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1篇
海边旅游美文(1)
在蔚蓝的海边,许许多多的人群聚集着,海面游艇迅速的冲向前方,溅起一束束美丽的水花。冲浪选手带着微笑,准备开始比赛,裁判拿着哨子,预备开始选手们翻起冲浪板,向前方冲去。海浪翩翩起舞,一口气冲向岸边,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正是舒服极了!水底的鱼儿游来游去,像似在欢快的游戏,海草随风舞动着,不停的跳舞。
金色的沙滩上,粒粒沙子似白雪是的,仿佛盖满了地面。许多可爱的小朋友,在欢快的捡着七彩贝壳,喜悦的奔跑着,感受着寻宝一样的乐趣。有人在沙上盖城堡,形象逼真,还雕饰着各种不同的沙雕,把许多形状不同的贝壳,装饰在沙雕上。坐在沙上感到有一股热气向身体袭来,想不断的向前迈一步。休息的人们,晒着太阳,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心情舒畅。
海上行驶的客轮,拉货着许多乘客,去知名的地方游玩。洁净的海水,一群海鸥展翅飞过,在空中自由的亮嗓鸣叫,声音哄亮,带发着一种开心的感觉。火球似的太阳,空中照耀着海面,映出一道道波纹,闪闪发光、晶莹剔透。霞光照射在沙滩上,把大地装点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天空中云彩火红,夕阳渐渐落下西山。月亮升起,洒在海面上,看似像云雾一样,向海面飘来,白茫一片、不见前方,海面也平静下来,站在沙滩上感受着安静的气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椰树挺拔而立,为人们带来凉爽椰汁。
海边的美景各种各样,我最喜欢大海,海风呼啸,给人们带来凉爽,在海里游泳,给人们带来欢乐。
海边旅游美文(2)
去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我终于见到了美丽的大海!
妈妈因为出差,带着我来到了深圳我的小叔叔和奶奶就住在那里。小叔叔说要带我去看海,我可高兴啦!于是,我们就在关外的五星级宾馆住下了。
第二天清晨,我被妈妈叫醒了,推开窗户一看:哇,美丽的大海一览无遗!美丽的白色海鸥,合着浪花拍打海岸的声音在唱着动人的歌呢!真好听!
起床后,我和妈妈、小叔叔、阿姨、小表弟顺着宾馆的路爬上了山顶,从上面去看大海,大海就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大海更美啦!小叔叔告诉我,海的那边就是美丽的香港。
吃完早餐以后,我们来到了海边,我兴奋极了,原来大海这么漂亮啊!我站在沙滩上,大海在阳光下闪现出粼粼波光,像是有人撒了一把碎银。
洁白的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发出“哗哗”的声音。我光着脚丫站在沙滩上,海水涌过来,又退下去,舒服极了。“哎,有贝壳呢!”阿姨捡到了一个贝壳,对我们说。我也发现了一个白色的,高兴地冲过去,想把它捡起来。可这时,一个浪头向我们扑掀过来,我和表弟大声惊呼着,等海水退下去后,我一看:唉?贝壳咋没了呢?哦,原来是被海水给卷走了。这时妈妈让我和表弟下海去游泳,我们高兴地下了海,这时,我看见海水涨潮了,像一头猛兽一样呼啸着向我们扑来,我们被浪头推到岸上好几次呢!一个更大的浪头卷过来,我呛到了海水,那咸咸的滋味呀!
