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联合范文
奥曲肽联合范文(精选10篇)
奥曲肽联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Graves疾病并发浸润性突眼, 诊断依据为在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基础上, 排除了其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 且患者伴发颈前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突眼等。突眼程度依照《美国甲状腺学会 (ATA) 分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为无体征和症状;I级为有眼征, 但限于上眼睑凝视、痉挛和滞后, 突眼至22 mm;II级为软组织受累;III级为突眼超过22 mm;IV级为有眼外肌受累;V级为有角膜受累;IV级为视力丧失。54例患者突眼为I~V级, 且排除青光眼、颅内肿瘤、眶内外肿瘤、视神经疾病、出血性疾病、溃疡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27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7例, 女10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2.8岁;观察组患者男19例, 女8例, 年龄19~74岁, 平均年龄4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突眼分级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具体内容为夜间取高枕位, 限制钠盐食入, 加强眼部护理和适当的给予利尿剂, 口服丙基硫氧嘧啶, 100 mg/次, 3~4次/d, 连续使用6~8周后, 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不良反应等调整用药剂量, 同时给予口服泼尼松20~30 mg, 3次/d, 连续使用2~3周后逐渐减量, 待至8~10周后停止给药, 严重患者给予0.5~1 g甲泼尼松龙+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每隔一天1次, 连续使用2~3次后再改用上述方法服用泼尼松;另外给予左甲状腺片50μg/d服用。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31207) 进行治疗, 首先给予0.1 mg静脉推注1次, 然后改为0.4 mg奥曲肽注射液+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4 h, 连续使用3 d。两组治疗方法均治疗3个疗程, 每个疗程时长为2个月。每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 每两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和行一次ATA分级评估, 每月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复查, 治疗3个疗程后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1.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效果评价标准如下: (1) 显效:患者自觉体征和症状消失, 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ATA分级改善1~2级; (2) 有效:患者自觉体征和症状较前有所改善, 甲状腺功能有所恢复, ATA分级改善1级; (3) 无效:患者体征和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ATA分级向恶化方向发展。
1.4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有效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 有效1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 有效14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为92.6%,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与自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关[3]。浸润性突眼是指由于突眼抗体或垂体致突物质刺激眼球后部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淋巴细胞出现浸润, 透明质酸或黏多糖沉积, 最后使得眼球向前推移从而形成突眼;眼睑回缩或眼外肌水肿也均会使突眼更明显[4]。有研究报道,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R抗原、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 的表达与滤泡腔内的浸润细胞多少及活化状态具有正相关性[4]。另外有文献报道, 浸润性突眼的机制还可能为球后成纤维细胞 (IGF-1) 以及成纤维细胞生产因子 (FGF) 刺激成纤维细胞作用有关, 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与突眼密切相关, 成纤维细胞可使黏多糖、唐白带分泌增多, 而黏多糖具有较强吸水性, 使得眼外肌间质发生水肿, 引起突眼[5]。临床上治疗甲状腺亢进引起的突眼主要是通过抑制TMA和TGA的产生, 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使得患者眼球后部结缔组织的增生减轻、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减少, 以及透明质酸和黏多糖沉积减少, 最终眼球回缩, 突眼明显减轻。
生长抑素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激素, 经体内特殊内分泌D细胞所合成和释放, 其主要是由于能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而得名, 这类内分泌D细胞广泛存在于脑、、垂体、胰腺、甲状腺、肾上腺、胃肠道及肾脏等组织和器官中。近几年来, 通过在生长抑素结构上引进入氨基酸, 使其抗降解酶的能力增强, 而延长其活性, 而引入某些氨基酸衍生物合成具有不同活性的类似物, 称之为生长抑素类似物。与天然生长抑素相比, 经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且选择性强以及作用更明显。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具有6肽、7肽和14肽等多个系列。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理论上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选择用于治疗Graves眼病。已被鉴定的生长抑素对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且对炎症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等因子的生成也具有抑制作用。上述这些因子被广泛认为存在于眼眶组织中, 如眼肌、眼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细胞以及激活的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 尤其当眼眶及其周边组织存在免疫炎症反应时会有某些生长抑素类似物受体和亚型表达, 进而激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衍生的脂肪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 因此这类生长抑素类似物受体及其亚型的表达在患者自身免疫性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文献报道, 对Graves患者眼眶进行扫描时显示GO病理活性同生长抑素摄取的组织具有相关性[6]。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 其不但保留了生长抑素的药理作用, 且其作用时间较生长抑素持久[7]。奥曲肽治疗甲状腺亢进浸润性突眼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奥曲肽抑制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以及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使得眼眶局部组织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得以减轻, 且对局部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 (2) 生长激素-IGF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主要为免疫增强, 而生长抑素则对免疫系统其免疫抑制作用, 奥曲肽通过对生长激素-IGF轴的抑制作用而发挥其治疗作用。黄衔等[8]研究报道, 奥曲肽联合常规疗法在治疗浸润性突眼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6月—2104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浸润性突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奥曲肽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浸润性突眼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经过有效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 有效1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显效11例, 有效1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2.6%,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上述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奥曲肽联合常规疗法在治疗甲状腺亢进浸润性突眼方面临床效果明显, 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伟明, 郭艺红, 陈碧虾.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浸润性突眼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1, 31 (2) :101-104.
