柴油表现最差,车辆仅行使2万公里(5,030英里/英亩);生物乙醇使车辆行使3万公里/公顷(7,540英里/英亩);人造生物柴油(一种由生物质气化制成的新一代生物燃料,可通过费托法(Fisher-TropschProcess)转变为液体燃料)则有显著提高,车辆可行使7万公里(13,960英里/英亩);但由厌氧发酵的农作物、泥浆、有机废物产生的沼气生物沼气可使车辆行使将近9.7万公里/公顷(24,390英里/英亩),几乎是生物柴油的5倍。 (2)技术成熟,生产稳定 沼气生产与第二代生物燃料(如纤维素乙醇、液体生物燃料)相比,沼气是一种成熟的技术。

首先在原料预处理技术上它是在秸秆发酵前的预处理过程中引入畜牧业的青贮技术,既解决了秸秆的保存及消化问题,又能促进其后期发酵;

在进料方式上,该技术通过优化设计饲料行业敞开式的气动输送设备,实现了大粒径物料的密闭输送;

(3)规模可大,可小,便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

由于生物量收集半径可以控制,降低原料收集成本,加工后的产品方便长途运输,可以满足下游产业大规模生产需求。 (4)市场无限,产品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

天然气是最重要的理想洁净燃料,但我国天然气的储量较为不足,而且工业用(发电,合成氨等)需求量非常大。截止到2006年1月,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只占全世界总量的0.9%。天然气贡献的能量只占能源总消费量的2.5%(而世界平均是25%)。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年需求量达2500亿 m3,缺口将达到900亿m3。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个预测还是在完全排除8亿农村人口使用天然气的情况下作出的。否则,届时我国天然气的缺口将会是极为惊人的数量。

沼气可以直接向用户出售,如果加工生产天然气,可以直接作为汽车燃料销售,不需要与其他燃油混合 (5)经济效益好,产业链长。。

可以深加工,生产甲烷和二氧化碳气,残渣可以综合利用。沼气夜可以做液态肥料/由于产业链长综合经济效益高

7、沼气利用及安全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中含有水分(H2O)和硫化氢(H2S),H2S气体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对管道、仪表及设备还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通常利用脱水装置进行,一般采用重力法进行分离。 对污泥厌氧消化最主要的问题涉及沼气脱硫和尾气有效控制。脱硫的目的也在于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的排放。

沼气中的硫化氢对于管道和设备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同时其在燃烧时将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规范中规定硫化氢含量必须低于20mg/m3。污泥厌氧消化池中沼气的硫化氢含量为沼气中 H2S 浓度为 0.1%~2%,超过规范规定的质量指标,必须进行脱硫处理。 用于沼气脱硫的方法有两种,即生物法和物化法。生物法主要分为生物洗涤和生物过滤两种方式。20 世纪 80 年代在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有相当数量工业规模的各类生物净化装置投入使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荷兰等对生物脱硫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已经商品化。2004年5月,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引进了帕克公司的生物脱硫技术并率先用于沼气脱硫,将沼气的硫化氢含量从14g/Nm3 降到200μg/m3。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

干法脱硫:沼气经过水封和脱水装置后,常温下经过干式脱硫塔,沼气通过喷嘴或扩散板进入脱硫塔底部,通过脱硫剂床层,然后从顶部排出。固体脱硫剂使用一定的时间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所以至少要 2 个脱硫塔轮流使用。干式脱硫剂一般为氧化铁,来源于经过活化处理的炼钢赤泥或硫化铁矿灰,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催化剂、碱、粘结剂、烧失剂,制成球形、环形等;也有颗粒直径为0.6~2.4mm的铸铁屑。

湿法脱硫:沼气通过喷嘴或扩散板进入脱硫塔底部,与吸收剂逆流接触,然后从顶部排出,经过湿法脱硫的沼气需要再次冷凝去除水分。湿法吸收剂主要为NaOH或Na2CO3溶液,沼气中的H2S与NaOH或Na2CO3反应,由于反应消耗,需要定期投加碱性溶液。

物化法是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物化法脱硫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根据 H2S含量可以设计成单级和多级脱硫。沼气中H2S含量高,且气体量较大时,适用湿式脱硫;如果用地面积小,则可用干式脱硫。也可以采用干式、湿式串联形式,增加脱硫效果,湿式脱硫塔可以作为粗脱,干式脱硫塔可以作为细脱。

贮气柜对整个系统具有气量调蓄和稳压的作用。沼气的主要用途还是在处理厂内进行综合利用,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沼气发电或沼气锅炉等。 沼气发电