等我回到沙滩上,妈妈和小表弟的舅舅被小叔叔和阿姨埋到了沙子里面,来了个“日光浴”,众人笑得前俯后仰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2篇
四月的早上,空气中透着春天的温润,沁人心脾。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一辆旅游大巴载着满车的欢声笑语从烟台向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行去。期盼已久的公司旅游终于开始了。
此时车中坐着的同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心情也是无比的轻松愉悦。大家脱去工装换上舒适的运动衣,更显年轻活力。一路上大家吃着零食、聊着天、听着音乐、玩着游戏,让这14小时的旅程变得不那么疲乏。此时我们这个大家庭更显其乐融融,觉得每个人都那么的亲切、可爱。
我们一路南下,北方和南方景致的差别也显现出来。用“豪放”和“婉约”这两个词来形容南北的景色,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不同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江南是有那“小桥流水、古道西风”、“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别致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连冬日也是充满着温馨。
到安徽地界后、透过车窗。公路两边绵延不断的山从身边擦过,满眼的绿色葱葱、嗡嗡绿绿。茂密的植被把整个山覆盖,不放过一片土壤,让你觉得除了空气没有别的东西能够侵入。那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典型徽派建筑也随之映入眼帘。白色的小楼镶嵌在碧绿的小山上,倒影在清澈的湖水中,那种完美的契合,美得像一幅画,百看不厌。这阴雨的天气,霏霏的细雨让宽阔的湖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雾中若隐若现的撑起一只小渔船。不禁让人想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江南如歌、江南如酒、江南如诗、江南如梦,江南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长卷。这时有同事发出“真想住在这!”的感慨。“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如韦庄这样写他对江南的感受。人人都说江南好,而来到这儿的游人却只想跟江南慢慢变老。看来这样的江南情结,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此时,14小时的车程不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馈赠,因为它慢慢展开了一幅从北向南的中国风景画,迤逦无比。
但让我更想不到的是,后面的旅行更是精彩纷呈。到安徽汤口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黄山之行。乘景交时,那几个180度的大转弯着实让我们刺激、紧张了一把。山下的竹子也很吸引我,以前见到的竹子都是园林里的装饰性的小竹子,而这里的竹子长得特别挺拔,只有这样的竹子才能用来形容清风傲骨的气节吧。登山的过程很累,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更加强了我们那种锲而不舍的毅力。汗水和雾水打湿了头发、湿了衣服,也浑不在乎。周主任和初总登山的劲头十足,体力和耐力一点都不亚于我们,让我心里很是佩服。当然登山的过程也不忘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把每个美丽、精彩的瞬间都收进了镜头里,留作纪念。“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直至身临其境才能深刻的体会其中感慨。我此时也被黄山的美景收服。苍翠的松树姿态婀娜,峭立的石壁岿然而立。从山上往下看,白茫茫的徐徐雾升起,于是一座座山峰像害羞的姑娘般遮起了面纱,让人不能看的真切。那浩瀚的云海,白的一尘不染,仿佛真的有仙气似的,更让你觉得像置身于仙境。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迎客松、百步云梯、一线天、鳌鱼洞、天海、光明顶. . . . . .每一处都或惊、或奇、或险、或叹。美不胜收,让你流连忘返。坐完索道,大家怀着对黄山的赞美之情奔赴下一站。
第三天的目标是绩溪龙川景区和宏村。通过旅游,一方面是让我们见识祖国及世界的优美景色。另一方面就是要学习,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增长见闻。这两个景区都是有历史、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村子依山傍水,小桥流水,河水清澈,水中的石子粒粒可见。水边浣衣的妇人更是这风景中的风景。在这里看宣纸制造、观宗祠、赏竹刻、品小吃都让我们乐此不疲!来到宏村,在这写生的人比比皆是,这足以说明了此处的胜景是多么引人入胜。仿佛置身于画中,让你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水环着村子,村子倒映在水中。相互衬托,衬托出一幅水乡油墨画。村子中亦环着水塘,门口即流着细水。那狭长幽深的小巷散发出一种静谧,让你不忍打破它的宁静,此时你是否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想着是否会有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呢?当你进入院内,单凭你的知识见闻是不够的,听导游的讲述,你才发现,原来这院内的边边角角也有讲究和寓意,每个镂空的花纹、每一幅雕刻都一个寓意,都寄托着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游的能说会道也让我们叹服了一把,语言妙趣横生,引来一阵阵的笑语。也给这一站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随后,我们来到了曾有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过的秦淮河畔。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纸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河畔的石壁上秦淮河,这是一个积淀了太多故事的地方。我们的旅程也在这桨声灯影里结束了。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3篇
