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SO9000认证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SO9000认证(精选11篇)

ISO9000认证 第1篇

关键词:ISO9000认证体系,管理一体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市场大门已进一步向国内企业敞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 标志着全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定是合理有效的管理。谁拥有了一流的管理, 谁就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ISO9000认证体系的诞生, 促使全球企业管理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因此研究ISO9000认证体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ISO9000认证体系概述

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 目前已被80多个国家等同或等效采用, 该系列标准在全球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有人称之为ISO9000现象。ISO9000标准主要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发布的, 是买卖双方对质量的一种认可, 是贸易活动中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众所周知, 对产品提出性能、指标要求的产品标准包括很多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还不能完全解决客户的要求和需要。客户希望拿到的产品不仅要求当时检验是合格的, 而且在产品的全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 对人、设备、方法和文件等一系列工作都提出了明确有要求, 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实物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它隐含的缺陷。

IS09000系列标准主要是根据硬件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编写的, 虽然有广泛的适用性, 但在具体要求和方法上却覆盖不了全部产品类别 (如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等) , 这就导致了在IS09000系列标准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地区性和行业性质量体系标准, 这种倾向违背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宗旨, 可能会导致再次产生国际贸易壁垒。1990年, ISO/TC176在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O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战略, 即《2000年展望》, 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补充, 使其能满足各类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对IS0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 使之更加适用。对IS09000标准的修订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保持1987年版标准的结构不变, 对其内容做适当增删和调整, 对某些不明确、不易理解和某些过时的规定作适当修改, 形成1994年版的IS09000系列标准。

第二阶段完全摆脱1987年版的固有模式, 充分考虑标准的通用性, 其内容同时满足四类产品 (即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的使用要求, 便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组织 (特别是小企业) 以及组织内各职能部门的使用, 同时还要反映出最优秀的实践经验。这将形成2000年族IS09000标准。

2 ISO9000认证体系的市场实势需求

IS09000系列标准自诞生以来, 经历了1994年、2000年和2008年的三次改版, 标准已被每一个有远见、图发展的企业家所重视。企业通过第三方 (认证机构) 的认证, 不仅能提升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和管理机制的完善, 并能作为向社会证实其企业质量管理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有效证据, 成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取得顾客认可的一项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将使企业 (组织) 、员工、顾客、供方、业主和社会都得到好处;特别是企业在认证中的受益, 则是促成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为各类组织认同和重视, 以及促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性原因。2009年, ISO9000认证体系发展到今天, 其市场实势需求日益明显。

2.1 国内市场实势需求

中国是ISO9000认证的后起之秀, 统计截止至2007年12月, 尽管已颁发了210773张证书, 由于外贸出口的需要, 顾客的推动、政府支持和政策激励, 认证的环境良好。目前的ISO9000认证仍处于成长期时期, 还有充分的持续发展空间。中国的企业数随着改革开放的3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专家估计:企业数已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40万家增至现在的432万家, 目前的21万张只占企业的七分之一, 还有85%以上的市场有待开发。因此, 认证的天地还很广阔。关键是服务到位, 让获证企业体验增值服务的实际效果。因此, 国内是需求ISO9000认证的重要区域。

2.2 专业认证的市场实势需求

以ISO/TS16949:2002版标准的认证为例, 至2004年12月全球62个国家颁证10019张, 时隔三年, 至2007年12月颁证已达35198张, 采用ISO/TS16949的国家已有81个。名列第一的是中国 (7732张) , 其次是美国 (4288张) , 排名第三至第五的是韩国 (3452张) , 德国 (3068张) 和印度 (2008张) 。ISO/TS16949原来打算在2009年之前提升为ISO标准由于IS09001在2008年改版, 提升为正式的ISO标准将会相应延期, 此后的ISO16949的认证将成为全球汽车相关组织的认证热点。

同样ISO13485:2003《医疗设备一质量管理体系一法规性要求》和由国际标淮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制计的ISO/IEC27001:20053《信息技术-保密技术一信息保密管理体系一要求》的认证也将迅速的发展。前者自2004年以来由5个国家的2403张发展到84个国家的12985张, 后者不到3年由零增至7232张, 都呈直线上升趋势。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的深入应用和质量体系的深入发展, 派生型的行业性应用标准也会日益增多, 这将促进认证市场的繁荣。

3 基于ISO9000认证体系下的管理一体化趋势

IS09000系列标准的颁布对推动组织的质量管理, 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消除贸易壁垒, 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全球环保意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意识的增强,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世界各发达国家也得到普遍应用, 作为保护本国产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手段。由于我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发达国家对于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继质量管理体系 (IS09000) 和环境管理体 (IS014000) 认证在国内企业广泛推行后, 国家将积极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HSAS18000) 认证。

然而, 这三个管理体系是各自保持独立的体系, 认证由不同的机构进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重复、混乱或协调的困难。如企业只有一班人马, 建立质量体系时已将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划分取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又要明确各自职责, 人员的调整可能导致组织结构和质量职责的改变;企业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从各自负责的范围和管理责任出发, 有可能出现争资源、政令不一、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互相排斥的情况, 不利于文件的控制。这样。实际上增大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和无序性, 降低了系统功能和管理效率。因此, 管理一体化乃是ISO认证体系以结合其他体系发展的终极趋势。

所谓一体化, 反映的是管理体系的内在联系。质量、环境和安全三种管理体系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 运行方式上也体现了相同的管理学原理。三套管理体系同时作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影响质量的因素中人员和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中, 管理者很难把质量、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割裂开来, 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可以体现三者的内在联系。我国企业只有规范管理, 追求质量, 才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随着中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大循环, 企业通过有关管理体系认证将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 尽快开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工作已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

参考文献

[1]陈厚勇.可供参考的美国第九届ISO9000和IS014000学术年会[J].中国质量认证.2002, (6) .

[2]张西民.浅谈建立质量/境管理一体化体系[J].化工质量.2001, (5) .

ISO 9000认证汇报材料 第2篇

ISO9000认证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根据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相关体系文件,运行2~3个月后经外审合格后颁发证书,主要是规范化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培训。

第一部分:

由内审老师辅导完成。

① 法规性的文件体系,制定质量手册;

② 在用文件体系,包括规范并完善各部门所用的表格、各部门的衔接、在工作过程中确保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程序文件,包括记录等;

③ 作业文件体系,包括规范并完善各部门平时所用的一些琐碎的文件等。

第二部分:

由外审老师审核认证,即对之前制定的三大体系文件进行最终审核。公司必须提供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所用计量器具检测证书;

认证周期:2-3个月;

ISO9000认证 第3篇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3

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ong Zhengjiang

(Anshu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Anshun561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disadvantages of certification industry,pointed out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build a unified information platform certified needs for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and based on J2EE framework,MVC design pattern,combined with the rich client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very popular Ajax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is unified platform,system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Keywords:ISO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全球贸易一体化已经形成,我国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企业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产品质量的代名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认证事业的发展。我国目前有100多家认证单位,认证虽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我们仔细研究了当前的认证现状,发现了很多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认证事业的新思维。针对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通过认证后的质量管理效果现状和认证前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对目前认证机构繁多和认证市场存在的很多严重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出构建一个认证监督平台对我国认证事业发展的的必要性。然后基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思想,基于J2EE架构和MVC设计模式,并结合使用当前备受推崇的RIA富客户端技术架构了具有三层结构的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监督平台的系统模型。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平台的必要性

(一)认证单位存在问题研究

1.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参与企业质量认证咨询活动的各类机构中,有许多未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登记,未经允许就私自开展工作。这些机构有的法律地位不明、缺乏必要的具有相当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咨询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的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质量认证咨询机构的经营运作亟待规范。一些咨询机构存在着过分商业行为,利用企业急于开展认证工作的心理,以快速通过认证审核为诱饵,压低价格,招揽认证咨询业务,向企业提供低水平的咨询服务,损害了认证信誉,严重扰乱了认证市场的秩序。

3.质量认证审核机构违规操作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认证机构为开拓认证市场,纷纷在全国各地设立工作站,四处招徕业务。这些工作站既未经国家认可,在开展认证审核的同时又开展认证咨询工作,严重违反国家禁止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的原则。

