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精选14篇)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1篇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作为基层单位的一名财务人员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闲暇之余我经常阅读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书籍,以弘补财务知识的不足。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热爱本职工作,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为平凡的事业,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每一们从业人员也正是以其所从事的职业在社会分工中,在整理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首一个公共角色。任何一个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才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才会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才会发现在会计核算、企业理财领域有许多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东西,才会全身心地投八到会计事中去。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为敬业。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职业,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对本职工作专心、认真、负责任。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敬业,要求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于会计工作的决心。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升华。作为财务人员,我们不仅要尽职尽责地履行会计职能,如加强会计核算、向管理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对单位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完整,促进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发展。

八五零通信中心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2篇

谈谈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我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脚踏实地,勤奋务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就是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有高度的责任心,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日常教学中,爱岗敬业体现在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工作不敷衍,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自觉地忠诚教育事业,才能使平凡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有乐趣,才能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反之,只能是一事无成。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治理班级,它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熟悉的观察之下,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显然,教师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勇于实践自己的灵感和思想,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浅谈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 第3篇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技术, 对传统会计模式重新整合、整理、再加工, 并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 创建会计信息与网络信息高度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当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利用当前信息技术,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会计信息化快速处理, 实现信息共享, 能及时汇报企业财务状况, 给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可靠的企业经营状况, 是当前会计上一种变革, 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1. 会计信息化的普遍性

信息化在会计方面中的应用, 无论是在会计工作、会计理论, 还是在会计管理方面都有不同的运用, 我国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几点特征:起步晚、发展快、功效大, 和先进的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当前的会计信息基础还和传统的理论基础不能隔开, 传统的模式还对现在的会计信息影响很大, 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操作理念。当前的会计信息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需要和当前会计信息和网络信息进行高度的理论结合,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

2. 会计信息化的集成性

会计信息化的集成性, 就是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的流程进行重新整合, 以便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就拿现在的企业业务来说, 多数企业基本上是采用了会计信息化的这一特点, 集中组织上线, 实行数据统一处理, 系统实行统一维护的原则。企业各单位的对外业务都通过网上付款, 然后由财务公司统一拨付划款, 工资的发放也实行了网上银行来处理。通过网上银行把相关数据传送到网上, 然后由银行业务人员来做相应的处理, 直接传送到工人的工资卡中。这样既减轻了出纳会计的工作量, 又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 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 未来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有机整合的、从而实现高速度, 高质量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信息化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 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

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是指会计信息在时间是一种动态控制, 会计收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 当前企业外部信息与企业内部信息都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所采集的数据都是动态的, 将随着相应的信息服务器及时传输到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人员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将会对会计信息处理数据具有及时快速, 一旦会计信息的数据输入系统后, 系统将会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计算、汇总等操作过程, 确保会计信息随着外部信息的变化将及时的更新和动态变化, 体现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和当前的经营运作情况, 便于相关人员的查看、洞悉。例如现代企业信息化利用的ERP系统在会计方面的业务处理, 是相关会计人员在做完预制凭证时, 传给审核人员做审核处理时, 审核人员会立即通过系统传递, 接收到新的会计信息, 做出相应的处理。这一点就充分显示了会计信息化的时效性。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使得企业的数据处理更加准确, 为企业的各个债权人有所受益。

4. 会计信息化的渐进性

现代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 会计信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逐渐代替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模式, 实现传统的会计操作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并相适应以满足当前会计信息的应用。为了促进当前会计信息管理化的发展, 需要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升级优化, 以便于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实现会计信息完好发展。由传统的企业核算形式向现代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够实现的。这就要求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的走, 不然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快速处理, 提高传统会计人员处理信息的效率, 使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模式逐渐适应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需求, 快速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而很多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只满足于当前的操作模式, 认为当前的模式可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想创建信息系统管理。甚至有的企业虽然实现了会计信息化, 但是在管理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上仍有欠缺, 在管理手段和措施上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人认为,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已经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就没必要再去实现什么会计信息化了, 所以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2. 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难以实现

企业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需要会计人员与企业一起努力, 仅靠计算机会计软件远远不够, 需要各个部门将信息编制在软件管理范围之内, 使软件功能延伸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 这样才能快速实现会计信息处理, 实现财务信息和企业其他信息彼此共享, 将企业经营信息和会计信息一体化, 才能有效从各方面、多层次的处理可用到的决策信息。另外部分企业管理意识落伍, 资金短缺, 投资欠缺, 很难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 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来高。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知识,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 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在企业中争做多能手, 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为企业的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周南.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4篇