由于父母工作忙,更因为妈妈想让我尽快掌握语言,融入这个社会,我被送到了寄宿中学。进校不久,我便明白了德国学校是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同时也体会到了这个自由的意思。那时候,我看着那些身穿名牌整天嘻嘻哈哈,热衷于打网球、骑马、不知道哈佛、剑桥是什么地方的德国同学,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天崩地裂的感觉。心想,他们为什么这么不求上进啊!我这个少先队大队长可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我从心里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堕落。他们也不喜欢我,不喜欢我的穿着打扮,不喜欢我言语羞涩,更不喜欢我整天在房间里看书。我很孤独,很失落。我开始恨这个地方,恨这些堕落的同学。
直到有一天,我变了,学会了这个语言,融入了这个文化,找到了朋友和欢乐。我开始明白自由和西方文化的真正含义。我常常在心里比较我经历的两种文化和教育的不同。正好上海中智留学公司的陈若华老师约我写写这方面的感受,我就谈谈身处这两个世界中的自己吧。
在德国学习自由思考
上课的铃声响了,一些同学忙着从自动售货机里取可口可乐,一些人赶忙熄灭手里的万宝路,大家嘻嘻哈哈地往教室走。这是11年级(高一)的德语(语文)课。老师今天心情不错,一个男生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肩膀,说:“施密斯先生,周末怎么过,和我们一起去迪斯科吧,我知道你的审美观念,我保证那有你喜欢的哈哈。”
我的同学斯特凡总是这么没有正经,就是穿着打扮举止也不符合传统的规范,春夏秋冬都是T恤衫,裤子总是掉在腰下面,露出小半个屁股。据他自己说,每周末都带不同的女孩子出去跳舞。但你可不能以貌取人,斯特凡是成绩非常出色的学生,他和桑德拉同学搞了一个天文物理课题,这篇论文前不久获得了德国国家青少年科技奖,洪堡大学的教授认为,凭这篇论文,他现在就可以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除此之外他还会少林功夫,因此他在班里被公认是最酷的。
11年级的语文课内容有教学大纲规定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学习歌德、托马斯曼、布莱希特等的作品,同时也有最新出版的文学作品,但具体讲哪本作品没有规定,由同学们自己选,上节课我们大家提出四本当代德国、美国、法国作家的作品,最后举手表决:德国作品“Der Vorlester”《说书人》一书入选,这本书列在2001年全德畅销书之首。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二战结束后不久,15岁的少年米歇尔邂逅女售票员汉娜。他对这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一见钟情,在频频见面的日子里,他为她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成了汉娜的说书人。后来在汉娜的诱导下两人终于有了性爱关系。然而不久,汉娜突然失踪,并从此杳无音信。多年后,米歇尔作为法学系学生到州法院实习,参与审理一个集中营女看守的案子,这个女看守正是他当年的情人汉娜,汉娜在漫长的监狱生活中彻底忏悔自己的罪行,在被释放的前一天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米歇尔仍始终在梦幻中等待着情人汉娜的归来。“谁愿意分析一下男主角的情感世界?”施密斯先生大声问。
还没有人准备发言,大家只是在低声议论。
这里的教室秩序不像国内桌椅一排排摆放整齐,老师站在前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听或记。这里的桌椅有时堆成几组,有时围成一个圆圈,看学生们自己的兴趣。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上课总是讨论式的,没有固定的座位,好朋友坐在一起,课堂上免不了说笑,但老师也从来不强调纪律,因为要讨论,就不能有国内课堂上那样严格的纪律。好在德国班级的人
比较少,公立学校高中11年级大多二十多人一个班,私立学校大多十几个甚至七八个人一班,因此课堂乱也乱不到那里去。
“我认为作者描述了一个男孩的初恋,这种初恋是残酷的,并终生没有离开过他。”一个男生开始发言,另一个男生不同意,“什么初恋,在我看来纯粹是引诱!我不能想象自己会爱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全班哄堂大笑,还有人打口哨,一个女同学接过话题:
“我想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这种感情,因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恋母情节”“为什么没有人注意作者的写作风格?他大量用倒状句强调情感,写得太漂亮了!”我本人更想从历史和人性方面讨论这本书,在我看来,作品虽然揭露纳粹的罪行,但通过对汉娜温柔人性的描述,作者字里行间又表现着对纳粹的同情,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吧,这大概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德国人二战后虽然不断反思历史,而现实中又摆脱不了新纳粹的阴影。
讨论越来越热烈,没有轮到我发言就下课了,老师告诉大家:两周后每人要交一篇文章,谈对作品的看法,页数不限,但参考文献要求列全。按规定,这就是说文章篇幅不应下于20页。
刚来德国时,我对这里的教学方法特别不习惯,尤其是文科,我按国内的学习习惯,总希望老师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啦,还有历史事件中谁是谁非啦等等。一般来说,考试背熟这些答案就行了。刚来德国时我仔细听老师的每句话,生怕拉掉重要的归纳或总结,后来我慢慢知道,老师并没有最终答案,没有定论,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讨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如何思考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问题从什么角度讲都行,只要能说得通,就可以拿好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感到这里的学习更难。把一年前的畅销书作为高中语文材料,这在国内恐怕是很难想象的。这倒不单单说明国内教材高度统一,教学大纲规定的很死,另一方面,哪本中国当代畅销书可以真正拿来当作教材呢?