[2]陈琼科, 郑世霞, 刘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浸润性突眼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5) :2057-2059.
[3]尹国幸.甲强龙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浸润性突眼临床效应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6) :1500-1501.
[4]孙小红, 许敏, 何勇, 等.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浸润性突眼的观察与护理[J].安徽医学, 2011, 32 (12) :2069-2071.
[5]陈立曙, 林晖榕, 郑雪瑛, 等.不同治疗方案对浸润性突眼的疗效及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 2013, 34 (12) :1920-1922.
[6]琴甄牟, 李妮, 卢桂南.地奥司明治疗Graves病并发浸润性突眼29例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13, 35 (6) :803-805.
[7]王颖, 王雪, 王峰, 等. (99m) Tc-奥曲肽眼眶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 2011, 33 (4) :292-294.
奥曲肽联合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 FOLFOX 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改良 FOLFOX 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奥曲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化疗联合奥曲肽能有效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FOLFOX 方案;奥曲肽;临床效果;肝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11-02
前言
肝癌起病较隐匿,易漏诊和误诊,确诊时多属晚期。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而仅能接受辅助化疗[1]。临床研究表明 , 奥曲肽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 改善其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 50 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改良FOLFOX 化疗方案合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 6 月至 2016年 2 月肝癌患者50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签署相应的同意书,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分析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 44 例。分析组中男 24 例,女 20 例,年龄 33~76 岁,平均(55.44±2.65)岁。 参 照 组 中 男 23 例, 女 21 例, 年龄 32~75 岁, 平 均(54.58±2.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以及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 FOLFOX 方案进行化疗 , 即奥沙利铂 ( 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 , 50 mg/ 支,号 :20100919A20) 85 mg/m2, 静 脉 注 射 , 第 1, 8 天 ; 5- 氟尿嘧啶 ( 上海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 250 mg/ 支 , 批号 :FA1012245B)400 mg/m2, 静脉注射 , 第1~5 天 ;亚叶酸钙 ( 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 100 mg/ 支 , 批号 :110105A3)200 mg/m2, 静脉注射 , 第 1~5 天。21 d 为 1 个周期 , 共治疗 6 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 ( 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 0.1 mg/支, 批号:101215B)0.2 mg, 溶入100 ml 5%葡萄糖溶液, 静脉注射,2 次 /d, 连续治疗 6 个周期。
1.3 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 RECIST1.0评价标准[3]评定 :完全缓解 (CR) :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 (PR)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缩小程度≥ 30% ;稳定(SD)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缩小程度 <30%, 但增长幅度 <20% ;进展 (PD)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增加≥ 20% 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 =(CR+PR)/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73%)明显低于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据调查报道 , 全世界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 20~30 万 , 目前已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乙肝和丙肝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最常见原因。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已接近 1 亿人。截止目前 , 我国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全身化疗或肝动脉介入化疗是晚期肝癌的常用疗法 , 化疗药物一般选用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 5- 氟尿嘧啶等。近期 , 许多研究表明 , 改良FOLFOX 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 , 其临床缓解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 生存期也明显延长[5]。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生长抑素 , 在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的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疗效显著。据报道[, 奥曲肽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诱导其凋亡 , 故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有研究对 105 例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奥曲肽辅助动脉插管化疗法治疗 , 发现应用奥曲肽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明显提高 , 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 另有研究表明 , 对晚期肝癌患者给予以 5- 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 , 同时静脉滴注奥曲肽 , 结果显示 , 联用奥曲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单纯 5- 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者 , 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 在改良 FOLFOX方案实施的同时 , 给予奥曲肽静脉滴注 ,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化疗联合奥曲肽能有效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萍萍 , 吕喜英 , 刘兰芳 . 索拉非尼口服联合放疗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 山东医药 , 2011, 51(50):44-45.
[2]胡安斌 , 何晓顺 , 邰强 , 等 . 索拉非尼在预防和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中的疗效评价 . 中华医学杂志 , 2012, 92(18): 1264-1267.
[3]皋文君 , 刘砚燕 , 袁长蓉 . 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 4.0 版 . 肿瘤 , 2012, 32(2):142-144.
[4]翟仁友 , 王剑锋 , 戴定可 .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2006(2):81-83.
[5]刘波 , 韩淑梅 , 张国栋 , 等 . 西妥昔单抗联合改良 FOLFOX 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 山东医药 , 2011, 51(19):83-84.
