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ASP.NET架构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41

ASP.NET架构(精选12篇)

ASP.NET架构 第1篇

随着软件业的发展,现在系统设计者越来越注重构建耦合度低,具有良好可维护性以及扩展性的系统。在传统的系统设计中,往往将对数据库的访问、业务逻辑及界面显示等代码编写在一起。这样固然直观,但是代码可读性差、耦合度高,造成日后的维护和重构极不方便。为了解决该问题,有人提出了N层架构思想,即将各个功能明确分开,放在独立的层中,各层之间通过协作来完成整体功能。

相对于J2EE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分层架构来说,ASP NET平台上的分层架构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框架,也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持。本文对ASP.NET平台上的分层架构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期望总结出的理论能给ASP.NET平台的开发人员一点指导性作用。

1 分层思想

分层是基于面向对象上的,是更高层次上的设计理念。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思想与模式。这些思想和模式凝结了无数程序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是软件开发领域的精华。这其中有很多思想对分层架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描述一下对本文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的思想以及本架构遵循的原则。

1.1 逐层调用原则及单向调用原则

首先,约定N层架构的各层编号依次为1,2,…,K,…,N,其中层的编号越大,则越处在上层。那么,我们设计的架构应该满足以下两个原则:(1)第K(1

其中第一个原则,保证了依赖的逐层性,即整个架构的依赖是逐层向下的,而不能跨层依赖。第二个原则,则保证了依赖的单向性,即只能上层依赖底层,而不能底层反过来依赖上层。

1.2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这里所指的接口,是指一种抽象的,在语义层面上起着接合作用的语义体,并非指编程语言中的具体语言元素。其具体实现,可能是接口,可能是抽象类,甚至可能是具体类。

从不同的视角,接口可以有以下两种定义:(1)接口是一组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实现本接口的类或接口必须拥有的一组规则;(2)接口是在一定粒度视图上同类事物的抽象表示。注意这里强调是在一定粒度视图上,因为“同类事物”这个概念是相对的,随着粒度视图不同而不同。具体到N层架构中,针对接口编程的意义是这样的:

现仍约定将N层架构的各层依次编号为1,2,…,K,…,N,其中层的编号越大,则越处在上层,那么第K层不应该依赖具体一个K-1层,而应该依赖一个K-1层的接口,即在第K层中不应该有K-1层中的某个具体类。

1.3 依赖倒置原则

在软件设计原则中,有一种重要的思想叫做依赖倒置。其核心思想是:不能让高层组件依赖底层组件,并且,不管高层组件和底层组件,两者都应依赖于抽象。该原则定义中的“依赖”是指“具体依赖”,而上面定义中的依赖全部指“抽象依赖”。两种依赖的定义如下:

具体依赖:如果P层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方实例化了Q层中某个具体类,则说P层具体依赖于Q层。

抽象依赖:如果P层没有实例化Q层中的具体类,而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方实例化了Q层中某个接口,则说P层抽象依赖于Q层,也叫接口依赖于Q层。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到,所谓的依赖倒置原则,正是上面所提到的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1.4 封装变化原则

封装变化的原则定义为: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勿与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杂在一起。

1.5 单一职责原则

在本架构中,任何一个类都应该属于单独的一层,负责实现单一功能,而不能同时担负两种职责或属于多个层。

2 系统架构

目前,典型的分层架构是三层架构,即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

这种经典架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所以,本文将沿袭这种经典架构,使用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三层架构体系。一个大致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

图1中单向箭头表示实泛化,双向箭头表示依赖及调用,实线表示依赖注入,Io C负责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的实例化(包括依赖关系注入)。

2.1 架构各层次介绍

综合以上分析,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实体类模块(Entity)。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该部分可以通过访问器set,get方便地实现。

(2)数据访问层接口族(IDAL)。一组接口的集合,表示数据访问层的接口。

(3)业务逻辑层接口族(IBLL)。一组接口的集合,表示业务逻辑层的接口。

(4)数据访问层模块(DAL)。一组类的集合,完成数据访问层的具体功能,实现数据访问层接口族。包括从数据源加载数据,向数据源写入数据,从数据源删除数据。

DAL常用的技术有ADO.NET+SQL语句,O/R Mapping框架NHibernate,NBear等。

(5)业务逻辑层模块(BLL)。一组类的集合,完成业务逻辑层的具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接口族。主要完成从DAL中获取数据供UI显示用,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执行业务逻辑,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并通过DAL写入数据源。BLL层可能访问DAL,也可能不访问DAL来完成业务。其职责机制如下:

(6)表示层模块(UI)。程序及可视元素的集合,负责完成表示层的具体功能。主要功能是向用户展现特定业务数据,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操作。

(7)Io C容器模块。负责各层对象的实例化以及依赖注入的实现。其功能和实现将在下面做进一步介绍。

(8)辅助类模块(Utility)。完成辅助性功能。辅助类是指不代表任何实体或实体操作功能的面向对象抽象,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层次,在多个部分、多个时段被使用,全局仅需要一个实例。

2.2 Io C(Inverse of Control)容器

Io C容器模块对系统的整个架构至关重要。

2.2.1 概念

反转控制实现了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DI)的类无关性,在代码中,可以避免类或者对象自身来管理自己的依赖实例。这样,在使用某个类时不创建对象,而是描述创建对象的方式。这样,在实际编程中,使用某个类就像使用一个普通的变量一样。具体到分层架构中,是指当上层类需要调用下层类功能时,不再是由上层类直接实例化下层类,而是通过Io C容器获取一个下层类的实例,然后注入到上层类中。下层实例化的工作不再由上层类来完成,因此称为控制反转。运行的时候才产生上层类和下层类之间的依赖关系(把这种依赖关系在一个合适的时候“注入”运行时),这可能就是Dependency Injection这个术语的由来。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解除了强依赖,但是并不是说上层类和下层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存在了,事实上上层类无论如何也需要下层类提供的服务,我们只是把这种依赖的建立时间推后了,从编译器推迟到运行时了。

图2以系统中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为例简单诠释了一下Io C。

2.2.2 Io C容器及依赖注入机制的具体实现

依赖注入机制的实现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使用现有的框架。如J2EE平台上的Spring框架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依赖注入功能,在ASP.NET平台上有Spring.NET等框架可以选择。另一种途径,就是自己编写相应的代码,完成依赖注入机制。

鉴于ASP.NET平台上的“反射”机制对依赖注入的实现非常方便,笔者就基于反射机制和抽象工厂这种实现方式进行探讨。

反射就是动态发现类型信息的能力。它帮助程序设计人员在程序运行时利用一些信息去动态地使用类型,这些信息在设计时是未知的,这种能力可以用于后期绑定。反射还支持的更高级的行为,能在运行时动态创建新类型,并且对这些新类型的操作进行调用。