德国中学是如何学习和考试的?
在德国的学校里,学生的分数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平时的每次课堂发言、作业都会记录在案,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占三分之二,就是说,真正的笔试成绩只占总评分数的三分之一。所谓的期末考试成绩这里是没有的。同学们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好就被判“死刑”。成绩事实上是对整个学期全部学习过程的一点一滴的记录。在这里,课堂参与非常重要。有同学知道自己笔试是弱项,就抢着在课堂上发言,或者选一个自己喜欢又有想法的课题,作一次二十分钟的课堂报告,以弥补将来笔试的不足。经常有女同学理科笔试本来考了2分,但因课堂上少言寡语,最终成绩册上还是得了个4分,为此沮丧得要命。
(注:德国中学11年级分数等级:最高为1分,4分为及格分,6分为最低分)。我知道自己平时粗心大意,英文考试时候笔误总是很多,不是忘了个词尾就是少了个冠词,为了赢得好分数,我抓住讲古典英语的时机,当堂背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整整十分钟,期末考试成绩果然理想。当然没有人来要求你背诵什么。我背莎士比亚的诗是因为我实在太爱它们了。反过来,课堂上废话太多也会被扣分,这大概是德国老师不用强调课堂纪律的原因吧。
德国学校低、中年级实行6分记分制度:1分最高,相当于国内的90分以上,2分等于80分以上,3分相当于70分以上,4分相当于60分以上,5分为不及格,6分就是零分。初看起来,这种记分制度比起国内的百分制来说,不太精确,给学生心理压力也小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老师在打分的时候,经常在分数后面添上一个+号或号,用来准确表示分数的位置。比如2+表示88-90分,而2-则表示82-80分。到了12年级,满分成了15分,15分最高,4分是及格线。除非学生根本不学,一般来说,很少有人得4分。
听人讲,到这里来的中国学生,理科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国内数学成绩一般,到这里都成了班上的“数学王子”。当然到了高年级,理科也不容易了,选题、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独立思考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少了哪样也不行。比如生物课,
12、13两个学年4个主题:基因、进化、生态、新陈代谢。对这四个主题你要有普遍的了解,具体哪个课题作为论文重点,由自己决定。
对中国学生来说,文科似乎比较难,其实这里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独立自由地思考、是否对一切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现在的政治课正在讲民主制度。这不仅要求学生概括现实的政治事件,比如德国前不久的大选、各党派的政治纲领、竞选讲演中对基本民意的体验,而且涉及政治思想史、柏拉图的“理想国”、西塞罗的“国家基础”。与国内不同,德国高中毕业生要求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语一般要求是英语,第二外语可以自己选。法语、拉丁文、西班牙语是大家最常选的。我选了法语(学习不敢马虎,纯粹是我的个人的兴趣,和分数无关。我觉得西方语言是相通的,掌握了一门,其他就很容易学。)
我去年回中国时,看到高中毕业的表哥在准备考托福,请家教、上新东方,学得好不辛苦。我把他的托福考卷拿来做了一下,竟然做了近600分,在这之前我见也没见过托福考卷。表哥问我窍门,我告诉他,所有的大段阅读理解文章对我来说都非常简单,有些词的确切意思虽然我不知道,但词根都是从拉丁文过来的,内容猜也就猜出来了。语法也不是靠背,关键是上口,觉得念出来顺当,肯定就对。德国学校里学外语的方法主要是阅读和书写,不是做托福那样的选择题。英语课除少量古典著作外,就是大量的书刊杂志的文章,而且很广,掌握单词就很多。我告诉表哥,花一周时间用原文读现在最畅销的哈里-波特,肯定比做托福考卷对英语提高得快。
当然口语真正提高要靠身临其境地练习。班上有些同学为了提高语言,甚至停学半年或一年到英美或法国去做交换生,回来重读11年级。因此和国内高中生比起来,这里的学生有明显的语言优势。不过,前不久我妈妈给我买了本德国经济周刊,封面的大标题是:“不久我们都得学中文!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我看后很受鼓舞。
在德国感受“学”的另一半是“习”
在德国学校除了学会独立思考外,你还会懂得“学”的另一半是“习”。德国人十分重视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倒也不是光指物理和化学课大量的实验内容、上生物课采集标本、政治课到议会去和议员座谈搞问卷调查、宗教历史课到罗马等实地参观,也不是单指校内的木工车间、裁缝室等等,这里是指真正的去一个部门实习、工作。
德国要求10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做一个月的实习,没有实习成绩,不能升学。到哪里去实习,实习什么呢?自己安排,和老师没关系!