奥曲肽联合 第3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奥曲肽,丹参,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腺内胰酶激活, 诱发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 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坏死的炎症反应, 属急腹症常见病种, 疾病形成机制十分复杂, 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特点, 在急腹症中的发病率占据第四位, 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病情严重者可随时危及生命, 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由于个体差异性表现不一, 比如饮食不当、胆道疾病、胰管阻塞以及实验室检查胰酶异常、胰腺局部发炎等, 症状明显者能够感受到明显的腹痛症状。急性胰腺炎分为急性水肿及急性坏死两种, 临床以轻者较为多见, 患者多出现胰腺水肿, 可经数天对症治疗显著缓解, 预后较好, 病情严重者, 普遍存在机体水、电解质失衡, 胰腺脓肿或假囊肿等严重症状, 死亡率高, 需要及时救治。本院于2011年2月-2014年12月, 利用奥曲肽联合丹参治疗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20~80岁, 平均年龄 (56±4.5) 岁, 发病原因:暴饮暴食10例, 胆道感染病史10例, 大量饮酒3例, 脂肪摄取过量5例, 原因不明2例;对照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22~79岁, 平均年龄 (57±5.5) 岁。发病原因:暴饮暴食11例, 胆道感染病史8例, 大量饮酒4例, 脂肪摄取过量4例, 原因不明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均经医师诊断及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突发上腹剧痛、发热、腹胀、恶心、呕吐伴有腹膜刺激征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 患者病情恶化;B超显示胰腺肿大, 质不均。排除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系统疾患者。排除胃肠穿孔、慢性胆囊炎、绞窄性肠梗阻、胆胰结石患者, 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排除奥曲肽、丹参等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禁食、禁饮,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解痉止痛、抗感染、补液、抗酸、补钾、通气治疗以及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奥曲肽0.3mg, 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 2次/d, 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 1次/d。给药后, 观察两组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肌紧张、肠鸣音等症状以及实验室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等指标是否异常升高。
1.4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有所改善, 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减轻, 血清淀粉酶指标正常;无效: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 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未缓解或患者死亡, 血清淀粉酶指标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头痛1例, 恶心、呕吐2例, 食欲不振1例,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 食欲不振2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情轻重不等,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以急性上腹痛、腹胀、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由于病情的轻重不同表现不一, 多以腹部疼痛、胰腺水肿为主, 疾病自身存在自限性,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症状不明显, 且预后满意。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症状较重, 以胰腺出血、坏死、休克等为主, 病死率极高。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多种多样, 一般包括胆石症、暴饮暴食、饮酒、高脂血症及侵入性检查等原因。特别是由于胆道疾病、暴饮暴食和酗酒等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发作, 在临床治疗中学者认为胰酶自身消化, 机体的氧自由基、炎性介质及细胞凋亡均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复杂, 各种病因以及并发症均可引发患者体内胰腺细胞内各种胰酶的激活, 由于各种胰酶的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的连锁反应;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胰腺导管内通透性增加, 使胰酶渗入胰腺组织, 从而加重胰腺炎症。为有效预防疾病加重, 对伴有症状者应及时来院就诊, 早诊断、早治疗,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实施早期常规治疗, 以便于使其他对症治疗得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对症支持药物以奥曲肽为主要类型之一, 该药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疗效[2], 易被患者及医生所接收。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复方丹参结合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奥曲肽是近年研究的一种人工合成的8肽环状化合物, 药物作用等同于生长抑素, 患者在服用该药后能够对胃酸、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的分泌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有效的减轻胰腺分泌和胰酶含量。患者服用奥曲肽后能够使门静脉压力降低, 抑制胰酶的活性, 使患者的胃肠蠕动减慢或停止, 阻碍血小板激活因子, 松弛Oddi括约肌, 降低机体内毒素分泌,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当药物作用于机体后, 进而达到治疗目标。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时, 奥曲肽能够起到很好的疗效, 但疗效相对较低, 临床效果不理想, 所以临床上医生通常增加辅助药物以提高疗效。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过程中, 医生常用的辅助药物为复方丹参。复方丹参可以强心, 改善心脏功能, 扩张冠脉, 增加心肌血流量, 提高纤溶酶活性, 延长出、凝血时间, 具有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肝微循环等作用。急性胰腺炎患者联合丹参给药后, 可起到降低血液黏稠度, 活血化淤, 改善血小板聚集, 扩张胰腺组织血管, 改善微循环, 将组织的炎性介质有效清除, 抑制生成, 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当机体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 血液中纤维蛋白酶活性可迅速提高, 血小板活性减退, 避免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 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在使用复方丹参后能够起到增加血管柔韧度、降低血脂黏度、调整血脂浓度、减轻血管损伤、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两种药物联用, 可以大大减轻患者腹痛及胰腺水肿症状, 在减轻痛苦的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优势显著。
经过治疗观察,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奥曲肽和复方丹参联合给药后, 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促进病情的改善, 加速症状、体征的好转, 缩短患者腹痛及胰腺水肿时间, 不仅大大节省了住院费用, 也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我院医生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础, 同时联合使用奥曲肽和丹参对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药物安全、可靠, 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正贤, 刘学敏.中医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急症, 2010, 19 (6) :936-937.