沼气发电适用于建立污泥厌氧消化的污水处理厂,沼气发电是目前我国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的主要利用方式。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电能的消耗,并能对污泥消化池提供热源。投资成本随各厂不同,但是沼气发电会节省运行成本,对于厌氧消化产气量较大的污水处理厂经济性更加明显。 沼气发动机沼气中的能量 20%~30%转化为了机械能,还有 60%~70%转化成了热能(冷却水、烟气中的热能,这部分热量一般被回收作为消化池加热的热源),冷却水中热量的90%以上,烟气中热量的60%~70%可被回收,可见沼气中能量的实际总效率为67%~85%。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3篇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市场上对于钢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于钢铁材料的需求, 也直接影响到炼焦行业的发展。然而, 众所周知的是, 炼焦行业对于环境极易造成污染。这是因为, 在炼焦行业中, 主要的生产是以煤炭来作为原料, 在将煤炭进行高温加工之后, 制成煤焦油、焦炉煤气、氨、氰化氢等一系列的化工产品。

而在加工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如炼焦废气、废水、煤尘、残渣、污泥等。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 不但会影响周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 同时会产生恶臭。恶臭作为一种刺激性气体, 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当人体闻到恶臭的味道时, 很有可能会因为反射性的抑制性吸气, 或者是因为受到突然的刺激而造成的血压下降和上升, 影响到人的正常呼吸功能。同时, 长期接触到恶臭的人, 例如工厂的工人以及生活在工厂周边的人们, 由于长期处于恶臭环境的刺激之下, 十分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的退减和内分泌失调, 严重的甚至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毒副作用。

除此之外, 在炼焦的过程中, 由于需要使用到粉碎机、除尘机和鼓风机等装置, 还会产生巨大的噪音, 不仅会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也极为容易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甚至诱发各类严重的疾病, 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2 炼焦污染的治理方法

要对炼焦污染进行治理, 并不能仅仅是针对生产后所产生的污染物来进行处理, 这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应当要将治理贯穿整个炼焦过程, 具体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为:原料预处理、炼焦过程处理、熄焦过程处理以及废气、废水处理。

2.1 原料预处理

原料的预处理其实指的就是煤炭的预处理过程。要如何对煤炭进行预处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对源头, 也就是煤场中的粉尘来进行处理。无论是针对煤炭的装卸、运输还是在工厂中进行粉碎过程, 都无可避免的产生粉尘, 而这些粉尘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需要极为小心的处理和控制。控制的方法可以是在煤场的周围设置挡风抑尘墙, 并建设环保封闭型料场, 料场内合理布局环保除尘风送式喷雾机进行增湿抑尘, 同时料场出口配套车辆清洗系统, 避免煤场产生的煤炭粉尘四散到四周的环境, 同时也能控制车辆出料场的携带扬尘。对煤炭进行粉碎的时候, 还可以采取高效覆膜布袋除尘的方法, 以及在转运站和运煤通廊等转运过程要采用封闭式的通廊结构, 这样可以避免配合煤在转运过程中的扬尘。

2.2 炼焦过程处理

针对炼焦过程的处理, 需要注意三个部分, 炉体逸散的废气、装煤系统产生的废气和出焦系统产生的废气。针对炉体逸散的废气, 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和更换装煤的孔盖, 保证焦炉炉体的密封性。同时, 在进行装煤之后, 一定要注意的是, 在炉盖和盖座的缝隙间, 使用特制的泥浆进行密封。除此之外, 包括上升管盖、上升管根部、炉门等地方也一定要进行密封, 这样才能保证在炼焦过程中炉体不会出现废气逸散的情况。而针对装煤系统产生的废气, 目前我国大多采用的是机械除尘的方法。按照具体操作方法的不同, 机械除尘法又可以分为四种, 就是:炉顶消烟除尘技术、炉顶消烟除尘结合地面站技术、大型地面站除尘技术和夏尔克侧吸管集气技术。这些对于处理装煤系统产生的废气都有着较好的效果。在处理装煤、出焦系统产生的废气时, 现在大部分采用的就是装煤、推焦二合一地面站除尘净化技术。

2.3 熄焦过程处理

目前来看, 在进行熄焦过程时, 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湿熄焦。在进行湿熄焦的时候, 无论是常规的湿熄焦方法还是低水分熄焦, 都不可避免的会在熄焦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因此,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 需采取另一种熄焦方式, 就是干熄焦。干熄焦可以避免产生废水和废弃的问题, 同时配套建设发电机组利用回收的余热资源进行发电, 高炉采用干熄焦还能降低焦比, 提高高炉的生产能力, 不仅保证了焦炭的质量, 同时还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两全其美。