记得10年级刚开学,同学们就开始忙着写个人简历,和可能接收自己的实习公司或机构预约面谈时间,准备面谈,写实习计划等等。同学们联系实习的地方真是五花八门:警察局、图书馆、家具店、花店、药房、医院、市政厅、监狱、养老院、大学外事处、房地产公司。
我本来想去医院实习,可联系晚了,位置没有了。学校不远的地方是个出版社,打电话过去,也早有别的同学捷足先登。我又把简历寄到市中心的一家书店,一周后,打电话过去,对方虽然有意接收我,但明确告诉我还有其他候选人,面谈后才能定要谁不要谁。最终我用三个理由说服他们接收我作为实习生:第一,我家里有很多书,有几千册吧,我给这些书编过目录,在学校里也做过义务的图书管理员,这说明我对图书管理还是有经验的。但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的书都摆放混乱,有时查找起来很困难。我想通过在书店学习,学到一种合理的图书管理的方法。第二,我很爱读书,但书对我这个14岁的中学生来说很贵,很多喜欢的书都买不起,我想通过在书店工作的机会,了解一些便宜购买最新图书的渠道。
第三,对我来说,选择书店而没有选择图书馆,是因为书店是个有买进卖出的商业部门,我实习的目的也想了解,一个象书店一样的企业,经济上如何运营管理,比如每天如何结帐,用什么方法才能不亏本。结果我被书店录取为实习生。
实习结束后,每个同学都要写实习报告,同时实习部门要给出评语。实习分数要作为升高中成绩的一部分,最有意思的还是同学们回来讲实习见闻.
我的班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挣零花钱、学驾照或假期旅游时用。校内的饲养室和裁缝室以及周末才营业的酒吧都由高年级学生自己经营管理,我不知道他们是赢利还是亏本。
德国中学没有统一高考,其升学成绩是最后二年学习的平均成绩。
德国是联邦国家,没有中国那种统一的高考或会考。这里的高中毕业考试称为Abitur或Reifepruefung。除南方的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藤堡州高中毕业考试是全州统一出题外,其他各州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自己评分。因此高中生虽然要努力学习,但没有国内学生应付那种吓人的考试场面。前不久,我妈妈给我看国内一个高中生写的小说“高三年级”,我真的觉得这些高中生太可怜了!我同情他们,又庆幸自己不用在国内参加高考。
我学校所在的下萨克森州对Abitur(中学进大学的证书)考试是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12年级时,要挑出两门课程作为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这两门是做Abitur时必考的。另外学生还要任选两门必修课,这两门必修课内容上没有Leistungskurs那么深,毕业考试时,这四门课程应当有三门笔试,一门口试。最重要的是,学生最后的毕业成绩,实际上不只是这四门考试的成绩,这四门考试成绩只占毕业成绩的三分之一,最后两年的每次测验和课堂发言成绩要占三分之二。除了这四门以外,一些基础课的成绩也要算到高中毕业成绩单上。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我计划明年上12年级后,把化学和英语选为我的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这就是说,这两门功课我要特别努力,它们会占我很多时间,相对课时也多,当然我选这些课程是经过再三考虑的,首先我从心里喜欢这两门功课:它们是我的强项,适合我学,另外这两门课的老师都很欣赏我,我也喜欢他们,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和我今后选择大学的专业有关,因为我以后想学医。虽然这些课程不如我目前选择的物理和音乐成绩那么高,物理和音乐我在上学期考试都得了满分15分。但我不敢把它们作为我的Leistungskurs(记入成绩课程),因为我知道物理到高年级会很抽象,我没把握学好,而音乐不适合我今后学医的专业选择。
一般来说,高中只要毕业,不管成绩好坏,总可以进大学的。而且大部分上了高中的学生只要不留级,都会毕业的。当然大学热门的专业有录取名额限制。比如去年最热门的专业依次是:心理学、医学、动物学、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建筑等,但每年会不大一样。我感觉,我的德国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不受专业热门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对我自己也一样),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不喜欢,是否个人兴趣所在,除此之外,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我的朋友中,本-杰明想做外交官;坦尼亚要学动物医学,她的愿望是今后到非洲去,拯救那里的大猩猩;阿里克斯的愿望是做投资银行的老板,赚很多的钱;前面讲的最酷的斯特凡,虽然已经被天文物理学教授看好,但他发誓,高中毕业后哪个大学也不去,先到少林寺练一年武功再说。
阿蔓林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出生名门贵族,她说毕业后就不一定上大学,因为她想早些结婚,生
5、6个孩子,并且想养很多马,让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马骑。
去年我姥姥来德国时,我向她说起阿蔓林,姥姥很生气:“和这么没有出息的孩子在一起,能学好吗?年青人不立志为社会做贡献。”我心想:生孩子有什么不好?从德国报纸上常常读到德国出生人口在下降,年青人不愿意成家生孩子,因为要牺牲很多个人的时间和兴趣,这样看来阿蔓林是很有社会责任感的。
因此,德国的学校没有像中国那样有统计升学率,德国校长可以得出说本届学生多少人通过高中毕业考试,至于毕业后学生是否真的上了大学,到哪个国家上了大学,学什么专业,学校就无法知道了,因为那是个人自己的决定啊!
克丽斯蒂娜写于2003年2月25日德国中学11年级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4篇