关键词:职工福利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

一、引言

职工福利计划是会计核算领域的一个难点,比较难以理解,不仅表现在会计核算的科目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计算过程的繁琐性与难以理解。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发展要适应实务处理的不断创新,随着实务处理的越来越复杂,会计准则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是缺少对实际案例的追踪和相关知识的理解,造成了对相关概念以及核算过程的抽象性,难以理解。因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职工离职福利计划的概念与会计核算,试图为人们解读职工福利计划提供思路与帮助。

二、设定收益计划与设定提存计划

职工离职福利计划包括设定提存计划与设定收益计划。职工福利计划指的是职工退休后所收到的福利。设定提存计划相当于现在的养老保险,也就是说,公司每次都把钱交给职工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养老金机构会代理职工进行投资,但是投资风险与精算风险都是由职工承担。设定收益计划是设定提存计划的补充,也就是说,公司为了留住自己的核心员工,也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而承诺给员工退休后固定的金额,该固定的金额不会变动,所以投资风险与精算风险都是由公司承担的。设定收益计划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一种增强职工福利的有效措施,在不远的将来,设定收益计划会在我国应用得十分广泛。

如图1所示,设定提存计划,只需要定期将养老保险交给职工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而职工或者代理机构会选择相应的投资机会使职工的保险金增值,每期支付的提存金通过投资报酬率计算年金终值,那么该终值就是员工退休后的离职福利价值。此时职工的投资风险由职工自己承担,是因为投资报酬率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年都会随着宏观经济、政治风险的变动而变动,投资报酬率的变化必然导致职工离职福利的价值变动,这种价值的变动就是投资风险,需要有职工自己承担。员工退休后,职工福利不会一次性全部支付给员工,而是在员工的生命周期内每年进行支付,也就是说需要将职工福利的价值计算未来的年金值,员工的剩余生命周期通常需要结合精算部门的各种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并精算出结果,由于医学发展等因素导致职工的寿命越来越长,那么其收到的投资红利就越少,所以对于寿命的估计所产生的精算风险也是由职工自己来承担。

如图2所示,设定收益计划作为对设定提存计划的补充,其保证了每期收到的退休金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进行折现,此时需要对职工的寿命进行估计,并考虑对现值的影响。再将现值折算到每期的提存金的年金值。此时,企业不仅承担精算风险,也承担了投资风险,而员工并不承担任何风险,这也就是设定受益计划与设定提存计划的区别之处。

三、相关概念理解

(一)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

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每一服务期间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并且需对每一个单位单独计量,以形成最终义务。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发生的期间。这一期间是指从职工提供服务以获取企业在未来报告期间预计支付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开始,至职工的继续服务不会导致这一福利金额显著增加之日为止。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就是用来计算企业每期应确认的义务的现值的一种方法,涉及一些统计学的模型进行估计费用,再用折现率进行折现,由于考虑了折现率,那么会计处理对于企业承担的义务,要进行相应的财务费用的处理,随着时间的进展,价值越来越接近终值。

(二)设定收益计划资产与设定收益计划净资产

企业为了实施设定收益计划,通常会设立一个独立的组织,通常是基金组织。企业每年都会向这个基金组织交纳提存金。这个基金组织的建立使企业建立了一个破产隔离墙,更好地保护了职工的福利,一旦企业破产了,该项基金并不作为偿还的资产,而是依然保证向承诺的职工付款,所以该基金组织运行的好,投资收益率高,企业就可以少交点钱,但是若是运行的不好,企业就必须支援,拿出钱来,保证职工的福利。有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如果自己破产了或者基金会赔钱了,这时保险公司会保证为职工付款。

如果企业设置了“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科目,那么设定收益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计划资产的回报,使计划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增加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与公司承担的义务现值(应付职工薪酬)之间的差额计入设定收益计划的净资产或者是净负债。但是设定收益计划的净资产是有上限的,那就是资产上限。由于基金经营得非常好,涉及到对基金经营者的利益分享,所以企业应将资产的回报与自己能够到手的收益进行折现,求得的结果就是资产的上限,由于上限考虑了折现的因素,那么必然涉及财务费用的调整,体现复利的概念。