奥曲肽联合 第4篇
【关键词】泮托拉唑;奥曲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和血凝酶胃管注入治疗,而治疗组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29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49.33±4.78岁;对照组2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29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51.11±5.01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和血凝酶胃管注入治疗,泮托拉唑用法用量为将40mg的泮托拉唑注入到浓度為0.9%的100毫升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两次[ 1 ];血凝酶胃管注入或者是口服,每天三次。治疗组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泮托拉唑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每天给予0.1mg的奥曲肽皮下静脉注射,每天三次,之后给予每小时25微克的持续性泵入[2]。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3]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常规检测、电解质、肝脏、肾脏功能检测、胃引量及患者的生命特征。
1.4 疗效判断依据[4]
患者治疗的显效表现为治疗1天后,患者没有再出现出血的状况;患者治疗的有效表现为治疗3天后,患者没有再出现出血的状况;患者治疗的无效表现为治疗3天后,患者仍然出现出血的状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达到19例,有效率高达95.00%,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例数达到了17例,总有效率高达85.0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病因非常复杂的一类疾病,比较常见的是消化道溃疡,急性出血性胃炎,胃癌出血等疾病引起的[5]。临床上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减少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来达到治疗的效果。通过开展有效的治疗,从而能够有效地补充患者需要的血容量,及时地进行止血治疗,通过配合患者胃肠减压,根据胃管的引出量来有效地估计胃管的出血量,并且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的效果。在临床中为了避免发生感染,也可以通过清水洗胃来达到防感染治疗。
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来进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治疗,奥曲肽是一种生长抑素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脏血流,减少胃酸等消化液等分泌,从而抑制人体的胃肠道进行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黏膜修复,也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能够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酸形成,在和奥曲肽联合使用时,能够达到抗氧化、抗炎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和血凝酶胃管注入治疗,而治疗组的2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治疗组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达到19例,有效率高达95.00%,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例数达到了17例,总有效率高达85.00%,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云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38-339.
[2]刘广金.应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115-116.
[3]任秀梅,董志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6):370-371.
[4]刘永胜.醋酸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72.
奥曲肽联合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AP患者86例, 均经临床全面检查确诊为AP, 即存在程度不一的呕吐、腹胀、腹痛、停止排气24h以上、肠鸣音减弱, 腹部CT检查示胰腺体积增大, 胰腺周围模糊, 胰腺周围积液等。排除 (1) 既往存在过敏史及伴肝肾功能不全、心脑疾病、高脂血症、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糖尿病、重要组织疾病患者; (2)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3) 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各43例。参照组中男26例, 女17例;平均年龄 (40.3±11.7) 岁;平均病程 (15.3±8.1) h;疾病分型:MAP 32例, SAP 11例。试验组中男23例, 女20例;平均年龄 (40.6±12.0) 岁;平均病程 (15.5±8.4) h;疾病分型:MAP 33例, SAP 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禁饮禁食、胃肠减压、阵痛、抑制胃酸、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及头孢三代抗菌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
1.2.1 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 (奥地利Sandoz Gmb H生产, 国药准字H20080224) 0.2mg+0.9%氯化钠溶液50ml, 按4.2ml/h的速度对患者行静脉持续微量注射, 持续治疗1周。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治疗,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取适量 (30g左右) 的生大黄, 以水煎熬, 持续1~3min后冷却处理, 确保温度适宜后通过胃管内注方式, 或保留灌肠法给药, 单次给药剂量控制在150ml左右, 保留2h左右, 1次/d, 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肠鸣音恢复且排气排便通畅[3]。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显效:治疗5d后, 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7d后, 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血清淀粉酶基本正常;无效:治疗1周后, 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血清淀粉酶水平异常。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4]。 (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血清淀粉酶水平、腹痛、首次排便排气、恶心呕吐、发热) 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 高于参照组的8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7, P<0.05, 见表1) 。