3月25日晚,校团委携手凤阳旅游文化局、凤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在方山校区音乐厅,举办了“学习沈浩精神,感受魅力凤阳”文艺晚会,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了此次活动。校团委、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凤阳大包干纪念馆、凤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电视台《旅游真好》栏目组的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凤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杨永强在致辞中号召大家学习沈浩精神,充分了解凤阳。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曾华表达了对沈浩同志的敬仰,赞叹凤阳大包干的创新精神。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与凤阳旅游文化局领导为“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揭牌。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5篇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每一个中医人提高自己临床能力的有效途径,认真研读古人的医术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深远的促进作用,在本次学经典活动中,我认真的温习了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在运用临床方面有了新的领悟与提高。
首先我学习了四大经典的内容概括如下: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国内的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作为四大名著。还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四大名著。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的内经,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内经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年。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该书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仲景运用《素问•热论》的理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等进行了精辟的阐发,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每经结合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既有“同病异治”,亦有“异病同治”,确立了严谨的治疗规范,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着,书中按伤寒传变规律,以条文的形式逐一辨治,言简间赅,辨证严谨,治法灵活多变,制方药少而精,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该书辨证论治的原则不仅适用于伤寒病的治疗,而且是指导其他临床各科治疗的准则;其所运用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基本治法,被后世广泛应用;其所创制的113个基本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泻心汤、乌梅丸等,成为临床广为应用的有效方剂。可见。《伤寒论》对祖国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温病条辨》为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前后贯穿,释解温病全过程辨治,同时参以仲景六经辨证、刘河间温热病机、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及吴又可《温疫论》等诸说,析理至微,病机甚明,而治之有方。例如书中归纳温病清络、清营、育阴等治法,实是叶天士散存于医案中之清热养阴诸法的总结提高。而分银翘散作辛凉平剂、桑菊钦作辛凉轻剂、白虎汤为辛凉重剂,使气分病变遣方
用药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叶天士之验方,在吴瑭手中一经化裁,便成桑菊饮、清宫汤、连梅汤等诸名方。足知吴瑭此书,不是仅仅为纂集而撰,实是经心用意,为学术理论升华之作。
其次,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的学习:
在发展中医学事业中,把握中医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关键,因为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的源头,医家的阐述发明均离不开经典著作。要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从研究文言文开始,再参阅各家注解,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熟读与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反复体验,甚至精研一生,最终达到得其精要,为临床工作奠定了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诚如周凤梧教授指出:“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至出乎规矩之外,而仍不离规矩之中。”,“规矩”就是经典著作中基础理论,从而明确指出,只有掌握好经典著作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离开实践就失去了活力。中医理论的发展正是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的结果,而中医理论的掌握亦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总结和提高。着名医家无不是在临证中成长,并在临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结累经验,更好地提高了疗效。