(三)结算损益

由于有些员工的离开,以及对财务假设、人口假设的变化,可以对以前确认的承担的义务的现值发生了改变,改变的价值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避免了管理层随意的调整费用,从而操纵利润。对于离开的人有时需要将相应的资产冲销掉,并与减少的现值的差额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四、会计处理

如图3所示,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认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并计算现值,再根据每期的折现率调整计算出财务费用。根据企业向独立的组织投入的资金作为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其回报要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收益应当冲减财务费用。最后将设定收益计划资产与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比较,确认设定收益计划的净资产和净负债,若为净资产,还需要计算资产的上限,以盈余和资产上限的较低者确认为净资产。若最后计算出的盈余大于资产的上限,需要进行调整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部分在以后的期间不能转为损益,但是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进行结转。

参考文献:

[1]胡斌.浅析企业两种年金缴费模式的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0(9):22—26

[2]孙敏娜.新职工薪酬准则中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探讨[J].会计之友,2014(1):20—25

[3]耿玮.试论企业年金两种缴费模式的会计核算[J].财会学习,2009(11):31—36

我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5篇

我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爱岗敬业就是有一颗爱心,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幼儿教师首先要有爱心,给幼儿母亲般的爱抚,使幼儿感受到阿姨是那么亲切可近,把阿姨当成可爱可敬的人,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爱幼儿就需要有一颗真正的爱心,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这是教师的天职。经常不怕脏,不怕累,象慈母般的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了事感到自豪.对于幼儿来说老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老师对孩子心灵的呼唤,来自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每天我们都是微笑着迎接孩子,微笑着送走孩子,尽全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开开心心的来,高高兴兴的回家。有一颗童心、与幼儿换位思考,体会幼儿的所思所想,对幼儿的教育有的放矢.幼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老师要有一颗童心,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去和孩子们做知心朋友。处处以幼儿为出发点,做到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信任幼儿,把他们的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情来看,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幼儿真正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把阿姨当成知心朋友,说出自己的心声。人们常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表”时代的进步要求老师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努力培养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自感自己是知识浅薄,能力不足,眼光短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胜任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非常注重自身的修养,我常常刻苦钻研教材,有空就阅读幼教书刊,遇到好文章、儿歌、教学经验等都记录下来,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虚心接受领导及有经验老师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敬业使自己在教育人过程中得到发展。

对教师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6篇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

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不敷衍塞责;也表现为对学生的热切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践;更表现为在细节上下功夫,如:认真研究每一个知识点以及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从不迟到和早退,能够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等等。

爱岗敬业需要教师自觉的践行。爱岗在践行过程中体验,敬业在践行过程中展现。教师在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反之,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又会使教师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地呵护他的学生。

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

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

我对知足感恩、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7篇

甘棠镇朱丽阳

我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我的秘密,今天的生活我感觉到很有快感,这快感来源于我的家庭和工作中。当收到温馨的问候短信时有幸福感;当收到老公和投资赚的钱时有收获感;工作时,在枯燥的数字里发现问题并得到解决时有成就感;就算在单位的卫生区扫了马路也有运动后的舒服感……所以,我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真的感到很知足。

我,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人很平凡,学历也不高。要不是政策好被招工,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即使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也要四处奔波找工做,哪有现在有规律性的安逸生活。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一是要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关爱,他们细心的呵护让我健康成长,谆谆的教诲让我知道,家必须要和睦,也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宽容,什么叫责任。

二是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个能展现自我的舞台,使我有机会让我的长处得以发挥,能力得以施展。

三是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在责任区工作过八年再进机关的,我从一个合同工开始干到了责任区副书记和站所的副职,不是我有多大的能耐,多大的本事,主要得益于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支持配合。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呵护、帮助、关心和厚爱。父母、亲人、朋友情深似海,党的恩情比海深。我用真情和爱心感恩

于父母和朋友,可我拿什么回报党和人民的栽培呢?我以为工作中敬业爱岗,有所作为也许是最好的回报。

当然,敬业爱岗、有所作为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并非易事。今天的我也不是一下子成长起来的。有年少轻狂而行为草率,有经验不足而在带组时出洋相,有觉悟不高在免职时而抱怨,一次次的失败,无数次的请教和自我批评,才有了今天对敬业爱岗的深刻感悟。