4.跨行业认证的弊端。認证机构跨行业认证,对企业对认证机构都是得不偿失的。由于不懂行业、专业,导致文件、文本漏洞百出,最后企业对认证机构的看法是“拿钱取证,不过如此”,而企业本身也深受其害,质量文件形同虚设、可操作性差,仅得到一张证书而已。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企业,以上深入分析了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企业给出了建议措施。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没有有效的认证平台来全面的掌握认证企业的相关信息和不能有效的跟踪监督企业在获得认证后的质量管理行为,不足以保证一个企业会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宗旨来实施质量管理到生产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需要一个强大的交互和监督机制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所以必须一个有效的可以让认证部门和申请认证企业可以方便的实时进行交流的认证和跟踪监督平台。

二、软件设计相关技术研究

(一)MVC设计模式概述

MVC(Model—View—Controller,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web应用的典型的开发模式[1]。本次构建的质量管理认证和监督平台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B/S结构,实现申报审核和后续跟踪监督审核的网络化申报,以优化申报流程,减少申报和审核的成本,提高审核和后续监督的力度。MVC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整个系统分成相对独立而又能协同工作的3个组成部分:

1.视图: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负责用户请求的提交和处理结构的反馈。

2.模型:模型表示企业数据和业务规则。在MVC的三个部件中,模型拥有最多的处理任务,负责主要的业务处理。由于应用于模型的代码只需写一次就可以被多个视图重用,所以减少了代码的重复性。

3.控制器:控制器接受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去完成用户的需求。所以当单击Web页面中的超链接和发送HTML表单时,控制器本身不输出任何东西和做任何处理。它只是接收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模型处理返回的数据。

MVC的处理过程总结:首先视图层接收用户的请求,控制器获得视图层提交的数据,并决定应该调用哪个模型来进行处理,然后模型用业务逻辑来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返回数据,最后控制器用相应的视图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数据,并通过表示层呈现给用户。流程图见图(2-1)

(二)富客户端技术

1.富客户端技术概述。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中文名称“富客户端应用”。是一种新的应用程序开发理念,是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必然趋势。它突显下一代Internet应用程序的两大特点:一是“丰富性”,是指能够融合客户端的交互性和用户界面的直观性;二是“广泛性”,是指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应用程序。具体地说,RIA要提供的富客户端应用包括:提供互动的确认和格式编排用户界面[2]。提供无刷新交互,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供通用的用户界面特性如拖放式、在线和离线操作能力等。使用被广泛采纳的互联网标准,可以立即部署、可跨平台性。采用逐步下载来检索内容和数据、拥有杂志式布局的网页。能够实现声音和图像双向互动。

2.Ajax技术介绍。Ajax英文全称“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它是DOM、XHTML、CSS、XML、XSTL、JavaScript和XMLHttpRequest等多种技术的整合,旨在创建具有丰富用户体验的Web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3]。它使用客户端脚本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使用该技术,Web页面不用打断交互流程进行重新加载,就可以动态地更新。本次开发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对界面交互性的要求,为了提高系统的交互性和智能性,本次设计将在视图层使用RIA技术目前较为流行的实现技术Ajax技术及Ajax的一个很成熟的前台框架Ext框架和后台框架DWR框架。这一实现方案对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EXT和DWR框架介绍。(1)EXT框架是目前最为优秀的Ajax框架,完成了对底层Ajax异步通信的封装,并提供了丰富且美观的界面组建。(2)DWR(Direct Web Remoting)框架是一个开源的服务器端Ajax框架。实现了服务器端的Java代码到客户端的JavaScript代码的映射,使浏览器里的代码可以调用运行在Web服务器上的Java对象。

4.EXT框架和DWR框架相结合的优点。(1)简化开发。JavaScript的手工编写和调试对不是很精通JavaScript的开发人员来说是很不容易的,DWR使用反射将服务器端对象(Java编写)自动生成JavaScript对象,Web页面可以通过这些对象的直接调用完成业务和功能上的处理,其中的兼容性等细节都被DWR封装好了,开发者配置好DWR就可以直接使用了。(2)安全性保证。JavaScript代码没有安全性保证,而Java代码运行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访问的控制保证代码的安全性。(3)基于MVC模式开发,易于维护。DWR框架也是基于MVC模式设计的,与EXT的结合也正符合MVC设计模式思想。

本次设计也充分考虑到界面设计的可用性,友好性,交互性及丰富性,所以吸收了RIA的富客户端开发思想,使用Ajax的前后台框架EXT和DWR框架相结合进行开发设计。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管理信息平台需求分析

(一)总体流程图

该平台最基本的业务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行后续监督。其他业务还包括:提供认证咨询,发布相关的国内外新闻,提供相关培训,发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内外的相关法规条文。由于文章篇幅所限,这里只对认证和监督的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总体流程是由企业向认证部门提出申请,认证部门根据企业的申请资料,并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所得情况进行审核,通过的话就颁发认证书,不通过的话企业可以整改后再次提交审核。若企业能获得认证,认证部门就要进行后续的监督计划。每年按照监督审核计划执行审核,一次不通过就吊销证书,只有通过监督审核才可以继续获得认证。

(二)功能性需求

本平台主要面向认证部门或单位和申请认证的企业,提供基于网络的透明的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线服务平台,主要提供的业务功能包括认证和认证监督两个环节。以下分这两类用户分别给出各自需要的业务功能需求。

申请认证企业可以在线提交认证申请资料,变更和删除申请资料,跟踪认证进度,取消申请认证,实时接收认证整改信息,认证相关政策、知识查阅,认证历史管理,签订认证合同,账户管理,支付认证费用以及与认证部门的多种在线交流功能等。

认证部门在线接受企业的申请,审查资料的完整性,确认专业人员,制作一次认证的任务书,编制认证合同,编制年度监督计划,到企业认证的现场认证结果管理,认证过程向企业发送信息反馈,合同管理,认证支付管理,认证审核和认证结果管理,存档资料管理,证书管理,证书制作、颁发等功能。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分析与设计

(一)软件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的总体架构是指软件的体系架构,良好的软件体系架构可以降低系统开发的难度,增加模块的重用性,提高系统后期的可维护性,对软件开发的成本和后期运作的成本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系统采用的是基于MVC设计模式、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的,在结构上采用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三层结构。

视图层是用户功能呈现层,提供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现在用户对软件的友好性,丰富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富客户端开发问题,以给用户更加丰富,更加智能的交互体验。所以视图层开发使用了RIA目前较为流行的富客户端技术Ajax技术及其框架EXT框架。

业务逻辑层特别用到了DAO(Data Access Object)公共接口,该接口提供了几个处理数据的统一方法,如增、删、改和查询方法。我们将不同的復杂的数据库操作及业务逻辑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封装在各个Bean中,通过实现统一的DAO接口来对数据执行各种操作,DAO内部的方法对于外部实体也是透明的。这样也就使得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相分离,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所以接口也算是一种规范,一方面使所有的开发人员都按统一的名称、参数等来进行编写和调用,另一方面使整个代码看起来结构清晰,层次明显便于读者理解及技术人员的维护。

用DAO接口隐藏持久化操作的细节,这样使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业务对象无需知道底层的持久化技术知识,这是标准j2ee设计模式之一,也是我们在架构整个系统时所遵从的原则之一。

数据存储层是对建立系统与数据库连接的底层类的管理。这里面的类都是Java中关于SQL Server数据库连接的标准类。

(二)功能模块设计

用户按角色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认证部门用户和申请认证单位的用户。根据用户需求的业务流程图可以确定认证部门需要的主要模块功能包括:对申请资料的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任务书管理,认证审核业务,管理每次认证的结果几大模块。申请认证单位的用户主要需要如下模块功能:管理申请资料,接受审核时与认证单位交互的信息平台,管理账户信息。用例图对每一个模块都有详细的描述,根据用例图的分析,系统的详细的功能模块结构按照两类用户划分如下:

1.面向认证部门模块。申请资料:受理申请资料→审查完整性→提出受理意见→确认体系文件→确认专业人员→审核资料评审→受理批准→申请资料信息管理

合同管理:编制认证合同→核对审核人数→专业及合理性审别→合同批准→确认和签订合同管理→合同基本信息管理

财务管理:申请单位账户信息→支付情况管理→任务书管理

审核任务书管理:任务书基本信息管理→任务书转交→任务书编制

监督任务书管理:任务书基本信息管理→任务书转交→任务书编制

认证审核:审核通知管理→文件审查管理→资料审查管理→文审报告管理→注册推荐管理→现场审核报告管理→反馈信息管理

认证结果管理:通知管理→证书管理→文件归档管理→认证确认→认证批准(如图4-1)