有了反射机制,我们就可以从配置文件(一般是在Web Config)读出配置信息后,不是根据这个信息实例化相应的工厂,而是让反射工厂通过这些信息,动态加载相应程序集中的类,这样每个层次只需要一个工厂就可以完成依赖注入,即使以后出现新的实现,也不需要修改或添加工厂,只要在配置文件中写明程序集的名字即可。如果考虑到性能和易用性,可以配合缓存(Cache)机制进一步优化Io C的设计。

利用ASP.NET平台上的反射机制,可以简化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设计模式的代码。而利用反射机制简化后的Abstract Factory则可以叫做Reflection Abstract Factory,也叫反射工厂。反射工厂结构图如图3。

使用反射,各层都需要进行泛型化,每个层只需要一个工厂,然后通过从配置文件中读出程序集的名称,动态加载相应类。为了提高依赖注入机制的效率,这里还引入缓存(Cache)机制。下面简单探讨下其具体实现。

(1)首先,在Web工程的Web.Config文件的节点下添加两个项

这两个配置选项分别存储要应用的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的程序集名称。value目前是空,是因为目前还没有各个层次的具体实现。

(2)实现缓存操作辅助类。为实现缓存对象,获得缓存操作,可以将缓存操作封装成一个辅助类。

(3)封装依赖注入代码。因为很多依赖注入代码非常相似,为了减少重复性代码,我们将可复用的代码先封装在一个类中。该类应该不能被继承,其中方法应该能够直接调用,所以此类应为sealed型,方法为static型。该类是依赖注入提供者,实现返回层对象功能,其机制是首先检查缓存中对象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利用反射机制返回对象。

(4)实现工厂。实现数据访问层工厂和业务逻辑层工厂。调用上面封装好的注入代码,获取相应的数据访问层和业务逻辑层对象。

3 结束语

本文利用ASP.NET平台上的反射机制实现了Io C功能,并结合经典的三层架构模式构建了一种结构清晰、耦合度低、易于扩展的系统架构。该架构具有合理、简练、通用、结构清晰、耦合性低、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能够实现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显示层的分离,应付多变的应用需求,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应用的复杂度日益增加,应用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鉴于ASP.NET平台的“反射”机制对依赖注入实现非常方便的特点,利用其反射机制实现IoC功能,并结合经典的三层架构模式构建了一种结构清晰、耦合度低、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基于ASP.NET平台的系统分层架构。

关键词:分层架构,控制反转(IoC),反射

参考文献

[1]郭玉峰,师成林.ASP.NET经典案例设计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甄镭.NET与设计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美]里伯提,[美]赫威兹.Programming ASP.NET中文版(第3版)[M].瞿杰,赵立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CRAIG WALLS,RYAN BREIDENBACH.Spring in Action(中文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asp.net 简历 第2篇

朱敏涛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5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2.0

身高(厘米)

176cm

体重(公斤)

63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抚州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南昌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EMAIL

haitao@jianlimoban.cn

个人主页

www.vool.cn

地 址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大道883号

邮编

330000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9 月 至 7月

太原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大专

专业描述:

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各方面的知识。学习的课程有C、.NET、JSP、WEB网页设计、软件工程、AutoCAD辅助设计、VB、JAVA和SQL数据库等。

任职公司名称: 皓博培训中心 。

皓博培训

工作职责和业绩:

C#.NET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

现从事职业:

网页设计/制作/美工

现职位级别:

初级职位(两年以下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抚州市(含区市县)、南昌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www.code8.net源码吧 通信/电子、通信/电子、能源/电力/水利、互联网

欲从事职业:

计算机软件、网页设计/制作/美工、绘画、数据库开发工程师、网站编辑

技能特长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中级第二外语:英语 中级

兴趣爱好

爱看书学习、。运动,比如篮球、游泳。

自我简评

ASP.NET架构 第3篇

摘要ASP.NET适合开发大型项目和进行团队开发,而ASP因其容易学习,可作为初学者做小型项目的快速开发。本文主要介绍了ASP与ASP.NET网页制作的特点,以及二者在功能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ASP.NET;ASP;网页制作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25-01

1ASP与ASP.NET的比较

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既不是一种程序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一种技术框架,不须使用微软的产品就能编写它的代码,能产生和执行动态、交互式、高效率的站占服务器的应用程序。ASP.NET是基于ASP高于ASP的一种程序,它使用C#或者C++语言来编写,有编程经验就可以学习asp.net,而且你学asp.net的编程工具可以用visual stdio.net,可以VB或者C#,c++等语言来写后台。

ASP.NET可以使用户轻松进行互联网连接,完成事务。ASP.NET架构通过将多项安全数据流合并到单一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自由访问、自由查看、自由使用他们的数据。SOAP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制定的协议。

ASP需要对所有的要实现的功能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这样的一个应用需要程序员编写大量的代码来实现。ASP .NET对开发人员来说也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但会改变开发人员的开发应用程序的方式,而且使得开发人员能创建出全新的各种应用程序。新型开发范例的核心是Web服务这个概念的引入。Web服务是一种通过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在互联网上展露其功能性的、极为公开的服务。在ASP.NET中,程序员会发现只要预先说明,这样的功能ASP.NET就可以自动实现。所以相对来说,要实现同样的功能,使用ASP.NET比使用ASP的代码量要小得多。

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笔者到现在为止只知道它只能用在Windows 2000 Server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

2ASP和ASP.NET的区别举例

2.1功能方面

ASP.NET环境中的突破性改进在于:

1)使用统一的Internet标准(如XML)将不同的系统对接。

2)这是Internet上首个大规模的高度分布式应用服务架构。

3)使用了一个名为"联盟"的管理程序,这个程序能全面管理平台中运行的服务程序,并且为它们提供强大的安全保护后台。

ASP.NET平台包括如下组件:(1)用户数据访问技术。其中包括一个新的基于XML的、以浏览器为组件的混合信息 架构,叫做"通用画板";(2)基于Windows DNA 2000的构建和开发工具;(3)一系列模块化的服务,其中包括认证、信息传递、存储、搜索和软件送递功能;(4)一系列驱动客户设备的软件。

2.2COOKIE方面

//ASP.NET

Request.Cookies("test").value;

var cookie : HttpCookie = new HttpCookie("test");

cookie .value ="abc";

Response.Cookies.Add(cookie );

//ASP

Request.Cookies("test");

Response.Cookies("test") = "abc";

//若COOKIE为ASP创建,则在.NET中需用下列方法解码,否则会有乱码问题

System.Web.HttpUtility.UrlDecode(c, System.Text.Encoding.Default);