注:与参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试验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 其药理作用与天然生长抑素相同, 生理活性较为繁杂, 但t1/2长。奥曲肽不仅可有效抑制生长抑素、胰内分泌激素、胃肠道内分泌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 还可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酶及胃酶的分泌[5]。在胰腺实质细胞方面, 奥曲肽可给予直接性的保护作用, 并可有效抑制磷脂酶A活性, 促使前列环素 (PGI) 活化, 降低毒素合成, 改善胰微循环。除此之外, 奥曲肽还能对胰腺溶解酶的酶释放进行有效阻滞, 避免胰腺细胞溶解遭受损伤[6,7]。
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泻下攻击、化瘀通经、凉血解毒的作用, 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瘀血经闭、痈肿疔疮、咽肿、目赤、血热吐衄、湿热黄疸、泻痢不爽、积滞腹痛、实热便秘方面疗效明显。大黄中含有蒽醌衍生物, 多有机结合葡萄糖形成蒽苷, 少数为游离苷元, 苷元包括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酸。双蒽酮苷中含有多种番泻苷。此外, 大黄中还含有胡萝卜苷、8-谷甾醇、多糖及没食子酸、d-JL茶素等鞣质。因此, 大黄可有效抑制胰酶分泌, 并降低胰淀粉酶的活性[8]。黎卓江[9]研究指出, 大黄可明显改善SAP动物模型的纤维化水平, 恢复腺细胞病理损伤, 改善酶反应。吕琪新[10]研究表明, 大黄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出血性坏死, 或酒精、糜蛋白性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且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 表明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AP临床疗效明显, 并可明显缩短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 且安全性好, 与王丽娟等[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AP临床疗效确切, 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安全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 (AP) 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AP患者86例, 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 各43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 参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血清淀粉酶水平、腹痛、首次排便排气、恶心呕吐、发热) 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P<0.05) 。试验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 (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AP临床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行奥曲肽+生大黄治疗, 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胰腺炎,奥曲肽,生大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Letoha T, Somlai C, Takacs T, et al.A nuclear import inhibitory peptide ameliorates the severity of cholecystokinin-induced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7) :990-999.
[2]Sáez J, Martínez J, Trigo C, et al.Clinical value of rapid urine trypsinogen-2 test strip, urinary trypsinogen activation peptide, and serum and urinary activation peptide of carboxypeptidase B in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46) :7261-7265.
[3]Abu Hilal M, Ung CT, Westlake S, et al.Carboxypeptidase-B activation peptide, a marker of pancreatic acinar injury, but not L-selectin, a marker of neutrophil activation, predicts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7, 22 (3) :349-354.
[4]黄付春, 丁红玲.奥曲肽联合生大黄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5) :193.
[5]王丽娟, 王小园.生大黄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 (34) :556-557.
[6]刘伟, 李珊珊, 江泳, 等.醋酸奥曲肽联合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 2014, 13 (4) :389-390.
[7]许胜文, 夏雨.生大黄粉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7) :1325.
[8]蔡以友.奥曲肽联合应用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7) :1318.
[9]黎卓江.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9) :4366.