2.4 废气、废水处理

在针对废气的处理时, 国内外普遍采用煤气净化技术是使用湿法脱除H2S、HCN, 以此来控制废气污染物的产生。但对于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来说, 现有的煤气脱硫将不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这就需要在焦炉烟囱后增加脱硫脱硝设施, 已确保焦炉烟囱稳定达标。另外对各储罐放散挥发有机废气, 需进行收集处理, 可根据化验组分采取蓄热式催化焚烧技术, 使挥发性有机物得到高效去除。而对于废水的处理, 目前主要采取的有A/O、A2/O、A/O2、A2/O2这四种方式。不过, 尽管这四种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效果, 但是仍然很难使Ba P达到标准。因此, 对废水最有效的处理方法还是需要结合煤气净化技术, 进行高效的脱硫、脱氰, 这样才能尽可能控制废水的产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自身所生活的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炼焦行业作为我国工业体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对环境也造成巨大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炼焦污染, 这就是笔者在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炼焦污染,治理方法,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乔树峰, 胡园桃, 刘长青.炼焦生产过程恶臭污染与治理措施[J].能源环境保护, 2005, 19 (6) :44-46.

[2] 钱虎林, 汪高强, 韩学祥.焦炉烟尘放散污染及治理控制措施[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4 (z1) :104-107.

[3] 阚晶晶, 尹逊亮.浅析我国炼焦行业污染的控制与净化[J].中国化工贸易, 2015, 7 (23) .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4篇

1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1 汽车尾气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不断变化, 很多城市发展经济的结构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阶段, 因此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对于污染的控制问题更加严峻, 汽车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工具, 而汽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对空气有严重污染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 导致空气受到严重影响, 一辆汽车形成的影响虽然微不足道, 但是我国人员汽车拥有量已经不断提升, 因而尾气的排放情况就必然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 一些专业工作人员将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相互联系, 从这一点上来看, 对汽车尾气加以治理气刻不容缓。

1.2 煤烟型污染

我国的工业城市较多, 形成大气污染情况的等级也更重, 这与工业生产中排放出了大量的废气有着直接联系, 一些废气排放量超过了其承受能力, 必然将会导致自然平衡状态遭到影响, 另外城市中供暖设备在运行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煤炭资源, 很多企业发展与煤炭也有直接联系和应用, 因此这些导致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粉尘以及CO, 这将会给空气造成直接污染, 北方工业城市较多, 大量的煤炭资源燃烧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1.3 大气污染愈加严重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城市逐步实现了城市化, 为了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步伐, 工业城市的发展是必然的, 但是如果没有将这些城市加以更好的环境保护, 最终形成的经济效益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 当前很多城市对工业排放问题没有足够加以关注和治理, 并且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达不到实际需要, 导致了很多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愈演愈烈。

2 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实施的具体措施

2.1 减少陈旧设备的使用, 增加资金投入

在环境工程中发生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不仅需要从每个人员的环保意识上加以提升, 还需要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和计划, 提升对于此方面工作治理的资金投入, 降低企业和工业生产中一些旧设备导致的污染难问题, 通过一些创新性的机械设备, 从根本上提升对环保行为的认知。国家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严格落实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政策, 对于违反这些条例的行为和单位给予严厉惩罚, 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 环境中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并且导致人们生活质量有所降低, 甚至对人们身体健康形成了很多威胁, 因此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意识, 提升对资金的投入力度, 进而提升环境工程的整体质量。

2.2 加大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控制力度

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所经历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国家环保单位认真执行自己的职责, 首先从治理的认知上需要不断提升, 改变以往传统的环境治理理念, 从思想上提升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度,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 积极的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治理, 对于存在于城市中的大气污染情况和相关数据加以严格分析, 与其他单位相互联合, 形成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其次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将一些超标污染物及时排查出去, 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2.3 加强汽车尾气治理, 减少和控制汽车尾气

对汽车尾气存在的问题进行治理能够很好的对大气污染情况加以环节和治理, 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加以控制和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此问题得到解决, 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对城市中的汽车定期开展检测工作, 此检测过程需要保证其严格性以及规范性, 在初检以及年检之后, 单位采用有氧方式, 一旦发生有汽车违反的规定标准, 就需要禁止其形式, 保证检测工作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其次可以对机车中存在的燃料管理加以开展, 从环境监察以及行为监督单位进行检查, 保证工期生产的燃油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汽车排放不达标的尾气问题。