2.面向申请方的模块。申请资料:提交申请资料→补充申请资料→变更申请资料→申请资料编辑

接受审核管理:收到通知管理→整改要求管理

账户管理:账户信息管理→账单管理→确认支付

五、总结

本文目的是开发设计一个通用的统一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监督平台。通过实际调研和大量的资料查阅整理,确信了这一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对我国质量认证和监督以及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设计在充分了解了认证和监督的详细工作流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确信其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实现认证和监督的高效率和高成效的运作;并使用先进的技术完成了该系统软件的总体架构和系统平台的总体机构设计。为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监督早日实现在统一平台标准化透明化运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设计模型。这一探索对我国的质量认证事业意义重大,可以很大的促进我国认证事业的发展,并能让质量认证的目的和作用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周涛.基于J2EE四层结构与组件技术的远程教育支撑平台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2

[2]向春,沈建新.AJAX核心技术解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2

[3]孙伟,王蔚.基于AJAX的富客户端技术研究与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08,3

[4]林飞,郭丽丽.企业实施ISO9000标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5

ISO9000认证 第4篇

一、ISO9000族标准及质量认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QMS)是一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总称。该标准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原则,结合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坚持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思想,明确了有关影响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求,其结构和逻辑更加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ISO9000族标准是一种综合的质量管理通用标准,并被评估者唯一承认的国际化质量保证体系,它已被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纳为国家标准。我国于1992年已等同采用,并定为国家标准GB/T19000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的中文标准之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质量认证的一种类型,质量认证是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认证机构对申请方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进行有系统地、独立地检查审核,审核其质量活动和有关记录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达到预定目标。当认为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时,就批准注册和颁发证书,并进行监督审核和复评,整个过程的活动称为质量认证。

二、高校ISO9000认证档案

高校的ISO9000认证档案是认证机构审核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质量认证活动中的真实记录,是认证机构提高对其所认证高校(或者高校部门)的管理,使高校(或者高校部门)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加强认证档案的管理是高校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认证档案的形成是在认证全过程的管理中形成的,认证过程形成的文件都是认证档案的组成部分。有了ISO9000认证,才有了ISO9000认证档案。而管理好认证档案则能对认证工作管理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因而,认证档案是认证机构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ISO9000族认证档案的特点

1. 认证档案的专业性。

认证档案有其内在的专业特点以及形成规律,所以认证档案具有专业性。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要管理好认证档案,不但要了解高校教育服务的过程及其规律,还必须掌握ISO9000族认证基本知识,熟悉质量体系认证的工作程序,了解各个阶段形成的材料,并与学校的有关质量体系认证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认证变化情况。

2. 认证档案的周期性。

ISO9000族标准覆盖了所有行业,针对具体高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周期长,跨度大,按照《ISO/IEC导则62》等有关规定,一个高校(或高校的部门)质量体系通过认证后,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也就是说,三年后高校(或高校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重新认证,这就决定了认证档案具有周期性。

3. 认证档案的动态性。

高校(或高校的部门)通过认证后,为了促进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在三年期间内每年既要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还要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即外部审核。在一个周期内,认证档案是随着内部审核、外审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和变化的,因此认证档案具有动态性。

4. 认证档案的成套性。

基于认证档案的专业性、周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认证档案是一个高校(或高校的部门)在一个周期内的认证过程形成的,其活动有严格的逻辑程序,这种逻辑性决定了形成认证文件的相互关系,其中的任何文件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组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认证是个完整的过程,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其形成的文件具有成套性,所以认证档案也具有成套性。

5. 认证档案的繁杂性。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与企业等组织一样,同样是运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通过过程控制与管理来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各个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来达到自身的目标。高校的ISO9000族认证就是对高校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它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认证档案材料繁多,因而具有繁杂性。

四、高校ISO9000族文件种类和认证档案的种类

1. 文件种类。

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学校文件体系分为五类。(1)学校质量方针和目标:它阐明学校总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模式、长期发展方向和规划、近期工作计划及目标,是制定其他类型文件的依据,是教职工的行动纲领。(2)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规定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描述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学校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组织机构,描述了教育教学质量体系要素,规定了各种教育教学服务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对各类员工、各个部门或某个过程而制定的基本要求及职责划分。(3)程序文件:它规定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途径、相关人员或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学校围绕教学活动规定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包括对教育质量体系本身各类文件的管理和各类管理制度,对某项工作、活动、事件、过程制定的目的、范围、职责、流程、方法、要求、协调方式和如何进行控制等。(4)作业指导书:它是针对具体人和事制定的详细工作程序和要求,包括单项工作规章制度、单项具体工作操作程序和流程。(5)记录:它是为完成某项活动而制定的各种表格及原始资料,是提供客观分析证据的资料。

2. 认证档案的种类。

根据ISO9000认证的特点,认证档案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证证书和合同材料,认证证书是认证通过后,认证机构发放的证书。合同材料是指高校(或者高校部门)从开始申请认证到签订合同形成的材料。第二类是审核人员对认证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材料,它是审核的准则,无论是初审、复审、再复审,都是依照这些标准来进行审核。它包括质量手册(也包括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质量方针和目标)、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第三类是在认证的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它包括每次审核的申请表、审核通知、审核计划、内部和外部审核报告、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纠正措施的实施记录等。第四类是认证过程的证据材料,是审核的证据,它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资料。它在认证过程中主要是起佐证作用,主要是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记录、各类文件等,这也是ISO9000族认证档案不可缺少的材料。

五、高校ISO9000族认证档案的管理方式

1. 认证档案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统一管理。

根据高校ISO9000认证档案的特点,对认证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即在认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主要材料应由学校档案馆(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且单独立卷。而在认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次要材料应由认证部门自行保存。为了确保认证档案齐全、完整,要建立一定的工作体制,档案馆(室)要加强对认证部门的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要在认证部门专设一名负责收集认证材料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认证部门要将认证档案工作纳入认证计划管理制度和部门有关人员职责范围之中,使认证工作一开始就与建立认证档案工作同时进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根据高校本部门审核情况,随时收集认证文件材料,将认证主要材料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将次要材料分门别类整理由本部门保存。认证主要材料是指上述前三类材料,应由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年度提交到学校档案馆(室)。上述第四类的佐证材料,由于这部分材料过于繁多,再加上这部分材料是日常管理工作的记录材料,部门的利用率较大,所以,这部分材料由高校的认证部门整理保存。

2. 认证档案材料的分阶段归档。

高校(或者高校部门)从申请到通过认证至证书有效期满,形成的档案来自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认证档案材料来自高校(或者高校部门)从开始申请到签订合同形成的材料;第二阶段的认证档案材料来自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根据审核工作程序,对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进行现场审核,至高校(或者高校部门)通过认证所形成的材料;第三阶段的认证档案材料来自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获得认证证书后,根据国际有关规定,在证书有效期内,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每年度对高校(或者高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及复审、再复审所形成的材料。因此,要加强对认证档案材料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求认证部门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每次审核的认证档案分阶段及时归档。

3. 认证档案的动态管理。

由于认证档案的动态性,在每个认证通过的三年有效周期内,每年都要进行审核,而获得质量认证证书的高校(或者高校部门),每次审核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如第二次审核和第一次现场密切相关。因此,应把每次审核材料依照时间顺次排列。此外,还有一些过程性档案材料,比如单位名称的变更、质量手册的更改、质量体系覆盖面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动情况等,认证部门也应将这些材料及时归档。这样才能反应认证过程的全貌。

4. 认证档案的成套管理。

基于认证档案的周期性及动态性,在一个认证通过的周期内,即证书的三年有效期内,由于认证文件的相互关系,其形成的文件具有成套性,其历次审核的材料合并为一套材料。三年后高校(或高校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需要重新认证,重新认证通过审核后,在另一个周期内形成的认证材料为另外一套认证档案。当然每套认证材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顺应认证档案的特点,既保持了认证档案的成套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也便于提供利用。

通过对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以及有关认证档案的特点、类型的阐述,提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统一管理、分阶段归档管理、动态管理和成套管理的管理方法, 对高校ISO9000族认证档案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完善的ISO9000族认证档案管理,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提出了ISO9000族认证档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统一管理、分阶段归档管理、动态管理和成套管理的管理方法, 对高校ISO9000族认证档案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档案,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玲.ISO9000管理体系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7) .

[2]蒋玉琴.ISO9000认证档案的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 1999 (4) .