奥曲肽联合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26例临床乳糜性腹水患者。其中男16例, 女10例, 最小年龄25岁, 最大年龄78岁, 平均年龄 (47.4±11.3) 岁。就诊时病程15 d~10年, 平均 (4.7±1.3) 年。临床主要症状:腹胀, 腹痛, 恶心, 身体消瘦等, 腹水增长迅速, 进食脂肪性食物后加重。经临床诊断, 各患者均符合乳糜性腹水的诊断标准。腹水为乳白色或黄白色, 呈乳糜状, Rivalta试验 (+) , 甘油三酯均>2.2 g/L, 蛋白定量>30 g/L, 细胞计数>500×106/L, 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按照来院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①TPN治疗:以袋装全营养混合液持续静脉均匀滴注 (3 L, 24 h) 。按照各患者体重给药, 配方为非蛋白热 (NPC) 96.92 Kcal/kg·d (糖脂比为1:1) , 氮量为0.31g/kg·d, 脂肪为20%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 (力能) , 蛋白质为8.5%氨基酸溶液 (乐凡命) , 热氮比102.5:1, 另外还有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斯 (华瑞公司提供) 。根据病情持续治疗6周, 腹水明显减少后, 适当低脂饮食。②腹水引流治疗:采用腹部穿刺的方法隔天进行腹水引流, 各患者根据病情引流腹水量3 000~1 000 m L不等, 6周后, 复查腹部B超检测腹水量, 定位后行腹穿抽取腹水50 m L送检。
1.2.2 实验组
①TPN及腹水引流治疗同对照组一致, 持续治疗6周。②奥曲肽治疗:奥曲肽100μgq8h皮下注射, 腹水引流量明显减少后, 可适当低脂饮食。持续治疗6周。复查腹部B超检测腹水量, 定位后行腹穿抽取腹水50 m L送检。
1.3 疗效评定
以用药前后患者腹水量、Rivalta试验, 乳糜试验为评价标准。腹水量基本无减少, Rivalta试验和乳糜试验均为阳性, 甘油三酯含量无明显改变, 为无效。腹水引流量出现减少, 甘油三酯量呈现减少趋势视为有效, 腹水量引流出现明显减少, Rivalta试验或乳糜试验呈阴性, 甘油三酯显著减少, 视为疗效明显, 腹水量基本消失, Rivalta试验和乳糜试验均出现阴性, 白蛋白及甘油三酯含量趋于正常, 随访2个月, 无复发者为临床治愈。有效率加显效率加治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6周治疗, 实验组共临床痊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共痊愈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69.2%。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实验组vs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乳糜性腹水发病机制
乳糜性腹水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乳糜性腹水多见于儿童, 主要因局部淋巴系统出现闭锁、乳糜池出现裂隙或肠淋巴管扩张等所致。患者通常淋巴系统发育不良或静脉畸形, 如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先天性淋巴管扩张症等[2]。本组病例全为继发性乳糜腹水,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肝硬化。其形成机制可能是继发于门脉高压的淋巴管破裂, 侧支淋巴管通路缺乏也起重要作用。门脉压力过高, 胸导管会出现扩张, 从而增加淋巴流量, 使其压力升高, 此时, 乳糜微粒就会出现外漏。②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原发性肝、胃、胰腺癌等各种癌症[3], 其中淋巴瘤引起乳糜性腹水约占30%。恶性肿瘤可导致淋巴结纤维化, 出现淋巴液回流至乳糜池受到阻碍, 引起淋巴液从浆膜下扩张的淋巴管漏入腹腔[4]。③炎症性疾病。炎性疾病主要有肠系膜淋巴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炎、缩窄性心包膜炎、丝虫病等, 腹部放疗可引起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管纤维化和梗阻, 从而也会导致乳糜性腹水的形成。急性或慢性胰腺炎也可能导致胸膜淋巴液渗出和乳糜性腹水, 其原因主要是炎症附近淋巴管遭受压迫。另外, 一些少见的炎症性疾病也会导致乳糜性腹水的形成, 如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 特发性肠系膜炎等。④手术及创伤性疾病。主要由于各种外伤或手术造起乳糜池的损伤、或淋巴干损伤等, 如肝脏移植手术, 某些肿瘤手术等。
3.2 乳糜性腹水治疗方法
乳糜性腹水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主张首选非手术治疗, 无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①引流腹水。腹腔穿刺引流腹水可缓解症状, 但首次引流量不宜过多, 以免大量蛋白质丧失造成营养不良;且多次穿刺有进一步引发腹膜炎的可能性, 应严格控制穿刺次数。②控制腹水形成。多以饮食调理为主, 由于脂肪为不能通过淋巴循环的中链甘油三酯, 饮食应以低脂、低钠、高蛋白为主, 可改善腹腔液丢失造起的营养不良;部分患者进行TPN治疗后, 可完全阻止乳糜的产生。③使用生长抑素减少腹腔淋巴液产生。奥曲肽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 乳糜性腹水的病因复杂, 适宜多种方法结合疗法。该研究通过肠外营养、穿刺引流联合应用奥曲肽治疗乳糜性腹水, 6周治疗后, 有效治愈率达84.6%, 多数患者腹水引流量及甘油三酯量出现明显减少, 对治愈者进行随访并没有患者出现复发, 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在腹腔穿刺引流, TPN, 控制饮食, 并予穿刺液回输辅以理疗或放疗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5], 进行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皮下注射, 方法简便易行, 费用可控, 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乳糜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接受治疗的26例乳糜性腹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 即定期腹穿疗法及胃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实验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结果 实验组无效2例, 临床痊愈6例, 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无效4例, 临床痊愈4例, 总有效率69.2%;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奥曲肽治疗乳糜性腹水有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上应用和广泛推广。
关键词:奥曲肽,乳糜性腹水,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家平, 钟先荣, 莫思健, 等.恶性肿瘤并乳糜性腹水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9 (23) :75.
[2]李再波.乳糜性腹水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8) :20-21.
[3]孙朝兵, 万圣云, 丁洋, 等.乳糜腹水的病因及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 2011, 11 (10) :1292-1294.
[4]胡丽娟, 王丽晶, 简易成, 等.奥曲肽治愈肝硬化乳糜性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 28 (8) :624-625.