2.4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每个地区的单位在对本区域中的污染物进行划分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开展调查, 严格按照调查结果来进行分析, 制定针对某个区域的污染控制计划。在制定污染控制方案的过程中, 对于企业无法开展升级或者是改造的情况, 可以对企业实施停止运行的强制措施, 另外在对工业现场布局中, 将工业生产地区设置在下风向位置, 充分对生活区以及工业区之间的隔离位置加以关注, 保证整体布局的有效性, 降低污染物质对生活区域的影响。

总而言之,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大气污染的严重制约和阻碍, 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了巨大威胁,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 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化, 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从点滴行为做起, 提升自身的环保认识, 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重要贡献, 相关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方案, 进而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共同发展。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各项工程都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明显, 成为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国,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周围环境有了更多关注, 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 其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这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阻碍, 传统能源利用中会释放出很多污染有害性物质, 导致大气受到严重的污染, 这不仅对环境是一项重要影响, 是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程度, 因此下面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葛建华, 郭学涛, 刘少敏.煤矿类院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 2016 (54) :17.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5篇

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主题

主题专家组组长:王金南

(签字)

编制日期:2010年12月8日 1

目 录

一、计划执行情况 ................................................................ 1

1、任务完成情况 ...................................................................... 1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 5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6

4、经费执行情况 .................................................................... 13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14

三、下一工作计划 ...............................................................1

42010年主题六《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在水专项办的领导和总体专家组的指导下,围绕提高水环境战略与决策科学水平、促进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构建水环境保护长效政策体系三个具体目标,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计划执行情况

1、任务完成情况

《战略与政策主题》下设三个项目11个课题,其中2008年启动6个课题,2009年启动5个课题,各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完成国家水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系统;

2)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

3)完成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4)完成国家水环境形势和趋势短期预警诊断系统; 5)完成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6)完成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方法研究,提交水污染控制的技术经济决策支持方法学研究报告;

1 7)建立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数据库,提交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基础数据调查技术规范和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8)建立了工业、农业和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函数; 9)初步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0)推进了政策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选出了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的方法和适宜于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绩效分离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技术方法的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和一般模式;

11)初步提出水污染防治政策评估指南,从政策的可执行性、严密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以及政策实施的影响角度,提出了适应的评估技术;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基本建立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问责管理指标体系; 2)设计了水利-环保综合区划方案,并在海河流域进行了试点;

3)提出了全国各省市的协调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 4)完成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的支撑技术研究,并在淮河干流、沙颍河流域等有了进行了实践

2 5)提出了4点农村水污染管理机制改革方向,提出“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6)完成了《农村水污染控制绩效考核办法(初稿)》、《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7)设计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审核要素和审核体系,确定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审核方法。

8)提出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3项制度安排;

9)提出一套适宜我国饮用水现状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和方法,能够全面评估水源地环境质量、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各个方面;

10)提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和预警的行为整合机制; 11)制定了有效地处理城市突发供水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投资需求预测及投资规划技术方法和规范;

2)提出了完整的政府预算水环境投资供给制度和机制安排,以及强化政府投资效率和资金有效监管的相关制度;

3)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设计方案,包括其筹集、运行、使用和管理等具体办法;

3)提出了各类主体和各种资金,如企业、外资、非营利组

3 织等投资于水环境保护的具体引导政策和鼓励机制;

4)提出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5)提出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与配套措施要点;

6)提出北京市的再生利用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及相关政策改进建议;

7)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设计框架报告,形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

8)先后完成了典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试点方案; 9)完成了《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报告》。

10)在太湖流域、苏州市、昆明市以及典型行业造纸行业开展试点研究,根据试点情况,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排放许可证管理系统以及技术管理平台;

11)完成了第一阶段排放许可证制度示范的绩效评估; 12)形成了污染源排污申报技术规范、许可证分配、发放和审批规范、国家重点污染源确定技术指南等规范文件;

13)提交中国水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报告与重要政策建议;

14)初步提出中国自愿性环境管理手段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框架与路线图;

4 15)完成太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试点研究的绩效评估,修订相关技术指南和规范;

16)完成浙江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17)提交《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批露办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指数发布办法》;

18)完成基于互联网的国家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与基地建设。

2、开展的主要工作和进展

(1)深化主题内部的交流与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题六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及时上传信息和各课题成果,做到信息和资源共享;制作主题简报20期,下发各项目课题、主题组专家、并抄送水专项办、总体专家组秘书处、总体组专家及环保部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各项目课题动态,将主题内部所有会议及调研信息转发所有课题,鼓励互相交流和学习;召开了主题2009进展汇报会。