2.3语言执行方面

由于ASP是解释型的语言,执行ASP代码的时候,脚本解释器是按编写的顺序一行一行的来执行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不方便实现模块化编程,大家往往还要花些多余的时间来推敲代码放在什么位置。ASP.NET就不同了,由于使用编译型的语言,代码是经过一次性的编译后执行的,同时,结合相关的事件模型(下段介绍),真正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即把功能模块封装在一个类中,要使用的时候就调用它。

2.4Web Form控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Microsoft公司创建了一组服务器控件,它们都用asp:前缀标识。ASP.NET服务器控件通过以下方式来处理上述问题:

提供一致的命名标准。例如,所有文本输入栏都由TextBox控件处理。对于不同的模式(如多行文本、密码等),只需指定相应的特性即可。提供一致的属性。所有的服务器控件使用一组一致的属性,这样更便于记忆。例如,TextBox控件中的Text栏比Value栏更加直观。提供一致的事件模型。传统的ASP页面通常有大量用于处理数据传送的代码,特别是当一个页面提供多行命令时,就更是如此。而利用ASP.NET,我们可以为事件过程封装控件,从而给服务器端代码提供更多的结构。发送纯HTML或者HTML与客户端JavaScript。通过一个小异常(这是故意的),服务器控件在默认状态下会发送HTML 3.2,提供很高的跨浏览器兼容性。对其进行修改,使之在默认状态下指向像IE这样的高级浏览器,这样控件就会发送HTML 4.0和DHTML,提供更丰富的界面。此时用户只能看到HTML内容,而看不到服务器控件。

参考文献

[1]刘瑞新.ASP编程基础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ASP.NET架构 第4篇

1 B/S结构下MVC隐式架构模式

1.1 ASP.NET平台

ASP.NET是微软重要的开发平台, 与传统Web平台的开发模式相比较而言, 它所提供的开发性能远远超出了传统Web, 也就为B/S结构的开发提供了条件。ASP.NET提供隐式MVC的设计方案, 生成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服务。作为Microsoft.NET重要Web开发平台, 它提供的性能远远超出传统的web开发模式, 为B/S结构的应用开发带来了巨大的便利。ASP.NET提供了生成企业级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全部服务, 提供了一种隐式MVC设计模式方案。在隐式MVC中, 视图访问模型的概率很低, 根据模型操作的接口差异, 视图需要进行多次调用, 才能够满足获取足够数据的需求。如果数据没有发生改变, 则不需要进行频繁的访问, 访问过于频繁, 容易造成其操作性能的损坏。而在.NET平台中, Ajax和Web Service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 大大的提高了软件的使用效率、频繁复杂处理的需要。

1.2 Ajax技术

Ajax是一种网页开发技术, 其最大优点在于维护数据不需要更新整个页面。Web应用程序能迅速对Ajax的请求作出回应。是一种创建互动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这种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Ajax请求使得Web应用程序能够更为迅捷地回应用户的动作。Ajax是CSS, JavaScript, XmlHttpRequest, DOM等技术的综合, 是对后台获取数据和局部的刷新作用, ASP.NET Ajax主要框架包括增值组件、工具包、核心组件、框架类库和示例代码5部分。ASP.NET根据MVC模式的需要发出请求参数, 存储于请求列表中, 便于使用, 但这种方式对Web的快速应用难以开发, 而使用Ajax技术就能避免这一问题, 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及时性和交互性。

1.3 Web Service

与SaaS (软件即服务) 的设计理念相符, Web Service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能将网站功能封装为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服务, 便于其他应用程序调用, Web Service作为互联网构建的基本控件, 能提供可复用的应用程序封装。在SOAP协议基础上, 该技术能穿越防火墙, 实现异地调用。

2 结束语

隐式MVC架构模式经常存储数据和频繁访问, 效率不高, 在大型场景下出现不足, 操作效率欠缺, 在处理大型和复杂的场景显示不足, 对此, Ajax可以进行弥补, 而Web Service具有强大的高内聚、低耦合的API接口, 对大型、复杂、高复用与共享的开发能进行支持, 将这两种技术引入到ASP.NET中, 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与扩展整合能力。也就是AWSMVC构架模式的优越性所在。

参考文献

[1]郑广成.MVCAV设计模式在.NET中的应用.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0 (11)

ASP.NET笔试题 第5篇

A.在“引用”对话框的.Net标签中选择 System.Web.Services.dll

B.在“Web引用”对话框中输入这个XML Web service的地址

C.在您的 Global.asax.cs 中添加一条 using 语句并指定这个XML Web service的地址

D.在您的 Global.asax.cs 中写一个事件处理器导入这个Xml Web Service相应的.wsdl和.disco 文件

2. 您要创建一个ASP.NET应用程序在DataGrid控件中显示一个经过排序的列表。产品数据被存放于一个名为PubBase的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每个产品的主键是ProductID,Numeric型并且每个产品有一个字母描述字段,名为ProductName。您使用一个SqlDataAdapter对象和一个SqlCommand对象通过调用一个存储过程从数据库中获取产品数据。您将SqlCommand对象的CommandType属性设置为CommandType.StoredProcedure,并将它的CommandText属性设置为procProductList。您成功的获取了一个DataTable对象,其中是已经按ProductID降序排列的产品列表。您打算显示以相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ProductName,请问该怎么做? ( B )

A. 将SqlCommand对象的CommandType属性修改为CommandType.Text,将CommandText属性修改为“SELECT * FROM procProductList ORDER BY ProductName DESC”。然后将这个DataTable对象绑定到DataGrid控件

B. 创建一个基于这个DataTable对象的新的DataView并将这个DataView的Sort属性设置为“ProductName DESC”。然后将这个DataView对象绑定到DataGrid控件

C. 将DataGrid控件的AllowSorting属性设置为True,并将DataGridColumn的SortExpression属性设置为 “ProductName DESC”.以显示ProductName。然后将这个DataTable对象绑定到DataGrid控件

D. 将DataTable对象的DisplayExpression属性设置为 “ORDER BY ProductName DESC”.。然后将这个DataTable对象绑定到DataGrid控件

3. 什么是ASP.net中的用户控件

答:用户控件就是.ascx扩展名的东西喽,可以拖到不同的页面中调用,以节省代码.比如登陆可能在多个页面上有,就可以做成用户控件,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用户控件拖到不同级别的目录下后里面的图片等的相对路径会变得不准确,需要自已写方法调整.

4.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区别?写出C#的样例代码。

答:结构是值类型,类是引用类型,所以传结构就是值类型的应用,传对象或类就是引用类型的.

5. 如何理解委托?