洋相后的思索

那是搞计划生育,我带组去捉计育对象,正碰到赛田赶集,对象家在办酒席,而我硬要带着对象回责任区,结果人冇带动,却被对象家吃酒的亲朋好友围攻,加上不明真相的群众起哄,搞得我们是狼狈不堪。现在如果再碰到这样的事,肯定会先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和村上多沟通并统一思想,做到有备无患,更要学会转弯,学会变通。抱怨的的愧疚

2011年我干了十年的副职被免了,虽然,副职是没有上等级的虚职,可在没犯什么错误的情况下,说免就免了,心理实在是很不平衡,认为是不正之风的结果,有过一段时间我对工作了无兴趣,说话怨天尤人。在那段时间里,和我一起被免了职的有人又任副职,还有人当正职了,我就悄悄地观察那些又被领导起用的人,在观察中发现他们确实比我强,他们强在心态比我好,能对免职任职不说三道四而是表现得很淡定,他们强在免职后还是一如继往的认认真真工作。和他们相比,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羞愧,再也不认为是党委政府的不公了。在认同党委政府的政策是对事不对人后,心理释然了,态度也变了,我又开始兢兢业业的工作了。

吃一堑长一智,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尽人意,慢慢地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按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法。有一次,在龙集朱子秋家,王部长和朱子秋因为收款时子秋要抵扣而发生争吵,朱子秋持刀准备和王部长拼命,关健时刻,我不顾安危抢了子秋的刀,并说服王部长暂时退出子秋家,待调查核实再进行收取,就因为我的快速反应行动化解了一场流血事件。事后,当事双方都很感激我,领导也表扬了我。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向老同志学习、请教。特别是在经管站的工作中对有些账户不知道如何处理最合适时,就经常请教凌站长 辉叔,在电脑知识一窍不通时,我都是虚心的请教同事郭爱龙和张赛柏,同时利用下班时间学习电脑知识,目前,我也能熟练的用电脑做业务了。

就这样,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喜忧参半。工作失误时,领导和同事们能原谅我,工作失败时,领导们鼓励我,在我工作有点起色时,组织能肯定我,在我业务不是熟练时,同事们能帮助我。我,变得越来越成熟,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现在的我是满腔热忱的在工作,尽管我有时也遭到过别人的冷嘲热讽,说我都是个老家伙了再多做的也冇的用了,我听到后也能一笑置之了。去年,领导又要我当个副站长时,我虽然不感到惊喜,但我会珍惜领导再一次对我的信任。加上老公和儿子不在身边,我有自由的空间和大量的时间,我就把时

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我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把搞环境卫生当作一项减肥运动,把枯燥无味的业务当作美女找茬,把下村做群众工作当作是我学会沟通的学习机会。我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我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而是体现在行动上。如:为了工作,去年在村级财务清理时,为了不影响进度,我白天在村上进行财务清理,晚上回家打点滴,特别是在西坪村搞清理的那天,我是饭都吃不下了,可硬是坚持着没有请假;为了把统计工作做好,又要不影响其它的日常工作,我常常会连续一个星期要做到三更半夜;为了工作,我家乔迁新居也没请假;为了工作,已经是连续四年年关都加班到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八九日;就是在平时的节假日里,只要是工作的须要,我随喊随到,从不推委,从不讨价。

浅谈我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第8篇

不过我想说, 每个时代都别具一格, 无法复刻。无法复刻的不只是历史课本上的那些曾经, 还有我们正活生生创造着的我们自己的历史。毋庸置疑, 我们的现在将是后世人的历史, 这是一个奇妙的轮回。放眼看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 我们可能又会觉得自己何其不幸。为什么不幸呢?正是由于我们有无数的选择!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这个时代的新女性不再为“明天穿什么?”而苦恼, 而是为它而烦恼。不是因为自己无衣蔽体, 而是唯恐自己的穿着落后于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面对当今世界这个万花筒, 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五光十色的诱惑, 我们或许会迷惑, 会彷徨, 会在十字路口踯躅不前。而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诱惑面前, 我们是否会迷失自我?是否会做错选择?这也许使我们这一代人的为难之处。