(2)强化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协调

主题专家组秘书处积极协助组织各课题层面调研活动,主题组长亲自带队调研,积极与地方沟通。所有2008年启动课题完 5 成调研工作,确立了试点区域并正在进行试点示范;2009年启动课题也相继开展调研工作,试点区域基本确立。

(3)积极配合重大水专项办的工作

包括组织填写2009年启动课题任务合同书;组织完成主题六11个课题2010实施计划的上报;组织完成2010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的上报;组织完成08启动6个课题的经费自查报告的编写;组织完成3个项目11个课题监督自查评估报告的编写;组织编写2011实施计划以及提出《关于建立漳卫运河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建议》、《对瑞士水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答复》等建议。

(4) “十二五”主题、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组织召开主题六“十二五”实施方案讨论会、主题六“十二五”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咨询会,完成主题及三个项目 “十二五”实施方案编写工作;协助编写重大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及2011年实施计划(主题六部分);

3、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

1)形成关于国家“十二五”控制性指标选取的建议、重点流域规划分区方法体系研究等多项政策建议报告;

6 2)收集并整理了2000-2008年社会经济、水环境数据入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异常进行识别;完成了基于流域和行政区的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基础数据识别与数据综合分析,完成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功能;

3)基本完成2030年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综合预测模拟与情景分析和2030年国家中长期水环境战略分析。构建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模型框架,分析了中长期水环境污染状况的趋势和拐点,初步研究确定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并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角度分别对2020年和2030年国家水环境保护路线图进行了设计,明确了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并对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环境问题、中长期保护目标与任务进行了分析;

4)开展了水环境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数据库,使整个预警过程数字化,基本实现预警系统输入-响应模型在数据库更新后的动态调整;

5)搭建了水环境保护战略决策支持模型系统框架,基本完

7 成了各部分配套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国家社会经济与水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情景研究、国家水环境形势短期预警系统研究、国家中长期水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研究、典型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6)初步完成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配套技术研发,初步完成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明确了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及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原则,完成了其功能与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多种类型污染源消减的费用函数;

7)提出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评估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绩效分离、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以及法律体系协调性评估等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包括“十一五”中期总量控制措施绩效分离、1982-2008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对全国整体工业水污染物影响绩效分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以及单项法律规范协调性评估在内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还对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初步提出了政策评估指南等。

(2)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示范研究

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典型流域管理的最佳实践与模式,分析了“河长制”的利弊及优化建议,分析了水管理及流域综合管

8 理机构改革路线图,包括成立涉水大部制、构建高层协调机制、改革流域机构、分步实施试点方案等;

2)进行了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评估方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制度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水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沿革,重点分析了企业环境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并初步开展了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专业化运行体制机制的研究;

3)初步提出了跨行政区水污染事故预警和紧急决策的具体设计方案;

4)提出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控制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的4点改革方向,构建了 “一轴两翼”式农村水污染机构设置及职能设计方案;

5)从考评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组织实施和考核指标5个方面对农村水污染控制的绩效考评进行了说明,设计了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程序方案,包括《农村水污染控制行政纪律处分条例(建议稿)》和《农村水污染控制问责办法》;

6)制定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村水环境管理政策体系设计的初步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区域类型划分方案、农村水环境管理分区分类政策框架方案;

9 7)提出了农业清洁生产补贴节点和方法,并首次提出了我国现有农村垃圾处理的模型参数率定;

8)完成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框架建议,完成饮用水安全实行依法监管的法律制度草案1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订和补充的建议草案1部;

9)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形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初步对策;

10)完成水厂、供水管网、二次供水调研分析报告,初步形成自来水厂安全运行管理规范、城市输配水安全运行规范草案、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标准草案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移交办法初稿、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范草案初稿。 (3)水污染控制政策创新与示范研究

1)建立了基于目标任务的水污染治理投资预测方法架构,研究提出了减排目标的分配方法(领域与行业),初步建立了投资规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

2)提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政府投资政策、促进水环境保护“211”科目完善方案,完成了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财权事权划分试点示范方案设计和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府投资试点示范方

10 案设计;

3)完成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辽河流域(辽宁省境内)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案例分析、合肥市“三河三湖”专线资金执行情况案例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体制;

4)完成《中国水价形成机制与水价定价技术和评估方法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技术与研究报告》讨论稿、《水价政策改革建议》讨论稿;

5)完成《水污染物排污收费政策改革和试点研究》讨论稿; 6)完成《污水处理工艺成本信息研究》、《污水处理价格的理论基础》、《污水处理行业国际经验总结》、《中国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评价》等报告。