ISO9000认证 第5篇

1.品質方針應熟悉、瞭解、背誦下來。

2.任何修改或塗改要有簽名或蓋章。

3.各種記錄均應加以簽名確認,尤其是品質記錄。

4.電腦列印的品質記錄,有打出姓名者,亦需簽名或蓋章。

5.表單記錄內容的空白處要劃記“/”或蓋“空白”章。

6.文件或記錄,禁用鉛筆書寫。

7.不能剪貼,最好不要用塗改液塗改。

8.確保表單記錄的完整性,尤其是需要做持續追蹤的記錄。

9.先確定瞭解問題後再回答。

10.有問必答,答其所問。

11.回答要有根據,審核員認可所答的問題後,不可以延伸,發展該問題。

12.盡可能盡速回答。

13.眼見為憑。

14.證據多比少好,但證據需為有效證據。

15.對審核員可能會問到的問題,資料應事先準備好,或隨身攜帶。

16.確保各部門的文件和資料可隨時找到。

17.對自己本職工作的要求(WI/QI)應熟悉並描述重要的參數、資料。

18.認證審核當天,每一位審核員,需安排一位主陪審員。

19.對審核中的每一作業專案,需安排一個人主答。

20.現場操作人員的篩選,要安排班、組長在場。

21.不熟練之人員可安排調班。

22.審核員所提及之缺點OR建議事項要隨時記下來(記清楚),儘量在審核後會議(總結會)之前完成文件方面的糾正措施。

23.審核期間,飲料、點心、安全帽等的準備。

24.生產工作計畫適當的調整,使生產順暢,生產完整產品。

25.審核員食宿之安排及審核員辦公室的準備。

26.法律許可的情況下的禮貌、友情饋贈。

27.公司及各部門簡介準備,歡迎牌製作。

28.環境的整理,5S的加強,死角的清理。

29.文明禮貌、制服、名牌的著裝要求,體現公司的精神面貌。

30.審核工作的配合,(如到下班時,審核未結束應予配合)。

31.應切忌與審核員的衝突,避免強辯,明顯的錯誤應謙虛接受。

32.審核時盡可能提供之前一個月的記錄,並準備三個月內的記錄,以便追蹤時審核。

33.各部門的不合格品、廢品應於認證前一天全部清理,留在現場的只能是當時的,不合格品的處理應有記錄,可追溯形成閉環

34.塗改過多的記錄(多於三處以上)的應予撤換,重寫。

35.多做不一定是好事,多做部分應予說明、規定。

36.欠缺部分應以作業指導書的方式規定,臨時補充。

37.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通常以“培訓”和“不符合項報告”方式處理,以點帶面,而非只局部處理被發現的其中一個問題。

38.┅┅

ISO9000:2008 QMS正式審核會資料

★公司簡介

★ XXX 公司ISO9001:2008 QMS推行大事記

★審核計畫

★審核見面會及總結會議程

★參加見面會及總結會人員名單

★關於迎接認證的通知車輛接送及用餐安排。

公司簡介

XXX 國際公司是XX年XX月經聯合國ISO組織批准,註冊資金 XX 萬元美金,屬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XX公司ISO9001:2008 QMS推行大事記

1.XX年X月,公司開始策劃導入ISO9001體系,並派員工參加ISO9000標準理解與實施的培訓。

2.XX年X月X日,公司成立推行ISO9001工作委員會和推行辦。

3.XX年X月X日,與XXX有限公司簽訂合約,由XX進行ISO9001輔導,保證QMS建立的完善性。

4.XX年X月X日,公司召開“XX公司ISO 9001:2008”啟動儀式”。

5.XX年XX月由XX進行ISO9001基本知識,ISO9001:2008標準條款,QMS文件編寫的培訓,XX年XX月----XX年XX月體系文件編寫、列印。

6.XX年X月X日召開“品質手冊、程序文件發佈會”,體系正式運行,體系文件正式實施。

7.XX年X月---X月,XX顧問對各部門進行輔導,各部門積極配合,並針對不符合項,積極整改。

8.XX年X月X日----X月X日公司第一次內部審核,各部門針對不符合項,積極…

9.xx年x月x日管理者代表代表總經理主持管理評審會議。

10.xx年x月x日---x月x日,認證機構預審核。

11.xx年x月x日,採取一個部門一個內審員負責的方法,制訂關於品質體系的獎懲規定,加大貫標力度,做到有人負責,有人監督,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12.xx年x月x日總經理主持召開第二次管理評審會議。

13.xx年x月x日---x日,正式認證

認證機構審核計畫

審核見面會議程

主持:管理者代表

1.管理者代表介紹公司人員

2.總經理致歡迎詞

3.審核組長介紹審核情況

4.會議結束,管理者代表,公司陪同人員及審核員留下,開始審核。審核總結會議程

主持:審核組長

1.審核組報告審核情況

2.審核組宣佈不符合項情況

3.總經理致詞

備註:見面會預計30分鐘,總結會預計60分鐘。

參加見面會及總結會人員名單

關於迎接認證機構正式審核的通知

公司各部門:

按照計畫評審中心將於XX年XX月XX日對本公司進行為期1天的審核,為此各部門領導及全體員工應高度重視,積極準備,今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1.審核按審核計畫實施,各部門應做好準備工作。

A.對文件和記錄進行歸文件,以便於調取。

B.檢查文件的修訂與記錄之間的符合性、配合性、修訂之日起記錄的相應改變。

C.做好自查自糾工作,特別對以前發現的不符合項應舉一反三,保證各項工作按ISO9001:2008要求實施。

D.各級人員應熟悉品質方針、品質目標、各級人員崗位職責。

2.做好審核前準備工作

A.由辦公室製作“XX公司ISO9001:2008 QMS審核會”“熱烈歡迎評審中心老師蒞臨指導”的橫幅。

B.由辦公室製作會議參加人員牌。

C.由辦公室準備三套品質手冊,程式文件,供評審人員使用。

D.辦公室負責公司本部的茶水、點心的準備。

E.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接待、宣傳工作。

3.審核期間,被審核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務必在場,直至審核結束,各級人員應認真回答評審人員提出的問題,要有禮貌、體現出公司的精神面貌。

4.各部門組織全面的衛生大掃除,管理處需特別重視,保證乾乾淨淨的迎接認證。

ISO9000认证 第6篇

关键词: ISO9000族标准 教育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标准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兴起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热潮,我国除企业界热衷认证外,教育质量管理“认证”热潮也同时出现,而问题也层出不穷,受到百般指责,论辩蜂拥而上。论辩的焦点集中在ISO9000族标准对教育的适用性问题上。

一、ISO9000族标准具有教育适用性

学界持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适用性的理论研究者认为,教育质量管理引用ISO9000族标准虽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理论和事实却证明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适用性非常明显,能促进教育革新,改进教育评价方式。这一方论辩者观点主要如下。

首先,ISO9000族标准表述了质量管理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可供教育质量管理采用

ISO9000族标准之所以能被包括教育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广泛认同,与其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并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是分不开的。ISO9000族标准系统地采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了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形成了著名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些观点反映了当代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经营观念、质量改进方法的变革和发展,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所有组织,也适合教育行业采用。正如ISO9000族标准在其引言中所明确指出的:“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具体工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质量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会受到组织变化的需要、其特定的目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所涉及的过程和具体实践的影响。”

其次,“内评”与“外评”相结合,可弥补我国教育质量管理评估主体及评估手段单一之弊端

目前,我国目前教育质量管理评估主体比较单一,以学校内部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上级教育行政主管单位为主,相应的,评估手段也比较单一,教育质量管理的控制、评价、督导、保证、认可除了行政干预以外,再无其他手段,从机制上缺少有效的控制措施,更缺少公正性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唱“独角戏”,缺少作为第三方的质量管理专业认证机构的审核认可,以“内部评估”为主。这种质量管理机制可以避免社会干预教育质量管理事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确定目标和管理方式,保持自身特色,但这种机制也暴露出不可忽视的弊端:由于教育质量管理的监控基本上属于教育的内部事务,各个教育机构除接受直接上级行政部门评估外,可以自行其是;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标准不一,评估方式参差不齐;整个机制缺乏监督,缺乏一套系统的、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公开性与透明性不足,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外界对教育质量管理无从过问,教育质量管理状况处在一定程度的失控的状态。

为了填补我国教育质量管理的这些漏洞,同时鉴于“内评”存在的弱点,就要改变以往自我审察、自我认可的做法,突出教育系统外第三方力量的重要性,将“外评”与“内评”相结合。因此,我国教育质量管理引用属于外审性标准的ISO9000族标准,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能很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公开性与透明性,从而弥补“内评”之不足。