答:据说相当于函数指针,定义了委托就可以在不调用原方法名称的情况下调用那个方法.

msdn20xx中是这样解释的:

委托具有以下特点:

委托类似于 C++ 函数指针,但它是类型安全的。

委托允许将方法作为参数进行传递。

委托可用于定义回调方法。

委托可以链接在一起;例如,可以对一个事件调用多个方法。

方法不需要与委托签名精确匹配。

6. 私有程序集与共享程序集有什么区别?

答:一个私有程序集通常为单个应用程序所使用,并且存储于这个应用程序所在的目录之中,或此目录下面的一个子目录中。共享程序集通常存储在全局程序集缓存 (Global Assembly Cache)之中,这是一个由.NET运行时所维护的程序集仓库。共享程序集通常是对许多应用程序都有用的代码库,比如.NET Framework类

7. CLR与IL分别是什么含义?

答:CLR:公共语言运行时,类似于Java中的JVM,Java虚拟机;在.Net环境下,各种编程语言使用一种共同的基础资源环境,这就是CLR,CLR将直接与*作系统进行通信,而编程语言如C#.NET将尽量避免直接与*作系统直接通信,加强了程序代码的执行安全性,可以这样看:CLR就是具体的编程语言如:C#.NET与*作系统之间的翻译,同时它为具体的编程语言提供了许多资源:

IL,中间语言,也称MSIL,微软中间语言,或CIL,通用中间语言;所有.NET源代码 (不管用哪种语言编写)在进行编译时都被编译成IL。在应用程序运行时被即时 (Just-In-Time,JIT)编译器处理成为机器码,被解释及执行。

8. 请解释ASP.NET中以什么方式进行数据验证

答:Aps.net 中有非空验证,比较验证,取值范围验证,正则表达式验证及客户自定义验证五大控件,另还有一个集中验证信息处理控件

9. WEB控件可以激发服务端事件,请谈谈服务端事件是怎么发生并解释其原理?自动传回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自动传回

答:在web控件发生事件时,客户端采用提交的形式将数据交回服务端,服务端先调用Page_Load事件,然后根据传回的状态信息自动调用服务端事件自动传回是当我们在点击客户端控件时,采用提交表单的形式将数据直接传回到务端

只有通过自动传回才能实现服务端事件的机制,如果没有自动回传机制就只能调用客户端事件,而不能调用服务端事件

10. 请解释web.config文件中的重要节点

appSettings包含自定义应用程序设置。

system.web 系统配置

compilation动态调试编译设置

customErrors自定义错误信息设置

authentication身份验证,此节设置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策略

浅谈ASP.NET课程教学改革 第6篇

关键词:ASP.NET;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关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如《网页设计三合一》、《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按部就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仍无法着手去做项目。因此有必要通过ASP.NET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验环节训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接受系统的训练,在课程的学习后能具备完整开发一个项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ASP.NET课程特点

ASP.NET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开发一个真正的ASP.NET应用程序需具备C#(或VB.NET)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具有HTML、CSS、JavaScript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应用和.NET Framework常用系统类库基本知识。

该课程涉及面较广,所以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不仅仅需要对教材、对课程熟悉,还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动手编写代码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组织学生开发一个功能完善的ASP.NET动态网站。

三、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ASP.NET教学体制中普遍采用的是重点教学生学习抽象的专业理论而忽视具体的项目实践,按部就班的将教材中每个知识点详细罗列讲解,造成大批学生失去了对学习ASP.NET课程设计的兴趣,结果既没有学好理论,也没有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

在本课程特点中我们已经了解,该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并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课时和上机操作。然而目前学院对该课程教学时数分配都比较少,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基本为1:1,这样的安排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开发思路,而只会孤立地使用几个控件,编一小段程序,所学的知识点零碎,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学生在学习完ASP.NET课程后,仍然不知如何着手开发一个动态网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四、教学改革

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引入教学模式,首先要将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的实训课题引入课堂,如一个大型网站的建设,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任务训练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开发软件和设计软件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让学生知道要完成一个网站建设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衔接性。让学生学完本门课后,能够顺利地完成实训课题的任务,增加了学习的热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种任务引入教学模式。

1.案例的选编。在案例的选编上,遵循案例选取的“精”、“实”、“新”、“深”的原则。选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比较有实用性,并且在设计上能体现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的案例,比如留言板、网上购物等类似的网站。ASP.NET课程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手段。

2.教学内容的组织。用任务驱动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实训课题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教学”的四层教学模式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改革。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合一”的四层教学法(一层:实训课题导入;二层:案例教学;三层:实践教学;四层:实训教学),使ASP.NET课程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并对部分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制了补充讲义、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实现了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企、事业网站建设”的零对接。为保证学生应用能力的创新培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更新”特点的适应能力,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需要达到1∶2。

(2)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四层教学模式,同时对教学各个环节做出及时、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采用“教与学互动”,强调师生交流。在教学中首先提出任务,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交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解决问题,再以实践教学强化时间能力,最后以“制作一个实用的动态网站”为实训教学内容,完成整体教学内容。

以“学生动手,老师手把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组织学生由浅入深,直到能够独立完成较复杂实用的动态网站设计。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内容模块顺序安排。

①网页设计基本知识模块(4课时)。本模块主要介绍IIS的配置及ASP.NET的基本知识。

②基本控件与基本对象使用(16课时)。本模块主要介绍网页设计要用到的基本控件与基本对象,是网页编程的基础。重点讲述常用控件,如在留言板中需要用到控件,其他控件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数据库应用编程(24课时)。本模块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连接,数据表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具体操作。

④网站建设综合实例(16课时)。本模块是对于页面设计的统一性、网站的部署、网站的建设等功能的综合介绍。

⑤综合实训(30课时)。其中模块①,②,③以留言板为例,模块④选取真实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用ASP.NET帮助一个儿童体验馆开发的动态网站。模块⑤安排在机房中由学生分组完成。

(4)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要求。

成绩评定采用“两部分综合”的方式,以项目训练为平时成绩,团队合作制作动态网站为期末成绩,综合积分,突出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侧重任务教学,形成“动手有分”的教学观念,阶段、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和手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问题,我们应该加强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琦,高峰.ASP.NET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NO.28):137.