奥曲肽联合 第7篇
关键词:胰腺炎, 重症,血必净,奥曲肽,疗效观察
重症胰腺炎病情险恶, 伴随着多种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极高,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液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 可对患者的心肺等造成较大损伤, 出现各器官功能衰竭[1]。因此笔者将该院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观察, 对胰腺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56例, 男96例, 女60例;年龄38~70岁, 中位年龄56.9岁。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诊断标准[2], 发病诱因:胆道疾病83例, 酗酒暴食46例, 高血脂症20例, 诱因不明7例。其中出现合并脏器功能障碍15例。本组患者均无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炎症状, 均未进行腹部肿瘤手术, 无创伤、糖尿病、妊娠期患者。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 2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疾病诱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治疗前给予充足的卧床休息, 禁食禁水, 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 采用阿托品等药物辅助治疗, 对患者进行镇静止痛处理, 调节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状况, 同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等。对照组首次治疗予奥曲肽0.1mg静脉滴注, 之后依照0.6mg/d剂量进行持续泵入, 患者血尿蛋白酶恢复正常后, 对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可在3~4d后停药, 治疗4~1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静注射液100ml, 每天1次, 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观察2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 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体征有较好恢复, 实验室各项观察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减轻, 甚至加重, 患者体征、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观察指标
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肾衰竭3例, 败血症4例, 多器官衰竭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肾衰竭6例, 败血症5例, 多器官衰竭5例,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 (9/78) 低于对照组的20.5% (16/7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胰腺炎属急腹症之一, 伴随着肾功能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的临床并发症, 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时预后较困难, 病死率极高[3]。发病主要是有胆道梗阻、暴饮暴食、外伤、酗酒等造成, 胰酶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胰腺腺泡细胞被破坏。而细胞因子及炎症的介入会对胰腺循环造成障碍, 导致胰腺组织坏死加剧, 因此在临床治疗时改善胰腺微循环, 有助于坏死组织的继续发展, 同时抑制了并发症的产生, 缓解病情。
血必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赤芍、当归、丹参及川芎组成, 有效地改善了血液循环, 血流量增加, 同时对损害的胰腺及胰腺周围器官进行保护, 减少了炎症的渗透及伤害, 促进炎症吸收, 炎症肉芽肿被抑制, 有效降低了感染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血必净有着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能够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含量, 血小板聚集力增加。从而使传播性血管内凝血恢复正常, 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奥曲肽是由人工合成的八肽衍生物, 抑制胰腺分泌, 血必净联合奥曲肽治疗胰腺炎可在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观察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必净联合奥曲肽治疗, 效果明显优于仅用奥曲肽的对照组, 其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亦明显少于对照组, 此外, 观察组患者体征、实验室指标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血必净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胰腺炎, 效果显著, 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 神州.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33 (4) :258-259.
[2] 钱慧, 王朝.三七总皂苷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6) :61-62.
奥曲肽联合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47~56(50.7±5.6)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0例,胃十二指肠癌1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46~58(50.3±5.1)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2例,胃十二指肠癌12例。本试验均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且试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如禁食、补液、输血、抗休克等治疗,患者常规使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1、血凝酶、云南白药等。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将泮托拉唑(大连美罗大药厂,国药准字H20060998)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使用3d[4]。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奥曲肽(吉林一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58)初始剂量0.1mg混合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然后采用奥曲肽0.3mg混合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25~50μg/h,每天1次,连续使用3d[5]。泮托拉唑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2组、出血时间、输血量、胃液p 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出血量降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0,P<0.05)。见表1。
2.2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文献报道显示[7]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年发病率达到50~100/10万,且近年来该疾病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主要以便血、呕血、昏厥等为主,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常规处理方法虽能帮助患者快速止血,但长期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近年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药物疗法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奥曲肽是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中常用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属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类似物,药物具有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作用,作用时间相对持久,能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消化道出血。(1)奥曲肽能抑制胃内胃泌素的分泌,减少胃酸分泌,能进一步提高机体内的胃酸pH值,并且血小板的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仅在p H>6.0时发挥作用。(2)奥曲肽能抑制胃蛋白酶分泌,降低胃蛋白对血凝块的溶解,降低患者再次出血率。(3)奥曲肽能促进血小板凝集、胃黏膜血块的收缩,可降低门脉压力,减少胃肠道黏膜血流量。(4)奥曲肽能抑制血管活性物质,间接的收缩血管。泮托拉唑也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药物,该药物属于第3代质子泵抑制药物,患者用药后药物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从而能抑制壁细胞中相关蛋白酶的活性,导致H+不能转运到胃,可抑制胃酸的分泌[9]。临床上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泮托拉唑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效果理想,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实现药物的叠加协同效应,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0]。
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韩笑.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2,32(5):359.
[2]谭云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38-339.
[3]刘广金.应用伴托拉哇联合奥曲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115-116.
[4]张茶丽,于红刚.奥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Meta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6):528-532.
[5]王计,王丕胜.泮托拉唑与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2):213-215.
[6]贺正莲.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64.
[7]翟攀.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5):80-82.
[8]郭未平.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102.
[9]杨欣艳,李恕军,刘飞,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727.