再次,国际背景下审视我国教育质量管理,可推动我国教育质量管理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系统化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教育要适应国际形势则必须从提高教育质量入手,因此必须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自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机构强势登场,与我国教育机构共同抢占教育市场。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我国教育机构的发展必须用国际通行的、公认的标准来衡量,必须向优秀的国际教育机构看齐。而将国际通行的、公认的ISO9000族标准引用到我国教育质量管理中,借鉴企业的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做法,将对我国教育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二、ISO9000族标准具有教育受限性

持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受限性一方观点认为,教育界应慎重对待教育机构引用质量管理标准问题,必须承认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教育质量存在极大的差异,使用质量管理标准易于掩盖教育活动的特点,抹杀教育的灵魂。

差异一:质量形成过程不同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质量从本质上来看是“人”的质量。“人”的质量形成的过程具有极其复杂性,这是因为:人是有需要、兴趣、个性、价值观等心理品质的主体,且人的需要、欲望、兴趣、个性、价值观等因素总是多种多样和不断变化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呈现出无穷的变动性和复杂性,难以测量和把握;人的培养过程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本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人的质量形成包含着人对真、善、美的永恒探索与追求,人的质量形成过程是一个流变的、复杂的、不可控的活动过程。而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没有这些过程特征。

差异二:质量载体不同

质量的载体是产品、服务或过程。企业产品质量的主要载体是物化的商品,教育活动“加工”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质量的主要载体。在教育生产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认识和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教育工作者加工改造的对象,是教育生产过程的客体。他们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具有显著的客体主体性特征。

差异三:质量价值体现方式不同

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体现为生产的商品、提供的服务能够符合销售要求、达到既定的标准,目的具有一致性,价值具有统一性。而教育质量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出统一性,更多的是它的多样性。主体不同,信仰、理想、追求因此改变。在义务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类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已经或正在发生着结构性的巨大变化,其学习目的、动机也日益多元化,教育质量必须实现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非ISO9000族标准倡导的“标准化”。

差异四:形成质量的监控方式不同

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控活动采用严格的量化方式进行,而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以灵活性、创造性的要素居多,大多数问题只能作定性的描述与分析,不宜使用量化研究。周简教授曾指出,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适合教育,他说:“ISO9000也好、六西格玛也罢,都注重企业流程的精确和综合管理的量化,对企业质量管理来说,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育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水平起点、接受能力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理念也不尽相同。”

差异五:质量检验目的、条件不同

从质量检验的目的上看,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目的有二:证实或证伪。教育质量检验的目的仅能为证实,而绝非证伪,这是因为:教育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只有从正面提出的验证假说才能进入实验,这也是与教育“崇善”的追求分不开的。证伪的情况绝不能成为验证者的初衷,因为教育根本伦理取向为“向善”,如教育能“证伪”,直接损害的就是学生,他们成为验证过程的牺牲品。

从质量检验的条件控制看,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可以在预先设定的、模拟的条件下进行,为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格还可以根据需要干预、改变产品形成的过程,变量容易控制;而教育对象是人,由于人的活动方式、活动范围及生活内容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复杂,教育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变量不仅难以分离,而且难以控制。所以,教育质量控制并不可能像企业产品质量控制那样简单。

总结两方论辩观点,笔者认为,以“人”的发展为轴心的教育质量管理与企业以“物”的发展为轴心的管理模式大相径庭,教育质量管理不能机械地移植主要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式,在这层角度上,持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受限性观点是否更值得人们重视和思考?客观而言,科学地研究和合理地使用该标准,以体现教育的规律和价值为根本,从而更好地彰显ISO9000族标准在提高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才是一种理性的研究和应用思路。所以,对于跟风似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象,教育界还需反思。

参考文献:

[1][美]朱兰.质量控制手册(上册)[M].质量控制手册编译组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56-216.

[2]艾兵.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5-200.

[3] Edward Sallis.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M].London:Kogan Page Limited,1993.1-98.

[4]Stephen Murgatroyd &Colin Morgan.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School[M].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2.1-288.

ISO9000认证 第7篇

这里所谓内部顾客,是指学校内部的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等,他们是学校教育服务质量形成的主体,他们对待ISO9000质量管理的态度,决定着管理体系运行的成效和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对于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引起的内部抱怨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内部顾客抱怨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对高职院校进行ISO9000质量认证的适应性存在疑问;第二,质量管理体系设计不合理,虽然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但是不一定适应商职院校的特殊要求;第三,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存在问题。

内部顾客的抱怨只能消耗能量,而不能产生能量,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三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就失去了运行基础,外部顾客的满意也成为空中楼阁。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前提,是认证前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没有教育和培训,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就不可能为教职员工所理解,他们难以形成体系正常运行所需的质量观念,可能失去全员参与的理念基础,无法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变化要求。

目前咨询公司的培训工作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技能培训,但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为此,笔者认为教育和培训的工作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思想和认识。在培训之前首先进行广泛的讨论,就以下问题达成共识:第一,是否真的需要转型?如果不转型,会遭遇哪些生存威胁?第二,如果确实需要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第三,要实现转型,教职员工观念上应当如何转变?以上问题如果能达成共识,就能坚定管理层和一般员工变革的信心和决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动摇和退缩。

2.加强心态建设。通过认证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改变。没有首先在心理上的认可,ISO9000管理体系就难以推行下去。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心态对管理体系变革的推进是一个看不见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基层管理干部对于高职院校政策的理解与执行,以及自身的管理素质尚存在问题;第二,信息沟通出现断层;第三,“民心”所向的焦点与学院层面的政策推动存在差异。在调查中我们看到,许多员工强调“从来就是如此”,强调教师工作与企业员工工作相比较的特殊性,强调“教无定法”,质疑标准化、规范化的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对抗情绪。在一些认证的高职院校中,狭隘的固执己见和心理对抗,成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障碍。所以,必须注重心态建设,通过培训和引导,逐步改善高职院校的心智模式。

3.质量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质量意识的形成将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起到支持作用,也是全员真正参与的前提。总括起来,认证之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有三种典型的态度和思想:第一,认为“从来就是如此”,原来的工作方式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所以不想对此产生改变;第二,认为某些问题不重要,不改变 (解决) 也没有关系,所以不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认为某些改变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不利,所以拒绝某些改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显然还不能适应竞争的要求,认证之后的思维惰性和行为惰性的革除将成为贯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育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讨论和解释,打破这种思维惰性和行为惰性,改变他们的态度和思维,否则,教职员工的质量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质量体系再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用。

4.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教职员工是利害相关方之一,是高职院校业绩提高的受益者。教职员工的典型期望是职业的稳定和工作的满意。ISO9000:2000中:“组织应当识别其人员在得到承认、工作满意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对他们的这种关心有助于确保最大程度地调动其人员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也就是说,越是关注教职员工,他们越能积极参与,从而越能得到满意。

要使教职员工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二是管理体系应该畅通渠道,获得反馈意见,因此,除了建立相应的渠道和沟通机制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作用;三是提供更多参与机会,譬如:分解组织的方针目标、设置质量改进课题等,吸引更多教职员工参与到加强质量改进管理活动中来;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例如:质量自检、互检活动等。进行内部质量审核时,也可以吸收员工代表参与。

二、重视体系策划和维护工作

不少的高职院校的“体系策划”工作在其贯标过程中被普遍严重忽视,从而导致没有把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完全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实践证明,通过了ISO9000认证并不意味着管理体系已经完全满足了有效性要求,在很多情况下,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所造成的内部抱怨要大于外部顾客的抱怨,这说明第三方审核的通过,体现的体系有效的评价不一定科学准确,或者至少这种有效性并不是建立在内部顾客这一稳定的基础上的。因此,要高度重视体系的策划和维护工作。

(一)认真搞好体系策划工作

1. 取得学校高层领导的充分参与。如果没有学院高层领导的支持参与,再好的管理思想也难以执行和实施。贯标工作是建立在对原有体系的整合与检讨的基础上的。体系的建立过程涉及到对资源配置、部门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到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都存在惰性,而体系的建立是对这种惰性的挑战。所有这些,培训不一定能够解决这所有的问题,必须要有学校高层领导的充分参与为前提和保证。