7)完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政策中期研究报告》;制定2本技术指南《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全国) 》、《水污染物排放权有偿使用技术指南(嘉兴)》,并出版1部译著《美国水质交易指南》。

8)完成《再生水开发利用影响因素识别研究报告》、《北京市再生水政策改进研究报告》讨论稿;

11 9)提出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实施制度:包括流域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相配套的污染在线监测制度、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组织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的仲裁制度;

10)建立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包括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生态保护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核算方法、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核算方法;

11)完成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标准核算方法在典型流域的应用,包括官厅水库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水质水量保护目标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淮河流域基于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本的补偿标准核算以及东江流域基于发展机会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12)形成试点流域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政策方案,包括:辽河流域、东江流域、闽江流域、湘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以及河南省辖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方案;

13)完成我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和实施框架:包括中国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必要性,中国已有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设计以及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建议等几个部分;

12 14)完成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体系研究:结合太湖流域示范点、苏州市示范点的工作进展,制定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关键技术的指南,初步形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分配、核定、监督管理等关键技术;

15)建立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完成了排放许可证全过程管理技术平台框架的设计;确定了排放许可证管理平台系统建设原则及架构、软硬件总体设计等。

16)完成公众参与政策法规与制度分析;

17)完成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自愿管理手段综述报告; 18)完成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形成《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19)建立浙江省水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Web-GIS的国家水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开发。

4、经费执行情况

主题六2010年总经费为1622万,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目前经费已全部到达各课题承担单位特设账户,并拨付子课题。按专项及主题管理办法规定,经费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1、目前各课进展不一,研究成果还比较分散,需进一步完善和集成;

2、首批经费到位晚,有些课题经费削减比例也较大,影响了各课题的执行进度;

3、大部分课题存在经费垫支情况,建议给垫支经费有个归垫意见。

4、一些地方政府对课题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一些试点推进颇费周折,体制机制试点示范推动难度较大,建议水专项办考虑这些课题的特殊性以及如何推动试点。

三、下一工作计划

2011年是水专项第一阶段研究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主题组将按照《实施方案》及任务合同书时间节点安排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

1、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结题验收和2009年启动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2、进一步完善和集成主题成果,突出标志性成果;

3、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推进成果示范进度;

4、 继续加强各主题之间以及主题内部的协作与交流,做到信

14 息及时沟通,资源有效共享;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6篇

环境矿物材料是指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 直接具有防治污染和修复环境功能的或生态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的一类矿物材料[1], 包括工业废弃物、天然环境矿物材料、改性环境矿物材料、复合及合成环境矿物材料四大类[2]。其具有离子交换作用、矿物表面吸附作用、孔道过滤作用、结构调整作用、物理效应作用、化学活性作用、与生物交互作用及纳米效应作用等性能[3]。

近年来, 由于环境矿物材料利用其天然自净化作用以及以废治废、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并行的特点, 成为发展中国家为寻求成本低廉的环保技术、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统一发展而优先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基于此, 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第四类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即环境矿物材料处理法[4]。

2 环境矿物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环境矿物材料的种类较多,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改性、人工合成和工业废弃物四大领域。

2.1 天然环境矿物材料

2.1.1 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多孔性、吸附性好、耐酸耐碱、绝缘的非金属矿。早在1993年, 李贞等就已经研究了硅藻土对含镉废水的吸附性能[5]。

2.1.2 硅酸盐类环境矿物材料

硅酸盐矿物在环境矿物材料应用中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特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沸石、膨润土、凹凸棒石黏土、海泡石、蛭石和蒙脱石等常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实验和工程项目中。

(1) 沸石

沸石是一类含水结晶质铝硅酸盐的沸石族矿物的总称。沸石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容量, 比表面积大, 能产生较大的扩散力, 可用于去除水中的各类重金属。江伟武等[6]用沸石子筛对含汞废水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汞的去除率可以大于99%。

(2) 膨润土

膨润土具有蒙脱石的独特晶体结构, 形似粉末状粘土, 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交换性和选择吸附性。在吸附性能方面, 膨润土颗粒主要是通过其表面形成的水合氧化物覆盖层实现络合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有实验表明, 热活化膨润土对镉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饱和吸附量高达16.58mg/g[7]。

(3) 凹凸棒石黏土

由于凹凸棒石黏土晶体中含有Fe3+、Ca2+、Al3+、Na+等离子, 且配合其独特的层链状结构使得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范迪富等[8]在南京八卦洲Cd污染土壤修复研究中采用了凹凸棒石黏土进行重金属吸附, 发现种植的芦蒿中Cd的含量降低了46%。