通过临证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理论,也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支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中医学的发展正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不一,疾病谱的更换,中医临床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的继承与创新。医家在临床中多能融会古今,学贯中西等等。岳美中根据《类聚方广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疥癣内陷的一身搔痒、发热、咳喘、肿满的记载,运用该方治疗肾炎合并皮肤湿疹的患者,并将此方合甘麦大枣汤加生地、紫草等治疗过敏紫癜性肾炎,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些都体现了着名医家在临床中善于融会古今,不断创新的特点。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第6篇
一次残酷的体验式培训,一次透彻的人生感悟。有无法抑制的眼泪,有敞开心扉的释放,有不知所措的迷茫,有真情实感的分享,有心平气和的团结,有永不言弃的担当,有漫不经心的参与,有百分之百的努力,最终明白: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知道并且做到才有力量!
一、成长从放空开始
放空是一种姿态,只有砸碎旧我,才能重新塑造新我。一个人战胜敌人一千次,远不及战胜自己一次。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成长,真正的成长是首先做到不自欺,不自满,放空自己,只有持有“空杯”的心态,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才会成长的更快。
当我手捧《爱的羊皮卷》时,想到父母,想到爱人,想到孩子,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越来越强烈,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必须要让自己脱掉重重的外壳,以一颗空杯的心态,超前的学习意识,超强的执行力去积极学习和行动,实现对孩子爱的承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所以时间、压力都不是理由,也不能成为现在不学习的借口,当我明白了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心也就随之安定下来,锁定目标为之努力,所以我相信“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二、改变从心态开始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步态,步态决定事态。当一个人愿意付出和担当时,才是成长的开始;当一个人能管理自己的情绪时,才是卓越人生的开始;当一个人学会向内看,时刻反思自己时,才是进步的开始。
在做“夹黄豆”的游戏时,我尝试了很多次,发现根本夹不住,就认为自己肯定夹不住,导致了自己任务的失败。从这次游戏中,我审视了自己,发现我没有全身心的参与,也抱有不可能成功的心态,持观望的态度。当看到别人真的做到时,我又显得很急躁,结果还是没能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游戏,我明白了,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态,内省,乐观,百分百参与,才能品尝到成功的果实。
在听了“曾国藩一面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后,我明白了放低姿态是一种智慧。忍一时之气,可解百日之忧。因此在工作中,我应该少点埋怨,多点方法,少点气愤,多点谅解。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能积极、乐观面对。
三、重生从燃烧开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反映的所有我们大人认为的“问题”,我们大人什么时候又认真地审视过自己呢?为了彻底解决人生中的问题,我们需要浴火重生。这个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闯不过去,那就乖乖做普通人。浴火重生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内求,不去改变自己,仅仅希望对方或是现状有所改变,那么往往不能如愿。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不得不”,但是如果能把“不得不”变成“我必须”“我愿意”,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有很好的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认识身边的人。用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多认自己的不是。对于孩子,坏习惯,淡化;好习惯,培养,功到自然成。对于家庭,体谅,则和睦;关爱,则温暖,实现家庭幸福。成功不是挑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
四、豁达从慎言开始
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在又忙又累的时候,难免会发牢骚,而这时候说的话常常是不经过大脑。但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有时候的“口无遮拦”往往会伤到别人,甚至带来非常坏的影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人之所以会发牢骚,是因为自己心胸不够豁达,自己的能力不够。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不给自己找客观理由。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开阔自己的心胸,从谨言慎行开始。
公司旅游心得感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