2. 选择咨询机构。没有任何强制规定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寻求咨询人员的帮助,但从实践中看,高职院校完全依靠内部力量建立体系有一定难度。这主要表现在对标准条款理解往往不充分,对于贯标步骤和阶段工作的重点常常把握不准。另外,由于在体系策划和文件组织编写过程中缺乏经验,而可能导致在日后出现管理体系操作性差的问题。因此,要选择认证咨询机构,在其指导帮助下开展认证工作。

3. 加强对原有体系的研究整合。要成功地建立和运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充分尊重原有的管理体系架构,通过对过程的识别、分析、检讨和充分的沟通,遵照ISO9000族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以避免新建立的体系与原有的成熟、有效的管理方式之间产生冲突。科学的做法是将原有成熟有效的管理办法转化和纳入ISO9000管理体系框架之中。

另外,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刻板的体系,在策划过程中,如果不违反标准原则,完全可以寻找达到目标的最简捷的途径,并保持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弹性,不断通过体系内部的自我发现和改进机制,使管理体系不断趋向于阶段性的优化。事实上,管理体系文件代表了高职院校内部的管理共识,也只有这样,该体系才能真正成为内部的法律。

(二)加强体系的维护工作

体系的维护非常重要且比认证通过的过程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虽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维护主体人员没有专门要求,但是从企业界的一些成熟的做法看,体系维护除了少数的专职内审员和有中层主管兼职的内审员之外,应该有专门体系维护人员来进行,他们负责组织的各种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维护、监控、文件管理和更新、体系持续改进、各类审核以及相关会议的计划和记录以及报告工作。中层主管兼职内审员,可以有效地引领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并对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加以配合。其次,要加强体系文件的修订工作。在企业界,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当公司的文件越写越薄,表示该公司的员工素质和水平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这句话同样适应高职院校的贯标过程。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始贯标初期,体系文件应该尽可能的详细,规范能够想到的所有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随着体系运行,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此时应该进一步做细,尤其是接口关系,防止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体系运行如果正常,教职员工的素质必然会慢慢提升,此时就应该逐步精简程序和文字,最终实现体系文件越来越薄。

三、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部门及内审员工作

1.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部门工作方式方法。认证之后的高职院校质量管理部门在体系运行中应该注重改进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在管理者代表的直接领导下,在组织架构上体现出全面监督的地位,体系部门处于主导作用,凡事都要有理有据的去做,工作的重点放在符合性的检查监督上,务必形成一定权威性。二是必须有系统的质量保证程序和相关的工作指令,这些程序和指令应是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部门每个人员的日常工作都是严格按照这些程序和指令开展的,每一行动每一步骤都做到有法可依。三是必须直接面对顾客 (包括学生和老师) ,了解顾客对质量的要求、评价和投诉。及时处理和跟进顾客所提出的质量问题。四是对质量异常的处理必须公正、公平和合理,特别是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同一个质量问题,不同的质量管理人员的判定应该是相同的。这样才会令人信服。

2.改进和提高内审员工作质量。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内审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内审员不仅了解这些要求、具备这些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高。事实上,内审员常常有两个方面的极端:一个是无所作为,另外一个是越权从事。有的高职院校的内审员常常抱怨说,大量的琐碎的事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工作没有终点,关键工作没有成效,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办法改进工作上的不足。一般说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流程是: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 (第三方审核) 、体系文件的改进、日常检查,然后又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真正留出去思考改善体系的时间并不多,没有精力改进体系。这些问题都与授权有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内审员的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建立专门的文控办公室,职责明确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学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才能被教职员工所接受。

四、建立沟通管道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沟通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认真对待沟通管道的建设,以此提供给每个教职员工解决其工作中麻烦的方法。企业界有采用“麻烦报告”的方法以解决这些麻烦,其规则是:第一,不能进行人身攻击或者批评;第二,不能进行粗鲁评述;第三,只有把麻烦写在黑板上的人才能擦掉它们,如果对麻烦有争议,则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仲裁;第四,麻烦报告必须是真正的,它不是一块抱怨板,也不是一种请求特殊帮助的方法;第五,所属主管必须在24小时内将问题制定给能帮助解决者,状况报告每24小时更新一次。企业界建立沟通管道的做法和经验,高职院校不妨加以借鉴。

内部顾客是质量的形成者,其满意程度是外部顾客满意的支撑点,高职院校进行ISO9000质量认证之后,应该充分认识内部顾客抱怨的消极作用,正确对待内部顾客的问题和质疑,质量管理体系才不会遭到教职员工的排斥和抵制,从而为外部顾客的满意奠定坚实基础,使体系运行在持久良好的轨道上。

ISO9000认证 第8篇

1.1 采用标准化物资管理消除的技术壁垒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 在国际贸易往来采用的技术壁垒的措施之一是ISO9000质量认证。许多国家与国际接轨, 建立本国的认证制度, 目的为了消除这一贸易技术壁垒, 寻求多种合作的质量管理认证, 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它是企业开展质量认证的有效手段, 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用方法之一。标志着在国际上我国认证机构所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等效, 我国1998年1月22日正式签署的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

1.2 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

通过一个公正、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认证机构, 质量认证为人们提供可以完全信赖的质量信息, 是对企业产品质量或质量体系作出正确、可靠的评价。在各行各业, 目前质量认证制度已得到广泛推行。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提高企业质量信誉, 企业对消费者、社会提供的质量保证的有效措施之一, 就是获得国际通用认证的注册和认证标志。目前来讲, 获取质量认证作为供方必备条件之一, 随着我国不断规范市场经济运作, 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已认证需选择合格的供方、工程或大宗采购招标, 例如在建筑工程及配套建筑材料招标。

1.3 规范企业内部质量管理

(1) 管理组织结构的标准化管理。

实行ISO9000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企业必须实现全员岗位责任制, 做到定岗、定职、定责, 必须建立质量管理机构, 保证产品质量并明确相应职责权限。

(2) 质量行为的程序化管理。

为了确保各项质量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实行ISO9000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手册和运作审核程序, 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实行程序化管理。

(3) 控制过程的严控化管理。

通过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严控化管理, 要求过程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以实现质量保证, 具体应从市场调研开始, 确定产品, 设计开发产品, 然后采购原材料, 接着生产、检验、包装仓储全过程实现严控化管理。

(4) 自我完善的效益化管理。

质量认证使企业的管理标准化。不断地改进质量体系, 建立预防和纠错机制, 制定质量管理标准, 定期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总结、评价质量体系, 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质量管理目标, 企业需要依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现代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符合法定技术标准的产品, 以实现最佳质量成本经济效益。

2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物资进行有计划地采购、验收、保管、发放、合理使用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中所讲的物资, 仅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工具和原材料, 如机电设备、工卡量具、运输工具和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燃料等等。既不包括生活资料, 也不包括土地、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生产资料。物资管理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2.1 编制物资计划

物资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制定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及做好物资综合平衡, 搞好物资计划, 充分挖掘潜力这两个方面。

物资计划的编制在计划经济时期, 主要是物资的采购、使用和储备都是以满足产量为标准, 以国家下达的产量为依据。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 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计划, 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行为。计划一旦制订之后, 通过定期的物资供应例会等形式, 由物资部门担负计划落实及监督的任务, 对物资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 物资采购管理环节

物资的采购管理环节主要是供应管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选择好供应商, 协调好订货、采购及运输物资分配的问题。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加上严格的物资采购过程控制, 可以使企业有效节省开支, 为赢取更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比价采购、限价采购、定价采购等采购方式的普及。企业的运用程度将日渐熟练,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盲目采购、无计划采购、多头采购等问题, 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成本支出状况, 这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必将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2.3 物资使用管理环节

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 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

现代企业应该对物资的消耗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系统, 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量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比对, 通过监控将超额情况及时反馈到管理层, 尽早查明超额原因, 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消耗环节出现浪费现象的几率。

2.4 物资储备管理环节

物资储备是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现代物资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降低库存, 减少物资管理资金占用。这部分内容主要为物资的库存管理, 既出库、入库、盘库等内容。

3 ISO9000标准对物资管理的要求

3.1 物资采购

在与供方沟通前, 企业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否充分和适宜, 同时采购信息要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不光要包括物资本身信息, 还应包括人员资格的要求、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等。采购过程, 企业需要根据采购标准和要求采购合格产品, 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决定着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企业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 提供产品的质量评价。

3.2 物资责任

在企业物资管理控制下, 企业应爱护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或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 应报告顾客, 并保持记录。为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企业必须对采购的产品进行质量验证。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 在采购信息中, 企业或其顾客拟组织应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3.3 物资防护