ASP.NET架构 第7篇

所谓三层架构中的三层, 指的是表示层 (PL) 、业务逻辑层 (BLL) 和数据访问层 (DAL) :数据访问项目执行从数据库 (或其他数据服务) 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 相应功能使用ADO.NET数据适配器和SQL服务器存储过程来完成。业务规则项目包含业务对象本身以及应用于它们的规则。这也是主要业务对象所在的位置。它们实现业务实体或系统对象。系统的业务规则将在这些对象中编码, 尽管部分业务规则可能实际上已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中进行了编码。

用户界面项目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的客户端。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 用户服务可以是Web客户端或Windows客户端, 这具体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例如, 在开发Web应用程序时, 可能需要提供具有标准Windows用户界面或Web用户界面。

二、三层架构优点

在三层架构的软件系统中, 表示层 (PL) 即用户界面 (UI) 、业务逻辑层 (BLL) 和数据访问层 (DAL) 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相邻的两层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 (即耦合) , 隔层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这样当任何一层发生改变的时候, 只需做简单的调整就可以了。降低了变更所带来的影响, 为后续的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三、三层架构实例

下面将仍以“用户登陆”为例, 讲述如何搭建三层架构的应用系统。

(一) 在VS2008中搭建解决方案“My School Pro”。

(1) 在VS2008中建立名为“My School Pro”的解决方案; (2) 建立名为“My School”的WEB项目; (3) 建立名为“DAL”的类库项目; (4) 建立名为“BLL”的类库项目; (5) 在“BLL”项目中添加“DAL”引用; (6) 在“My School”中添加“BLL”引用。

(二) 在“DAL”中加入微软的ADO封装类“Sql-Helper”;

Sql Helper是一个基于.NET Framework的数据库操作组件。组件中包含数据库操作方法。

(三) 添加实体类User。

实体类是对业务实体的抽象、封装, 它与数据库中的实体表相对应。实体类User中不但包含了构造函数、私有成员和属性, 也包含了与该实体相关的行为。在没有实体类的情况下, 数据的传输只能依靠Data Set。然而在Data Set中数据是以关系数据的形式存在, 不具备OO的特点。对Data Set操作的代码往往散落在BLL或UI之中, 容易造成代码的混乱。添加实体类之后各层之间都依靠实体来进行消息传递, 从而弥补了上述的不足。

下面将实体类 (User) 加入到解决方案“My School Pro”中: (1) 在“My School Pro”中建立名为“Model”的类库项目; (2) 在“Model”中添加“DAL”引用; (3) 在“My School”中添加“Model”引用; (4) 在“Model”中加入User实体类 (代码同上) 。

实体贯穿整个系统, 成为系统的业务基础。这里需要加以区别的是业务实体层 (Model) 和业务逻辑层 (BLL) 之间的关系。业务实体层 (Model) 体现了业务域在系统的抽象;业务逻辑层 (BLL) 则实现为复杂逻辑提供服务。换句话说, 业务逻辑层 (BLL) 实现了业务实体的组合调用。

(四) 建立登陆页面

由于“用户登陆”功能仅涉及到用户实体, 所以不会在业务逻辑层 (BLL) 中编码。下面在“My School”中建立Login.aspx, 用户登录成功后跳转到Default.aspx;否则提示用户名密码错误。

四、结语

三层架构中包括:表示层 (UI) 、业务逻辑层 (BLL) 、数据访问层 (DAL) , 每层功能明确、相对独立, 层与层之间相互隔离, 体现了“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梁立新著.项目实践精解·ASP.NET应用开发:基于ASP.NET、C#和ADO.NET的三层架构案例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

[2]Matthew MacDonald著.ASP.NET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年

[3]Christian Thilmany.NET模式:架构设计与过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4]Jeffrey Richter.Microsoft.NET框架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ASP.NET架构 第8篇

ASP.NET是微软公司于2002年推出的网络应用开发平台, 经过数年的发展完善,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B/S模式的网络应用开发中[1], 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IIS服务器作为部署ASP.NET应用的标准Web服务器, 究竟如何支持ASP.NET应用程序的运行?

本文从分析IIS可扩展架构入手, 讨论ASP.NET运行机制, 有助于深入理解ASP.NET运行原理, 更好地掌握和应用ASP.NET开发技术。

2、IIS可扩展架构的原理

IIS作为部署ASP.NET应用的Web服务器, 在设计时便引入了可扩展架构, 以便通过ISAPI扩展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 例如IIS服务器5.1版可以支持部署基于ASP.NET 1.0、ASP.NET 1.1, 甚至是ASP.NET 2.0的应用程序, 这都得益于其开放的可扩展架构。IIS通过公开标准的ISAPI接口来获得灵活性, 实现了功能上的可扩展。ISAPI指的是Internet服务器应用编程接口, 英文全称为: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只要针对此接口编写符合标准的ISAPI扩展程序, 就能实现对IIS服务器功能上的扩展, 从而使它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用户请求。

例如微软公司Visual Studio.net开发团队就为IIS编写了ASP.NET应用的ISAPI扩展程序。打开IIS服务管理器, 选择一个站点或虚拟目录, 右键点击查看其属性, 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上选择"虚拟目录"选项卡, 点击上面的"配置按钮", 可以看到图1所示IIS管理器中的应用程序配置界面[2]:

图1中的应用程序映射表, 定义了IIS目前支持的应用程序类型及其对应的ISAPI扩展程序。ISAPI扩展程序通常都以可以被IIS加载并调用的动态库形式存在, 例如上图中对应于后缀名为".aspx"的ASP.NET应用程序, 其ISAPI扩展程序是位于C:WINDOWSMicrosoft.NETFrameworkv2.0.50727目录下的一个动态库文件, 文件名为aspnet_isapi.dll。

3、探讨ASP.NET运行机制

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我们将讨论ASP.NET的运行机制, 深入理解ASP.NET应用程序运行的原理。

3.1 请求传递与处理的闭环

理解了IIS可扩展架构原理后, 我们知道当IIS接收到客户端发起ASP.NET请求后, 会自动转发请求给ASP.NET的ISAPI扩展程序-aspnet_isapi.dll, 但客户的请求并不由它进行处理, 扩展程序扮演的是中转的角色, 它会将IIS转发的请求, 转送给Aspnet_wp.exe (下文简称WP) 处理, 该程序微软称之为ASP.NET Worker Process, 位于.NETFramework安装目录下, 与aspnet_isapi.dll所处位置相同。当WP处理完毕后, aspnet_isapi.dll会将WP返回的处理结果发回IIS, 这样便形成了请求传递与处理的闭环, 如图2所示:

3.2 虚拟目录与应用程序域

当WP接收到aspnet_isapi.dll转发的请求后, 首先分析该请求, 确定请求所对应的虚拟目录, 然后检查虚拟目录对应的应用程序域 (App Domain) 是否已经存在, 如果不存在, 则表示网站第一次被访问, 将建立一个新的App Domain对象, 否则直接重用已建立的App Domain, 接着WP转送请求给App Domian中的IS-APIRuntime对象, 此时请求开始进入ASP.NET框架内部处理[3]。