(4) 海泡石

海泡石主要由镁 (Mg) 和硅 (Si) 组成, 属斜方晶系, 晶体结构具有2层硅氧四面体, 中间1层为镁氧八面体, 比表面积大, 离子交换能力强, 且有较强的吸附作用[9]。邓庚凤等[10]研究表明海泡石是一种富镁的纤维状硅酸盐粘土矿物, 具有高达900m2/g的理论表面积和截面积为0.36 nm1.06 nm的管状贯穿通道, 有高效吸附重金属的能力。

(5) 蛭石

蛭石重量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容量, 属2∶1层型的富镁硅酸盐矿物, 其处理吸附重金属效果较好。

(6) 蒙脱石

蒙脱石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是典型的2∶1型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蒙脱石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 可使颗粒分裂成很细的带电粒子, 且阳离子交换性强。有研究表明, 蒙脱石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11], 天然或经过适当改性的蒙脱石在处理重金属污染等方面效果良好。

2.1.3 磷灰石材料

磷灰石具有特殊的晶体化学结构, 是六方晶系磷酸盐矿物的总称。Laperche等[12]用磷灰石修复Zn污染土壤, 其研究结果表明, 磷灰石施入Zn污染土壤 (37026mg/kg) 后, 土壤中生长的高粱中茎尖 (干重) Pb含量从170mg/kg下降至3mg/kg, 重金属含量有明显下降趋势。

2.1.4 金属矿物

(1) 黄铜矿

M.N.Rashed[13]研究发现, 63~150μm的黄铜矿对Pb2+的吸附量最大, 通过研究吸附等温线得出了黄铜矿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 且当Pb2+质量分数小于5510-4%时吸附率可达99%。

(2) 软锰矿等含锰矿物

Mn O2是软锰矿的化学成分, 软锰矿属四方晶系金红石型结构的氧化物矿物。Mohammad Ajmal等[14]通过研究软锰矿的吸附效能, 表明其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废水中Pb2+的吸附剂。

(3) 针铁矿等含铁矿物

天然铁的氧化物具有良好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性能。Z.S.Kooner[15]研究表明, 是在p H值为中性的条件下, 针铁矿的表面可吸附几乎100%的Pb2+。

2.2 改性环境矿物材料

2.2.1 改性膨润土

为了获得更好的吸附性能, 有研究人员对吸附重金属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膨润土进行改性。李梦耀等[16]对膨润土进行了改性研究, 分别研究了钠改性、焙烧活化改性、酸活化改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 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膨润土去除效果均高于未改性。

2.2.2 改性沸石

沸石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 盐对其改性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另外有人为提高其吸附能力、使沸石孔径扩大, 采用小半径阳离子替换大半径阳离子的方法。Xu Yanhua等[17]用铝改性沸石, 结果表明对As (Ⅴ) 吸附能力强。

2.2.3 改性硅石

硅石有很多改性方法, 为提高吸附性能, 可以采用加硫 (巯基) 改性。C.Verwilghen[18]分别对硅石进行了三种改性, 检测改性后的三种硅石 (Si SH、Si NS和Si NMe S) 去除溶液中Cd2+和Pb2+的能力, 结果表明Si NS和Si NMe S对铅的吸附能力增强。

2.3 人工合成环境矿物材料

为尽可能的开发环境矿物材料在各类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 人工合成环境矿物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 目前, 大部分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

Sneddon等[19]用鱼骨人工合成磷灰石, 而后研究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吸附效能, 结果表明, 该合成材料对土壤中的Pb和Cd具有较强的固定能力。

喻德忠等[20]合成了纳米Zr O2, 其对As的平均吸附率为98%。

2.4 工业废弃物

2.4.1 矿渣

矿渣具有疏松的不规则网状结构, 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吸附剂, 对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S.K.Srivastava[21]研究结果表明, 用活性矿渣吸附Pb2+和Cr3+, 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2.4.2 粉煤灰

粉煤灰具有粒径小、多孔及比表面积大的特点。Bayat[22]研究表明, 粉煤灰和活性炭一样是有效的镉离子吸附剂。

3 结语

由上述归纳总结的环境矿物材料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进展可以看出, 环境矿物材料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从自然界中选取材料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各类人工合成技术改性材料, 以期寻求其更好的适用于各类更为复杂的环境污染情况。我们甚至可以预测, 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环境矿物材料将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与修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 想将部分研究大规模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人对今后环境矿物材料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以下几点建议与展望。