实行ISO9000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企业提供产品的符合性防护, 内部处理、交付和交至预定的地点, 这种防护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4基于ISO9000标准的物资管理途径

(1) 降低采购成本和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 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

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 杜绝漏洞, 减少差错, 为了确保采购物资质量最优、价格最低, 要求材料采购部门坚持采购工作中谁经手谁承担第一责任, 谁审批谁承担相应责任的追究制, 有效高效地开展采购工作。同时, 企业应严格招评标程序, 规范招评标管理, 积极采用招标、比价和竞价等多种形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材料采购人员必须做到招标比价件件有原始记录, 做到同样质量比价格, 同样价格比服务, 同时建立比价的原始记录档案。企业在公开物资采购的招标过程中, 加强群众监督, 公开办事程序, 公开办事政策, 公开办事结果。各施工单位为了避免造成功能闲置浪费, 必须坚持满足生产需要和性能价格比最优原则, 切实加强材料计划审核审报管理制度。

(2) 从源头上抓好供货商管理, 加强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手续。

从实力规模、产品质量、信誉及服务水平等方面, 对现有供货单位要进行实地考察, 确定入围供货单位是否符合要求。为了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和提高施工工程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确保从源头上确立了一批质量好、服务优、价格低的稳定供货单位。确定入围供货单位后, 在入围供货单位以外, 材料采购人员不得随意进行物资采购, 如果未按正常程序进行考察的, 现有合格供、经销商之外的任何单位均不得参与投标、比价、供货。对已备案合格供方, 不定期对入围经销商和合格供方进行考核评价, 经销商队伍全部实行动态管理, 避免假冒伪劣物资料流入, 实行优胜劣汰。

(3) 做好“材料使用量”的控制, 严把物资材料的发放关。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之一是项目物资发放工作。项目物资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是物资控制量的发放。采取三项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物资发放程序。

首先, 结合项目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 根据上级关于项目物资管理方面的要求, 制定出采购员、验收员、管库员、发料员四者的分权制, 明确其岗位职责和管理办法;第二, 制定由作业队负责人以书面形式委托一人或数人为作业队领料负责人, 即作业队领料人委托制度, 对作业队领料人委托书, 项目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收集统计并备案, 同时在此委托书上备有作业队负责人的签字, 以及委托领料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第三, 建立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 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严格控制单项作业队使用材料数量。及时与作业队和技术部门沟通, 一旦发现有个别的物资即将超量或者已有稍微超量, 查明原由, 并向项目经理汇报情况,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中的需求量, 根据工程变更及时更新, 在日常管理中与技术部门积极沟通, 做到对单项工程的时时监控, 月底及时更新单项工程限额领料台账。

5结束语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我国企业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 企业应当在物资管理领域积累宝贵经验, 在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各重要环节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 从而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ID:7777]

参考文献

[1]李艳军.浅析ISO9000族标准在工程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2004, (6) .

[2]张铁强, 王炳午.ISO9000系列标准在工业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1997, (5) .

[3]李振, 李伊松.强化质量管理提高竞争能力:浅议物资企业 (部门) 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1997, (3) .

ISO9000认证 第9篇

一、教师激情的含义及其质量管理的意义

高校教师激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 即在教学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的一种爆发性和相对短时的情绪体验。常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 产生超常的力量, 出色地表现自我。

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意义在于:在一切教学资源配置要素中, 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师的管理过程, 其中包括教师激情这个环节。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活动, 是高校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用科学知识去教育大学生、影响大学生, 变化其身心状态, 促使其发展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不同于一般的信息传递过程, 不能仅仅考虑到传递, 更要考虑到信息被接收之后的效果反应。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他们年轻的性格, 好奇的特征, 自然决定了他们会激情涌动, 这也是对高校教师的肯定、欣赏。

二、教师激情在工作压力下逐渐淡漠的现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将高等学校的产品定位于服务, 树立起一种教育服务新理念, 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高校教师的服务质量。

在教育服务的过程中, 重视高校教师内在潜力的开发与释放。强调高校教师个性活力的激励, 是实现高校教师贡献最大化的一个途径。但是每个高校教师的激情不是永恒的, 在各种压力下也会逐渐淡漠。

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活动中, 由于不能达到某些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或焦虑的状态, 从而造成的不良反应。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来自高校外部社会环境的压力, 当前高校教师已成为人们普遍尊崇的社会职业, 而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 因此社会对高校教师寄予无限的期望。二是来自高校内部环境的压力, 高校教师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学习要求, 并争取超越学生的期望。但是在知识突增、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渠道不断增多, 大学生接触的事物也更多了, 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知识危机感, 他们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们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激情在淡漠。

三、对高校教师激情管理的方法

遵循高校管理内在规律的基础上, 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按其过程管理的方法, 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调动教师的激情管理中,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保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在广义上说, 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来说, 还是对教育者来说, 都是这样。”

(一) 记录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 教师是否能在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 提供多条渠道, 多种机会,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对每个学生进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否支持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开展以学术交流为内容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 增长才干, 发展个性, 提高素质。

(二) 记录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教学环境

这种激情同时还能为高校营造出一种宽松的人文环境、个人自由发展的氛围, 以此来吸引、培养优秀学生。让高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充满激情, 不断开创出新的教育局面, 特别是教师要善于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构建让学生有愉悦感的教学平台, 为造就真正能站在国内外科技前沿的创新人才提供一个的发展空间。

(三) 记录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高校应该想方设法找机会创条件、让教师有时间学习, 并考核教师是否有能力多开设一些开放性的课程, 合理设置一些能让学生自由选择的创新技能项目。还要考核教师是否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 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将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变成教学思路和方法, 引导和鼓励学生较早参与科研活动, 为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高校教师的激情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升, 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才情、特长等千差万别, 课堂教学也应该带有自身“个性化”特色。

归根结底, ISO质量管理体系特别强调自律, 它按照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改进的要求, 建立起内审外评机制、持续改进机制, 不断地审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不用等到产生严重后果就将存在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解决了。因此要加快构建激励型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和科学化评价体系, 目的是让每一位高校教师的激情不减, 经常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时常能产生新的思想, 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创造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玉龙.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调适[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9) .

ISO9000认证 第10篇

1 企业中ISO质量体系简介和质量手册的建立

ISO9000管理思想主要是要求按照GB/T19000-ISO9000族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 一般要经过质量体系总体设计、质量体系编制和实施运行三大阶段, 在制定质量手册时, 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a.要注意从企业自身需要出发编制手册。

b.注意总结本企业质量的经验。

c.要注意让员工参与。

一般来讲质量手册有八个基本目的和作用。贯彻企业的质量方针;使企业的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更好的控制方法, 促进质量保证活动;作为质量体系审核依据;情况改变时, 保持质量体系的连续性;按质量体系要求和相应方法进行人员培训;对外介绍质量体系;证明其质量体系符合选定的质量体系标准。

质量手册编制的整个过程反映了ISO9000质量标准的“通过过程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的主题。

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教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2.1 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改变高教现状的需要

在我国,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如果教育的质量有问题, 就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名不符实的“人才”, 这不仅打乱了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 也为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人们常说质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关系百年大计的教育的质量问题何等重要可想而知。采取适当措施规范教育领域的质量标准, 提高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2.2 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管理规范化的需要

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是从标准化的角度, 对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进行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系列化、规范化的理论和方法, 是质量管理国际性的标准模式, 它的价值在企业、服务业等很多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高校与企业一样都具有人工系统组织的一般特征, 可以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的思路对高校的招生过程、教学过程、行政和后勤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从而形成一套有特色的、规范化的高校管理方法。

2.3 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高校竞争力, 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需求

在教育目标确认后, 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成本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采用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把握住教学质量这个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核心, 同时通过规范化的措施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 降低教育成本。

2.4 在高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社会的需求

高校培养的人才最重要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实际的人才综合素质水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步伐。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规范各个层次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确保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从而保证社会对人的需求。

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教领域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高等教育的本身特点和教育规律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在强调对各个要素的分析, 对整个过程的控制, 同时也强调和自身的特点相结合。高等教育和纯生产性企业不同, 他的“产品”不是静态的物品, 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它的“生产”过程是形成并提高抽象在学生头脑中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其看似无形, 但其价值会在社会应用中得以体现;虽然高校与企业一样都具有人工系统组织的一般特征, 但其组织程序、协作的结合特点和对质量的衡量方法明显不同。因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教领域中应用时, 可以借鉴企业的具体案例, 但不要强求对应, 从而使管理体制僵化。