3.3 请求在ASP.NET框架内部的处理过程

请求到达ISAPIRuntime对象后, 首先由ISAPIRuntime完成对aspnet_isapi.dll封装后的请求包的解包处理, 然后该对象开始调用自身的Process Request方法处理请求, 该方法先创建Http Worker Request对象封装客户请求信息, 然后调用Http Runtime对象的Process Request No Demand方法传递创建好的HttpWorker Request对象, 此方法先从请求队列中取出一个请求, 然后更新请求的相关信息, 接着调用自身的Process Request Now方法处理请求, 该方法实际上最终通过调用Http Runtime类Process Request Internal方法处理请求, 在Process Request Internal内部请求才被分配资源执行起来, 此方法完成如下三个重要的工作:

A.根据Http Worker Request对象初始化Http Context对象

B.调用Http Application Factory类的Get Application Instance方法来生成IHttp Handler (默认的Http Application对象)

C.调用Http Application对象 (实现IHttp Async Handler接口) 的Begin Process Request方法执行客户请求。

在Begin Process Request方法中, 会调用Http Handler Factory获取Http Handler来执行客户请求, Page对象就是一种Http Handler。

图3是以上分析的一个总结:

4、结语

本文从分析IIS可扩展架构入手, 讨论了ISAPI在请求处理与传递过程中的中转作用, 以及为IIS带来的灵活性, 进而深入分析了ASP.NET请求在框架内部的处理过程, 清晰阐述了ASP NET应用程序的底层运行机制, 为更好的学习ASP.NET技术打开了大门。

参考文献

[1].郝刚主编袁永刚严治国何宇光著ASP.NET 2.0开发指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卢镇波李青著.ASP.NET程序设计专家门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ASP.NET架构 第9篇

1 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在整体结构上采用B/S模式设计房屋销售租赁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中主要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两种身份,普通用户只具备浏览信息的权限,用户则必须通过注册成为会员用户、登录以后的用户才可以实现发布个人的房屋销售与租赁的信息。在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要建立一个用户表。系统主要功能是展示房屋,而房屋的数据表主要是建立一个区域表和房屋表。

1.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网站前台的主要模块:1)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搜索房屋信息。2)房屋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对发布的房屋信息重新修改、删除或编辑一些新的信息。3)讨论区、留言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用户发表一些关于房屋的讨论区域管理。4)公告管理模块功能主要实现的用户进入公告区,可以获得本网站的最新消息,同时管理员可以对公告信息由进行编辑和发布。

系统后台主要功能:

1)房屋管理主要是用于对楼盘信息的增删改、户型信息的增删改、楼盘信息的查询、户型信息的查询、产权信息的查询。2)租房信息管理主要实现的是已租赁房屋信息的管理,在这个模块中可以对对房屋信息的增删改、客户对房屋的预订、管理对租赁房屋信息查询及统计。3)房屋公告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发布新的房屋销售与出租的信息公告。系统具体后台功能如图1所示:

2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在系统开发实现的过程中主要实现的是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逻辑功能。该系统流程图主要实现了将用户管理信息,房屋信息的浏览与购买,订单信息的查询和购物车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通过流程图一一展现出来如图2所示。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的划分,该平台数据设计主要数据如下:一个用户表。房屋区域表和房屋表。房屋订单表。用户可对房屋看法进行留言,系统建立一个房屋评价留言表。用户在平台中可与卖主或者客户进行讨论,数据库中建立一个讨论数据表。为方便客户讨论在系统中建立一个公告数据用户表。为方便系统管理,建立一个管理员数据用户表。具体表的建立主要是:管理员表数据设计主要包括管理员ID,管理员用户名,登录密码。房屋区域表数据主要包括区域ID,区域名。房屋留言表数据主要包括留言ID,房屋ID,留言者,留言内容,留言日期等。房屋讨论数据表主要包括讨论ID,发表者,发表内容,发表日期等数据。房屋表House数据主要包括房屋ID,房屋地址,价格,房屋图片,房型格局,以及面积,发布房屋信息更新日期,房屋的地理位置所在区域名,房屋类别,房屋所售数量。系统数据库ER图如图3所示。

4 系统登陆设计

系统登录采用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用户名与密码登录模式,不同的用户之间用户名与密码都是不同的。在系统生成初始账号密码后,用户可以登录系统进入到个人中心对密码进行修改。主要实现关键代码如下:

5系统主界面模块设计

系统主界面,基本显示了本网站的内容,给出了模块的链接

此表单页面的关键代码:

6管理员功能模块

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本网站的房屋信息进行管理以及网站的维护功能,通过对数据库管理也可以对注册用户信息进行数据的删减与添加管理。

关键代码如下:

7后台管理界面

后台管理界面主要实现的是对管理平台后的一些数据进行管理,对平台的维护进行整体管理,其实现的主要代码如下:

此界面的关键代码:

8 总结

随着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发展,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安全性的问题上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以及数据流程,功能架构作了一些分析定义,并提出了设计前台和后台以及页面的几个重要编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程序代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侧重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库流程分析评价,如何将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分析的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系统开发过程中和系统的优化中去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研究工作。将实际数据架构应用到软件系统分析当中去,使得开发类似的信息系统,也是下一步开发系统的研究方向。

摘要:基于asp.net架构房屋销售与出租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的实现能使公司对于本地房屋销售和异地销售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并作出数据分析,提高房屋销售与出租的数据管理,并且能协调处理各部门之间的有关数据共享,以达到对各部门的业务执行、成本控制、销售业绩、房屋出租情况等信息作出分析。以实现房屋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高效,提高服务质量,最终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该系统基于ASP.NET架构,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已实现房屋基本资料管理、销售与出租统计报表和客户端登陆系统,查询房屋信息等等功能,系统实现后经运行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有的房屋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开发该系统平台确实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ASP.NET架构 第10篇

关键词:ASP.NET,Ajax,MVC

0 引言

MVC模式对于Web应用并不陌生,分离视图和模型对于Web应用来说是很自然的。因为在传统的Web应用中,浏览视图的是客户端,模型的设计是在服务端用Java、.NET或PHP代码生成的。随着Web 2.0的到来,Ajax已成为人们关注最多的一项技术之一,它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体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代码进行重构来把Ajax技术很好地融合在Web网站中。

1 M V C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描述的是将应用与用户交互的部分和完成其他繁重工作、科学计算或业务逻辑等部分分离的一种方式。它经常用于大规模的应用,覆盖应用的所有层次或者跨越多个层次。它的原则是通过控制层将视图层和模型层保持松散耦合,使得小的代码变更所引起的波动不至于扩散到整个代码库。其模式结构如图一所示:

2 服务端和客户端的MVC模式

2.1 服务端的MVC模式

本网站的服务端是在ASP.NET平台上按照MVC模式构建的,控制层是由C#编写的,主要负责通过Request对象从前台获取参数,然后根据参数来调用相应的模型并返回包含结果的表格对象;而视图层的职责是对返回的表格进行JSON序列化后得到返回给客户端的字符串。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以Java Script语法来描述数据格式。因此,它在Ajax中相对于XML进行解析(反序列化)是有优势的。模型层的建立是利用在A S P.N E T 2.0平台中新增的Table Adapter Configuration Wizard功能来很方便地创建数据访问层(DAL),然后再对数据访问层进行封装完成业务逻辑层(BLL)的建设。

2.2 Ajax

Ajax(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即基于XML的异步Java Script,简称Ajax。它不是一个技术,而是几种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这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新技术。Ajax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使用Javascript改善用户体验;使用XHTML和CSS定义应用的外观;使用DOM组织视图;使用XML以及JSON技术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使用XMLHttp Request对象异步加载数据。Ajax的出现使前台与后台的异步交互而不必刷新整个Web页面成为可能。

2.3 客户端的MVC模式

Ajax的出现使客户端能减轻服务端的负担,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Java Script代码,本网站在客户端代码中也应用了MVC模式而使代码更好地维护和扩展。在Ajax应用中视图是整个可编程处理的ASP.NET页面,控制器是将用户界面(UI)和领域对象相连接的代码中所有事件处理函数的组合,模型是由Java Srcipt编写的业务领域对象组成。本网站还利用了优秀的开源Ajax框架(Ext)将完成细节工作的代码提取到通用的函数或者对象中和对ASP.NET页面进行结构化(将CSS、HTML和Java Script定义在分离的文件中)来使整个系统达到结构化。图二是浏览器端的MVC模式和服务端的MVC模式的相连架构模式。

3 关键代码

包含Ajax技术的Web网站最大的特色是它能够异步获取后台数据,下面以获取新闻数据并在后台显示来描述这一过程。

3.1 前台页面的设计(News.aspx)

3.2 脚本文件的设计(News.js)

3.3 后台页面新闻控制类的设计(News_Control.aspx)

这是一次利用Ajax使前台与后台交互的功能,其他的功能都可以以类似的方法实现。

4 结束语

本网站是按照MVC模式搭建的,而且该模式在客户端、服务端以及更微观的Ajax框架中的树型控件、表格控件和对话框等等都有体现。这样的网站较传统网站相比有以下的优势:(1)表现和内容相分离;(2)代码量少而且维护和开发简单;(3)搜索引擎对网页的索引效率高;(4)页面浏览速度快;(5)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责任分明且负载相对均衡。这种模式的应用对在ASP.NET环境下开发具有Web2.0特色的网站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ASP.NET架构 第11篇

【关键词】系统性能;视图状态;响应时间;运行速度

0.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向生产管理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由于这类系统较多,一个WEB服务上部署大量类似系统,然而部分系统性能不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有的影响其他系统运行,有的导致web服务器故障。然而,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系统硬件的配置、网络带宽及服务质量、操作系统平台的效率,同时还包括开发人员对系统设计和编码质量等因素,本文仅从应用程序设计及编码质量的剖析入手,分析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并且对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

1.目前ASP.NET应用系统性能问题分析

评价一个系统性能高低,一般从系统响应用户的请求时间、系统支持用户并行访问的能力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虑。经过近几年应用系统的后期维护,发现系统在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部分系统存在性能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时间长、应用系统运行不稳定、易导致数据库服务器崩溃。

2.提高ASP.NET 应用系统性能的方法

通过分析这些应用系統,从数据库操作、页面设计、代码质量和配置文件设置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提高ASP.NET应用系统性能。

2.1在数据库操作方面,提高应用系统性能的方法

目前,我们所开发的系统大多数是操作数据库数据,数据访问效率直接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因而数据库操作是影响系统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2.1.1通过优选访问模式,能够提高数据读取效率

ADO.NET是.NET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它提供了各种数据库以及不同情况下操作对象。DataReader 类提供了一种读取从数据库检索的只进数据流的方法。DataSet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支持离线的数据库,其对性能的开销也相对较大。

一般情况下,读取大量数据,对返回数据不做大量处理用DataRead

er.对返回数据大量处理用Dataset比较合适.对DataReader和Dataset的选择取决于程序功能的实现。

2.1.2通过用完马上关闭数据库连接,能够避免超出连接限制

访问数据库资源需要创建连接、打开连接和关闭连接几个操作。这些过程需要多次与数据库交换信息以通过身份验证,比较耗费服务器资源。ASP.NET中提供了连接池改善打开和关闭数据库对性能的影响。然而连接池的大小是有限的,如果在连接池达到最大限度后仍要求创建连接,必然大大影响性能。因此,在建立数据库连接后只有在真正需要操作时才打开连接,使用完毕后马上关闭,从而尽量减少数据库连接打开的时间,避免出现超出连接限制的情况。

2.2在页面设计方面,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

2.2.1服务器控件的合理使用,能够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交互

ASP.net中,大量的服务器端控件方便了程序开发,但也可能带来性能的损失。在许多情况下, 一个简单的呈现或数据绑定代入就可以完成任务。但是,如果要以编程方式操作服务器控件的属性、处理服务器控件事件或利用视图状态保存,则使用服务器控件是适当的。所以,尽量选择html控件。能在客户端实现的功能就在客户端实现。因此,Web 页面上服务器端的控件应该保持在最低的数量上。

2.2.2会话状态的合理设定,能够提高页面处理速度

并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或页都需要针对于具体用户的会话状态,应该对任何不需要会话状态的应用程序或页禁用会话状态。

另外,如果页需要访问会话变量,但不打算创建或修改它们,则将 @ Page 指令中的 EnableSessionState 属性设置为 ReadOnly。这样可以省去从Session集合中根据浏览器发送回来的Cookie Id号检索不同Session项的步骤,以提高面页处理速度。

2.3 在代码编写方面,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

不合理的代码可能会影响系统功能,但低质量的合理代码则会影响系统性能。

2.3.1 优化字符串操作,能够减少字符串处理时间

在连接字符串时,经常使用"+"号直接将数字添加到字符串中。但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数据类型,数字需要通过装箱操作转化为引用类型才可以添加到字符串中。使用值类型的ToString方法可以避免装箱操作,从而提高应用程序性能。

由于String类对象是不可改变的,对于String对象的重新赋值在本质上是重新创建了一个String对象并将新值赋予该对象。因而.NET提供了StringBuilder类,该类并非创建新的对象,而是通过Append,Remove,Insert等方法直接对字符串进行操作,通过ToString方法返回操作结果。在处理字符串时,最好使用StringBuilder类。