奥曲肽联合 第9篇
【关键词】 奥曲肽;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大出血;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66-02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桿菌(HP)的存在有关。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约占消化性溃疡的20%,其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目前安全、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是减少手术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其临床效果满意,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04月——2013年04月我院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大出血患者100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0例,年龄为28-55岁,平均(36.5±8.2)岁。原发疾病为胃溃疡45例,十二指肠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25例,溃疡面直径平均9.4±3.6mm。其中80例有呕血和黑粪;40例仅有黑粪,78例患者为首次出血;22例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部位、大小、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止血并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所有患者均禁食水、卧床休息、补液、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对照组在观察组上联合应用奥曲肽治疗,分别观察24h、48h、72h患者止血效果。
1.3 入选标准 ①年龄20-55岁;②就诊时近2d内有出现柏油样便或呕血,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门脉高压性出血其他非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③胃泌素瘤患者;④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⑤對药物过敏者。
1.5 疗效判断 ①显效:治疗24h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停止,大便潜血转阴,内镜证实无新鲜出血征象;②有效:治疗48h后症状明显好转,大便开始转黄;③无效:治疗72h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肠鸣音活跃或亢进,大便潜血仍为阳性,内镜检查仍有新鲜活动性出血;④再出血:经治疗后无出血征象,但住院期间复查胃镜证实原有溃疡又有出血[1]。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检测标准。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为45例(90.0%),有效为3例(6.0%),无效为2例(4.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6.0%。对照组显效为25例(50.0%),有效为13例(26.0%),无效为12例(24.0%),总有效率76.0%;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3±0.8)d,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2.6±1.1)d;观察组无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再出血5例;故两组的总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均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酸性胃液腐蚀胃黏膜后形成溃疡并同时破坏胃基底血管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其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这种出血严重时病势凶险病情危重。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溃疡所处的环境PH值有所提高,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是该病治疗的关键所在[2]。近年来对这些患者行内镜下局部硬化剂注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目前发现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仍高达20%左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对于在无条件开展内镜或手术治疗的医疗机构,仍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的方法。
其中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胃酸分泌抑制剂,其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并且能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甚至可至完全无酸状态,从而使胃酸在胃腔粘膜弥漫减少,利于血小板聚集,加速凝血过程,同时提高胃粘膜血流量及升高粘膜电位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粘膜微循环和增强粘膜的防御功能的作用。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的生长抑素,其实质是天然生长抑素的衍生物,所以其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从而能抑制胃酸、胃泌素等激素的分泌,改善胃粘膜血液供应;可抑制胃肠蠕动具有选择性对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如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和压力,减少内脏血流量,可使门脉主干血流量减少25%-35%,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耐受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奥曲肽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可更有效安全的确保胃内持续高胃酸状态并可维持pH>6.0的时间,同时减少胃肠血流量,最终达到止血的目的。
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娅萍.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6(18):139-140.
奥曲肽联合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44例患者, 男33例, 女11例;年龄36-62岁, 平均年龄45.6岁;出血量800-1700mL, 平均1200mL, 出血次数3-5次;既往肝硬化病史21例, 消化道溃疡病史19例, 其他疾病病史4例。对照组44例患者, 男32例, 女12例;年龄34-63岁, 平均年龄46.3岁;出血量900-1600mL平均出血量1150mL, 出血次数2-6次;既往肝硬化病史22例, 消化道溃疡病史19例, 其他疾病病史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脉搏变化等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补液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感染及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 患者贫血症状较重给予输血补液以补充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给予奥曲肽0.05mg/h持续静点, 奥美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静点, 2次/d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后逐渐减少奥曲肽用量;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静点, 2次/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7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出血于12h内停止, 病情好转, 呕血消失, 黑便血便转为黄便;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出血在12-36h内停止, 症状好转;无效:患者经过积极治疗, 出血在3 6h后仍未得到控制。
2.2 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如附表示, 观察组44例患者, 显效32例, 有效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5%;对照组44例患者, 显效16例, 有效20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81.8%。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医学飞速发展, 上消化道出血若处理及时出血一般能够得到满意控制,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也逐渐下降。目前以奥曲肽为代表的生长抑素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 通过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提高机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度及缩血管作用, 可降低门脉压力约8.5%, 并能够减少内脏血流量约60%-85%, 从而起到控制出血及预防再出血的作用, 而且不会影响全身血流状况, 患者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此外, 奥曲肽还能够促进血小板凝集, 并抑制胃液分泌、减少胃食管反流, 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而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H+-K+-ATP酶活性, 有强烈的干扰胃酸的合成与分泌的作用, 且作用持久, 能有效减轻胃酸对胃和食管黏膜的刺激, 升高胃内PH值, 提高LES压力。而当胃内PH值小于5的时候, 新形成的血凝块会被迅速溶解, 奥美拉唑每日40-80mg静点, 能够持续维持胃内pH值大于6, 有助于止血[2]。
通过本文研究, 不难看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止血迅速充分, 且再出血几率低, 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 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近年共收治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奥曲肽0.05mg/h持续静点, 奥美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静点, 2次/d, 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控制后逐渐减少奥曲肽用量;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静点, 2次/d。两组患者用药7d后对比疗效, 同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 对照组总有效率81.8%,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止血迅速并能有效防止再出血, 且安全性较高,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奥曲肽,奥美拉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Jenkins SA, Poulianos G, Goraggio F.Somato statin in thetreatment of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DigDis, 1998, 16 (5) :263-265.
奥曲肽联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