3.2 编制各级质量体系文件时要全面、细致

质量手册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和标准, 质量手册制定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手册要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合理确定招生、教学、管理、建设和就业等方面质量要素, 分别建立校、分院、系 (部门) 、教研室等多层次的质量文件, 并由此派生指导具体工作的要领书、指导书和记录表等, 做到大到教育目标, 小到成绩统计都有章可循, 使日常工作规范化。

3.3 要注重全员参与

ISO9000管理体制是通过全面的过程控制达到合理的提高质量的目的, 全面的控制方式要求要全员参与。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 制定较完善的教学流程和管理制度, 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措施。质量文件一经制定实施, 要进行广泛的分层次的人员培训, 让所有相关的人员都了解标准、熟悉标准、应用标准, 通过把标准发现并改进自身工作的不足。高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务, 而学生是高校的服务对象, 因而不要忽视学生的参与。

3.4 要持之以恒的执行标准, 并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对待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强调改进和提高的机制。在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 一定要注意适时进行内外的评审, 采用预防、纠正措施, 即时对文件规定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不合理的文件进行修改, 从而形成合理的反馈机制。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可能会有一些体系为涉及的方面需要补充, 从而使管理体系更完善, 并长久坚持以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

3.5 建立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机制

高等教育服务是高校提供的产品, 这个产品的质量的好坏只有在它的承载者 (学生) 就业后, 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国家不断探索改进高考方法是想把真正的人才送到高校, 这解决的高校的“入口”问题;而高校应该考虑的是对社会而言什么样的人是“才”, 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 从而解决“出口”问题。评价标准的问题很重要, 因为它决定着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向, 也最终决定着高校的产品有没有为社会所认可, 这归根结底是培养方向细致化的问题。根据社会需要和以往毕业生的就业反馈, 调整课程结构, 改进教学内容和内容方法, 是必要的。总体来说, 如果一个高校较高比例的毕业生没能就业, 是有责任的, 因为它违反了ISO9000质量管理手册中的质量保证内容, 没有实现对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承诺。高校在这类事件中承担何种责任, “不良产品”如何处理, 是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教初探

ISO9000管理体制在工业企业中所获得的成功, 表明了其思想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将ISO9000的管理思想引入高校是可行的。我们要动员高校全体员工, 从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细节, 按照ISO9000的管理思想来规范, 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特点, 从而形成具有教育特色的ISO管理体制, 推动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声荣.质量手册的编制与实施指南[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95.

[2]李志宏.英德法各国是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M].中国高等教育, 2001.

ISO9000认证 第11篇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销售的作用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产品销售的基石

众所周知, 不管企业销售的产品是实物还是实物, 不可避免的都会牵扯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产品质量。俗话说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产品的质量也就是企业的生命线, 也是产品销售的一个基点。一个产品要想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 就必须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为支撑, 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 这种购买的欲望可以说是企业产品销售的直接动力。这一点在“名牌效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一些产品由于质量上的可靠关系为消费者所认可, 所消费者在产生购买欲望的时候首先选择的就是这些名牌产品, 如我们买食用油都喜欢买“鲁花”、“金龙鱼”、“龙大”等品牌, 这些品牌的花生油口味纯正, 不掺杂其它的油, 并且都是采用非转基因花生精制而成, 这种质量上的可靠保证促使消费者将购买的欲望施加到他们身上, 这就是名牌效应。我们仔细分析就就会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产品的质量。

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 能够使企业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 从质量管理的决策到产品的销售这一过程中, 对产品内部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企业陈品质量全过程符合产品销售的要求, 在通过层层把关、分工检测, 对产品中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的进行剔除, 最终使出厂销售的产品具备最可靠的质量。所以说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使企业实现质量好、成本低的质量管理目标目标, 可使企业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 使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以此为企业产品的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产品销售额增添筹码。

2.增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润

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 与企业的规模、经理管理水平、产品定位和质量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企业的竞争力却更多的体现在产品的销售上。消费者对于一个企业的实力的判断往往不会运用很复杂的方法, 而是靠一些基本的常识如产品的销量来判断企业企业的实力, 如在购买家电的时候, 往往一个品牌的产品销售的越多, 消费者就越信赖, 由此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会发展购物扎堆的现象, 这种商品销售好像不是一种买卖, 更像一种抢购。实际上这就是产品竞争力的优势, 实际上这种优势竞争力的产生究其渊源还是由产品质量决定, 但是质量高低的通常消费者使用之后才能知道, 在使用之前难以判断, 所以只能产品的质量认证标识来辨别。

而ISO9000质量认证证书, 为世界各国所承认, 所以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强的证明效力, 所以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往往很看重这一标识, 成为他们选择产品的一个依据。一旦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标志, 就表明该企业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受到更多顾客的信任, 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就能够扩大在消费者之间的影响,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在没有经过顾客使用检测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经验证明下, 在市尤其是一些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的建筑材料行业, 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组织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的有利手段。这一点在水泥行业也非常明显, 以河北故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为例, 公司在2007年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以前, 产量仅仅有70万吨, 市场范围也非常狭窄, 围绕山东德州和河北故城的一些水泥散户为立足点, 因为没有通过相应的质量认证, 所以写建筑类企业对故城山水的水泥产品不怎么信任, 所以并不愿意购买他们的产品。在2007年底故城山水申请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 在认证通过以后其水泥销量逐渐提高, 到2008年年底, 年产量提高到250万吨, 覆盖到周围200余公里, 尤其是中标京沪高铁以后销量更是稳步增长, 总产值达到了3.5亿, 从中我们可以到ISO9000质量认证对于企业销售的作用。

3.有利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所以一些国家对于进入本国的市场要求外国产品规定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认证, 尤其是作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军, 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采购商愿意或者指定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采购商在订货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按ISO9000标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所以, 国内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以后, 可以以此为契机开拓国际市场, 不断增强自己企业的实力。总之, 企业一旦取得质量认证, 能够促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的需要。

二, 对ISO9000质量认证的认识的误区

当前, 一些企业对ISO9000质量认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如认为ISO9000质量认证仅仅限于企业生产的过程, 对企业销售的过程, 以及销售以后产品质量的监控并不涉及;另外, 一些企业认为ISO9000质量认证就是国家认证, 因此忽视了其他产品认证工作, 如3C认证等等, 这些误区的存在给企业的质量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销售工作。

1.忽视了产品销售中和产品销售以后的ISO9000质量控制

在当前的企业质量管理中, 企业往往重视的是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忽视了产品销售中和销售以后的质量控制。这也不难理解, 产品质量控制主要在生产阶段, 在销售阶段产品质量就已经定型, 企业的管理者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他们往往认为质量管理只能在生产阶段, 而销售和销售以后的阶段产品质量主要是通过产品三包解决。而实际上, 产品质量控制应该存在于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的全过程以后, ISO9000质量控制要求是产品存在的全过程, 并且对于产品销售以后质量控制可以说关系到企业的名誉。

2.生产者不能按照ISO9000质量控制的要求履行承诺

产品质量的控制在产品销售以后的表现主要是生产者根据国家规定承诺的“三包”等质量承诺, 这种承诺在实际的施行过程中生产者往往推三阻四, 以此去推卸自己的责任, 即使按照承诺进行了产品的维修, 但是也会趁机进行其它的收费。少数企业用过去实际也未认真执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框架, 贴上已贯GB/T19000 (ISO9000) 系列标准的标签便万事大吉;更有些企业请外单位专家代笔或袭用同行业企业的质量文件冠以本厂名号, 既未与本厂实际结合, 又未很好消化, 这些都只是表面形式, 不能从本质上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所以企业应该将现有的ISO9000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延伸, 延伸到产品存在的全过程, 尤其是对销售后产品更要进行质量控制, 但是这个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产品的维护、维修, 而是是一种全方位的控制, 包括:产品性能的维护、产品维修、产品使用数据收集、产品质量曲线、使用寿命等等, 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当时产品质量的体现, 并且这些信息是完善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 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摘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当今世界企业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 这一体系引入到中国以后, 很快被企业所重视, 在企业中得以迅速的普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企业产品销售更是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是在分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销售端的作用入手, 探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销售之间的关系, 为企业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产品销售

参考文献

ISO9000认证

ISO9000认证(精选11篇)ISO9000认证 第1篇关键词:ISO9000认证体系,管理一体化,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市场大门已进一步向国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