(1) 多功能环境矿物材料的开发。尽可能的发挥环境矿物材料的双重或多重功效。

(2) 尽量做到环境矿物材料使用后的再生利用, 减少二次污染。

(3) 筛选高效的环境矿物材料。如何从我国众多的环境矿物材料中筛选出针对不同土壤、水和大气污染种类, 净化效果好, 经济有效的环境矿物材料还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

(4) 环境矿物材料大规模工程应用的研究。

(5) 各类矿物材料理化性质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材料特别是人工合成的材料的理化性质, 为后期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6) 将环境矿物材料与生物方法结合修复环境污染, 发挥其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7) 持续研究环境矿物材料的改性与复配技术。研发新型多种环境矿物材料的复配或联合使用技术解决日前出现的复合污染或多形态污染物。

(8) 充分发挥环境矿物材料经济性的特点, 在开展人工改性和合成材料研究时尽量选取经济可行的方法, 为后期大规模应用做铺垫。

摘要:近年来, 环境矿物材料利用其天然自净化作用以及以废治废、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并行的特点,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方面开辟了其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对环境矿物材料在重金属治理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同时, 对其今后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矿物材料,重金属,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安怀.环境矿物材料研究方向探讨[J].岩石矿物学志, 1997, (16) :184-187.

[2] 商平, 申俊峰, 赵瑞, 等.环境矿物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

[3] 鲁安怀.环境矿物材料基本性能无机界矿物天然自净化功能[J].岩石矿物学, 2001, 20 (4) :371-381.

[4] 鲁安怀.矿物法环境污染治理的第四类方法[J].地学前缘, 2005, 12 (1) :196-220.

[5] 刘云, 陈捷, 马毅杰.酸化凹凸棒石黏土对废水中Cr6+的吸附及其应用研究[J].非金属矿, 2007, 30 (4) :60-64.

[6] 江伟武, 雷恒毅, 张小红.沸石分子筛处理含汞废水研究[J].广大工业大学学报, 2000, 17 (3) :97-99.

[7] 夏畅斌, 何湘柱.膨润土对Zn (Ⅱ) 和Cd (Ⅱ) 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 2000, 4:38-40.

[8] 范迪富, 黄顺生, 廖启林, 等.不同量剂凹凸棒石黏土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实验.[J]江苏地质, 2007, 31 (4) :323-328.

[9] 黄学光, 贺玉贞, 王压烈.华北海泡石矿产状、成因和用途[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85.

[10] 邓庚凤, 罗来涛, 陈昭平, 等.海泡石的性能及其应用[J].江西科学, 1999, 1 (1) :59-66.

[11] 朱立中, 陈宝梁.有机膨润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 1998, 6 (3) :53-61.

[12] 李贞, 宋文彪.新型吸附剂硅藻土处理含镉废水吸附性能的研究[J].昆明工学院学报.1993, 18 (4) :71-74.

[13] Laperche V, Logan TJ, Gaddam P, etal.Effect of apatite amendents on plant uptake of lead from contaminated soi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 31 (10) :2745-2753.

[14] M.N.Rashed.Lead 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Using Mineral Adsorbents[M].T h e Environmentalist.2001, 21 (6) :187-195.

[15] Mohammad Ajmal, Rifagat A.K.Rao and Bilquees Ara Siddiqui.Adsorption studies and the removal of dissolved metals using pyrolusite as adsorbent[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 202002 Aligarh, India.1995, 24 (5) :695-712.

[16] Z.S.Kooner.Comparative study of adsorption behavior of copper, lead, and zinc onto goethite in aqueous systems[J].Environmental Sciences Divisio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37831-6036 Oak Ridge, Tennessee, USA.1992, 39 (6) :1415-1427.

[17] 李梦耀, 刘建.膨润土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2003, 25 (2) :76-78.

[18] C.Verwilghen, R.Guilet, E.Deydier, M..J..Menu.Lead and Cadmium Upatake by Sulfur-Containing Modified Silica Gels[J].Environ Chem Lett.2004, 5 (2) :15-19.

[19] Sneddon I R, Orueetxebarria M, Hodson M E, et al.Use of bone meal amendments to immobilize Pb, Zn and Cd in soil:A leaching column study.[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 144 (3) :816-825.

[20] 喻德忠, 邹菁, 艾军.纳米二氧化锆对As (Ⅲ) 和As (Ⅴ) 的吸附性质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4, 26 (3) :1-3.

[21] S.K.Srivastava, V.K.Gupta, Dinesh Mohan.Removal of Lead and Chromium by Activated Slag-A Blast-Furnace Waste[M].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97, 12 (5) :461-468.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

海洋的污染事件与治理范文第1篇学号:201305071106院系: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班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一)海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