我们可以发现:自由选择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它看似很简单, 其实不然。回过头想想, 我们为什么成为了人?我们与其他灵长动物有什么区别?这其实是我们在环境中的自由选择问题。自由选择问题是道德的核心。在文化大环境中, 我们依据自己的理智判断做出的这种自由选择就是我们对道德的诠释。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1972年, 一架载着乌拉圭橄榄球队和拉拉队员的飞机撞毁在位于智利的安第斯山脉的雪山上。部分乘客幸免于难,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 所在的环境找不到任何食品。这里除了遇难乘客 (包括亲人) 的尸体外, 只有寒冷的冰雪。他们面临着非此即彼的选择。幸存者有意识地做出了决定, 虽然这个抉择很恐怖, 很不同寻常。虽然环境迫使他们做出选择。表面上来看, 这些幸存者的选择或许违背了良知与道德。但是这个案例却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出了一个我们做出道德选择的根本原因:在给予他人足够尊敬的基础上求得自我生存。

面对当今现实, 我们也时刻面临着非此即彼的两难抉择。商业伦理告诉我们:个人利益难免会与道德标准产生矛盾与冲突。对于企业家而言, 他们致力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就面临着是不择手段发家致富还是老老实实干出头的矛盾。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道德的第二个核心要素:责任。责任是建立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是建立在对他人利益的考虑之上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矛盾, 感到两难?从本质上说, 是因为我们考虑“利益”这个因素。而对利益的不同的看法就会导致不同的价值选择。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试图在商业与道德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进行自主选择的时候, 充分考虑自己的责任, 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忘考虑他人的利益, 只有在这样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互惠共赢。

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缩小一点, 集中到会计执业人员的道德选择这个问题上来。我们要铭记这要一句商业格言:在考虑各方利益的过程中, 只有始终抱着心中有他人的态度, 才能在伦理上得到尊敬。利益问题无所不在, 会计执业人员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 也会考虑多方面的利益。这里所讲的利益既包括单位的利益, 也包括个人的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 处在首位的是单位利益。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各方面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 是个人利益。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管理的最高领导层, 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 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 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并因此获得职务、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 他们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方面, 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规, 避免因违犯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 另一方面, 他们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 按单位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 并由此获得加薪、升迁、奖励等利益。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利益, 会计执业人员必须做出抉择。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当今会计人员在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究其根源, 就是社会上缺少一个完善的与利益选择相对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为了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系, 以下几个要点或许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帮助:

(1) 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的内控与管理机制。

(3) 加大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惩处与打击。

总结:我们生活在当今的法治社会, 法律的规范化和强制性让整个社会井然有序。但是仅仅靠法律还远远不够, 冰冷的法律仅是囚囿罪犯的桎梏。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还需要道德的感化与教诲。而道德的核心是自由选择和责任。会计执业人员在追求自我利益、单位利益的同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最佳的选择。时刻铭记自身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道德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即使身处荆棘密布的丛林, 我们也不会迷失自己。它如同一盏心灯, 指引我们穿过迷雾, 抵达终点。

摘要:文章通过对道德核心要素的分析, 阐释了对商业伦理的认识;同时, 紧密结合自身体会, 浅析对会计这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的理解。

关键词:职业道德,自由选择,责任,个人利益

参考文献

[1]普拉利.商业伦理.中信出版社.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9篇

浅谈对教师“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10篇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热爱自己职业的动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对于教师而言,爱岗敬业指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的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爱岗敬业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前提。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这一基本前提,职业道德的其它内容便无从谈起。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

爱岗和敬业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从二者的联系来看,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加认真地创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一个敬业的人会在认真负责其所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从二者的区别来看,爱岗更多是一种情感体验,敬业更多是态度和行为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教师在爱岗敬业的践行中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人,一个有工作绩效的人。

爱岗敬业需要教师自觉的践行。爱岗在践行过程中体验,敬业在践行过程中展现。教师在认真踏实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收获的幸福,进而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加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又会使教师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认真地对待他的工作,更加细心地呵护他的学生。

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既依靠经验教书育人,又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治理班级,它都会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熟悉的观察之下,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显然,教师的工作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有效教育方法。换句话说,教师的敬业作为一种道德选择,它体现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综合追求。

教师的高素质是爱岗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首先是有知识的人,他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兴的各种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知识;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会计对岗位职责的理解 第11篇

2、负责日常核算工作,包括合同审核、收入费用审核、相关账务处理及分析数据合理性等,

3、深入了解业务并及时与业务沟通,梳理优化核算流程,提高核算准确性及时性;

4、对新业务有独立判断,对风险点做到及时提醒,配合系统优化上线5、配合内外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相关资料;

5、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6、主导高新企业申报

会计对岗位职责的理解 第12篇

2、负责应收应付账目;

3、审核费用报销单、核算每月员工工资、提成;