2.3.2 合理使用异常处理,能够提高程序运行速度

大家一般采用通用的System.Exception,没有捕获指定的异常。然而,异常是通知程序执行期间发生错误的一个非常有用的设备,程序不能忽视异常——它们将会改变程序的执行流。

在ASP.NET运行时的托管环境中,用try和catch设置异常处理代码只对性能有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响,但程序抛出异常时却有性能的损失,因此异常减到最少不要依赖代码中的异常。使用Try...catch...finally时, 要在finally里释放占用的资源如连接,文件流等,不然在Catch到错误后占用的资源不能释放。

2.4 在配置文件设置方面,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

2.4.1通过禁用调试模式,提高系统性能

在部署生产应用程序或进行任何性能测量之前,始终记住禁用调试模式。如果启用了调试模式,应用程序的性能可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2.4.2通过选择会话状态提供程序,提高系统性能

ASP.NET 为存储应用程序的会话数据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但进程内会话状态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解决方案。如果只在会话状态中存储少量易失数据,则建议您使用进程内提供程序。进程外解决方案主要用于跨多个处理器或多个计算机缩放应用程序,或者用于服务器或进程重新启动时不能丢失数据的情况。

3.结论

通过探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1)在操作数据库时,尽量避免频繁与数据交互,即把查询数据的数据库操作次数压缩到最少,并且利用连接池进行连接。在关闭连接前,确保关闭任何用户定义事务,同时删除临时对象。另外,尽量用SQL返回控件需要绑定的DataSet,尽量不要对DataSet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在通过DataSet拼成对象集,建议尽量用比较高效的SQL语句代替。

(2)在WEB页面设计时,尽可能少的利用服务器控件,同时注意服务器控件视图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启用或停止。另外注意控件的选择,很多控件都能完成同样的功能,但性能有差别。

(3)注意使用Session,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存储位置,在不使用时,一定要禁用,在不改变Session的值的页面,将其设置为只读。另外不要采用Session来存放大数据量。

(4)在部署系统时,禁用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Scott Worle著,王文龙,刘湘宁译.ASP. NET技术内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ASP.NET架构 第12篇

1 ASP.NET技术

ASP.NET是微软在.NET Framework上提供的一个Web开发平台,是一种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程序,可以创建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它使用组件技术将客户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封装,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前台界面和后台代码进行分离,让程序的可读性更好、执行效率更高。它全面使用XML配置文件,支持多种客户端类型,在不同的客户端自动生成不同的代码,无需软件开发人员来考虑。它具有更强的安全机制,提供了Windows验证、Passport和Cook-ie三种不同的登录验证方式确保开发的软件更加安全[1]。ASP.NET采用ADO.NET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可以实现对表格类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非结构数据库和文字数据库(如XML文件)等数据源的访问,可以通过Dataset和.NET Framework两个核心组件完成从数据操作中分解出数据访问的功能[2]。

2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是对传统的C/S结构的发展,它在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它将整个系统的业务应用自上而下从逻辑上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而最上层表现层,直接在客户端与用户发生交互,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处理的数据结果给用户。中间层业务逻辑层,是数据访问层和表现层之间数据交换的纽带和桥梁,负责对数据进行传递和处理,可以实现对数据有效性的检验、业务的逻辑描述等功能。为表现层提供调用接口,同时又可以调用数据访问层[3]。最下层数据访问层,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现层提供数据服务,根据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处理请求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真正完成数据的处理操作。这种三层架构的设计,每一层只实现相应层的功能,层与层之间的交互由相邻层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调用,数据和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接口进行传送,达到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目的。这种分层架构,各层之间的联系较少,当其中一层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仅需要对相应层中的代码进行修改,增强了代码的可重用性,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 ASP.NET中的三层架构的搭建

ASP.NET使用.NET平台搭建三层结构,如图1 所示。在前台网页中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指定处理业务需求的后台代码文件。在.NET中可以方便地实现组件的应用,后台代码中只需要通过对控件进行命名,就可以方便地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4]。表现层由Web窗体和用户控件构成,主要包括ASPX文件及相应的CS文件。业务逻辑层通过Web表单的提交、Web服务的调用和与其他服务组件的对接来实现,通常以类库的形式来实现。数据访问层主要采用ADO.NET技术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

4 ASP.NET三层架构在公文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公文处理系统中,发文处理阶段的公文审批是较复杂的一个模块。用户的角色不同,具有的权限就不同,可以使用的功能当然不同,即不同的角色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采用三层架构更方便地实现了每个角色的功能。

4.1 公文审批三层架构

以公文审批设计为例,基于ASP.NET三层架构的公文处理系统,其中数据访问层主要是指与公文审批相关的数据库中的表以及通过ADO.NET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完成的访问控制。业务逻辑层主要是指对公文处理过程的流程的控制,通过Data-base类实现与数据访问层的通信。表示层是指在ASP.NET的安全控制下,通过各种页面组件将用户的数据请求信息传递给业务逻辑层,并将业务数据的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

4.2 ASP.NET三层架构在公文处理系统中的实现

本公文处理系统基于ASP.NET Framework4.0 和C#.NET2010, 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2008, Web服务器为IIS6.0。这里以公文审批设计为例,来介绍ASP.NET三层架构在公文处理系统中的实现,实现三层架构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创建数据访问层,再创建业务逻辑层,最后来实现表现层。

1)创建数据库

使用SQL Server 2008 创建一个Tb_documet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四个表:T_document_info(公文表单信息表)、T_flow_info (公文流程信息表)、T_step_info (公文步骤信息表)、T_document_path (公文路径信息表)等,并设置好各表的主要字段及各表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访问层

首先用Visual Studio2010 创建一个网站,命名为Gwcl,选定网站存储的位置,设置语言为C#,就会生成网站,包括De-fault.aspx默认页、App_Data文件夹等内容。其次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添加新项数据集,并在配置向导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库服务器,建立数据库的连接。可以根据需求,为数据库中的表建立插入、删除、查询、修改等操作等相应方法。

3)创建业务逻辑层。

首先,配置Web.config文件中的参数来连接数据库,数据库的连接信息在Web.config文件中的<app Settings>字段设置,指定数据库服务器的名称、数据库的名称、ID和密码。其次,在App_Code文件夹中创建BLL类文件。最后利用BLL类对类型化数据集进行访问。所有的数据库操作都通过调用Database类实现。

4)表示层的实现

表示层主要利用ASP.NET丰富的页面组件,设计网页的界面,实现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

5 总结

ASP.NET架构

ASP.NET架构(精选12篇)ASP.NET架构 第1篇随着软件业的发展,现在系统设计者越来越注重构建耦合度低,具有良好可维护性以及扩展性的系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