4、接触过进出口退税或有了解优先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13篇

关键词:五险一金,会计分录,时间点,实务

会计实务中的"五险"具体指的是五种保险, 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是指住房公积金。一般用人单位在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后, 按照规定都要缴纳"五险一金"。目前我国各项社保的缴费比例大致是:养老保险单位缴14%, 个人缴8%;医疗保险, 单位缴9%, 个人缴2%;失业保险, 单位缴2%, 个人缴1%;工伤和生育保险各在1%左右, 完全由企业承担, 个人无需缴纳;住房公积金, 单位缴8%, 个人缴8%。"五险一金"个人承担的部分每个月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

1"五险一金"常用分录的会计理解

(一) "五险一金"的会计分录

通常来讲, 企业财务人员编制五险一金的会计分录为:

(1) 分配工资借:费用 (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 计提社保 (企业部分) 借:费用 (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 次月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 上交社保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5) 上交个人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值得注意的是, "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各地区不统一, 且社会保险没办理之前不能计提。

(二) 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

(1) 单位负担部分 (按工资总额提取, 各地区提取比例不统一) 提取时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上交时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贷:银行存款 (或现金)

(2) 个人部分付工资时扣除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个人) 上交时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个人) 贷:银行存款 (或现金)

(三) 养老保险的账务处理

养老保险是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到社会保险机构的。其中, 单位承担一部分, 个人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的部分由单位代扣代交, 一般在当期缴纳。因此, 在缴纳养老保险时, 职工应交的那部分通常由单位先垫付代缴。

失业保险的处理与养老保险类似, 医疗保险的处理也基本与养老保险相同, 只是单位承担的部分从福利费中开支。

2"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代扣代缴会计时间点的理解

从上述的会计分录中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人员在做代缴代扣的会计分录时, 需要特别注意当期缴纳还是后期补交等问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对社会统筹保险的代缴代扣流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熟练操作技能, 特别是对于缴纳时间点的控制。具体举例如下:

(一) 新职工A"五险一金"的案例

假设, 职工A在7月份进入某单位, 那么该单位会在7月份按照与其签定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实际工资标准, 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职工A的保险缴费基数, 以便计算其"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缴纳的部分。理论上, 计算出来的"五险一金"中职工A个人应该缴纳的部分, 在该单位7月份给职工A发放工资时扣回;但是, 在实际会计操作中, 往往并非如此。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因为核算当月的工资及奖金等占用一定的时间, 从而不得不将职工A的工资推迟

(二) 新职工A"五险一金"会计处理的时间点理解

在会计实务操作中, 除了小规模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 由于职工人数众多, 为了避免差错, 一般在收到个人应该缴纳部分的代缴原始凭据后, 再安排在企业发放职工工资时扣回, 这也便于以后有据可查。即代缴行为在前, 代扣行为在后。

同样的道理, 当企业职工离职时, 也存在一个"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代缴代扣的时间问题。例如, 职工B确定在9月份离职, 8月10日, 会计人员支付了其7月份工资, 并代扣了其6月份"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9月10日, 会计人员支付了其8月份工资, 并代扣了其7月份"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10月10日, 会计人员在支付其9月份工资时, 除了代扣其8月份"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 还要将其9月份"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一并扣除, 即同时扣除职工B两个月的"五险一金"中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这样, 职工B的"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代扣才与其在企业的任职时间相吻合。

因此, 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对"五险一金"中个人承担部分代缴、代扣流程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才能避免在会计实务中出现多扣或者少扣的现象;并应做好相应解释工作, 以免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参考文献

如何理解会计记账的借与贷 第14篇

关键词:现金 流量 会计 记账 规则

1 借贷记账法的提出

当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教授不无遗憾地感叹:借贷记账法给我们留下一个令人困惑的特征,某些账户的左方代表增方,而在其他账户,增加额却记入右方。这种安排太复杂了,以至于试图将它合理化成为徒劳无益的事。我们别无他法,只好接受它并记住它的增减法则。

借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没有实在意义,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借方;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贷方。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方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

2 会计记账中如何理解借贷

诚然,借贷记账法的借与贷,在客观上是充当了记账符号,但它又决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纵观借贷记账法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12世纪末与13世纪初的欧洲,严格地讲是欧洲的意大利,借贷记账法则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借贷业主记录款项的借出和贷入的需要。借贷业主的账户按人名设置,分上下两个记账地位:账户的上方登记客户的借款,称为借主方,账户的下方登记客户的存款,称为贷主方,从银行角度讲是借出贷入。

借——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示现金流出。

贷——指收入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示现金流入。

可见借贷最早是用于记载现金流量的方向,贷主贷出和借主归还表现为借贷业主(以下简意称商业银行)的现金收入;贷主收回和借主借入则表现为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出。在商业银行与借主和贷主的借贷业务中,现金流量方向与借贷记账方向的关联是:商业银行一身而二任,作为借主的代表,商业银行从贷主处贷出款项和向贷主归还款项;作为贷主的代表,借主从商业银行处借入款项和向商业银行归还款项。这时,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尚无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分,而只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之别。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借主的借入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商业银行的借或贷的记账方向是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方向为依据的,而并不与资产负债的增减相关联。这样,借贷记账方向就与借贷业务的现金流量方向相一致,呈现为完全的对应关系,而不存在以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为依据时借贷记账方向与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相矛盾的状态。显然,现金流量方向体现了人们最初设计借贷记账法则的依据和前提。因此,以现金流量方向作为认识借贷记账法的基点,并进行借贷记账规则的讲解,不仅能充分揭示借贷记账方向与借贷业务的完全对应关系,而且比死记硬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 用现金流量方向记录借贷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方向与现金流量方向表现了完全的相关一致,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根据现金流量方向来确定经济事项的借贷记账方向,合理解释借贷记账规则。

3.1 借、贷表示意义的说明

3.1.1 现金流出、流入和资产、费用的关系

在现金流量规则中,所有能增加现金支出的业务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出,而增加现金支出的业务主要是资产(非现金)与费用的增加,当企业购置非现金资产,发生作为费用的支出时,不论该现金流出是资本化形成资产,还是收益化形成费用。其主要表现是现金的流出。因此,当资产(非现金)与费用增加时,因为导致现金流出,记入借方。

反之,所有能增加现金收入的业务都表现为现金的流入,对资产和费用来说,增加现金流入的业务主要是非现金资产转换为现金,因此当非现金资产包括费用减少时,表现为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

3.1.2 现金流入、流出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关系

增加现金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负债的增加、资本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对企业来说,债务、资本的增加,表现为债权人和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增加,因此产生的是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而收入的增加,带来的也是现金的流入,与费用的增加正好相反,因此记入贷方。

反之,向债权人归还借款,投资人撤回投资,即负债减少、资本减少,表现为现金的流出,因此记借方。收入的减少,表现为现金流入的减少,也即现金流出,记为借方。

上述规则可总结为:资产、费用的增加,导致现金的流出,记入借方,反之记入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导致现金的流入,记入贷方,反之记入借方。

可见,采用现金流量规则对账户区分借和贷,只需对经济业务导致的现金流向进行判断,就可决定借贷记账方向。

3.2 由会计基本等式推导借贷记账规则

动态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即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对企业来说,任何业务的变化都只能是导致等式两边同增或同减,或是一方内部的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对等式两方同增同减的业务,由于左方增加记借,右方增加记贷,因此记账时必然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同样,一方内部一增一减时,由于等式中的任意一方的增减记账符号恰好相反,也会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

4 采用现金流量方向解释借贷

根据现金流入流出的方向讲解借贷记账规则,不仅使老师的讲解容易许多,还有诸多的优越性。

4.1 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

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而且将借贷的本意与其现实意义相联系,避免了人为对借贷历史渊源的割裂,有利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

4.2 更好的理解资产和费用的关系

不论资产还是费用,实质都是支出,资产和费用实质本是一个概念,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企业为取得一定的效用而付出的代价,只是资产的支出带给使用人的受益期较长,而费用的支出带给使用人的受益期较短。因此可以说费用是瞬间的资产,或者说资产本身也要分期转作费用,因此费用账户的性质与资产是一致的,其账户的设置与资产相同。

4.3 更好的理解收入与权益的关系

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导致的现金流入流出方向是与权益一致的,即权益增加,现金的流入增加,收入增加也表现为现金流入增加,反之都表现为减少。而且收入本身就归属于所有者,是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其设置也同所有者权益一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P14-21.

[2]邵亨林,邵平,周旋.借贷记账法则的奥秘及其合理化.会计研究.1998.(1).P49.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精选14篇)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1篇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作为基层单位的一名财务人员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闲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